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6281A -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6281A
CN103776281A CN201410046468.4A CN201410046468A CN103776281A CN 103776281 A CN103776281 A CN 103776281A CN 201410046468 A CN201410046468 A CN 201410046468A CN 103776281 A CN103776281 A CN 103776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running water
heat
tube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64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6281B (zh
Inventor
张伟
张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power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伟 filed Critical 张伟
Priority to CN2014100464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76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76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6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76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6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包括:两个联箱,联箱为D形联箱;联箱上固定连接有暖气进、出口、自来水进、出口;两个联箱之间连接供热外管;供热外管内穿有自来水吸热管,自来水吸热管之间通过自来水直连通管串联连通,自来水直连通管位于联箱内。自来水吸热管的一端连接自来水出口,另一端连接自来水进口。部分或全部自来水吸热管内设置有供热内管,供热内管与联箱相通。本发明充分利用有效热能把管腔中心的冷流体双管壁加热,增大传热面积热、冷二种流体三通道循环加热,提高换热效率,采用不锈钢薄壁管、板制作冲孔、拉伸、翻边、嵌入式降低薄壁不锈钢焊接难度,捏边好焊接,内通道产生水垢能灌酸清洗。

Description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家庭卫生间供暖管路上,即可供暖散热又可换取热的自来热水洗浴的暖气换热水器,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联箱供热管双行通道、传热捏边焊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家庭卫生间供暖管路上,即可供暖散热又可换取热的自来热水洗浴的暖气换热水器,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联箱供热管双行通道、传热捏边焊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本发明是分案申请,是在申请号为201210030036.5、发明名称为“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申请日为2012.02.12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案申请。原专利(201210030036.5)中保留联箱为圆管联箱的区别特征(权利要求3)的技术方案已于2014.2.7发出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本申请是将原专利中联箱为D形联箱(权利要求7)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2003年10月2日申请,授权公告日:2004年12月1日,专利号:200320106748.7,使用新型名称“散热换热器”目前市面流通商品中,现有技术和专利产品分为两种,壳体均为暖气通道,内管为冷水通道,一种内盘铜管15~25M逆流或混流式,另一种为大空腔箱管板储水式,经市场用户检验,实践证明存在明显不足,传热面积小,效果差,不实用。内管为冷流体通道采用较细紫铜管握弯或盘绕一但产生水垢,无法输通不能用酸清洗,使用成本高,产品寿命短。储水式壳体大,浪费原材料成本高,占用空间面积大等缺陷。
家用暖气转换热水器,有近15年的发展史,现有技术及原专利技术均为热、冷二种流体单行通道循环传热效果差,存在重大缺陷及技术难题,未能得到解决。圆形或矩形管冷水通道,圆管截面或矩形管截面圆R中心水温度一直处于低温度状态,得不到热量吸收的技术难题。如将圆形管道应分成若干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内半径为R,然后沿一条或两条、多条互相垂直的直径测量的水温,距R半径最远的接触热流体管壁最近的外圆环水温最高,圆R中心水温最低,导致热传导不平衡,热损失大,换热效率低。
目前,供暖方式多采用地(板)暖传热供暖,供暖水温度普遍较低约45℃左右。家用暖气换热水器能交换出大量热水,连续不断流洗澡,且自来水管内产生水垢能酸清洗,已成为该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
