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7182A -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87182A CN105187182A CN201510490683.8A CN201510490683A CN105187182A CN 105187182 A CN105187182 A CN 105187182A CN 201510490683 A CN201510490683 A CN 201510490683A CN 105187182 A CN105187182 A CN 1051871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intermittent reception
- mobile station
- state
- reception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no transmission is received, e.g. out of range of the transmit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移动台(UE)为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该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第一通信部,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第二通信部,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不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区间。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1180035174.6,申请日:2011年5月12日,发明名称: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WCDMA的标准化团体3GPP讨论作为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xingAccess)方式或者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方式、或者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方式等的后续的通信方式,即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方式,并进行了规格化工作。
此外,作为所述LTE方式的后续的通信方式,3GPP正在讨论LTE-advanced(高级LTE)方式。LTE-advanced方式的所需条件归纳在3GPPT36.913(V8.0.1)当中。
在LTE-advanced方式中,作为该所需条件,就进行“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达成了一致。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移动台UE可以同时使用多个载波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或同时使用多个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各载波被称作“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
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分类为作为主要载波的主分量载波以及其他的辅(secondary)分量载波。
此时,移动台UE经常使用主分量载波以及辅分量载波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会存在以下问题,即功耗与分量载波的数量成正比而变大。此时,使用主分量载波以及辅分量载波进行通信是指,在通常的收发数据的基础上,还包括各分量载波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以及无线链路的监视(RadioLinkMonitoring)。
另外,所述小区搜索是指,例如使用服务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下行链路的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Signal)建立下行链路的同步。所述小区搜索是在移动台UE处于移动当中的状态时测定移动目的地的小区的处理,因此移动台UE需要定期进行小区搜索。所述测量是指,例如测定服务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基准信号的接收功率,更具体地为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基准信号接收功率)等。另外,也可以将小区搜索和测量的处理统称为测量。此外,所述无线链路的监视指如下处理,即测定服务小区的基准信号的无线质量,更具体地为SIR(Signal-to-interferenceRatio,信号干扰比值),判定所述SIR是否在所需的阈值以上,在所需的阈值以下时判定该服务小区为不同步(Out-of-synchronization)。所述小区搜索以及测量以及无线链路的监视有关的处理,以及性能规定例如记载在3GPPTS36.213V8.8.0(2009-09)、3GPPTS36.133V8.7.0(2009-09)中。
为了改善上述功耗的问题,例如考虑在辅分量载波中,适用称为激活/失效(Activation/De-activation)的控制。例如,对处于失效(De-activation)的状态的辅分量载波,移动台UE不进行通常的数据的收发,此外,关于所述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件事处理的频率也减少其频度,从而进行省电。例如在需要通信的数据为少量等的情况下进行上述对辅分量载波的失效相关的处理。
然而,在LTE中,适用以移动台的UE的省电为目的的间歇接收(DRXL:DiscontinuousReception)控制(3GPPTS36.321V8.7.0(2009-09))。LTE中的所述间歇接收控制在无线基站eNB与移动台UE正在连接且不存在需要通信的数据时适用,正在处于间歇接收状态的移动台UE周期性地即间歇性地接收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接收该经由PDCCH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的时间称为开区间(On-duration,接收区间)。对于上述小区搜索或者测量、以及无线链路的监视,也一般在所述开区间进行。此时,移动台UE不在所有的定时,而只需间歇性地接收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只需间歇性地进行所述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从而可以降低电池的功耗。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移动台UE只在每一个DRX周期(在图1的例子中为1280ms)设置的接收区间(在图1的例子中为5ms)进行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接收或者小区搜索、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而关闭其他的收发机。其结果,可以降低移动台UE中的电池的功耗。
此外,在LTE中定义了用于测量不同频率的载波或者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的测量间隙(MeasurementGap)(3GPPTS36.331V8.8.0(2009-12))。所述测量间隙的大小为6ms,此外,该周期例如设置为40ms或者80ms。移动台UE在所述测量间隙期间,停止与服务小区的通信,进行所述不同频率的载波或者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的测量。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面所述,在进行载波聚合时,考虑对于辅分量载波使用失效。
此时,移动台UE在通常状态下只与主分量载波进行通信,而只有在辅分量载波进行上述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时,与主分量载波和辅分量载波的双方进行通信。
但是,如图2以及图3所示,移动台UE需要根据只与主分量载波进行通信的情况以及与主分量载波和辅分量载波的双方进行通信的情况之间进行接收机的中心频率的切换等。结果,存在以下问题,即只与主分量载波进行通信的状态以及与主分量载波和辅分量载波的双方进行通信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无法在主分量载波中收发数据。这里所述无法收发数据,其意思可以是例如丢失试图收发的数据。
即,移动台UE在使用一个接收机来接收所述多个分量载波时,在改变接收的分量载波的数量时,发生接收机的中心频率的切换等,其结果存在在切换时无法收发数据的问题。
另外,一般地,移动台UE是否进行小区搜索、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依赖于移动台UE的实际安装,因此无线基站eNB无法掌握何时发生上述数据的丢失。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进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在载波聚合时,进行省电的同时可以妥善进行各分量载波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等,从而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化、以及连接性的稳定性。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移动台为一种移动台,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通信部,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部,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为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步骤,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步骤,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为一种无线基站,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移动台进行通信,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通信部,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部,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为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步骤,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步骤,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
本发明的移动台为一种移动台,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通信部,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部,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部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且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面的区间进行对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测量。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在载波聚合时,进行省电的同时妥善进行各分量载波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等,从而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化、以及连接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关于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间歇接收控制的图。
图2是表示接收主分量载波和辅分量载波的双方时的接收机的中心频率的图。
