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9567A -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9567A
CN101589567A CNA2007800492362A CN200780049236A CN101589567A CN 101589567 A CN101589567 A CN 101589567A CN A2007800492362 A CNA2007800492362 A CN A2007800492362A CN 200780049236 A CN200780049236 A CN 200780049236A CN 101589567 A CN101589567 A CN 101589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travelling carriage
base station
station apparatus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92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9567B (zh
Inventor
石井启之
石井美波
樋口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89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9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5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6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04B7/2668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determining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与通过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包括失步判定部件,其基于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失步。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特别涉及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W-CDMA的标准化团体3GPP研究成为W-CDMA或HSDPA的后继的通信方式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即LTE,关于下行链路研究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而关于上行链路研究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通过在频率上虽然一部分重叠但不会相互干扰地紧密排列副载波,从而实现高速传输,且能够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是通过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减小的特征,因此能够实现终端的低功耗化和宽覆盖范围。
在WCDMA中,作为上行链路的失步(out-of-synchronization),定义了以下两个(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接收质量(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Channel)quality)
·循环冗余检查(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check)结果
这里,DPCCH quality相当于导频码元(Pilot symbols)的信扰功率比SIR(signal-to-interference power ratio),CRC check结果相当于块错误率(Blockerror rate)。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25.814(V7.0.0),“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Evolved UTRA”,June 200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25.214(V7.2.0),“4.3.1.3 Uplink Synchronizationprimitives”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的背景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在LTE系统中,基站装置(eNB:eNodeB)通过下行链路的信令来进行各个移动台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以将来自同时接入的多个移动台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定时收敛到CP长度内,并维持移动台之间的正交性。
但是,预测有以下情况,即仅凭作为已知信号的导频码元的SIR或数据的错误率而检测出失步(desynchronization)时,偏离了基站装置的接收窗的移动台中也被分配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因此,当存在偏离了基站装置的接收窗的移动台时,移动台之间的上行链路的正交性破坏,因而上行链路的传输特性劣化。其结果,上行链路的容量劣化。这里,上述的基站装置的接收窗由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的定时和CP长度所定义。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上行链路中的各个移动台的正交性并且能够改善上行链路的传输特性以及容量的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判定失步并且能够使该判定结果反映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的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失步判定部件,基于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失步。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基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例如将该接收定时从基站装置的接收窗偏离的移动台判定为失步。
本发明的其他基站装置是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对于检测出所述上行链路的失步的移动台,不分配所述上行链路的资源或者下行链路的资源。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被判定为失步的移动台中不会被分配上行链路的资源,因此能够维持移动台之间的上行链路的正交性,能够改善上行链路的传输特性。
本发明的其他基站装置是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切断与检测出所述上行链路的失步的移动台的通信。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切断与被判定为失步的移动台的通信,因此能够维持移动台之间的上行链路的正交性,能够改善上行链路的传输特性。
本发明的其他基站装置是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对于检测出所述上行链路的失步的移动台,通知用于指示使用随机接入信道来确立同步的消息。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能够对被判定为失步的移动台指示再次确立同步,因此能够维持移动台之间的上行链路的正交性,能够改善上行链路的传输特性。
本发明的其他基站装置的特征之一在于,
在通信的开始时,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同步确立判定部件,基于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上行链路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多个同步状态。
本发明的其他基站装置是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之一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同步确立判定部件,基于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和上行链路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的至少一个,判定为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已确立。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是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之一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从所述移动台接收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
失步判定步骤,基于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失步。
由此,能够基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例如将该接收定时从基站装置的接收窗偏离的移动台判定为失步。
