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7517B - 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7517B
CN103787517B CN201210430101.3A CN201210430101A CN103787517B CN 103787517 B CN103787517 B CN 103787517B CN 201210430101 A CN201210430101 A CN 201210430101A CN 103787517 B CN103787517 B CN 103787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multipolymer
oxine
recirculated wat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01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7517A (zh
Inventor
郦和生
楼琼慧
秦会敏
李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2104301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75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87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7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7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7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venting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有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溶液、含磺酸基共聚物和锌盐添加至循环水中,相对于1L的循环水,所述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用量为2-10mg,含磺酸基共聚物的用量为4-10mg,锌盐的用量为1-3mg,其中锌盐的重量按锌离子计。本发明的缓蚀阻垢组分不含磷或总磷浓度较低,环境友好,特别是对于总碱度和总硬度较低的循环水,能够使用不含磷的缓蚀阻垢组分而实现循环水的处理,因此推动了低磷、无磷的缓蚀阻垢剂配方的发展。将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与锌盐复配有良好的协同缓蚀效果,而且本发明使用的缓蚀阻垢组分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水中Zn2+浓度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不含磷或总磷浓度较低的缓蚀阻垢组分的循环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缓蚀、阻垢和微生物控制是循环水处理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微生物控制通过投加杀菌剂来实现,缓蚀和阻垢则通过添加复合阻垢缓蚀剂来实现。
对于低硬、低碱水质,使用自然pH值运行工艺,且水处理配方重点解决的是缓蚀问题,一般采用磷酸盐+有机膦酸+磺酸盐共聚物+锌盐的配方。
对于高硬、高碱水质,一种处理方法是调pH值工艺,重点解决系统的腐蚀问题,即通过加入H2SO4的来控制循环水的pH值,降低循环水中的碱度,同时增加配方中的缓蚀剂和分散剂的用量,进而防止系统结垢,一般采用的是有机膦酸+磺酸盐共聚物+锌盐的配方;另外一种是不调pH值工艺,主要解决的是阻垢问题,一般采用有机膦酸+共聚物+视具体情况而加入锌盐的配方。
对于中等硬度、中等碱度的水质,通常采用pH值自然运行配方,系统pH值可达9.0,一般采用有机膦酸盐+含羧酸基聚合物的配方,重点解决阻垢的问题,并要求在一定的浓缩倍数下运行。
上述配方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解决不同的问题,但是都存在总磷浓度偏高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低硬、低碱水质时使用的配方中),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严格,磷排放也日益受到限制,低磷或无磷配方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开发总磷浓度较低甚至不含磷的缓蚀阻垢剂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不含磷或总磷浓度较低的缓蚀阻垢组分的循环水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含有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溶液、含磺酸基共聚物和锌盐添加至循环水中,相对于1L的循环水,所述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用量为2-10mg,含磺酸基共聚物的用量为4-10mg,锌盐的用量为1-3mg,其中锌盐的重量按锌离子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中使用的缓蚀阻垢组分不含磷或总磷浓度较低,对环境较友好,特别是对于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在100mg/L以下的循环水,能够使用不含磷的缓蚀阻垢组分而实现循环水的处理,因此本发明推动了低磷、无磷的缓蚀阻垢剂配方的发展。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将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与锌盐复配有良好的协同缓蚀效果,而且本发明使用的缓蚀阻垢组分还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及稳定水中Zn2+浓度的性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含有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溶液、含磺酸基共聚物和锌盐添加至循环水中,相对于1L的循环水,所述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用量为2-10mg,优选为3-7mg,含磺酸基共聚物的用量为4-10mg,优选为5-9mg,锌盐的用量为1-3mg,优选为1.5-2.5mg,其中锌盐的重量按锌离子计。
根据本发明,所述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可以为各种具有8-羟基喹啉结构骨架的物质,例如,8-羟基喹啉、烃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含氧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和卤素取代的8-羟基喹啉,所述烃基可以为C1-2烃基(包括烷基、烯基和炔基),所述含氧基可以为羟基、羧基、醛基和羰基等。优选情况下,所述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为8-羟基喹啉、4-甲基-8-羟基喹啉、8-羟基喹啉-7-甲酸、5,7-二甲基-8-羟基喹啉、2,4-二甲基-8-羟基喹啉、5-氯-8-羟基喹啉和5-溴-8-羟基喹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含有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溶液可以通过商购获得,也可以通过将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溶于有机溶剂中而制得。所述有机溶剂可以为各种能够溶解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有机溶剂,例如乙醇、丙酮和稀硫酸。对含有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溶液中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使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充分地溶解即可,例如,含有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溶液中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浓度可以为0.5-8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含磺酸基共聚物可以为主要起分散作用的各种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共聚物,且可以为含磺酸基的二元共聚物和/或含磺酸基的三元共聚物。优选情况下,所述含磺酸基共聚物为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马来酸与烯丙基磺酸共聚物、马来酸酐与烯丙基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丙烯酸酯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马来酸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为丙烯酸C1-8酯,例如丙烯酸C1-8烷基酯和/或丙烯酸C1-8羟烷基酯。
