CN103788013B - 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8013B
CN103788013B CN201410048357.7A CN201410048357A CN103788013B CN 103788013 B CN103788013 B CN 103788013B CN 201410048357 A CN201410048357 A CN 201410048357A CN 103788013 B CN103788013 B CN 103788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benzothiazole
compound
synthetic method
ar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83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8013A (zh
Inventor
刘妙昌
陈久喜
吴华悦
严绍熙
高文霞
黄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0483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8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88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8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8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8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7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 C07D277/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th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thi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77/62Benzothiazoles
    • C07D277/64Benzothiazoles with only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C07D277/66Benzothiazoles with only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with aromat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iazole And Isothizaol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催化剂、添加剂存在下,在溶剂中,邻氨基苯硫酚类化合物与芳基甲酰甲酸类化合物发生反应,从而得到所述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所述方法具有产率高、纯度高、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更特别地涉及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的合成方法,属于杂环化合物的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双环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多种植物中,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和药物活性,在药物化学和农药化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研究。
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发现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具有抗菌、除草抗虫、抗植物病毒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等多种活性;在药物开发和药理研究方面具有抗菌、抗过敏、消炎、抗肿瘤、抗惊厥、免疫调节和保护神经系统等多种活性。例如,苯并噻唑类药物利鲁唑(riluzole)是有效的抗ALS药物:
此外,人们还发现以苯并噻唑为母环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荧光和光致变色特性,可用于荧光探针以及检测等领域。
正是基于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如此优异特性,人们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其合成方法主要采用Jacobson环化和Hugerschoff反应,但这些反应液存在一些严重缺陷,例如所使用的一些反应试剂如赤血盐、液溴等具有毒性大的缺点,进而导致反应过程不易操作、后处理法繁琐等。
在研究过程中,大量的实验表明苯并噻唑的2-位取代具有更高的活性,并对其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
穆学军等人(“2-芳基苯并噻唑的合成研究”,2005年全国药物化学会议论文,177页)开发了合成该类化合物的新方法,所述方法是以硫代酰胺与Mn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发生自由基环加成反应,得到一系列的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张丽君等人(“溴化二甲基溴化硫(BDMS)催化的2-芳基苯并噻唑的合成,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33,2013,339-342)公开了合成2-芳基苯并噻唑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室温下,以溴化二甲基化硫(BDMS)为催化剂,以芳香醛和2-氨基苯硫酚为原料,在1-30分钟内的反应时间内,高效地合成2-芳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李焱等人(“2-取代苯并噻唑的固体合成研究”,化学试剂,30(7),2008,541-542)公开了2-取代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固态合成方法,以对氯苯甲醛和邻氨基硫酚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以固态研磨方式进行。其反应式如下:
CN102977051A公开了一种2-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是在空气或密闭环境中,铜化合物催化取代邻硝基碘苯与芳基甲醛或芳杂环甲醛,在硫化钠存在下反应,得到2-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
CN102070562A公开了一种2-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是将二硫化碳、苯胺和硫磺进行反应,从而得到2-巯基苯并噻唑。
CN101786999A公开了一种2-氨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使用邻碘苯胺与异硫氰酸酯在碘化亚铜和1,10-邻二氮杂菲催化条件下通过串联加成/碳硫键偶联环化反应高效制得2-氨基苯并噻唑衍生物。
WO2010064722A公开了一种2-酰胺基取代的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其显示出强的Raf抑制活性,其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制备。
如上所述,虽然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合成2-取代苯并噻唑的多种方法,但仍存在继续改进和力图建立更为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的必要和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寻求合成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的全新和简单方法,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付出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内容涉及下式(I)所示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催化剂、添加剂存在下,在溶剂中,式(II)邻氨基苯硫酚与式(III)芳基甲酰甲酸类化合物发生反应,从而得到所述式(I)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
其中:
R1选自H、C1-C6烷基、C2-C6烯基、C1-C6烷氧基、卤素、卤代C1-C6烷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
R2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氰基、硝基、卤素、卤代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