发明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实现能够判定失步并且能够使该判定结果反映在上行链路的调度中的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上行控制信道的映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子帧以及时隙(slot)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1时隙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1子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局部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基带单元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中的失步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行链路失步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个同步状态和其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信开始时的同步确立判定的处理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50小区
1001、1002、1003、100n移动台
200基站装置
202发送接收天线
204放大器(amp)单元
206发送接收单元
208基带处理单元
210呼叫处理单元
212传输路径接口
2081层1处理单元
2082MAC处理单元
2083RLC处理单元
2084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
2085失步检测单元
300接入网关装置
400核心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以下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说明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1000是例如应用了演进UTRA和UTRAN(别名:长期演进,或者Super 3G)的系统,包括基站装置(eNB:eNode B)200和多个移动台(UE:User Equipment)100n(1001、1002、1003、...100n,n是n>0的整数)。基站装置200与上层、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这里,移动台100n在小区50中通过演进UTRA和UTRAN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
以下,关于移动台100n(1001、1002、1003、...100n),由于具有同样的结构、功能、状态,因此在以下只要没有特别禁止则作为移动台100n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系统1000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关于下行链路应用OFDM(频分多址接入),而关于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如上所述,OFDM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并在各个频带上加载数据而进行传输的方式。SC-FDMA是通过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采用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从而能够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演进UTRA和UTRAN中的通信信道。
关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移动台100n中共享使用的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即,下行信道是指下行共享物理信道和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在下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下行控制信道,通知映射到下行共享物理信道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映射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等,通过下行共享物理信道传输用户数据。映射到上述下行共享物理信道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也被称为下行调度信息(Down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此外,映射到上述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用户信息或传输格式的信息也被称为上行调度准予(Uplink SchedulingGrant)。
关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移动台100n中共享使用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和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即,上行信道是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和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另外,上行控制信道中有与上行共享物理信道时间复用的信道和与上行共享物理信道频率复用的信道的两种。图2表示上行控制信道的映射。另外,在图2中,被频率复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在子帧内的两个时隙之间,所映射的位置不同(进行跳频)。在图2中,500表示上行共享物理信道,510表示与上行共享物理信道频率复用的情况,520表示与上行共享物理信道时间复用的情况。另外,LTE中的子帧的长度为1ms。
在上行链路中,通过LTE用的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用于下行链路中的共享物理信道的调度、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案(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以及下行链路的共享物理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HARQ ASKinformation)。此外,通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传输用户数据。
在上行链路传输中,如图3所示,研究各个时隙使用7个长块的情况。并且,在上述7个长块内的1个长块中,被映射了数据解调用的参考信号(导频信号)(即,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此外,在上述7个长块内的、被映射了上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长块以外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长块中,被发送用于调度或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控制、AMC中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发送格式的决定的探测用的参考信号(导频信号)(即,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在被发送了上述探测参考信号的长块中,通过码分复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复用来自多个移动台的探测参考信号。
1子帧由两个时隙构成,因此如图3所示,1子帧由14个长块来构成。另外,上述解调参考信号例如被映射到1子帧内的第4个长块和第11个长块。另外,长块也被称为SC-FDMA码元。
或者,如图4所示,作为上行链路中的传输格式,还研究各个时隙采用两个短块(SB:short block)和6个长块(LB:long block)的情况。在上述6个长块内的1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长块中,被映射用于调度或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控制、AMC中的上行共享物理信道的发送格式的决定的探测用的参考信号(导频信号)(即,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在被发送了上述探测参考信号的长块中,通过CDM复用来自多个移动台的探测参考信号。两个短块用于传输用于数据解调的参考信号(导频信号)(即,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
1子帧由两个时隙构成,因此如图5所示,1子帧由4个短块和12个长块构成。
下面,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
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2、放大器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6、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呼叫处理单元210、传输路径接口212。
通过下行链路从基站装置200发送到移动台100n的分组数据,从位于基站装置200的上位的高层、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2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进行分组数据的分割/结合(concatenation)、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重发控制、例如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从而被传送到发送接收单元206。