最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锌盐可以为任何可溶性的锌盐,只要添加至循环水中后能够产生Zn2+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锌盐为硫酸锌和/或氯化锌。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在100mg/L以下的循环水处理,因此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循环水中的总磷含量的前提下,实现对循环水的处理。而在处理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大于100mg/L的循环水时,由于有机膦酸和/或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的存在能够促使本发明的缓蚀阻垢组分的阻垢缓蚀效果更佳,因此优选在处理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大于100mg/L的循环水时,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将有机膦酸和/或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即有机膦酸、无磷聚羧酸和无磷聚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至循环水中。
而考虑到有机膦酸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更优选在处理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大于100mg/L的循环水时,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将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添加至循环水中。
其中,所述有机膦酸、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的用量均可以在较宽范围内选择。
优选地,相对于1L的循环水,所述有机膦酸的用量为2-10mg,优选为4-8mg。
优选地,相对于1L的循环水,所述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的用量为5-15mg,优选为6-12mg。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机膦酸是指磷酸基团直接与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各种有利于阻垢和缓蚀的有机膦酸型物质,但优选为羟基乙叉二膦酸、氨基三甲叉膦酸、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羟基膦酸基乙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对二膦磺酸、甘氨酸二甲叉膦酸、谷氨酸二甲叉膦酸、氨基磺酸二甲叉膦酸、氨基乙磺酸二甲叉膦酸和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即为具有-COOH结构或能水解生成-COOH的聚合物,且可以为本领域常规选择的用于制备缓蚀阻垢剂的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但优选为聚天冬氨酸、聚环氧琥珀酸、聚丙烯酸和水解聚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对所述溶液(含有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溶液)、含磺酸基共聚物、锌盐、选择性含有的有机膦酸和选择性含有的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的添加到循环水中的顺序和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按照前述用量添加至循环水中即可,因此可以同时加入,也可以依次加入。优选情况下,将含有含磺酸基共聚物、锌盐、选择性含有的有机膦酸和选择性含有的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的水溶液与所述溶液一起添加至循环水中。其中,可以将含磺酸基共聚物、锌盐、选择性含有的有机膦酸和选择性含有的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混合溶于水中获得混合水溶液、也可以将其分别溶于水中获得各自的水溶液后再添加至循环水中。含磺酸基共聚物、锌盐、选择性含有的有机膦酸和选择性含有的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均可以在较宽范围内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所述循环水的处理方法优选处理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在100mg/L以下的循环水。如前所述,本发明中使用的缓蚀阻垢组分对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在100mg/L以下的循环水(即低硬度低碱度水质的循环水)的阻垢缓蚀效果优异。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是,根据原水(补水)水质不同,所采用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法也会有差异,而在本发明中,除非特别说明,所涉及的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都指的是原水(补水)的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
为了控制循环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杀菌剂添加至循环水中的步骤,所述杀菌剂可以与上述组分同时或不同时添加,且使用的杀菌剂的种类和量均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各种常规选择,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实施例中,试验原水的水质如表1所示,分别将试验原水1和2浓缩5倍作为试验用水1和2,将试验原水3浓缩3倍作为试验用水3,其中Ca2+、总碱度和总硬度均以CaCO3计,Ca2+代表钙硬度,各参数的测定方法如下:
Ca2+:参照标准GB/T6910-2006;
总碱度:参照标准GB/T15451-2006;
总硬度:参照标准GB/T6909-2008;
Cl-:参照标准GB/T15453-2008;
SO4 2-:参照标准GB/T14642-2009;
pH值:参照标准GB/T6920-1986;
电导率:参照标准GB/T6908-2008;
总溶固:参照标准GB/T14415-2007;
Zn2+:GB/T10656-2008
表1
阻垢率的定义为缓蚀阻垢剂的阻垢效率,阻垢率的计算公式为:
阻垢率=(C-C0)/(nC1-C0)×100%,其中,
C:冷却后水中剩余Ca2+的浓度(mg/L)
C0:空白样的Ca2+的浓度(mg/L)
C1:原水中的Ca2+的浓度(mg/L)
n:浓缩倍数
平均腐蚀速率的定义为缓蚀阻垢剂的缓蚀效率,平均腐蚀速率(F)的计算公式为:F=(C×△W)/(A×T×ρ),其中,
C:计算常数,以mm/a(毫米/年)为单位时,C=8.76×107
△W:试件的腐蚀失重(g)
A:试件的面积(cm2
T:腐蚀试验时间(h)
ρ:试件材料的密度(kg/m3
