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7337A - 往复式工具 - Google Patents

往复式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7337A
CN103717337A CN201280038322.4A CN201280038322A CN103717337A CN 103717337 A CN103717337 A CN 103717337A CN 201280038322 A CN201280038322 A CN 201280038322A CN 103717337 A CN103717337 A CN 103717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iprocating
elastomeric element
counterweight
intermediate member
eccen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83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7337B (zh
Inventor
小堀贤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7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73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73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73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1/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 B23D51/16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of drives or feed mechanisms for straight tools, e.g. saw blades, or b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且廉价的构造降低噪声的往复式工具。在包括作为旋转驱动源的电动机(2)和将电动机(2)的旋转转换成前端工具的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转换机构的往复式工具(1)中,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偏心旋转的偏心旋转部件(7)、与偏心旋转部件接合并且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部件(8)、以及设置在偏心旋转部件与往复运动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20)。在往复运动部件(8)的内侧设置有中间部件(9),并且弹性部件(20)夹设在中间部件(9)与往复运动部件(8)之间。

Description

往复式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动机等的旋转转换成前端工具的往复运动并进行诸如切割等作业的往复式工具。
背景技术
能够沿往复方向移动前端工具并进行诸如切割等工作的往复式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作为这些往复式工具的实例,竖锯(线锯)为人所知。将基于竖锯的实例并参照图7对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将电动机等的旋转转换成前端工具的往复运动的工具进行描述。
图7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竖锯101的局部横截面图。竖锯101包括容纳在壳体115中的电动机(未示出)和设置在电动机的输出轴109上的小齿轮113。小齿轮113与设置有偏心凸轮107a的齿轮107啮合,偏心凸轮107a构造为使配重108往复运动。另外,在齿轮107上设置有构造为使柱塞112往复运动的偏心销111。使用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将旋转驱动源(例如电动机)的旋转转换成柱塞112的往复运动,从而利用连接在柱塞112的下端侧上的刀片114来切割工件。另外,根据柱塞112的往复运动,配重108以与柱塞112的相位相反的相位做往复运动,从而抵消因柱塞112的往复运动而造成的振动。作为这种竖锯101,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该现有技术中,在齿轮支架105(往复运动转换机构的一部分)与壳体115之间夹设有弹性部件121,以便减少刀片114上产生的振动向壳体115的传递。
参考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6-17552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竖锯中,能够有效减少振动向壳体115的传递。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为进一步减少振动,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例如,在往复运动的上死点和下死点,由于设置在齿轮107上的偏心凸轮107a与配重108之间存在微小间隙,因此偏心凸轮107a和配重108会相互碰撞,从而从它们的表面产生轻微的噪音。此外,由于受到夹设在齿轮支架105与具有供工人抓握的手柄部的壳体115之间的弹性部件121的影响,齿轮支架105可以相对于壳体115而移位,因此在切割期间,取决于弹性部件121,刀片的横向振动可能会增大并且会影响切割的精度。
鉴于上述背景技术而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减少噪声的往复式工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友好的往复式工具,该往复式工具能够减少因刀片的往复运动而造成的主体的振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过提高弹性部件的寿命而提高的耐用性的往复式工具,其中弹性部件设置为减少往复运动转换机构的振动或冲击。