本申请人在采暖工程安装及家用暖气转换热水器制造方面15年工作中,从1998年2月10日申请,1999年5月12日授予专利权,专利号为9822057.1,实用新型名称:“取暖沐浴热发交换器”,原创性发明,专利产品首家在中国市场上市销售,在制造暖气换热器实践中创新,多年工作经验中积累,总结,不间断的研发改进,先后在该领域申请专利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本发明申请是暖气换热器技术领域的实质性改进,具有实质性区别,与现有技术及原专利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上述现有及原专利技术传热面积小,换热效率低效果差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充分利用有效热能把管腔中心的冷流体双管壁加热,增大传热面积热冷二种流体三通道循环加热,提高换热效率,采用不锈钢薄壁管、板制作冲孔、拉伸、翻边、嵌入式降低薄壁不锈钢焊接难度,捏边好焊接,内通道产生水垢能灌酸清洗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包括: 两个联箱, 联箱上固定连接有暖气进口、暖气出口、自来水进口和自来水出口;两个联箱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热外管,供热外管通过联箱连通;供热外管内穿有自来水吸热管,自来水吸热管为连通的,自来水吸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自来水出口,自来水吸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自来水进口;其特征是:部分或全部自来水吸热管内设置有供热内管,供热内管与联箱相通;自来水吸热管之间通过自来水直连通管串联连通,自来水直连通管位于联箱内;联箱为D形联箱,联箱包括:C形联箱壳体、孔板和联箱封头堵板,联箱封头堵板四周带有翻边;孔板中心冲有孔向内拉伸孔的边与自来吸热外管管口的边双边对齐紧密吻合并接捏边自熔环缝焊接连通;孔板两侧的板边向外折有边,孔板两侧向外折的边与C形联箱壳体板边双边对齐并接捏边自熔直缝焊接连接;C形联箱壳体的两端、孔板的两端的边分别与联箱封头堵板的边双边对齐并接捏边环缝焊接连接。
根据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在其中一个联箱内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流板。
根据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自来水吸热管一端握成U形弯,另一端与自来水直连通管焊接连通。 
根据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对于卧式安装的换热器,暖气进口、暖气出口分别设置在一端联箱侧壁上下方位置,自来水进口、自来水出口分别设置在同一端部联箱封头堵板的上下位置;对于立式安装的换热器,暖气进口、暖气出口分别设置在底端联箱外壁的左右位置,自来水出口、自来水进口分别设置在同一底端联箱的左、右封头堵板上。
根据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自来水吸热管与自来水直连通管通过45度角对接焊接连通,自来水直连通管外角端冲孔插入供热内管密封焊接,供热内管与联箱相通。
根据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联箱壳体、C形联箱壳体、封头堵板、供热外管、供热内管、自来水吸热管、自来水直连通管、分流板、孔板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一种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的工艺,其特征是:
(1)D形联箱的孔板根据供热连通外管管径大小冲孔向内拉伸孔边高度2~2.5mm,孔板两边向外折边高度2~3mm,C形板压制加强筋4道,供热连通外管无间隙插入D字联箱孔板拉伸孔内,孔板拉伸孔边与供热连通外管端口边吻合一致、捏边自溶平焊法环缝焊接连通;把C形联箱板卡在孔板上,孔板外折的边与C形板边双板边对齐吻合一致,捏边自熔平焊法直缝焊接连接;
(2)自来水吸热管两边边管根据管直径两端头向反方向切割呈45°角,一端头与自来水进出口管螺纹丝头连接,另一端头与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连通,其它自来水吸热管两端头向反方向切割呈45°角,两端头对应面均是外角,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根据自来水吸热管同管直径两端头同方向均向内切割呈45°角,与自来水吸热管对接焊接连通,在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外角端冲孔插入供热管内管密封焊接连通与联箱相通;
(3)自来水吸热管也可一端握成U形弯即握回弯,另一端与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焊接连通;
(4)D字联箱封头板向外翻边高度为2~2.5mm,镶嵌在D字联箱4端头端口内,封头板边与D字联箱端口边双边对齐无间隙吻合一致,并接绕D字联箱端口捏边自熔平焊法环缝氩弧焊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为了解决这一重大技术难题,更新现有及专利技术知识结构,在供暖水温度普遍较低采用地热供暖的情况下,经过反复试验,采取在冷流体吸热管空腔中安装不锈钢供热内管,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不锈钢的传热速率>水,大大增加了单位体积内冷、热两种流体热交换所需要的传热面积,增大传热面积,缩小加热半径,热流体在供热外管、供热内管呈双行通道双间壁传热,供热内管在冷流体管腔中心逆流穿过,放出的热量应等于冷流体所得到的热量,冷流体呈圆环形通道流动,更增加湍流程度,加快传热速率。单位体积内的传热面积约为已有技术单行通道、单壁传热换热器的2倍多,形成了“热包冷”“冷再包热”三通道循环传结构,热效率非常高。