为C6-C10亚芳基(即式(I)和(III)中的A环为C6-C10亚芳基)。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包括了C1烷基、C2烷基、C3烷基、C4烷基、C5烷基或C6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或正己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2-C6烯基的含义是指具有2-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烯基,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1-戊烯基、1-己烯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1-C6烷氧基是指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与O原子相连后的基团。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素的含义是指卤族元素,非限定地例如可为F、Cl、Br或I。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代C1-C6烷基的含义是指被卤素取代的上述定义的“C1-C6烷基”,非限定性地例如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二氟甲基、氯甲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卤代C1-C6烷氧基的含义是指被卤素取代的上述定义的“C1-C6烷氧基”,非限定性地例如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氯甲氧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除非另有规定,自始至终,C6-C10亚芳基是指具有6-10个碳原子的亚芳基,例如亚苯基、亚萘基等。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作为一种例举,可为亚苯基或亚萘基。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铜或无机铜。
其中,所述有机铜可选自CuCN、Cu(OAc)2(乙酸铜)、Cu(OTf)2(三氟甲基磺酸铜)、Cu(acac)2(乙酰丙酮铜)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无机铜可选自纳米铜、铜、Cu2O、CuF、CuCl、CuI、CuF2、CuSO4、CuBr2或CuCl2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催化剂优选为Cu(OAc)2或Cu(OTf)2,最优先为Cu(OTf)2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添加剂为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碱金属的无机酸盐或有机酸盐、碱金属的醇盐、无机铵盐或有机胺。
其中,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例如可为NaOH、KOH;碱金属的无机酸盐例如可为K2CO3、Na2CO3、K3PO4、Cs2CO3、NaHCO3、LiF、CsF;碱金属的醇盐例如可为叔丁醇钠、叔丁醇钾、乙醇钠、乙醇钾、甲醇钠、甲醇钾;无机铵盐例如可为氯化铵;有机胺例如可为NBS(N-溴代丁二酰亚胺)、三乙胺或吡啶。
所述添加剂优先为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有机胺,进一步优选为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最优选为NaOH。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式(II)化合物与式(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3,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1:1、1:1.5、1:2、1:2.5或1:3。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式(I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5,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1:0.05、1:0.1或1:0.15。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式(II)化合物与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1-3,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1:1、1:1.5、1:2、1:2.5或1:3。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温度为60-100℃,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60℃、70℃、80℃、90℃或100℃。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时间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通过液相色谱或TLC检测原料的残留量多少而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例如反应时间可为3-10小时,非限定性地例如可为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或10小时。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所述溶剂为异丙醇、水、甲苯、1,4-二氧六环、正己烷、乙腈、聚乙二醇、1,2-二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DMSO)、乙醇、四氢呋喃(THF)、丙酮。优选为异丙醇、水或甲苯,最优选为异丙醇或水,进一步最最优选为水。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氛围可为空气氛围、氧气氛围或氮气氛围,优选为空气氛围。
在本发明的所述合成方法中,反应结束后的后处理可采用有机合成领域中的任何公知的常规处理手段,例如结晶、重结晶、柱色谱提纯、萃取等中的任何一种处理手段或多种处理手段的组合。作为一种例举性的后处理手段,例如可为:反应完毕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1-3: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式(I)化合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邻氨基苯硫酚类化合物与芳基苯甲酰甲酸类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了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所述合成方法所得的产品收率和纯度较高、后处理简单、反应时间短、温度较低,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操作简便性,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反应路径,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与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实施例1:2-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邻氨基苯硫酚和10mmol苯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0.5mmol催化剂Cu(OTf)2和10mmol NaOH,加热至10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1: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2-苯基苯并噻唑,产率94.3%,纯度98.3%(HPLC)。
熔点:115-116℃;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11-8.08(m,3H),7.91(d,J=8.0Hz,1H),7.52-7.49(m,4H),7.41-7.38(m,1H);
13C NMR(125MHz,CDCl3)δ168.0,154.1,135.0,133.6,130.9,129.0(2C),127.5(2C),126.3,125.2,123.2,121.6。
实施例2:2-对甲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邻氨基苯硫酚和20mmol对甲基苯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mmol催化剂Cu(OTf)2和20mmol NaOH,加热至9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2: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2-对甲苯基苯并噻唑,产率95.9%,纯度98.7%(HPLC)。
熔点:86-87℃;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07(d,J=8.5Hz,1H),7.99(d,J=8.5Hz,2H),7.89(d,J=8.0Hz,1H),7.50-7.47(m,1H),7.39-7.30(m,1H),7.30(d,J=8.0Hz,2H),2.43(s,3H);
