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9546B -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9546B
CN103749546B CN201310721150.7A CN201310721150A CN103749546B CN 103749546 B CN103749546 B CN 103749546B CN 201310721150 A CN201310721150 A CN 201310721150A CN 103749546 B CN103749546 B CN 1037495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ark brown
beta
cypermethrin
rose d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11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9546A (zh
Inventor
何余容
念晓歌
吕利华
谢梅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7211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95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9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9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9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95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玫烟色棒束孢和高效氯氰菊酯8~30%,植物油1~20%,乳化剂10~20%,分散剂4~10%,稳定剂2~7%,助悬剂2~7%,余量为矿物油或油酸甲酯。本发明以玫烟色棒束孢和高效氯氰菊酯为有效成分制备成油悬浮剂,主要用于家白蚁和小菜蛾等害虫的防治,该复配杀虫剂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显著提高各单剂的杀虫毒力,并可兼职多种害虫,具有增效、渗透性好、粘附性强、抗蒸发、与环境友好、持效期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农业害虫的防治方面,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仍然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严重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生物防治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和重视。虫生真菌作为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控制害虫、保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的虫生真菌,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寄主范围广,包括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尤其对小菜蛾、蚜虫和烟粉虱等蔬菜害虫及茶小绿叶蝉等茶园害虫有很强的致病力。
正因为玫烟色棒束孢的寄主范围广,流行性强,以及对人畜和环境安全等特点,长期以来被研究工作者作为防治害虫的主要手段,但是该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专一性较强,侵染速度慢及防治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的的缺点。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的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及其分生孢子制剂主要为粉剂。其有效成分含量较低,体积较大,给运输和贮存带来很大困难,再加上使用中菌粉用量大,附着力不好,防治效果很不稳定。
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生物活性较高,是氯氰菊酯的高效异构体,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击倒速度快,杀虫活性较氯氰菊酯高。适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树、森林等多种植物上的农业害虫及卫生害虫。主要用于防治粉虱、蚜虫、蓟马等害虫,但是随着使用历史的延长,害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已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玫烟色棒束抱和高效氯氰菊酯单独使用防治害虫中的缺陷和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上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在防治害虫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玫烟色棒束孢和高效氯氰菊酯8~30%,植物油1~20%,乳化剂10~20%,分散剂4~10%,稳定剂2~7%,助悬剂2~7%,余量为矿物油或油酸甲酯;所述的玫烟色棒束孢:高效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5~100:1。
优选地,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玫烟色棒束孢和高效氯氰菊酯15~20%,植物油10~18%,乳化剂12~18%,分散剂5~9%,稳定剂3~6%,助悬剂3~6%,余量为矿物油或油酸甲酯;所述的玫烟色棒束孢:高效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8~50:1。
更优选地,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玫烟色棒束孢15%,高效氯氰菊酯0.8%,花生油18%,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酮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环氧大豆油4%,有机膨润土2%,白炭黑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所述的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Wize)Brown&Smith)菌株SCAU-IFCF02,该菌株于2013年11月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526,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
优选地,所述的玫烟色棒束孢是孢子含量为100~120亿个/克的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粉。
所述的所述植物油为大豆油、蓖麻油、玉米油、花生油或植物调和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组合使用时,混合比例不做严格限定。
所述乳化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盐、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酮、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多元醇脂肪酸酯、多元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的两种或几种的组合;组合使用时,混合比例不做严格限定。
所述的分散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或亚甲基二荼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组合使用时,混合比例不做严格限定。
所述的稳定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油、环氧脂或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组合使用时,混合比例不做严格限定。
所述的助悬剂是有机膨润土、白炭黑、海藻酸钠或甘油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组合使用时,混合比例不做严格限定。
所述的矿物油和油酸甲酯均为市售常规的矿物油和油酸甲酯。
优选地,所述高效氯氰菊酯为纯度90%以上的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市购);
优选地,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S1.一级固体培养,将玫烟色棒束孢菌株SCAU-IFCF02涂布于SDAY固体培养基(SDAY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于24℃进行培养,最佳培养时间为15天;
S2.二级液体振荡培养,用含有0.03%Tween-80的无菌水洗下上述固体培养基上的孢子,再用灭菌纱布过滤,制成1×107个孢子/mL的悬浮液,100uL的上述悬浮液接种于200mL的萨氏培养液(简称SDB,为最适接种液),24℃、170r/min振荡培养72小时;
S3.三级产孢培养,低值陈米(普通的大米,购于华南农业大学农贸市场)加等质量蒸馏水,121℃湿热灭菌30min后冷却备用,将S2得到的含有大量菌丝的菌液接入经蒸汽灭菌的大米上,菌液与低值陈米充分混合后平铺于垫有纱布的托盘中,并用保鲜膜覆盖,24℃黑暗培养6天。待培养基表面长满菌丝时揭去保鲜膜继续培养4天,使菌丝大量产孢,收获孢子粉,真空冷冻干燥24小时,干燥后的孢子粉贮存于无菌容器中,4℃保存备用。获得的孢子粉孢子含量为124亿/g,活孢率为97.8%,含水量为2.56%,外观为淡玫烟色粉末。
其中,步骤S1所述SDAY固体培养基配制方法如下:
葡萄糖40g/L、蛋白胨10g/L、酵母浸膏20g/L、琼脂15~20g/L、H201L,搅拌混匀,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S2所述萨氏培养液配制方法如下:
葡萄糖40g/L、蛋白胨10g/L、酵母浸膏20g/L、H201L,搅拌混匀,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在制备防治同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或膜翅目害虫的制剂方面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害虫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更优选地,所述害虫为小菜蛾,红火蚁或烟粉虱。
更优选地,所述害虫为小菜蛾。
本发明所提供的油悬浮剂使用方便,使用时即可以用水稀释,也可以用油稀释。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施药方式,具体做法为:(1)用油或水稀释1~10倍后,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喷雾;(2)用水稀释10~100倍后,采用低剂量喷雾;③用水稀释500~1000倍后,采用常规剂量喷雾。采用超低剂量喷雾时用水稀释倍数最佳为3~7倍,采用低容量喷雾时用水稀释倍数最佳为10~30倍,常规技术喷雾时用水稀释倍数最佳为500~800倍。
在微生物活体农药开发研究中,其配套制剂的研究是微生物活体农药实际开发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助剂对农药制剂具有重要影响,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农药药效,尤其在真菌孢子制剂中对助剂具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优良的理化性能外,还必须不能影响真菌孢子的萌发,否则将严重影响制剂的生防效果及贮存稳定性。合适的助剂不仅可以延长真菌制剂产品货架期,也可以降低真菌制剂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提高对靶标害虫的田间防效。因此,筛选与真菌具有优良生物学相容性的助剂对真菌制剂的研制相当重要。害虫亲脂性表皮和兑水使用的药剂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界面张力,让药剂很难与害虫和植物表面亲和。不合理的制剂,不仅造成部分菌体死亡或孢子失活,而且会将大大降低其效果发挥,从而影响持效性。制备稳定、效果好的新剂型是真菌杀虫剂制备的关键。油悬浮剂是一种或一种以上农药有效成分在非水系分散质中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与水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相比,其具有渗透性好、粘附性强、抗蒸发等优点。
另外,将昆虫病原真菌与杀虫剂进行科学混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病原真菌的杀虫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害虫对杀虫剂产生的抗药性问题。尤其是利用昆虫病原真菌作为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活体农药,与环境友好,对人畜无害,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
本专利发明人分离得到的玫烟色棒束孢菌株SCAU-IFCF02对小菜蛾具有非常低的致死浓度和最快的致死速度,克服了普通真菌微生物农药杀虫速度慢这一制约因素。因此,本发明以玫烟色棒束孢菌株SCAU-IFCF02的常见侵染体分生孢子为活性成分,制备成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能够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SCAU-IFCF02的产业化奠定基础,为该菌株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以玫烟色棒束孢和高效氯氰菊酯为有效成分,具有不同的杀虫方式和杀虫对象,二者进行复配可以获得新的复配杀虫剂,可扩大杀虫谱,提高各单剂的杀虫效率,且二者相容性非常好。所制备的杀虫剂具有不同于现在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杀虫效果显著,尤其对小菜蛾等危害严重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毒杀作用显著,并可兼职多种害虫。本发明所述的油悬浮剂综合了已有的虫生真菌油悬浮剂和水乳剂两者的优点,克服了玫烟色棒束孢易受环境影响的缺点,显著提高了各单剂的杀虫效果。其对小菜蛾和家白蚁药效显著,能大幅提高杀虫效果,显著缩短起效时间。在复配的组分中,高效氯氰菊酯用量比例比单用比例少,降低成本,降低了农药的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发明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的防效稳定,受环境影响小,因加入相容性好的表面活性剂,使用时加水稀释后形成水浮剂,即可以使其形成水包油、油包裹孢子的状态,周围充足的水分能促进孢子的萌发,从而减少制剂对环境湿度的依懒,水分蒸发后油包裹的孢子与寄主表皮接触,利用乳化剂和植物油的结合来降低制剂界面张力,使药剂与害虫体壁和植物叶片有很好的亲和,耐雨水冲刷。利用矿物油或油酸甲酯与微生物结合对防治害虫产生增效作用,提高孢子存活率,使得真菌侵染速率大幅提升,极大地提高药剂的速效性和杀虫活性。同时,加入适宜比例的分散剂、稳定剂、矿物油或芳香烃溶剂等,让制剂有更好的理化稳定性,提高孢子存活率,延长其使用期,较好地满足农业害虫防治的需要。具有增效、分散性好、渗透性好、粘附性强、抗蒸发、与环境友好、持效期长等优点。
本发明使用的乳化剂和分散剂均为非离子型,在油悬浮剂中与真菌分生孢子兼容性好,对油悬浮剂的贮存期没有显著影响,保留了油悬浮剂贮存期长的特点。经检测,本发明所述油悬浮剂贮藏2年孢子萌发率仍为8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除特别说明以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w/w)。
除特别说明以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和原料均为市售。
实施例1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粉的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SCAU-IFCF02,该菌株于2013年11月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526。
本发明所述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粉的制备步骤如下:
S1.一级固体培养,取50uL玫烟色棒束孢菌株SCAU-IFCF02原始菌液涂布于SDAY固体培养基上(SDAY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于24℃进行培养,最佳培养时间为15天;
S2.二级液体振荡培养,用含有0.03%Tween-80的无菌水洗下SDAY固体培养基上的孢子,再用纱布过滤,制成1×107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100uL的上述孢子悬浮液接种于200mL的萨氏培养液(简称SDB,为最适接种液),24℃、170r/min振荡培养72小时;
S3.三级产孢培养,低值陈米(普通的大米,购于华南农业大学农贸市场)加等质量蒸馏水,121℃湿热灭菌30min后冷却备用,将S2得到的含有大量菌丝的菌液接入灭菌的大米上,菌液与低值陈米充分混合后平铺于垫有纱布的托盘中,并用保鲜膜覆盖,24℃黑暗培养6天。待培养基表面长满菌丝时揭去保鲜膜继续培养4天,使菌丝大量产孢,收获孢子粉,真空冷冻干燥24小时,干燥后的孢子粉贮存于无菌容器中,4℃保存备用。
获得的孢子粉孢子含量为124亿/g,活孢率为97.8%,含水量为2.56%,外观为淡玫烟色粉末。
步骤S1所述SDAY固体培养基配制方法如下:
葡萄糖40g/L、蛋白胨10g/L、酵母浸膏20g/L、琼脂15~20g/L、H201L,搅拌混匀,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步骤S2所述萨氏培养液配制方法如下:
葡萄糖40g/L、蛋白胨10g/L、酵母浸膏20g/L、H201L,搅拌混匀,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实施例2制备15.8%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
S1.按配方要求,向混合釜内加入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粉和植物油、乳化剂,在高剪切乳化剂机中,4000r/min搅拌10~15min,使物料充分混合均匀;
S2.将S1混合后的产物加入高效氯氰菊酯原药、稳定剂、助悬剂、分散剂和矿物油或油酸甲酯,在混合釜中继续进行高剪切乳化,4000r/min搅拌10~15min;
S3.将S2得到的产物放入砂磨机进行充分砂磨后,得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进行计量分装即得成品。
2、本实施例制备的15.8%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15%,高效氯氰菊酯0.8%,花生油18%,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酮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环氧大豆油4%,有机膨润土2%,白炭黑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3制备15%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2、本实施例制备的15%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菌粉14.6%,高效氯氰菊酯0.4%,大豆油1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环氧亚麻油3%,有机膨润土1%,海藻酸钠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4制备20%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2、本实施例制备的20.5%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菌粉19%,高效氯氰菊酯1%,玉米油19%,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15%,亚甲基二荼磺酸钠4%,环氧脂5%,有机膨润土2%,甘油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5制备20.5%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2、本实施例制备的20.5%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菌粉20%,高效氯氰菊酯0.5%,玉米油17%,烷基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4%,亚甲基二荼磺酸钠4%,季戊四醇3%,白炭黑1%,甘油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6制备21%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2、本实施例制备的21%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菌粉20.5%,高效氯氰菊酯0.5%,植物调和油16%,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3%,白炭黑2%,甘油1%,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7制备20%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2、本实施例制备的20%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菌粉19.7%,高效氯氰菊酯0.3%,植物调和油15%,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16%,亚甲基二荼磺酸钠6%,环氧大豆油5%,有机膨润土1%,白炭黑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8制备18%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2、本实施例制备的18%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菌粉17.5%,高效氯氰菊酯0.5%,玉米油20%,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盐11%,亚甲基二荼磺酸钠4%,环氧大豆油3%,有机膨润土2%,白炭黑1%,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9制备25%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2、本实施例制备的25%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菌粉23.8%,高效氯氰菊酯1.2%,花生油17%,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酮1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环氧大豆油3%,有机膨润土1%,白炭黑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10制备30%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2、本实施例制备的30%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菌粉29%,高效氯氰菊酯1%,植物调和油2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酮1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4%,环氧大豆油3%,有机膨润土2%,白炭黑1%,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11制备17%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
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2、本实施例制备的17%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成成分:玫烟色棒束孢菌粉16.8%,高效氯氰菊酯0.2%,大豆油1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4%,环氧亚麻油3%,有机膨润土1%,海藻酸钠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实施例12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药效评价
1、供试材料
(1)供试昆虫: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2龄幼虫。
(2)供试药剂:实施例2制备的可湿性粉剂。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用无菌水稀释500、1000、2000倍,分别记为500X、1000X、2000X,备用。
发明人经过室内毒力测定实验,结果显示,上述实施例2~11所制备的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均对小菜蛾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当油悬浮剂浓度为1×107个孢子/mL时,从接菌后的第二天小菜蛾就开始大量死亡,第6天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0.6%~94.6%之间。
由于数据庞大,本发明仅提供实施例2制备的油悬浮剂防治小菜蛾的数据,足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对小菜蛾等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对照药剂: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和玫烟色棒束孢油悬浮剂。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和玫烟色棒束孢油悬浮剂分别用无菌水稀释500倍,备用。
(4)供试作物:芥蓝(B.alboglabraBailey)。
2、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1)测定方法
采用浸虫法进行生物测定: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小菜蛾2龄幼虫,用软毛笔将供试幼虫挑到干净的芥蓝叶片上,然后将叶片和幼虫放入各不同稀释倍数的药剂中,浸渍10s后挑出,将幼虫置于灭菌的滤纸上晾干,移至叶片上,放入底部衬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直径为9cm)内,培养皿用保鲜膜封口保湿,在薄膜上扎孔通气,置于人工智能箱中。培养条件为24℃,光照周期为光照:黑暗=14:10。每处理20头幼虫,重复5次,共100头幼虫。以油悬浮剂基础配方(不包含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粉和高效氯氰菊酯)为空白对照CK0,以玫烟色棒束孢油悬浮剂单剂稀释500倍为药剂对照CK1,以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单剂为药剂对照CK2。24小时后开始观察,每天记录感病症状和死亡虫数,连续观察6天,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亡虫数/每一浓度处理试虫总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2)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各药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毒力测定结果
如表1所示,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对小菜蛾具有很强的致死作用,当油悬浮剂浓度为稀释500~1000倍时,从接菌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死亡,第5天的校正死亡率高达100%。另外,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24h、48h、72h、96h和120h后,本发明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防效非常好,该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对小菜蛾有很强的毒力,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在小菜蛾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玫烟色棒束孢-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试验
(1)试验方法
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16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CK0,以玫烟色棒束孢油悬浮剂单剂稀释500倍为药剂对照CK1,以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单剂为药剂对照CK2,每个处理重复3次。用市售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分小区均匀喷雾。每公顷用药液量900kg,每小区用水1.45kg。
试验采用5点法进行调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2株定点调查,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天调查小菜蛾幼虫残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相对防效,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所有数据的分析均采用DPS软件完成。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PT-CK)/(100-CK)×100
式中,CK: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PT: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2)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玫烟色棒束孢-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2数据显示,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对小菜蛾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其使用剂量为稀释500倍时,药后第1天、3天和7天的防效分别为57.37%、73.05%、95.96%;其使用剂量为稀释1000倍时,药后第1天、3天和7天的防效分别为50.51%、68.92%、88.65%,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使用剂量为稀释2000倍时,药后第1天、3天和7天的防效分别为44.96%、64.81%、83.58%,也比对照药剂防治效果好,对小菜蛾等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和持久性。
据试验期间田间观察,各处理区供试作物生长正常,未发现任何不良影响。试验期间据田间调查,部分处理区有菜青虫、烟粉虱混合危害,施药后菜青虫及烟粉虱的数量下降。说明供试药剂对菜青虫和烟粉虱具有兼职作用。试验期间据田间调查,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无不良影响。作为一种对环境安全的微生物农药,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Claims (5)

1.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玫烟色棒束孢和高效氯氰菊酯8~30%,植物油1~20%,乳化剂10~20%,分散剂4~10%,稳定剂2~7%,助悬剂2~7%,余量为矿物油或油酸甲酯;所述的玫烟色棒束孢:高效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5~100:1;
所述的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SCAU-IFCF02,该菌株于2013年11月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526;
所述的所述植物油为大豆油、蓖麻油、玉米油、花生油或植物调和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乳化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磷酸盐、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酮、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多元醇脂肪酸酯、多元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中的两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分散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或亚甲基二荼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所述的稳定剂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油、环氧脂或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的助悬剂是有机膨润土、白炭黑、海藻酸钠或甘油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玫烟色棒束孢和高效氯氰菊酯15~20%,植物油10~18%,乳化剂12~18%,分散剂5~9%,稳定剂3~6%,助悬剂3~6%,余量为矿物油或油酸甲酯;所述的玫烟色棒束孢:高效氯氰菊酯的重量比为18~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玫烟色棒束孢15%,高效氯氰菊酯0.8%,花生油18%,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酮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5%,环氧大豆油4%,有机膨润土2%,白炭黑2%,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玫烟色棒束孢是孢子含量为100~120亿个/克的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粉。
