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7966A -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7966A
CN103737966A CN201410009530.2A CN201410009530A CN103737966A CN 103737966 A CN103737966 A CN 103737966A CN 201410009530 A CN201410009530 A CN 201410009530A CN 103737966 A CN103737966 A CN 103737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cylinder
tension
piston rod
upp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95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7966B (zh
Inventor
范如明
吉桂生
唐正东
徐久兵
陈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ngl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ngl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ngl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ngl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095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37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37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7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7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7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压力机技术领域。拉紧气缸的第一下腔体与储气筒连通,第一上腔体通过二位二通电磁阀与储气筒连接;拉紧气缸盖上设有复位气缸,复位气缸内设有空心活塞杆和活塞环;二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一进出口与复位气缸的第二下腔体连通,第二进出口与复位气缸的第二上腔体连通,泄放口与大气连通,第一进出口与压力进出口连通,压力进出口与储气筒连通。本发明通过空心活塞杆推动拉紧活塞下行,达到松开压力机零部件的目的;空心活塞杆与拉紧活塞头分离,使与储气筒连通的第一下腔体气压大于第一上腔体气压,达到重新拉紧压力机零部件的目的。本发明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复位行程可控的优点。

Description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机,特别涉及一种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的控制方法,属于压力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包括拉紧气缸、拉紧活塞、设于拉紧气缸底部的拉紧气缸座和设于拉紧气缸顶部的拉紧气缸盖,拉紧活塞包括有用于拉紧压力机零部件的拉紧活塞杆和与拉紧活塞杆连接的拉紧活塞头,拉紧活塞头设于拉紧气缸内并将拉紧气缸的内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拉紧气缸壁上开设有与下腔体连通的气孔一,拉紧气缸盖上开设有与上腔体连通的气孔二。拉紧气缸处于锁紧状态时,下腔体气压大于上腔体气压,使拉紧活塞杆向上提起从而拉紧压力机零部件。当需要松开压力机零部件时,通常是通过人工操作将下腔体内的气体全部排出或对上腔体采取反向供气措施,使促使拉紧活塞杆下行,松开拉紧压力机零部件。
其不足之处在于:采用泄放拉紧气缸下腔体压缩气体的方法松开压力机零部件,耗时长、工作效率低下,且重新锁紧压力机零部件时,需要对拉紧气缸下腔体重新供气,压缩气体消耗量大;采用上腔体反向供气促使拉紧活塞下行,复位行程不可控、可靠性差;整个复位操作需要人工反复控制排气和供气,操作繁琐、自动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压力机气缸复位操作耗时长、复位行程不可控、自动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包括拉紧气缸、拉紧活塞、设于拉紧气缸底部的拉紧气缸座和设于拉紧气缸顶部的拉紧气缸盖,所述拉紧活塞包括有用于拉紧压力机零部件的拉紧活塞杆和与拉紧活塞杆连接的拉紧活塞头,所述拉紧活塞头设于拉紧气缸内并将拉紧气缸的内腔分为第一上腔体和第一下腔体,所述拉紧气缸上还开设有与第一下腔体连通的气孔一,所述拉紧气缸盖上开设有与第一上腔体连通的气孔二,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一通过管道连接有储气筒,所述气孔二通过二位二通电磁阀与储气筒连通;所述拉紧气缸盖上设有复位气缸,所述复位气缸的顶部设有复位气缸盖,内部贯穿有空心活塞杆;所述空心活塞杆上端延伸超出复位气缸盖,下端延伸至拉紧气缸的第一上腔体内;所述空心活塞杆上还套装有与复位气缸滑动密封连接的活塞环,所述活塞环将复位气缸的内腔分为第二上腔体和第二下腔体;所述储气筒上还连接有二位四通电磁阀,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通过压力进出口与储气筒连通,通过第一进出口与第二下腔体连通,通过第二进出口与第二上腔体连通;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的泄放口与大气连通,第一进出口与压力进出