稳锌率定义为缓蚀阻垢剂稳定锌盐的能力,稳锌率越高,说明锌盐在循环水中的稳定性越好,稳锌率的计算公式为:
稳锌率=(C-C0)/(C1-C0)×100%
C:实测Zn2+的浓度(mg/L)
C0:空白样的Zn2+的浓度(mg/L)
C1:原水中的Zn2+的浓度(mg/L)
实施例1
称取3.0g8-羟基喹啉溶解到97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6.6g七水硫酸锌、16.7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磺酸的重量比=70/30)溶解到76.7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1中投加。
实施例2
称取6.0g4-甲基-8-羟基喹啉溶解到94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5.25g无水氯化锌、20.0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丙烯酸与苯乙烯磺酸的重量比=70/30)溶解到74.75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1中投加。
实施例3
称取5.0g8-羟基喹啉-7-甲酸溶解到95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6.6g七水硫酸锌、23.3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乙酯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丙烯酸乙酯与苯乙烯磺酸的重量比=70/30)、18.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羟基乙叉二膦酸溶解到52.1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2中投加。
实施例4
称取8.0g5,7-二甲基-8-羟基喹啉溶解到92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4.2g无水氯化锌、26.7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马来酸酐与烯丙基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马来酸酐与烯丙基磺酸的重量比=70/30)、12.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氨基三甲叉膦酸溶解到57.1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3(用硫酸调pH值7.8-8.2)中投加。
实施例5
称取9.0g2,4-二甲基-8-羟基喹啉溶解到111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4.2g无水氯化锌、30.0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的重量比=70/30)溶解到65.8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分别按照120mg/L试验用水及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1中投加。
实施例6
称取4.0g5-氯-8-羟基喹啉溶解到96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8.8g七水硫酸锌、26.7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乙烯磺酸(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丙烯酸与乙烯磺酸的重量比=70/30)共聚物溶解到64.5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1中投加。
实施例7
称取6.0g5-溴-8-羟基喹啉溶解到94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2.5g无水氯化锌、20.0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AA/AMPS,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AA与AMPS的重量比=70/30)、35.0g活性物含量为40重量%的聚天冬氨酸(重均分子量为3000)溶解到42.5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2中投加。
实施例8
称取6.0g8-羟基喹啉溶解到94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10.98g七水硫酸锌、26.7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丙烯酰胺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AA/AM/AMPS,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AA、AM与AMPS的重量比=70/15/15)、25.0g活性物含量为40重量%的聚环氧琥珀酸(重均分子量为1000)溶解到37.32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3(用硫酸调pH值7.8-8.2)中投加。
实施例9
称取5.0g8-羟基喹啉溶解到95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6.6g七水硫酸锌、20.0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丙烯酸甲酯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AA、丙烯酸甲酯与AMPS的重量比=70/15/15)溶解到73.4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1中投加。
实施例10
称取8.0g4-甲基-8-羟基喹啉溶解到92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8.8g七水硫酸锌、23.3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乙烯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丙烯酸与乙烯磺酸的重量比=70/30)、16.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对二膦磺酸溶解到51.9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2中投加。
实施例11
称取7.0g8-羟基喹啉-7-甲酸溶解到93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4.2g无水氯化锌、20.0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的重量比=70/30)、24.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水解聚马来酸酐(重均分子量为1000)溶解到51.8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3(用硫酸调pH值7.8-8.2)中投加。
实施例12
称取6.0g5,7-二甲基-8-羟基喹啉溶解到94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3.15g无水氯化锌、16.7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马来酸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AA、马来酸与AMPS的重量比=70/15/15)溶解到80.15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1中投加。
实施例13
称取4.0g2,4-二甲基-8-羟基喹啉溶解到96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4.2g无水氯化锌、26.7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AA与AMPS的重量比=70/30)、10.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甘氨酸二甲叉膦酸溶解到59.1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2中投加。