问题的解决方案
将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本发明的各个代表性特征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往复式工具,该往复式工具包括:旋转驱动源;以及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其构造为将所述旋转驱动源的旋转转换成前端工具的往复运动,其中,所述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偏心旋转部件,其构造为偏心旋转;往复运动部件,其与所述偏心旋转部件接合并且构造为往复运动;以及弹性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偏心旋转部件与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方面,在所述偏心旋转部件与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之间设置有中间部件;并且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方面,在所述中间部件和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弹性部件过度变形的变形限制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方面,所述弹性部件是橡胶部件;所述变形限制部分是形成在所述中间部件和所述往复运动部件的相对表面(所述中间部件和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两者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中的任一表面上的凹部;并且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凹部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方面,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往复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上具有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方面,所述偏心旋转部件是偏心凸轮,所述偏心凸轮的外周面具有圆形形状,并且所述偏心凸轮在偏离所述圆形形状的中心的位置具有旋转轴;所述往复运动部件具有开口并且包括配重,所述配重构造为沿与所述偏心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中间部件具有开口并且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部件的开口中;并且所述偏心凸轮构造为在与所述中间部件的开口的内部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配重往复运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示例性方面,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配重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示例性方面,所述偏心旋转部件包括由心轴可枢转地支撑的套筒,所述心轴固定在偏离所述旋转轴的位置;所述往复运动部件包括由所述套筒可枢转地支撑并且构造为固定所述前端工具的柱塞;并且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套筒与所述柱塞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示例性方面,所述往复运动部件包括构造为使所述柱塞移动的连接器;并且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套筒与所述连接器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示例性方面,所述弹性部件为由橡胶制成的O形圈;并且所述O形圈设置在形成于作为所述套筒的外周面的表面上的凹部中,并且所述O形圈能够与所述连接器滑动配合。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第一示例性方面,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包括偏心旋转的偏心旋转部件、与偏心旋转部件接合并且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部件、以及设置在偏心旋转部件与往复运动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因此,在反转往复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时能够减少因与偏心旋转部件接触而产生的振动或噪音。
根据第二示例性方面,偏心旋转部件和中间部件相互接触,从而偏心旋转部件不与弹性部件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弹性部件的磨损并且延长寿命。
根据第三示例性方面,在中间部件和往复运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弹性部件过度变形的变形限制部分。因此,能够防止弹性部件的过度变形,并且延长往复式工具的寿命。
根据第四示例性方面,变形限制部分由凹部形成。因此,凹部的加工相对比较容易,能够通过凹部可靠地保持弹性部件的位置,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过度变形。
根据第五示例性方面,能够在反转往复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时减少因与偏心旋转部件接触而产生的振动或噪音。
