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3013A - 基站装置和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和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3013A
CN103763013A CN201310424721.0A CN201310424721A CN103763013A CN 103763013 A CN103763013 A CN 103763013A CN 201310424721 A CN201310424721 A CN 201310424721A CN 103763013 A CN103763013 A CN 103763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antenna
detection reference
user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47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3013B (zh
Inventor
樋口健一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763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3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3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3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with predefined switching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上行链路中应用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中,包括:参考信号测定部件,测定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切换周期决定部件,基于在参考信号测定部件中测定的接收电平,决定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以及通知部件,通知在切换周期决定部件中决定的天线的切换周期。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和接收方法
本申请为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日为2008年2月8日,申请号为200880012050.4,发明名称为《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特别涉及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W-CDMA的标准化组织3GPP研究成为W-CDMA或HSDPA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研究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而关于上行链路研究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例如,参照3GPP TR25.814(V7.0.0),“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TRA”,June2006)。
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通过在频率上虽然一部分重叠但不会相互干扰地紧密排列副载波,能够实现高速传输,且能够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是通过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减小的特征,因此能够实现终端的低功耗化和宽覆盖范围。
此外,在LTE系统中,研究应用发送分集(diversity)。发送分集在用于实现高容量以及对位于小区端部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的高吞吐量/高覆盖范围上是有效的。
但是,在LTE系统中,用户装置具有两个RF电路不是必须的。因此,在上行链路、即从用户装置对基站装置进行发送分集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一个RF电路来实现发送分集的技术。
例如,有TSTD(时间切换传输分集(Time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其以预先决定的时间来切换发送天线,在上行链路中从两条天线交替地发送。TSTD对于不应用调度的信道,例如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Channel)有效。
此外,有利用反馈来决定要发送的天线的闭环天线选择分集法(ClosedLoop(CL)-based Antenna Switching Transmit Diversity(ASTD))。该闭环天线选择分集法对应用了调度的天线有效。在闭环天线选择分集法中,在基站装置(eNB:eNodeB)侧测定从各个天线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例如CQI,并基于所测定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来选择要用于发送的天线,其结果通过天线选择指令而被反馈到用户装置(例如,参照3GPP R1-070097,“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losed Loop-Based ANTENNA Switching TransmitDiversity in E-UTRA Uplink”,January,200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背景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但是,上述的闭环天线选择分集法是基于概念的方法(concept base),对于具体的基站装置以及用户装置的结构等没有提出。
在应用该闭环天线选择分集法时,需要用开关来切换一个RF电路从而从两条发送天线进行发送。此外,为了进行与CQI对应的闭环型天线切换,用户装置需要从两个发送天线定期地交替发送CQI测定用的导频信号。具体地说,用户装置需要与是否应用发送分集无关地,利用分配给本用户装置的资源,例如在开头的子帧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例如,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是根据分配给数据发送的天线而决定。
作为一例,参照图1说明在具有天线#1和天线#2的两条天线的用户装置中,选择天线#1作为发送数据的天线的情况的例子。在这样的用户装置中,例如在每个子帧发送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但以预先决定的规定的周期来切换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例如在4个子帧切换一次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即,在4个子帧的3个子帧中,从分配用于数据发送的天线发送探测参考信号,在1个子帧中,从没有分配用于数据发送的天线发送探测参考信号。
探测参考信号用于在作为发送数据的天线而选择的天线中的频率调度。因此,若减少从作为发送数据的天线而选择的天线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则调度的精度会变差。另一方面,若减少来自没有作为发送数据的天线而选择的天线#2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则天线的切换次数会减少,尤其是衰减周期会变短,在需要频繁地切换天线的情况下,通信的质量会变差。
例如,在如图2所示那样衰减周期短的情况下,频繁地替换接收质量好的天线。在时间间隔(1)中,天线#1的接收质量好,在时间间隔(2)中,天线#2的接收质量好,时间间隔(3)中,天线#1的接收质量好,时间间隔(4)中,天线#2的接收质量好。这时,在来自没有作为发送数据的天线而选择的天线#2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减少时,即使是在接收质量不好的时间间隔中,也会从作为发送数据的天线而选择的天线#1继续发送,因此不理想。
另一方面,在如图3所示那样衰减周期长时,替换接收质量好的天线的频度变少。在时间间隔(1)中,天线#1的接收质量好,在时间间隔(2)中,天线#2的接收质量好。这时,就算来自没有作为发送数据的天线而选择的天线#2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次数减少,也因接收质量的变动小,切换发送数据的天线的次数少,因此问题较少。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应用了发送分集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适当地控制用于切换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在上行链路中应用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
用户装置包括多个天线,且根据由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天线的切换周期而切换所述多个天线,从而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参考信号测定部件,测定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
