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7023B - 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17023B CN103717023B CN201210371345.9A CN201210371345A CN103717023B CN 103717023 B CN103717023 B CN 103717023B CN 201210371345 A CN201210371345 A CN 201210371345A CN 103717023 B CN103717023 B CN 1037170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magnetic element
- coil
- lid
- cor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7/1638—Armatures not entering the winding
- H01F7/1646—Armatures or 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having permanent magne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alternate energisation of two coil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2007/1692—Electromagnets or actuators with two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Slid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滑动机构,用于驱动一滑动体在一本体上的不同位置之间滑动。该滑动机构包括: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滑动体上;及第一电磁转换单元,设置在本体内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对的位置。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及缠绕于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上的第一线圈。其中,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通电时磁化生成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反的磁极分布而产生排斥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一驱动力,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断电时消磁且被第一磁性元件磁化而产生吸引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二驱动力。该滑动体在该两驱动力的交替驱使下在本体的不同位置间来回滑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驱使电子装置自动在不同位置之间滑动的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大部分装置或设备在进行切换不同使用状态时一般采用手动切换的方式。例如,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及防止灰尘的进入,一般地,在现有电源插排的插孔处设置有防尘盖,以在插排不用时遮挡插孔而防止灰尘或杂物掉落在插孔内。那么,当需要使用该插排时,用户要用手将该防尘盖推开以露出插孔。再如,现有的滑盖手机大部分都是通过用手推动手机上盖的方式来完成滑盖手机的滑开或闭合。然而,这种手动操作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引发使用者疲劳,不利于获取良好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加人性化及智能化的滑动机构。
有鉴于此,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一种滑动机构,用于驱动一滑动体在一本体上的不同位置之间滑动。该滑动机构包括: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滑动体上;及第一电磁转换单元,设置在本体内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对的位置。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及缠绕于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上的第一线圈。其中,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通电时磁化生成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反的磁极分布而产生排斥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一驱动力,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断电时消磁且被第一磁性元件磁化而产生吸引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二驱动力。该滑动体在该两驱动力的交替驱使下在本体的不同位置间来回滑动。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盖体及滑动机构,该盖体滑动设置在该壳体上并在滑动机构的驱动下于壳体上的不同位置间滑动。该滑动机构包括: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盖体上;及第一电磁转换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对的位置。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及缠绕于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上的第一线圈。其中,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通电时磁化生成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反的磁极分布而产生排斥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一驱动力,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断电时消磁且被第一磁性元件磁化而产生吸引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二驱动力。该盖体在该两驱动力的交替驱使下在壳体的不同位置间来回滑动。
