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8766A - 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8766A
CN103748766A CN201280040624.5A CN201280040624A CN103748766A CN 103748766 A CN103748766 A CN 103748766A CN 201280040624 A CN201280040624 A CN 201280040624A CN 103748766 A CN103748766 A CN 103748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t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06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川祐一
小川登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48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9/00Synchronous motors or generators
    • H02K19/02Synchronous motors
    • H02K19/10Synchronous motors for multi-phase current
    • H02K19/103Motors having windings on the stator and a variable reluctance soft-iron rotor without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漏磁并且能够适当地调整磁阻转矩的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该电动机的转子具有:空孔(23),其在转子铁芯(21)的内部沿着旋转轴线(C)方向贯穿,并且沿着转子铁芯(21)的周向形成有多个;以及永磁体(22),其在多个空孔(23)内分别至少插入1个;该电动机的转子具有多个磁极部(22a),每个该磁极部(22a)由在上述空孔(23)内插入的至少1个上述永磁体(22)构成,其中,转子铁芯(21)具有:切口部(24),其在转子铁芯(21)的周向上相邻的、并且彼此极性不同的磁极部(22a)之间,以使永磁体(22)的周向端部的局部暴露的方式被开槽;以及延伸部(25),其在形成有切口部(24)的部位形成,从转子铁芯(21)的中央部(211)向径向外侧延伸。

Description

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以无刷电动机的高效率化为目的的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作为将永磁体设置于转子的无刷电动机,公知有如下的无刷电动机:在转子的表面粘贴有永磁体的表面贴磁式无刷电动机(SPM电动机),将永磁体插入于转子的空孔而构成的永磁体埋入式无刷电动机(IPM电动机)。其中,IPM电动机是将永磁体埋入到转子内而成的结构,因此,与需要将永磁体粘贴在表面的SPM电动机相比,容易防止由转子的旋转所导致的永磁体的飞散而能够期待其较高的可靠性。而且,IPM电动机能够使用平板状的永磁体。即,IPM电动机无需像SPM电动机那样为了在转子的表面粘贴永磁体而将永磁体形成为曲面,因而能够将材料成本抑制得较低。因此,这样的IPM电动机应用于半导体控制装置等的工业用的伺服电动机,能够期待实现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然而,IPM电动机为了形成多个磁极而构成为在转子的内部埋入多个永磁体,因而存在从永磁体间的铁芯部分(桥接(bridge)部)发生漏磁的问题。当发生漏磁时,由永磁体产生的电磁转矩(magnet torque)下降,若是相同尺寸的电动机,IPM电动机与SPM电动机相比,转矩常数变小。作为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结构,公知有对永磁体间的桥接部开槽而成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通过像这样对永磁体间的桥接部开槽来谋求提高磁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463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28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在伺服电动机中,为了得到较高的定位精度而要求较高的控制性。与此相关,在SPM电动机中,只有由永磁体产生的电磁转矩作为电动机转矩而被输出,因此能够比较容易获得较高的控制性。因此,以往,SPM电动机多用于伺服电动机。另一方面,在IPM电动机中,由定子的旋转磁场的极与转子的永磁体的磁极之间的吸引和排斥所产生的磁阻转矩(reluctance torque)与电磁转矩叠加起来而构成电动机转矩。图10是表示在通常的IPM电动机中,电动机转矩T和电流超前角θ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如图10所示,电磁转矩Tm是在电流超前角θ=0°时最大,磁阻转矩Tr是在电流超前角θ=45°时最大,因此,在只有电磁转矩Tm成分而没有磁阻转矩Tr成分的SPM电动机与由电磁转矩Tm成分和磁阻Tr成分叠加起来而成的IPM电动机中,电动机转矩T到达最大时的电流超前角θ不同。因此,用于驱动SPM电动机所使用的通用的逆变器以及用于驱动该逆变器的通用的控制装置不能适当地驱动IPM电动机。
与此相关,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3的结构中,通过对桥接部开槽的确能够防止漏磁,并提高转矩常数,但也增加了磁阻转矩成分,从而导致电动机转矩达到最大时的电流超前角变化,因此不能将IPM电动机代替SPM电动机来使用。即,IPM电动机专用的逆变器以及用于驱动逆变器的控制装置需要另外制造,其结果导致成本变高。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虽然提高了转矩常数并且也能使磁阻转矩下降,但不能调整磁阻转矩。根据电动机的规格、用途,推测出对于电流超前角来说,最合适的磁阻转矩是不同的(并不限于磁阻转矩为0就是最好的),因此对于不能调整磁阻转矩的以往的结构来说,无法产生对于电流超前角而言,最合适的磁阻转矩。