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325B - 具有均匀外观的oled/qled发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具有均匀外观的oled/qled发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8325B
CN103718325B CN201280036939.2A CN201280036939A CN103718325B CN 103718325 B CN103718325 B CN 103718325B CN 201280036939 A CN201280036939 A CN 201280036939A CN 103718325 B CN103718325 B CN 103718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module
active component
light
marginal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69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8325A (zh
Inventor
J·阿梅隆
M·埃利特
C·奇尔霍夫
M·德沃夏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ng Tuo Baer Holdings Ltd
Tridonic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Tridonicatco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donicatco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Tridonicatco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718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8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3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具有板状有源元件(12)及带有表面(221)的板状载体元件(22),该有源元件(12)被布置在该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载体元件(22)具有相对于有源元件(12)突出的边缘区(222)。此外,该发光模块还包括覆盖该边缘区(222)的遮光板(21)。所述遮光板可以具有以下效果:在俯视该发光模块时可较不清晰地辨别该突出的边缘区(222)。尤其可能造成发光模块构件较低程度地可见或可辨别,或者根本不可见或不可辨别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因此获得以下效果:边缘区(222)的外观能够非常好地匹配于有源元件(12)的外观。由此可以获得特别均匀的且由此改善的发光模块的外观。

Description

具有均匀外观的OLED/QLED发光模块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模块,其具有板状有源元件和包括表面的板状载体元件,所述有源元件被布置在所述表面上,其中所述载体元件具有相对于所述有源元件突出的边缘区。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这种OLED模块(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形式的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具有有源元件,其具有两个电极以及设于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层,该两个电极为金属阴极和阳极的形式。该有源元件在电极被连接至电源时发光。而且,该发光模块具有用作基材的玻璃片形式的板状载体元件,该有源元件被布置在基材的表面上。此时,该载体元件或基材相对于该有源元件具有突出的边缘区。
图6a以剖视图概括描述了公知的发光模块,图6b示出其俯视图。有源元件12′被布置在基材22′的表面区221′上。在有源元件12′的与基材22′相对的一侧设有包封13′。规定了在光射出方向R′上发射光,该光射出方向垂直于有源元件12′的表面121′来取向,确切地说是由有源元件12′产生的光穿过基材22′或玻璃片而发射。如图6b所示的俯视图是与光射出方向R′相反的俯视图。此时可以看到“有源区域”10′,其在通电时看上去是发光区。有源区域10′的边界此时由有源元件12′的阴极的反射金属层来确定。基材22′相对于有源元件12′具有所述突出的边缘区222′,其尤其在未通电时或者说在“切断状态”下也在所述俯视图中被认定为“无源区域”11′。在边缘区222′或无源区域11′内,尤其可以看到或发现钝化层、胶缝和导电端子等。由此一来,该发光模块的外观受到影响。
本发明基于以下任务,提出一种相应改善的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尤其应能够具有改善的外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模块,其具有板状有源元件以及板状载体元件,该载体元件具有表面,该有源元件被设置在该表面上,其中该载体元件具有相对于该有源元件突出的边缘区。进一步地,该发光模块具有覆盖该边缘区的遮光板。