13C NMR(125MHz,CDCl3)δ168.2,154.1,141.4,134.9,130.9,129.7(2C),127.4(2C),126.2,124.9,123.0,121.5,21.5。
实施例3:2-对甲氧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邻氨基苯硫酚和30mmol对甲氧基苯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5mmol催化剂Cu(OTf)2和30mmol NaOH,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7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3: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2-对甲氧苯基苯并噻唑,产率84.6%,纯度99.1%(HPLC)。
熔点:121-123℃;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05-8.02(m,3H),7.87(d,J=8.5Hz,1H),7.47(t,J=7.0Hz,1H),7.35(t,J=7.0Hz,1H),6.99(d,J=9.0Hz,2H),3.87(s,3H);
13C NMR(125MHz,CDCl3)δ167.8,161.8,154.1,134.8,129.0(2C),126.3,126.1,124.7,122.7,121.5,114.3(2C),55.4。
实施例4:2-对氟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邻氨基苯硫酚和15mmol对氟苯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0.7mmol催化剂Cu(OTf)2和15mmol NaOH,加热至6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1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1: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2-对氟苯基苯并噻唑,产率94.2%,纯度98.5%(HPLC)。
熔点:101-102℃;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09-8.06(m,3H),7.89(d,J=7.5Hz,1H),7.50(t,J=8.0Hz,1H),7.39(t,J=8.0Hz,1H),7.20-7.16(m,2H);
13C NMR(125MHz,CDCl3)δ166.7,164.5(1JC-F=237.4Hz,1C),154.1,135.0(2C),129.9,129.5,126.4,125.2,123.2,121.6,116.0(2C)。
实施例5:2-对氯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邻氨基苯硫酚和25mmol对氯苯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0.9mmol催化剂Cu(OTf)2和25mmol NaOH,加热至7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9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2: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2-对氯苯基苯并噻唑,产率88.5%,纯度99.4%(HPLC)。
熔点:118-119℃;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06(d,J=8.5Hz,1H),8.02-7.99(m,2H),7.89(d,J=8.0Hz,1H),7.52-7.44(m,3H),7.41-7.38(m,1H);
13C NMR(125MHz,CDCl3)δ166.6,154.0,137.0,135.0,132.1,129.2(2C),128.7(2C),126.4,125.4,123.3,121.6。
实施例6:2-对氰基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邻氨基苯硫酚和10mmol对氰基苯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2mmol催化剂Cu(OTf)2和30mmol NaOH,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3: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2-对氯苯基苯并噻唑,产率79.9%,纯度97.8%(HPLC)。
熔点:170-172℃;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17(d,J=8.5Hz,2H),8.10(d,J=8.5Hz,1H),7.93(d,J=8.0Hz,1H),7.75(d,J=8.5Hz,2H),7.53(d,J=8.0Hz,1H),7.44(d,J=8.0Hz,1H);
13C NMR(125MHz,CDCl3)δ165.2,153.9,137.4,135.2,132.7(2C),127.8(2C),126.8,126.0,123.7,121.7,118.2,114.0。
实施例7:2-萘基-2-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邻氨基苯硫酚和15mmol萘-2-基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4mmol催化剂Cu(OTf)2和10mmol NaOH,加热至9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1: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2-对氯苯基苯并噻唑,产率89.7%,纯度98.8%(HPLC)。
熔点:141-142℃;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56(s,1H),8.21(dd,J=1.5,8.5Hz,1H),8.13(d,J=8.0Hz,1H),7.97-7.86(m,4H),7.57-7.50(m,3H),7.40(t,J=8.0Hz,1H);
13C NMR(125MHz,CDCl3)δ168.0,154.2,135.1,134.5,133.1,130.9,128.8,127.8,127.5,127.4,127.0,126.8,126.3,125.2,124.4,123.2,121.6。
实施例8:5-氯-2-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4-氯-2-氨基苯硫酚和20mmol苯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4mmol催化剂Cu(OTf)2和10mmol NaOH,加热至10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2: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2-对氯苯基苯并噻唑,产率81.7%,纯度98.5%(HPLC)。
熔点:139-140℃;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07-8.05(m,3H),7.78(d,J=8.5Hz,1H),7.50-7.47(m,3H),7.35(dd,J=2.0,8.5Hz,1H);
13C NMR(125MHz,CDCl3)δ169.9,154.9,133.3,133.2,132.3,131.3(2C),129.0(2C),127.6,125.6,123.0,122.3。
实施例9:5-氯-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4-氯-2-氨基苯硫酚和30mmol对甲氧基苯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0.5mmol催化剂Cu(OTf)2和15mmol NaOH,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7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3: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5-氯-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噻唑,产率75.8%,纯度98.2%(HPLC)。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00-7.98(m,3H),7.75(d,J=8.5Hz,1H),7.31(dd,J=2.0,8.0Hz,1H),7.00-6.97(m,2H),3.87(s,3H);
13C NMR(125MHz,CDCl3)δ169.6,162.2,155.0,133.1,132.1,129.2(2C),126.0,125.1,122.6,122.1,114.2,55.4(2C)。
实施例10:6-氟-2苯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向50mL溶剂水中,加入10mmol5-氟-2-氨基苯硫酚和15mmol苯甲酰甲酸,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5mmol催化剂Cu(OTf)2和30mmol NaOH,加热至100℃并在该温度下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负压蒸发除去溶剂,残留物通过快速柱色谱(正己烷/乙酸乙酯,两者体积比为1:1)进行提纯,得到目标产物6-氟-2-苯基苯并噻唑,产率65.9%,纯度99.4%(HPLC)。