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的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漏磁并且能够适当地调整磁阻转矩的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电动机的转子具有:空孔,其在转子铁芯的内部沿着旋转轴线方向贯穿,并且沿着上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形成有多个;以及永磁体,其在多个上述空孔内分别至少插入1个;该电动机的转子具有多个磁极部,每个该磁极部由在上述空孔内插入的至少1个上述永磁体构成,其中,上述转子铁芯具有:切口部,其在上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上相邻的、并且彼此极性不同的磁极部之间,以使上述永磁体的周向端部的局部暴露的方式被开槽;延伸部,其在形成有上述切口部的部位形成,从上述转子铁芯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采用上述结构,在转子铁芯的由永磁体形成的、彼此极性不同的磁极部之间,以使永磁体的周向端部的局部暴露的方式开槽,因此,能够防止通过磁极部之间的转子铁芯部分(桥接部)发生漏磁。而且,在形成了切口部的部位,形成有从转子铁芯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由此,通过相对于d轴(磁极部的中心轴线)的透磁率来调整q轴(磁极部间的轴线)的透磁率,能够使磁阻转矩相比于以往的通常的IPM电动机的磁阻转矩下降。由此,能够利用为了驱动SPM电动机而使用的通用的逆变器以及用于驱动该逆变器的通用的控制装置来进行驱动。而且,能够通过适当地调整延伸部的长度来适当地调整磁阻转矩。因此,能够防止发生漏磁并且能够适当地调整磁阻转矩。
也可以是,上述转子铁芯是层叠至少1个第1板状体和至少1个第2板状体而构成的;上述第1板状体在上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上设有多个供上述永磁体贯通的开口部,上述开口部以包围通过2个上述永磁体贯通于该开口部而构成的1个磁极部的方式形成;上述第2板状体具有多个磁体支承部,该多个磁体支承部设于与上述第1板状体的上述开口部相对应的部位,上述磁体支承部具有:外周部,在贯通有上述永磁体时,该外周部设在比上述永磁体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述中央部,其设在比上述永磁体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连结部,其设于与上述第1板状体的上述开口部的周向中央区域相对应的位置,用于将上述外周部和上述中央部之间连接起来;上述切口部形成为,在贯通有上述永磁体时,上述切口部在与上述开口部的周向两端部对应的位置将上述第2板状体的上述外周部与上述中央部之间分隔开;上述延伸部在形成于上述第2板状体的相邻的上述磁体支承部之间形成为从上述中央部沿上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由此,能够利用以包围1个磁极部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的第1板状体来防止贯通于开口部内的永磁体飞散,并且能够利用形成有切口部以及延伸部的第2板状体防止发生漏磁且使磁阻转矩下降。因此,通过层叠第1板状体和第2板状体而形成转子铁芯,从而能够容易以高可靠性且低成本来形成能够使用通用的逆变器和控制装置等的IPM电动机。
也可以是,上述延伸部的顶端位于上述外周部的旋转圆的内侧。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磁阻转矩。
也可以是,上述转子铁芯是通过将每1张上述第1板状体和每1张上述第2板状体交替层叠而形成的,或者是通过将每多张上述第1板状体和每多张上述第2板状体交替层叠而形成的。由此,第2板状体的外周部和中央部之间不仅被连结部连结而且还借助第1板状体连结起来,因此能够提高转子铁芯整体的强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永磁体(以及外周部)因旋转而发生飞散。
也可以是,上述开口部构成为,在贯通有上述永磁体时,在上述永磁体的周向两端部与上述开口部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在永磁体上,通过在转子铁芯与开口部的内壁之间设置间隙,能够形成隔磁部。即,该间隙的磁阻变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从永磁体向外部漏磁。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动机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机的转子。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用能够防止漏磁并且能够使磁阻转矩下降的转子来构成电动机,即使在该电动机代替以往的SPM电动机而应用于伺服电动机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通用的逆变器和控制装置等,能够实现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可以参照附图,从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中明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如以上说明那样构成,能够发挥能够防止漏磁并且能够适当地调整磁阻转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转子的电动机的俯视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电动机转子的第1板状体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1板状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电动机转子的第2板状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2板状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q轴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转子铁芯而得到侧视图。
图7是表示将与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转子而成的电动机中的延伸部的长度相对应的转矩常数的变化、和通常的IPM电动机和SPM电动机的转矩常数相比较的图表。
图8是表示将与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转子而成的电动机中的延伸部的长度相对应的凸极比(Lq/Ld)的变化、和通常的IPM电动机和SPM电动机的凸极比相比较的图表。