本发明解决了暖气换热水器热流体在一定压力温度下,一定流速的情况下,湍流程度影响不到被传热体中心圆柱状的低温流动状态,在冷流体吸热管中心安装不锈钢供热内管,促使热流体能被吸收到降至最低温度,而冷流体至多能被加热到热流体的进口水温度。本发明达到了最实用性目的,38℃以上洗澡水长时间连续输出不断流。
2.本发明自来水吸热管和供热管、联箱壳体、封头堵板等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管抗腐蚀性能好耐用延年,管壁较薄传热好,铜材成本高,不锈钢优于其它材料。又能交换纯清自来热水能洗澡、生活实用等。不锈钢管管壁光滑流体流动阻力小,水垢很难吸附,延长水垢吸附时间,即便产生微量水垢,也能灌酸清洗,产品体积小,不锈钢管管壁较薄,便于冲孔、拉伸、翻边、镶嵌捏边好焊接,制造成本低。冷水加热空腔窄小,冷流体加热静压力小捏边焊法不漏水。
3.由结构的改变产生带来新的技术效果,在单位体积内增大传热面积,改进传热面结构供热管可采用螺纹压花管、波纹管等更增加了传热的tt表面积。在自来水吸热管空腔中安装供热管内管,形成供热外管、供热内管双行通道双间壁对流传热,道纯逆流热交换结构,增大平均温度差,提高热传导稳定传热。自来水在流经过程中被加热,高效换热无温度差,长时间连续输出热水不断流。解决了现有技术冷流体单行通道管腔中心温度过低状态,冷流体中心管腔得不到吸收热量或热传导慢的缺陷。热传导不平衡,热损失过大的技术难题。本发明冷流体管腔中心的低温度层,安装了供热内管热流体流经双行通道导热穿透冷流层完全充分得到热量吸收,加快导热速率,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有效传热面积,提升了3倍的换热效果。
4.本发明采用氩弧焊新工艺,所有焊接焊缝接头,采取冲孔、拉伸、翻边、镶嵌壁面并接边沿对齐吻合一致。捏边自熔平焊法焊接新工艺,降低了不锈钢管管板壁较薄的焊接难度,焊速快、节省人工时费用,省焊丝、成形好、焊缝美观,双壁接触捏边焊穿透力强形成单面焊双面成形焊道,焊缝强度大、耐压力2倍强,捏边焊接焊缝不漏水确保换热器安全性使用的优点。
5.暖气供热外管连通所有焊缝、焊道因捏边焊接焊缝内壁不浸水。联箱直缝和4端盖焊缝内外壁面不浸水。冷流体内通道所有焊缝焊道因捏边焊接焊缝内壁面不浸水,减少水浸氧腐蚀焊道壁面和流体速度摩擦力摩擦焊道壁面,有效增加热交换体的抗衰老强度,减少产品焊接焊缝、疲劳寿命、无漏水寿命长。
6.本发明外壳为供热通道与已有技术相比不锈钢管管壁光滑,延长水垢吸附,即产生水垢能灌清洗,与现专利技术外壳为冷流通道相比缩小了外壳冷流体通道的壳体体积,节省原材料,解决了冷流体空腔大,冷流体被加热膨胀压力大,产品易漏水的缺陷,输出热水时外壳变凉散冷气不能作为暖气片散热使用等缺陷。本发明既能获取自来热水又能作为暖气片散热,解决了内通道为供热通道流体阻力大等缺陷,严重影响供热循环换热散热效果差等缺陷。
7.圆联箱内设置1个或多个分流板可形成两流体流经分流板或连通管处能形成湍动搅拌流动层,破坏滞留底层作用,构成热流体双行通道传热,热、冷二种流体三通道逆流或混流式环行循环传热结构,可的较大平均温度差。双间壁传热逐步减小冷水温度梯度,延长了交换时间,可得较大的平均温度差,在分流板处增强流体湍动程度,减少传热边界层中滞流内层的厚度,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即减小对流传热的阻力。分流挡板数均可提高流速,本发明与现有及专利技术相比提高3倍的热效率。
本发明由结构的改变产生带来新的技术效果,采取供热管内外管双行通道供热内管直插自来水吸热管管腔从中心加热逆流式对流传热交换无死角,热、冷二种流体三通道循环增大了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长时间输出38°以上热水连续不断流。本发明属更新替代产品,结构独特新颖、具有创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联箱为圆管联箱卧式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联箱为圆管联箱时,与暖气进口、暖气出口连接的圆弧板15的立体图。
图3为圆弧板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为圆管联箱时,与自来水连通管4连接的圆弧板6的立体图。
图6图5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1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Ⅱ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为圆管联箱时两个圆弧板焊接连接成圆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为圆管联箱时自来水吸热管一端握成U形弯,另一端焊接自来水直连通管进行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为圆管联箱时立式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联箱为D形联箱时,一个联箱内只有一个分流板,另一个联箱内无堵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联箱为D形联箱时,联箱内有多个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联箱为D形联箱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的Ⅲ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D形联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C-C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联箱为D形联箱时,联箱封头堵板3的主视图。