本发明通过该滑动机构自动地驱使该盖体相对壳体滑动而实现电子装置在不同位置之间来回滑动,方便快捷,从而使得该电子装置如电源插排或滑盖手机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满足了装置或设备的日益便捷化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源插排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源插排处于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源插排的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电磁转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盖体在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一电磁转换单元的作用下的变化状态参考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盖体在第一及第二磁性元件与第一及第二电磁转换单元的共同作用下的变化状态参考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滑盖手机处于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滑盖手机处于滑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图7所示的滑盖手机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源插排 | 1 |
备用电源 | 40 |
电源线 | 50 |
本体、壳体 | 60 |
插孔 | 610 |
收容部 | 620 |
第一侧面 | 620a |
第二侧面 | 620b |
第一腔部 | 620c |
第二腔部 | 620d |
交接面 | 620e |
收纳腔 | 630 |
电源开关 | 640 |
通孔 | 650 |
滑动体、盖体 | 70 |
凹槽 | 710 |
导轨 | 720 |
滑槽 | 730 |
第一凸柱 | 740 |
滑动机构 | 80 |
第一磁性元件 | 82a |
第二磁性元件 | 82b |
第一电磁转换单元 | 84a |
第二电磁转换单元 | 84b |
磁性转换芯体 | 842 |
线圈 | 844 |
弹性元件 | 86 |
固定板 | 90 |
方形本体 | 910 |
第二凸柱 | 9101 |
定位柱 | 9103 |
滑动部 | 920 |
滑盖手机 | 2 |
开关按钮 | 21 |
电源模块 | 23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图9,其示出了本发明的滑动机构80及具有该滑动机构80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滑动机构80用于驱动一滑动体70在一本体60上的不同位置之间滑动,该滑动机构80包括第一磁性元件82a及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该第一磁性元件82a设置于滑动体70上,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设置在本体60内与第一磁性元件82a相对的位置。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包括磁性转换芯体842及缠绕于该磁性转换芯体842上的线圈844。其中,该磁性转换芯体842在线圈844通电时磁化生成与第一磁性元件82a相反的磁极分布而产生排斥第一磁性元件82a的第一驱动力,该磁性转换芯体842在线圈844断电时消磁并被第一磁性元件82a磁化而产生吸引第一磁性元件82a的第二驱动力。该滑动体70在该两驱动力的交替驱使下在本体60的不同位置间来回滑动。该电子装置包括本体60、滑动体70及所述的滑动机构80,该滑动体70在该滑动机构80的驱动下于该本体60上的不同位置间滑动。
具体地,请参阅图1及图2,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该电子装置1处于工作状态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1为电源插排,包括壳体、盖体、及滑动机构80,该壳体相当于上述的本体60,该盖体相当于上述的滑动体70。其中,该壳体60上开设有收容部620,该收容部620的底部设置有插孔610。该盖体70滑动设置在该收容部620内,并在滑动机构80的驱动下在收容部620的不同位置之间滑动。在本实施例中,该盖体70在收容部620的不同位置处分别对应电源插排1的不同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为图1所示的电源插排1的非工作状态,此时,该盖体70盖合住该插孔610来防止灰尘、水或其他物质的侵入及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该第二状态为图2所示的电源插排1的工作状态,此时,该盖体70滑开并呈现脱离盖合的状态而露出该插孔610,供用户将电源插头插入该插孔610以便使用。
请同时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的电源插排1的分解图。具体地,该壳体60呈立方体,一电源线50由该壳体60的侧端面延伸而出(见图1)。该电源线50的尾端设置有一电源线插头(图未示),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以获取电能。该壳体60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图未示),用于收纳电子元件如电路板等以避免水或灰尘等物质附着到该电子元件上而损坏到该电子元件。
其中,自该壳体60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若干个所述凹陷的收容部620,该收容部620的数量为三,其大小相同,并沿该壳体60的长轴方向以相同的间隔距离均匀排列,且每个收容部620均收容一盖体70并对应设置有一滑动机构80;当然,该收容部620的大小及间隔距离也可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收容部620的数量为一,至少二插孔610并列开设于该收容部620的底部;且该收容部620收容至少二盖体70及对应设置有至少二滑动机构80,进而与该至少二插孔610相对应。