图9是表示以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图表中延伸比例为0.985时的凸极比为基准的各凸极比的偏差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在通常的IPM电动机中,电动机转矩T和电流超前角θ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所有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其重复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转子的电动机的俯视结构例的剖视图。此外,图1是从第2板状体42侧观察在后述的第1板状体41上层叠第2板状体42而成的层叠体而得到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以下简称为电动机)具有:筒状的定子1,其安装于外框(未图示)的内壁面;以及筒状的转子2,其以能够相对于定子1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被保持在定子1的内侧。在转子2的中心设有供转轴结构体(未图示)安装的孔3,以使转轴结构体贯通该孔3的状态将转子2和转轴结构体固定起来,该转轴结构体具有成为旋转轴的转轴。
定子1具有:定子铁芯11,其具有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11a和从筒状部11a的内壁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12个)齿部11b;以及线圈12,其缠绕于各个齿部11b。此外,转子2具有:筒状的转子铁芯21;以及永磁体22,其形成为埋入于空孔23,该空孔23在转子铁芯21的内部沿转子2的周向(旋转轴线C的周向)形成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10个)。空孔23在转子铁芯21的内部沿旋转轴线C方向贯穿,并且沿转子铁芯21的周向形成有多个。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每2个永磁体22埋入于1个空孔23。通过在各空孔23内贯通2个永磁体22,从而在转子2上形成多个(10个)磁极部22a。此外,10个空孔23是沿着转子2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1个磁极部22a构成为在1个空孔23中贯通2个永磁体22,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在1个空孔23中贯通1个永磁体22而构成1个磁极部22a,也可以是在2个空孔23中贯通2个永磁体22而构成1个磁极部22a,还可以是在3个以上空孔23中贯通相同数量的永磁体22而构成1个磁极部22a。
永磁体22形成为板状。此外,永磁体22的角部也可以形成倒角或者弄圆。由此,能够防止永磁体22在制造时产生裂纹、缺口。此外,永磁体22使用例如采用钕等稀土类元素而形成的稀土类磁体。通过使用采用稀土类元素而形成的高磁力的永磁体22,能够使转子2小型化且实现高输出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的方式将永磁体22插入于10个空孔23:隔着旋转轴线C相对的各个永磁体22,其相对的面彼此为相同极性(彼此相对的永磁体22配置为都以相同的极性朝向定子1)。即,埋入于同一个空孔23中的2个永磁体22构成为其外周面侧的极性朝向是彼此相同的。此外,可以使用适当的粘接剂将转子铁芯21和永磁体22固定起来。
在这样构成的电动机中,通过使流经定子1的线圈12的电流的方向改变,从而以转轴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线C,使转轴以及转子2相对于定子1绕旋转轴线C旋转。
在此,转子铁芯21具有:切口部24,其在沿着转子铁芯21的周向相邻的磁极部22a之间,以使永磁体22的周向端部的局部暴露的方式被开槽;延伸部25,其在形成有切口部24的部位形成,从转子铁芯21的中央部211向径向外侧延伸。
在转子中,通过使d轴电流Id沿着作为磁极部(构成1个磁极的永磁体)的中心轴线的d轴方向流动,从而产生交链磁通φd,通过使q轴电流Iq沿着作为通过2个磁极部间中心的轴线的q轴方向流动,从而产生交链磁通φq。在SPM电动机中,因为不存在q轴与d轴的区别,因此无论在哪个轴线方向上,交链磁通都是恒定的,而在IPM电动机中,通常,由q轴电流Iq产生的交链磁通φq比由d轴电流Id产生的交链磁通φd大。这是因为由d轴电流Id产生的交链磁通φd经过透磁率较低的永磁体,所以比仅经过转子铁芯部分的、由q轴电流Iq产生的交链磁通φq小。因此,q轴的磁阻(q轴电感Lq)比d轴的磁阻(d轴电感Ld)大。即,构成为凸极比ρ=Lq/Ld>1(在SPM电动机中ρ=1)。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在转子铁芯21的由永磁体22所形成的磁极部22a之间,以使永磁体22的周向端部的局部暴露的方式开槽。因此,能够防止通过磁极部22a之间的转子铁芯部分(桥接部)发生漏磁。而且,在形成了切口部24的部位,形成有从转子铁芯21的中央部21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5。由此,通过相对于d轴(磁极部22a的中心轴线)的透磁率来调整q轴(磁极部22a之间的轴线)的透磁率,能够使磁阻转矩相比于以往的通常的IPM电动机的磁阻转矩下降。因此,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转子铁芯21来构成电动机,即使在该电动机代替以往的SPM电动机而应用于伺服电动机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通用的逆变器和控制装置等,能够实现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而且,通过适当地调整延伸部25的长度,能够适当地调整该磁阻转矩。因此,能够防止发生漏磁并且能够适当地调整磁阻转矩。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1是通过将多个板状体(后述的第1板状体和第2板状体)彼此粘贴起来而形成的。图2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电动机转子的第1板状体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1板状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此外,图4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电动机转子的第2板状体的俯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第2板状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转子铁芯21是层叠至少1个图2所示的第1板状体41和至少1个图4所示的第2板状体42而构成的。
