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4975A -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4975A
CN103764975A CN201180071773.3A CN201180071773A CN103764975A CN 103764975 A CN103764975 A CN 103764975A CN 201180071773 A CN201180071773 A CN 201180071773A CN 103764975 A CN103764975 A CN 103764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gas recirculation
benchmark
recirculation quantity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7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4975B (zh
Inventor
永泽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64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4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4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49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3Layout, e.g. schema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4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 F02D41/2406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essentially read only memories
    • F02D41/2425Particular ways of programming the data
    • F02D41/2429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 F02D41/2441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arning conditions
    • F02D41/2448Prohibition of lear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air compression and subsequent fuel addition
    • F02B3/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air compression and subsequent fuel addition with compression ign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2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non-liquid fuels, pluralities of fuels, or non-fuel substances added to the combustible mixtures
    • F02D41/0047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 F02D41/0065Specific aspects of external EGR control
    • F02D41/0072Estimating, calculating or determining the EGR rate, amount or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4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 F02D41/2406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essentially read only memories
    • F02D41/2425Particular ways of programming the data
    • F02D41/2429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 F02D41/2451Methods of calibrating or learn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learned or calibrated
    • F02D41/2454Learning of the air-fuel ratio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执行排气再循环控制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所述排气再循环控制中,根据被设定为使检测空燃比(AFd)与推定空燃比(AFe)一致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TRegr)来控制排气再循环装置(50、52)的工作状态。当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Regrb)的设定所使用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Q)的变化量之比(Rtregr)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符号相反时,禁止执行基于瞬时修正值(KT)算出学习修正值(KGn)的学习功能,所述瞬时修正值(KT)是对当前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修正以使得空燃比偏差(Raf)变为零的修正值。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排气再循环装置(以下将该装置称为“EGR装置”)的内燃机。该EGR装置为通过将从内燃机的燃烧室排出到排气通路的排气导入进气通路来将该排气供给到燃烧室(即再循环)的装置。以下,将由EGR装置供给到燃烧室的排气称为“EGR气”,将供给到燃烧室的EGR气的量称为“EGR气量”。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EGR装置具有EGR控制阀。该EGR控制阀构成为其开度可变。能够通过控制EGR控制阀的开度来控制EGR气量。并且,EGR气可减少由燃烧室中的燃料的燃烧生成的物质(特别是氮氧化物)。即,EGR气可减少从燃烧室排出的排气排出(emmision)。
然而,能够使排气减少到最适合的EGR气量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即内燃机的运转状态)而不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燃机中,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通过实验等预先求出能够使排气减少到最适合的EGR气量,将该求出的EGR气量作为目标EGR气量存储在内燃机的电子控制装置中,在内燃机运转期间(即内燃机的运转过程期间),根据存储在电流控制装置中的目标EGR气量来取得与内燃机运转状态相应的目标EGR气量,控制EGR控制阀的开度,以使得实际的EGR气量与该取得的目标EGR气量一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52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若EGR气量变多,则吸入内燃机的燃烧室的空气的量(以下将该空气的量称为“吸入空气量”)就变少,若EGR气量变少则吸入空气量就变多。因此,也能够通过控制EGR控制阀的开度来控制吸入空气量,进而也能够控制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以下将该空燃比简称为“空燃比”)。例如,在要将实际的空燃比控制为特定的空燃比的情况下,在实际的空燃比大于特定的空燃比时(即,在实际的空燃比比特定的空燃比薄时),适当地增加目标EGR气量,在实际的空燃比小于特定的空燃比(即,在实际的空燃比比特定的空燃比浓时),适当地减小目标EGR气量,由此能够将实际的空燃比控制为特定的空燃比。即,如果在实际的空燃比大于特定的空燃比时目标EGR气量增大,则实际的EGR气量变多吸入空气量就变少。因此,在该情况下,实际的空燃比变小而接近特定的空燃比。另一方面,如果在实际的空燃比小于特定的空燃比时目标EGR气量减小,则实际的EGR气量变少吸入空气量就变多。因此,在该情况下,实际的空燃比变大而接近特定的空燃比。如此,实际的空燃比被控制为特定的空燃比。
然而,很多情况下,在内燃机运转状态处于稳定状态时,如上述通过实验等预先求出的目标EGR气量为最适合于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的性能(即,作为内燃机的性能而预定的性能,例如预定的排气排出性能,以下将该性能称为“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EGR气量。因此,在内燃机运转状态处于过渡变化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过渡状态”)时,为了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有时需要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的过渡的变化的形态来修正目标EGR气量。另外,很多情况下,在与围绕内燃机的环境相关的参数且对内燃机运转状态产生影响的参数(例如大气压、大气温度、内燃机的温度等)的值为特定的值(或者特定的范围)时,通过实验预先求出的目标EGR气量为最适合于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EGR气量。因此,在上述参数的值不为上述特定的值(或者上述特定的范围)时,为了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有时需要根据上述参数的值来修正目标EGR气量。
于是,在内燃机运转状态处于过渡状态时,为了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有时也进行与内燃机运转状态的过渡的变化的形态相应的目标EGR气量的修正(以下将该修正称为“过渡修正”),在上述参数的值不为上述特定的值(或者上述特定的范围)时,为了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有时也进行与上述参数的值相应的目标EGR气量的修正(以下将该修正称为“环境修正”)。
然而,过渡修正和/或环境修正为与是否通过所述修正使得实际的空燃比与上述特定的空燃比一致无关而进行的修正。因此,在因为实际的空燃比大于上述特定的空燃比而进行增大目标EGR气量的修正以使得实际的EGR气量变大(以下也将该修正称为“空燃比修正”)时,进行过渡修正和/或环境修正,有时也通过该过渡修正和/或环境修正对目标EGR气量进行修正以使得目标EGR气量变小。于是,存在最终得到的目标EGR气量(即空燃比修正、过渡修正以及由环境修正进行了修正的目标EGR气量)变得小于当前的目标EGR气量的可能性。在此,若最终得到的目标EGR气量小于当前的目标EGR气量,则实际的空燃比变大、进而大于上述特定的空燃比,其结果,内燃机性能会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另一方面,在因为实际的空燃比小于上述特定的空燃比而进行减小目标EGR气量的修正以使得实际的EGR气量变小(以下也将该修正称为“空燃比修正”)时,进行过渡修正和/或环境修正,有时也通过该过渡修正和/或环境修正对目标EGR气量进行修正以使得目标EGR气量变大。于是,存在最终得到的目标EGR气量(即如上述空燃比修正、过渡修正以及由环境修正进行了修正的目标EGR气量)变得大于当前的目标EGR气量的可能性。在此,若最终得到的目标EGR气量大于当前的目标EGR气量,则实际的空燃比变小、进而小于上述特定的空燃比,其结果,内燃机性能会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
即,在有时同时进行为了使实际的空燃比与特定的空燃比一致而进行的目标EGR气量的修正(即空燃比修正)和无关于实际的空燃比是否与特定的空燃比一致而进行的目标EGR气量的修正(即过渡修正和/或环境修正)的内燃机中,存在内燃机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可能性。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这样的内燃机中抑制内燃机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是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检测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空燃比检测单元、和将从燃烧室排出到排气通路的排气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再循环装置,执行排气再循环控制,所述排气再循环控制中,算出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推定值即推定空燃比,设定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目标值即目标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空燃比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空燃比即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并控制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以使得该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排气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
在此,作为空燃比检测单元,只要是检测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单元,则可以采用任何单元,例如,可以采用配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所谓的空燃比传感器。另外,目标排气再循环量是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但也可以说是代表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即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然后被吸入燃烧室的排气的量)相对于被吸入燃烧室的气体(该气体包括空气和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比例的物理量,或者也可以说是代表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相对于被吸入燃烧室的空气的量的比例的物理量。
并且,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具有算出瞬时修正值的功能,所述瞬时修正值是用于修正当前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偏差即空燃比偏差变为零的修正值。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具有如下的学习功能:算出所逐次算出的瞬时修正值的累计值即学习修正值,并存储该算出的学习修正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预先规定与内燃机相关的预定的参数即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和与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相关的基准值即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进行如下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即与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偏差无关地修正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以使得作为内燃机的性能得到所期望的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基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来设定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并将该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或者,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修正,并将该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
在此,在将没有由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称为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将由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称为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将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基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而设定的;或者将基于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了修正的,将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基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而设定的;或者将基于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了修正的,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当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符号相反时,禁止执行所述学习功能。