在发送接收单元206中,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输出的基带信号经历用于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然后在放大器单元204被放大后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2发送。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移动台100n发送到基站装置200的数据,由发送接收天线202接收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4被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206进行频率变换从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对于所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12被传送到接入网关装置300。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基于移动台100n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判定与本基站装置是否已确立了同步。例如,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导频信号,即探测参考信号或者解调参考信号)的SIR、数据的错误率以及接收定时是否收敛在本基站装置的接收窗中,判定与本基站装置是否已确立了同步。
呼叫处理单元210进行无线基站200的状态管理或资源分配。呼叫处理单元210也可以进行用于切断与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判断为失步的移动台100n的通信的处理。这时,也可以是例如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判断为失步的状态以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时间间隔继续时,呼叫处理单元210进行用于切断与在上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判断为失步的移动台100n的通信的处理。
此外,呼叫处理单元210对于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判断为失步的移动台,也可以通知用于指示使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Channel)而再次确立上行链路的同步的信令。这时,也可以是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判断为失步的状态下以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时间间隔继续时,呼叫处理单元210对于在上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判断为失步的移动台100n,通知用于指示使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而再次确立上行链路的同步的信令。这里,上述信令可以使用MAC层中的控制信息,也可以使用RRC消息。
下面,参照图7说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的结构。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包括层1处理单元2081、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处理单元2082、RLC处理单元2083、UL(Uplink)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失步检测单元2085。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8中的层1处理单元2081、MAC处理单元2082、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失步检测单元2085和呼叫处理单元210、RLC处理单元2083相互连接。
在层1处理单元2081中,进行由下行链路发送的数据的信道编码或IFFT处理、由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的信道解码或FFT处理等。由上述上行链路发送的数据中包含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或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中包含对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或CQI。
此外,层1处理单元2081测定移动台100n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并将用于表示该接收定时位于接收窗的哪个位置的接收定时位置信息通知给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层1处理单元2081例如基于小区半径,预先决定对于下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上行链路的基准接收定时(以下,称为基准FFT定时)。这里,基准FFT定时设为例如在小区端部的移动台不会使发送定时延迟而以最短的定时发送时的接收定时。并且,决定从基站装置200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的表示发送定时的信息(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使得移动台100n基于上述UL发送定时控制信息而理想地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成为基准FFT定时。
层1处理单元2081例如使用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例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而检测来自各个移动台100n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其结果,如图8所示,检测出移动台1001~1005的接收定时。图8中表示子帧的开头部分。这里,表示单路径(shingle path)的情况,但在多路径的情况下需要接收功率为一定程度大的所有路径都进入到接收窗内。
层1处理单元2081计算基准FFT定时和对每个移动台最佳的接收定时(以下,称为最佳FFT定时)之差、例如每个移动台的最佳FFT定时-基准FFT定时,并将其作为接收定时位置信息而输入到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各个移动台的接收定时的检测可以如上所述那样使用上行链路的探测参考信号而进行,只要是特性提高的,则也可以使用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反馈信道(feedback channel)或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此外,层1处理单元2081计算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即,探测参考信号或者解调参考信号)的SIR,并将上述SIR通知给失步检测单元2085。另外,层1处理单元2081也可以代替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而计算CQI的SIR,并将上述SIR通知给失步检测单元2085。或者,层1处理单元2081除了计算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之外还计算CQI的SIR,并将上述SIR通知给失步检测单元2085。
MAC处理单元2082进行下行数据的MAC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调度、传输格式的选择等。此外,MAC处理单元2082进行上行数据的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
此外,在由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指示MAC处理单元2082,使其通知用于表示对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UL(Uplink)发送定时控制信号、例如定时提前(TA:Timing Advance)时,MAC处理单元2082将定时提前通知给该移动台100n。上述定时提前例如可以作为物理层中的控制信息而发送,或者作为MAC层中的控制信息而发送。
这时,MAC处理单元2082也可以监视对于包含了上述定时提前的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发送确认信息是否为ACK,并将上述监视结果通知给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
MAC处理单元2082在通过失步检测单元2085而被通知移动台100n失步时,进行将该移动台100n从调度的对象中排除的处理。即,MAC处理单元2082以没有失步的移动台作为对象,进行用于分配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调度。另外,MAC处理单元2082不仅可以将该移动台100n从分配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调度对象中排除,还可以从分配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调度对象中排除。