5.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在制备防治小菜蛾的制剂方面的应用。
CN201310721150.7A 2013-12-24 2013-12-24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495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1150.7A CN103749546B (zh) 2013-12-24 2013-12-24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1150.7A CN103749546B (zh) 2013-12-24 2013-12-24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9546A CN103749546A (zh) 2014-04-30
CN103749546B true CN103749546B (zh) 2015-12-30

Family

ID=5051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115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49546B (zh) 2013-12-24 2013-12-24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95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5809A (zh) * 2014-10-13 2015-01-0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油悬剂
CN106719623B (zh) * 2016-11-25 2020-11-0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用于防治粉蚧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
CN106591146B (zh) * 2016-12-02 2019-06-1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的发酵培养方法
CN109370913A (zh) * 2018-11-15 2019-02-22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wswl21837菌株孢子粉生产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580A (zh) * 2008-07-04 2008-12-10 华南农业大学 玫烟色拟青霉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杀虫剂
CN102246750A (zh) * 2011-05-20 2011-11-2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44786A (zh) * 2013-08-22 2013-12-1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苏云金杆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复配的悬浮剂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580A (zh) * 2008-07-04 2008-12-10 华南农业大学 玫烟色拟青霉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杀虫剂
CN102246750A (zh) * 2011-05-20 2011-11-2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44786A (zh) * 2013-08-22 2013-12-1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苏云金杆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复配的悬浮剂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ects of selected pesticides used against glasshouse tomato pests on colony growth and conidial germination of 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Mehmet Kubilay Er等;《Biological Control》;20041231;第31卷;第398-404页 *
几种农药对玫烟色拟青霉致病力的影响;黄振等;《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0731;第29卷(第3期);第16-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9546A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9441B (zh)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2424372B1 (en) Antimicrobial composition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CN101856036A (zh) 生物除草复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9546B (zh)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高效氯氰菊酯油悬浮剂及其应用
CN103749545B (zh) 玫烟色棒束孢与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CN105494460A (zh) 互叶白千层精油在防治储粮害虫上的应用
CN103783030B (zh) 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绿步甲与绿僵菌组合防治害虫的方法
CN106070338A (zh) 一种复配农用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766407B (zh) 玫烟色棒束孢与阿维菌素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72250A (zh) 白僵菌-多杀霉素油悬浮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039184A (zh) 一种对波纹杂毛虫幼虫具有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2021122A (zh) 一种高效杀虫真菌及其用途
CN105794801A (zh) 精油组合物对霉变菌的抑菌用途
CN106234388B (zh)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和小檗碱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37172A (zh) 一种虱螨脲和虫酰肼杀虫螨组合物
CN106490070A (zh) 一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8171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685106A (zh) 一种农用杀虫组合物
CN108633916A (zh) 一种含球孢白僵菌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8913627B (zh) 一种降解黄曲霉毒素的发酵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73672A (zh) 一种杂色曲霉hy12菌株的应用
CN103109821B (zh) 二氢欧山芹素作为农业杀虫剂的用途
KR100976060B1 (ko) 항진균 활성을 가지는 세균 Paenibacillus polymyxa KC028
CN107267424B (zh) 一种微生物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CN102388925A (zh) 一种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植物源杀菌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