实施例14
称取5.0g5-氯-8-羟基喹啉溶解到95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6.6g七水硫酸锌、23.3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的重量比=70/30)、8.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20.0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聚丙烯酸(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重均分子量为3000)溶解到42.1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3(用硫酸调pH值7.8-8.2)中投加。
实施例15
称取6.0g5-溴-8-羟基喹啉溶解到94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11.0g七水硫酸锌、20.0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磺酸的重量比=70/30)、6.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17.5g活性物含量为40重量%的聚环氧琥珀酸(重均分子量为1000)溶解到45.5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2中投加。
实施例16
称取8.0g8-羟基喹啉溶解到92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10g七水硫酸锌、26.7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AA、AM与AMPS的重量比=70/15/15)、6.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谷氨酸二甲叉膦酸、6.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溶解到51.3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3(用硫酸调pH值7.8-8.2)中投加。
实施例17
称取5.0g4-甲基-8-羟基喹啉溶解到95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4.2g无水氯化锌、23.3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AA、AM与AMPS的重量比=70/15/15)、13.3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聚炳烯酸(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重均分子量为3000)、8.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水解聚马来酸酐(重均分子量为1000)溶解到51.2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3(用硫酸调pH值7.8-8.2)中投加。
实施例18
称取7.0g8-羟基喹啉溶解到93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5.3g七水硫酸锌、20.0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丙烯酸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丙烯酸与苯乙烯磺酸的重量比=70/30)、4.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羟基膦酸基乙酸、4.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氨基乙磺酸二甲叉膦酸溶解到66.7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2中投加。
实施例19
称取6.0g5-氯-8-羟基喹啉溶解到94g无水乙醇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A,称取5.8g七水硫酸锌、26.7g活性物含量为30重量%的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30℃时极限粘数为0.072dl/g,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的重量比=70/30)、4.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氨基磺酸二甲叉膦酸、8.0g活性物含量为50重量%的乙二胺四甲叉膦酸溶解到55.5g水中配成缓蚀阻垢剂组分B。
将配制好的组分A、B均按照100mg/L试验用水的用量向试验用水3(用硫酸调pH值7.8-8.2)中投加。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投加各组分,不同的是,不添加组分A。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投加各组分,不同的是,不添加锌盐。
对比例3
按照实施例18的方式将各组分投加到试验用水1、2和3(用硫酸调pH值7.8-8.2)中,不同的是,不添加组分A。
阻垢缓蚀性能的评价
将各实施例中投加了药剂的试验用水于80±1℃恒温水浴内采用容量瓶法静置10h,待冷却后取样分析水中剩余Ca2+的浓度,同时做空白样,并计算阻垢率。
将20#优质碳钢试片固定在挂片仪上,放入各实施例投加了药剂的试验用水中,恒定温度为45±1℃,保持转速为75rpm旋转72h,记录试验前后试片的重量,计算平均腐蚀速率(F)。
取蒸馏水配制Ca2+浓度为250mg/L,碱度为250mg/L和Zn2+为5mg/L的试验用水,加入按实施例所投加的药剂浓度的药剂,于80±1℃恒温水浴内静置10h,取样分析水中剩余Zn2+的浓度,同时做空白样,并计算稳锌率。
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的“/”表示未进行计算):
表2
表2中的数据说明,本发明方法的阻垢缓蚀综合性能良好,具有优良的阻CaCO3垢功能,还有良好的稳定水中Zn2+的能力和缓蚀性能,适用于循环冷却水的处理。
特别地,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2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添加的各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特别是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与锌盐,同时添加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与锌盐的效果明显优于仅添加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或锌盐的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含有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溶液、含磺酸基共聚物和锌盐添加至循环水中,相对于1L的循环水,所述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的用量为2-10mg,含磺酸基共聚物的用量为4-10mg,锌盐的用量为1-3mg,其中锌盐的重量按锌离子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8-羟基喹啉型缓蚀剂为8-羟基喹啉、4-甲基-8-羟基喹啉、8-羟基喹啉-7-甲酸、5,7-二甲基-8-羟基喹啉、2,4-二甲基-8-羟基喹啉、5-氯-8-羟基喹啉和5-溴-8-羟基喹啉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含磺酸基共聚物为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磺酸共聚物、马来酸与烯丙基磺酸共聚物、马来酸酐与烯丙基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丙烯酸酯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与马来酸和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酸酯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锌盐为硫酸锌和/或氯化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有机膦酸和/或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添加至循环水中,相对于1L的循环水,所述有机膦酸的用量为2-10mg,所述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的用量为5-15mg。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膦酸为羟基乙叉二膦酸、氨基三甲叉膦酸、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羟基膦酸基乙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对二膦磺酸、甘氨酸二甲叉膦酸、谷氨酸二甲叉膦酸、氨基磺酸二甲叉膦酸、氨基乙磺酸二甲叉膦酸和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磷聚羧酸和/或无磷聚酸酐为聚天冬氨酸、聚环氧琥珀酸、聚丙烯酸和水解聚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特别适用于总碱度和总硬度之和在100mg/L以下的循环水的处理。