此外,MAC处理单元2082取得MAC层中的上行链路的错误率,并将上述上行链路的错误率通知给失步检测单元2085。这里,上述上行链路的错误率是指,例如进行了HARQ之后的错误率、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中的错误率,即HARQ中的一次发送的错误率中的任意一个错误率。
在RLC处理单元2083中,进行与下行链路的分组数据有关的、分割/结合、RLC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或与上行链路的数据有关的、分割/结合、RL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RLC层的接收处理。
此外,RLC处理单元2083取得RLC层中的上行链路的错误率,并将上述上行链路的错误率通知给失步检测单元2085。
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基于从层1处理单元2081通知的各个移动台100n的接收定时位置信息,并根据需要,将用于调节移动台100n的接收定时的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例如定时提前经由MAC处理单元2082或者层1处理单元2081通知给移动台100n。例如,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在本基站装置200的接收端中,决定用于调节来自多个同时接入移动台100n的多路径接收信号的接收定时以使其收敛在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内的发送定时,并将移动台100n为了实现上述发送定时而应调节的发送定时的调节量作为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经由MAC处理单元2082或者层1处理单元2081通知给移动台100n。这里,上述移动台100n应调节的发送定时的调节量,例如根据“每个移动台的最佳FFT定时-基准FFT定时”而计算。即,计算上述调节量,使得“每个移动台的最佳FFT定时-基准FFT定时=0”。各个移动台100n基于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的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来控制发送定时,从而在基站装置200的接收端中,从各个移动台100n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收敛在循环前缀长度内,结果,移动台之间的正交性被维持。另外,移动台中的首次的发送定时控制是基于复用到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Non-sync RACH)的RACH响应(RACH response)的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而进行。
另外,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可以与后述的失步检测单元2085中的失步的判定结果无关地进行上述定时提前的发送,也可以基于失步检测单元2085中的失步的判定结果而进行上述定时提前的发送。在基于失步检测单元2085中的失步的判定结果而进行上述定时提前的发送时,例如对于在失步检测单元2085中判定为失步的移动台,设为不发送定时提前的动作。或者,也可以设为以下动作,即在失步检测单元2085中,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或者数据的错误率而判定为失步的情况下,不发送定时提前,但在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或者数据的错误率而不能判定为失步,仅根据接收定时是否收敛在本基站装置的接收窗而判定为失步的情况下,发送定时提前。
进而,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将从层1处理单元2081通知的各个移动台100n的接收定时位置信息通知给失步检测单元2085。
此外,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也可以管理过去对各个移动台100n发送了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历史。更具体地说,可以测定最后对移动台100n发送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开始的经过时间,并判定上述经过时间是否超出规定的时间(timer)。另外,上述规定的时间也可以称为UL Out-of-synctimer。另外,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也可以将上述最后对移动台100n发送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定义为映射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而送出的定时,或者也可以定义为映射到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而送出并且作为对于该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而接收到ACK的定时。这时,实际上是否接收了ACK是从层1处理单元2081以及MAC处理单元2082通知。
并且,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将与各个移动台100n有关的、最后发送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开始的经过时间是否超出规定的时间的判定结果通知给失步检测单元2085。
失步检测单元2085基于从层1处理单元2081通知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导频信号、即探测参考信号或者解调参考信号)的SIR、从MAC层处理单元2082或者RLC层处理单元2083通知的数据的错误率以及接收定时是否收敛在本基站装置的接收窗内,从而判定与本站是否已确立了同步。
例如,失步检测单元2085判断从层1处理单元2081通知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在为阈值以下时,判定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失步,在超出阈值时,判定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已确立同步。另外,失步检测单元2085也可以在上述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以上时,判定为失步。另外,在代替参考信号的SIR而从层1处理单元2081通知了CQI的SIR时,失步检测单元2085也可以基于CQI的SIR而进行同样的判定。或者,在除了参考信号的SIR之外,还从层1处理单元2081通知了CQI的SIR时,也可以基于参考信号的SIR和CQI的SIR的双方而进行同样的判定。这时,可以在基于双方的SIR的判定都判定为是失步时判定为失步,或者也可以在基于任意一方的SIR的判定判定为是失步时判定为失步。
另外,失步检测单元2085除了上述的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的同步判定之外,还可以基于通过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接受的、最后发送了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开始的经过时间是否超出规定的时间的判定结果而进行上行链路是否失步的判定。更具体地说,可以在上述最后发送了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开始的经过时间超出规定的时间时判定为上行链路失步,否则判定为没有失步。另外,这时,可以在上述的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的同步判定,和基于最后发送了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开始的经过时间是否超出规定的时间的判定结果的同步判定的双方中判定为失步的情况下,判定为失步,或者也可以在上述的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的同步判定,和基于最后发送了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开始的经过时间是否超出规定的时间的判定结果的同步判定的任意一方的中判定为失步的情况下,判定为失步。
此外,例如,失步检测单元2085判断从MAC层处理单元2082或者RLC层处理单元2083通知的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在阈值以上时,判定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失步,在小于阈值时,判定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已确立同步。另外,失步检测单元2085也可以在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以上时判定为失步。
这里,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可以使用RLC层中的错误率、MAC层中的错误率、例如进行了HARQ后的错误率、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中的错误率、例如HARQ中的一次发送的错误率中的任意一个错误率。此外,作为相当于错误率的量,可以设为MAC层中的重发次数。
此外,也可以不采用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而以连续的错误次数来进行判定。例如,可以在MAC层中的HARQ的各个发送中,连续错了30次以上时,判定为失步,而一次都没有错时,判定为没有失步。另外,上述错误的判定可以是RLC层的错误,也可以是进行了HARQ后的错误。