图3是表示只接收主分量载波时的接收机的中心频率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分量载波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的动作的图(接收机切换区间的大小相同时)。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的动作的图(接收机切换区间的大小不同时)。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方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方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中使用的SCC用测量区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所有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使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适用LTE-Advanced(高级LTE)的系统。即,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基站eNB以及与无线基站eNB通信的移动台UE,并且无线基站eNB以及移动台UE利用LTE-Advanced方式进行通信。另外,移动台UE也可以称为用户装置。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信道。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各移动台UE共享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
经由“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
此外,经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通知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为使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进行通信的移动台UE的ID或者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下行调度信息)或者使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行通信的移动台UE的ID或者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上行调度许可)等。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也可以称为“下行L1/L2控制信号(DownlinkL1/L2ControlChannel)”。此外,“下行调度信息”或者“上行调度许可”也可以统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
此外,下行链路中,广播信息映射到作为逻辑信道的“BCCH:BroadcastChannel,广播信道”上而被发送。
此时,经由“BCCH”发送的信息的一部分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BCH:BroadcastChannel,广播信道”,而映射到“BCH”的信息经由作为物理信道的“P-BCH:PhysicalBroadcast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发送到符合条件的小区内的移动台UE。
此外,经由“BCCH”发送的信息的一部分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DL-SCH:DownlinkShared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而映射到“DL-SCH”的信息经由作为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发送到符合条件的小区内的移动台UE。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上行链路使用各移动台UE共享使用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以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
通过该“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
此外,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调度处理或者自适应调制解调与编码处理(AMCS: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以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Information)。
该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也可以称为“CSI(ChannelStateIndicator,信道状态指示符)”,是综合“CQI”或者“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或者“RI(RankIndicator,阶层指示符)”的指示符。
此外,该送达确认信息的内容表现为下列之一,即表示发送信号被正确接收的肯定性响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表示发送信号未被正确接收的否定性响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
在进行如下所述的载波聚合时,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信道有关的动作既可以在一个分量载波中进行,也可以跨越多个分量载波进行。例如,可以在某一分量载波中发送下行调度信息,而在其他分量载波发送该下行调度信息所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者,可以在某一分量载波发送上行调度许可,而在其他分量载波发送该上行调度许可所对应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在使用LTE-Advanced方式时,可以适用“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即,在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进行使用多个“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的通信。
这里,“分量载波”是指,相当于LTE方式的一个系统载波。即,在LTE方式中,以一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而在LTE-Advanced方式中,可以以两个以上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
例如,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第一分量载波(附图中为F1)的小区(第一通信区域)与使用第二分量载波(附图中为F2)的小区(第二通信区域)在地理上重复。另外,在图2中第一通信区域与第二通信区域几乎完全重复,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是至少有一部分在地理上重复。
此外,虽然在图4中没有示出,但也可以在第一分量载波以及第二分量载波的基础上附加而存在第三分量载波。或者也可以存在四个以上的分量载波。
在以下说明中,假想使用第一分量载波(以下称第一载波)和第二分量载波(以下称第二载波)进行载波聚合。
此外,假设在第一载波以及第二载波按照每一个分量载波进行间歇接收控制,且第一载波为非间歇接收状态的状态(Non-DRX的状态),第二载波为DRX的状态。即,在第一载波中照常进行数据收发,且进行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时也不需要降低其频率。另一方面,在第二载波中基本上不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在进行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时降低其频率。另外,可以不进行无线链路的监视。此时,移动台UE由于能够减少用于第二载波的处理的负载即上述小区搜索或者无线链路的监视的处理的负载,因此可以进行省电。
另外,所述第一载波可以是主分量载波。此外,所述第二负载可以是辅分量载波。
另外,上述Non-DRX的状态可以是指,未设置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的状态,或者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用于间歇接收控制的定时器正在动作的状态,或者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调度请求未决定的状态,或者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处于上行链路的HARQ的重发定时的状态,或者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在接收到对指定的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后尚未接到用于对本台的新发送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号的状态中的至少一种状态。此外,处于DRX的状态可以是指,不为上述的Non-DRX的状态的状态。
另外,上述DRX状态,更一般地,可以是间歇性地收发数据的状态,或者间歇性地进行数据收发或者该载波的测定的状态。或者,上述DRX状态,更一般地,可以是间歇性地进行该载波的测定的状态。
接下来,使用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以及无线基站的动作。更具体地,表示存在非间歇接收状态的分量载波(第一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分量载波(第二载波)时,考虑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分量载波(第二载波)的开区间(ON区间)的,非间歇接收状态的分量载波(第一载波)以及间歇接收状态的分量载波(第二载波)的通信的动作。
图5中,对于第二载波,按照每一个DRX周期设置开区间(ON区间)。这里,将开区间的区间称为区间A,非开区间的区间称为区间B。另外,所述DRX周期例如可以是256ms,也可以是512ms,也可以是1280ms。或者,所述DRX周期例如可以使上述以外的值。通过DRX周期,可以控制在移动台UE进行多大程度的省电。
移动台UE仅在区间A进行第二载波有关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此外,接收经由PDCCH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此外,移动台UE在区间B不进行第二载波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下行控制信号的接收。通过上述动作,移动台UE仅在区间A进行第二载波有关的上述的处理,因此可以进行省电。另外,所述下行控制信号例如是上述的下行调度信息或者上行调度许可。
另一方面,移动台UE对于第一载波,由于是非间歇接收状态的分量载波,与区间A还是B无关地,进行第一载波的通常的数据收发以及第一载波有关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eNB以及移动台UE的动作中,为了避免图2所示的伴随接收机的中心频率的切换时的数据的丢失,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的所述开区间的前后设置接收机切换区间。
即,移动台UE以及无线基站eNB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由于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内,移动台UE的接收机进行中心频率的切换等,因此在第一载波中可以视为无法进行数据收发,而进行第一载波的通信处理。以下将所述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所述接收机切换区间称为开区间用间隙期间。另外,该通信处理可以包括例如除第一载波的数据的收发外,还包括第一载波有关的测量或者小区搜索、无线链路的监视等处理。该第一载波中的数据的收发可以是指,对于移动台UE,为下行链路中的数据的接收,以及上行链路中的数据的发送,而对于无线基站eNB,为下行链路的数据的发送,以及上行链路中的数据的接收。此外,可以将所述测量和小区搜索的处理统称为测量。