根据第六示例性方面,偏心凸轮旋转为与设置在配重的开口中的中间部件接触。因此,无需将弹性部件设置在中间部件和偏心凸轮的滑动表面上,并且可以将弹性部件设置在中间部件与作为非旋转部件的配重之间。
根据第七示例性方面,弹性部件设置在中间部件与配重之间。因此,能够将弹性部件设置在非旋转部件之间,并且防止弹性部件因摩擦而受到磨损。
根据第八和第九示例性方面,弹性部件设置在套筒与柱塞之间,具体而言,设置在套筒与连接器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减少在套筒与连接器的接触部分产生的振动或噪声。
根据第十示例性方面,O形圈作为弹性部件设置在套筒外周面的凹部中。因此,可以使用通用的O形圈,并且可以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根据本说明书的以下描述以及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以及新的特征将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往复式工具1的整体形状的侧视图,其中往复式工具1的一部分以横截面图的形式示出。
图2是示出图1的配重8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图2的A-A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图3的B-B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往复式工具的套筒21和连接器13的连接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往复式工具的配重48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7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往复式工具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将以竖锯作为往复式工具1的实例进行描述。在本说明书中,将参照图1所示的方向描述前侧、后侧、上侧、下侧。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往复式工具1的整体形状的侧视图,其中往复式工具1的一部分以横截面图的形式示出。
往复式工具1是这样的电动机工具:利用经由电源线18供应的市电使容纳在壳体3中的电动机2旋转,以便使柱塞12依靠电动机2的扭矩沿预定方向(例如在图1的状态中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从而使连接在柱塞12的端部(在图1的状态中为下端)的刀片14往复运动。图1所示的工具被称为竖锯(线锯)。电动机2是诸如交流电动机等旋转驱动源。电动机2设置为其输出轴(例如旋转轴)2a沿前后方向延伸。在输出轴2a的前端设置有小齿轮4。在壳体3的上侧设置有供工人握持的手柄部16。在手柄部16的前侧下方设置有扳机开关17。当工人拉动扳机开关17时,根据扳机开关17的拉动量向电动机2供应电力,以便使电动机2旋转。其结果是,小齿轮4旋转。
在小齿轮4上定位有齿轮7。齿轮7与小齿轮4啮合。齿轮7被与输出轴2a平行设置的心轴6保持为可旋转。心轴6的后部由齿轮支架5保持。在齿轮7的前侧上设置有作为偏心旋转部件的偏心凸轮7a。在本实施例中,齿轮7和偏心凸轮7a形成为一个部件。然而,它们也可以单独形成。当齿轮7旋转时,偏心凸轮7a在心轴6上偏心旋转,使得偏心凸轮7a的最外周位置遵循不同的轨迹。齿轮支架5支撑配重8(往复运动部件的一个实例),使得配重8可以沿固定在齿轮支架5上的引导销24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配重8具有沿竖直方向形成在其中心附近的开口8a(将在后面对其进行描述),偏心凸轮7a定位在开口8a中。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根据偏心凸轮7a的旋转,配重8可以在与偏心凸轮7a的轴线垂直的直线上竖直地往复运动。
在配重8与偏心凸轮7a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配重8与偏心凸轮7a之间设置有中间部件9,并且在中间部件9与配重8之间设置有橡胶圈20(弹性部件的一个实例)。中间部件9包括具有大致椭圆形形状的嵌合部9a,嵌合部9a设置为容纳偏心凸轮7a。顺便提及,齿轮7、配重8和中间部件9由金属材料制成。然而,齿轮7、配重8和中间部件9也可以由任何其它耐磨和润滑材料、碳等制成。偏心凸轮7a与心轴6之间的偏心距的变化变成配重8的往复移动量。
在齿轮7的主体的前侧,通过螺栓19固定用于保持配重8的配重支架10。配重支架10是与齿轮7一起旋转的部件。销11从前侧压入配重支架10,以便将套筒21可旋转地保持在配重支架10上。
在壳体3的内部,靠近壳体3的前端部处,在偏心凸轮7a的前侧上设置有柱塞12。柱塞12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壳体3竖直地往复运动。在柱塞12的一部分处,在侧视图(图1所示的状态)中具有U形截面的连接器13通过支架23被牢固地固定。销11通过套筒21装配在连接器13中,使得销11可滑动。刀片14是前端工具并且可拆卸地连接在柱塞12的下端上。刀片14穿过基座15(其水平地安装在壳体3的底部)的开口15a并且从基座15起几乎竖直地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销11相对于心轴6的旋转轨迹的直径变成柱塞12的往复移动量。
为操作往复式工具1,工人将电源线18与外部电源(未示出)连接起来,握持手柄部16,并操作扳机开关17以向电动机2供应电力,从而使电动机2旋转。电动机2的旋转通过小齿轮4而减速并且被传递至齿轮7,从而使得齿轮7在心轴6上旋转。配重支架10固定在齿轮7的前侧上。配重支架10与齿轮7同轴地在心轴6上旋转。当销11在沿连接器13滑动的同时在心轴6上旋转时,柱塞12竖直地往复运动,使得刀片14可以切割工件(未示出)。