切换周期决定部件,基于在所述参考信号测定部件中测定的接收电平,决定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以及
通知部件,通知在所述切换周期决定部件中决定的天线的切换周期。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基于由用户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决定并通知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
本发明的用户装置是在上行链路中应用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
基于本用户装置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通知在基站装置中所决定的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
所述用户装置包括:
多个天线;以及
天线切换部件,基于所述天线的切换周期,切换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应用根据在基站装置中所决定的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来切换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发送分集。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是在上行链路中应用发送分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之一在于,包括:
参考信号发送步骤,所述用户装置按照由基站装置通知的天线的切换周期,切换多个天线从而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参考信号;
参考信号测定步骤,所述基站装置测定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
切换周期决定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基于在所述参考信号测定步骤中测定的接收电平,决定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以及
通知步骤,所述基站装置将在所述切换周期决定步骤中决定的天线的切换周期通知给所述用户装置。
由此,能够基于由用户装置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决定并通知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在应用发送分集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能够适当地控制用于切换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闭环天线选择分集法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衰减的变动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衰减的变动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子帧以及TTI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子帧以及TTI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8是表示衰减周期和切换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部分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和切换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50  小区
1001、1002、1003、100n 用户装置
102 SC-FDMA调制单元
104 RF发送电路
106  功率放大器(PA:Power Amplifier)
108  发送天线切换单元
110、112  天线
200  基站装置
202  发送接收天线
204  发送接收共用单元
206  接收RF单元
208  参考信号测定单元
210  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
212  存储单元
214  发送RF单元
300  接入网关装置
400  核心网络
1000 无线通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以下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4说明应用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1000是例如应用了演进的UTRA和UTRAN(别称: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者,Super3G(超3G))的系统,其包括基站装置(eNB:eNode B)200和多个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100n(1001、1002、1003、...100n,n是n>0的整数)。基站装置200与高层、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这里,用户装置100n在小区50中通过演进的UTRA和UTRAN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
以下,关于用户装置100n(1001、1002、1003、...100n),由于具有同样的结构、功能、状态,因此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禁止则作为用户装置100n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系统1000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正交频分多址接入),而关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如上所述,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SC-FDMA是通过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LTE中的通信信道。
关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在下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通知映射到下行共享物理信道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映射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通过下行共享物理信道传输用户数据。
关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另外,上行控制信道中有与上行共享物理信道时间复用的信道和与上行共享物理信道频率复用的信道的两种。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自适应调制解调/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Coding)、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下行链路的共享物理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 ACK information)。此外,通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传输用户数据。
在上行链路传输中,研究对作为时隙的每个子帧利用7个长块(LB:LongBlock)。并且,1TTI(Transmit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由两个子帧构成。即,如图5所示那样,1TTI由14个长块构成。在上述14个长块内的两个长块中,被映射了数据解调用的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此外,在上述14个内的、映射了上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长块以外的一个长块中,发送在调度或上行链路的AMC、TPC等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发送格式的决定中使用的探测用的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在发送上述探测参考信号的长块中,通过码分复用(CDM:Code DivisionMultiplexing)对来自多个用户装置的探测参考信号进行复用。上述解调参考信号例如被映射到1TTI内的第4个长块和第11个长块中。此外,上述探测参考信号例如被映射到1TTI内的第1个长块中。
或者,作为上行链路中的传输格式,还研究对各个子帧的每一个利用两个短块(SB:Short Block)和6个长块。并且,1TTI由两个子帧构成。即,如图6所示那样,1TTI由4个短块和12个长块构成。在上述12个长块内的一个长块中,映射了探测参考信号。在发送上述探测参考信号的长块中,通过CDM而复用来自多个用户装置的探测参考信号。
4个短块用于传输解调参考信号。上述解调参考信号例如被映射到1TTI内的4个短块中。此外,上述探测参考信号例如被映射到1TTI内的第1个长块中。
在上行链路中,各个用户装置100n在频率方向上以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为单位,在时间方向上以TTI为单位进行数据发送。在LTE中,1RB为180kHz。
此外,在上行链路中,各个用户装置100n在多个RB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