例如,移动台UE可以在所述接收机切换区间不进行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接收,以及上行链路的发送,以及小区搜索,以及测量间隙,以及无线链路的监视。此外,无线基站eNB可以在所述接收机切换区间不进行第一载波中的该移动台UE有关的下行链路的发送,以及上行链路的接收。再有,无线基站eNB可以在所述接收机切换区间不进行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发送,以及上行链路的接收,而进行第一载波中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有关的调度。
这里,移动台UE以及无线基站eNB可以将该接收机切换区间视为相当于测量间隙的区间,而进行第一载波中的通信处理。这里,将该接收机切换区间视为相当于测量间隙的区间,而进行第一载波中的通信处理可以是指,例如上述那样的在该接收机切换区间不进行第一载波中的数据的收发或者小区搜索、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另外,该测量间隙,可以是指为了测定不同频率的载波或者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而设置的时间区间。
此外,移动台UE以及无线基站eNB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由于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中,移动台UE的接收机进行中心频率的切换等,因此在第二载波中可以视为无法进行数据的收发,而进行第二载波中的通信处理。另外,该通信处理中例如可以包括第二载波中的数据的收发等处理。该第二载波中数据的收发可以是,对于移动台UE,为下行链路中的数据的接收,以及上行链路中的数据的发送,而对于无线基站eNB,为下行链路的数据的发送,以及上行链路中的数据的接收。
例如,移动台UE可以在所述接收机切换区间不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接收,以及上行链路的发送。此外,无线基站eNB可以在所述接收机切换区间不进行第二载波中的该移动台UE有关的下行链路的发送,以及上行链路的接收。再有,无线基站eNB可以在所述接收机切换区间不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发送,以及上行链路的接收,而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有关的调度。
这里,移动台UE以及无线基站eNB可以将该接收机切换区间视为相当于测量间隙的区间,而进行第二载波中的通信处理。这里,将该接收机切换区间视为相当于测量间隙的区间,而进行第二载波中的通信处理可以是指,例如上述那样的在该接收机切换区间不进行第二载波中的数据的收发或者小区搜索、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另外,该测量间隙,可以是指为了测定不同频率的载波或者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而设置的时间区间。
上述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接收机切换区间或者开区间用间隙区间,考虑到除了接收机的切换外,还进行发送器的切换,因此也可以称为收发器切换区间。或者由于是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区间,因此可以称为附随开区间的测量间隙。或者,上述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也可以与通常的测量间隙一样,称为测量间隙。
另外,所述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期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例如可以分别是1ms,也可以是2ms。或者,所述开区间用间隙区间可以是1ms、2ms以外的值。
另外,例如图6所示,所述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期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中,在开区间之前设置的区间的大小可以比在开区间之后设置的区间的大小更大。另外,在后面叙述使得在开区间之前设置的区间的大小比在开区间之后设置的区间的大小更大的效果。
更具体地,所述在开区间之前设置的规定的区间,以及在开区间之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例如可以分别为6ms,以及1ms。或者所述在开区间之前设置的规定的区间,以及在开区间之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例如可以分别为4ms,以及2ms,或者只要所述在开区间之前设置的规定的区间的大小,大于所述在开区间之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可以为其他的值。
另外,上述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可以只适用于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属于相同频带的情况,而不适用于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属于不同频带的情况。
一般地,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属于不同频带时,移动台UE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具有不同的接收机,因此不会发生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中心频率的切换等,其结果不会发生附随的数据丢失。因此,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属于不同频带时,不需要上述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换言之,通过只有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属于相同频带时设置所述开区间用间隙区间,而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属于不同频带时,不设置所述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从而可以只在需要的时候设置所述开区间用间隙区间,可以更加地提高系统的高效性。
另外,所述第二载波的开区间仅在所述第二载波处于DRX状态时存在,而所述第二载波处于Non-DRX状态时不存在。因此,所述第二载波处于Non-DRX状态时,移动台UE的接收机总是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移动台UE以及无线基站eNB可以不考虑上述的开区间用间隙区间而进行第一载波以及第二载波的通信。其结果,移动台UE以及无线基站eNB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双方处于Non-DRX状态时,可以无需用于测量的间隙区间而与第一载波以及第二载波通信,从而可以避免吞吐量的损失。
如图7所示,移动台UE包括:第一通信部102、第二通信部104、DRX控制部106、以及间隙控制部108。此外,第一通信部102包括: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102A、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102B、第一测定部102C,第二通信部104包括: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104A、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104B、第二测定部104C。
另外,在图7中示例了移动台UE中基带处理有关的功能部,而没有示例移动台UE中RF(无线部分)的处理有关的功能部。即,图2、3所示的接收机包含于RF的处理有关的功能部,因此没有示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表示的移动台UE的结构,可以与所述RF的处理有关的功能部无关地进行适用。
第一通信部102、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102A、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102B、第一测定部102C、第二通信部104、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104A、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104B。第二测定部104C、DRX控制部106、以及间隙控制部108互相连接。
第一通信部102进行第一载波有关的通信。例如,第一通信部102进行第一载波的下行链路的接收或者上行链路的发送,第一载波有关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
如上所述,第一通信部102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进行第一载波有关的通信。
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102A进行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这里,该下行链路的信号是指,例如PDSCH或者PDCCH。或者该下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作为广播信息的P-BCH或者作为同步信号的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SynchronizationSignal,辅同步信号)、下行链路的基准信号。
如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102A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接收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信号。
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102B进行第一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这里,该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例如PUSCH或者PUCCH。或者,该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测探(sounding)用的基准信号或者解调用的基准信号,也可以是随机接入信道。
如上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102B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发送第一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
第一测定部102C进行第一载波中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测定处理。
如上所述,第一测定部102C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进行上述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测定处理。
第二通信部104进行第二载波有关的通信。例如,第二通信部104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接收或者上行链路的发送、第二载波有关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
如上所述,第二通信部104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进行第二载波有关的通信。
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104A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这里,该下行链路的信号是指,例如PDSCH或者PDCCH。或者该下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作为广播信息的P-BCH或者作为同步信号的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SynchronizationSignal,辅同步信号)、下行链路的基准信号。
如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104A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接收第二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信号。