图2是示出图1的配重8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配重8构造为具有预定重量并且构造为以与往复运动刀片14的相位相反的相位移动,以便抵消因往复运动而造成的振动。在图2所示的各部件中,配重8、中间部件9和橡胶圈20是竖直地往复运动的部件,而小齿轮4、齿轮7、偏心凸轮7a、配重支架10、销11和螺栓19是在心轴6上旋转的部件。心轴6既不移动也不旋转。然而,在心轴6的外周侧上设置有轴承22,使得齿轮7可以平滑地旋转。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部件9夹设在配重8与偏心凸轮7a之间,并且在中间部件9的外周面上具有沿圆周方向连续形成的凹部9b。橡胶圈20配合在凹部9b中。因此,随偏心凸轮7a旋转而产生的摩擦阻力不会直接作用在橡胶圈20上。另外,当配重8和中间部件9竖直地往复运动时,即使橡胶圈20试图从中间部件9的外周面沿轴向(前后方向)和径向(竖直方向)移动,因为设置有凹部9b,所以不必担心橡胶圈20离开它所在的位置。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橡胶圈20。
配重支架10安装在偏心凸轮7a上。配重支架10与轨道板25协作以限制中间部件9沿轴向(前后方向)的移动,从而将中间部件保持为中间部件不会沿轴向脱落。配重支架10通过螺栓19固定在偏心凸轮7a上,并且以与齿轮7相同的速度在心轴6上旋转。在配重支架10的一部分中形成有通孔10a。通过压入到通孔10a中的销11来保持套筒21,使得套筒21经过销11上的预定旋转轨迹。
图3是示出图2的A-A部分的横截面图。由图3可知从前侧看去时的配重8的形状。在配重8的上侧形成有引导沟槽8b,引导沟槽8b在与从齿轮支架5突出的引导销24(参见图1)滑动配合的同时引导配重8的竖直运动。类似地,在配重8的下侧形成有引导沟槽8c。引导沟槽8c并未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中心部分处,而是设置在中心部分处的左侧。顺便提及,引导沟槽8c可以与引导沟槽8b一样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中心部分处。在配重8的沿竖直方向的中心附近,开口8a在正视图中设置为大致呈四边形。在开口8a的内部设置有具有与开口8a的内部形状对应的外径的中间部件9。中间部件9与偏心凸轮7a相互作用,从而将偏心凸轮7a的旋转转换成配重8沿竖直方向的线性往复运动。中间部件9具有形成在其内部的椭圆形嵌合部9a。偏心凸轮7a旋转一周使得中间部件9和配重8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一个来回。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部件9的外周面与开口8a的内周面不直接接触。中间部件9的外周面通过橡胶圈20与开口8a的内周面接触。在图3中,中间部件9的尺寸(外周的位置)看起来比开口8a的尺寸小的多,并且它们之间的间隙看起来也比较大。这是因为图2的A-A部分是穿过形成在中间部件9的外周面上的筒状凹部9b的截面。中间部件9的外周形状和配重8的开口8a的形状设定成中间部件9与开口8a之间的实际距离足够小,如图2的附图标记‘9b’所示的那样定位凹部的侧壁部的外周面的轮廓,由此得到能必要且充分地获得橡胶圈20的弹性作用的间隙。优选的是,根据材料将凹部9b的沟槽深度设定在合适的范围,例如,橡胶圈20的厚度(直径)‘a’的1.0倍至0.8倍。
偏心凸轮7a形成为使得外周面7b的位置偏心于作为旋转中心的心轴6,并且偏心凸轮7a在心轴6上偏心旋转。固定在齿轮支架5上的心轴6以心轴6与偏心凸轮7a之间夹设轴承22的方式穿过偏心凸轮7a的一部分,使得作为旋转部件的偏心凸轮7a可以在作为固定部件的心轴6上平滑地旋转。将用于固定配重支架10(参见图1和图4,其将在后文中描述)的螺栓19拧入到偏心凸轮7a中。根据这种构造,配重8的往复运动的相位与柱塞12的往复运动的相位相反。因此,如果偏心凸轮7a根据齿轮7的旋转而偏心旋转,则配重8被引导到引导沟槽8b、8c中并以与柱塞12和刀片14相反的相位竖直地往复运动。其结果是,配重8抵消了柱塞12和刀片14的振动。
在一般情况下,为使操作变得平滑,会在滑动部件之间设置微小的间隙。然而,在往复式工具中,在反转往复方向时,由于上述间隙的存在,可能会使各部件彼此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振动和噪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配重8与偏心凸轮7a之间设置中间部件9和橡胶圈20,由橡胶圈20对碰撞载荷进行缓冲,因此能够减少振动和噪音。此外,通过将分别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中间部件9和偏心凸轮7a构成为相对于彼此而滑动,能够防止橡胶圈20的磨损并延长其寿命。此外,通过在中间部分9上设置用作限制弹性部件的变形的部分的凹部9b,能够防止橡胶圈20因过度的变形而受到损伤并且能够延长橡胶圈20的寿命。
图4是示出图3的B-B部分的横截面图。在心轴6的前端部分设置有用于保持配重支架10的垫圈26。在形成在心轴6上的铅管沟槽中安装有保持环27,以防止垫圈26沿轴向脱落到前侧。优选的是,将中间部件9的凹部9b的沿轴向的宽度设定为大于橡胶圈20的宽度(或直径)的尺寸,以便沿轴向(前后方向)在凹部9b与橡胶圈20之间形成间隙。另外,优选的是,将凹部9b沿径向(水平方向)的深度设定为大于橡胶圈20的宽度(或直径)的尺寸,从而沿径向(水平方向)在凹部9b与橡胶圈20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根据这种构造,当中间部件9朝配重8竖直移动时,能够抑制橡胶圈20因与配重8发生摩擦而产生的磨损。顺便提及,图4的橡胶圈20的横截面为四边形。然而,橡胶圈20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如上所述,由于在中间部件9上形成凹部9b并且橡胶圈20容纳在凹部9b中,因此不必担心橡胶圈20可能沿轴向(前后方向)发生移动。因此,即使中间部件9与配重8超过所需程度地紧密接触,也能够防止橡胶圈20受到损伤。此外,即使中间部件9与配重8紧密接触,作为弹性部件的橡胶圈20也能够对冲击进行足够的缓冲。因此,能够显著降低碰撞声音或振动的发生。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是以图1的连接器13和套筒31彼此连接的状态示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主要描述不同的部分。销11固定在被螺接至偏心凸轮7a的配重支架10上。销11相对于配重支架10不旋转。