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6950B - 接合容器及制作具有接合容器的容器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合容器及制作具有接合容器的容器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6950B
CN103786950B CN201310067494.0A CN201310067494A CN103786950B CN 103786950 B CN103786950 B CN 103786950B CN 201310067494 A CN201310067494 A CN 201310067494A CN 103786950 B CN103786950 B CN 103786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surface
base portion
container
component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74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6950A (zh
Inventor
周俊奇
廖春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entec E&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entec E&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entec E&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entec E&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86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6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6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69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接合容器及制作具有接合容器的容器罐的方法,包括可相互结合以供熔接在一起的一第一构件及一第二构件。其中第一构件具有一第一接合部,第二构件具有一第二接合部;第一接合部包括一基部、一挡块、及一形成于基部及挡块之间的安装空间,第二接合部包括一基部、位于基部的面对挡块的一侧的一挡壁。当第二接合部固定于安装位置时,该两基部之间留有一熔料空间,可容纳熔化的材料。该接合容器在施以熔接接合后,无毛边外露,因此可免除去除毛边工序,减少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接合容器及制作具有接合容器的容器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罐的制作技术,特别有关于一种接合容器,以及制作具有接合容器的容器罐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所称的容器罐,例如是应用于汽车或摩托车上的活性碳罐,或是应用于割草机或发电机等不限于活性碳罐的塑胶容器罐。
例如以汽车或摩托车等汽油引擎的活性碳罐为例,利用罐内的活性碳以吸附方式暂时储存蒸发的油气,并于车辆行驶中,通过引擎负压将罐内油气抽回引擎燃烧使用。
一般而言,为了制造上述活性碳罐,需先准备一接合容器。此接合容器包括相互结合的一本体及一盖件。本体及盖件间以接触凸缘相接,形成一壳体。已知的传统技术中,接触凸缘是以平面相接。接合容器内则置入活性碳、用来防止碳粉露出来的不织布及一些隔板等。当碳粉装入接合容器后,最后的工作,是把接合本体沿盖子与本体的接触凸缘的结合界面熔接起来,形成一封闭的碳罐。
请参阅图1所示,说明在申请人以往的活性碳罐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接合容器1的结构。需声明的是:图1的结构为申请人内部所使用,但并未公开,在过去仅属营业秘密。此接合容器1包括本体2及盖件3。在本体2及盖件3的接触凸缘4的接触表面上,本体2上设有浅凸块5及小凹穴6,盖件3则在对应浅凸块5的位置设有深槽7。
当本体2及盖件3相互组合形成接合容器1后,会对接合容器1施以熔接,较佳的方式是采用旋转熔接。在熔接时,该接触凸缘4沿本体2及盖件3的接触表面的材料熔化,此时小凹穴6及深槽7与浅凸块5之间的缝隙,可容纳一部份的熔化材料,而多余的熔化材料则沿接触表面扩散,并流出接触凸缘4的外侧,而堆积在本体2及盖件3的接触凸缘的外侧接触部8的附近,形成大量的毛边。
在上述技术中,熔化材料必需充足,才能确保本体2及盖件3紧密密合,因此毛边是无法避免的。然而毛边造成视觉外观不佳,并可能割伤使用者。因此在图1的所示技术中,经组合接合容器1施以熔接后,所获得的碳罐具有大量的毛边,故会对碳罐施以后加工,把毛边消除掉。常用的后加工方式,是使用旋转设备、刀具来消除毛边。
虽然后加工可以漂亮地消除毛边,却会增加很多作业的时间及设备,亦因此增加了制造活性碳罐的成本。在另一方面,熔化材料,在温度下有熔融效果,可以增进碳罐的黏着效果,但传统技艺却没有提供好的接合结构来容纳及导引熔化材料,导致熔化材料形于暴露于外的毛边,必需去除,实为浪费。因此,有必要提供具有新的接合结构的接合容器,以改善前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应用于熔接接合前的接合容器。此接合容器作为如一活性碳罐等容器的最终成品的半成品,可于熔接制作过程后形成该最终成品。此接合容器不但可改良过去熔化材料大量外流而形成毛边的缺点,更可增加所制造活性碳罐或类似物的黏结强度。
本发明所揭技术,可应用至例如是割草机或发电机等不限于活性碳罐的塑胶容器罐。
上述接合容器的结构大致为一壳体,包括可相互结合以供熔接在一起的一第一构件(如盖件)及一第二构件(如一本体)。该壳体于熔接接合后,无毛边外露,因此免去现有技术需要后加工去除毛边的步骤,减少制造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合容器,其作为一容器罐的最终成品的半成品,该接合容器包括:
一第一构件,其具有一第一接合部;
一第二构件,其具有一第二接合部;
该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能够相互组合;
其中:
第一接合部包括一基部、一自该基部朝向该的第二接合部延伸的挡块、及一形成于基部及挡块之间的安装空间;
第二接合部也包括一基部、位于该第二接合部的基部面对挡块的一侧的一挡壁;
该安装空间用于接纳该第二接合部、并允许该第二接合部固定于一安装位置,且于该安装位置处,有一位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及该第二接合部的基部之间的熔料空间。
所述的接合容器,其中,该熔料空间由该挡块、该两基部及一内挡壁所封闭,该内挡壁在该第二接合部的基部位于该安装位置时封闭熔料空间。
所述的接合容器,其中,当该第二接合部到达并固定于该安装位置时,挡块的长度延伸到挡壁的至少一部份或延伸经过挡壁整段长度。
