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644B - 微波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波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8644B
CN103718644B CN201280038142.6A CN201280038142A CN103718644B CN 103718644 B CN103718644 B CN 103718644B CN 201280038142 A CN201280038142 A CN 201280038142A CN 103718644 B CN103718644 B CN 103718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wave
heating
heating chamber
waveguide
radioactive de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81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8644A (zh
Inventor
贞平匡史
细川大介
吉野浩二
信江等隆
大森义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8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8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0Feed lines
    • H05B6/707Feed lines using waveguides
    • H05B6/708Feed lines using waveguides in particular slotted wave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2Radiators or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0Feed lines

Abstract

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加热室输入部(107)将在波导管(106)内传送且通过了微波放射部(108)的形成位置的微波引导到加热室(103),使在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成为由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微波放射部将基于在波导管内传送的行波的微波放射到加热室内,在不使用旋转机构的情况下,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微波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炉等微波加热装置,尤其涉及在用于向加热室内部放射微波的结构上具有特征的微波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微波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处理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代表性装置。在微波炉中,将在微波提供单元中产生的微波放射到金属制成的加热室的内部,利用放射出的微波对加热室内部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处理。
作为现有的微波炉中的微波提供单元,使用了磁控管。由磁控管生成的微波经由波导管,从微波放射部放射到加热室内部。在加热室内部的微波的电磁场分布(微波分布)不均匀时,存在不能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微波加热这样的问题。
作为均匀地对加热室内部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手段,存在如下结构:有使载置被加热物的工作台旋转而使被加热物在加热室内部旋转的构造、固定被加热物而使放射微波的天线旋转的构造、或者使用相位器改变来自微波产生单元的微波的相位的构造。通常使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微波加热装置。
例如,在现有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已知有具有如下结构的微波加热装置:在波导管内部配置有能够旋转的天线、天线轴等,在利用电机使该天线旋转的同时驱动磁控管,由此降低加热室内的微波分布的不均匀。
此外,在日本特开昭62-6409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另一结构的微波加热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微波加热装置:在磁控管的上部设置有能够旋转的天线,使来自送风风扇的风吹到该天线的叶片上,利用该送风风扇的风力使天线旋转,来改变加热室内的微波分布。
作为具有相位器的例子,美国专利第430134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的微波加热装置:其既实现了降低微波加热带来的被加热物的加热不匀,又实现了成本降低和供电部的空间节省。在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加热室内部具有放射圆偏振波的单一的微波放射部的微波加热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0640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4301347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具有现有结构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要求尽可能具有简易的结构,来高效且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但是,在迄今为止提出的现有的结构中,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在结构上、效率上和均匀化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此外,在微波加热装置尤其是微波炉中,高输出化的技术开发不断发展,在日本国内,额定高频输出1000W的产品已经商品化。微波炉不是通过热传导来对食品进行加热,微波炉作为商品的显著特征在于其能够使用介质加热直接对食品进行加热的便利性。但是,对微波炉而言,尚未解决不均匀加热的状态下的高输出化会导致不均匀加热的问题更加凸显这样的大问题。
作为现有的微波加热装置具有的结构上的问题,可以列举下述两点。
第1点,为了降低不均匀加热,需要用于使工作台或者天线旋转的驱动机构,因此必须确保旋转空间以及使工作台或者天线旋转的电机等驱动源的设置空间,这阻碍了微波炉的小型化。
第2点,为了使工作台或者天线稳定旋转,需要将该天线设置在加热室的上部或者下部,这在结构上限制了特定部件的配置。
由于在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照射室内设置工作台或者相位器的旋转机构等会降低可靠性。因此,期望不需要这些机构的微波加热装置。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虽然既实现了减轻微波加热造成的被加热物的不均匀加热(加热不匀),又实现了制造成本的降低和供电部的空间节省,但还存在如下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具有向加热室内部放射圆偏振波的单一的微波放射部的微波加热装置虽然具备不具有旋转机构这样的优点,但是存在不能利用微波加热来实现充分的均匀加热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用旋转机构的情况下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微波加热的微波加热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室,其收纳被加热物;微波提供部,其用于向所述加热室提供微波;波导管,其用于将从所述微波提供部提供的微波传送给所述加热室;多个微波放射部,它们形成于所述波导管,用于将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放射到所述加热室内;以及加热室输入部,其将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且通过了所述微波放射部的形成位置的微波引导到所述加热室内,并在所述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开口,以使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成为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微波放射部向所述加热室内放射基于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行波的微波。
在如上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中,能够在不使用旋转机构的情况下,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微波加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微波加热装置:其构成为在波导管内振幅发生变化的行波通过微波放射部的形成位置,因此,使放射量发生变化的微波从分散于多个部位的开口部分散地进行放射,能够在不使用旋转机构的情况下,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微波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与在波导管内沿微波传送方向进行传送的行波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与在波导管内沿微波传送方向进行传送的行波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与在波导管内沿微波传送方向进行传送的行波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一般的长方体形状的波导管的内部空间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加热室输入部以及波导管内的微波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加热室输入部的变形例的图,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配置的关系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加热室输入部以及波导管内的微波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5是示出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加热室输入部的变形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室,其收纳被加热物;微波提供部,其用于向所述加热室提供微波;波导管,其用于将从所述微波提供部提供的微波传送给所述加热室;多个微波放射部,它们形成于所述波导管,用于将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放射到所述加热室内;以及加热室输入部,其将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且通过了所述微波放射部的形成位置的微波引导到所述加热室内,并在所述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开口,以使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成为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微波放射部向所述加热室内放射基于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行波的微波。