熔点:192-193℃;
核磁共振:1H NMR(500MHz,CDCl3)δ8.06-7.99(m,3H),7.58-7.49(m,4H),7.25-7.20(m,1H);
13C NMR(125MHz,CDCl3)δ167.8,160.5(1JC-F=237.4Hz,1C),150.7,136.0,133.3,131.0,129.0(2C),127.4(2C),124.1,115.0,107.9。
实施例11-140
除分别使用纳米铜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1-20;
除分别使用Cu2O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1-30;
除分别使用CuF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31-40;
除分别使用CuCl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41-50;
除分别使用CuBr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51-60;
除分别使用CuI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61-70;
除分别使用CuCN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71-80;
除分别使用Cu(OAc)2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81-90;
除分别使用Cu(acac)2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91-100;
除分别使用CuF2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01-110;
除分别使用CuSO4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11-120;
除分别使用CuBr2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21-130;
除分别使用CuCl2代替实施例1-10中的Cu(OTf)2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31-140。
实施例11-140所得产物的相应产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141-280
除分别使用K2CO3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41-150;
除分别使用K3PO4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51-160;
除分别使用KOH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61-170;
除分别使用Na2CO3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71-180;
除分别使用Cs2CO3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81-190;
除分别使用乙酸钠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191-200;
除分别使用LiF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01-210;
除分别使用CsF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11-220;
除分别使用NaHCO3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21-230;
除分别使用叔丁醇钠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31-240;
除分别使用NH4Cl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41-250;
除分别使用NBS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51-260;
除分别使用三乙胺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61-270;
除分别使用吡啶代替实施例1-10中的NaOH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71-280。
实施例141-280所得产物的相应产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281-293
除分别使用1,4二氧六环、甲苯、正己烷、乙腈、聚乙二醇200、1,4-二氯乙烷、DMF、乙酸乙酯、DMSO、乙醇、异丙醇、THF、丙酮分别代替实施例1中的水外,其余条件均相同,进行了实施例281-293。
发现使用甲苯、异丙醇的产物收率分别为93.4%和94.5%;而其它溶剂的产物收率均有大幅度下降,尤其是聚乙二醇200、1,2-二氯乙烷的产物收率分别为13%和17%,其余溶剂的产物收率为50-76%。
当分别使用1,4二氧六环、甲苯、正己烷、乙腈、聚乙二醇200、1,4-二氯乙烷、DMF、乙酸乙酯、DMSO、乙醇、异丙醇、THF、丙酮分别代替实施例2-10中的水外,发现使用甲苯和异丙醇的产物收率比使用水的产物收率低2-5%,而使用其它溶剂的产物收率比使用水的产物收率至少低20%,其中使用聚乙二醇200和1,2-二氯乙烷的产物均<15%。
综上所述,由上述所有实施例可明确看出,当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时,可由邻氨基苯硫酚类化合物与芳基甲酰甲酸类化合物而得到所述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且产物的产率和纯度较高、反应温度较低、反应时间较短,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潜力和科研价值。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I)所示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催化剂、添加剂存在下,在溶剂中,式(II)邻氨基苯硫酚与式(III)芳基甲酰甲酸类化合物发生反应,从而得到所述式(I)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
其中:
R1选自H、C1-C6烷基、C2-C6烯基、C1-C6烷氧基、卤素、卤代C1-C6烷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
R2选自H、C1-C6烷基、C1-C6烷氧基、氰基、硝基、卤素、卤代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
为C6-C10亚芳基;
所述催化剂为Cu(OTf)2
所述添加剂为NaOH;
所述溶剂为异丙醇、水或甲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I)化合物与式(III)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I)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II)化合物与添加剂的摩尔比为1: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反应温度为60-1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反应时间 为3-10小时 。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异丙醇或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反应氛围为空气氛围、氧气氛围或氮气氛围。
CN201410048357.7A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3788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8357.7A CN103788013B (zh)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8357.7A CN103788013B (zh)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8013A CN103788013A (zh) 2014-05-14
CN103788013B true CN103788013B (zh) 2015-07-01

Family

ID=50664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8357.7A Active CN103788013B (zh)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80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7768B (zh) * 2014-12-09 2016-09-14 温州大学 一种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6117247B (zh) * 2016-06-29 2018-02-16 东华大学 一种2‑甲基‑1,2,3,9‑四氢苯并[b]吡咯[1,4]‑噻嗪‑1,3‑二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7858700B (zh) * 2017-10-31 2019-05-14 华南理工大学 2-取代的苯并噻唑的电化学合成方法