图20为图19的D-D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联箱为D形联箱时,联箱封头堵板7或分流板14的主视图,联箱封头堵板7与分流板14结构相同。
图22为图21的E-E剖视图。
图23为本发明联箱为D形联箱时,孔板21的主视图。
图24为图23的F-F剖视图。
附图中:1、暖气进口;2、自来水出口;3、联箱封头堵板;4、供热外管;5、自来水吸热管;6、圆弧板;7、联箱封头堵板;8、自来水吸热管封头堵板;9、自来水直连通管;10、圆弧板;11、联箱封头堵板;12、自来水进口; 13、暖气出口; 14、分流板; 15、圆弧板;16、供热内管;17、折边;18、安装孔;19、拉伸边;20、 U形弯(握回弯);21、孔板;22、C形联箱壳体;23、加强筋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 两个联箱, 联箱上固定连接有暖气进口1、暖气出口13、自来水进口12和自来水出口2;两个联箱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热外管4,供热外管4通过联箱连通;供热外管4内穿有自来水吸热管5,自来水吸热管5为连通的,自来水吸热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自来水出口2,自来水吸热管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自来水进口12;其特征是:部分或全部自来水吸热管5内设置有供热内管16,供热内管16与联箱相通。
本发明联箱可以为圆管联箱(图1~图12所示),或者本发明联箱为D形联箱(图13~图24所示)。
本发明自来水吸热管5之间通过自来水直连通管9串联连通,自来水直连通管9位于联箱内。
如图1~图12所示,本发明联箱为圆管联箱,每个联箱包括两个圆弧板,每个圆弧板板边向外翻边,两个对应的圆弧板板边双边对齐捏边自熔直缝焊接成圆管形联箱筒体;联箱筒体的两端口分别焊接有联箱封头堵板,联箱封头堵板向外翻边镶嵌在圆管形联箱的两端口,双边对齐并接、捏边自溶环缝焊接成联箱;圆弧板上冲有安装孔18,安装孔向弧内拉伸出拉伸边19;供热外管根据圆弧板拉伸孔径及拉伸孔边高度,两端头端面R角切头,插入圆弧板拉伸的安装孔内,吻合一致并接、捏边自熔环缝焊接连通;自来水吸热管5的一端头管壁单面冲有孔,另一个相应自来水吸热管5端头的管壁对应面冲有孔,两对应孔向内拉伸出边,自来水直连通管9两端头端面R角切头,自来水直连通管9插入自来水吸热管端面拉伸孔内双边对齐吻合捏边自溶焊接连通;所述自来水吸热管5端口连接有自来水吸热管封头堵板8,自来水吸热管封头堵板8向外翻边,镶嵌在自来水吸热管5端口内,双边对齐并接捏边自熔焊环缝接连接;自来水吸热管封头堵板8冲有中心孔向外翻,与插入自来水吸热管5内的供热内管16的管口边双边对齐绕供热内管16管口捏边环缝焊接连接,供热内管16的两端与两侧的联箱相通。
本发明在联箱内可以不设置分流板14,也可以在其中一个联箱内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流板14。也可以在两个联箱内都设置分流板14。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自来水吸热管5一端握成U形弯20,另一端与自来水直连通管焊接连通。 
本发明对于卧式安装的换热器,如图1、图11、图13、图14、图15,暖气进口1、暖气出口13分别设置在一端联箱侧壁上下方位置,自来水进口12、自来水出口2分别设置在同一端部联箱封头堵板3、11的上下位置。
对于立式安装的换热器,如图12所示,暖气进口、暖气出口分别设置在底端联箱外壁的左右位置,自来水出口2、自来水进口12分别设置在同一底端联箱的左、右封头堵板上3、11。
如图13~图24所示,本发明的联箱为D形联箱;联箱包括:C形联箱壳体22、孔板21和联箱封头堵板3,联箱封头堵板四周带有翻边;孔板中心冲有孔向内拉伸孔的边与自来吸热外管管口的边双边对齐紧密吻合并接捏边自熔环缝焊接连通;孔板两侧的板边向外折有边,孔板两侧向外折的边与C形联箱壳体板边双边对齐并接捏边自熔直缝焊接连接;C形联箱壳体的两端、孔板的两端的边分别与联箱封头堵板的边双边对齐并接捏边环缝焊接连接。
如图13、图14所示,本发明的自来水吸热管与自来水直连通管通过45度角对接焊接连通,自来水直连通管外角端冲孔插入供热内管16密封焊接,供热内管16与联箱相通。
本发明的联箱壳体、圆弧板、C形联箱壳体、封头堵板、供热外管、供热内管、自来水吸热管、自来水直连通管、分流板、孔板为不锈钢材料。
 
实施例1
本发明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包括:两个圆联箱,圆联箱上固定连接有暖气进口、暖气出口、自来水进口和自来水出口;其特征是:两个圆联箱之间固定连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热外管;供热外管内穿有自来水吸热管;自来水吸热管内设置有供热内管;构成供热管内外管双行通道、双间壁热对流传热;增大传热面积;自来水吸热管通过自来水直连通管连通;自来水吸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自来水进口;自来水吸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自来水出口;两个联箱由半圆弧板直缝焊接而成圆管状联箱。
本发明以圆管联箱为例来说明制作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的工艺:
1.圆管联箱采用较薄的不绣钢板,压制成形半圆弧板4块,根据供热连通外管管径大小,将2块半圆弧板在圆孤中心冲孔向孤内拉伸孔边高度为2~2.5mm,半圆弧板板边向外翻边1~1.5mm,供热连通外管根据半圆弧板拉伸孔径及拉伸孔边高度两端头端面R角切头,无间隙插入半圆弧板拉伸孔内,供热连通外管切头边与半圆弧板内拉伸孔边,管壁吻合一致并接、捏边自熔平焊法环缝焊接连通,供热外管内插入自来水吸热管。