首先,说明第1板状体41。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1板状体41上,沿着转子铁芯21的周向设有多个(10个)供永磁体22贯通的开口部23a。开口部23a以包围1个磁极部22a的方式形成,1个该磁极部22a由贯通于该开口部23a的2个永磁体22构成。具体而言,第1板状体41具有:外周部411,其位于比永磁体2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中央部412,其位于比永磁体2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桥接部413,其位于多个磁极部22a之间(开口部23a之间),用于将外周部411和中央部412之间连接起来。开口部23a由外周部411、中央部412以及桥接部413形成,将永磁体22围成一个个磁极部22a。
这样一来,在第1板状体41中,以包围1个磁极部22a的方式形成有开口部23a,因此,能够防止贯通于开口部23a内的永磁体22由于旋转而发生飞散。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开口部23a贯通有永磁体22时,在磁极部22a的周向两端部与开口部23a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23b。即,桥接部413自永磁体22隔开间隔地设置。
通过在由2个永磁体22构成的磁极部22a与转子铁芯21的开口部23a的内壁之间设置间隙23b,能够形成隔磁部。即,该间隙23b的磁阻变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从永磁体22向外部漏磁。
接着,说明第2板状体42。如图4和图5所示,第2板状体42具有多个磁体支承部420,该多个磁体支承部420设于与第1板状体41的开口部23a相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磁体支承部420具有:外周部421,当贯通有永磁体22时,该外周部421设在比永磁体2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中央部422,其设在比永磁体2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连结部423,其设于与第1板状体的开口部23a的周向中央区域相对应的位置,用于将外周部421和中央部422之间连接起来。
切口部24形成为,当磁体支承部420贯通有永磁体22时,切口部24在与开口部23a(第1板状体41)的周向两端部对应的位置将第2板状体42的外周部421与中央部422之间分隔开。即,第2板状体42构成为使各磁极部22a的周向两端部暴露于外部。此外,构成各磁极部22a的永磁体22以在各磁极部22a的周向中央部利用连结部423将外周部421和中央部422之间连接起来的方式被分成2部分(由2个永磁体22构成1个磁极部22a)。连结部423沿着d轴方向延伸。
而且,延伸部25可以形成为:在形成于第2板状体42上的、相邻的磁体支承部420之间从中央部422沿转子铁芯21的径向延伸。即,延伸部25沿着q轴方向延伸。
转子铁芯21以如下方式形成:层叠这样的第1板状体41和第2板状体42,使得中央部211构成为将第1板状体41的中央部412和第2板状体42的中央部422层叠起来而成的结构,第2板状体42的延伸部25从该中央部211向径向外侧延伸。
这样一来,利用第2板状体42的上述结构,形成切口部24和延伸部25,该切口部24和延伸部25能够防止发生漏磁并且能够最适当地调整磁阻转矩。因此,通过层叠第1板状体41和第2板状体42而形成转子铁芯21,从而能够容易以高可靠性且低成本形成能够使用通用的逆变器和控制装置等的IPM电动机。
延伸部25的顶端位于外周部421的旋转圆的内侧。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磁阻转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25构成为基端部25b的周向宽度比顶端部的周向宽度大。该延伸部25的基端部25b作为对永磁体22的周向进行定位的定位部而发挥作用。即,在延伸部25的基端部25b与连结部423之间限制永磁体22的周向移动。此外,延伸部25只要能够降低磁阻转矩,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1由每1张上述的第1板状体41和每1张第2板状体42交替层叠而形成。图6是从q轴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电动机的转子铁芯而得到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构成为第2板状体42的延伸部25被第1板状体41的桥接部413从上下夹住的状态。由此,第2板状体42的外周部421和中央部422之间不仅被连结部423连结而且还借助第1板状体41连结起来,因此,能够提高转子铁芯21整体的强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永磁体22(以及外周部421)因旋转而发生飞散。
此外,也可以以每多张第1板状体41和每多张第2板状体42交替层叠的方式形成转子铁芯21。此外,可以改变第1板状体41的层叠张数和第2板状体42的层叠张数。而且,可以构成为在由1张或者多张第2板状体42层叠而成的结构体的上下各粘贴至少1张第2板状体42。
(实施例1)
以下,将使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转子中的延伸部25的长度变化时的转矩常数和凸极比的分析结果与通常的IPM电动机和SPM电动机的转矩常数和凸极比进行比较并示出。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作为延伸部25的长度的指标,使用延伸部25的长度(旋转轴线C和延伸部25的顶端之间的距离)相对于转子2的外径(旋转圆的半径)的比(以下称为延伸比例)。具体而言,对延伸比例从0.888到0.985之间的5个长度下的转矩常数等值进行标绘从而将其图表化。此外,延伸比例为0.888时,延伸部25只是图4中基端部25b的长度。
图7是表示将与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转子而成的电动机中的延伸部的长度相对应的转矩常数的变化、和通常的IPM电动机和SPM电动机的转矩常数相比较的图表。如图7所示,可知:无论延伸部25的长度如何,都能够获得比以往的通常的SPM电动机的转矩常数低、却比以往的通常的IPM电动机的转矩常数高的转矩常数。因此,示出了与以往的通常的IPM电动机相比,即使设置延伸部25也能利用切口部24防止经由磁极部22a之间的转子铁芯部分(桥接部)发生漏磁。