鉴于本实施例中的每个收容部620均收容一盖体70并对应设置有一滑动机构80,且他们的结构特征、连接关系及运动特征均相同,故后续的描述仅针对一个收容部620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该收容部620为阶梯状的方孔,包括垂直于壳体60长轴方向的相对的两个第一侧面620a、同时垂直于该两个第一侧面620a的相对的两个第二侧面620b、被第一侧面620a及第二侧面620b围设的第一腔部620c、及自该第一腔部620c继续向内凹陷形成的低于该第一腔部620c的第二腔部620d。其中,该第一腔部620c及第二腔部620d相互连通并交汇形成一交接面620e而使该收容部620呈现阶梯状。在本实施例中,该交接面620e平行于该两个第二侧面620b设置,且大致形成于收容部620的中部并与该两个第一侧面620a相交。其中,该插孔610设置在该第一腔部620c的底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收容部620为非阶梯式的方孔,即该第一腔部620c及第二腔部620d在同一平面上。另外,该两个第一侧面620a可平行于壳体60的长轴方向相对设置,亦可与该壳体60的长轴方向呈一定的角度相对设置。
同时,自该收容部620的两个第二侧面620b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收纳腔630。当然,该两个收纳腔630亦可开设于收容部620底部的相对两端并沿平行于盖体70的滑动方向设置。其中,该滑动机构80包括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收容于靠近插孔610的收纳腔630内。于该壳体60的表面临近收容部620的位置还设置有一凸起的电源开关640,按压该电源开关640即可接通或断开该电源插排1的电源。
该盖体70大致呈立方体状,其滑动收容于该壳体60的收容部620内。其中,该盖体70的长度小于收容部620的长度,即小于第一侧面620a的长度。于是,该盖体70在滑动机构80的驱动下相对该壳体60在该收容部620内沿平行于该第一侧面620a的方向滑动,即在第一腔部620c与第二腔部620d之间来回移动而盖合住所述插孔610或脱离盖合,从而实现电源插排1的非工作状态及工作状态的相互转换,即完成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其中,该盖体70与壳体60的收纳腔63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方形凹槽710。对应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两个方形凹槽710开设于盖体70与壳体60相对的表面上,并与开设于收容部620底部的该两个收纳腔630相对设置。其中,该滑动机构80还包括第一磁性元件82a,该第一磁性元件82a收容于上述的一凹槽710内并与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相对设置。另外,自该盖体70与壳体60相对的表面向外延伸出两个导轨720,该两导轨720对称设置于凹槽710的相对两端。而自该两导轨720相对的表面上分别向内凹陷进而形成相互连通的滑槽730,便于盖体70的稳固滑移。
请参阅图4,其示出了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电源插排1通电及断电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中,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接通或断开电路开关而变换磁性并与第一磁性元件82a相互配合来实现电源插排1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相互转换。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包括方形的磁性转换芯体842及缠绕于该磁性转换芯体842上的线圈844。其中,该磁性转换芯体842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与磁铁相互吸引,和在电磁效应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磁性并在电磁效应消失后退磁而恢复至自然状态,即恢复至能够与磁铁相互吸引的状态。
于是,当电路开关被接通时,线圈844通电而使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并产生定向电流,在电磁效应的作用下,该磁性转换芯体842被磁化而相应地产生极性,并且根据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原理来判断出该磁性转换芯体842的N极及S极;而当电路开关被断开时,线圈844两端的电压消失,磁性转换芯体842退磁,并恢复成没有磁性的磁性转换芯体842。其中,该安培定则为:用右手握住螺线管或条形磁铁,让四指弯曲且跟螺线管或条形磁铁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或条形磁铁的北极。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对附加于线圈844上的电压大小及电压的正负极进行合理配置。
其中,图5示出了盖体70在第一磁性元件82a与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的作用下的变化状态参考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磁性元件82a为永磁铁。该电源插排1还包括一备用电源40,用于在该电源插排1断电时给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供电(见图3)。其中,图5a为电源插排1的初始状态,此时,盖体70处于盖合住插孔610的盖合状态。且,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处于初始状态,即未被磁化的状态,该第一磁性元件82a靠近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的一端为S极,另一端为N极。鉴于该磁性转换芯体842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与磁铁相互吸引,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的磁性转换芯体842吸引住该第一磁性元件82a,而使该盖体70抵触于壳体60靠近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的第二侧面620b并锁定于壳体60的第一腔部620c而盖合住该第一腔部620c底部的插孔610。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磁性元件82a的N极及S极均可以任意对调,并不限于上面的描述。
那么,当按压电源开关640驱使容置空间内电路板中的电路触发电源插排1通电的同时,也触发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接通电路开关。这样,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的线圈844的两端加上了一定的电压,对应的磁性转换芯体842被磁化,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该被磁化的磁性转换芯体842靠近该第一磁性元件82a的一端为S极。于是,根据同极相斥的原则,该第一磁性元件82a与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产生相互排斥的斥力而推动盖体70,该斥力定义为第一驱动力,该盖体70在该第一驱动力的驱使下由第一腔部620c向第二腔部620d滑动至图5b所示的状态。