CN201210430101.3A 2012-11-01 2012-11-01 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Active CN1037875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0101.3A CN103787517B (zh) 2012-11-01 2012-11-01 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30101.3A CN103787517B (zh) 2012-11-01 2012-11-01 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7517A CN103787517A (zh) 2014-05-14
CN103787517B true CN103787517B (zh) 2016-03-30

Family

ID=50663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0101.3A Active CN103787517B (zh) 2012-11-01 2012-11-01 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75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7391A (zh) * 2021-08-20 2021-11-12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石墨烯自修复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719A (zh) * 2006-10-31 2008-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垢缓蚀剂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1845634A (zh) * 2010-06-21 2010-09-29 华中科技大学 抑制镁合金在汽车冷却液中腐蚀的缓蚀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8182B2 (ja) * 1995-09-29 2007-06-13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開放循環冷却水系の防食・防スケー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2719A (zh) * 2006-10-31 2008-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垢缓蚀剂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1845634A (zh) * 2010-06-21 2010-09-29 华中科技大学 抑制镁合金在汽车冷却液中腐蚀的缓蚀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异喹啉季铵盐缓蚀剂FIQ-C在盐酸中的缓蚀行为研究;潘碌亭等;《腐蚀与保护》;20010930;第22卷(第9期);第378-38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7517A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7516B (zh) 一种复合缓蚀阻垢剂及其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2452724B (zh) 一种复合缓蚀阻垢剂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0509654C (zh) 一种低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2730847B (zh) 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2452725B (zh) 一种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
CN100379690C (zh) 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3771600B (zh) 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以及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CN100545313C (zh)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预膜处理的环保型复合预膜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02698B (zh) 一种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2452722B (zh) 一种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321077C (zh) 一种含聚环氧琥珀酸的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
CN113248032B (zh) 一种以补充水钙碱比为基础调整循环水阻垢缓蚀剂配方的方法
CN103771597A (zh) 无磷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应用以及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CN102139968A (zh) 高效低磷缓蚀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48400B (zh) 无磷复合缓蚀阻垢剂及其应用以及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方法
CN103787517B (zh) 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
CN107304077A (zh) 一种缓蚀阻垢杀菌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62031B (zh) 一种预膜用组合物及预膜方法
CN106430645A (zh) 一种复合缓蚀阻垢剂及其应用
CN111072165B (zh) 复合阻垢缓蚀剂及其在低硬水中的应用
CN107304079A (zh) 一种缓蚀阻垢杀菌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613213A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冷却循环水系统复合缓蚀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9982A (zh) 一种低磷水处理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04082B (zh) 一种缓蚀阻垢杀菌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139967A (zh) 高效无磷缓蚀阻垢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