如上述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将微波从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通过加热室输入部引导到加热室内。因此,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使波导管内的微波传送状态成为驻波少的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通过设置于波导管的微波放射部将微波放射到加热室内,由此,能够对被加热物进行高效的加热。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微波加热装置:在波导管内振幅发生变化的行波通过微波放射部的形成位置,因此放射量发生变化的微波从分散于多个部位的开口部分散地放射,能够在不使用旋转机构的情况下,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微波加热。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上述第1方式的所述多个微波放射部被配置为关于所述加热室的中心对称地配置。这样构成的第2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针对加热室内的被加热物,使放射量对称地均匀进行微波放射。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上述第1或者第2方式的从所述加热室输入部输入到所述加热室内的微波量是从所述多个微波放射部放射到所述加热室内的微波的总量的1成以下。这样构成的第3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较多地确保用于被加热物的加热的微波量,使在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成为由行波占支配地位。
在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上述第1~第3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构成为:在构成所述加热室的面中,配置有所述加热室输入部的面与配置有所述微波放射部的面相对。这样构成的第4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能够从加热室的一个面均匀地进行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并且从另一个面也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上述第1~第3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构成为:所述加热室输入部具有形成在所述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的反射面结构部以及将所述反射面结构部反射的微波引导到所述加热室内的输入用开口部。这样构成的第5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紧凑构成加热室输入部。
在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上述第1~第5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构成为,所述微波放射部具有放射圆偏振波的形状。这样构成的第6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进一步扩大加热室内的均匀加热范围。
在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上述第1、第2、第3和第6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构成为:所述加热室输入部具有末端封闭部和末端放射部,所述末端封闭部形成在所述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末端放射部将基于在所述末端封闭部中产生的具有管内波长的驻波的微波引导到所述加热室内,从所述末端封闭部起到所述末端放射部的中心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的距离是所述波导管的管内波长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这样构成的第7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将末端放射部的中心的位置配置在以管内波长为基频而产生的驻波的波腹的位置,构成为易于从末端放射部排出微波,能够进一步加强在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的行波成分。
在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上述第1、第2、第3和第6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构成为:所述加热室输入部具有末端封闭部和末端放射部,末端封闭部形成在所述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末端放射部将基于在所述末端封闭部中产生的具有所述微波提供部的振荡波长的驻波的微波引导到所述加热室内,从所述末端封闭部起到所述末端放射部的中心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距离是所述微波提供部的振荡波长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
如上这样构成的第8的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在重视轻负载加热性能的情况下尤其有效,其中,轻负载加热性能表现出如下特性:从微波放射部一旦放射的微波从加热室再次通过微波放射部以微波提供部的振荡波长返回到波导管内。在重视被被加热物吸收的微波较少的轻负载加热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将末端放射部的中心的位置配置在以从加热室再次返回到波导管内时的波长(微波提供部的振荡波长)为基频产生的驻波的波腹的位置处,能够构成为易于从末端放射部排出微波,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强在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的行波成分。
在本发明的第9的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上述第7或者第8的方式构成为:所述末端放射部兼备将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排出到所述加热室内的微波排出功能、以及作为用于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微波放射部的功能。在这样构成的第9的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能够有效地将构成加热室的面灵活运用于对被加热物的均匀加热,能够紧凑地构成加热室输入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对微波炉进行了说明,但是微波炉只是例子,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不限于微波炉,也包含利用介质加热的加热装置、含水垃圾处理机、或者半导体制造装置等微波加热装置。此外,本发明包含适当组合在以下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任意结构而得到的结构,在组合出的结构中,发挥各自的效果。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具体的微波炉结构,基于相同技术思想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炉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中,101是壳体,102是被加热物,103是收纳被加热物102的加热室,104是用于载置被加热物102的载置部,105是用于向加热室103提供微波的微波提供部,106是用于将从微波提供部105提供的微波传送到加热室103的波导管,107是从波导管106的微波传送方向的末端朝加热室103延伸设置的加热室输入部,108是用于将在波导管106内传送的微波放射到加热室103内的微波放射部。
此外,载置部104使用玻璃板、微波提供部105使用磁控管、波导管106使用方形波导管、加热室输入部107使用与微波传送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随着朝向加热室103而逐渐扩大的喇叭形状的开口部、微波放射部108使用了作为形成在波导管106与加热室103所共有的面(在实施方式1中,为波导管106的上表面)上的贯通孔的开口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作为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炉的结构。
图2是作为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炉的立体图。在图2中,微波放射部108存在于载置部104下方,是作为形成在波导管106(未图示)与加热室103共有的面上的贯通开口的开口部,201是用于使被加热物102进出加热室103的门,在图2中,示出了门201处于打开状态的微波加热装置。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108与在波导管106内沿微波传送方向302传送的行波(微波)之间的关系的图。图3的(a)是波导管106的侧面剖视图,图3的(b)是形成在波导管106的上表面(与加热室相对的面)的微波放射部108的概略结构图。此处,设微波放射部108为设置在波导管106的上表面(上侧管壁)的开口部,且具有将存在于波导管106内的微波放射到加热室103内的功能,来进行说明。
接下来,对如上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首先,由使用者将被加热物102配置在加热室103内的载置部104上,在进行了加热开始指示后,该微波加热装置从作为微波提供部105的磁控管向波导管106内提供微波。
在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设置有从波导管106的微波传送方向302上的末端朝加热室103延伸的喇叭状的加热室输入部107。这样,成为如下的结构(微波排出结构):由于波导管106的末端成为通过加热室输入部107而与加热室103连接的状态,因此,在波导管106内进行传送的、没有从微波放射部108进行放射而通过微波放射部108的形成位置到达了波导管106的末端的剩余的微波大多被引导到加热室103内。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在波导管106内进行传送的微波被波导管末端反射的量较少,而成为在微波传送方向302上前进的行波301。
在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以使得从加热室输入部107向加热室103输入的微波量在从多个微波放射部108放射的微波总量的1成以下的方式,构成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形状(开口面积)。通过这样构成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形状,在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能够较多地确保在被加热物102的加热中使用的、来自微波放射部108的微波量,并且能够构成为使在波导管106内行波301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因此,当行波301在波导管106内传送时,如在图3的(a)中以虚线所示那样,行波301一边改变在形成微波放射部108的位置(形成位置)处的振幅,一边在波导管106内行进。
其结果是,当行波301在波导管106内进行传送的期间中,微波从各个微波放射部108放射到加热室103内,进行对被加热物102的加热。此时,在波导管106内进行传送的微波分散到作为多个微波放射部108的多个开口部,随着作为放射源的行波301的振幅变化而改变放射量,并从各个开口部向加热室103内放射微波。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中,构成为从波导管106的末端通过加热室输入部107将微波引导到加热室103。因此,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将在波导管106内进行传送的微波设为驻波较少的行波301的状态下,通过设置在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108向加热室103内放射微波,来进行被加热物102的加热。
在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中,振幅发生变化的行波301通过微波放射部108的形成位置,因此,放射量发生变化的微波从分散于多个部位的开口部进行放射。其结果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结构,能够提供如下的微波加热装置:其能够在不使用旋转机构的情况下,均匀地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微波加热。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以图3所示的开口形状的结构对微波放射部108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本发明的微波放射部的结构,并不限于开口形状,只要是能够以波导管内的行波为放射源向加热室内放射微波的结构即可。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作为加热室输入部107,以使用了喇叭形状的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本发明,只要是抑制了对波导管内行波的反射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喇叭形状。