下面,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根据用户装置100n的移动速度而变更切换周期。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使用衰减周期作为表示用户装置100n的移动速度的指标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指标。当用户装置100n的移动速度加快时,衰减变动会加快,且衰减周期也会变短,因此需要以较短的周期来进行天线选择。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装置100n高速移动到通过闭环控制无法追随的情况下,采用反而将天线选择周期极端延长,或者停止闭环天线选择分集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参考信号的发送浪费。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2、发送接收共用单元204、接收RF单元206、参考信号测定单元208、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存储单元212、发送RF单元214。
通过上行链路而从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经由发送接收天线202以及发送接收共用单元204,在接收RF单元206中被接收。
在接收RF单元206中,进行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处理,且被输入到参考信号测定单元208。
参考信号测定单元208例如基于所接收的探测参考信号,测定其接收电平,并求衰减周期。这里,衰减周期是,在预先决定的规定的观测期间中,计算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成为预先决定的规定阈值以上的次数,并基于该次数而求得。例如,在预先决定的规定阈值为零时,求跨过(cross)该零的次数。参考信号测定单元208将测定的衰减周期输入到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
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基于所输入的衰减周期,参照在存储单元212中存储的表示衰减周期和切换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之间的对应的表,决定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将所决定的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输入到发送RF单元214。发送RF单元214经由发送接收共用单元204,发送所输入的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例如,发送RF单元214利用下行信道、例如下行L1/L2控制信道或者专用的控制信道而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
如图8所示,存储单元212中存储了表示衰减周期和切换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之间的对应的表。在该表中,制作成移动速度越快、即衰减周期越短,发送间隔也就越短。
此外,当移动速度比预先决定的值、例如基于该闭环控制无法追随的速度还要快时,延长切换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或者,也可以停止天线选择分集。例如,当小于与基于该闭环控制无法追随的速度对应的衰减周期时,例如衰减周期小于两个子帧时,延长切换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或者停止天线选择分集。
下面,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
本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包括SC-FDMA调制单元102、RF发送电路104、功率放大器(PA:Power Amplifier)106、发送天线切换单元108、天线110、天线112。在发送天线切换单元108中,输入了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参考信号切换周期)。
基带处理后的探测参考信号被输入到SC-FDMA调制单元102,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处理,且被输入到RF发送电路104。
RF发送电路104将进行了调制处理的探测参考信号变换为与所设定的上行链路的发送频带对应的RF频率。RF变换后的信号在PA106中被放大。
通过PA106放大的信号在发送天线切换单元108中,通过基于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参考信号切换周期而切换的天线来发送。
例如,如图10所示,按照从基站装置200发送的参考信号切换周期,与用于发送共享数据信道而选择的天线无关地,以决定的顺序交替地发送参考信号。图10中表示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在每个子帧被切换的情况。
具体地说,发送天线切换单元108基于参考信号切换周期,并基于用于表示子帧的序号除以参考信号切换周期后的余数,从而判断是否以用于发送数据而分配的天线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
说明例如通知4“子帧”作为参考信号切换周期,且余数为0、1以及2时决定以用于发送数据而分配的天线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而在余数为3时决定以没有为发送数据而分配的天线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情况。
这时,在子帧#1以及子帧#2中,以用于发送数据而分配的天线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在子帧#3中,以没有为发送数据而分配的天线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在子帧#4中,以用于发送数据而分配的天线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例如,在用于发送数据而分配了天线#1,且在子帧#3中作为用于发送数据而分配了天线#2的情况下,在子帧#4中通过作为用于发送数据而分配的天线#2来发送探测参考信号。
由此,如果在发送接收机之间、即基站装置200-用户装置之间,连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模式、即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都知道,那么在控制发送时可以不需要追加的控制信息。
下面,参照图11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0中的基站装置200的动作。参考信号测定单元208测定从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例如CQI(步骤S1102)。
接着,参考信号测定单元208基于所测定的探测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计算衰减周期(步骤S1104)。例如,参考信号测定单元208计算参考信号的接收电平在预先决定的规定的观测期间中成为预先决定的规定阈值以上的次数,并求衰减周期。
接着,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基于衰减周期,决定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步骤S1106)。
接着,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将所决定的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经由发送RF单元214而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步骤S1108)。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用户装置的结构与参照图4、图7以及图9而说明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根据用户装置100n的位置来变更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例如,决定越是在判断为用户装置100n位于小区端部的状况下,切换的周期就要越短。越是位于小区端部的用户装置100n,就越需要发送分集效应。因此,通过缩短对于这样的用户终端100n的切换周期,可获得较大的分集效应。另一方面,对位于接近小区中心的区域的用户装置100n,延长切换周期,或者停止闭环天线选择分集。
在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在参考信号测定单元208中测定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接收电平),并将其输入到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
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基于所输入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并参照在存储单元212中存储的表示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和切换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之间的对应的表,从而决定发送天线的切换周期。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将所决定的发送天线的切换周期输入到发送RF单元214。发送RF单元214经由发送接收共用单元204而发送所输入的发送天线的切换周期。例如,发送RF单元214利用下行信道、例如下行L1/L2控制信道或者专用的控制信道而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