通过该遮光板可能造成在俯视该发光模块时难以清晰识别出该突出的边缘区。尤其可能造成上述意义上被称为“无源区域”的区域看起来非常均匀,因而该发光模块的构件较低程度地可见或可辨别,或者根本不可见或不可辨别。尤其也可能做到该无源区域的外观非常好地匹配于上述意义上被称为“有源区域”的有源元件(在不通电或切断状态下)的外观。由此可以获得非常均匀的并因而改善的发光模块的外观。
该载体元件优选由透光材料构成,其中该遮光板被设置在该载体元件的远离有源元件的一侧。
在光射出方向上来看,面状的光耦合输出元件优选被布置在该遮光板的上方或后方,该光耦合输出元件将该有源元件和遮光板一同覆盖。由此一来,可以实现边缘区或者说无源区域的外观尽量更好地匹配于有源区域的外观(在不通电时)。此外,光耦合输出元件有利地具有微观结构尤其是微棱镜结构或微透镜结构。
在遮光板和光耦合输出元件之间有利地设有透明的间隔件尤其是玻璃片。由此一来,外观一致性能够进一步得以改善。通过该间隔件,(沿光射出方向)造成光耦合输出元件与遮光板之间的间距,通过该间距可以说还模糊了有源区域和无源区域之间的过渡部分。
有利地使遮光板匹配于在切断状态下的有源元件或有源区域的外观,尤其是它可以具有基本对应于该有源元件的色彩。由此,实现了尽量改善的匹配或者说均匀化。
该遮光板被有利地构造成反射层的形式。此时还有利的是,在光射出方向上来看,循环极化膜被布置在遮光板的上方或后方,在该循环极化膜的朝向遮光板的一侧上设有λ/4延缓层。由此可以造成从外界入射的光即环境光被循环极化,随后光照射阴极或者说有源元件的反光表面或遮光板的反光表面。反射中的相位跃变使循环极化的转动方向旋转或者说变换,如此反射的光不再被极化膜向外透射。因此在切断状态下,该发光模块或者说有源区域和无源区域的整体看的表面都是黯黑的。因而,由此实现了非常均匀的发光模块的外观。此时可以实现在接通状态下或者说在通电时还有大约50%的由有源元件产生的光可以向外离开该发光模块。
此外还有利的是,在遮光板和循环极化膜之间设有透明的间隔件尤其是玻璃片。由此可以再次“均匀”化有源区域和无源区域之间的过渡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而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它具有板状有源元件以及带有表面的板状载体元件,该有源元件被布置在该表面上,其中该载体元件具有相对于该有源元件突出的边缘区。另外,该发光模块具有将该有源元件和该边缘区一同覆盖的一致化元件。通过该一致化元件可以实现当逆着光射出方向看向发光模块时该有源区域和该无源区域看上去是非常相似的,即:看上去特别均匀。由此可以改善发光模块的外观。
优选该一致化元件是反射的极化膜。由此可以实现由外界入射的光在该一致化元件上被反射,并且通过此方式,在切断状态下几乎还是无法看到或实际上不再可见有源区域和无源区域的位于其下方的结构。在接通状态下,极化膜使有源元件所产生的大部分光透过,以便尽管有一致化元件,还是能获得发光模块的高效率。
此外优选该载体元件是透光的,其中在载体元件和一致化元件之间设有耦合输出元件,耦合输出元件优选具有微观结构尤其是微棱镜结构。
此时还有利的是,在光射出方向上来看,在一致化元件的顶端或者在一致化元件后面设有另一个光学元件尤其是光散射膜或微光学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造成通过所述另一个光学元件或者说光散射膜或微光学膜来不仅在利用反射极化膜的反射之前而且在反射之后都散射外界入射光。由此,可以获得针对整个表面即有源区域和无源区域的特别均匀的白色或近乎白色的外观。
该有源元件优选由OLED结构或QLED结构(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构成。
以下将依据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详述本发明,其中:
图1a是本发明发光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草图,
图1b是相应的俯视草图,
图2a是本发明发光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草图,
图2b是相应的俯视草图,
图3是本发明发光模块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草图,
图4是本发明发光模块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草图,
图5是本发明发光模块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视草图,
图6a是公知的发光模块的剖视草图,
图6b是相应的俯视草图。
图1a以剖视图概括描述了本发明发光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b示出了相应的俯视图。该发光模块具有板状有源元件12及板状载体元件22。
发光模块能用作面状发光体或灯泡或以面状发光体或灯泡形式构成。有源元件12在此意义上可以具有相应的尺寸,例如形成大约5厘米×5厘米的表面。该发光模块也可用于实现为一种灯,该灯总共具有多个相应的发光模块,其被设置为一同构成一个大的发光面。尤其在这种情况下始终期望该发光模块的外部外观尽量均匀。
有源元件12可以具有两个电极以及设于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层,该两个电极为金属阴极和阳极的形式,该有机层在两个电极通电时发光。尤其该有源元件12可以包括OLED或者由OLED构成。或者,有源元件12可以包括QLED(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或由QLED构成。
载体元件22可以是基材,尤其是玻璃片。在有源元件12的与该基材或者说载体元件22对置的一侧,可以设置包封13。