2.自来水吸热管两边边管两端头留头7~10mm处,一端头单面冲孔向内拉伸孔边高度为1.0~1.5mm,另一端头对应面下方冲小孔,两对应孔向内拉伸孔边高度1.0~1.5mm,一端头与自来水进出口管螺纹丝头连接,另一端头与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连通。其它自来水吸热管两端头留头7~10mm处单面冲孔,另一端头对应面下方冲孔,两对应孔向内拉伸孔边高度为1.0~1.5mm,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根据自来水吸热管拉伸孔径及拉伸孔边高度两端头端面R角切头,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插入自来水吸热管端面拉伸孔内,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切头边与自来水吸热管拉伸孔边双边对齐吻合一致,在自来水吸热管管口内氩弧焊捏边自溶焊接连通。
自来水吸热管端口封头堵板向外翻边3~5mm,镶嵌在自来水吸热管端口内,封堵板边与自来水吸热管管口边双边对齐、吻合一致绕自来水吸热管管口捏边自熔平面焊法氩弧焊环缝焊接连接。
3、自来水吸热管封头堵板8冲有中心孔,中心孔向外翻的边3~5mm,与插入自来水吸热管5内的供热内管16的管口边双边对齐绕供热内管16管口捏边环缝焊接连接,供热内管16的两端与两侧的联箱相通。
增加供热面积,提高圆中心冷水温度。形成热流体双间壁双行通道逆流式对流传热,自来水吸热管也可一端握成U形弯(握回弯)另一端与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焊接连通,减少焊接接头降低漏水率节省能源减少费用。
自来水吸热管整体连通是活动的,热膨胀能自由伸缩,经水压试验无渗漏为合格。
不锈钢自来水吸热管整体活动设置在供热管内,不锈钢管壁光滑,水垢很难吸附,延长减少水垢吸附,产生微量水垢灌酸能清洗。导热好,缓解热膨胀力,减少冷水系统漏水率。
立卧式安装,圆联箱内可不设置分流板,如形成逆流交换,可设置分流板,形成单管路独立循环传热,逐步提高冷水温度,延长了交换时间,在分流板处增强流体端流程度改变流动层,产生搅动更充分吸收热量提高热效率。供热分流板为圆形,圆分流板拉伸边高度3~5mm便于安装,圆分流板在半圆弧板可内外壁点焊接固定,圆形分流板将供热通道分隔成独立循环通道。暖气进口、暖气出口、在圆联箱一端侧壁上下方设置,自来水进口、自来水出口在同一端部端盖上下设置。
把另2块半圆弧板板边向外翻1~1.5mm的边,其中一块在两端头留头10mm,向外冲孔拉伸的边高度为1~2mm便于安装暖气进口,暖气出口接头,与安装供热管连通的半圆弧板合并,板面接触两板边双边对齐一致,捏边自熔平面焊法直缝焊接成圆管,构成圆管状联箱连通结构,圆管联箱封头向外翻边4~7mm镶嵌在圆管联箱4个端口,封头板边与圆弧板边双边对齐无间隙吻合一致并接、捏边自溶平面法直缝焊接连接成整体结构。
实施例2
本发明以D形联箱为例来说明制作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的工艺:
1、D形联箱的孔板根据供热连通外管管径大小冲孔向内拉伸孔边高度2~2.5mm,孔板两边向外折边高度2~3mm,C形板压制加强筋4道,供热连通外管无间隙插入D字联箱孔板拉伸孔内,孔板拉伸孔边与供热连通外管端口边吻合一致、捏边自溶平焊法环缝焊接连通。自来水吸热管,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供热内直管连通后整体是活动的,热膨胀冷缩能自由伸展,减少冷流体内系统热胀漏水率。自来水吸热管系统连通后径压力试验后无漏水为合格,把C形联箱板卡在孔板上,孔板外折的边与C形板边双板边对齐吻合一致,捏边自熔平焊法直缝焊接连接。
2、自来水吸热管两边边管根据管直径两端头向反方向切割呈45°角,一端头与自来水进出口管螺纹丝头连接,另一端头与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连通,其它自来水吸热管两端头向反方向切割呈45°角,两端头对应面均是外角,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根据自来水吸热管同管直径两端头同方向均向内切割呈45°角,与自来水吸热管对接焊接连通,在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外角端冲孔插入供热管内管密封焊接连通与联箱相通。
3、自来水吸热管也可一端握成U形弯(握回弯)另一端与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焊接连通,减少焊接接头降低漏水率节省能源减少费用。
4、D字联箱封头板向外翻边高度为2~2.5mm,镶嵌在D字联箱4端头端口内,封头板边与D字联箱端口边双边对齐无间隙吻合一致,并接绕D字联箱端口捏边自熔平焊法环缝氩弧焊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发明点:本发明申请是已有技术的更新创造,提高了产品结构紧凑性,在目前低温供热情况下,有效利用热流体,即单位体积内增大传热面积,提高了传热速率,缩小自来水吸热管管空腔直径,在较细的自来水吸热管管空腔中心,插入不锈钢供热内管缩小了加热半径,减薄了冷流体加热层厚度,呈圆环状态加热,加热层厚度直径不超过3~4.5mm导热非常快。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比自来水吸热管管径小1.9~2.3倍,在供热管壳程通道内又安装多外分流板,其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速度,使热、冷二种流体湍动程度加剧,以提高流体对流传热系数,构成了冷流体在环形空腔中双间壁对流传热,形成热、冷二种流体呈环行三通道逆流或混流式循环传热结构。交换输出自来水热水与热流体进口水温度同温度连续不断流无温度差。本发明与现有及专利技术单行通道单壁传热相比提高了3倍的传热效果,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不锈钢结垢能酸洗,产品寿命长,属更新替代创新产品。