然而,销11根据配重支架10的旋转而移动,使得从前侧看去时销11的旋转轨迹偏心于心轴6。也就是说,销11可以构造为偏心旋转部件的一个实例。在销11的外周上,通过轴承22设置有作为中间部件的套筒31。套筒31固定在形成往复运动部件的一部分的柱塞12上,并且套筒31设置为与连接器13滑动配合。连接器13是具有沿横向的预定长度并且具有U形横截面的导轨部件。柱塞12通过支架23固定在连接器13的前侧。在本实施例中,在套筒31与柱塞12之间(具体而言,在套筒31与连接器13之间)设置有作为弹性部件的橡胶圈30,使得套筒31不与连接器13的内周面(上壁部和下壁部)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减少因柱塞12和刀片14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在套筒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连续的例如凹进的沟槽31a等凹部,并且在沟槽31a中设置有橡胶圈30。从图5所示出的沟槽31a和橡胶圈30的尺寸可以看出,沟槽31a的深度(沿径向的宽度)小于橡胶圈30沿径向的厚度。另外,可以看出,沟槽31a的宽度(沿轴向的宽度)大于橡胶圈30沿轴向的厚度。因此,如果较强的力施加在连接器13和套筒31上使得二者之间的间隙变窄,橡胶圈30不会被压缩到超过沟槽31a的深度(竖直距离)的位置。即,沟槽31a可以构造为变形限制部分的一个实例。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橡胶圈30的寿命的减少。可以仅通过用图5所示的套筒31和橡胶圈30替换第一实施例的套筒21(参见图1)来实现这种构造,因此可以在不显著增加部件的数量或成本的情况下容易地实现这种构造。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橡胶圈30设置在柱塞12(连接器13)与套筒31之间。因此,能够显著降低在该滑动部分附近发生的振动和噪声。顺便提及,可以同时应用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作为选择,可以只单独实施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任一个。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往复式工具的配重48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件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主要描述不同的部分。
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橡胶圈20作为弹性部件。然而,弹性部件不仅可以由各种橡胶材料实现,还可以由其它弹性装置和弹性部件实现。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使用螺旋弹簧54作为弹性装置。螺旋弹簧54是通过螺旋缠绕细金属线获得的压缩弹簧,螺旋弹簧54按压中间部件49和配重48,使得中间部件49和配重48彼此远离。除了形成有用于容纳螺旋弹簧54的柱状沟槽48d之外,配重48的整体形状与图3所示的配重8的形状大致相同(从而配重48包括图6所示的引导沟槽48b、48c)。由于图6是与图2的A-A部分对应的位置处的横截面图,因此在图6中,沟槽48d看起来呈四边形或矩形。然而,沟槽48d是从开口48a开始向上或向下延伸的柱状沟槽。同样,在中间部件49的外周面上,在与沟槽48d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沟槽49c。沟槽49c也可以是向上或向下延伸的柱状沟槽。在彼此相对的沟槽48d与沟槽49c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54。由于螺旋弹簧54的两个端部都容纳在对应的柱状沟槽48d、48c的内部空间中,因此可以稳定地保持螺旋弹簧54,使该螺旋弹簧54不会沿前后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
设置在中间部件的嵌合部49a的内部的偏心凸轮7a、心轴6等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部件相同。在这种构造中,通过适当设计螺旋弹簧54的弹簧常数,能够减少因中间部件49与配重48碰撞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在本实施例中,总共两根螺旋弹簧54分别用在中间部件的上侧和下侧上。然而,螺旋弹簧54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在上部和下部的每侧上设置一根以上的螺旋弹簧54。考虑到配重48的往复运动方向,可能不太需要在中间部件的左右外周部分上设置螺旋弹簧54;然而,本发明并不排除这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中间部件49与配重48之间螺旋弹簧54用作弹性部件。然而,即使使用诸如板簧和碟形弹簧等其它弹性部件,也能够实现同样的效果。因此,优选的是,根据产品的规格选择合适的弹簧。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弹性部件(螺旋弹簧54)设置在作为偏心旋转部件的偏心凸轮7a与通向作为往复运动部件的配重48的动力传递路径之间。因此,能够在反转往复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时减少因与偏心旋转部件接触而产生的振动或噪音。
尽管已经基于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橡胶圈20作为弹性部件设置在中间部件9的外周部分中。然而,弹性部件不限于诸如O形圈等环状部件。也可以将带状橡胶部件或其它弹性部件设置在中间部件9的上下边缘部分上。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凹部9b作为变形限制部分设置在中间部件上。然而,中间部件和配重彼此相对的部分的横截面(沿前后方向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设置为L形,它们的竖直突出的部分也可以按上述方式设置成彼此相对(例如,设置成一侧为将L形旋转90度所获得的形状,另一侧为将L形旋转270度所获得的形状),并且可以将弹性部件插入到形成于彼此相对的各部分之间的空间中。尽管已经通过使用竖锯作为往复式工具的实例对上述各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诸如刀锯等其它往复式工具。