载体元件22具有表面221,有源元件12被布置在该表面上。可以规定该发光模块穿过该载体元件22发出由有源元件12产生的光,从而得到发光模块的光射出方向R,其垂直于有源元件12的表面121来取向。
图1b概括描述了逆着光射出方向R的发光模块俯视图。可以看到一个“有源区域”10,它在通电时因为有源元件12发光而看上去是发光区域。此时有源区域10的边界可尤其由有源元件12的阴极的反射金属层来确定。
该基材或者说载体元件22相对于有源元件12具有突出的边缘区222,该边缘区在未通电时在所述俯视图中被看作“无源区域”11。
另外,该发光模块具有覆盖该边缘区的遮光板21。通过遮光板21可以实现该突出的边缘区222在所述俯视图中尤其不太引人注意或者看上去难以识别。由此能够特别均匀地塑造该发光模块的外观。
遮光板21可以是如此布置的覆盖元件,它在逆着光射出方向的投影中覆盖所述突出的边缘区222,优选为完全覆盖。此时,有利地构成该遮光板21或覆盖元件,使得它在所述投影中未覆盖有源元件12,尤其至少基本上也没有部分覆盖该有源元件。
通过遮光板21,尤其可以使无源区域11就表面结构和/或颜色而言匹配于有源区域10(未通电时)。在此意义上,可以将遮光板21构造为,使其模拟有源区域10的外观。由此可以做到该边缘区222或无源区域11获得至少近似与有源区域10的外观相同的外观。
遮光板21能够有利地以膜的形式构成,该膜优选被直接施加或布置在载体元件22上。
载体元件22有利地由透光材料例如玻璃构成。此时,遮光板21例如在图1a中所示优选被布置在载体元件22的远离有源元件12的一侧。这已经有助于其外观的均匀化。
在未通电时可以实现使无源区域11的外观尽量更好地适配于有源区域10的外观,在光射出方向R上看,面状的光耦合输出元件23被设置在遮光板21的上方或后方,该光耦合输出元件将有源元件12和遮光板21一同覆盖。就是说,在此情况下,逆着光射出方向R来看,光耦合输出元件23被布置在遮光板21的前方。光耦合输出元件23在所述投影中看可以具有与载体元件22一样的边界。光耦合输出元件23尤其能具有光散射作用。
此外,遮光板21可以被布置在光耦合输出元件23上,例如被印制和/或蒸镀和/或溅射在光耦合输出元件23上。就是说,如图1a所示,遮光板21被与此相应地布置在载体元件22和光耦合输出元件23之间。
光耦合输出元件23可以是耦合输出光学元件。光耦合输出元件23可以具有微观结构尤其是微棱镜结构或微透镜结构。
在图2a和2b中相应草绘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将只介绍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附图标记以相似的方式被引入。相似的情况也适用于其它实施方式。
如图2a例示性所示,可以在遮光板21和光耦合输出元件23之间设置尤其是玻璃片形式的透明的间隔件31。
通过间隔件31来保证光耦合输出元件23和遮光板21之间的间距,通过该间距可造成在上述俯视中难以清晰识别出有源区域10和无源区域11之间的过渡,可以说“模糊不清”。
遮光板21有利地以颜色匹配的层膜的形式被施加在光耦合输出元件23上。
图3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此时遮光板41以反射层形式构成。另外还有利的是,在光射出方向R上看,循环极化膜42被布置在遮光板41的上方或后方,在循环极化膜的朝向遮光板41的一侧设置λ/4延缓层。在极化膜42上,由外界空间A入射或者说外侧入射的光被循环极化,随后,所述光在阴极或者说有源元件12或遮光板41的反射表面上被反射。此时,所述光经历相位跳跃,循环极化的转动方向因该相位跳跃而改变。反射光因而不再被极化膜42向外透射。因此在切断状态下,发光模块或有源区域10和无源区域11的总体来看的表面看上去统一是黯黑的。
此时还有利的是在遮光板41和循环极化膜42之间设置透明间隔件311尤其是玻璃片。与此相应地,间隔件311优选在逆着光射出方向R看去的投影中覆盖整个载体元件22,即不仅覆盖有源区域10,也覆盖无源区域11。由此又可获得尤其在无源区域11和有源区域10之间的过渡区内的尽量均匀化。
遮光板41又能尤其以颜色匹配的、涂覆在间隔件311上的层膜的形式来构成。
图4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在这里,该发光模块具有将该有源元件12和边缘区222一同覆盖的一致化元件51。通过后者可以实现当逆着光射出方向R看向该发光模块时,有源区域10或者说有源元件12(在切断状态下)和无源区域11或者说边缘区222看上去特别相似,即:特别一致。
此时优选一致化元件51是反射极化膜。由此可实现从外侧区域A入射的光在一致化元件51上反射,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有源区域10和无源区域11的在其下方的结构在切断状态下几乎仍是不可见的或者说实际上不再可见。
在接通状态下,该极化膜可以透过由有源元件12所产生的大部分的光,从而虽然有一致化元件51,还是可以获得发光模块的高效率。
此时载体元件22优选是透光的,其中在载体元件22和一致化元件51之间设置耦合输出元件(图4未示出),该耦合输出元件具有优选的微观结构尤其是微棱镜结构或微透镜结构。耦合输出元件此时可以与图2所示的光耦合输出元件23相似地构成。
图5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它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扩展或者说变型。根据此实施方式,在光射出方向R上看,在一致化元件51的顶面上或在一致化元件51之后设置另一个光学元件61尤其是光散射膜或微光学膜。通过后者,可以实现由外界空间A入射的光不仅在通过反射的极化膜51的反射之前而且在反射之后被散射。由此可以获得对于整个面即:有源区域10和无源区域11的一致近乎白色的外观。