Claims (7)

1.一种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包括: 两个联箱, 联箱上固定连接有暖气进口(1)、暖气出口(13)、自来水进口(12)和自来水出口(2);两个联箱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热外管(4),供热外管(4)通过联箱连通;供热外管(4)内穿有自来水吸热管(5),自来水吸热管(5)为连通的,自来水吸热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自来水出口(2),自来水吸热管(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自来水进口(12);其特征是:部分或全部自来水吸热管(5)内设置有供热内管(16),供热内管(16)与联箱相通;自来水吸热管(5)之间通过自来水直连通管(9)串联连通,自来水直连通管(9)位于联箱内;联箱为D形联箱,联箱包括:C形联箱壳体(22)、孔板(21)和联箱封头堵板(3),联箱封头堵板四周带有翻边;孔板中心冲有孔向内拉伸孔的边与自来吸热外管管口的边双边对齐紧密吻合并接捏边自熔环缝焊接连通;孔板两侧的板边向外折有边,孔板两侧向外折的边与C形联箱壳体板边双边对齐并接捏边自熔直缝焊接连接;C形联箱壳体的两端、孔板的两端的边分别与联箱封头堵板的边双边对齐并接捏边环缝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在其中一个联箱内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流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自来水吸热管(5)一端握成U形弯(20),另一端与自来水直连通管焊接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对于卧式安装的换热器,暖气进口(1)、暖气出口(13)分别设置在一端联箱侧壁上下方位置,自来水进口(12)、自来水出口(2)分别设置在同一端部联箱封头堵板(3、11)的上下位置;对于立式安装的换热器,暖气进口、暖气出口分别设置在底端联箱外壁的左右位置,自来水出口(2)、自来水进口(12)分别设置在同一底端联箱的左、右封头堵板上(3、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自来水吸热管与自来水直连通管通过45度角对接焊接连通,自来水直连通管外角端冲孔插入供热内管(16)密封焊接,供热内管(16)与联箱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联箱壳体、C形联箱壳体、封头堵板、供热外管、供热内管、自来水吸热管、自来水直连通管、分流板、孔板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7.一种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的工艺,其特征是:
(1)D形联箱的孔板根据供热连通外管管径大小冲孔向内拉伸孔边高度2~2.5mm,孔板两边向外折边高度2~3mm,C形板压制加强筋4道,供热连通外管无间隙插入D字联箱孔板拉伸孔内,孔板拉伸孔边与供热连通外管端口边吻合一致、捏边自溶平焊法环缝焊接连通;把C形联箱板卡在孔板上,孔板外折的边与C形板边双板边对齐吻合一致,捏边自熔平焊法直缝焊接连接;
(2)自来水吸热管两边边管根据管直径两端头向反方向切割呈45°角,一端头与自来水进出口管螺纹丝头连接,另一端头与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连通,其它自来水吸热管两端头向反方向切割呈45°角,两端头对应面均是外角,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根据自来水吸热管同管直径两端头同方向均向内切割呈45°角,与自来水吸热管对接焊接连通,在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外角端冲孔插入供热管内管密封焊接连通与联箱相通;
(3)自来水吸热管也可一端握成U形弯即握回弯,另一端与自来水吸热直连通管焊接连通;
(4)D字联箱封头板向外翻边高度为2~2.5mm,镶嵌在D字联箱4端头端口内,封头板边与D字联箱端口边双边对齐无间隙吻合一致,并接绕D字联箱端口捏边自熔平焊法环缝氩弧焊焊接连接。
CN201410046468.4A 2012-02-12 2012-02-12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Active CN103776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6468.4A CN103776281B (zh) 2012-02-12 2012-02-12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6468.4A CN103776281B (zh) 2012-02-12 2012-02-12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1210030036.5A CN102538514B (zh) 2012-02-12 2012-02-12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0036.5A Division CN102538514B (zh) 2012-02-12 2012-02-12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6281A true CN103776281A (zh) 2014-05-07
CN103776281B CN103776281B (zh) 2016-01-13

Family