图8是表示将与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转子而成的电动机中的延伸部的长度相对应的凸极比(Lq/Ld)的变化、和通常的IPM电动机和SPM电动机的凸极比相比较的图表。此外,图9是表示以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图表中延伸比例为0.985时的凸极比为基准的各凸极比的偏差的图表。
如上述那样,相对于通常的SPM电动机而言,IPM电动机会由于q轴磁通的增加而导致增加q轴电感Lq。因此,如图8所示,以往的通常的IPM电动机与通常的SPM电动机相比,凸极比ρ=Lq/Ld增加。在此基础上,可知: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通过设置切口部24使得q轴磁通减少,因此,无论延伸部25的长度如何,与以往的通常的IPM电动机相比,凸极比ρ都下降了。而且,可知:如图8和图9所示那样,凸极比ρ随着延伸部25的长度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根据图9,本实施例的凸极比ρ的变化幅度为4%左右。这样一来,根据本实施例,示出了能够通过适当地调整延伸部25的长度来适当地调整该磁阻转矩。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更以及修正。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10个磁极部22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只要具有上述所说明的结构,可以是具有10个以上的磁极部22a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小于10个的磁极部22a的结构。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上述说明可以知晓本发明的多个改良、其它实施方式。因此,上述说明应只作为例示来解释,是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启示为目的来提供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对其结构以及/或者功能的详细情况进行实质上的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在防止漏磁并且适当地调整磁阻转矩方面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定子
2   转子
3   孔
11  定子铁芯
11a 筒状部
11b 齿部
12  线圈
21  转子铁芯
22  永磁体
22a 磁极部
23  空孔
23a 开口部
23b 间隙
24  切口部
25  延伸部
25b 基端部
41  第1板状体
42  第2板状体
211 转子铁芯的中央部
411 第1板状体的外周部
412 第1板状体的中央部
413 桥接部
420 磁体支承部
421 第2板状体的外周部
422 第2板状体的中央部
423 连结部
C   旋转轴线

Claims (6)

1.一种电动机的转子,其具有:空孔,其在转子铁芯的内部沿着旋转轴线方向贯穿,并且沿着上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形成有多个;以及永磁体,其在多个上述空孔内分别至少插入1个;该电动机的转子具有多个磁极部,每个该磁极部由在上述空孔内插入的至少1个上述永磁体构成,其中,
上述转子铁芯具有:切口部,其在上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上相邻的、并且彼此极性不同的磁极部之间,以使上述永磁体的周向端部的局部暴露的方式被开槽;延伸部,其在形成有上述切口部的部位形成,从上述转子铁芯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上述转子铁芯是层叠至少1个第1板状体和至少1个第2板状体而构成的;
上述第1板状体在上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上设有多个供上述永磁体贯通的开口部,上述开口部以包围通过2个上述永磁体贯通于该开口部而构成的1个磁极部的方式形成;
上述第2板状体具有多个磁体支承部,该多个磁体支承部设于与上述第1板状体的上述开口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述磁体支承部具有:外周部,在贯通有上述永磁体时,该外周部设在比上述永磁体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述中央部,其设在比上述永磁体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以及连结部,其设于与上述第1板状体的上述开口部的周向中央区域相对应的位置,用于将上述外周部和上述中央部之间连接起来;
上述切口部形成为,在贯通有上述永磁体时,上述切口部在与上述开口部的周向两端部对应的位置将上述第2板状体的上述外周部与上述中央部之间分隔开;
上述延伸部在形成于上述第2板状体的相邻的上述磁体支承部之间形成为从上述中央部沿上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上述延伸部的顶端位于上述外周部的旋转圆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上述转子铁芯是通过将每1张上述第1板状体和每1张上述第2板状体交替层叠而形成的,或者是通过将每多张上述第1板状体和每多张上述第2板状体交替层叠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其中,
上述开口部构成为,在贯通有上述永磁体时,在上述永磁体的周向两端部与上述开口部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6.一种电动机,其具有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机的转子。
CN201280040624.5A 2011-11-01 2012-10-26 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 Pending CN1037487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0124 2011-11-01
JP2011240124 2011-11-01
PCT/JP2012/006882 WO2013065275A1 (ja) 2011-11-01 2012-10-26 モータの回転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766A true CN103748766A (zh) 2014-04-23