图5b为电源插排1的工作状态,此时,盖体70处于脱离盖合状态而裸露出该插孔610,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处于被磁化状态,且靠近该第一磁性元件82a的一端为S极。该盖体70在该斥力的作用下抵触于壳体60的另一第二侧面620b而锁定于壳体60的第二腔部620d。
接着,当再次按压电源开关640时,则驱使该电路触发电源插排1断电及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断开电路开关。于是,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的磁性转换芯体842消磁而恢复至自然状态,该第一磁性元件82a与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之间的斥力消失,而相互之间的吸引力产生并被定义为与第一驱动力方向相反的第二驱动力。该盖体70在该第二驱动力的驱使下由第二腔部620d回复至第一腔部620c。于是,该盖体70回复至盖合住该插孔610的盖合状态,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回复至初始状态,并断开备用电源40的供电。这样,电源插排1即可恢复至图5a所示的初始状态。如此循环,该盖体70即可在该滑动机构80的驱使下相对壳体60来回滑动,进而完成该电源插排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请参阅图3,当然,为了更快速地驱动该盖体70相对壳体60滑动,该滑动机构80进一步包括第二磁性元件82b及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其中,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亦包括与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相同的方形的磁性转换芯体842及缠绕于该磁性转换芯体842上的线圈844。请同时参阅图6,图6示出了盖体70在第一及第二磁性元件82a、82b与第一及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a、84b的共同作用下的变化状态参考图。其中,第二磁性元件82b与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相对设置并分别收容于盖体70的另一凹槽710及对应壳体60的另一收纳腔630内(见图3)。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盖体70可以不包括凹槽710,该第一及第二磁性元件82a、82b只需固定连接于该盖体70的两侧壁上,如以粘合的方式固定等。当然,该盖体70亦可以为两端部分别为N极和S极的方形永磁体,该方形永磁体70的N极端部及S极端部则被分别定义为滑动机构80的第一及第二磁性元件82a及82b。
具体地,图6a为电源插排1的初始状态,与图5a不同的是:该滑动机构80进一步包括第二磁性元件82b及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其中,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处于初始状态,即未被磁化的状态。该第二磁性元件82b靠近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的一端为N极,另一端为S极。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磁性元件82b的N极及S极均可以任意对调,并不限于上面的描述。
那么,按压电源开关640驱使电路触发电源插排1通电的同时,也触发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接通电路开关,而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不接通电路开关。则,同理,该第一磁性元件82a与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产生所述的第一驱动力;且,鉴于磁性转换芯体842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与磁铁相互吸引,该第二磁性元件82b与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的磁性转换芯体842产生与第一驱动力方向相同的相互吸引力,该吸引力被定义为第三驱动力。于是,该盖体70在该第一及第三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由第一腔部620c向第二腔部620d滑动,并抵触于壳体60的另一第二侧面620b而锁定于壳体60的第二腔部620d,而使该盖体70处于脱离盖合状态而裸露出该插孔610,进而完成由图5a所示的状态向图5b所示的状态的转变。
接着,当按压电源开关640驱使电路触发电源插排1断电的同时,也触发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断开电路开关,而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接通电路开关并通过备用电源40供电。于是,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在断电时消磁而使对应的磁性转换芯体842恢复至自然状态;而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的线圈844的两端加上了一定的电压,对应的磁性转换芯体842被磁化,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该被磁化的磁性转换芯体842靠近该第二磁性元件82b的一端为N极。
于是,该第一磁性元件82a与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之间产生所述的第二驱动力;且,根据同极相斥的原则,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的该被磁化的磁性转换芯体842与该第二磁性元件82b产生同极相斥的第四驱动力,该第四驱动力与第二驱动力的方向相同。该盖体70在该第二及第四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下由第二腔部620d回复至图5a所示的第一腔部620c并锁定于该第一腔部620c,而使该盖体70回复至盖合状态,进而完成由图5b所示的状态向图5c所示的状态的转变。