如图12所示,在存储单元212中存储了表示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和切换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之间的对应的表。在该表中,制作成由于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越低,就越会判断为用户装置100n位于接近小区端部的区域,因此切换天线的周期会变短。另一方面,制作成由于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越高,就越会判断为用户装置100n位于接近小区中心的区域,因此切换天线的周期会变长。
此外,当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比预先决定的值还要低时,例如与基于该闭环控制无法追随时的切换天线的周期对应的接收强度相比还要低时(小于与基于闭环控制无法追随时的切换天线的周期对应的接收强度时),延长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或者也可以停止天线选择分集。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0中的基站装置200的动作。参考信号测定单元208测定从用户装置100n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接收电平)(步骤S1302)。
接着,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基于参考信号的接收强度,决定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步骤S1304)。
接着,发送天线切换周期决定单元210经由发送RF单元214,将所决定的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切换周期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步骤S1306)。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通过从用户装置100n接收的上行参考信号来检测用户装置100n在小区内的位置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共享数据信道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结果、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命令的值等,检测用户装置100n在小区内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基站装置200根据从用户装置100n接收的上行参考信号来检测该用户装置100n的移动速度,并通过预先准备的变换表而变换为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发送模式)的情况。
此外,说明了基站装置200通过从用户装置100n接收的上行参考信号和/或共享数据信道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t PowerControl)命令的值等,检测用户装置100n在小区内的位置,并通过预先准备的变换表而变换为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发送模式)的情况。
这样,也可以不在基站装置200侧决定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而是用户装置100n检测本用户装置100n的移动速度和/或本用户装置100n在小区内的位置,并通过预先准备的变换表而变换为切换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的周期(发送模式)。例如,用户装置100n可基于根据下行参考信号而估计的衰减变动速度、根据在用户装置100n中所搭载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而估计的移动速度等,检测移动速度。此外,例如,用户装置100n可通过来自所连接的基站装置200的路径损耗或者连接的基站装置200的路径损耗与相邻于该基站装置的(周边的)基站装置的路径损耗比的测定、通过GPS得到的地理信息与预先搭载的基站装置的位置信息的对照、TPC命令的值等,检测本用户装置100n在小区内的位置。
这样,当用户装置100n决定发送间隔时,该决定结果通过上行信道、上行专用控制信道而被通知给基站装置200。
本发明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载,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不应理解为是限定本发明的内容。根据该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会理解各种各样的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即,本发明包含这里所没有记载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等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根据上述说明的适当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发明特定事项来确定。
为了便于说明,将本发明分为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禁止,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合的任意值。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基础上,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7年2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034133号的优先权,并将2007-034133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4)

1.一种基站装置,接收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发送的信号,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在通过在时间方向上配置多个块而形成子帧的上行链路中适用发送分集,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部件,接收来自从用户装置的探测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为了发送被配置在形成子帧的多个块中的一个块上的探测参考信号,天线被切换,并且为了发送被配置在与配置了探测参考信号的块不同的块上的共享数据信道,天线被切换;以及
处理部件,处理在所述接收部件中接收到的探测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
在所述接收部件中接收到的探测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中,与用于发送共享数据信道而选择的天线无关,为了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按照可变的切换周期连续地交替选择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收部件中接收到的探测参考信号中的切换模式交替地选择天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部件,对所述用户装置发送用于使其选择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天线的指示。
4.一种接收方法,用于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发送的信号,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在通过在时间方向上配置多个块而形成子帧的上行链路中适用发送分集,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从用户装置的探测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的步骤,为了发送被配置在形成子帧的多个块中的一个块上的探测参考信号,天线被切换,并且为了发送被配置在与配置了探测参考信号的块不同的块上的共享数据信道,天线被切换;以及
处理步骤,处理接收到的探测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
在所述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探测参考信号和共享数据信道中,与用于发送共享数据信道而选择的天线无关,为了用于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按照可变的切换周期连续地交替选择天线。
CN201310424721.0A 2007-02-14 2008-02-08 基站装置和接收方法 Active CN103763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34133A JP4869972B2 (ja) 2007-02-14 2007-02-14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034133 2007-02-14