ID=463460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6468.4A Active CN103776281B (zh) 2012-02-12 2012-02-12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1210030036.5A Active CN102538514B (zh) 2012-02-12 2012-02-12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0036.5A Active CN102538514B (zh) 2012-02-12 2012-02-12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7762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7033A (zh) * 2016-07-11 2017-05-31 山东利能换热器有限公司 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880A (zh) * 2013-09-18 2014-01-01 张伟 联箱热流体通道管腔储水承压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3542745B (zh) * 2013-11-04 2015-09-23 枣庄利能热水器厂 联箱壳管储水暖气多管导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3542746B (zh) * 2013-11-04 2015-12-23 枣庄利能热水器厂 圆联箱壳管储水暖气多管导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4930884B (zh) * 2015-07-03 2017-08-04 山东利能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块板排列组合的箱式换热器
CN105375084B (zh) * 2015-12-02 2017-12-15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池散热系统及电动汽车电池散热管理系统
CN105928206A (zh) * 2016-06-17 2016-09-07 广州迪森家用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套管式燃气冷凝换热器及冷凝器
US10677142B2 (en) * 2017-02-17 2020-06-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arallel-flow immersion heat exchang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03295A (ja) * 1983-11-10 1985-06-07 Fuji Electric Co Ltd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
CN2287286Y (zh) * 1996-08-23 1998-08-05 河南省沈丘县建筑材料厂 采暖热水两用换热器
CN2660461Y (zh) * 2003-11-02 2004-12-01 张伟 散热换热器
CN201021876Y (zh) * 2007-04-02 2008-02-13 张伟 防垢型逆流式排管换热器
CN201449184U (zh) * 2009-04-23 2010-05-05 中山市高申节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套管换热器
CN102297613A (zh) * 2011-07-10 2011-12-28 张伟 联箱承压式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5294A (ja) * 1983-06-07 1984-12-18 Kogata Gas Reibou Gijutsu Kenkyu Kumiai 熱交換器
JPS62206380A (ja) * 1986-03-05 1987-09-10 Hitachi Ltd 積層熱交換器
JPH10246582A (ja) * 1997-03-03 1998-09-14 Tetsuji Yoshinaga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
CN2338713Y (zh) * 1998-09-27 1999-09-15 张力 管式不等截面积热交换器
CN2588308Y (zh) * 2002-11-26 2003-11-26 郝德欣 一种暖气冷热水交换器
CN2636188Y (zh) * 2003-08-07 2004-08-25 武际信 暖气热水器
CN101290196A (zh) * 2008-06-10 2008-10-22 张伟 联箱分流储热逆流式换热器
CN201503228U (zh) * 2009-10-22 2010-06-09 山东爱客多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储热式采暖换热器
CN202442616U (zh) * 2012-02-12 2012-09-19 张伟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03295A (ja) * 1983-11-10 1985-06-07 Fuji Electric Co Ltd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
CN2287286Y (zh) * 1996-08-23 1998-08-05 河南省沈丘县建筑材料厂 采暖热水两用换热器
CN2660461Y (zh) * 2003-11-02 2004-12-01 张伟 散热换热器