本申请要求2011年9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0155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往复式工具具有能够通过简单、廉价的构造降低噪声的优点。例如,本发明适用于往复式工具。
附图标记列表
1 往复式工具
2 电动机
2a 输出轴
3 壳体
4 小齿轮
5 齿轮支架
6 心轴
7 齿轮
7a 偏心凸轮
7b 外周面
8 配重
8a 开口
8b、8c 引导沟槽
9 中间部件
9a 嵌合部
9b 凹部
10 配重支架
10a 通孔
11 销
12 柱塞
13 连接器
14 刀片
15 基座
15a 开口
16 手柄部
17 扳机开关
18 电源线
19 螺栓
20 橡胶圈
21 套筒
22 轴承
23 支架
24 引导销
25 轨道板
26 垫圈
27 保持环
30 橡胶圈
31 套筒
31a 沟槽
48 配重
48a 开口
48b、48c 引导沟槽
48d 沟槽
49 中间部件
49a 嵌合部
49c 沟槽
54 螺旋弹簧
101 竖锯
105 齿轮支架
107 齿轮
107a 偏心凸轮
108 配重
109 输出轴
111 偏心销
112 柱塞
113 小齿轮
114 刀片
115 壳体
121 弹性部件

Claims (10)

1.一种往复式工具,包括:
旋转驱动源;以及
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其构造为将所述旋转驱动源的旋转转换成前端工具的往复运动,其中:
所述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包括:
偏心旋转部件,其构造为偏心旋转;
往复运动部件,其与所述偏心旋转部件接合并且构造为往复运动;以及
弹性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偏心旋转部件与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工具,其中:
在所述偏心旋转部件与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之间设置有中间部件;并且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式工具,其中,在所述中间部件和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弹性部件过度变形的变形限制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工具,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是橡胶部件;
所述变形限制部分是形成在所述中间部件和所述往复运动部件的相对表面中的任一表面上的凹部;并且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凹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往复式工具,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往复运动部件的运动方向上具有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往复式工具,其中:
所述偏心旋转部件是偏心凸轮,所述偏心凸轮的外周面具有圆形形状,并且所述偏心凸轮在偏离所述圆形形状的中心的位置具有旋转轴;
所述往复运动部件具有开口并且包括配重,所述配重构造为沿与所述偏心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所述中间部件具有开口并且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部件的开口中;并且
所述偏心凸轮构造为在与所述中间部件的开口的内部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配重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往复式工具,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配重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往复式工具,其中:
所述偏心旋转部件包括由心轴可枢转地支撑的套筒,所述心轴固定在偏离所述旋转轴的位置;
所述往复运动部件包括由所述套筒可枢转地支撑并且构造为固定所述前端工具的柱塞;并且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套筒与所述柱塞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往复式工具,其中:
所述往复运动部件包括构造为使所述柱塞移动的连接器;并且
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套筒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往复式工具,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为由橡胶制成的O形圈;并且
所述O形圈设置在形成于作为所述套筒的外周面的表面上的凹部中,并且所述O形圈能够与所述连接器滑动配合。
CN201280038322.4A 2011-09-15 2012-08-27 往复式工具 Active CN1037173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1552 2011-09-15
JP2011201552A JP5811496B2 (ja) 2011-09-15 2011-09-15 往復運動工具
PCT/JP2012/072279 WO2013038930A1 (en) 2011-09-15 2012-08-27 Reciprocating too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7337A true CN103717337A (zh) 2014-04-09