另外,当该盖体70滑动至图6c所示的状态时,电源插排1的电路自动断开备用电源40的供电,而使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的电路开关断开。于是,该盖体70、该第一及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a、84b均回复至初始状态,此时,电源插排1恢复至图6a所示的初始状态。
当然,在该滑动机构80仅包括第一磁性元件82a及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的基础上,为了更快速地驱动该盖体70相对壳体60滑动,该滑动机构80进一步包括弹性元件86(见图3)。该弹性元件86设置于壳体60与盖体70之间,用于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推动该盖体70相对壳体60滑动。
具体地,该盖体70表面临近滑槽730的位置凸设有第一凸柱740,而对应地,该壳体60收容部620的底部进一步凸设一凸柱(图未示),该弹性元件86的一端套设于该第一凸柱740,另一端套设于该壳体60的凸柱上。同时,该壳体60可进一步包括滑动部(图未示),该盖体70可通过该滑动部相对该壳体60于该收容部620内来回滑动进而盖合住该插孔610及脱离盖合。当然,该壳体60也可以不包括收容部620,该插孔610设置于壳体60表面,该盖体70直接滑动设置于壳体60表面来完成状态的转换。
请再次参阅图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鉴于该壳体60的该收容部620为阶梯状的方孔,该电源插排1还包括一固定板90。该固定板90定位于该壳体60的第二腔部620d内,其与第二腔部620d大小大致相同,且其一侧面正好与交接面620e重叠,以便盖体70在该固定板90上平滑滑动。而该滑动机构还包括弹性元件86,该弹性元件86设置于盖体70及固定板90之间。
其中,该弹性元件86为一扭簧,该固定板90包括方形本体910及自该方形本体910的相对两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的二滑动部920,该二滑动部920滑动收容于盖体70的滑槽730内。于固定板90的方形本体910靠近盖体70的表面上凸设有第二凸柱9101,该弹性元件86的两端部分别套设于该第一凸柱740及第二凸柱9101上。而,于该壳体60的第二腔部620d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二通孔650;对应地,于该方形本体910远离盖体70的表面上凸设有至少二定位柱9103。其中,该至少二定位柱9103与该至少二通孔650相对设置;该至少二定位柱9103可分别穿过该至少二通孔650并利用螺钉(图未示)将该固定板90定位于壳体6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固定板90可以通过粘合的方式或其他方式来完成固定。
请参阅图7-9,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2的立体图及分解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2为滑盖手机,该滑盖手机2的壳体相当于上述的本体60,该滑盖手机2的盖体相当于上述的滑动体70,该盖体70可相对该壳体60来回滑动而滑开盖体或滑回闭合状态。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滑动机构80包括第一磁性元件82a及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该第一磁性元件82a设置于盖体70表面的一端,且靠近盖体70表面及远离该表面的两端分别为该第一磁性元件82a的N极和S极;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在滑盖手机2处于闭合状态时与第一磁性元件82a相对设置。于是,该滑盖手机2的盖体70在该第一磁性元件82a及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84a的作用下相对壳体60来回滑动而滑开盖体或滑回闭合状态。
当然,该滑动机构80进一步包括第二磁性元件82b及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该第二磁性元件82b与该第一磁性元件82a并行且对称排列于盖体70表面,且靠近盖体70表面及远离该表面的两端分别为该第二磁性元件82b的S极和N极;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b在滑盖手机2处于滑开状态时与第二磁性元件82b相对设置。同理,该滑盖手机2的盖体70在该第一和第二磁性元件82a、82b及该第一和第二电磁转换单元84a、84b的共同作用下相对壳体60来回滑动而滑开盖体或滑回闭合状态。
当然,该滑盖手机2还包括开关按钮21及电源模块23,该开关按钮21用于驱动该滑盖手机2内部的电路来导通及断开该电磁转换单元84的电路开关,该电源模块23则用于给电磁转换单元84提供电源。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本体60与滑动体70可不叠合,而是处于同一平面上并相互并列排布。
本发明通过该滑动机构自动地驱使该盖体相对壳体滑动而实现电子装置在不同位置之间来回滑动,方便快捷。同时,本发明的滑动机构使得该电子装置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满足了装置或设备的日益便捷化趋势。
应该指出,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滑动机构,用于驱动一滑动体在一本体上的不同位置之间滑动,该滑动机构包括:
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滑动体上;及
第一电磁转换单元,设置在本体内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对的位置,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及缠绕于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上的第一线圈;
其中,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通电时磁化生成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反的磁极分布而产生排斥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一驱动力,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断电时消磁且被第一磁性元件磁化而产生吸引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二驱动力;该滑动体在该两驱动力的交替驱使下在本体的不同位置间来回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机构进一步包括:
第二磁性元件,设置于滑动体上并与第一磁性元件对称设置;及
第二电磁转换单元,设置在本体内与第二磁性元件相对的位置,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包括第二磁性转换芯体及缠绕于该第二磁性转换芯体上的第二线圈;