(实施方式2)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微波加热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微波放射部是放射圆偏振波的结构。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2的微波加热装置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其详细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的说明。此外,实施方式2的基本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实施方式1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作用等进行说明。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108与在波导管106内沿微波传送方向302进行传送的行波(微波)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的(a)是波导管106的侧面剖视图,图4的(b)是示出形成在波导管106的上表面(与加热室相对的面)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的结构的俯视图。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是设置在波导管106的上表面(上侧管壁)的开口,具有将存在于波导管106内的微波以圆偏振波放射到加热室103内的功能。
在实施方式2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设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为图4所示的放射圆偏振波的开口形状。圆偏振波是在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技术,作为身边的使用例,可举出ETC(ElectronicTollCollectionSystem:“不停车收费系统”)等。圆偏振波是电场的偏振面随着时间变化而相对于电波的行进方向进行旋转的微波,其具有如下特征:在形成圆偏振波时,电场方向随着时间而持续变化,因此放射到加热室103内的微波的放射角度也持续变化,而电场强度的大小不随时间变化。由此,与在现有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使用的基于线偏振波的微波加热相比,微波分散放射到较大范围,能够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微波加热。尤其是,圆偏振波针对周向均匀加热的倾向较强。此外,圆偏振波根据旋转方向分为右旋偏振波(CW:clockwise顺时针)和左旋偏振波(CCW:counterclockwise逆时针)这两种类型,但是加热性能没有不同。
在实施方式2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利用圆偏振波的特征,从微波放射部108放射圆偏振波的微波,由此能够进一步使加热室103内的加热分布均匀化。
此外,为了从设置于方形的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108输出圆偏振波,如图4的(b)所示,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的开口形状具有如下形状:使具有宽度的直线状的2条狭缝彼此在中央处交叉,相对于微波传送方向302倾斜45度。此外,该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需要配置在与波导管106在微波传送方向302上的波导管轴(与波导管106的微波传送方向302平行的中心轴)401不交叉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中,将微波放射部108设为具有放射圆偏振波的结构,因此,从微波放射部108向加热室103内放射具有扩展广度的微波,能够在加热室103内使微波的放射在更广的范围内均匀化。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以图4中所示的开口形状对放射圆偏振波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本发明的开口形状,不限于图4所示的形状,只要是放射圆偏振波的形状即可。
(实施方式3)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微波加热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微波放射部的结构。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3的微波加热装置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其详细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说明。此外,实施方式3的基本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作用等进行说明。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108与在波导管106内沿微波传送方向302进行传送的行波(微波)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的(a)是波导管106的侧面剖视图,图5的(b)是示出形成在波导管106的上表面(与加热室相对的面)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的结构的俯视图。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是设置在波导管106上的上表面(上侧管壁)的开口,具有将存在于波导管106内的微波以圆偏振波放射到加热室103内的功能。
实施方式3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结构同样地,使具有宽度的直线状的2条狭缝彼此在中央处交叉,以相对于微波传送方向302倾斜45度的形状构成。此外,该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配置在与波导管106的微波传送方向302上的波导管轴401不交叉的位置处。设置有这样构成的微波放射部108的波导管106被配置为:在实施方式3的结构中,波导管轴401通过加热室103的底面(与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相对的面)的中心O(参照图5的(b))。
因此,在实施方式3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如图5的(b)所示,在关于加热室103的中心轴901对称的位置处,配置有多个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此处,加热室103的中心轴901是指,通过加热室103的底面中心O且与波导管106的微波传送方向302平行的方向(在实施方式3中,从加热室103的底面中心O朝向左右侧面的方向)。
通过如上所述关于加热室103的中心轴901对称地配置多个微波放射部108,能够对通常配置在加热室103的中央处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对称的微波放射,并能够构成为使微波放射在与沿着波导管106的微波传送方向302延伸设置的波导管轴401垂直的方向上、即在加热室103的前后方向上扩展。此处,加热室103的前后方向是图5的(b)所示的加热室103在纸面上的上下方向,即连结配置有门201的前表面侧与作为该前表面侧的相对侧的背面侧的方向。
此外,通过将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的开口形状设为能够输出圆偏振波的形状,能够进一步提高微波加热的扩展效果,能够更均匀地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中,通过以关于加热室103的中心O对称的方式配置多个放射圆偏振波的微波放射部108,能够对称地进行对被加热物102的微波放射,并能够在与沿着波导管106的微波传送方向302延伸的波导管轴401垂直且为加热室103的前后方向的方向上扩展微波放射。其结果是,实施方式3的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能够使对被加热物102的微波的放射更加均匀地进行加热。
(实施方式4)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微波加热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4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室输入部的配置结构。此外,在实施方式4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以变更了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中的加热室输入部的配置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将实施方式4的加热室输入部的配置结构适用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也会起到相同的效果。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4的微波加热装置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3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其详细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说明。此外,实施方式4的基本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3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作用等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炉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室输入部107配置在与波导管106的形成有微波放射部108的面相对的面(加热室103的顶壁面)。
如图6所示,在实施方式4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中,设置在波导管106上的多个微波放射部108配置在加热室103的底面(底面壁)正下方。此外,与波导管106的微波传送方向的末端连接的加热室输入部107相对于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设置在隔着加热室103相对的面即加热室103的上表面、即顶壁面,构成为将到达波导管106的末端的行波原样引导到加热室103内。
此处,以使得从加热室输入部107输入到加热室103的微波量是从多个微波放射部108放射的微波总量的大致一半的方式,来构成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形状(开口面积),由此,能够从加热室103的底面均匀地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并从配置在加热室103上方(顶壁面)的加热室输入部107输入微波,从与被加热物102相对的上方进行加热。在该情况下,实施方式4的微波加热装置具有能够将被加热物102的上下方向的加热分布也设为均等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4的结构中,配置为:在构成加热室103的壁面中,配置有加热室输入部107的壁面和与形成有微波放射部108的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相对的壁面成为隔着加热室103相对的面。通过这样配置微波放射部108和加热室输入部107,能够构成为在均匀地进行来自加热室103的一个壁面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加热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基于来自加热室103的另一个壁面的加热室输入部107的加热。
此外,在实施方式4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同样地,以使得从加热室输入部107输入到加热室103的微波量是从多个微波放射部108放射的微波总量的1成以下的方式,构成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形状(开口面积)。这样构成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增大从微波放射部108对被加热物102的微波放射量,使加热加快,并能够使波导管106内的微波成为行波占支配地位。因此,在这样构成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虽然没有上下方向的加热分布均等化的效果,但是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等的效果,成为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对被加热物高效地进行均匀加热的结构。