CN103717337B CN103717337B (zh) 2016-04-13

Family

ID=4693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322.4A Active CN103717337B (zh) 2011-09-15 2012-08-27 往复式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15453B2 (zh)
JP (1) JP5811496B2 (zh)
CN (1) CN103717337B (zh)
DE (1) DE112012003859T5 (zh)
WO (1) WO201303893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0084A (zh) * 2016-07-25 2018-02-0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058349A1 (zh) * 2016-09-28 2018-04-05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
CN110709202A (zh) * 2017-05-31 2020-01-17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往复运动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29760A1 (ja) * 2013-08-31 2015-03-05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往復動工具
DE102014005445B3 (de) * 2014-04-11 2015-01-29 Hans Heid Mikrotom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Mikrotoms
EP3147058B1 (en) * 2014-05-23 2021-07-28 Koki Holdings Co., Ltd. Reciprocating tool
CN108971628B (zh) * 2017-05-31 2021-02-02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9758A (en) * 1953-10-30 1956-06-12 Emrick Inc Translating mechanism for 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to reciprocating motion
US3513544A (en) * 1967-09-15 1970-05-26 Krauss U Reichert Spezial Mas Rotary type motor with flexible drive means to reciprocate cutters for cutting sheet material
GB2152618A (en) * 1984-01-11 1985-08-07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Inner race member for a swashplate mechanism
CN1481288A (zh) * 2000-10-18 2004-03-10 斯基尔欧洲有限公司 包括用于锯移动机构的刚性支承的竖锯
CN1496772A (zh) * 2002-10-07 2004-05-19 ������-�¿˶���˾ 往复式锯
CN1605439A (zh) * 2003-06-24 2005-04-13 密尔沃基电动工具公司 驱动机构和电动工具
US20080029282A1 (en) * 2004-04-30 2008-02-07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US20090113728A1 (en) * 2004-12-02 2009-05-07 Makita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CN101596621A (zh) * 2008-06-04 2009-12-09 喜利得股份公司 手持式往复运动锯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04574A (en) * 1966-06-13 1968-10-08 Rockwell Mfg Co Vibration damping mechanism
DE3437804A1 (de) * 1984-01-11 1985-07-18 INA Wälzlager Schaeffler KG, 8522 Herzogenaurach Innenring fuer ein taumelgetriebe
DE3821023A1 (de) * 1988-06-22 1989-12-28 Bosch Gmbh Robert Andrehvorrichtung fuer brennkraftmaschinen
US5099705A (en) * 1989-12-05 1992-03-31 Konstantins Dravnieks Hand-held reciprocating working tool
US6249979B1 (en) * 1998-08-13 2001-06-2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Orbital reciprocating saw
DE602004000335T2 (de) * 2003-06-23 2006-09-07 Makita Corp., Anjo Hin- und herbewegbares Kraftwerkzeug
JP2006175524A (ja) 2004-12-20 2006-07-06 Hitachi Koki Co Ltd 往復運動工具