Family

ID=48191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0624.5A Pending CN103748766A (zh) 2011-11-01 2012-10-26 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00235A1 (zh)
JP (1) JPWO2013065275A1 (zh)
CN (1) CN103748766A (zh)
WO (1) WO20130652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22044A1 (en) * 2013-07-22 2015-01-22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orque ripple in a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US20160322881A1 (en) * 2015-04-29 2016-11-03 Active Power, Inc. Integrated motor generator flywheel with rotating permanent magnet
JPWO2018079290A1 (ja) * 2016-10-24 2019-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飛行装置
JP6869918B2 (ja) * 2018-03-30 2021-05-12 愛知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電動機
TWI812289B (zh) * 2022-06-16 2023-08-11 大銀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高頻旋轉機構之改良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8008A (ja) * 2004-11-25 2006-06-15 Asmo Co Ltd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型ロ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JP4898201B2 (ja) * 2005-12-01 2012-03-14 アイチエレック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回転機
JP5412978B2 (ja) * 2009-06-17 2014-02-12 株式会社明電舎 永久磁石埋込式回転電機
JP2011083114A (ja) * 2009-10-07 2011-04-21 Suzuki Motor Corp 電動機
JP2012016090A (ja) * 2010-06-29 2012-01-19 Asmo Co Ltd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型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65275A1 (ja) 2015-04-02
US20140300235A1 (en) 2014-10-09
WO2013065275A1 (ja) 2013-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06352B2 (ja) 回転電機、回転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CN102420473B (zh) 转子
US10110076B2 (en) Single-phase brushless motor
JP5659031B2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5752272B2 (ja) 回転子およびモータ
US10404146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10020700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rotor
US10122231B2 (en) Rotor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2011223836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US20140210296A1 (en) Rotor for permanent magnet type mo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tor for permanent magnet type motor, and permanent magnet type motor
JP2011223742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2015115985A (ja) 回転電機
US10236732B2 (en) Inductor type rotary motor
JP2007330025A (ja) モータ
JP2017085818A (ja)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JP2012105480A (ja) 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CN103748766A (zh) 电动机的转子以及具备该转子的电动机
US10020717B2 (en) Dual stator, flux 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JP6748852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15195650A (ja) 磁石埋込型回転電気機械のロータ構造
US10797545B2 (en) Magnet-embedded type rotor and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having magnet-embedded type rotor
JP2013132154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JP2015216786A (ja) 永久磁石埋め込み式回転電機
JP2014087229A (ja) 磁石埋込型ロータ
JP2018029420A (ja) 回転電機と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