所述的接合容器,其中,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或者该第二接合部的基部设有一公构件,而使得在该安装位置时,该公构件的一前端抵靠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
所述的接合容器,其中,该第一构件为一盖件,而第二构件为一本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作一具有一接合容器的容器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形成一第一构件及一第二构件,其中:
该第一构件具有一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包括一基部、一自该基部朝向该的第二接合部延伸的挡块、及一形成于基部及挡块之间的安装空间;
该第二构件具有一第二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包括一基部、位于该第二接合部的基部面对挡块的一侧的一挡壁;
其中,该安装空间用于接纳该第二接合部、并允许该第二接合部固定于一安装位置,且于该安装位置处,有一位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及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之间的封闭的熔料空间;及
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或者该第二接合部的基部设有一公构件,而使得在该安装位置时,该公构件的一前端抵靠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
2)通过将第二接合部相对于第一接合部移动而进入该安装空间,直到第二接合部到达该安装位置,以使该第一构件及该第二构件相互组合成该接合容器;
3)对该接合容器施以一熔接步骤,直到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间的该公构件熔化且所熔化的材料填入该熔料空间。
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挡块的长度延伸到挡壁的至少一部份或者延伸经过挡壁整段长度。
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或者该第二接合部的基部设有一长突出部;且其中:
该步骤2)是通过使该长突出部的一前端抵靠于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来完成。
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熔接步骤实施时,熔料空间被该挡块、该第一接合部的基部、该第二接合部的基部及位于该第一接合部及该第二接合部至少其中之一的内挡壁所封闭。
本发明带来的优点包括:(1)增加强度:毛边如果留在里面,等于是黏着剂,会让黏着的效果好一点;而过去的毛边是露在外,不但影响外观,要去除它更是浪费。(2)改善毛边显露在外而使外观不好看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申请人过去的活性碳罐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接合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接合容器局部剖视图;
图3A为图2中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于接合前的示意图;
图3B为图2中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于接合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接合容器;100-第一构件;105-封合部;110-第一接合部;120-基部;126-内闭合部;130-挡块;140-熔料空间;150-内挡壁;200-第二构件;210-第二接合部;220-基部;230-挡壁;224-长突出部;226-内闭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的接合容器10包括一第一构件100(如盖件)及一第二构件200(如本体)。第一构件100及第二构件200相互组合,而成为一壳体。壳体的材质选用一般塑胶材质。接合容器10内有容置空间,可置放如活性碳、用来防止碳粉露出来的不织布及一些隔板等物体。接合容器10在进一步实施一熔接步骤后,可制成一活性碳罐。
该第一构件100具有第一接合部110,第二构件200具有第二接合部210。第一构件100及第二构件200相互组合时,两接合部110、210之间组合定义出一封合部105。图2所示实施例的接合容器10呈圆柱形,其封合部105形成环绕接合容器10的表面的凸缘。接合容器10的外形并不限于圆柱形。
请参阅图3A及图3B,揭露出图2的接合容器10的封合部105的结构,此二图也揭露出封合部105于第一构件100(如盖件)及第二构件200(如本体)组装前(如图3A所示)及组装后(如图3B所示)的态样。第一接合部110形成该第一构件100的一部份,而第二接合部210形成该第二构件200的一部份。
第一接合部110包括一基部120、一自该基部120朝向该第二构件200的第二接合部210延伸的挡块130、及一形成于基部120及挡块130之间的安装空间。图3A及图3B中所示界定安装空间的基部120及挡块130之间的夹角为最佳实施例,约为90度,然而亦可以视需要采用其他适合的角度。该安装空间可接纳该第二接合部210于一安装位置。第二接合部210包括一基部220、位于基部220的面对挡块130的一侧的一挡壁230。组合第一构件100及第二构件200时,是使第一接合部110及第二接合部210相对移动,以使第二接合部210进入该安装空间,直到第二接合部210到达及/或固定于该安装位置。当第二接合部210到达并固定于该安装位置时,基部120及基部220之间留有一熔料空间140,可以容纳熔化的材料。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熔料空间140为该安装空间的一部份。挡块130与挡壁230大致紧靠,防止熔料从挡块130与挡壁230之间流出。挡块130的长度延伸到挡壁230的至少一部份,且最好延伸经过挡壁230整段长度,以提供较佳的遮挡可能流出的熔料的效果。
如图3A所示的实施例,基部220设有长突出部224(公构件),其在熔接过程中可熔融。因此,当基部220进入该安装空间而到达位于该安装位置时,长突出部224的一前端抵靠于基部120允许熔料空间140存在于基部120及基部220之间。图中所示长突出部224的该前端的形状为从熔料空间140向基部120渐缩的锥形,其仅为示意,亦可为其他突出的形状;该前端的形状,此长突出部224于旋转熔接时会熔融于熔料空间140内。图中基部120对应长突出部224之处为一平面,但亦可为不影响本发明操作的其他结构。根据一实施例,熔料空间140由挡块130、基部120、基部220及一内挡壁所大致封闭。该内挡壁在基部220位于/到达该安装位置时,达到大致封闭熔料空间140的效果。于图3A中,第一接合部110的内闭合部126及第二接合部210的内闭合部226紧靠时,使位于第一接合部110上的一内挡壁150达到大致封闭熔料空间140的效果。然而,可以理解的是,类似的内挡壁也可以单独形成于第二接合部210上,或同时形成于第一接合部110及第二接合部210上。
根据前述的说明,本发明制造活性碳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至3:
步骤1:形成一第一构件及一第二构件,其中:
该第一构件100具有一第一接合部110,该第一接合部110包括一基部120、一自该基部120朝向该的第二接合部210延伸的挡块130、及一形成于基部120及挡块130之间的安装空间;
该第二构件200具有一第二接合部210,第二接合部210包括一基部220、位于基部220的面对挡块130的一侧的一挡壁230;
其中,该安装空间可接纳该第二接合部210、并允许该第二接合部210固定于一安装位置,且于该安装位置处,有一位于基部120及基部220之间的封闭的熔料空间140;及
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及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两者中,其中之一设有一公构件,该公构件的一前端抵靠基部120;
步骤2:通过将第二接合部210相对于第一接合部110移动而进入该安装空间,直到第二接合部210到达及/或固定于该安装位置,以使该第一构件及该第二构件相互组合成该接合容器10;
步骤3:对该接合容器10施以一熔接步骤,直到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间的该公构件熔化且所熔化的材料填入该熔料空间140。
相关结构如前文及附图所揭露,不再重复说明。
由于熔化的材料填入该熔料空间140,而熔料空间140大致由挡块130、基部120、基部220及一内挡壁150所封闭,尤被挡块130遮挡,因此熔化的材料不会形成暴露于外部的毛边,反而能够留存于熔料空间140内,增加该材料的熔融效果,而加强了第一结构100及第二结构200之间的黏结效果。
以上所有说明用以阐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依照本发明的结构、特征、主旨及申请专利范围所施行的其他简单变化的等效实施例,都应由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接合容器(10),其作为一容器罐的最终成品的半成品,其特征在于,该接合容器(10)包括:
一第一构件(100),其具有一第一接合部(110);
一第二构件(200),其具有一第二接合部(210);
该第一接合部(110)及第二接合部(210)能够相互组合;
其中:
第一接合部(110)包括一基部(120)、一自该基部(120)朝向该的第二接合部(210)延伸的挡块(130)、及一形成于基部(120)及挡块(130)之间的安装空间;
第二接合部(210)也包括一基部(220)、位于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面对挡块(130)的一侧的一挡壁(230);
该安装空间用于接纳该第二接合部(210),并允许该第二接合部(210)固定于一安装位置,且于该安装位置处,有一位于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及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之间的熔料空间(140);
其中,当该第二接合部(210)到达并固定于该安装位置时,该挡块(130)的长度延伸到挡壁(230)的至少一部份,而使挡块(130)紧靠挡壁(230),该第一接合部(110)及第二接合部(210)采用旋转熔接相互组合,该接合容器(10)作为活性碳罐的塑胶容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容器(10),其特征在于,该熔料空间(140)由该挡块(130)、该两基部(120、220)及一内挡壁(150)所封闭,该内挡壁(150)在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位于该安装位置时封闭熔料空间(1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容器(10),其特征在于,该挡块(130)的长度进一步延伸经过挡壁(230)整段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容器(10),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或者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设有一公构件,而使得在该安装位置时,该公构件的一前端抵靠于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容器(10),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100)为一盖件,而第二构件(200)为一本体。
6.一种制作一具有一接合容器(10)的容器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形成一第一构件(100)及一第二构件(200),其中:
该第一构件(100)具有一第一接合部(110),该第一接合部(110)包括一基部(120)、一自该基部(120)朝向该的第二接合部(210)延伸的挡块(130)、及一形成于基部(120)及挡块(130)之间的安装空间;
该第二构件(200)具有一第二接合部(210),第二接合部(210)包括一基部(220)、位于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面对挡块(130)的一侧的一挡壁(230);
其中,该安装空间用于接纳该第二接合部(210)、并允许该第二接合部(210)固定于一安装位置,且于该安装位置处,有一位于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及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之间的封闭的熔料空间(140);及
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或者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设有一公构件,而使得在该安装位置时,该公构件的一前端抵靠于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
2)通过将第二接合部(210)相对于第一接合部(110)移动而进入该安装空间,直到第二接合部(210)到达该安装位置,以使该第一构件(100)及该第二构件(200)相互组合成该接合容器(10);
3)对该接合容器(10)施以一熔接步骤,直到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间的该公构件熔化且所熔化的材料填入该熔料空间(140);
其中,当该第二接合部(210)到达并固定于该安装位置时,该挡块(130)的长度延伸到挡壁(230)的至少一部份,而使挡块(130)紧靠挡壁(230),该第一接合部(110)及第二接合部(210)采用旋转熔接相互组合,该接合容器(10)作为活性碳罐的塑胶容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挡块(130)的长度进一步延伸经过挡壁(230)整段长度。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或者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设有一长突出部(224);且其中:
该步骤2)是通过使该长突出部(224)的一前端抵靠于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来完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熔接步骤实施时,熔料空间(140)被该挡块(130)、该第一接合部(110)的基部(120)、该第二接合部(210)的基部(220)及位于该第一接合部(110)及该第二接合部(210)至少其中之一的内挡壁(150)所封闭。
CN201310067494.0A 2012-10-26 2013-03-04 接合容器及制作具有接合容器的容器罐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869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9842 2012-10-26
TW101139842A TWI542486B (zh) 2012-10-26 2012-10-26 A container for manufacturing a method for joining a semi-finished product container for an activated carbon can and a semi-finished product for an activated carbon ca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6950A CN103786950A (zh) 2014-05-14
CN103786950B true CN103786950B (zh) 2016-09-14

Family

ID=50663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749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86950B (zh) 2012-10-26 2013-03-04 接合容器及制作具有接合容器的容器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6950B (zh)
TW (1) TWI5424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22752B2 (en) * 2018-05-31 2020-04-14 Apple Inc. Ultrasonic weld joint with integral flash trap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78A (zh) * 1992-12-16 1995-03-22 许茨工厂公司 可多次使用的塑料桶及制造和改造该桶的方法
CN201884630U (zh) * 2010-12-24 2011-06-29 石狮市宏企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压力容器的罐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6568A (ja) * 2000-09-13 2002-03-26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樹脂製バキュームタ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340186A (ja) * 2001-05-16 2002-11-27 Takuya Idogawa 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78A (zh) * 1992-12-16 1995-03-22 许茨工厂公司 可多次使用的塑料桶及制造和改造该桶的方法
CN201884630U (zh) * 2010-12-24 2011-06-29 石狮市宏企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压力容器的罐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6950A (zh) 2014-05-14
TW201416253A (zh) 2014-05-01
TWI542486B (zh)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0911B2 (ja) 自動車用燃料タンク
CN103442921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热塑性聚合物的燃料箱以及生产燃料箱的方法
US20060197341A1 (en) Part for connecting a fluid line to an opening of a container comprising plastic material or for closing the opening
EP2384992B1 (en) Side-gusseted ba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909659A (zh) 两件式帽
US4961850A (en) In-tank fuel filter
CN103786950B (zh) 接合容器及制作具有接合容器的容器罐的方法
JP622426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US5174841A (en) Method of making an in-tank fuel filter
JP2007302156A (ja) エンジン用燃料タンク
US11602986B2 (en) Tank made of resin
JP2009137488A (ja) 燃料タンク
JP2006198810A (ja) 合成樹脂製液体タン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合成樹脂製液体タンク
CN104044261A (zh) 使储存器吹塑成型的方法和这样制造的储存器
JP2014104693A (ja) ブロー成形品のインサート部材の取付構造
JP3529727B2 (ja) 合成樹脂製燃料タンクに対する子部品結合部の構造
EP2931496B1 (en) Air duct for a vehicle and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air duct
KR20080102206A (ko) 연료탱크용 커넥터
JP3647517B2 (ja) フューエルフィラーパイプ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11960A (ja) オイルストレーナ
KR101146108B1 (ko) 차량용 인탱크 필터의 레이저 융착 구조
TWM455641U (zh) 接合容器
JPH08254289A (ja) フューエルフィラーパイプ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5273352U (zh) 一种汽车转向机防尘罩与塑料件的新型连接结构
GB2424472A (en) Seal between a lens and a reflector on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