当第一线圈通电时,该第二线圈不通电,该第二磁性转换芯体被第二磁性元件磁化而产生吸引第二磁性元件的与第一驱动力方向相同的第三驱动力,该滑动体在该第一及第三驱动力的共同驱使下在本体上滑动;当第一线圈断电时,该第二线圈通电,该第二磁性转换芯体磁化生成与第二磁性元件相反的磁极分布而产生排斥第二磁性元件的与第二驱动力方向相同的第四驱动力,该滑动体在该第二及第四驱动力的共同驱使下在本体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本体与滑动体之间的弹性元件,用于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推动该滑动体在本体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均为方形永磁铁,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及第二磁性转换芯体均呈方形状;该第一磁性元件靠近第一电磁转换单元的一端为S极,第一线圈通电后,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靠近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端磁化为S极;该第二磁性元件靠近第二电磁转换单元的一端为N极,第二线圈通电后,该第二磁性转换芯体靠近第二磁性元件的一端磁化为N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均为方形永磁铁,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及第二磁性转换芯体均呈方形状;该第一磁性元件靠近第一电磁转换单元的一端为S极,第一线圈通电后,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靠近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端磁化为S极;该第二磁性元件靠近第二电磁转换单元的一端为S极,第二线圈通电后,该第二磁性转换芯体靠近第二磁性元件的一端磁化为S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体为一方形永磁体,该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分别为该方形永磁体的S极端部及N极端部,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及第二磁性转换芯体均呈方形状;第一线圈通电后,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靠近第一磁性元件的一端磁化为S极;第二线圈通电后,该第二磁性转换芯体靠近第二磁性元件的一端磁化为N极。
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盖体及滑动机构,该盖体滑动设置在该壳体上并在滑动机构的驱动下于壳体上的不同位置间滑动,该滑动机构包括:
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盖体上;及
第一电磁转换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对的位置,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及缠绕于该第一磁性转换芯体上的第一线圈;
其中,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通电时磁化生成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反的磁极分布而产生排斥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一驱动 力,第一磁性转换芯体在第一线圈断电时消磁且被第一磁性元件磁化而产生吸引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二驱动力;该盖体在该两驱动力的交替驱使下在壳体的不同位置间来回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机构进一步包括:
第二磁性元件,设置于盖体上并与第一磁性元件对称设置;及
第二电磁转换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与第二磁性元件相对的位置,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包括第二磁性转换芯体及缠绕于该第二磁性转换芯体上的第二线圈;
当第一线圈通电时,该第二线圈不通电,该第二磁性转换芯体被第二磁性元件磁化而产生吸引第二磁性元件的与第一驱动力方向相同的第三驱动力,该盖体在该第一及第三驱动力的共同驱使下在壳体上滑动;当第一线圈断电时,该第二线圈通电,该第二磁性转换芯体磁化生成与第二磁性元件相反的磁极分布而产生排斥第二磁性元件的与第二驱动力方向相同的第四驱动力,该盖体在该第二及第四驱动力的共同驱使下在壳体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机构进一步包括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及该盖体之间,用于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推动该盖体相对壳体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该壳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收容部,该盖体滑动设置在该收容部内,该盖体在该滑动机构的驱使下于该收容部内的不同位置之间来回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为电源插排;该收容部的底部设置有插孔,该盖体在该滑动机构的驱使下于该收容部内的不同位置之间来回滑动以使该盖体在盖合住该插孔的盖合状态与脱离盖合状态之间转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 垂直于该盖体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壁上各自向内凹陷形成二凹槽,用于装设该第一磁性元件及该第二磁性元件;自该收容部垂直于该盖体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面各自向内凹陷形成二收纳腔,用于收纳第一及第二电磁转换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为方形永磁体,该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分别为该盖体的S极和N极端部;自该收容部垂直于该盖体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面各自向内凹陷形成二收纳腔,用于收纳第一及第二电磁转换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插排进一步包括固定板,该收容部包括第一腔部及低于该第一腔部的第二腔部,该第一腔部及第二腔部相互连通;该固定板固定收容于该第二腔部,该插孔开设于第一腔部的底部;该盖体放置于该固定板上方并相对该固定板在第一腔部与第二腔部之间滑动,来实现盖合插孔状态与脱离盖合状态的转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插排还包括电源开关及备用电源,该电源开关用于驱使电路触发电源供电的同时也触发该第一或第二电磁转换单元接通电路开关来附加电压至第一或第二线圈两端使第一或第二线圈通电、及驱使电路触发电源停止供电的同时也触发该第一或第二电磁转换单元断开电路开关进而断开第一或第二线圈两端的电压使第一或第二线圈断电;该备用电源用于在该电源开关关闭时给第一电磁转换单元或第二电磁转换单元供电。