CN2008800120504A CN101657979B (zh) 2007-02-14 2008-02-08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20504A Division CN101657979B (zh) 2007-02-14 2008-02-08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3013A true CN103763013A (zh) 2014-04-30
CN103763013B CN103763013B (zh) 2017-01-18

Family

ID=396900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4721.0A Active CN103763013B (zh) 2007-02-14 2008-02-08 基站装置和接收方法
CN2008800120504A Active CN101657979B (zh) 2007-02-14 2008-02-08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20504A Active CN101657979B (zh) 2007-02-14 2008-02-08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463203B2 (zh)
EP (2) EP2129005A4 (zh)
JP (1) JP4869972B2 (zh)
KR (1) KR101340379B1 (zh)
CN (2) CN103763013B (zh)
BR (1) BRPI0808128A2 (zh)
RU (1) RU2456744C2 (zh)
WO (1) WO20080997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28704T3 (es) 2007-08-08 2022-11-22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de comunicación
WO2009099024A1 (ja) * 2008-02-05 2009-08-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移動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5288502B2 (ja) * 2008-06-06 2013-09-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US9219532B2 (en) * 2008-06-23 2015-12-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Method of arranging reference signal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8811513B2 (en) 2010-02-05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witching in a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
JP5291664B2 (ja) * 2010-04-30 2013-09-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送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US8891387B2 (en) * 2010-05-03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based conditional enabling of ULTD
JP5574872B2 (ja) * 2010-08-03 2014-08-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416741B2 (en) * 2010-09-07 2013-04-0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 over fixed wireless networks
RU2587651C2 (ru) * 2011-02-07 2016-06-2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Выбор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антенны)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зондирующих опорных сигналов, srs
KR102040614B1 (ko) * 2011-05-10 2019-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안테나 포트를 이용하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송신단 장치
US9379789B2 (en) 2013-07-03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election adjustment
KR102246558B1 (ko) 2014-02-28 2021-04-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저 지연을 위한 신호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PT3161988T (pt) 2014-06-24 2023-02-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e aparelhos para operação de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s
CN107534533B (zh) 2015-05-22 2020-09-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18151635A1 (en) * 2017-02-15 2018-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anag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320517B2 (en) 2017-06-05 2019-06-11 J3 Technology LLC Switched transmit antennas with no feedback for multipath reduction
JP2021182655A (ja) 2018-08-09 2021-11-25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1405663A (zh) * 2019-01-03 2020-07-10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957099A1 (en) * 2019-04-17 2022-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374633B2 (en) * 2019-11-21 202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cost power efficient antenna switch diversity an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transceiv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32809A (ko) * 2003-10-02 2005-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CN1205764C (zh) * 1998-11-18 2005-06-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
US20060120395A1 (en) * 2004-12-07 2006-06-08 Adapt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antenna and channel assignments i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0297B2 (ja) 1988-01-30 1997-09-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切換方法
JPH07162350A (ja) 1993-12-07 1995-06-23 Hitachi Ltd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US5541963A (en) * 1993-12-01 1996-07-30 Hitachi, Ltd. Diversity receiving apparatus
DE19546599C2 (de) * 1995-12-13 1999-07-29 Siemens Ag Sendeeinrichtung
US5692019A (en) * 1996-06-17 1997-11-25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ntenna switch diversity, and method therefor
JPH11252614A (ja) 1998-03-05 1999-09-17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KR20000002504A (ko) 1998-06-20 2000-01-15 윤종용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선택적 송신 다이버시티 장치 및 방법
JP2001196928A (ja) 2000-01-13 2001-07-19 Hitachi Ltd A/d変換処理装置