Claims (5)

1.一种发光模块,具有:
板状有源元件(12),
具有表面(221)的板状载体元件(22),该有源元件(12)被布置在该表面上,其中该载体元件(22)具有相对于该有源元件(12)突出的边缘区(222),
所述发光模块具有将所述有源元件(12)和所述边缘区(222)一同覆盖的一致化元件(51),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致化元件(51)由反射极化膜构成,
其中,在光射出方向(R)上看,在所述一致化元件(51)的顶面上设置散光膜或微光学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元件(22)是透光的,并且在该载体元件(22)和该一致化元件(51)之间设置耦合输出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输出元件具有微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观结构为微棱镜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元件(12)由OLED结构或QLED结构构成。
CN201280036939.2A 2011-07-26 2012-07-25 具有均匀外观的oled/qled发光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8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79797.1 2011-07-26
DE102011079797A DE102011079797A1 (de) 2011-07-26 2011-07-26 OLED/QLED-Leuchtmodul mit gleichmäßigem Erscheinungsbild
PCT/EP2012/064595 WO2013014183A1 (de) 2011-07-26 2012-07-25 OLED/QLED-LEUCHTMODUL MIT GLEICHMÄßIGEM ERSCHEINUNGSBIL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325A CN103718325A (zh) 2014-04-09
CN103718325B true CN103718325B (zh) 2017-03-29