此外,例如,失步检测单元2085判断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是否收敛在本基站装置200的接收窗中,在没有收敛的情况下,判定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失步,而在收敛的情况下,判定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已确立同步。这里,例如,接收窗通过CP长度和FFT定时而定义。
例如,失步检测单元2085基于由UL发送定时控制单元2084输入的各个移动台100n的接收定时位置信息,在该接收定时信息为阈值以上时判断为失步,而在该接收定时信息小于阈值时判断为已确立同步。
另外,失步检测单元2085也可以在上述接收定时信息为阈值以上的状态经过了规定时间以上时判断为失步。
此外,失步检测单元2085在上述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数据的错误率以及接收定时的3个失步检测中,当经过了规定时间以上时判定为失步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规定时间在各自的判定中设定为不同的值。例如,可以在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数据的错误率的判定中,当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状态,或者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状态继续了160ms左右的长时间时判定为失步,在基于接收定时的判定中,当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没有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的状态继续了10ms左右的短时间时判定为失步。
失步检测单元2085可以在上述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数据的错误率以及接收定时的3个失步检测的指标内,使用全部而进行失步的检测,也可以使用3个内的一个或者两个而进行失步的检测。
此外,也可以基于上述3个失步检测的指标来设定多个失步状态。例如,将在使用了接收定时的指标的失步检测中检测出为失步,且在使用了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数据的错误率的指标的失步检测中检测出不是失步的状态定义为失步状态A,将使用了全部3个指标的失步检测中检测出为失步的状态定义为失步状态B。这时,可以进行与各个同步状态对应的控制,即例如,对于被判断为失步状态A的移动台100n进行从调度对象中排除的处理,而对于被判断为失步状态B的移动台100n,不仅从调度对象中排除,还通知用于指示使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来再次确立上行链路的同步的信令。
进而,在与移动台100n新开始通信的情况下,失步检测单元2085也可以基于从层1处理单元2081通知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导频信号,即探测参考信号或者解调参考信号)的SIR以及接收定时是否收敛在本基站装置的接收窗中,判定与本站是否已确立同步。
下面,参照图9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的发送控制方法的上行链路失步检测方法。
失步检测单元2085判断在本基站装置200覆盖的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步骤S702)。
当参考信号的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时(步骤S702:“是”),失步检测单元2085判断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失步(步骤S704)。例如,也可以在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时,例如继续了160ms左右的时间时判断为失步。
另一方面,当参考信号的SIR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下时(步骤S702:“否”),失步检测单元2085判断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步骤S706)。
当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步骤S706:“是”),失步检测单元2085判断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失步(步骤S704)。例如,也可以在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时,例如继续了160ms左右的时间时判断为失步。
另一方面,当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上时(步骤S706:“否”),失步检测单元2085判断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是否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步骤S708)。
当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没有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时(步骤S708:“否”),失步检测单元2085判断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失步(步骤S704)。例如,也可以在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没有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的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时,例如继续了160ms左右的时间时判断为失步。
另一方面,当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时(步骤S708:“是”),判断为本基站装置200和移动台100n在上行链路中已确立同步(步骤S710)。
在上述的上行链路失步检测方法中,步骤S702、步骤S706以及步骤S708不限于上述的顺序,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此外,不需要执行全部步骤,也可以根据需要而采用至少一个处理来检测失步。
此外,在步骤S702、步骤S706以及步骤S708的各个步骤中的用于进行判定的时间也可以设定为不同的值。例如,可以在步骤S702以及步骤S706中,当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状态,或者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状态继续了160ms左右的长时间时判定为失步,在步骤S708中,当通信中的移动台100n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没有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的状态继续了10ms左右的短时间时判定为失步。
此外,在步骤S702中的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的判定中,也可以如上所述那样,考虑最后发送了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开始的经过时间是否超出规定的时间的判定结果。
下面,参照图10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的发送控制方法的MAC处理单元2082中的调度方法。
MAC处理单元2082对于在本基站装置200覆盖的小区内通信中的各个移动台,判断上行链路是否失步(步骤S802)。例如,通过上述的上行链路失步检测方法来检测失步。
当判断为上行链路失步时(步骤S802:“是”),MAC处理单元2082将该上行链路失步的移动台从调度对象中排除(步骤S804)。结果,该上行链路失步的移动台中不会被分配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
另一方面,当没有判断为上行链路失步时(步骤S802:“否”),MAC处理单元2082将该上行链路没有失步的移动台设为调度对象(步骤S806)。结果,该上行链路没有失步的移动台中被分配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
这里,“设为调度对象”是指,设为用于分配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的调度的候补,实际上是否被分配由调度器决定。此外,“分配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是指实际上分配上行链路的资源从而使其通信。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表示了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处理,但不仅是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关于下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也可以同样地,进行基于是否失步的、是否设为调度对象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11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的发送控制方法的呼叫处理单元210中的通信控制方法。
呼叫处理单元210对于在本基站装置200覆盖的小区内通信中的各个移动台,判断上行链路是否失步(步骤S902)。例如,通过上述的上行链路失步检测方法来检测失步。
当判断为上行链路失步时(步骤S902:“是”),呼叫处理单元210切断与该上行链路失步的移动台的通信(步骤S904)。
另一方面,当没有判断为上行链路失步时(步骤S902:“否”),呼叫处理单元210继续与该上行链路没有失步的移动台的通信。