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104B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这里,该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例如PUSCH或者PUCCH。或者,该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测探(sounding)用的基准信号或者解调用的基准信号,也可以是随机接入信道。
如上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104B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发送第二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
第二测定部104C进行第二载波中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测定处理。
这里,第二测定部104C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中,在所述开区间的前面设置的区间,进行第二载波中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的测定处理。另外,所述测量可以包括后面叙述的路径损耗的测定。
下面说明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中,在所述开区间的前面设置的区间,第二测定部104C进行第二载波中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等的测定处理的含义。
例如,假设在第二载波处于间歇接收状态时,发生了需发送的数据,且在该开区间发生上行链路的发送。此时,优选尽可能基于最新的路径损失来决定用于该上行链路的发送的发送功率。此时,在该开区间中测定该路径损失,如果考虑处理延迟等,则难以在决定上述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发送功率时反映该测定的路径损失的结果。换言之,通过在开区间的前面设置的区间测定路径损失,从而基于最新的路径损失来决定该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的发送功率,结果可以提高通信的质量。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路径损失从下行链路的基准信号的接收功率RSR估计,因此在开区间的前面设置的区间测定路径损失,其含义是指在开区间的前面设置的区间进行RSRP的测定(所谓测量)。
另外,除RSRP的测定(所谓测量)外,对于小区搜索、无线链路的监视,也可以在接下来的开区间进行基于该测定结果的处理,因此优选在开区间之前设置的区间进行。
另外,在开区间的后面设置的区间仅发生上述的接收机的中心频率的切换等处理,与此相比在开区间的前面设置的区间,除上述的接收机的中心频率的切换等处理外还进行上述的第二载波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无线链路的监视的处理,因此在开区间的前面设置的区间的大小可以设置为大于在开区间的后面设置的区间的大小。
即,移动台UE以及无线基站eNB,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面设置的第一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以及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后面设置的第二开区间用间隙区间,可以在第一载波视为无法进行数据的收发,而进行第一载波的通信处理。此外所述第一开区间用的间隙区间的大小可以设置为大于第二开区间用的间隙区间的大小。
另外,可以将所述第一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以及第二开区间用间隙区间视为与Measurement间隙相同的区间,而进行第一载波有关的通信的控制。即。可以在所述第一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以及第二开区间用间隙区间视为与Measurement间隙相同的区间,停止第一载波有关的通信。
DRX控制部106管理有关移动台UE是否处于间歇接收控制状态。更具体地,DRX控制部106管理有关第一载波以及第二载的每一个是否处于间歇接收状态。然后,DRX控制部106向第一通信部102(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102A、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102B、第一测定部102C)以及第二通信部104(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104A、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104B、第二测定部104C)以及间隙控制部108,通知有关第一载波以及第二载波的每一个是否处于间歇接收状态,即是处于间歇接收状态还是处于非间歇接收状态,还有该开区间为何时。
间歇控制部108进行测量间隙有关的控制。更具体地,管理用于不同频率的载波有关的测量,或者不同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有关的测量的测量间隙,并向DRX控制部106以及第一通信部102(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102A、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102B、第一测定部102C)以及第二通信部104(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104A、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104B、第二测定部104C)通知在哪个子帧设置了测量间隙的信息。
再有,间隙控制部108除所述测量间隙外,还进行上述的接收机切换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的管理、控制。即,间隙控制部108设置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并向DRX控制部106以及第一通信部102(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102A、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102B、第一测定部102C)以及第二通信部104(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104A、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104B、第二测定部104C)通知该开区间用间隙区间。
如图8所示,无线基站eNB包括:第一通信部202、第二通信部204、DRX控制部206、以及间隙控制部208。此外,第一通信部202包括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以及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202B,第二通信部204包括第二下行链路发送部204A以及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204B。第一通信部202、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202B、第二通信部204、第二下行链路发送部204A、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204B、DRX控制部206、以及间隙控制部208互相连接。
第一通信部202进行第一载波有关的通信。例如,第一通信部202进行第一载波中下行链路的发送或者上行链路的接收等。
如上所述,第一通信部202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进行第一载波有关的通信。
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进行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这里,该下行链路的信号是指,例如PDSCH或者PDCCH。或者该下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作为广播信息的P-BCH或者作为同步信号的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SynchronizationSignal,辅同步信号)、下行链路的基准信号。
如上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发送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信号。
或者,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可以进行调度,以使得移动台UE在所述开区间用间隙中不接收下行链路的信号。另外,调度是指在某一子帧中选择哪个移动台UE来使用共享信道而进行通信的处理。
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202B进行第一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这里,该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例如PUSCH或者PUCCH。或者,该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测探(sounding)用的基准信号或者解调用的基准信号,也可以是随机接入信道。
如上所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202B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接收第一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
或者,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202B可以进行调度,以使得移动台UE在所述开区间用间隙中不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另外,调度是指在某一子帧中选择哪个移动台UE来使用共享信道而进行通信的处理。另外,更具体地,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202B在对应的子帧的下行链路中对移动台UE不发送上行调度许可,以不让移动台UE在所述开区间用间隙中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另外,所述上行调度许可可以经由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发送。
第二通信部204进行第二载波有关的通信。例如,第二通信部204进行第二载波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或者上行链路的接收等。
如上所述,第二通信部204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进行第二载波有关的通信。
第二下行链路发送部204A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这里,该下行链路的信号是指,例如PDSCH或者PDCCH。或者该下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作为广播信息的P-BCH或者作为同步信号的PSS(PrimarySynchronization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SynchronizationSignal,辅同步信号)、下行链路的基准信号。
如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发送部204A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发送第二载波中的下行链路的信号。
或者,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可以进行调度,以使得移动台UE在所述开区间用间隙中不接受下行链路的信号。另外,调度是指在某一子帧中选择哪个移动台UE来使用共享信道而进行通信的处理。
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204B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接收。这里,该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例如PUSCH或者PUCCH。或者,该上行链路的信号可以是指测探(sounding)用的基准信号或者解调用的基准信号,也可以是随机接入信道。