(实施方式5)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室输入部的结构。此外,在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以变更了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中的加热室输入部的配置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将实施方式5的加热室输入部的结构适用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也会起到相同的效果。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3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其详细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说明。此外,实施方式5的基本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3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作用等进行说明。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室输入部107由反射面结构部702和输入用开口部703构成,输入用开口部703与波导管106的形成有微波放射部108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形成在同一面。
在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反射面结构部702形成在波导管106的微波传送方向的末端,以其末端成为倒角(面取り)的方式,由相对于微波传送方向302倾斜的面构成。反射面结构部702构成为使在波导管106内行进的微波反射,通过形成于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上的输入用开口部703,将微波引导到加热室103内。
在实施方式5的结构中,从作为微波提供部105的磁控管提供的微波在波导管106内行进,没有从微波放射部108放射而通过微波放射部108的形成位置到达波导管106末端的剩余的微波,在构成加热室输入部107的反射面结构部702处反射。在反射面结构部702处反射而以朝向加热室103的方式改变了方向的微波通过输入用开口部703,被引导到加热室103内。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中,构成为:在波导管106内进行传送而到达末端的微波被引导到加热室103内。其结果是,在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能够使波导管106内的微波成为由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5的结构中,以使得从加热室输入部107输入到加热室103的微波量是从多个微波放射部108放射的微波总量的1成以下的方式,构成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的开口形状,由此,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较多地确保被加热物102的加热所使用的、来自微波放射部108的微波的放射量,并且能够使得在波导管106内行波301处于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5的结构中,使得在波导管106内传送的微波成为由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的加热室输入部107能够配设在与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相同的面上。因此,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以紧凑的结构实现装置整体。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5的微波加热装置中,通过将加热室输入部107设为具有反射面结构部702的结构,能够紧凑地构成加热室输入部,能够最终实现微波加热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实施方式6)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室输入部的结构。此外,在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以变更了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中的加热室输入部的配置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将实施方式6的加热室输入部的结构适用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也会起到相同的效果。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3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其详细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说明。此外,实施方式6的基本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3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作用等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室输入部107由末端封闭部802和末端放射部803构成,末端放射部803与波导管106的形成有微波放射部108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加热室103的相对面)形成在同一面。此外,在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从波导管106的末端封闭部802起到末端放射部803的中心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距离被设定为从微波提供部105提供到波导管106的微波的管内波长(λg)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作为末端放射部803,能够通过使用与微波放射部108同样构成的开口部来容易地实现。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在假定利用相同厚度的板材来构成各开口形状的情况下,末端放射部803和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的中心表示为该板材的重心位置。此外,在波导管106内的传送空间中,如果设作为微波产生部105的磁控管的微波输出位置为起始端部,则波导管106的末端封闭部802是指作为其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位置的、波导管106的闭塞部分的内壁面。此外,管内波长λg的1/4的大致奇数倍包含管内波长λg的1/4的奇数倍的数值±10%的范围。
接下来,使用图9,对波导管的管内波长(λg)进行说明。图9是示意性示出最简单的一般的长方体形状的方形波导管106a的内部空间的图。如图9所示,最简单的一般的方形波导管106a的内部空间由与管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为长方形(宽度a×高度b)且长度方向是管轴方向的长方体构成。
已知,在设从微波提供部105(磁控管)输出的波长为λ(λ=(光速)/(振荡频率))时,将方形波导管106a的宽度a设定为小于微波的波长(λ)且大于半波长(λ/2)(λ>a>λ/2),将方形波导管106a的高度b设定为小于半波长(λ/2)(b<λ/2),由此,该方形波导管106a以TE10模式传送微波。在微波炉中,波长λ为约120mm,一般的方形波导管106a的宽度a在80mm~100mm的范围内,高度b在15mm~40mm的范围内。
在图9所示的方形波导管106a中,出于磁场平行地进行螺旋的面这样的意义,将上下相对的面称作H面114、115,出于与电场平行的面这样的意义,将左右相对的面称作E面116、117。
此外,向方形波导管106a内提供来自微波提供部105的微波(波长:λ),如果设在方形波导管106a内传送时的微波的波长为管内波长(传送波长)并由λg来表示,则管内波长(传送波长)λg如下式(1)所示。
[数式1]
λ g = λ - 1 - ( λ 2 a ) 2 ... ( 1 )
如式(1)所示,管内波长(传送波长)λg随着方形波导管106a的宽度尺寸a而变化,但是与方形波导管106a的高度尺寸b没有关系。
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108、加热室输入部107以及波导管106内的微波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0的(a)是波导管106的侧面剖视图,图10的(b)是形成在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上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和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放射部803(开口部803a)的结构图。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和末端放射部803的开口部803a是设置在波导管106的上表面(上侧管壁)的开口,具有将存在于波导管106内的微波以圆偏振波放射到加热室103内的功能。
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结构同样地,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和末端放射部803的开口部803a使具有宽度的直线状的2条狭缝彼此在中央处交叉,以相对于微波传送方向302倾斜45度的形状构成。此外,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和末端放射部803的开口部803a配置在不与波导管106在微波传送方向302上的波导管轴401交叉的位置处。
如图10的(a)所示,在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从微波提供部105提供到波导管106的微波在波导管106内行进,在构成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封闭部802处被反射,由此,在末端闭塞部802的附近形成以管内波长λg为基频的驻波。此处,末端放射部803形成在作为驻波的最大振幅的波腹((波导管106内的微波的管内波长λg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位置处。
在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如图10的(b)所示,通过将末端放射部803的开口部803a的中心(重心位置)配置在以管内波长λg为基频的驻波的波腹((波导管106内的微波的管内波长λg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位置处,能够向加热室103内放射处于最大振幅位置的微波,因此,能够成为易于排出剩余的微波的结构(微波排出功能结构)。
通过如上这样构成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加热室输入部107,能够在从微波提供部105的微波提供位置起、到位于将微波最终放射到加热室103内的位置处的微波放射部108为止的波导管106内形成行波301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6的结构中,以使得从加热室输入部107输入到加热室103的微波量是从多个微波放射部108放射的微波总量的1成以下的方式,构成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的开口形状(开口面积)。通过这样构成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的开口形状,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较多地确保被加热物102的加热所使用的、来自微波放射部108的微波的放射量,并且,能够使得在波导管106内处于行波301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加热室输入部107的变形例的图,图11的(a)是波导管106的侧面剖视图,图11的(b)是形成在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上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和末端放射部1001的开口部1001a的结构图。如图11的(b)所示,末端放射部1001的开口部1001a的中心(重心位置)不仅形成在作为波导管106内的驻波的最大振幅位置的波腹的位置处,而且配设于在波导管106内以TE10模式进行传送的微波最强的波导管轴(与波导管106的传送方向平行的中心轴)401上。其结果是,能够构成为更容易从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放射部1001向加热室103内排出作为驻波的微波。