下面,参照图12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的发送控制方法的呼叫处理单元210中的其它的通信控制方法。
呼叫处理单元210对于在本基站装置200覆盖的小区内通信中的各个移动台,判断上行链路是否失步(步骤S1002)。例如,通过上述的上行链路失步检测方法来检测失步。
当判断为上行链路失步时(步骤S1002:“是”),呼叫处理单元210对该上行链路失步的移动台,通知用于指示使用RACH再次确立上行链路的同步的信令(步骤S1004)。这里,用于指示使用上述RACH再次确立上行链路的同步的信令例如可以使用RRC来通知,或者也可以使用MAC层控制信息来通知。
另一方面,当没有判断为上行链路失步时(步骤S1002:“否”),呼叫处理单元210继续与该上行链路没有失步的移动台的通信(步骤S1006)。
下面,参照图13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的多个同步状态和其控制方法。
判定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步骤S1302)。
当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下时(步骤S1302:“否”),判定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步骤S1304)。
当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时(步骤S1302:“是”),以及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步骤S1304:“是”),判定无线基站和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为失步状态B(步骤S1314)。然后,对于上述移动台,通知用于指示使用RACH重新确立上行同步的信令,或者切断与上述移动台的通信(步骤S1316)。
另一方面,当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下时(步骤S1302:“否”),并且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上时(步骤S1304:“否”),判定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是否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步骤S1306)。
当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时(步骤S1306:“是”),判定为无线基站和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已确立同步(步骤S1308)。
另一方面,当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没有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时(步骤S1306:“否”),判定无线基站和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为失步状态A(步骤S1310)。然后,不将上述移动台设为调度对象(不分配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步骤S1312)。
另外,在步骤S1302中的基于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的判定中,也可以如上所述那样,考虑最后发送了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开始的经过时间是否超出规定的时间的判定结果。
下面,参照图14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中的通信开始时的同步确立判定的处理。
移动台与无线基站开始通信(步骤S1402)。
接着,判定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步骤S1404)。
当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不是规定的阈值以下时(步骤S1404:“否”),判断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是否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步骤S1406)。
当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时(步骤S1406:“是”),判定为无线基站和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已确立同步(步骤S1408)。
另一方面,当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的SIR为规定的阈值以下时(步骤S1404:“是”),以及当小区内通信中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接收定时没有收敛在无线基站的接收窗中时(步骤S1404:“否”),判定为无线基站和移动台在上行链路中没有确立同步(步骤S141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上行链路的信号从基站装置的接收窗偏离的移动台判定为失步,并对该判定为失步的移动台不分配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从而能够维持上行链路的正交性,并且能够改善上行链路中的通信质量、通信容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记载了应用演进UTRA和UTRAN(别名:长期演进,或者Super 3G)的系统中的例子,但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在上行链路中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方式的所有系统中。
本发明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载,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不应理解为限定本发明的内容。根据该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会理解各种各样的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即,本发明包含这里所没有记载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等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上述说明和适当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发明特定事项来确定。
为了便于说明,将本发明分为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拒绝,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合的任意值。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便于说明而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基础上,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7年1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001860号的优先权,并将2007-001860号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可以应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Claims (15)

1、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失步判定部件,基于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失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失步判定部件除了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之外,还基于上行链路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从最后发送了UL发送定时控制信号的定时开始的经过时间以及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的至少一个,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失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代替所述上行链路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或者除了所述上行链路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之外,所述失步判定部件基于CQI的接收质量,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失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为规定的接收窗之外时,所述失步判定部件判定为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失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窗由本基站装置中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定时和循环前缀长度来决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基于探测参考信号、解调参考信号以及信道质量指示符中的至少一个来估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为规定的接收窗之外的状态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以上时,所述失步判定部件判定为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失步。