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为滑盖手机,该盖体在该滑动机构的驱使下相对壳体来回滑动,以使该滑盖手机在滑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相互转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分别对称排列于壳体表面的一端;该第一电磁转换单元在滑盖手机处于闭合状态时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对 设置,该第二电磁转换单元在滑盖手机处于滑开状态时与第二磁性元件相对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开关按钮及电源模块,该开关按钮用于驱动电路导通及断开第一电磁转换单元或第二电磁转换单元来附加电压至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及断开电压而使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电源模块用于给第一电磁转换单元及第二电磁转换单元提供电源。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71345.9A CN103717023B (zh) | 2012-09-29 | 2012-09-29 | 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
TW101139049A TWI547227B (zh) | 2012-09-29 | 2012-10-23 | 滑動機構及具有該滑動機構的電子裝置 |
US14/010,577 US9101052B2 (en) | 2012-09-29 | 2013-08-27 | Sli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71345.9A CN103717023B (zh) | 2012-09-29 | 2012-09-29 | 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17023A CN103717023A (zh) | 2014-04-09 |
CN103717023B true CN103717023B (zh) | 2017-10-27 |
Family
ID=50384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71345.9A Active CN103717023B (zh) | 2012-09-29 | 2012-09-29 | 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01052B2 (zh) |
CN (1) | CN103717023B (zh) |
TW (1) | TWI5472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11737B (zh) * | 2012-03-13 | 2016-10-12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插座及具有插座的电插接组件 |
TW201537599A (zh) * | 2014-03-26 | 2015-10-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電子裝置 |
CN105811139B (zh) * | 2014-09-23 | 2018-06-15 | 永春左耳贸易有限公司 | 插拔轻松方便的防触电插座 |
US9685732B2 (en) * | 2015-05-25 | 2017-06-2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Apparatus for moving a carrier |
CN107682474A (zh) * | 2016-08-02 | 2018-02-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开口的开合装置及方法 |
KR101783905B1 (ko) * | 2017-02-13 | 2017-10-10 | 동양종합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 감전사고를 방지하는 공동주택용 절연 콘센트 |
CN109862238B (zh) * | 2017-11-30 | 2021-02-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
CN109862145B (zh) * | 2017-11-30 | 2021-03-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
CN108012478B (zh) * | 2017-12-07 | 2020-06-09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盖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US11061441B2 (en) * | 2017-12-15 | 2021-07-1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Electromagnetically controllable slot covers |
CN109951588B (zh) * | 2017-12-20 | 2021-03-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9951589B (zh) * | 2017-12-20 | 2021-03-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0727312A (zh) * | 2018-07-16 | 2020-01-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前置组件滑动结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08769324B (zh) * | 2018-07-27 | 2021-04-2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滑轨及移动终端 |