图12是示出图8所示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变形例的图,是示出变更了波导管106相对于加热室103的加热区域的配置的例子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波导管106的末端封闭部802配置在加热室103的加热区域的正下方,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放射部1101设置在能够向被加热物102照射微波的位置处。其结果是,图12所示的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末端放射部1101配置在波导管106内产生的驻波的最大振幅位置处,由此具有将剩余的微波排出到加热室103内的微波排出功能,并兼备用于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微波放射功能。这样构成的图12所示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在不怎么降低均匀加热性能的情况下,紧凑地构成加热室输入部107。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将从构成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封闭部802起到末端放射部803、1001、1101的中心(重心位置)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距离设为在波导管106中产生的驻波的管内波长λg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通过这样来构成,在实施方式6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将末端放射部803、1001、1101配置在驻波的最大振幅位置处,由此成为易于将剩余的微波排出到加热室103内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强在波导管106内进行传送的微波的行波成分,使在波导管106内传送的微波成为由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此外,通过将末端放射部1101配置在波导管106内产生的驻波的最大振幅位置处,构成为使末端放射部1101兼备将剩余的微波排出到加热室103内的微波排出功能、以及用于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微波放射功能,由此,能够在不怎么降低均匀加热性能的情况下,有效地将加热室103的底面灵活运用于对被加热物102的均匀加热,能够紧凑地构成加热室输入部107。
(实施方式7)
以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室输入部的结构。此外,在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以变更了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中的加热室输入部的配置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将实施方式7的加热室输入部的结构适用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也会起到相同的效果。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3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其详细说明适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的说明。此外,实施方式7的基本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动作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实施方式1~3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作用等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微波加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室输入部107由末端封闭部1202和末端放射部1203构成,末端放射部1203与波导管106的形成有微波放射部108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形成在同一面。此外,在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中,波导管106的从末端封闭部1202起到末端放射部1203的中心(重心位置)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距离被设定为向波导管106提供微波的微波提供部105的振荡波长(λo)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作为末端放射部1203,能够通过使用与微波放射部108同样地构成的开口部来容易地实现。
在微波加热装置中,在被加热物102为轻负载、例如对1个土豆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因为被被加热物102吸收的微波量较少,因此,从微波放射部108放射出的微波大多没有被被加热物102吸收,而从加热室103经由微波放射部108返回波导管106内。
在波导管106内进行传送的微波看上去是以管内波长λg进行传送,但是,作为放射源的微波是微波提供部105的振荡波长λ0的波。如上所述,在对轻负载的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微波大多成为从加热室103通过微波放射部108返回到波导管106内的状态,如图14的(a)所示,在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封闭部1202附近,产生以微波提供部105的振荡波长λo为基频的驻波。
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108、加热室输入部107以及波导管106内的微波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4的(a)是波导管106的侧面剖视图,图14的(b)是形成在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上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和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放射部1203(开口部1203a)的结构图。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和末端放射部1203的开口部1203a是设置在波导管106的上表面(上侧管壁)的开口,具有将存在于波导管106内的微波以圆偏振波放射到加热室103内的功能。
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结构同样地,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使具有宽度的直线状的2条狭缝彼此在中央处交叉,以相对于微波传送方向302倾斜45度的形状构成。此外,该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和末端放射部1203的开口部1203a配置在与波导管106在微波传送方向302上的波导管轴401不交叉的位置处。
在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具有重视轻负载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性能的结构。这样,在重视轻负载的被加热物102的加热性能的情况下,如图14的(b)所示,将末端放射部1203的开口部1203a的中心(重心位置)配置在以向波导管106提供微波的微波提供部105的振荡波长λo为基频的驻波的波腹((微波提供部105提供的微波的振荡波长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位置处,由此构成为将用于向加热室103引导微波的开口部1203a配置在该驻波的最大振幅的位置处。因此,在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中,构成为易于从在波导管106的末端封闭部1202附近产生的、以微波提供部105提供的微波的波长λo为基频的驻波的波腹的位置处,经由末端放射部1203的开口部1203a,向加热室103内排出微波(微波排出功能结构)。
通过如上这样来构成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加热室输入部107,能够在从微波提供部105的微波提供位置起到位于将微波最终放射到加热室103内的位置处的微波放射部108为止的波导管106内形成行波301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7的结构中,以使得从加热室输入部107输入到加热室103的微波量成为从多个微波放射部108放射的微波总量的1成以下的方式,构成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的开口形状(开口面积)。通过这样构成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的开口形状,在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能够较多地确保被加热物102的加热所使用的、来自微波放射部108的微波的放射量,并且能够使在波导管106内行波301处于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图15是示出图14所示的加热室输入部107的变形例的图,图15的(a)是波导管106的侧面剖视图,图15的(b)是形成在波导管106的微波放射部形成面上的微波放射部108的开口部108a和末端放射部1401的开口部1401a的结构图。如图15的(b)所示,末端放射部1401的开口部1401a的中心(重心位置)不仅形成在作为波导管106内的驻波的最大振幅位置的波腹的位置,而且配设于在波导管106内以TE10模式进行传送的微波最强的波导管轴(波导管106的与传送方向平行的中心轴)401上。其结果是,能够构成为更容易从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放射部1401向加热室103内排出作为驻波的微波。
图16是示出图13所示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变形例的图,是示出变更了波导管106相对于加热室103的加热区域的配置的例子的剖视图。如图16所示,波导管106的末端封闭部1202配置在加热室103的加热区域的正下方,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放射部1501设置在能够向被加热物102照射微波的位置。其结果是,图16所示的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将末端放射部1501配置在波导管106内产生的驻波的最大振幅位置处,由此,使末端放射部具有将剩余的微波排出到加热室103内的微波排出功能,并兼备用于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微波放射功能。这样构成的图16所示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在不怎么降低均匀加热性能的情况下,紧凑地构成加热室输入部107。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是在被加热物102为轻负载的情况下有用的结构。在被加热物102为轻负载的情况下,由于被被加热物102吸收的微波较少,因此一旦从微波放射部108向加热室103被放射的微波从加热室103通过微波放射部108返回到波导管106。此处,返回来的微波的波长是微波提供部105的振荡波长λo。在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将从构成加热室输入部107的末端封闭部1202起到末端放射部1203、1401、1501的中心(重心位置)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距离设为返回到加热室103的微波波长(微波提供部105的振荡波长λo)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通过这样来构成,在实施方式7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将末端放射部1203、1401、1501配置在驻波的最大振幅位置,由此成为易于将剩余的微波排出到加热室103内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强在波导管106内进行传送的微波的行波成分,使在波导管106内传送的微波成为由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此外,将末端放射部1501配置在波导管106内产生的驻波的最大振幅位置处,由此构成为兼备将微波排出到加热室103内的微波排出功能、以及用于对被加热物102进行加热的微波放射功能,由此,能够在不怎么降低均匀加热性能的情况下,有效地将加热室103的底面灵活运用于对被加热物102的均匀加热,能够紧凑地构成加热室输入部107。