CN109438384B (zh) * 2018-11-21 2021-10-22 湘潭大学 多取代2,4-二芳基噻唑及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11072594B (zh) * 2019-12-27 2023-05-05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WO2022178693A1 (zh) * 2021-02-23 2022-09-01 苏州大学 可见光促进的 n-(2- 溴苯基 ) 硫代酰胺制备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5057830B (zh) * 2022-06-14 2023-08-18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合成2-芳基苯并噻唑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0106A (zh) * 2007-03-06 2008-09-10 中国药科大学 Raf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450111A (zh) * 2013-09-04 2013-12-18 温州大学 一种苯并噻唑杂环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0106A (zh) * 2007-03-06 2008-09-10 中国药科大学 Raf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450111A (zh) * 2013-09-04 2013-12-18 温州大学 一种苯并噻唑杂环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tul Kumar &#8226;Ram Awatar Maurya &#8226;Deepti Saxena.Diversity-oriented synthesis of benzimidazole, benzoxazole,benzothiazole and quinazolin-4(3H)-one libraries via potassium persulfate–CuSO4-mediated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s of aldehydes in aqueous micelles.《Mol Divers》.2009,第14卷第335页,表4 Entry 17,第336页 Scheme 5,第333页的表1. *
Copper-Catalyzed Oxidative Decarboxylative Arylation of Benzothiazoles with Phenylacetic Acids and α-Hydroxyphenylacetic Acids with O2 as the Sole Oxidant;Qiuling Song et al.;《Org. Lett., Vol.》;20131119;第15卷(第23期);第5990-5993页 *
Cu(OAc)2/MCM-41: An efficient and solid acid catalyst for synthesis of 2-arylbenzothiazoles under ultrasound irradiation;Sodeh Sadjadi et al.;《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100810;第18卷;第480-483页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II) containing nanosilica triazine dendrimer: A recyclable nanocomposite material for the synthesis of benzimidazoles, benzothiazoles, bis-benzimidazoles and bis-benzothiazoles;Mahboobeh Nasr-Esfahani et al.;《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20130831;第379卷;第243–254页 *
Visible-Light-Mediated Decarboxylation/Oxidative Amidation of α-Keto Acids with Amines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Using O2;Jie Liu et al.;《Angew. Chem.》;20131124;第126卷(第2期);第514页第1栏,表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8013A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8013B (zh) 一种2-芳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US915053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4, 4-difluoro-3,4-dihydroisoquinoline derivatives
CN108822135B (zh) 一种氮杂环取代的噻吩并[3,2-d]噻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3467388B (zh) 一种芳基或杂芳基取代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7698586A (zh) 一种由铜化合物催化制备吡啶并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3435558B (zh) 一种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Pathare et al. Sulfated tungstate: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synthesis of thioamides via Kindler reaction
CN103880762B (zh) 一种1,2,3-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980280A (zh) 一种酸性条件下合成喹唑啉酮并吲唑衍生物的方法
BR112014030126B1 (pt) processos para produzir certos 2-(piridino-3-il)tiazóis
CN104557768B (zh) 一种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3130810B (zh) 一种吡唑并[1,5-c]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016929B (zh) 一种合成喹唑啉-4(3h)-酮的方法
CN106565626A (zh) 2‑氨基‑4‑芳基‑5‑甲硫基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3992325B (zh) 一种N-苯基吲唑[3,2-b]喹唑啉-7(5H)-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TWI621609B (zh) 製備4-鹵烷基-3-巰基-取代之2-羥基苯甲酸衍生物
CN110606839B (zh) 一种多取代喹唑啉衍生物的绿色合成方法
JPH04154773A (ja) チアゾール誘導体
CN110256451B (zh) 一种苯并呋喃并[2,3-b]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3073520B (zh) 一种合成2-苯基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Elgemeie et al. Activated nitriles in heterocyclic synthesis: A novel synthetic route to furyl-and thienyl-substituted pyridine derivatives
WO2007060685A1 (en) An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quinoline derivatives
CN104774172A (zh) 一种3-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418805B (zh) 一种达比加群酯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92109A (zh) 一种8-溴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25035 Zhejiang, Ouhai, South East Road, No. 38, Wenzhou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Incubator

Applicant after: Wenzhou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325035 Zhejiang province Chashan Wenzhou Higher Education Park of Wenzhou University

Applicant before: Wenzhou Universit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