本发明中,在与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偏差无关而进行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以使得作为内燃机的性能得到所期望的性能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的内燃机中,具有能够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性能这样的优点。即,当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以下将该比也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以下将该比也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反时继续执行学习功能、并继续基于新存储的学习修正值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情况下,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增大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以下将该空燃比简称为“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减小,或者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减小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增大。
然而,根据本发明,当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反时,禁止执行学习功能,因此可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性能。
另外,本申请的另一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检测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空燃比检测单元、和将从燃烧室排出到排气通路的排气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再循环装置,执行排气再循环控制,所述排气再循环控制中,算出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推定值即推定空燃比,设定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目标值即目标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空燃比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空燃比即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使用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即吸入空气量来算出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推定值即推定排气再循环量,并基于所述推定排气再循环量相对于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偏差对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得所述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排气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并使得所述偏差成为零。
在此,作为空燃比检测单元,只要是检测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单元,则可以采用任何单元,例如,可以采用配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所谓的空燃比传感器。另外,目标排气再循环量是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但也可以说是代表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即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然后被吸入燃烧室的排气的量)相对于被吸入燃烧室的气体(该气体包括空气和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比例的物理量,或者也可以说是代表由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相对于被吸入燃烧室的空气的量的比例的物理量。
并且,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具有算出瞬时修正值的功能,所述瞬时修正值是用于修正当前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偏差即空燃比偏差变为零的修正值。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具有如下的学习功能:算出所逐次算出的瞬时修正值的累计值即学习修正值,并存储该算出的学习修正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预先规定与内燃机相关的预定的参数即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和与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相关的基准值即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进行如下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即与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偏差无关地修正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以使得作为内燃机的性能得到所期望的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根据由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关联的误差引起的空燃比偏差和由与吸入空气量关联的误差引起的空燃比偏差的比例,对根据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确定的修正值即修正系数进行划分,从而算出参数修正系数和吸入空气量修正系数,所述参数修正系数是用于消除由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关联的误差引起的空燃比偏差的修正系数,所述吸入空气量修正系数是用于消除由与吸入空气量关联的误差引起的空燃比偏差的修正系数,基于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来设定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并将该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或者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修正,并将该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
并且,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中,由所述吸入空气量修正系数对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即吸入空气量进行修正,使用该修正了的吸入空气量来算出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推定值即推定排气再循环量。
在此,将没有由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称为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将由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称为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将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基于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修正了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而设定的;或者将基于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了修正的,将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基于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修正了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而设定的;或者将基于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了修正的,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当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符号相反时,禁止执行所述学习功能,在所述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时,基于已经存储的学习修正值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
本发明中,具有能够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性能这样的优点。即,如上所述,当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反时继续执行学习功能、并继续基于新存储的学习修正值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情况下,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增大混合气的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减小,或者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减小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增大。
然而,根据本发明,当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反时,禁止执行学习功能,因此可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性能。
进而,学习修正值具有消除与内燃机的空燃比的控制相关的稳定的误差(以下将该误差称为“稳定空燃比控制误差”)的作用。并且,在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同时所算出并存储的学习修正值成为能够良好地消除稳定空燃比控制误差的值的可能性高。因此,如果在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的情况下也进行基于已经存储的学习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修正,则稳定空燃比控制误差有可能被消除。特别地,在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反时立即禁止了学习功能的执行的情况下,该可能性高。
根据本发明,即使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也继续基于已经存储的学习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修正,因此可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性能。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在所述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时,禁止基于学习修正值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
上述发明中,具有能够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性能这样的优点。即,在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反时,已经算出并存储的学习修正值有可能不是以优选的方式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值(即,对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修正以使得在应该增大空燃比时设定使空燃比增大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值,或者,对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修正以使得在应该减小空燃比时设定使空燃比减小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值)。特别地,在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反时没有立即禁止学习功能的执行的情况下,该可能性高。
根据本发明,在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修正也被禁止,因此可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性能。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也可以,在所述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时,禁止基于瞬时修正值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
上述发明中,具有能够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性能这样的优点。即,在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反时,空燃比没有以有意的方式变化(即,在应该增大空燃比时空燃比以变小的方式变化,或者在应该减小空燃比时以空燃比变大的方式变化),因此当基于由瞬时修正值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来设定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并根据该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来控制排气再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时,在应该增大空燃比时空燃比会越发变小,或者在应该减小空燃比时空燃比会越发增大。
根据本发明,在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时,即在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的符号相反时,基于瞬时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修正也被禁止,因此可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性能。
另外,在将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将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将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相对于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之比称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比时,在上述发明中,当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比小于1时,通过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比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
上述发明中,具有如下优点: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过量修正,进而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过量修正,进而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过量修正。即,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比小于“1”是指,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即由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中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每单位变化量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大于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即没有由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中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每单位变化量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在该情况下,若直接使用学习修正值来进行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修正,则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有可能会被过量修正。在此,所谓过量修正是指如下修正:在基于使用由该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来设定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并根据该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控制排气再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无法使混合气的空燃比良好地收敛于推定空燃比。并且,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被过量修正意味着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被过量修正,进而意味着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被过量修正。