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经由加热室输入部,将在波导管进行传送且通过了微波放射部的形成位置的微波引导到加热室内,并将在波导管内进行传送的微波设为驻波较少而由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这样,通过使波导管内成为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使得振幅发生变化的行波通过微波放射部,因此能够构成为放射量发生变化的微波从分散于多个部位处的微波放射部的开口部放射到加热室内,能够进行对被加热物的均匀加热。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微波加热装置,其能够在不使用旋转机构的情况下,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微波加热。
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由于关于加热室的中心对称地配置多个微波放射部,因此能够对配置在加热室内中央的被加热物,对称且均匀地放射微波。
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使得从加热室输入部输入到加热室的微波量为从多个微波放射部放射的微波总量的1成以下,由此,能够较多地确保用于被加热物的加热的微波量,能够使波导管内成为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构成加热室的面中,配置有加热室输入部的面和配置有微波放射部的面构成相对的面,由此,能够构成为在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来自微波放射部的加热的同时,还进行基于加热室输入部的加热。
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通过构成为加热室输入部具有反射面结构部,能够紧凑地构成加热室输入部。
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通过构成为微波放射部放射圆偏振波,能够进一步扩大加热区域中的能够进行均匀加热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加热室输入部构成为具有末端封闭部和末端放射部,将从末端封闭部起到末端放射部的中心(重心位置)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距离设为“波导管的管内波长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末端放射部的中心(重心位置)的位置位于以管内波长为基频的驻波的波腹的位置,易于从末端放射部排出微波,能够使在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成为由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在重视轻负载的加热性能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构筑有用的结构,其中,轻负载表现出如下特性:被被加热物吸收的微波较少,一旦从微波放射部放射出的微波经由微波放射部,以微波提供部的振荡波长从加热室返回到波导管内。即,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加热室输入部构成为具有末端封闭部和末端放射部,从末端封闭部起到末端放射部的中心(重心位置)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距离设为“微波提供部的振荡波长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在重视轻负载的加热性能的情况下,将以微波提供部的振荡波长为基频的驻波的波腹配置在末端放射部的中心(重心位置),由此易于从末端放射部排出微波,能够使得在波导管内进行传送的微波为行波。
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末端放射部兼备将基于在波导管内产生的驻波的微波排出到加热室103内的微波排出功能、以及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微波放射功能,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加热室输入部。
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在波导管内进行传送的期间,通过加热室输入部,将没有从微波放射部放射而通过了微波放射部的形成位置的剩余微波引导到加热室内。其结果是,在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中,能够使波导管内成为驻波较少而由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并且利用设置于波导管的微波放射部将微波放射到加热室内,对被加热物进行高效的加热。根据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结构,在波导管内,振幅发生变化的行波通过微波放射部的形成位置,因此,放射量发生变化的微波从分散于多个部位的开口部分散地放射,能够在不使用旋转机构的情况下,均匀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微波加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能够对被加热物均匀地照射微波,因此能够有效地用于进行食品的加热加工和杀菌等的微波加热装置等。
标号说明
101壳体
102被加热物
103加热室
104载置部
105微波提供部
106波导管
107加热室输入部
108微波放射部
201门
301行波
302微波传送方向
401波导管轴
702反射面结构部
703输入用开口部
802末端封闭部
803末端放射部

Claims (10)

1.一种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具有:
加热室,其收纳被加热物;
微波提供部,其用于向所述加热室提供微波;
波导管,其用于将从所述微波提供部提供的微波传送给所述加热室;
多个微波放射部,它们形成于所述波导管,用于将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放射到所述加热室内;以及
加热室输入部,其将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且通过了所述微波放射部的形成位置的微波引导到所述加热室内,并在所述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设置有开口,以使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成为行波占支配地位的状态,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微波放射部向所述加热室内放射基于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行波的微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微波放射部被配置为关于所述加热室的中心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从所述加热室输入部输入到所述加热室内的微波量为从所述多个微波放射部放射到所述加热室内的微波的总量的1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在构成所述加热室的面中,配置有所述加热室输入部的面与配置有所述微波放射部的面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加热室输入部具有形成在所述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的反射面结构部以及将在所述反射面结构部反射的微波引导到所述加热室内的输入用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微波放射部具有放射圆偏振波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加热室输入部具有末端封闭部和末端放射部,所述末端封闭部形成在所述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所述末端放射部将基于在所述末端封闭部中产生的具有管内波长的驻波的微波引导到所述加热室内;从所述末端封闭部起到所述末端放射部的中心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距离是所述波导管的管内波长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加热室输入部具有末端封闭部和末端放射部,所述末端封闭部形成在所述波导管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末端,所述末端放射部将基于在所述末端封闭部中产生的具有所述微波提供部的振荡波长的驻波的微波引导到所述加热室内;从所述末端封闭部起到所述末端放射部的中心为止的微波传送方向上的距离是所述微波提供部的振荡波长的大致1/4的奇数倍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末端放射部兼备将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排出到所述加热室内的微波排出功能、以及作为用于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微波放射部的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装置构成为:所述末端放射部兼备将在所述波导管内传送的微波排出到所述加热室内的微波排出功能、以及作为用于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微波放射部的功能。
CN201280038142.6A 2011-08-04 2012-07-31 微波加热装置 Active CN103718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0676 2011-08-04
JP2011170676 2011-08-04
JP2011252552 2011-11-18
JP2011-252552 2011-11-18
PCT/JP2012/004866 WO2013018358A1 (ja) 2011-08-04 2012-07-31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644A CN103718644A (zh) 2014-04-09
CN103718644B true CN103718644B (zh) 2016-02-10

Family

ID=47628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142.6A Active CN103718644B (zh) 2011-08-04 2012-07-31 微波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85203B2 (zh)
EP (1) EP2741574B1 (zh)
JP (1) JPWO2013018358A1 (zh)
CN (1) CN103718644B (zh)
WO (1) WO2013018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56855B2 (en) 2013-04-19 2019-07-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WO2015024177A1 (en) 2013-08-20 2015-02-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status of popcorn in a microwave
EP3087805B1 (en) 2013-12-23 2018-05-30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terrupting circuit for a radio frequency generator
WO2015118101A1 (en) * 2014-02-07 2015-08-13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Microwave-energy feeding arrangement, microwave heating arrangement, microwave ov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icrowave oven and method for heating food