如上所述,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204B可以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中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规定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不接收第二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
或者,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204B可以进行调度,以使得移动台UE在所述开区间用间隙中不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另外,调度是指在某一子帧中选择哪个移动台UE来使用共享信道而进行通信的处理。另外,更具体地,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204B在对应的子帧的下行链路中对移动台UE不发送上行调度许可,以不让移动台UE在所述开区间用间隙中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另外,所述上行调度许可可以经由第而下行链路发送部204A发送。
DRX控制部206管理、控制有关小区内的各移动台UE是否处于间歇接收状态。更具体地,DRX控制部206管理、控制有关小区内的各移动台UE的有关第一载波以及第二载的每一个是否处于间歇接收状态。然后,DRX控制部206向第一通信部202(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202B)以及第二通信部204(第二下行链路发送部204A、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204B)以及间隙控制部208,通知有关小区内的各移动台UE的,且有关第一载波以及第二载波的每一个是否处于间歇接收状态,即是处于间歇接收状态还是处于费间歇接收状态,还有该开区间为何时。
间歇控制部208进行测量间隙有关的控制。更具体地,管理用于不同频率的载波有关的测量,或者不同移动通信系统的载波有关的测量的测量间隙,并向DRX控制部206以及第一通信部202(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202B)以及第二通信部204(第二下行链路发送部204A、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204B)通知对于小区内的各移动台,在哪个子帧设定了测量间隙的信息。
再有,间隙控制部208除所述测量间隙外,还进行上述的接收机切换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的管理、控制。即,间隙控制部108设置在用于第二载波的间歇接收控制的在开区间的前后设置的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并向DRX控制部206以及第一通信部202(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202A、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202B)以及第二通信部204(第二下行链路发送部204A、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204B)通知该开区间用间隙区间。
使用图9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中的通信控制方法。
在步骤S302中,移动台UE判定该子帧(Sub-frame)是否为在辅分量载波(辅CC,SecondaryComponentCarrier)的开区间的前后的间隙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这里,所述辅CC相当于上述的说明中的第二载波。
该子帧为在辅CC的开区间的前后的间隙区间时(步骤S302:是),移动台UE在该子帧中不进行主分量载波(主CC,PrimaryComponentCarrier)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或者下行链路的接收(步骤S304)。这里,所述主CC相当于上述的说明中的第一载波。
该子帧不是在辅CC的开区间的前后的间隙区间时(步骤S302:否),移动台UE在该子帧中,如常进行主CC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或者下行链路的接收(步骤S306)。
使用图10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中的通信控制方法。
在步骤S402中移动台UE判定该子帧是否为在辅CC的开区间的前面的间隙区间。
该子帧为在辅CC的开区间的前面的间隙区间时(步骤S402:是),移动台UE在该子帧中进行辅CC中的路径损失(路径损耗)的计算(步骤S404)。
该子帧不是在辅CC的开区间的前面的间隙区间时(步骤S402:否),移动台UE基于通常的控制动作计算路径损失(另外,本动作为通常的控制动作,因此没有记载到流程图当中)。另外,在图10所示的动作中,在步骤S404计算路径损失,但也可以进行小区搜索、测量、RSRP的测定、无线链路的监视等。
使用图1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eNB中的通信控制方法。
在步骤S502中,无线基站eNB判定该子帧是否为移动台UE有关的,在辅分量载波(辅CC)的开区间的前后的间隙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这里,所述辅CC相当于上述的说明中的第二载波。
该子帧为移动台UE有关的,在辅CC的开区间的前后的间隙区间时(步骤S502:是),无线基站eNB在该子帧中不对该移动台UE进行主分量载波(主CC,PrimaryComponentCarrier)中的上行链路的接收或者下行链路的发送(步骤S504)。这里,所述主CC相当于上述的说明中的第一载波。
该子帧不是移动台UE有关的,在辅CC的开区间的前后的间隙区间时(步骤S502:否),无线基站eNB在该子帧中,如常对该移动台UE进行主CC中的上行链路的接收或者下行链路的发送(步骤S506)。
使用图1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eNB中的通信控制方法。
在步骤S602中无线基站eNB判定该子帧是否为移动台UE有关的,辅分量载波(辅CC)的开区间的前后的间隙区间,即开区间用间隙区间。这里,所述辅CC相当于上述的说明中的第二载波。
该子帧为在辅CC的开区间的前后的间隙区间时(步骤S602:是),无线基站eNB进行调度,以免发生该UE有关的主CC中的下行链路的发送或者上行链路的接收(步骤S604)。这里,所述主CC相当于上述的说明中的第一载波。
该子帧不是在辅CC的开区间的前后的间隙区间时(步骤S602:否),无线基站eNB在该子帧中对于该移动台UE如常进行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调度(步骤S606)。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DRX状态的载波只有第二载波,但取而代之,也可以存在多个DRX状态的载波。例如,可以是第一载波为Non-DRX状态、而第二载波和第三载波为DRX状态。此时,所述第二载波和第三载波的开区间可以是共同的。即,存在多个DRX状态的分量载波时,各分量载波的开区间可以是共同的。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移动台UE以及无线基站eNB的动作,示例了作为辅分量载波的第二载波处于DRX状态时,将所述DRX的ON区间(开区间)的前后视为测量间隙的动作,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是,在作为辅分量载波的第二载波为De-activated(失效)状态即未激活状态时,定义用于第二载波的测定的测定区间,而将所述测定区间的前后视为测量间隙的动作。另外,此时也可以取代所述测定区间的前后,而将所述测定区间中的最先的区间和最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另外,所述用于第二载波的测定的测定区间也可以与DRX控制中的ON区间(开区间)相同,仅在第二载波为De-activated状态时适用,而在第二载波为Activated(激活)状态时不适用。
即,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无线基站、通信控制方法不局限于辅分量载波为DRX状态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于辅分量载波为De-activated状态的情况。或者,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无线基站、通信控制方法不局限于辅分量载波为DRX状态/Non-DRX状态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于辅分量载波在持续性地通信的状态/间歇性地通信的状态的情况。这里,间歇性地通信可以是指,例如间歇性地进行控制性好的监视或者小区搜索、测量,而不进行通常的数据通信的状态。
下面说明适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UE、无线基站eNB、通信控制方法的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将适用DRX的第二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设置为与Measurement间隙相同的间隙区间,使得无线基站eNB以及移动台UE可以明确停止第一载波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通信,从而可以避免移动台UE在无线基站eNB无法管理的状态下丢失分组的现象。
此外,所述第二载波从DRX状态迁移到Non-DRX状态时,由于不存在所述开区间,因此也不存在附随的所述间隙区间。结果,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双方为Non-DRX的状态时,可以减少因所述间隙区间引起的吞吐量的损失。
此外,与以往的Measurement间隙相比,可以定义适应于歇接收控制的动作的间歇区间,从而可以降低该间隙区间的大小为最小,从而可以增加第一载波中的吞吐量。
再有,所述前后的区间中,通过扩大前面的区间的大小,可以使得移动台UE在开区间之前进行路径损失等的测定,从而可以提高开区间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的发送功率的精确度。
(变形例)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移动台UE、无线基站eNB、通信控制方法的变形例。
本变形例中,使用图13所示的由四个区间构成的SCC(SecondaryComponentCarrier,辅分量载波)用测量区间,来代替上述的在图5至图6示出的开区间以及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
所述四个区间从时间上的排头可以称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以及第四区间。另外,对于所述SCC用测量区间,也与图5至图6所示的开区间以及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相同,只在第二载波为DRX状态时使用。
例如、所述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第四区间的大小分别可以为2ms、4ms、5ms、2ms。或者,所述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第四区间的大小还可以为上述以外的值。
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一区间以及第四区间与上述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相同。即,所述第一区间以及第四区间视为移动台UE的接收机进行中心频率等的切换的时间,而不进行第一载波的通信。即,所述第一区间以及第四区间被视为测量间隙,而不进行第一载波的通信。即,无线基站eNB以及移动台UE在第一区间以及第四区间不进行第一载波的通信。另外,所述在第一区间以及第四区间中,以相同理由也不进行第二载波的通信。
对于第一载波而言,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与上的开区间相同。此时,在述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作为移动台UE的接收机处于图2的状态,进行第一载波的通信。即,无线基站eNB以及移动台UE在所述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中进行第一载波的通信。即,对于第一载波而言,所述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不是测量间隙,而视为通常的区间,进行第一载波的通信。