然而,在上述发明中,当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小于“1”时,在学习修正值上乘以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并且,因为在学习修正值上乘以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小于“1”,所以乘以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得到的学习修正值小于乘以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之前的学习修正值。因此,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修正程度小于基于乘以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之前的学习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修正程度。因此,可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过量修正,进而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的过量修正,进而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过量修正。
另外,上述发明的控制装置还具备向燃烧室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单元,在设定了燃料供给量的目标值即目标燃料供给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与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作为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所述燃料供给量为由所述燃料供给单元供给到燃烧室的燃料的量。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控制装置还具备检测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即供给空气量的供给空气量检测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与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和由所述供给空气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供给空气量即检测供给空气量来算出推定空燃比,或者基于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和检测供给空气量来算出推定空燃比。
另外,在上述发明的控制装置还具备向燃烧室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单元、和检测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即供给空气量的供给空气量检测单元,设定了燃料供给量的目标值即目标燃料供给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与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和由所述供给空气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供给空气量即检测供给空气量来算出推定空燃比,或者基于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和检测供给空气量来算出推定空燃比,所述燃料供给量为由所述燃料供给单元供给到燃烧室的燃料的量。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作为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修正,可以采用如下的修正:基于与围绕内燃机的环境相关的参数且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产生影响的参数即环境参数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成为最适合于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的性能的排气量;或者,
作为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修正,可以采用如下的修正:在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处于过渡变化的状态时,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成为最适合于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的性能的排气量;或者,
作为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修正,可以采用如下的修正:在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处于过渡变化的状态时,基于与围绕内燃机的环境相关的参数且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产生影响的参数即环境参数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成为最适合于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的性能的排气的量。
另外,在上述发明中,还可以算出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推定值即推定排气再循环量;基于推定排气再循环量相对于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偏差对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得所述偏差成为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内燃机的图。
图2(A)是表示用于设定基准燃料喷射量的映射(map)的图,图2(B)是表示用于设定基准节气门开度的映射的图,图2(C)是表示用于设定基准EGR率的映射的图。
图3是表示用于取得学习修正值的映射的图。
图4是表示执行设定第一实施方式的目标EGR率的程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执行设定第一实施方式的学习修正值的程序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执行设定第二实施方式的目标EGR率的程序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执行设定第三实施方式的目标EGR率的程序的一例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执行设定第三实施方式的目标EGR率的程序的一例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表示执行算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环境修正值的程序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内燃机运转”是指“内燃机的运转”,“内燃机转速”是指“内燃机的转速”。
图1中示出具备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内燃机。图1所示的内燃机是压缩自点火式的内燃机(所谓的柴油发动机)。图1中,10表示内燃机,20表示内燃机10的主体,21表示燃料喷射阀,22表示燃料泵,23表示燃料供给通路,30表示进气通路,31表示进气歧管,32表示进气管,33表示节气门,34表示中间冷却器(intercooler),35表示空气流量计,36表示空气滤清器,37表示进气压传感器,40表示排气通路,41表示排气歧管,42表示排气管,43表示空燃比传感器,50表示排气再循环装置(以下将该装置称为“EGR装置”),70表示加速踏板,71表示加速踏板踏下量传感器,72表示曲轴位置传感器,80表示电子控制装置。进气通路30由进气歧管31和进气管32构成。排气通路40由排气歧管41和排气管42构成。
电子控制装置80由微计算机构成。另外,电子控制装置80具有CPU(微处理器)81、ROM(只读存储器)8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83、备用RAM84以及接口85。这些CPU81、ROM82、RAM83、备用RAM84以及接口85通过双向总线相互连接。
燃料喷射阀21安装于内燃机的主体20。燃料喷射阀21经由燃料供给通路23连接有燃料泵22。燃料泵22经由燃料供给通路23向燃料喷射阀21供给高压的燃料。另外,燃料喷射阀21与电子控制装置80的接口85电连接。电子控制装置80对燃料喷射阀21供给用于使燃料喷射阀21喷射燃料的指令信号21。另外,燃料泵22也与电子控制装置80的接口85电连接。电子控制装置80向燃料泵22供给控制燃料泵22的工作状态的控制信号,以使得从燃料泵22向燃料喷射阀21供给的燃料的压力被维持为预先规定的压力。此外,燃料喷射阀21以其燃料喷射孔在燃烧室内露出的方式安装于内燃机的主体20。因此,当从电子控制装置80向燃料喷射阀21供给指令信号时,燃料喷射阀21向燃烧室内直接喷射燃料。
进气歧管31的一端被分支为多个管,这些分支的管分别与分别对应于内燃机的主体20的燃烧室而形成的进气口(未图示)连接。另外,进气歧管31的另一端与进气管32的一端连接。
排气歧管41的一端被分支为多个管,这些分支的管分别与分别对应于内燃机的主体20的燃烧室而形成的排气口(未图示)连接。另外,排气歧管41的另一端与排气管42的一端连接。
节气门33配置于进气管32。另外,当节气门33的开度(以下将该开度称为“节气门开度”)变更时,配置有节气门33的区域中的进气管32内的流路面积改变。由此通过节气门33的空气的量改变,进而被吸入燃烧室的空气的量改变。节气门33连接有用于变更其工作状态(即节气门开度)的执行器(以下将该执行器称为“节气门执行器”)。节气门执行器与电子控制装置80的接口85电连接。电子控制装置80将用于驱动节气门执行器的控制信号供给到节气门执行器,以使其将节气门开度控制为目标节气门开度。
中间冷却器34在比节气门33更靠近上游而配置于进气管32。中间冷却器34对流入该中间冷却器34的空气进行冷却。
空气流量计35在比中间冷却器34更靠近上游而配置于进气管32。另外,空气流量计35与电子控制装置80的接口85电连接。空气流量计35输出与通过该空气流量计35的空气的量对应的输出值。该输出值被输入电子控制80。电子控制装置80基于该输出值算出通过空气流量计35的空气的量,进而算出被吸入燃烧室的空气的量。
进气压传感器37配置于比节气门33更靠近下游的进气通路30(更具体而言,进气歧管31)。另外,进气压传感器37与电子控制装置80的接口85电连接。进气压传感器37输出与其周边的气体的压力(即,进气歧管31内的气体的压力、且被吸入燃烧室的气体的压力)对应的输出值。电子控制装置80基于该输出值算出进气压传感器37周围的气体的压力、即被吸入燃烧室的气体的压力(以下将该压力称为“进气压”)。
空燃比传感器43配置于排气通路40(更具体而言,排气管42)。另外,空燃比传感器43与电子控制装置80的接口85电连接。空燃比传感器43输出与来到该空燃比传感器43的排气中的氧浓度对应的输出值。电子控制装置80基于该输出值算出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以下将该空燃比简称为“混合气的空燃比”或“空燃比”)。
加速踏板踏下量传感器71与加速踏板70连接。另外,加速踏板踏下量传感器71与电子控制装置80的接口85电连接。加速踏板踏下量传感器71输出与加速踏板70的踏下量对应的输出值。该输出值被输入电子控制装置80。电子控制装置80基于该输出值算出加速踏板70的踏下量,进而算出内燃机所要求的转矩。
曲轴位置传感器72配置于内燃机的曲轴(未图示)附近。另外,曲轴位置传感器72与电子控制装置80的接口85电连接。曲轴位置传感器72输出与曲轴的旋转相位对应的输出值。该输出值被输入电子控制装置80。电子控制装置80基于该输出值算出内燃机转速。
EGR装置50具有排气再循环通路(以下将该通路称为“EGR通路”)51、排气再循环控制阀(以下将该控制阀称为“EGR控制阀”)52、和排气再循环冷却器(以下将该冷却器称为“EGR冷却器”)53。EGR50是将从燃烧室排出到排气通路40的排气经由EGR通路51导入进气通路30的装置。EGR通路51的一端与排气通路40(更具体而言,排气歧管41)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进气通路30(更具体而言,进气歧管31)连接。即,EGR通路51将排气通路40连接于进气通路30。EGR控制阀52配置于EGR通路51。当EGR控制阀52的开度(以下将该开度称为“EGR控制阀开度”)变更时,通过EGR控制阀52的排气的量改变,进而导入进气通路30的排气的量改变。EGR控制阀52内置了用于改变其工作状态(即EGR控制阀开度)的执行器(以下将该执行器称为“EGR控制阀执行器”)。EGR控制阀执行器与电子控制装置80电连接。电子控制装置80将用于驱动EGR控制阀执行器的控制信号供给到EGR控制阀执行器,以使其将EGR控制阀开度控制为目标EGR控制阀开度。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EGR气”是指“由EGR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EGR气量”是指“EGR气的量”。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控制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燃料喷射量”是指“从燃料喷射阀喷射的燃料的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实验等根据加速踏板的踏下量来预先求出最适合的燃料喷射量。并且,所述求出的燃料喷射量如图2(A)所示以加速踏板的踏下量Dac的函数的映射的形式作为基准燃料喷射量Qb存储于电子控制装置中。并且,在内燃机运转期间,从图2(A)的映射中取得与当时的加速踏板的踏下量Dac对应的基准燃料喷射量Qb,将该取得的基准燃料喷射量Qb设定为目标燃料喷射量。并且,从电子控制装置向燃料喷射阀供给指令信号,以使得从燃料喷射阀喷射如此设定的目标燃料喷射量的燃料。此外,如图2(A)所示,加速踏板的踏下量Dac越大,则基准燃料喷射量Qb就越多。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节气门的控制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实验等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来预先求出最适合的节气门开度。并且,所述求出的节气门开度如图2(B)所示以燃料喷射量Q和内燃机转速N的函数的映射的形式作为基准节气门开度Dthb存储于电子控制装置中。并且,在内燃机运转期间,从图2(B)的映射中取得与当时的燃料喷射量Q和内燃机转速N对应的基准节气门开度Dthb,将该取得的基准节气门开度Dthb设定为目标节气门开度。并且,从电子控制装置供给驱动节气门执行器的控制信号以使其驱动节气门,并使得节气门开度成为如此设定的目标TDth。此外,在图2(B)所示的映射中,燃料喷射量Q越大则基准节气门开度Dthb越大,内燃机转速N越大则基准节气门开度TDthb越大。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EGR控制阀的控制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内燃机运转期间,将EGR率(即,排气的质量占被吸入燃烧室的全部气体的质量的比例)的目标值设定为目标EGR率(稍后描述该目标EGR率的设定方法)。并且,由电子控制装置对EGR控制阀执行器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其控制EGR控制阀开度,并使得实际的EGR率(稍后描述该EGR率的算出方法)与上述设定的目标EGR率一致。更具体而言,从电子控制装置向EGR控制阀执行器供给驱动EGR控制阀执行器的控制信号,以使得若实际的EGR率低于目标EGR率则增大EGR控制阀开度。另一方面,从电子控制装置向EGR控制阀执行器供给驱动EGR控制阀执行器的控制信号,以使得若实际的EGR率高于目标EGR率则减小EGR控制阀开度。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实际的EGR率的算出方法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下式1算出实际EGR率Regr。式1中,“Gc”为“在一个进气行程中被吸入燃烧室的气体的总量(即空气与EGR气的混合气)”,“Ga”为“在一个进气行程中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此外,在一个进气行程中被吸入燃烧室的气体的总量例如可以根据内燃机转速、进气压等参数来算出,在一个进气行程中被吸入燃烧室的空气的量例如可以根据由空气流量计检测到的空气的量来算出。
Regr=(Gc-Ga)/Gc…(1)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目标EGR率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将图1所示的内燃机的运转状态维持为稳定运转状态(即,燃料喷射量和内燃机转速维持为恒定的状态)并且与围绕内燃机的环境相关的参数且对内燃机运转状态产生影响的参数(例如,大气压、大气温度、内燃机的温度等,且以下将该参数称为“环境参数”)的值处于特定的值这样的条件,预先通过实验等求出与燃料喷射量和内燃机转速相应的适当的EGR率(即,排气的质量占被吸入燃烧室的全部气体的质量的比例)。并且,所述求出的EGR率如图2(C)所示以燃料喷射量Q和内燃机转速N的函数的映射的形式作为基准EGR率Regrb存储在电子控制装置中。此外,在图2(C)的映射中,燃料喷射量Q越多则基准EGR率Regrb越小,内燃机转速N越大则基准EGR率Eegrb越小。
并且,如下式2所示,将对在内燃机运转期间设定的目标燃料喷射量乘以修正系数(稍后描述该修正系数的详细内容)得到的燃料喷射量作为来自图2(C)的映射的基准EGR率Eegrb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并且将此时的内燃机转速作为来自图2(C)的映射的基准EGR率Eegrb取得用的内燃机转速N,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Regrb。即,将通过由修正系数修正在内燃机运转期间所设定的目标燃料喷射量得到的燃料喷射量用于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Regrb。此外,在式2中,“Q”为“用于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Regrb的燃料喷射量”,“TQ”为“目标燃料喷射量”,“K”为“修正系数”。
Q=TQ×K…(2)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修正系数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修正系数K,如下式3所示,通过对瞬时修正值、学习修正值(稍后描述所述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的详细内容)和“1”进行合计来算出。此外,在式3中,“K”为“修正系数”,“KT”为“瞬时修正值”,“KG”为“学习修正值”。
K=KT+KG+1…(3)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瞬时修正值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检测空燃比”是指“由空燃比传感器检测到的混合气的空燃比”,“推定空燃比”是指“混合气的空燃比的推定值”,“吸入空气量”是指“由空气流量计检测到的空气的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下式4所示,算出推定空燃比除以检测空燃比得到的值(以下将该值称为“空燃比误差比”)。在式4中,“Raf”为“空燃比误差比”,“AFe”为“推定空燃比”,“AFd”为“检测空燃比”。另外,推定空燃比,如式5所示,为吸入空气量除以对目标燃料喷射量乘以修正系数得到的值而得到的值。在式5中,“AFe”为“推定空燃比”,“K”为“修正系数”,“TQ”为“目标燃料喷射量”,“Ga”为“吸入空气量”。另外,空燃比误差比可以为表示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变差的值。