CN111049950A (zh) * | 2018-10-12 | 2020-04-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滑动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11131560B (zh) * | 2018-11-01 | 2021-10-2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124038A (zh) * | 2018-11-01 | 2020-05-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1292919B (zh) * | 2018-12-10 | 2021-11-2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用于对电子器件进行磁化的产线治具、磁化方法及装置 |
US11402873B2 (en) * | 2018-12-19 | 2022-08-02 | Apple Inc. | Release mechanisms for coupled devices |
CN110718808B (zh) * | 2019-10-31 | 2021-02-1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接口防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
CN111724685B (zh) * | 2020-06-28 | 2022-05-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1970392B (zh) * | 2020-08-04 | 2022-02-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US11757229B2 (en) * | 2021-11-11 | 2023-09-12 | Onanon, Inc. | Electromagne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46561B1 (en) * | 1998-07-31 | 2001-06-12 | Magnetic Revolutions Limited, L.L.C |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path of magnetic flux from a permanent magnet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CN101453840A (zh) * | 2007-12-05 | 2009-06-1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滑动装置 |
TW200947185A (en) * | 2008-05-09 | 2009-11-16 | Chi Mei Comm Systems Inc | Sli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CN101740738A (zh) * | 2008-11-19 | 2010-06-16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池固定装置 |
CN101739906A (zh) * | 2009-12-28 | 2010-06-1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双屏幕电子装置 |
CN101995732A (zh) * | 2009-08-21 | 2011-03-30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镜头盖定位组件及具有该镜头盖定位组件的镜头盖机构 |
CN201967118U (zh) * | 2011-01-06 | 2011-09-07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微型扬声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51486A (en) * | 1998-10-30 | 2000-11-21 | Ericsson Inc. | Magnetic latch and release device and radiotelephones incorporating same |
CN1302006A (zh) * | 1999-12-29 | 2001-07-04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便携式电脑用的磁控式启闭装置 |
US7775567B2 (en) * | 2005-12-13 | 2010-08-17 | Apple Inc. | Magnetic latching mechanism |
US8364214B2 (en) * | 2006-12-14 | 2013-01-29 | Nokia Corporation | Electrically released magnet locking mechanism |
KR101181385B1 (ko) * | 2007-01-18 | 2012-09-20 |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 자기부상 슬라이딩 구조체 |
US8484809B2 (en) * | 2007-07-17 | 2013-07-16 | Fidlock Gmbh | Mechanical/magnetic connecting structure |
US20090134838A1 (en) * | 2007-11-27 | 2009-05-28 | Puthalath Koroth Raghuprasad | Circular self-powered magnetic generator |
US20100219709A1 (en) * | 2007-11-27 | 2010-09-02 | Puthalath Koroth Raghuprasad | Circular self-powered magnetic generator |
CN101453853B (zh) * | 2007-12-07 | 2012-03-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滑动机构 |
US8233948B2 (en) * | 2007-12-11 | 2012-07-3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lider assembly for a housing of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
US20100194503A1 (en) * | 2009-02-05 | 2010-08-05 | