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8171A -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8171A
CN101658171A CN 200910163767 CN200910163767A CN101658171A CN 101658171 A CN101658171 A CN 101658171A CN 200910163767 CN200910163767 CN 200910163767 CN 200910163767 A CN200910163767 A CN 200910163767A CN 101658171 A CN101658171 A CN 101658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fludioxonil
amino
oligosaccharide
pestic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637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8171B (zh
Inventor
张承来
陈新建
史锦文
殷如龙
曹明章
孔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16376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8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8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8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8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81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为氨基寡糖素和咯菌腈。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2)本发明组合物降低了活性成分的亩使用剂量、节约了施药用工和成本,也减小了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3)本发明组合物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组合物的应用能避免抗性产生和延缓病原菌的抗性产生速度,延长单剂的使用寿命;(4)本发明组合物防治谱广,能防治作物的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

Description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上的植物病原物,尤其是一种杀菌组合物,更特别的是适用于防治植物土传和种传病害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植物根部病害防治(如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立枯病、猝到病、蔓枯病、疫病等)是当前生产上难以解决的重要课题,原因在于无法解决土壤中病原菌发生、繁殖与扩展,病原菌从植物根部入侵,导致根部或维管束腐烂。特别是在病原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和多年连作区域,病害尤为严重。目前国内防治该类病害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抑菌或杀菌法,主要是以福美双、噁霉灵、多菌灵或乙蒜素为主,多半在植物苗期进行处理;2、位点竞争抑菌法,主要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占据植物根系周围土壤空间来避免有害微生物从根部侵染引起病害,代表药剂有康地蕾得(禾谷多粘孢杆菌)。这两种防治方式从实际防治结果来看都有其弱点,第一种防治方法在植物苗期病原菌初发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在病原菌在适宜条件开始在土壤大量繁殖时,往往不能有效杀灭病原菌,不能阻止病原菌侵染根部;第二种防治方法的问题在于有益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适合度不同,因此难以保证有益微生物繁殖存活来迅速占据根部周围土壤空间。
鉴于根部病害发病规律,病害防治关键应采用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控制早期病原菌侵入和破坏植物根部的综合防治策略。
在根部病害的防治上,目前主要依赖福美双、噁霉灵、多菌灵等药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大为降低。同时药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对食品安全也造成不利影响。
氨基寡糖素是天然几丁质降解产物,属微生物代谢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作用的杀菌剂,对某些病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如影响真菌孢子萌发,诱发菌丝形态发生变异,菌丝的胞内生化反应发生变化等。氨基寡糖素能通过诱导激发和提高植物对病害的免疫力来增强其抗逆性和抗病性,可壮苗促根,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其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机理主要是激发植物基因表达,产生具有抗菌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酶.保素及PR蛋白等;同时具有抑制病菌的基因表达,使菌丝的生理生化发生变异,生长受到抑制,刺激植物生长。
氨基寡糖素在作物未发病或病害发病初期使用时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但目前成本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将其与其它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应用,根据室内和田间实际应用的效果,来判断有效成分之间复配是增效还是拮抗。复配增效明显的配方,可大大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并能避免抗性的发生和延缓病菌抗性的产生速度。
有鉴于此,开发含有氨基寡糖素的增效组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病、杀菌、助长等多功能高效植物杀菌剂配方。目的是提高植物抗病性、抑制植物根部病原菌和促进植物生长,有效解决困扰农业生产土传病害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的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农药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农药组合物,其中的活性成分为A(氨基寡糖素)和B(咯菌腈)。
所述咯菌腈为新型吡咯类广谱杀菌剂。主要用于小麦、大麦、玉米、豌豆、油菜、水稻、观赏作物、硬果、蔬菜、葡萄和草坪等。作为叶面杀菌剂用于防治雪腐镰孢菌、小麦网腥黑腐菌、立枯病菌等,对灰霉病有特效;作为种子处理剂,主要用于谷物和非谷物类作物中防治种传和土传病菌如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长蠕孢属、丝核菌属及青霉属菌等引起的病害。
咯菌腈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运来抑制菌丝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与其它已知的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在种子萌芽时,咯菌腈可被少量吸收,从而可以控制种子和颖果内部的病菌;同时咯菌腈在土壤中几乎不移动,因此能够一直保留在种子周围的区域,对作物根部提供长期的保护。另外咯菌腈优良的剂型使得种子包衣成膜快,不脱落。咯菌腈对作物种子安全,耐受性好,包衣种子可直接播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作为活性成分,添加一定辅料配制成一定剂型的农药组合物,产生了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2)降低了活性成分的亩施用剂量、施药用工和成本,也减小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3)本发明组合物中的两种活性成分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或克服病原菌的抗药性,延长单剂的使用寿命;(4)本发明组合物防治谱广,对多种作物病害均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申请人在对作物根部病害的化学防治研究中,发现氨基寡糖素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壮苗促根、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对根腐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效果较好。通过进一步将氨基寡糖素与其它已知农药成分复配,发现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复配后,对枯萎病菌、立枯病菌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再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来防治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更尤其是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蔓枯病、疫病等。
本发明组合物以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为活性成分,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的重量份数比在30∶1~1∶50,进一步优选为1∶1~1∶3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的辅料,制剂中有效成分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累积重量为组合物总重量的5~80%。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根据所需防治的作物、所处环境条件、防治方法、防治成本等各类因素,将含有效成分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的原药与适当的辅料制成农业上可用的任意剂型;优选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乳油、微乳剂。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辅料包括溶剂、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pH调节剂、防冻剂、赋形剂、填料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辅料配制成相应剂型。上述辅料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是农药制剂加工工艺中常用的方法。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实施例1
将原药(本申请文件中原药指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以下不再赘述)、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配制成可湿性粉剂。例如如下配方:
氨基寡糖素                    1%
咯菌腈                        50%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    2%
白碳黑(填充剂)                5%
乙烯吡咯烷酮(粘合剂)          4%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5%
凹凸棒石(填料)                补足至100%
采用本实施例的氨基寡糖素·咯菌腈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病害实验,防治对象为西瓜枯萎病,试验地点为广东汕头。第一次施药时期为幼苗期,取上述可湿性粉剂按照1200倍稀释喷雾并灌根,间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二次药后10天防治效果为95.18%。对照药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79.32%、85.23%。
实施例2
将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配制成可湿性粉剂。例如如下配方:
氨基寡糖素              0.5%
咯菌腈                  20%
茶枯粉(表面活性剂)      5%
聚乙烯醇(分散粘合剂)    8%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9%
高岭土(填料)            补足至100%
采用本实施例的氨基寡糖素·咯菌腈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病害实验,防治对象为菜豆根腐病,试验地点为广西桂林。第一次施药时期为幼苗期(苗高5公分左右),取上述可湿性粉剂按照800倍稀释喷雾并灌根,间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二次药后7天防治效果为92.57%,对照药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0.45%、83.28%。
实施例3
将原药、各种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配制成可湿性粉剂。例如如下配方:
氨基寡糖素                    2%
咯菌腈                        78%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    2%
白碳黑(填充剂)                5%
乙烯吡咯烷酮(粘合剂)          4%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5%
膨润土(填料)                  补足至100%
采用本实施例的氨基寡糖素·咯菌腈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病害实验,防治对象为水稻立枯病,试验地点为湖南岳阳。取上述可湿性粉剂按照2000倍稀释进行苗床喷雾,药后10天防治效果为95.21%,对照药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2.65%、86.37%。
实施例4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干燥筛分后配制成水分散性粒剂。例如如下配方:
氨基寡糖素                  3%
咯菌腈                      0.1%
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        2%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1%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2%
高岭土(填料)                至100%
采用本实施例的氨基寡糖素·咯菌腈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病害实验,防治对象为黄瓜蔓枯病,试验地点为广东梅州。第一次施药时期为幼苗期,取上述水分散性粒剂按照1100倍稀释喷雾并灌根,间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二次药后10天防治效果为95.17%,对照药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1.35%、86.49%。
实施例5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干燥筛分后配制成水分散性粒剂。例如如下配方:
氨基寡糖素                2.5%
咯菌腈                    2.5%
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      2%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1%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2%
高岭土(填料)              至100%
采用本实施例的氨基寡糖素·咯菌腈水分散性粒剂进行防治病害实验,防治对象为豆角根腐病,试验地点为海南临高。第一次施药时期为幼苗期,取上述水分散性粒剂按照1000倍稀释进行苗床喷雾并灌根,间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二次药后7天防治效果为93.28%,对照药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0.51%、84.75%。
实施例6
将下列成分按照相应比例混合均匀:
氨基寡糖素            2%
咯菌腈                3%
农乳500号(乳化剂)      8%
农乳700号(乳化剂)       3%
乙醇(助溶剂)            8%
二甲苯(溶剂)            补足至100%
溶解后即得到透明状5%氨基寡糖素·咯菌腈乳油。
采用本实施例氨基寡糖素·咯菌腈乳油进行防治病害实验,防治对象为小麦根腐病,试验地点河南南阳。第一次施药防治时期为幼苗期(苗高5cm左右),取上述乳油按照1100倍稀释喷雾,间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后10天防治效果为93.25%,对照药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1.32%和85.21%。
实施例7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等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加入到水中,搅拌均匀配制成微乳剂。配方如下:
氨基寡糖素                          1%
咯菌腈                              4%
乙醇(溶剂)                          4%
农乳500号(乳化剂)                   2%
可溶性淀粉(乳化剂)                  1%
环氧大豆油(稳定剂)                  0.5%
蓖麻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    0.5%
水                                  补足至100%
采用本实施例的氨基寡糖素·咯菌腈微乳剂进行防治病害实验,防治对象为黄瓜立枯病,试验地点广东佛山。第一次施药防治时期为幼苗期(苗高5公分左右),取上述微乳剂按照800倍稀释喷雾并灌根,间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二次药后7天防治效果为94.18%,对照药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倍、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0.27%和85.35%。
系列试验表明,上述配方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品种,差异显著。表明该组合物有优异的增效作用,同时能减少农药的施药量。
生物活性测定
实例1: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复配对瓜类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瓜类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将瓜类蔓枯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刚长满培养皿时,用内径为7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用作接种体。分别取配好的药液5mL与定量的75mL灭菌培养基(45℃)混合均匀,制成4个含药平板,以等量无菌水与培养基混合为对照。菌丝块倒置贴于平板中央后,将平板置于28℃培养箱内培养。5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7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菌落净生长量-处理组菌落净生长量)/对照组菌落净生长量]×10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mg/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复配对瓜类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氨基寡糖素   6.79   100   /   /
 咯菌腈   1.35   502.96   /   /
 氨基寡糖素30∶咯菌腈1   4.38   155.02   112.99   137.19
 氨基寡糖素20∶咯菌腈1   4.25   159.76   119.19   134.04
 氨基寡糖素10∶咯菌腈1   4.03   168.49   136.63   123.31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1   1.25   543.20   301.48   180.17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10   0.85   798.82   466.33   171.30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30   0.72   943.06   489.96   192.47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50   0.98   692.86   495.06   139.95
测定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在配比30∶1~1∶50之间,对瓜类蔓枯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1~1∶30之间,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在170以上。
实例2: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复配对豆角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豆角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将豆角根腐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刚长满培养皿时,用内径为7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用作接种体。分别取配好的药液5mL与定量的75mL灭菌培养基(45℃)混合均匀,制成4个含药平板,以等量无菌水与培养基混合为对照。菌丝块倒置接于平板中央后,将平板置于28℃培养箱内培养。3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菌落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7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菌落净生长量-处理组菌落净生长量)/对照组菌落净生长量]×100
将菌丝生长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复配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2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复配对豆角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氨基寡糖素   4.39   100   /  /
 咯菌腈   1.25   351.20   /  /
 氨基寡糖素30∶咯菌腈1   3.35   131.05   108.10  121.22
 氨基寡糖素20∶咯菌腈1   3.18   138.05   111.96  123.30
 氨基寡糖素10∶咯菌腈1   2.85   154.03   122.84  125.39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1   1.13   388.49   225.61  172.21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10   0.75   585.33   328.36  178.26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30   0.68   645.59   343.09  188.16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50   0.97   452.58   346.27  130.69
测定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在配比30∶1~1∶50之间,对豆角根腐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1~1∶30之间,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在170以上。
实例3: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复配对瓜类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瓜类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试验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同实例1
表3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复配对瓜类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氨基寡糖素   3.85   100   /  /
  咯菌腈   0.79   487.34   /  /
 氨基寡糖素30∶咯菌腈1   2.48   155.24   112.49   137.99
 氨基寡糖素20∶咯菌腈1   2.35   163.83   118.44   138.32
 氨基寡糖素10∶咯菌腈1   2.17   177.42   135.21   131.21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1   0.72   534.72   293.67   182.08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10   0.47   819.15   452.13   181.17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30   0.39   987.18   474.85   207.89
 氨基寡糖素1∶咯菌腈50   0.59   652.54   479.75   136.02
测定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与咯菌腈在配比30∶1~1∶50之间,对瓜类枯萎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1~1∶30之间,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在180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A(氨基寡糖素)和B(咯菌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A和B的重量份数比为30∶1~1∶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A和B重量份数比为1∶1~1∶3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较好的剂型有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乳油、微乳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A和B的累积重量为组合物总重量的5~80%。
6、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农业病害上的应用。