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第一下腔体直接与储气筒相连通,使得第一下腔体气压始终与储气筒气压保持平衡,即便需要松开压力机零部件也无需将第一下腔体内的压缩气体全部泄放,因此,压缩气体消耗量小、复位耗时短、工作效率高;2、由于拉紧活塞是由空心活塞杆推动下行的,因此拉紧气缸的复位行程可通过控制复位气缸中活塞环的行程而得到有效控制,解决了拉紧气缸复位行程不可控的技术问题;3、通过二位二通电磁阀、二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各腔体的进出气,实现了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更加灵活、简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紧活塞头上开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与空心活塞杆相对应设置;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密封凹槽相匹配的设有密封圈一。空心活塞杆下行插入密封凹槽,使第一上腔体形成密封空间,密封凹槽和密封圈的设置充分保证了第一上腔体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拉紧气缸盖上开设有与第二下腔体连通的气孔三,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一进出口通过气孔三与第二下腔体连通;所述复位气缸盖上开设有与第二上腔体连通的气孔四,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二进出口通过气孔四与第二上腔体连通。此设计结构可有效避免活塞环下行堵塞气孔三、活塞环上行堵塞气孔四的技术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气缸盖与空心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二,所述拉紧气缸盖与空心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三。密封圈二、密封圈三的设置保证了复位气缸的密封性能,提高了复位气缸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控制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采用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进行的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接通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二位二通电磁阀的电源,切换二位四通电磁阀,第二进出口与压力进出口连通,第一进出口与泄放口连通;此时,复位气缸的第二上腔体与储气筒连通并开始进气,第二下腔体与大气连通并开始排气,第二上腔体气压大于第二下腔体气压,活塞环带动空心活塞杆下行;
(2)空心活塞杆下行至拉紧活塞头,第一上腔体形成封闭空间;此时,控制打开二位二通电磁阀,第一上腔体与第一下腔体同时与储气筒连通,两腔体内气压相等;储气筒继续为第二上腔体供气,空心活塞杆推动拉紧活塞继续下行,直至松开压力机零部件;
(3)关闭二位二通电磁阀,再次切换二位四通电磁阀,第一进出口重新与压力进出口连通,第二进出口重新与泄放口连通;此时,第二下腔体与储气筒连通并开始进气,第二上腔体与大气连通并开始排气,第二下腔体大于第二上腔体气压,活塞环带动空心活塞杆上行;
(4)空心活塞杆与拉紧活塞头分离,第一上腔体通过空心活塞杆与大气连通,第一下腔体气压大于第一上腔体气压,拉紧活塞上行,拉紧压力机零部件,完成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地采用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进行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且控制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中拉紧气缸与复位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拉紧气缸;1a第一上腔体;1b第一下腔体;2拉紧气缸盖;3拉紧气缸座;4拉紧活塞杆;5拉紧活塞头;5a密封凹槽;6复位气缸;6a第二上腔体;6b第二下腔体;7复位气缸盖;8空心活塞杆;9活塞环;10气孔一;11气孔二;12气孔三;13气孔四;14储气筒;15二位二通电磁阀;16二位四通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包括拉紧气缸1、拉紧活塞、设于拉紧气缸1底部的拉紧气缸座3和设于拉紧气缸1顶部的拉紧气缸盖2,拉紧活塞包括有用于拉紧压力机零部件的拉紧活塞杆4和与拉紧活塞杆4连接的拉紧活塞头5,拉紧活塞头5设于拉紧气缸1内并将拉紧气缸1的内腔分为第一上腔体1a和第一下腔体1b,拉紧气缸1上还开设有与第一下腔体1b连通的气孔一10,拉紧气缸盖2上开设有与第一上腔体1a连通的气孔二11。气孔一10通过管道直接与储气筒14连通,气孔二11通过二位二通电磁阀15与储气筒14连通;拉紧气缸盖2上设有复位气缸6,复位气缸6与拉紧气缸盖2之间密封连接。复位气缸6的顶部设有复位气缸盖7,内部贯穿有空心活塞杆8。空心活塞杆8的内部开设贯穿空心活塞杆上端和下端的气流通道,空心活塞杆的上端延伸超出复位气缸盖7,下端延伸至拉紧气缸1的第一上腔体1a内。活塞环9套装于空心活塞杆上,并与复位气缸6滑动密封连接的,活塞环9将复位气缸6的内腔分为第二上腔体6a和第二下腔体6b。二位四通电磁阀16包括有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压力进出口和泄放口。储气筒14与二位四通电磁阀16的压力进出口连通,拉紧气缸盖2上开设有与第二下腔体6b连通的气孔三12,二位四通电磁阀16的第一进出口通过气孔三12与第二下腔体6b连通;复位气缸盖7上开设有与第二上腔体6a连通的气孔四13,二位四通电磁阀16的第二进出口通过气孔四13与第二上腔体6a连通。压力机零部件被锁紧状态下,二位四通电磁阀16的泄放口与大气连通,第一进出口与压力进出口连通。