Family

ID=4661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69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18325B (zh) 2011-07-26 2012-07-25 具有均匀外观的oled/qled发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37558B1 (zh)
CN (1) CN103718325B (zh)
DE (1) DE102011079797A1 (zh)
WO (1) WO20130141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23967A1 (de) * 2012-12-20 2014-06-26 Tridonic Dresden Gmbh & Co. Kg OLED/QLED-Leuchtmodul
DE102013108039A1 (de) * 2013-07-26 2015-01-2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trahlungs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DE102013109750B4 (de) * 2013-09-06 2017-06-08 Li-Ex Gmbh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mit mehreren OLEDs
DE102013110449B4 (de) * 2013-09-20 2019-10-24 Osram Oled Gmbh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Bauelementes
CN105810851B (zh) * 2016-05-03 2018-03-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制作方法及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726A (zh) * 2003-11-24 2005-06-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照明设备
CN1805636A (zh) * 2004-11-29 2006-07-1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57747A (zh) * 2007-03-02 2008-09-03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1900846A (zh) * 2008-12-05 2010-12-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和滤光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35653A (ja) * 1999-07-21 2001-02-09 Nec Corp 有機elパネルとそのフィルタ
DE10308515B4 (de) * 2003-02-26 2007-01-25 Schot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organischer lichtemittierender Dioden und organische lichtemittierende Diode
JP2005017738A (ja) * 2003-06-26 2005-01-2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DE102004017694B3 (de) * 2004-04-10 2005-09-15 Schott Ag Durchlicht-Hellfeld-Beleuchtungseinrichtung
JP2006156205A (ja) * 2004-11-30 2006-06-15 Meiki Plastics Co Ltd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用反射部材
US7719745B2 (en) * 2007-07-10 2010-05-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205914B2 (ja) * 2007-07-10 2013-06-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388078B (zh) * 2008-01-30 2013-03-0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電子組件之製造方法及電子組件
JP2010107551A (ja) * 2008-10-28 2010-05-13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KR20100093858A (ko) * 2009-02-17 2010-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자점층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하여 제조된 양자점 발광소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726A (zh) * 2003-11-24 2005-06-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照明设备
CN1805636A (zh) * 2004-11-29 2006-07-19 三星Sdi株式会社 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57747A (zh) * 2007-03-02 2008-09-03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1900846A (zh) * 2008-12-05 2010-12-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和滤光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79797A1 (de) 2013-01-31
EP2737558A1 (de) 2014-06-04
WO2013014183A1 (de) 2013-01-31
CN103718325A (zh) 2014-04-09
EP2737558B1 (de) 2019-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8325B (zh) 具有均匀外观的oled/qled发光模块
CN106874866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074744B2 (en) Vehicular lamp
JP2006524165A (ja) デュアルモード航空機編隊灯用led式光ガイド
CN103329187B (zh) 发光oled光收集器标牌面板
US10571623B2 (en) Multicolor transparent displays
JP2011249541A (ja) 発光パネル
US10156337B2 (en) Light device, especially a signal lamp, for motor vehicles
JP2007027585A5 (zh)
JP2018006382A (ja) 発光装置
US20130272025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cove lighting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I392125B (zh) 發光裝置
JP5854173B2 (ja) 面発光ユニット
JP2007322780A (ja) 表示装置
JP3956046B2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el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18205124A1 (zh) 显示模组
JP6507588B2 (ja) 面発光ユニット
EP2607781A1 (en) Optical screen plate
JP6340975B2 (ja) 車両用灯具
CN213184290U (zh) 显示装置、检测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271193B (zh) 显示屏体以及显示装置
WO2018168774A1 (ja) 光再帰性反射シート
CN213519975U (zh) 显示装置、检测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519962U (zh) 显示装置、检测模组、图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160132175A (ko) 자동차용 조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8

Address after: Austria Dornbirn

Applicant after: TRIDONIC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Lemgo

Applicant before: Zong Tuo Baer Holding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8

Address after: German Lemgo

Applicant after: Zong Tuo Baer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Dresden

Applicant before: Chidonic Dresde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