7、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土传和种传病害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各类作物的枯萎病、青枯病、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蔓枯病、疫病等病害中的应用。
CN 200910163767 2009-08-16 2009-08-16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8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3767 CN101658171B (zh) 2009-08-16 2009-08-16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3767 CN101658171B (zh) 2009-08-16 2009-08-16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8171A true CN101658171A (zh) 2010-03-03
CN101658171B CN101658171B (zh) 2013-01-09

Family

ID=41786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6376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8171B (zh) 2009-08-16 2009-08-16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817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884A (zh) * 2011-10-28 2012-03-28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作物产量的壳寡糖组合物及其用途和方法
CN103651364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含香菇多糖和咯菌腈的杀菌抗病组合物
CN105010405A (zh) * 2015-07-14 2015-11-0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5334A (zh) * 2016-06-21 2016-10-26 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咯菌腈的农药组合物
CN107668194A (zh) * 2017-10-18 2018-02-09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咯菌腈联合壳寡糖在防治水果、蔬菜贮藏病害中的应用
CN111296558A (zh) * 2019-11-08 2020-06-1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含黑水虻源壳聚糖的砂糖桔保鲜剂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884A (zh) * 2011-10-28 2012-03-28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作物产量的壳寡糖组合物及其用途和方法
CN103651364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含香菇多糖和咯菌腈的杀菌抗病组合物
CN103651364B (zh) * 2013-12-25 2015-04-01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含香菇多糖和咯菌腈的杀菌抗病组合物
CN105010405A (zh) * 2015-07-14 2015-11-0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5334A (zh) * 2016-06-21 2016-10-26 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咯菌腈的农药组合物
CN106035334B (zh) * 2016-06-21 2018-08-17 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和咯菌腈的农药组合物
CN107668194A (zh) * 2017-10-18 2018-02-09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咯菌腈联合壳寡糖在防治水果、蔬菜贮藏病害中的应用
CN111296558A (zh) * 2019-11-08 2020-06-1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含黑水虻源壳聚糖的砂糖桔保鲜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8171B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2126B (zh) 一种含有咯菌腈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690483B (zh) 一种含有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72240A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90480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595882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69486A (zh) 一种含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8171B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42117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1595887A (zh) 一种含有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72420A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79B (zh)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1642104A (zh)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29A (zh) 一种杀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47441A (zh) 一种含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16308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1658175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543218A (zh) 苯醚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组合物及用途
CN101669485B (zh) 一种含有咯菌腈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2342285A (zh) 一种杀菌抗病组合物及其悬浮种衣剂
CN101669524B (zh) 一种含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42284B (zh) 一种杀菌抗病组合物及其悬浮种衣剂
CN101642108A (zh) 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1658173A (zh) 一种含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69474A (zh) 一种含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485329A (zh) 一种杀虫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ANXI HUANGPAI CROP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GDU HUANGPAI CROPSCIENCE SCIENC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4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11130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O: 714000 WEINAN, SHAANXI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16

Address after: Chaoyang Street West high tech Zone 714000 Shaanxi city of Wei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1130, room 388, hatch No. 6-6, Strait Science Park, Wenjiang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Huangpai Crop Scienc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8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