Raf=AFe/AFd…(4)
AFe=Ga/(TQ×K)…(5)
并且,当空燃比误差比不为“1”时(即,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不一致时),作为瞬时修正值,算出通过对在用于算出在基准EGR率的取得中所使用的燃料喷射量的目标燃料喷射量的修正中当前使用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而能够使空燃比误差比为“1”的修正值。换言之,当空燃比误差比不为“1”时,作为瞬时修正值,算出通过对当前用于取得基准EGR率的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而能够使空燃比误差比为“1”的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值,以使得空燃比误差比变为“1”。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学习修正值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下式6所示,通过对所逐次算出的瞬时修正值和当前使用的学习修正值进行合计来算出新的学习修正值。在式6中,“KGn”为“新算出的学习修正值(即更新了的学习修正值)”,“KT”为“瞬时修正值”,“KGp”为“当前使用的学习修正值”。
KGn=KT+KGp…(6)
此外,如此算出的新的学习修正值KGn被存储为在图3的映射中存储的学习修正值KG中与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和当前的内燃机转速N对应的学习修正值KG。这样的新的学习修正值的算出及其存储相当于学习修正值的更新或学习。并且,在内燃机运转期间,如上所述基于空燃比误差比算出瞬时修正值,并且基于此时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以及内燃机转速N来从图3的映射中取得学习修正值KG。并且,通过将如此取得的学习修正值KG和如上述算出的瞬时修正值应用于式3来算出修正系数K。此外,存储在图3的映射中的学习修正值KG的初始值为“0”。
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图2(C)的映射进行修正,以使得EGR率根据对内燃机运转状态产生影响的围绕内燃机的环境而成为最适合于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的性能的EGR率。接着,对该映射的修正(以下将该修正成为“环境修正”)进行说明。
图2(C)的映射是没有考虑与对内燃机运转状态产生影响的围绕内燃机的环境相关的参数(例如,大气压、大气温度、内燃机的温度等参数,以下将该参数成为“环境参数”)的值而制成的。即,图2(C)的映射是基于环境参数的值处于特定的值这样的条件而制成的映射。因此,当环境参数的值偏离特定的值时,为了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的性能(例如,所期望的排气排出性能等,以下将该性能称为“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需要根据环境参数的值来修正EGR率。于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如下的环境修正,根据环境参数的值来修正图2(C)的映射,以使得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如此,结果,通过环境修正而修正了基准EGR率、进而修正了目标EGR率。并且,将由修正系数修正了的目标燃料喷射量用作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将该基准EGR率设定为目标EGR率,根据该目标EGR率来控制EGR控制阀的工作状态,由此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
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特定的条件成立时禁止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禁止学习修正值的学习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环境修正对图2(C)的映射进行了修正。在此,环境修正为无关于空燃比误差比而进行的修正。因此,在没有由环境修正进行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越多则基准EGR率越小,但是在由环境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在至少其一部分区域内,有时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越多则基准EGR率越大。即,在将从没有由环境修正进行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取得的基准EGR率称为“参照基准EGR率”、将基于参照基准EGR率设定的目标EGR率称为“参照目标EGR率”时,在从由环境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的情况下,实际取得的基准EGR率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EGR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之比、进而目标ERG率的变化量(即,基于从由环境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取得的基准EGR率而设定的目标EGR率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之比(以下将该比称为“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有时与参照基准EGR率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之比、进而参照目标EGR率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之比(以下将该比称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反。
于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内燃机运转期间,当由环境修正对图2(C)的映射进行了修正时,算出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以及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并且,当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同时,执行上述的学习修正值的学习,但当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禁止上述的学习修正值的学习,
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能够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这样的优点。即,在当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继续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继续基于新存储的学习修正值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情况下,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增大混合气的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减小。在该情况下,混合气的空燃比远离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最终在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时混合气的空燃比大幅地小于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因此,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另一方面,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减小混合气的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增大。在该情况下,混合气的空燃比也远离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最终在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时混合气的空燃比大幅地大于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因此,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然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因为当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禁止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所以可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
此外,作为判定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是否相同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即,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同的情况下,将每单位时间的目标EGR率的变化量除以与其对应的每单位时间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得到的值、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为负值。于是,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为负值时判定为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同,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为正值时判定为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
另外,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瞬时修正值的算出被禁止,因此,基于瞬时修正值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被禁止。即,上式3中的瞬时修正值为“0”。这具有以下的优点。即,瞬时修正值具有消除当时的检测空燃比相对于当时的推定空燃比的误差的作用。因此,通过基于瞬时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以下将该修正简称为“基于瞬时修正值的修正”)使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误差减小。然而,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继续基于瞬时修正值的修正的情况下,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增大混合气的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减小。该情况下,混合气的空燃比会远离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因此,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另一方面,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减小混合气的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增大。该情况下,混合气的空燃比也会远离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因此,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在此,如果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禁止基于瞬时修正值的修正,则虽然检测空燃比不会接近推定空燃比,但可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因而禁止了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从图3的映射中取得学习修正值被禁止,因此,基于学习修正值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被禁止。即,上式3中的学习修正值为“0”。其结果,根据上式3算出的修正系数为“1”,实质上不进行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
这具有能够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初始的内燃机性能这样的优点。即,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有可能不是以优选的形式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的值(即,以在应该增大混合气的空燃比时设定增大空燃比的目标EGR率的方式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的值,或者以在应该减小混合气的空燃比时设定减小空燃比的目标EGR率的方式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的值)。特别地,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刚开始不同时没有立即禁止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的情况下,该可能性高。
然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因为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也禁止基于学习修正值的修正,所以能够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
此外,在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这种观点中,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也禁止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这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不是以优选的形式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的值的情况下有用。因此,在与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关联的控制的构造上,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不是以优选的形式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的值的盖然性高的情况下,优选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也禁止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或者,对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是否为以优选的形式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的值进行判定,当判定为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不是以优选的形式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的值时,优选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也禁止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修正系数反映于推定空燃比的算出。然而,第二实施方式的推定空燃比的算出方法是一例,只要是作为在EGR率变高而检测空燃比变小时是上升的值、不变化的值、或降低率比检测空燃比的降低率小的值、且在EGR率变低而检测空燃比变大时是下降的值、不变化的值、或上升率比检测空燃比的上升率小的值而算出的推定空燃比(即,能够在EGR率变高时使检测空燃比变小或在EGR率变低时使检测空燃比变大的值),可以将任意的推定空燃比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
接着,对执行设定第一实施方式的目标EGR率的程序的一例进行说明。该程序的一例示出于图4中。此外,图4的程序为每经过预定时间而执行的程序。
当开始图4的程序时,首先,在步骤101中,取得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k)、当前的内燃机转速N(k)、当前的吸入空气量Ga(k)、当前的检测空燃比AFd(k)、上次执行本程序时由步骤110算出的修正系数(以下将该修正系数称为“上次算出的修正系数”)K(k-1)、上上次执行本程序时由步骤111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以下将该燃料喷射量称为“上上次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2)、上次执行本程序时由步骤111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以下将该燃料喷射量称为“上次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1)、上上次执行本程序时由步骤113设定的目标EGR率(以下将该目标EGR率称为“上上次的目标EGR率”)TRegr(k-2)、以及上次执行本程序时由步骤113设定的目标EGR率(以下将该目标EGR率称为“上次的目标EGR率”)。