JP6414683B2 (ja) * 2014-12-22 2018-10-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6414684B2 (ja) * 2014-12-22 2018-10-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EP3240363B1 (en) * 2014-12-22 2020-08-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JP6459123B2 (ja) * 2014-12-22 2019-01-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WO2016144872A1 (en) 2015-03-06 2016-09-15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of calibrating a high power amplifier for a radio frequency power measurement system
US10904962B2 (en) 2015-06-03 2021-01-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CN105088194B (zh) * 2015-08-28 2018-01-09 东北大学 一种微波加热的化学气相沉积设备
EP3400756B8 (en) 2016-01-08 2020-02-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ultiple cavity microwave oven insulated divider
EP3400755A1 (en) 2016-01-08 2018-11-14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heating strategies
US10820382B2 (en) 2016-01-28 2020-10-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o cook foodstuff
US10827570B2 (en) 2016-02-15 2020-11-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o cook foodstuff
WO2018037802A1 (ja) * 2016-08-22 2018-03-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06358330A (zh) * 2016-08-25 2017-01-25 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冷冻食品的微波解冻装置
DE102016221447A1 (de) 2016-11-02 2018-05-03 BSH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argerät
EP3451794A1 (en) 2017-09-01 2019-03-06 Whirlpool Corporation Crispness and browning in full flat microwave oven
US11039510B2 (en) 2017-09-27 2021-06-15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using asynchronous sensing strategy for resonant modes real-time tracking
CN107718394B (zh) * 2017-09-28 2019-08-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直接穿透微波加热固化方法
US11412584B2 (en) 2017-12-08 2022-08-09 Alkar-Rapidpak, Inc. Ovens with metallic belts and microwave launch box assemblies for processing food products
US10772165B2 (en) 2018-03-02 2020-09-08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zone cooking according to spectromodal theory in an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US11404758B2 (en) 2018-05-04 2022-08-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 line e-probe waveguide transition
US10912160B2 (en) 2018-07-19 2021-02-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Cooking appliance
JP6569991B2 (ja) * 2018-09-19 2019-09-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TWI795964B (zh) * 2021-10-27 2023-03-11 國立清華大學 利用準行微波實現熱處理之材料處理設備
KR20230071510A (ko) * 2021-11-16 2023-05-23 한국전기연구원 원형 편광 마이크로파 유도가열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775A (ja) * 1995-07-07 1997-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231397A (zh) * 1998-04-06 1999-10-13 Lg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的波导管
CN1778146A (zh) * 2003-04-25 2006-05-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5413A (en) * 1943-11-10 1952-07-29 Luis W Alvarez Antenna system with variable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2704802A (en) * 1952-05-22 1955-03-22 Raytheon Mfg Co Microwave ovens
US3643262A (en) * 1958-12-05 1972-02-15 Compagnic Generale De Telegrap Microstrip aerials
GB977777A (en) * 1962-02-02 1964-12-16 Lyons & Co Ltd J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adio frequency ovens
US3373259A (en) * 1965-03-26 1968-03-12 Lyons & Co Ltd J Electronic oven
US3819900A (en) * 1972-06-13 1974-06-25 Amana Refrigeration Inc Waveguide filter for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US3909754A (en) * 1974-02-26 1975-09-30 Sage Laboratories Waveguide bandstop filter
FR2315986A1 (fr) * 1975-07-04 1977-01-28 Olivier Jean Procede et reacteur resonant pour traiter une matiere par des ondes electromagnetiques
US4107501A (en) * 1976-04-13 1978-08-15 Raytheon Company Microwave oven control system
US4079221A (en) * 1976-04-15 1978-03-14 Roper Corporation Microwave oven having waveguide feed with phase shifter
US4144436A (en) * 1976-06-17 1979-03-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icrowave oven excitation system for promoting uniformity of energy distribution
US4129872A (en) * 1976-11-04 1978-12-12 Tull Aviation Corporation Microwave radiating element and antenna array including linear phase shift progression angular tilt
US4160144A (en) * 1978-01-25 1979-07-03 Canadian Patents And Development Limited Single-sided microwave applicator for sealing cartons
US4160145A (en) * 1978-02-16 1979-07-03 Armstrong Cork Company Microwave applicator device
US4421968A (en) * 1978-12-01 1983-12-20 Raytheon Company Microwave oven having rotating conductive radiators
US4414453A (en) * 1978-12-21 1983-11-08 Raytheon Company Microwave oven feed apparatus
US4370534A (en) * 1979-04-09 1983-01-25 Deryck Brand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ing, thawing and/or demoisturizing materials and/or objects
FR2478418A1 (fr) * 1980-03-13 1981-09-18 Soulier Joel Nouveau dispositif pour le traitement thermique de matieres en poudre ou en grains
US4399341A (en) * 1980-08-06 1983-08-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US4301347A (en) * 1980-08-14 1981-11-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eed system for microwave oven
US4446349A (en) * 1983-01-03 1984-05-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icrowave phase shifting device
JPS603595U (ja) * 1983-06-17 1985-01-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S61127595U (zh) * 1985-01-29 1986-08-11
GB8511049D0 (en) * 1985-05-01 1985-06-12 Shell Int Research Apparatus for uniform microwave bulk heating
JPS6264093A (ja) 1985-09-12 1987-03-20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高周波加熱装置
US4642435A (en) * 1985-12-26 1987-02-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otating slot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microwave oven
KR900003489B1 (ko) * 1987-03-14 1990-05-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의 고주파 분산 장치
US4746968A (en) * 1987-03-30 1988-05-24 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Combined microwave and thermal drying apparatus
JPS63279596A (ja) * 1987-05-11 1988-11-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US4992762A (en) * 1990-04-16 1991-02-12 Cascade Microtech, Inc. Ridge-trough waveguide
KR950003782B1 (ko) * 1992-08-25 1995-04-18 주식회사금성사 투 웨이(Two Way) 가열방식의 전자레인지
CH684373A5 (de) * 1992-10-29 1994-08-31 Inwave Ag Vorrichtung zur Einkopplung von Mikrowellen.