拉紧活塞头5上开设有密封凹槽5a,密封凹槽5a与空心活塞杆8相对应设置,空心活塞杆8的下端与密封凹槽5a相匹配的设有密封圈一。复位气缸盖7与空心活塞杆8之间设有密封圈二,拉紧气缸盖2与空心活塞杆8之间设有密封圈三。
采用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进行的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接通二位四通电磁阀16、二位二通电磁阀15的电源,切换二位四通电磁阀16,第二进出口与压力进出口连通,第一进出口与泄放口连通;此时,复位气缸6的第二上腔体6a与储气筒14连通并开始进气,第二下腔体6b与大气连通并开始排气,第二上腔体6a气压大于第二下腔体6b气压,活塞环9带动空心活塞杆8下行;(2)空心活塞杆8下行至拉紧活塞头5,第一上腔体1a形成封闭空间;此时,控制打开二位二通电磁阀15,第一上腔体1a与第一下腔体1b同时与储气筒14连通,两腔体内气压相等;储气筒14继续为第二上腔体6a供气,空心活塞杆8推动拉紧活塞继续下行,直至松开压力机零部件;(3)关闭二位二通电磁阀15,再次切换二位四通电磁阀16,第一进出口重新与压力进出口连通,第二进出口重新与泄放口连通;此时,第二下腔体6b与储气筒14连通并开始进气,第二上腔体6a与大气连通并开始排气,第二下腔体6b大于第二上腔体6a气压,活塞环9带动空心活塞杆8上行;(4)空心活塞杆8与拉紧活塞头5分离,第一上腔体1a通过空心活塞杆8与大气连通,第一下腔体1b气压大于第一上腔体1a气压,拉紧活塞上行,拉紧压力机零部件,完成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包括拉紧气缸、拉紧活塞、设于拉紧气缸底部的拉紧气缸座和设于拉紧气缸顶部的拉紧气缸盖,所述拉紧活塞包括有用于拉紧压力机零部件的拉紧活塞杆和与拉紧活塞杆连接的拉紧活塞头,所述拉紧活塞头设于拉紧气缸内并将拉紧气缸的内腔分为第一上腔体和第一下腔体,所述拉紧气缸上还开设有与第一下腔体连通的气孔一,所述拉紧气缸盖上开设有与第一上腔体连通的气孔二,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一通过管道连接有储气筒,所述气孔二通过二位二通电磁阀与储气筒连通;所述拉紧气缸盖上设有复位气缸,所述复位气缸的顶部设有复位气缸盖,内部贯穿有空心活塞杆;所述空心活塞杆上端延伸超出复位气缸盖,下端延伸至拉紧气缸的第一上腔体内;所述空心活塞杆上还套装有与复位气缸滑动密封连接的活塞环,所述活塞环将复位气缸的内腔分为第二上腔体和第二下腔体;所述储气筒上还连接有二位四通电磁阀,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通过压力进出口与储气筒连通,通过第一进出口与第二下腔体连通,通过第二进出口与第二上腔体连通;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的泄放口与大气连通,第一进出口与压力进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活塞头上开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与空心活塞杆相对应设置;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密封凹槽相匹配的设有密封圈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气缸盖上开设有与第二下腔体连通的气孔三,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一进出口通过气孔三与第二下腔体连通;所述复位气缸盖上开设有与第二上腔体连通的气孔四,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二进出口通过气孔四与第二上腔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气缸盖与空心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二,所述拉紧气缸盖与空心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三。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进行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接通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二位二通电磁阀的电源,切换二位四通电磁阀,第二进出口与压力进出口连通,第一进出口与泄放口连通;此时,复位气缸的第二上腔体与储气筒连通并开始进气,第二下腔体与大气连通并开始排气,第二上腔体气压大于第二下腔体气压,活塞环带动空心活塞杆下行;
(2)空心活塞杆下行至拉紧活塞头,第一上腔体形成封闭空间;此时,控制打开二位二通电磁阀,第一上腔体与第一下腔体同时与储气筒连通,两腔体内气压相等;储气筒继续为第二上腔体供气,空心活塞杆推动拉紧活塞继续下行,直至松开压力机零部件;
(3)关闭二位二通电磁阀,再次切换二位四通电磁阀,第一进出口重新与压力进出口连通,第二进出口重新与泄放口连通;此时,第二下腔体与储气筒连通并开始进气,第二上腔体与大气连通并开始排气,第二下腔体大于第二上腔体气压,活塞环带动空心活塞杆上行;
(4)空心活塞杆与拉紧活塞头分离,第一上腔体通过空心活塞杆与大气连通,第一下腔体气压大于第一上腔体气压,拉紧活塞上行,拉紧压力机零部件,完成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
CN201410009530.2A 2014-01-09 2014-01-09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737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9530.2A CN103737966B (zh) 2014-01-09 2014-01-09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9530.2A CN103737966B (zh) 2014-01-09 2014-01-09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7966A true CN103737966A (zh) 2014-04-23
CN103737966B CN103737966B (zh) 2015-11-04

Family

ID=5049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9530.2A Active CN103737966B (zh) 2014-01-09 2014-01-09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379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602B2 (zh) * 1977-07-30 1986-06-26 Amada Co Ltd
DE3814928A1 (de) * 1988-05-03 1989-11-16 Bermatingen Maschf Servoeinrichtung zur betaetigung eines verstellgliedes
CN1191507A (zh) * 1995-07-25 1998-08-2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液压机的高速安全回路
CN2293439Y (zh) * 1997-03-31 1998-10-07 杨维雄 摇臂式下料机
CN101712207A (zh) * 2009-09-08 2010-05-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伺服电机驱动高性能节能型双动液压机
CN203739290U (zh) * 2014-01-09 2014-07-30 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602B2 (zh) * 1977-07-30 1986-06-26 Amada Co Ltd
DE3814928A1 (de) * 1988-05-03 1989-11-16 Bermatingen Maschf Servoeinrichtung zur betaetigung eines verstellgliedes
CN1191507A (zh) * 1995-07-25 1998-08-2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液压机的高速安全回路
CN2293439Y (zh) * 1997-03-31 1998-10-07 杨维雄 摇臂式下料机
CN101712207A (zh) * 2009-09-08 2010-05-2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伺服电机驱动高性能节能型双动液压机
CN203739290U (zh) * 2014-01-09 2014-07-30 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7966B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39290U (zh)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
CN102822522A (zh) 装有陶瓷阀的空气马达
CN204137344U (zh) 一种膏体材料定量灌装装置
CN202100763U (zh) 气动二位四通滑阀
CN202972016U (zh) 一种气控二位五通阀
CN203845759U (zh) 剪式举升机自动调平液压装置
CN203627901U (zh) 一种两位五通双h气阀
CN103737966A (zh) 压力机气缸自动复位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26136U (zh) 一种用于自动控制空压机的组合进气阀
CN207533507U (zh) 灌胶抽真空装置
CN202580081U (zh) 调压式自动闸阀
CN202914865U (zh) 气动控制系统使用的快速放气阀
CN203452996U (zh) 全行程往复活塞式手动压缩机
CN201705279U (zh) 一种扩张式封隔器
CN203670122U (zh) 油泵定量控制系统
CN203604717U (zh) 两位五通先导式机械阀
CN207485757U (zh) 一种气液增压缸
CN207478906U (zh) 在线高效节能真空作业系统
CN202597010U (zh) 煤矿用气动注液泵
CN203880106U (zh) 一种组合式压力阀
CN110873085A (zh) 一种六面顶压机液压油缸同步控制方法
CN203214268U (zh) 一种连续真空生产线双腔转换室抽气系统
CN203463690U (zh) 用于消防器材管路上的手动阀
CN203796517U (zh) 低压气体升压机
CN203316345U (zh) 易开盖涂胶线供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Yang Road, Y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Hanjiang District, Jiangsu city of Yangzhou Province, No. 99 225009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ANGLI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5127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City Hanjiang Industrial Park Yang Road No. 99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Yangli Group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