8、一种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对于检测出所述上行链路的失步的移动台,不分配所述上行链路的资源或者下行链路的资源。
9、一种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切断与检测出所述上行链路的失步的移动台的通信。
10、一种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台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对于检测出所述上行链路的失步的移动台,通知用于指示使用随机接入信道来确立同步的消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RRC信令来通知用于指示使用所述随机接入信道来确立同步的消息。
12、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在通信的开始时,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同步确立判定部件,基于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上行链路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上行链路的数据的错误率,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多个同步状态。
13、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台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来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同步确立判定部件,基于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和上行链路的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的至少一个,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同步状态已确立。
14、如权利要求1至13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移动台进行使用了LTE的通信。
15、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步骤,从所述移动台接收通过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或者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发送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
失步判定步骤,基于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判定与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的失步。
CN2007800492362A 2007-01-09 2007-12-12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9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1860 2007-01-09
JP001860/2007 2007-01-09
PCT/JP2007/073978 WO2008084622A1 (ja) 2007-01-09 2007-12-12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95574A Division CN102685905A (zh) 2007-01-09 2007-12-12 基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9567A true CN101589567A (zh) 2009-11-25
CN101589567B CN101589567B (zh) 2013-06-12

Family

ID=3960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923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9567B (zh) 2007-01-09 2007-12-12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2012101395574A Pending CN102685905A (zh) 2007-01-09 2007-12-12 基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95574A Pending CN102685905A (zh) 2007-01-09 2007-12-12 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61302A1 (zh)
EP (1) EP2104254A4 (zh)
JP (1) JP5166287B2 (zh)
KR (1) KR20090106524A (zh)
CN (2) CN101589567B (zh)
BR (1) BRPI0720893A2 (zh)
RU (1) RU2009129213A (zh)
WO (1) WO200808462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3360A (zh) * 2009-12-23 2012-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传输下行调度信令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73394A (zh) * 2012-12-13 2014-06-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于tdd特殊子帧进行频偏估计的方法与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781469T3 (es) * 2007-02-05 2020-09-02 Nec Corp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su estación de base y estación de telefonía móvil, método de gestión de la sincronización de la comunicación y su programa de control de temporizador
EP4106461B1 (en) 2008-03-19 2024-01-17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t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rogram
CN101330325B (zh) 2008-07-29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
ES2905362T3 (es) 2009-04-23 2022-04-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étodo y aparato para acceso aleatorio en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multiportadoras
KR101703860B1 (ko) * 2009-05-05 2017-0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의 위치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CN101610235A (zh) 2009-07-17 2009-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一种发射端及数据发射方法
JP5668501B2 (ja) * 2011-01-31 2015-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におけ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排除制御方法
CN102740444B (zh) * 2011-04-04 2016-03-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初始化从小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733699A (zh) * 2011-07-29 2014-04-1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控制传输定时的方法
WO2013093973A1 (ja) * 2011-12-21 2013-06-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5610543A (zh) * 2014-11-25 2016-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信道质量指示cqi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2044A (en) * 1996-04-26 1998-09-01 Motorola, Inc. Multicarrier reverse 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EP1739861B1 (en) * 1996-12-26 2009-09-16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Fra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circuit