CN201021876Y (zh) * 2007-04-02 2008-02-13 张伟 防垢型逆流式排管换热器
CN201449184U (zh) * 2009-04-23 2010-05-05 中山市高申节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套管换热器
CN102297613A (zh) * 2011-07-10 2011-12-28 张伟 联箱承压式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7033A (zh) * 2016-07-11 2017-05-31 山东利能换热器有限公司 壳管联通储水即热式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6281B (zh) 2016-01-13
CN102538514B (zh) 2014-03-12
CN102538514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8514B (zh)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2878834B (zh) 联箱双通道冷水管敞口式连通吸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3727821B (zh) 圆联箱壳管储水暖气多管导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2914187B (zh) 冷水管敞口连通吸热换热器
CN102636053A (zh) 一种矩形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2562336U (zh) 一种矩形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
CN202956007U (zh) 联箱双通道冷水管敞口式连通吸热换热器
CN202442616U (zh) 联箱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
CN203810978U (zh) 暖气多管导热壳管储水承压换热器
CN102538513B (zh) 管连通双间壁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2393268U (zh) 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
CN102418956B (zh) 一种圆管连通并接捏边焊接承压式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842345Y (zh) 夹层式同轴套管地下换热装置
CN102564173B (zh) 联箱双间壁传热捏边焊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3851936B (zh) 暖气多管导热壳管储水承压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109724277B (zh) 地热井换热装置
CN102564171B (zh) 供热管双通道传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2915772U (zh) 冷水管敞口连通吸热换热器
CN105547012B (zh) 一种暖气管管联通换热器
CN202442615U (zh) 联箱双间壁传热捏边焊换热器
CN205505796U (zh) 一种暖气管管联通换热器
CN103438737B (zh) 壳体储水暖气管分流导热换热器
CN201021876Y (zh) 防垢型逆流式排管换热器
CN102927604B (zh) 联箱冷水管敞口连通吸热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2485497U (zh) 管连通双间壁传热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17

Address after: 277000 Zaozhuang City, Xuecheng, Haihe River Road, No. 585, the transfer of energy to the store to switch to

Applicant after: ZAOZHUANG LINENG WATER HEATER FACTORY

Address before: 277000, Shandong Province, Xuecheng District, Zaozhuang Haihe Road, No. 585 heat exchanger shop

Applicant before: Zhang We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5

Address after: 277000 Zaozhuang City, Xuecheng, Haihe River Road, No. 585, the transfer of energy to the store to switch to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power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277000 Zaozhuang City, Xuecheng, Haihe River Road, No. 585, the transfer of energy to the store to switch to

Patentee before: ZAOZHUANG LINENG WATER HEATER FA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