另一方面,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对于第二载波而言也与上述的开区间相同。然而,第二载波为De-activated状态时,移动台UE正在进行例如小区搜索或者测量、与服务小区的路径损耗的测定等的第二载波有关的测定,优选在开始通信之前再次进行所述第二载波有关的测定,提高该精确度,提高通信的质量。
因此,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二区间中,在移动台UE进行第二载波的测定,而移动台UE与无线基站eNB之间不进行第二载波的通信。即,无线基站eNB以及移动台UE在所述第二区间不进行第二载波的通信。然后,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三区间进行第二载波的通信。即,无线基站eNB以及移动台UE在所述第三区间进行第二载波的的通信,另外,移动台UE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三区间也可以进行所述第二载波的测定。
即,移动台UE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二区间进行第二载波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路径损耗的测定,并且在第二载波既不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也不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然后,移动台UE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三区间在第二载波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或者下行链路的接收。此外,无线基站eNB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二区间,在第二载波既不进行上行链路的接收,也不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而在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二区间,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接收以及下行链路的发送。
另外,对于下行链路的通信,由于无需上述的路径损耗的测定等,因此可以在所述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的双方进行。此时,在所述第二区间中,只不进行上述链路的通信。即,移动台UE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二区间进行第二载波的小区搜索或者测量、路径损耗的测定以及下行链路的接收,且在第二载波不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然后,移动台UE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三区间同时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和下行链路的接收。此外,无线基站eNB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二区间进行第二载波的下行链路的发送,且不进行上行链路的接收,而在所述SCC用测量区间的第三区间同时进行第二载波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和下行链路的接收。
即,在变形例中,所述开区间进一步被分割为两部分,而分割的两部分中的第一个区间用于第二载波的测定。而分割的两部分中的第二个区间用于第二载波的通信。另外,而对于第一载波,可以同时在所述分割为两部分的第一个区间和第二个区间进行第一载波的通信。此外,所述第二载波的通信可以是指,由上行调度许可触发的上行链路的数据信号的发送,也可以是由下行调度信息通知的下行链路的数据信号的发送。即,可以通过定义能否发送上行调度许可或者下行调度信息,以及所述SCC用的测量区间的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第三区间、第四区间,来设置能否进行上述的所述SCC用的测量区间的通信。
上面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也可以表现为:
(项目1)
一种移动台,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以及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通信部,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部,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
(项目2)
如项目1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部包括:
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
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
第一测定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测定;
第一监视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无线链路的监视,
所述第二通信部包括:
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
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
第二测定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测定;
第二监视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无线链路的监视。
(项目3)
如项目1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是指:处于
未设置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的状态;或者,
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用于间歇接收控制的定时器正在动作的状态;或者,
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调度请求未决定的状态;或者,
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处于上行链路的HARQ的重发定时的状态;或者,
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在接收到对指定的前导码的随机接入请求后尚未接到用于对本台的新发送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号的状态;
中的至少一种状态的载波,并且,
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是指处于上述以外的状态的载波。
(项目4)
如项目1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间隙是指,用于测定不同频率的载波或者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而设置的时间区间。
(项目5)
如项目1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不进行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通信。
(项目6)
如项目2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不进行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通信。
(项目7)
如项目1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
所述开区间的前面的区间的长度大于所述开区间的后面的长度。
(项目8)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以及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步骤,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步骤,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
(项目9)
一种无线基站,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移动台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通信部,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部,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
(项目10)
如项目9所记载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部包括:
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
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上行链路的接收,
所述第二通信部包括:
第二下行链路发送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
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上行链路的接收。
(项目11)
如项目9所记载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部,
在所述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不进行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通信。
(项目12)
如项目9所记载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
在所述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进行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调度,以防止进行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中的通信。
(项目13)
如项目9所记载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
所述开区间的前面的区间的长度大于所述开区间的后面的长度。
(项目14)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步骤,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步骤,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
(项目15)
一种移动台,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和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通信部,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部,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测量间隙,且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面的区间进行对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测量。
另外,上述的移动台UE或者无线基站eNB的动作可以由硬件来实施,也可以由通过处理器之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由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或者闪速存储器、或者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或者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ROM,可擦除可编程ROM)、或者EEPROM(ElectronicallyErasableandProgrammable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或者寄存器。或者硬盘、或者可移动盘、或者CD-ROM等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该存储介质连接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能向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此外,该存储介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可以设置在ASIC(专用集成电路)中。该ASIC可以设置在移动台UE或者无线基站eNB中。此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可以作为分立元件(discretecomponent)设置在移动台UE或者无线基站eNB中。
至此,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宗旨以及范围,方可进行修改或者变化而实施本发明。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示例说明为目的,不具有任何限制的意思。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10年5月17日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2010-113691号以及2010年5月24日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2010-118833号的优先权,本国际申请援引2010-113691号以及2010-118833号的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UE…移动台
102…第一通信部
102A…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
102B…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
102C…第一测定部
104A…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
104B…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
104C…第二测定部
106…DRX控制部
108…间隙控制部
eNB…无线基站
202A…第一下行链路发送部
202B…第一上行链路接收部
204A…第二下行链路发送部
204B…第二上行链路接收部
206…DRX控制部
208…间隙控制部
Claims (6)
1.一种移动台,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以及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通信部,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通信部,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不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部包括:
第一下行链路接收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
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
第一测量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测量;以及
第一监视部,在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无线链路的监视,
所述第二通信部包括:
第二下行链路接收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下行链路的接收;
第二上行链路发送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
第二测量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测量;以及
第二监视部,在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无线链路的监视。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是指处于如下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状态的载波:
未设置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的状态;或者
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用于间歇接收控制的定时器正在动作的状态;或者
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调度请求未决定的状态;或者
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是上行链路的HARQ的重发定时的状态;或者
设置了间歇接收控制相关的参数且在接收到对指定的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后尚未接到发往本台的用于新发送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号的状态,
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是指处于上述以外的状态的载波。
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所述第一通信部不进行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中的通信。
5.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发送部不进行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上行链路的发送。
6.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使用两个以上的载波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的载波由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以及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组成时,包括:
第一步骤,与所述非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以及
第二步骤,与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进行通信,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所述间歇接收状态的载波的开区间的前后的区间视为不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区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13691 | 2010-05-17 | ||
JP2010-113691 | 2010-05-17 | ||
JP2010118833A JP5300785B2 (ja) | 2010-05-17 | 2010-05-24 | 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2010-118833 | 2010-05-24 | ||
CN2011800351746A CN103004254A (zh) | 2010-05-17 | 2011-05-12 |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351746A Division CN103004254A (zh) | 2010-05-17 | 2011-05-12 |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87182A true CN105187182A (zh) | 2015-12-23 |
CN105187182B CN105187182B (zh) | 2019-06-14 |
Family
ID=449916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90683.8A Active CN105187182B (zh) | 2010-05-17 | 2011-05-12 | 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1800351746A Pending CN103004254A (zh) | 2010-05-17 | 2011-05-12 |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351746A Pending CN103004254A (zh) | 2010-05-17 | 2011-05-12 | 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30107742A1 (zh) |
EP (1) | EP2574094B1 (zh) |
JP (1) | JP5300785B2 (zh) |
KR (1) | KR20130022407A (zh) |
CN (2) | CN105187182B (zh) |
AU (1) | AU2011256549A1 (zh) |
CA (1) | CA2798857A1 (zh) |
MX (1) | MX2012013310A (zh) |
NZ (1) | NZ603578A (zh) |
TR (1) | TR201815160T4 (zh) |
WO (1) | WO201114551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61865B2 (ja) * | 2010-05-17 | 2015-01-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 |
JP5281699B2 (ja) * | 2012-01-24 | 2013-09-0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基地局 |
US20130250908A1 (en) * | 2012-03-23 | 2013-09-2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Base station power savings and control thereof |
CN104285404B (zh) | 2012-05-25 | 2018-06-08 | 谷歌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减少通信设备经历的干扰的影响 |
KR101622069B1 (ko) * | 2012-05-29 | 2016-05-17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이동국 및 기지국 |
WO2014184668A2 (en) * | 2013-04-05 | 2014-11-20 | Nokia Corporation | Relaxe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offloading measurements |
US9986473B2 (en) * | 2013-05-07 | 2018-05-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equipment panic state(s) under connected mod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stat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
CN103298123B (zh) * | 2013-05-27 | 2015-11-1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聚合辅载波激活与去激活方法及装置 |
US11234234B2 (en) | 2013-08-12 | 2022-01-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lustered periodic gaps for measurement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US10334588B2 (en) | 2013-12-11 | 2019-06-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arrier sense adaptive transmission (CSAT) coordin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
JP6356973B2 (ja) * | 2014-01-28 | 2018-07-1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N103888987B (zh) * | 2014-03-21 | 2017-12-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
JP5869637B1 (ja) * | 2014-08-11 | 2016-02-2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測定制御方法 |
US9848425B2 (en) | 2014-10-28 | 2017-12-19 | Intel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ceiver chains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2016139990A (ja) * | 2015-01-28 | 2016-08-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PT3257321T (pt) * | 2015-03-13 | 2020-03-06 | Huawei Tech Co Ltd | Aparelho e métodos n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s para receção descontínua e receção de dados |
US11039330B2 (en) * | 2015-08-12 | 2021-06-15 | Apple Inc. | Method of measurement gap enhancement |
EP4171169A1 (en) * | 2015-08-31 | 2023-04-26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JP6039830B2 (ja) * | 2016-01-07 | 2016-12-0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測定制御方法 |
JP6253746B2 (ja) * | 2016-11-04 | 2017-12-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測定制御方法 |
JP6509410B2 (ja) * | 2018-06-15 | 2019-05-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11647460B2 (en) * | 2018-12-26 | 2023-05-09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power saving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99144A1 (en) * | 2003-07-18 | 2005-01-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thereof |
CN1684403A (zh) * | 2001-04-26 | 2005-10-1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数据链路传输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及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装置 |
JP4005783B2 (ja) * | 2001-10-01 | 2007-11-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間欠通信方法及び間欠通信装置 |
CN101297505A (zh) * | 2005-10-28 | 2008-10-29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其中使用的节能发送和接收方法 |
US20090316575A1 (en) * | 2008-06-23 | 2009-1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ement of ue opera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85215B (zh) * | 2007-08-13 | 2014-12-1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的方法 |
KR101349824B1 (ko) * | 2007-09-21 | 2014-0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종 통신 시스템의 프리엠블 신호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상기 이종 통신 시스템을 발견하기 위한 적응적 탐색 구간변경 방법 |
US8451803B2 (en) * | 2007-10-05 | 2013-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easurement behavior of DRX mode UE |
EP3352502A1 (en) * | 2008-01-31 | 2018-07-2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inter-frequency and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measurements in cell_fach state with drx |
WO2009132246A2 (en) * | 2008-04-25 | 2009-10-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ulti-cell wtrus configured to perform mobility procedures and methods |
US20110002281A1 (en) * | 2008-12-30 | 2011-01-0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US20120051329A1 (en) | 2009-03-27 | 2012-03-0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610564B (zh) * | 2009-04-29 | 2015-04-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检测方法 |
-
2010
- 2010-05-24 JP JP2010118833A patent/JP53007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5-12 NZ NZ603578A patent/NZ603578A/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5-12 EP EP11783445.7A patent/EP2574094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5-12 CN CN201510490683.8A patent/CN105187182B/zh active Active
- 2011-05-12 TR TR2018/15160T patent/TR201815160T4/tr unknown
- 2011-05-12 US US13/698,312 patent/US2013010774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5-12 WO PCT/JP2011/060990 patent/WO201114551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5-12 KR KR1020127031068A patent/KR2013002240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5-12 CN CN2011800351746A patent/CN103004254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5-12 MX MX2012013310A patent/MX2012013310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5-12 CA CA2798857A patent/CA279885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5-12 AU AU2011256549A patent/AU201125654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
- 2015-05-01 US US14/701,876 patent/US941431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84403A (zh) * | 2001-04-26 | 2005-10-19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数据链路传输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及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装置 |
JP4005783B2 (ja) * | 2001-10-01 | 2007-11-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間欠通信方法及び間欠通信装置 |
EP1499144A1 (en) * | 2003-07-18 | 2005-01-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thereof |
CN101297505A (zh) * | 2005-10-28 | 2008-10-29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和其中使用的节能发送和接收方法 |
US20090316575A1 (en) * | 2008-06-23 | 2009-1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ement of ue opera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8)", 《3GPP》 * |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RAN WG4 AH#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107742A1 (en) | 2013-05-02 |
JP2012004608A (ja) | 2012-01-05 |
AU2011256549A1 (en) | 2012-12-06 |
EP2574094A4 (en) | 2017-01-18 |
US20150237582A1 (en) | 2015-08-20 |
CA2798857A1 (en) | 2011-11-24 |
CN105187182B (zh) | 2019-06-14 |
EP2574094A1 (en) | 2013-03-27 |
CN103004254A (zh) | 2013-03-27 |
TR201815160T4 (tr) | 2018-11-21 |
JP5300785B2 (ja) | 2013-09-25 |
NZ603578A (en) | 2014-03-28 |
WO2011145511A1 (ja) | 2011-11-24 |
EP2574094B1 (en) | 2018-09-26 |
MX2012013310A (es) | 2013-02-01 |
US9414316B2 (en) | 2016-08-09 |
KR20130022407A (ko) | 2013-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87182B (zh) | 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AU2018232997B2 (en) | Unified frame structure | |
CN110012499B (zh) | 用于控制SCell状态的方法及其装置 | |
US9271161B2 (en) | Mobile statio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EP3195688B1 (en) | Drx cycle configur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 |
US10165617B2 (en) | Methods of adapting receiver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based on DRX status | |
EP3437387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ing correction in a channel access using a listen-before-talk protocol | |
JP5844876B2 (ja) | 移動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