US6922388B1 (en) * 2000-02-11 2005-07-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ignal construction,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for up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and access control in a multi-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1095516A1 (en) * 2000-06-05 2001-12-13 Linkair Communications, Inc. A revers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system
US6954644B2 (en) * 2000-12-04 2005-10-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ing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to determine mobile station time position for synchronization during diversity handover
KR100891785B1 (ko) * 2002-04-27 2009-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멀티캐스트멀티미디어 방송 서비스를 위한 소프트 핸드오버 방법
JP4167545B2 (ja) * 2003-06-05 2008-10-15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151086A (ja) * 2003-11-14 2005-06-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リソース再配置方法
US7184792B2 (en) * 2004-02-10 2007-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ayed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fter physical layer reconfiguration
US7933215B2 (en) * 2004-06-03 2011-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on reverse link of mobile mo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0508428C (zh) * 2004-06-29 2009-07-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同步检测精度的方法与装置
US7596182B1 (en) * 2004-08-11 2009-09-2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Optimum symbol timing estimation with various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OFDM systems
JP2006129134A (ja) * 2004-10-29 2006-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送信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831115B2 (en) * 2004-12-22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C-CDMA multiplexing in an orthogonal uplink
KR100587999B1 (ko) * 2005-03-25 2006-06-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스마트 안테나를 갖는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 링크 반송파 주파수 동기화 및 안테나가중치 벡터 추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4615353B2 (ja) * 2005-04-14 2011-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
US7929962B2 (en) * 2006-05-01 2011-04-19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adio communications during idle periods in a wireless system
JP2007001860A (ja) 2006-08-01 2007-01-11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多孔質セラミック薄板および該薄板を用いたセラミックシートの製法
US8199706B2 (en) * 2006-10-27 2012-06-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design for high doppler in wireless network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3360A (zh) * 2009-12-23 2012-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传输下行调度信令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73394A (zh) * 2012-12-13 2014-06-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于tdd特殊子帧进行频偏估计的方法与设备
CN103873394B (zh) * 2012-12-13 2017-08-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于tdd特殊子帧进行频偏估计的方法与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5905A (zh) 2012-09-19
US20100061302A1 (en) 2010-03-11
JPWO2008084622A1 (ja) 2010-04-30
BRPI0720893A2 (pt) 2014-04-01
CN101589567B (zh) 2013-06-12
KR20090106524A (ko) 2009-10-09
RU2009129213A (ru) 2011-02-20
JP5166287B2 (ja) 2013-03-21
EP2104254A1 (en) 2009-09-23
EP2104254A4 (en) 2012-04-11
WO2008084622A1 (ja) 200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9567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KR10192345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09179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32243B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TWI452924B (zh)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511708B2 (ja) 移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1622898B (zh) 基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690371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5379391B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1647304B (zh) 基站装置
CN101663908A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578903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822090A (zh)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控制方法
CN101779428A (zh) 接收装置和数据取得方法
CN10487158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1675699A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539362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336870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77203A (zh) 上行链路mimo的层偏移
CN101821968B (zh) 基站装置和发送控制方法
EP2608597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654833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WO2019159750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