JP5395531B2 (ja) * 2009-06-19 2014-01-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2011201552A (ja) 2010-03-24 2011-10-13 Nippon Jido Seiki Kk 箱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9758A (en) * 1953-10-30 1956-06-12 Emrick Inc Translating mechanism for 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to reciprocating motion
US3513544A (en) * 1967-09-15 1970-05-26 Krauss U Reichert Spezial Mas Rotary type motor with flexible drive means to reciprocate cutters for cutting sheet material
GB2152618A (en) * 1984-01-11 1985-08-07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Inner race member for a swashplate mechanism
CN1481288A (zh) * 2000-10-18 2004-03-10 斯基尔欧洲有限公司 包括用于锯移动机构的刚性支承的竖锯
CN1496772A (zh) * 2002-10-07 2004-05-19 ������-�¿˶���˾ 往复式锯
CN1605439A (zh) * 2003-06-24 2005-04-13 密尔沃基电动工具公司 驱动机构和电动工具
US20080029282A1 (en) * 2004-04-30 2008-02-07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US20090113728A1 (en) * 2004-12-02 2009-05-07 Makita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CN101596621A (zh) * 2008-06-04 2009-12-09 喜利得股份公司 手持式往复运动锯切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0084A (zh) * 2016-07-25 2018-02-0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058349A1 (zh) * 2016-09-28 2018-04-05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手持式工具机
US10828707B2 (en) 2016-09-28 2020-11-10 Bosch Power Tools (China) Co., Ltd. Handheld machine tool
CN110709202A (zh) * 2017-05-31 2020-01-17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往复运动工具
US11701722B2 (en) 2017-05-31 2023-07-18 Koki Holdings Co., Ltd. Reciprocating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15453B2 (en) 2016-08-16
CN103717337B (zh) 2016-04-13
WO2013038930A1 (en) 2013-03-21
JP2013059849A (ja) 2013-04-04
DE112012003859T5 (de) 2014-07-31
JP5811496B2 (ja) 2015-11-11
US20150033564A1 (en)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7337A (zh) 往复式工具
US9700949B2 (en) Reciprocating drive mechanism and power tool including the same
US7814666B2 (en) Linkage drive mechanism for a reciprocating tool
US8549762B2 (en) Linkage drive mechanism for a reciprocating tool
JP5862950B2 (ja) セーバソー
EP2644304B1 (en) A portable power-driven saw
US8141257B2 (en) Hand-held reciprocating power saw
CN102950584A (zh) 动力驱动手持工具
JP2013169623A (ja) 作業工具
US10850338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AU2014365337A1 (en) Oscillating mechanism for a power tool
JP2015199167A (ja) 電動工具
US4998353A (en) Reciprocating tool
CN212653399U (zh) 平衡机构和包含其的往复运动式电动工具
JP6074604B2 (ja) 削り盤
CN107626978A (zh) 往复切割工具
JP4743666B2 (ja) 電動工具
CN101865266A (zh) 一种往复运动机构及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方法
CN211072039U (zh) 一种往复式动力工具
CN202862252U (zh) 一种电动曲线锯
KR200349113Y1 (ko) 인덱스 테이블
KR100554526B1 (ko) 인덱스 테이블
CN212044081U (zh) 一种全直驱五轴工具磨床
US11839964B2 (en) Counterbalancing mechanism and power tool having same
CN216177208U (zh) 一种自平衡往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Koki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