CN1301040C (zh) * 1994-10-20 2007-02-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电波加热装置
US5924120A (en) * 1998-02-03 1999-07-13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ximizing utilization of an internal processor bus in the context of external transactions running at speeds fractionally greater than internal transaction times
US6034362A (en) * 1998-07-10 2000-03-07 Ferrite Components, Inc.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wave energy feed
KR100368943B1 (ko) * 1998-07-22 2003-04-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렌지
IT1319036B1 (it) * 1999-11-03 2003-09-23 Technology Finance Corp Pro Pr Dispositivo dielettrico di riscaldamento
GB2357630B (en) * 1999-12-21 2004-06-30 Marconi Applied Techn Ltd Magnetron arrangemements
DE20006527U1 (de) * 2000-04-08 2000-09-28 Prozesautomation Kohler Gmbh Schlitz-Hohlleiter
KR100396765B1 (ko) * 2000-08-23 2003-09-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렌지의 균일가열구조
JP2002257351A (ja) * 2001-02-28 2002-09-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レンジ
KR100448541B1 (ko) * 2001-12-04 2004-09-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렌지
JP4132016B2 (ja) * 2001-12-25 2008-08-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整合回路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03257614A (ja) * 2001-12-27 2003-09-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US20050212626A1 (en) * 2002-05-07 2005-09-29 Toshiyuki Takamatsu High frequency re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SE0201755D0 (sv) * 2002-06-07 2002-06-07 O Risman Improvements of hybrid mode rectangular heating applicators
US6667466B1 (en) * 2002-11-20 2003-12-23 Maytag Corporation Microwave delivery system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US6649890B1 (en) * 2002-11-20 2003-11-18 Maytag Corporation Microwave cooking appliance incorporatin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6680467B1 (en) * 2002-11-20 2004-01-20 Maytag Corporation Microwave delivery system with multiple magnetrons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US20060289526A1 (en) * 2003-04-25 2006-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igh-frequency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SE526169C2 (sv) * 2003-09-02 2005-07-19 Exh Llc Mikrovågsvärmningsapplikator
WO2005041672A2 (en) * 2003-10-21 2005-05-12 Global Appliance Technologies, Inc. Speed cooking oven with slotted microwave antenna
JP3966858B2 (ja) * 2004-01-15 2007-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装置
JP2005268624A (ja) 2004-03-19 2005-09-29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加熱装置
JP2006128075A (ja) * 2004-10-01 2006-05-18 Seiko Epson Corp 高周波加熱装置、半導体製造装置および光源装置
US8653482B2 (en) * 2006-02-21 2014-02-18 Goji Limited RF controlled freezing
US8839527B2 (en) * 2006-02-21 2014-09-23 Goji Limited D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for use therewith
JP4572213B2 (ja) * 2007-04-25 2010-11-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マイクロ波照射装置
KR101004863B1 (ko) * 2008-04-01 2010-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
US8610038B2 (en) * 2008-06-30 2013-12-17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Microwave oven
US20120097665A1 (en) * 2008-11-10 2012-04-26 Alexander Bilchinsk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ergy
JP2011034795A (ja) * 2009-07-31 2011-02-17 Hitachi Ltd マイクロ波電磁界照射装置
US8941039B2 (en) * 2010-08-02 2015-01-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evice and implementation thereof for repairing damage in a cooking appliance
US9144117B2 (en) * 2010-12-23 2015-09-22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Microwave barrier system for use in heating articles under vacuum
US8847130B2 (en) * 2011-05-09 2014-09-30 Kabushiki-Kaisha Takumi Heating unit of vehicle heating system
KR101831378B1 (ko) * 2011-05-24 2018-02-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제조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775A (ja) * 1995-07-07 1997-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231397A (zh) * 1998-04-06 1999-10-13 Lg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的波导管
CN1778146A (zh) * 2003-04-25 2006-05-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18358A1 (ja) 2015-03-05
EP2741574A4 (en) 2015-01-07
CN103718644A (zh) 2014-04-09
WO2013018358A1 (ja) 2013-02-07
US20140166645A1 (en) 2014-06-19
EP2741574A1 (en) 2014-06-11
US9585203B2 (en) 2017-02-28
EP2741574B1 (en)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8644B (zh) 微波加热装置
CN103477707B (zh) 微波加热装置
CN104272866A (zh) 微波加热装置
WO2013171990A1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5895247B2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WO2016006249A1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CN103916998A (zh) 微波加热装置
JP6273598B2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CN103650637B (zh) 微波加热装置
JP6179814B2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CN103687123B (zh) 微波加热装置
JP2013098106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2014229532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6111421B2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CN103889086B (zh) 微波加热装置
JP2014089942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2013125670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CN103229593B (zh) 微波加热装置
JP2013109987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2014067696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2013171648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2014116175A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