FR2810456B1 (fr) * 2000-06-20 2005-02-11 Mitsubishi Electric Inf Tech Dispositif d'antenne reconfigurable pour station de telecommunication
DE60122530T2 (de) * 2001-10-09 2007-04-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von einer Diversityübertragung in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en anhand von Antennenhopping-Sequenzen und/oder Polarisationshopping-Sequencen
JP3796188B2 (ja) 2002-04-09 2006-07-12 パナソニック 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Ofdm通信方法およびofdm通信装置
CN1281084C (zh) * 2002-11-04 2006-10-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天线选择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DE60305637T2 (de) * 2003-03-19 2007-05-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chaltbare Antennenanordnung
JP2004320528A (ja) 2003-04-17 2004-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US7039370B2 (en) * 2003-10-16 2006-05-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transmit and/or receive diversity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396379B2 (ja) * 2004-04-23 2010-0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受信ダイバーシティ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067237A (ja) * 2004-08-26 2006-03-09 Sharp Corp 無線送信機および無線受信機
US20060111054A1 (en) * 2004-11-22 2006-05-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transmit antennas to reduce antenna correlation
WO2006104029A1 (ja) 2005-03-28 2006-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受信端末
JP2006279450A (ja) 2005-03-29 2006-10-12 Clarion Co Ltd 車載用デジタルテレビ受信装置
JP4812357B2 (ja) 2005-07-29 2011-11-09 株式会社Suwaオプトロニクス 小径カメラ
US8116412B1 (en) * 2006-12-30 2012-02-14 Rockstar Bidco, LP Modulatio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7697623B2 (en) * 2007-01-05 2010-04-1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antennas dur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in OFDMA systems
WO2008093952A2 (en) * 2007-02-02 2008-08-07 Lg Electronics Inc.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for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5764C (zh) * 1998-11-18 2005-06-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及发送天线切换方法
KR20050032809A (ko) * 2003-10-02 2005-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분할-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포밍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US20060120395A1 (en) * 2004-12-07 2006-06-08 Adaptix,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antenna and channel assignments in broadband wireless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09133104A (ru) 2011-03-20
EP2129005A1 (en) 2009-12-02
EP2129005A4 (en) 2013-12-11
US20130223415A1 (en) 2013-08-29
JP4869972B2 (ja) 2012-02-08
US8463203B2 (en) 2013-06-11
US20100056074A1 (en) 2010-03-04
US9369996B2 (en) 2016-06-14
CN101657979B (zh) 2013-10-30
CN103763013B (zh) 2017-01-18
CN101657979A (zh) 2010-02-24
RU2456744C2 (ru) 2012-07-20
KR101340379B1 (ko) 2013-12-13
BRPI0808128A2 (pt) 2014-06-17
WO2008099780A1 (ja) 2008-08-21
JP2008199424A (ja) 2008-08-28
EP2683096B1 (en) 2017-08-23
EP2683096A1 (en) 2014-01-08
KR20090110871A (ko) 2009-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7979B (zh)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940051B (zh)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EP2903318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CN101663849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EP1237296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base station used therefor
US201501730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92803A1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CN102577583B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US20160183261A1 (en) Method and radio nod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s
CN102577455A (zh) 基站装置以及用户装置
CN101874364A (zh) 基站装置和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804895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5187182A (zh)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589567A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63836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9485067B2 (en) Pilot arrangement method in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tter/receiver adopting same
CN10395986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允许终端确定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625999A (zh) 用于配置phich载波链接的方法
EP1448005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222327A (zh) 无线基站和通信控制方法
JP5133383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KR20020004318A (ko) 고속 데이터 전송 방식에서 송신 데이터 처리율을최대화하는 송신 다이버시티 방법 및 장치
EP1944920A1 (en) Method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ccess nod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