接着,在步骤102中,通过将由步骤101取得的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k)、当前的吸入空气量Ga(k)以及上次算出的修正系数K(k-1)应用于上式5来算出推定空燃比AFe。接着,在步骤103中,将由步骤101取得的当前的检测空燃比AFd以及由步骤102算出的推定空燃比AFe应用于上式4来算出空燃比误差比Raf。接着,在步骤104中,通过从由步骤101取得的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1)减去由该步骤101取得的上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2),算出从上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到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以下将该变化量称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ΔQ,并且通过从由步骤101取得的上次的目标EGR率TRegr(k-1)减去由该步骤101取得的上上次的目标EGR率TRegr(k-2),算出从上上次的目标EGR率到上次的目标EGR率的变化量(以下,将该变化量称为“目标EGR率变化量”)ΔTRegr。接着,在步骤105中,通过将由步骤104算出的目标EGR率变化量ΔTRegr除以由该步骤104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ΔQ,算出每单位基准EGR率取得用的变化量的目标EGR率变化量(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以下其=(ΔTRegr/ΔQ))。
接着,在步骤106中,判别由步骤105算出的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是否大于“0”(Rtregr>0)。在此,当判别为Rtregr>0时,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程序进入步骤107。另一方面,当判别为不是Rtregr>0时,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同时,程序进入步骤108。
当在步骤106中判别为Rtregr>0、程序进入步骤107时,将瞬时修正值KT设定为“0”。接着,在步骤108中,将学习修正值KG设定为“0”,程序进入步骤111。即,禁止瞬时修正值KT的算出并且禁止学习修正值KG的取得,进而禁止基于瞬时修正值KT以及学习修正值KG来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
当在步骤106中判别为不是Rtregr>0、程序进入步骤109时,算出用于修正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瞬时修正值KT,以使得由步骤103算出的空燃比误差比Raf接近“1”。接着,在步骤110中,基于由步骤101取得的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k)以及当前的内燃机转速N(k)从图3的映射中取得学习修正值KG,程序进入步骤111。
在步骤S111中,通过将由步骤107设定的瞬时修正值KT或由步骤109算出的瞬时修正值KT(即,在程序经由步骤107而进入了该步骤111的情况下,为由步骤107设定的瞬时修正值KT,在程序经由步骤109进入了该步骤111的情况下,为由步骤109算出的瞬时修正值KT)、以及由步骤108设定的学习修正值KG或由步骤110取得的学习修正值KG(即,在程序经由步骤108而进入了该步骤111的情况下,为由步骤108设定的学习修正值KG,在程序经由步骤110进入了该步骤111的情况下,为由步骤110取得的学习修正值KG)应用于上式3,算出修正系数K。
接着,在步骤112中,通过将由步骤101取得的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k)以及由步骤111算出的修正系数K应用于上式2,算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接着,在步骤113中,基于由步骤112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Regrb。接着,在步骤114中,将由步骤113取得的基准EGR率Regrb设定为目标EGR率TRegr,程序结束。
接着,在步骤111中,通过将由步骤101取得的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k)以及由步骤110算出的修正系数K应用于上式2,算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接着,在步骤112中,基于由步骤111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Regrb。接着,在步骤113中,将由步骤112取得的基准EGR率Regrb设定为目标EGR率TRegr,程序结束。
接着,对执行学习第一实施方式的学习修正值的程序的一例进行说明。该程序的一例示出于图5中。此外,图5的程序为每经过预定时间而执行的程序。
当开始图5的程序时,首先,在步骤201中,取得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1)、当前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上次的目标EGR率TRegr(k-1)以及当前的目标EGR率TRegr(k)。接着,在步骤202中,通过从由步骤201取得的当前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减去由该步骤201取得的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1),算出从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到当前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以下将该变化量称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ΔQ,并且通过从由步骤201取得的当前的目标EGR率TRegr(k)减去由该步骤201取得的上次的目标EGR率TRegr(k-1),算出从上次的目标EGR率到当前的目标EGR率的变化量(以下将该变化量称为“目标EGR率变化量”)ΔTRegr。接着,在步骤203中,通过将由步骤202算出的目标EGR率变化量ΔTRegr除以由该步骤202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ΔQ,算出每单位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的目标EGR率变化量(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ΔTRegr/ΔQ)。
接着,在步骤204中,判别由步骤203算出的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是否大于“0”(Rtregr>0)。在此,当判别为Rtregr>0时,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程序进入步骤205。另一方面,当判别为不是Rtregr>0时,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同时,程序进入步骤208。
当在步骤204中判别为Rtregr>0、程序进入步骤205时,对表示从在步骤204中判别为Rtregr>0时起经过的时间的计数值C进行递增计数。接着,在步骤206中,判别由步骤205进行了递增计数的计数值C是否为预定值Cth以上(C≥Cth)。在此,当判别为C≥Cth时,程序进入步骤207。另一方面,当判别为不是C≥Cth时,程序返回到步骤205。即,在本程序中,在步骤205中对计数值C进行递增计数,直到在步骤206中判别为C≥Cth,在步骤206中判别为C≥Cth开始,程序进入步骤207。此外,预定值Cth被设定为与从在步骤204中判别为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不大于“0”起变到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大于“0”止充分的时间相当的值。
当在步骤206中判别为C≥Cth、程序进入步骤207时,清除计数值C,程序结束。此外,本程序中,从在步骤204中判别为Rtregr>0起到程序结束止的期间,不进行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即,禁止学习修正值的学习)。
当在步骤204中判别为不是Rtregr>0、程序进入步骤208时,取得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当前的内燃机转速N以及最新的瞬时修正值KT。接着,在步骤209中,从图3的映射中取得与由步骤208取得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和内燃机转速N对应的学习修正值KG。接着,在步骤210中,根据上式6算出新的学习修正值KGn。接着,在步骤211中,通过将与由步骤208取得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和内燃机转速N对应的图3的映射中的学习修正值KG替换为由步骤210算出的KGn而存储于电子控制装置中,程序结束。此外,步骤210中的新的学习修正值KGn的算出和步骤211中的新的学习修正值KGn的存储相当于学习修正值的学习。
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也禁止基于学习修正值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然而,当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也可以进行基于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接着,对该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没有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的构成,或者是在考虑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时从第一实施方式理所当然推察出的构成。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上式3算出的修正系数根据燃料喷射阀的稳定工作特性误差和空气流量计的稳定工作特性误差的比率而被分配,算出与燃料喷射阀的稳定工作特性误差对应的修正系数(以下将该修正系数称为“燃料喷射量修正系数”)和与空气流量计的稳定工作特性误差对应的修正系数(以下将该修正系数称为“吸入空气量修正系数”)。然后,上式4所使用的推定空燃比AFe,如下式7所示,通过将对吸入空气量Ga乘以吸入空气量修正系数KA得到的值除以对目标燃料喷射量TQ乘以燃料喷射量修正系数KQ得到的值来得到。
AFe=(Ga×KA)/(TQ×KQ)…(7)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实际的EGR率Regr,如下式8所示,通过将一个进气行程中吸入燃烧室的气体的总量Gc减去对一个进气行程中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即吸入空气量)Ga乘以吸入空气量修正系数KA得到的值、除以上述总量Gc来得到。
Regr=(Gc-Gc×KA)/Gc…(8)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因此,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也从图3的映射中取得与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和当前的内燃机转速N相应的学习修正值KG。然后,使用该取得的学习修正值,根据上式3算出修正系数。然后,将由该算出的修正系数修正了的目标燃料喷射量用作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使用到现在为止已经学习的学习修正值来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
当如此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进行基于已经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时。得到能够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这样的优点。即,为了基于目标燃料喷射量算出为从燃料喷射阀喷射目标燃料喷射量的燃料而应该向燃料喷射阀提供的指令信号,预先求出目标燃料喷射量与指令信号之间的关系(例如将目标燃料喷射量变换为指令信号的变换法则),在内燃机运转期间,使用该关系并基于目标燃料喷射量算出指令信号,将该指令信号提供到燃料喷射阀。在此,在将求出上述关系时使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工作特性称为“所期望的工作特性”时,如果燃料喷射阀的工作特性为所期望的工作特性,则通过将使用上述关系并基于目标燃料喷射量算出的指令信号提供到燃料喷射阀,燃料喷射量理应与目标燃料喷射量一致。然而,实际上,由于燃料喷射阀的工作特性根据每个燃料喷射阀而不同,因此有时燃料喷射阀的工作特性偏离所期望的工作特性。在该情况下,即使将使用上述关系算出的指令信号提供到燃料喷射阀,燃料喷射量也不会与目标燃料喷射量一致。另外,由于燃料喷射阀被长期使用而导致该燃料喷射阀劣化,有时其工作特性偏离所期望的工作特性。在该情况下,即使将使用上述关系算出的指令信号提供到燃料喷射阀,燃料喷射量也不会与目标燃料喷射量一致。在如此状况下,可以说会产生燃料喷射阀的工作特性相对于所期望的工作特性的稳定的误差(以下将该误差称为“燃料喷射阀的稳定工作特性误差”)。
另外,为了基于空气流量计的输出值算出吸入空气量,预先求出空气流量计的输出值与吸入空气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将空气流量计的输出值变换为吸入空气量的变换法则),在内燃机运转期间,使用该关系并基于空气流量计的输出值算出吸入空气量。在此,在将求出上述关系时使用的空气流量计的工作特性称为“所期望的工作特性”时,如果空气流量计的工作特性为所期望的工作特性,则使用上述关系算出的吸入空气量理应与实际的吸入空气量一致。然而,实际上,由于空气流量计的工作特性根据每个空气流量计而不同,所以有时空气流量计的工作特性偏离所期望的工作特性。在该情况下,使用上述关系算出的吸入空气量与实际的吸入空气量不一致。另外,由于空气流量计被长期使用而引起该空气流量计劣化,有时其工作特性偏离所期望的工作特性。在该情况下,使用上述关系算出的吸入空气量与实际的吸入空气量也不一致。在如此状况下,可以说会产生空气流量计的工作特性相对于所期望的工作特性的稳定的误差(以下将该误差称为“空气流量计的稳定工作特性误差”)。
并且,在检测空燃比(即混合气的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误差(以下将该误差称为“空燃比误差”)中,包括因上述燃料喷射阀的稳定工作特性误差和上述空气流量计的稳定工作特性误差而引起的空燃比误差(以下将该误差称为“稳定空燃比误差”),可以说在内燃机运转状态处于稳定状态时空燃比误差大致为稳定空燃比误差。
另一方面,基于空燃比误差逐次算出瞬时修正值,该瞬时修正值反映于新算出的学习修正值。因此,学习修正值具有消除稳定空燃比误差的作用。并且,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同时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成为能够良好地消除稳定空燃比误差的值。因此,如果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的情况下也进行基于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以下将该修正称为“基于学习修正值的修正”),则能够消除稳定空燃比误差的至少一部分。特别地,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开始不同时立即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的情况下,通过基于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修正,稳定空燃比误差的至少一部分被消除的可能性提高,在学习修正值的学习以能够消除大部分稳定空燃比误差的程度充分进行的情况下,通过基于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修正,能够消除大部分稳定空燃比误差。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因为即使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也继续进行基于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修正,因此能够更确实地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
此外,在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观点上,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基于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修正在此时学习修正值的学习以能够消除大部分稳定空燃比误差的程度充分进行的情况下有用。因此,优选,基于该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修正,在与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关联的控制构造上,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充分进行的盖然性高的情况下被采用。或者,优选,判定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是否已充分进行,当判定为学习修正值的学习已充分进行时进行基于已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修正。
接着,对执行设定第二实施方式的目标EGR率的程序的一例进行说明。该程序的一例在图6中示出。此外,图6的程序是每经过预定时间而执行的程序。另外,图6的步骤301~步骤305与图4的步骤101~步骤105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
在步骤306中,判别由步骤305算出的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是否大于“0”(Rtregr>0)。在此,当判别为Rtregr>0时,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程序进入步骤307。另一方面,当判别为不是Rtregr>0时,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同时,程序进入步骤309。
当在步骤306中判别为Rtregr>0、程序进入步骤307时,将瞬时修正值KT设定为“0”。程序进入步骤310。即,禁止瞬时修正值KT的算出,进而禁止基于瞬时修正值KT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
当在步骤306中判别为不是Rtregr>0、程序进入步骤309时,算出用于修正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瞬时修正值KT,以使得由步骤303算出的空燃比误差比Raf接近“1”,程序进入步骤310。
在步骤310中,基于由步骤301取得的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k)以及当前的内燃机转速N(k)从图3的映射中取得学习修正值KG。接着,在步骤S311中,通过将由步骤307设定的瞬时修正值KT或由步骤309算出的瞬时修正值KT(即,在程序经由步骤307而进入了该步骤310的情况下,为由步骤307设定的瞬时修正值KT,在程序经由步骤309进入了该步骤310的情况下,为由步骤309算出的瞬时修正值KT)、以及由步骤310取得的学习修正值KG应用于上式3,算出修正系数K。
接着,在步骤312中,通过将由步骤301取得的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k)以及由步骤311算出的修正系数K应用于上式2,算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接着,在步骤113中,基于由步骤312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Regrb。接着,在步骤314中,将由步骤313取得的基准EGR率Regrb设定为目标EGR率TRegr,程序结束。
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根据环境参数的值算出的修正值来进行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接着,对通过根据环境参数的值算出的修正值来进行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没有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或者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理所当然推察出的构成。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根据环境参数的值算出为了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而用于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值(以下将该修正值称为“环境修正值”),通过该算出的环境修正值来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使用该修正了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将该取得的EGR率设定为目标EGR率。
此外,作为基于环境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方法,存在各种方法,例如如下方法:如下式9所示,通过对瞬时修正值、乘以环境修正值得到的学习修正值、和“1”进行合计来算出修正系数,如下式10所示,将对目标燃料喷射量乘以该算出的修正系数得到的燃料喷射量设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并且将此时的内燃机转速设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内燃机转速,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将该取得的EGR率设定为目标EGR率。此外,在式9以及式10中,“K”为“修正系数”,“KT”为“瞬时修正值”,“KG”为“学习修正值”,“KE”为“环境修正值”,“Q”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TQ”为“目标燃料喷射量”。
K=KT+KG×KE+1…(9)
Q=TQ×K…(10)
另外,作为环境修正值,存在各种修正值,例如可以采用如以下所述算出的环境修正值。即,在内燃机运转期间,在通过环境修正对图2(C)的映射进行修正时,算出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以及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然后,算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相对于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之比(以下将该比称为“目标EGR率变化率比”)。然后,在目标EGR率变化率比为“1”以上时,采用“1”作为环境修正值,根据上式9算出修正系数。即,在该情况下,实质上不进行基于环境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另一方面,在目标EGR率变化率比小于“1”时,采用目标EGR率变化率比作为环境修正值,根据上式9算出修正系数。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具有如下优点: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过量修正,进而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的过量修正,进而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目标EGR率的过量修正。即,目标EGR率变化率比小于“1”意味着由环境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每单位变化量的基准EGR率的变化量比没有由环境修正进行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每单位变化量的基准EGR率的变化量大。该情况下,当直接使用从图3的映射中取得的学习修正值来进行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时,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有可能被过量修正。在此,过量修正意味着:在基于使用由该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并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的基准EGR率而设定目标EGR、根据该设定的目标EGR率而控制EGR率的情况下,无法使混合气的空燃比良好地收敛于推定空燃比。并且,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被过量修正意味着基准EGR率被过量修正,进而意味着目标EGR率被过量修正。
然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目标EGR率变化率比小于“1”时,对学习修正值乘以目标EGR率变化率比。并且,因为对学习修正值乘以的目标EGR率变化率比小于“1”,所以乘以目标EGR率变化率比得到的学习修正值变得比乘以目标EGR率变化率比之前的学习修正值小。因此,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程度,比基于乘以目标EGR率变化率比之前的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程度小。因此,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过量修正,进而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的过量修正,进而能够抑制基于学习修正值的目标EGR率的过量修正。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目标EGR率变化率比成为负值。
在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虽然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但此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进行基于已经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的情况下,有时根据目标EGR率变化率比的值的大小,根据上式9算出的修正系数成为负值。并且,该情况下,根据上式10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成为负值。然而,由于燃料喷射量不可能成为负值,所以在图2(C)的映射中并没有准备与负值的燃料喷射量对应的基准EGR率。即,无法基于负值的燃料喷射量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
于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进行基于已经学习的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的情况下,作为修正系数的下限值,预先设定为大于“0”且小于“1”的值,在根据上式9算出的修正系数小于该下限值时,优选将修正系数设为该下限值(即将修正系数保护(guard)为该下限值)。
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在也禁止了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的情况下,上式9中的学习修正值被设定为“0”。因此,即使目标EGR率变化率比为负值,根据上式9算出的修正系数也不会成为负值。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禁止了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时也禁止了基于学习修正值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的情况下,无需对根据上式9算出的修正系数实施任何特别的处理。
接着,对执行设定第三实施方式的目标EGR率的程序的一例进行说明。该程序的一例在图7以及图8中示出。此外,图7以及图8的程序是每经过预定时间而执行的程序。另外,图7以及图8的步骤401~步骤410与图4的步骤101~步骤110相同,因此省略这些步骤的说明。
在图7的步骤410A中,取得由后述的图9的程序设定的最新的环境修正值KE。接着,在步骤411中,通过将由步骤407设定的瞬时修正值KT或由步骤409算出的瞬时修正值KT(即,在程序经由步骤407而进入了该步骤411的情况下,为由步骤407设定的瞬时修正值KT,在程序经由步骤409进入了该步骤411的情况下,为由步骤409算出的瞬时修正值KT)、由步骤408设定的学习修正值KG或由步骤410取得的学习修正值KG(即,在程序经由步骤408而进入了该步骤411的情况下,为由步骤408设定的学习修正值KG,在程序经由步骤410而进入了该步骤411的情况下,为由步骤410取得的学习修正值KG)、以及由步骤410A取得的环境修正值KE应用于上式9,算出修正系数K。
接着,在图8的步骤411A中,判别由步骤411算出的修正系数K是否为其下限值Kmin以上(K≥Kmin)。在此,在判别为K≥Kmin时,程序直接进入步骤412。另一方面,在判别为不是K≥Kmin时,程序进入步骤411B。
当在步骤411A中判别为不是K≥Kmin、程序进入步骤411B时,将下限值Kmin设定为修正系数K,程序进入步骤412。
在步骤412中,通过将由步骤401取得的当前的目标燃料喷射量TQ(k)以及由步骤411算出的修正系数K或由步骤411B设定的修正系数K(即,在程序从步骤411A直接进入了步骤412的情况下,为由步骤411算出的修正系数K,在程序经由步骤411B进入了步骤412的情况下,为由步骤411B设定的修正系数K)应用于上式10,算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接着,在步骤413中,基于由步骤412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从图2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Regrb。接着,在步骤414中,将由步骤413取得的基准EGR率Regrb设定为目标EGR率TRegr,程序结束。
接着,对执行算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环境修正值的程序的一例进行说明。该程序的一例在图9中示出。此外,图9的程序为每经过预定时间而执行的程序。
当开始图9的程序时,首先,在步骤501中,取得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1)、当前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上次的目标EGR率TRegrA(k-1)、当前的目标EGR率TRegrA(k)、上次的参照目标EGR率(即上次执行本程序时的参照目标EGR率)TRegrR(k-1)、以及本次的参照目标EGR率(即本次执行本程序时的参照目标EGR率)TRegrR(k)。
接着,在步骤502中,通过从由步骤501取得的当前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减去由该步骤501取得的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Q(k-1),算出从上次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到当前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以下将该变化量称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ΔQ,并且通过从由步骤501取得的当前的目标EGR率TRegrA(k)减去由该步骤501取得的上次的目标EGR率TRegrA(k-1),算出从上次的目标EGR率到当前的目标EGR率的变化量(以下将该变化量称为“实际目标EGR率变化量”)ΔTRegrA,并且通过从由步骤501取得的当前的参照目标EGR率TRegrR(k)减去由该步骤501取得的上次的参照目标EGR率TRegrR(k-1),算出从上次的参照目标EGR率到当前的参照目标EGR率的变化量(以下将该变化量称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量”)ΔTRegrR。
接着,在步骤503中,通过将由步骤502算出的实际目标EGR率变化量ΔTRegrA除以由该步骤502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ΔQ,算出每单位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的实际目标EGR率变化量(即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A(=ΔTRegrA/ΔQ),并且通过将由步骤502算出的参照目标EGR率变化量ΔTRegrR除以由该步骤502算出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ΔQ,算出每单位基准EGR率取得用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的参照目标EGR率变化量(即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R(=ΔTRegrR/ΔQ)。
接着,在步骤504中,通过将由步骤503算出的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A除以由该步骤503算出的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RtregrR,算出目标EGR率变化率比Rregr。接着,在步骤505中,判别由步骤504算出的目标EGR率变化率比Rregr是否为“1”以上(Rregr≥1)。在此,在判别为Rregr≥1时,程序进入步骤506。另一方面,在判别为不是Rregr≥1时,程序进入步骤507。
当在步骤505中判别为Rregr≥1、程序进入步骤506时,环境修正值KE被设定为“1”,程序结束。即,在该情况下,实质上不进行基于环境修正值KE的学习修正值KG的修正。
当在步骤505中判别为不是Rregr≥1、程序进入步骤507时,环境修正值KE被设定为目标EGR率变化率比Rregr,程序结束。即,在该情况下,进行基于环境修正值KE的学习修正值KG的修正。
然而,第一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适用于进行环境修正的情况时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能够广泛地适用于无关于空燃比误差比而修正图2(C)的映射的情况。在此,作为无关于空燃比误差比而修正图2(C)的映射的情况,例如有如下情况: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的过渡变化来修正图2(C)的映射,以使得EGR率成为最适合于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EGR率。接着,对该情况下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没有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或者为在考虑第四实施方式的构成时从上述的实施方式理所当然推察出的构成。
图2(C)的映射如上所述是以内燃机运转状态处于稳定运转状态为前提而制成的。即,图2(C)的映射是不考虑内燃机运转状态的过渡变化而制成的映射。因此,在内燃机运转状态处于过渡变化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过渡状态”)时为了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例如,所期望的排气排出性能等),需要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的过渡变化来修正EGR率以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于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进行如下修正: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的过渡变化来修正图2(C)的映射,以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以下将该修正称为“过渡修正”)。据此,结果通过过渡修正使基准EGR率得以修正,进而使目标EGR率得以修正。并且,通过使用由修正系数修正了的目标燃料喷射量作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从由过渡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将该基准EGR率设定为目标EGR率,根据该目标EGR率来控制EGR控制阀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
并且,因为过渡修正为无关于空燃比误差比而进行的修正,所以在没有由过渡修正进行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越多则基准EGR率越小,但是在由过渡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在至少其一部分区域中,有时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越多则基准EGR率越大。即,在将从没有由过渡修正进行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取得的基准EGR率称为“参照基准EGR率”、将基于参照基准EGR率而设定的目标EGR率称为“参照目标EGR率”时,在从由过渡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的情况下,有时实际取得的基准EGR率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之比、进而目标EGR率的变化量(即,基于从由过渡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图2(C)的映射中取得的基准EGR率而设定的目标EGR率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之比(以下将该比称为“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成为与参照基准EGR率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之比、进而参照目标EGR率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之比(以下将该比称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反。
于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相同时,执行上述的学习修正值的学习,但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禁止上述的学习修正值的学习。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具有能够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这样的优点。即,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继续学习修正值的学习、继续基于新存储的学习修正值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情况下,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增大混合气的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减小。在该情况下,混合气的空燃比远离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最终在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时混合气的空燃比大幅地小于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因此,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另一方面,在为了使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而应该减小混合气的空燃比时实际的空燃比反而会增大。在该情况下,混合气的空燃比也远离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最终在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时混合气的空燃比大幅地大于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空燃比。因此,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然而,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因为当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禁止学习修正值的学习,所以可抑制内燃机的性能大大偏离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
此外,在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与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符号不同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禁止瞬时修正值的算出,因此,禁止基于瞬时修正值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的过渡程度(即内燃机运转状态的变化程度)算出的修正值来进行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接着,对通过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的过渡程度算出的修正值来进行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没有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或者为从上述的实施方式理所当然推察出的构成。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用于对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进行修正以实现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修正值(以下将该修正值称为“过渡修正值”)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的过渡程度而算出,通过该算出的过渡修正值来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使用该修正了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将该取得的基准EGR率设定为目标EGR率。
此外,作为基于过渡修正值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方法,存在各种方法,例如如下方法:如下式11所示,通过将瞬时修正值、乘以过渡修正值得到的学习修正值、和“1”进行合计来算出修正系数,如下式12所示,将对目标燃料喷射量乘以该算出的修正系数得到的燃料喷射量作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并且将此时的内燃机转速设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内燃机转速,从图2(C)的映射中取得基准EGR率,将该取得的基准EGR率设定为目标EGR率。此外,在式11以及式12中,“K”为“修正系数”,“KT”为“瞬时修正值”,“KG”为“学习修正值”,“KTR”为“过渡修正值”,“Q”为“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TQ”为“目标燃料喷射量”。
K=KT+KG×KTR+1…(11)
Q=TQ×K…(12)
此外,也可以通过上述环境修正值以及上述过渡修正值来进行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修正。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算出实际目标EGR率变化率时算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但也可以事先算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即,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事先算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情况下,预先求出即使不根据环境参数的值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也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环境参数的值(以下将该值称为“适当值”)、或者即使不根据环境参数的值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也能够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性能的环境参数的值的范围(以下将该范围称为“适当范围”)。然后,在环境参数的值与适当值一致时、或者环境参数的值处于适当范围时,算出目标EGR率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的变化量之比,将该算出的比作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存储在电子控制装置中。然后,使用该存储的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
此外,有时根据参照目标EGR率的算出所使用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不同,目标EGR率的变化率不同。因此,在预先算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的情况下,优选,按每个参照目标EGR率的算出所使用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来算出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并存储在电子控制装置中,在使用实际的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时使用与此时的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对应的参照目标EGR率变化率。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修正系数修正基准EGR率取得用的燃料喷射量。然而,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由修正系数修正基准EGR率的情况、由修正系数修正目标EGR率的情况。此外,在由修正系数修正基准EGR率的情况下,通过对在基准EGR率的修正中当前所使用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从而算出能够使空燃比误差比为“1”的修正值作为瞬时修正值。另外,在由修正系数修正目标EGR率的情况下,通过对在目标EGR率的修正中当前所使用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从而算出能够使空燃比误差比为“1”的修正值作为瞬时修正值。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为将本发明适用于通过由EGR控制阀控制EGR率来使混合气的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的情况时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除了通过由EGR控制阀控制EGR率以外,也可以适用于通过由节气门控制吸入空气量来使混合气的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的情况。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为将本发明适用于压缩自点火式的内燃机时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火花点火式的内燃机(所谓的汽油发动机)。

Claims (10)

1.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检测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空燃比检测单元、和将从燃烧室排出到排气通路的排气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再循环装置,执行排气再循环控制,所述排气再循环控制中,算出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推定值即推定空燃比,设定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目标值即目标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空燃比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空燃比即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并控制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以使得该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排气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
具有算出瞬时修正值的功能,所述瞬时修正值是用于修正当前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偏差即空燃比偏差变为零的修正值,
具有如下的学习功能:算出所逐次算出的瞬时修正值的累计值即学习修正值,并存储该算出的学习修正值,
预先规定与内燃机相关的预定的参数即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和与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相关的基准值即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进行如下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即与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偏差无关地修正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以使得作为内燃机的性能得到所期望的性能,
基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来设定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并将该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或者,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修正,并将该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
将没有由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称为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
将由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称为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
将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基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而设定的;或者将基于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了修正的,
将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基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而设定的;或者将基于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了修正的,
当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符号相反时,禁止执行所述学习功能。
2.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备检测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空燃比检测单元、和将从燃烧室排出到排气通路的排气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再循环装置,执行排气再循环控制,所述排气再循环控制中,算出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的空燃比的推定值即推定空燃比,设定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目标值即目标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空燃比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空燃比即检测空燃比与推定空燃比一致,使用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即吸入空气量来算出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推定值即推定排气再循环量,并基于所述推定排气再循环量相对于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偏差对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得所述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排气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并使得所述偏差成为零,
具有算出瞬时修正值的功能,所述瞬时修正值是用于修正当前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偏差即空燃比偏差变为零的修正值,
具有如下的学习功能:算出所逐次算出的瞬时修正值的累计值即学习修正值,并存储该算出的学习修正值,
预先规定与内燃机相关的预定的参数即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和与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相关的基准值即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之间的关系作为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进行如下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即与检测空燃比相对于推定空燃比的偏差无关地修正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以使得作为内燃机的性能得到所期望的性能,
根据由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关联的误差引起的空燃比偏差和由与吸入空气量关联的误差引起的空燃比偏差的比例,对根据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确定的修正值即修正系数进行划分,从而算出参数修正系数和吸入空气量修正系数,所述参数修正系数是用于消除由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关联的误差引起的空燃比偏差的修正系数,所述吸入空气量修正系数是用于消除由与吸入空气量关联的误差引起的空燃比偏差的修正系数,
基于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来设定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并将该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或者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所述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修正,并将该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
由所述吸入空气量修正系数对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即吸入空气量进行修正,使用该修正了的吸入空气量来算出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推定值即推定排气再循环量,
将没有由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称为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
将由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修正进行了修正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称为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
将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基于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修正了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而设定的;或者将基于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前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了修正的,
将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基于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修正了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而设定的;或者将基于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而设定的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这里所述的修正了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是由所述参数修正系数对基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并根据修正后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关系所设定的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进行了修正的,
当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符号与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的符号相反时,禁止执行所述学习功能,在所述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时,基于已经存储的学习修正值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时,禁止基于学习修正值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学习功能的执行被禁止时,禁止基于瞬时修正值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中,
在将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称为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将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变化量相对于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的变化量之比称为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将参照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相对于实际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之比称为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比时,
当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比小于1时,通过目标排气再循环量变化率比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中,
还具备向燃烧室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单元,
设定燃料供给量的目标值即目标燃料供给量,所述燃料供给量为由所述燃料供给单元供给到燃烧室的燃料的量,
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为与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中,
还具备检测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即供给空气量的供给空气量检测单元,
基于与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和由所述供给空气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供给空气量即检测供给空气量来算出推定空燃比,或者基于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和检测供给空气量来算出推定空燃比。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中,
还具备向燃烧室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单元、和检测供给到燃烧室的空气的量即供给空气量的供给空气量检测单元,
设定燃料供给量的目标值即目标燃料供给量,所述燃料供给量为由所述燃料供给单元供给到燃烧室的燃料的量,
基于与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和由所述供给空气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供给空气量即检测供给空气量来算出推定空燃比,或者基于与由瞬时修正值和学习修正值修正了的目标燃料供给量相当的燃料供给量和检测供给空气量来算出推定空燃比。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修正为如下的修正:基于与围绕内燃机的环境相关的参数且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产生影响的参数即环境参数的值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成为最适合于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的性能的排气量;或者,
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修正为如下的修正:在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处于过渡变化的状态时,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成为最适合于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的性能的排气量;或者,
所述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修正为如下的修正:在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处于过渡变化的状态时,基于与围绕内燃机的环境相关的参数且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产生影响的参数即环境参数的值来修正基准排气再循环量设定参数或基准排气再循环量,以使得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成为最适合于取得所期望的内燃机的性能的排气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以及3~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其中,
算出由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导入进气通路的排气的量的推定值即推定排气再循环量;基于推定排气再循环量相对于目标排气再循环量的偏差对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反馈控制,以使得所述偏差成为零。
CN201180071773.3A 2011-06-20 2011-06-20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64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4073 WO2012176271A1 (ja) 2011-06-20 2011-06-20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4975A true CN103764975A (zh) 2014-04-30
CN103764975B CN103764975B (zh) 2016-05-04

Family

ID=47422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77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64975B (zh) 2011-06-20 2011-06-20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44572B2 (zh)
JP (1) JP5136812B1 (zh)
CN (1) CN103764975B (zh)
DE (1) DE112011105363T5 (zh)
WO (1) WO20121762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1062A (zh) * 2016-02-26 2017-09-0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带有废气再循环部的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9037A1 (de) * 2013-05-15 2014-11-2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ieb einer Abgasrückführung einer selbstzündenden Brennkraftmaschine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000309B2 (ja) * 2014-09-10 2016-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egr流量推定装置、及び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6681251B2 (ja) * 2016-04-05 2020-04-1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制御方法
KR101827140B1 (ko) * 2016-08-23 2018-0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람다 센서를 이용한 연료 분사량 제어방법 및 차량
US11002202B2 (en) 2018-08-21 2021-05-11 Cummins Inc.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air handling contro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9663A (en) * 1987-07-21 1989-01-31 Mazda Motor Exhaust gas reflux control device for engine
JP2001295702A (ja) * 2000-04-13 2001-10-2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JP2003293861A (ja) * 2002-04-02 2003-10-15 Denso Corp 排気ガス再循環制御方法
CN101688484A (zh) * 2007-06-08 2010-03-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以及用于该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0216436A (ja) * 2009-03-18 2010-09-30 Daihatsu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再循環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6518B2 (ja) * 2000-05-18 2005-06-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EP1770268A3 (en) * 2005-09-30 2007-05-02 HONDA MOTOR CO., Lt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fault detection system
EP1770265A3 (en) * 2005-09-30 2011-02-23 Honda Motor Co., Ltd. EGR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802792B2 (ja) 2006-03-20 2011-10-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egr制御装置
JP5075229B2 (ja) * 2010-06-18 2012-1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egr制御装置
EP2708723B1 (en) * 2011-05-13 2018-06-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9663A (en) * 1987-07-21 1989-01-31 Mazda Motor Exhaust gas reflux control device for engine
JP2001295702A (ja) * 2000-04-13 2001-10-26 Mitsubishi Motors Corp 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JP2003293861A (ja) * 2002-04-02 2003-10-15 Denso Corp 排気ガス再循環制御方法
CN101688484A (zh) * 2007-06-08 2010-03-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废气再循环装置以及用于该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0216436A (ja) * 2009-03-18 2010-09-30 Daihatsu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再循環制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1062A (zh) * 2016-02-26 2017-09-0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带有废气再循环部的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31062B (zh) * 2016-02-26 2022-04-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运行带有废气再循环部的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4975B (zh) 2016-05-04
JP5136812B1 (ja) 2013-02-06
WO2012176271A1 (ja) 2012-12-27
DE112011105363T5 (de) 2014-03-06
US20140090627A1 (en) 2014-04-03
JPWO2012176271A1 (ja) 2015-02-23
US9644572B2 (en) 2017-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375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fuel vapor purging for an engine having a compressor
RU2674100C2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двигателя
CN103764975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4011356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155308B (zh) 通用型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CN1978880B (zh) 空燃比控制器
US9482174B2 (en) Controll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hrough modeling compensation of PCV fuel flow due to oil dilution
US20050011498A1 (en) Evaporative fuel processing system
US9759153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893003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893002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US10309298B2 (en) Control device of an engine
CN104564374A (zh) 用于进气氧传感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75117A (zh) 用于发动机起动的系统和方法
CN103797234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2892999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JP4802792B2 (ja) 内燃機関のegr制御装置
CN103119275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3608573A (zh) 发动机的控制装置
US20200063671A1 (en) Engine system
CN102472184A (zh) 内燃机的燃料喷射量控制装置
CN102822478B (zh) 双燃料发动机的怠速转速控制装置
WO20041137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ition between operating modes in a multimode engine
JP2018178816A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105940206B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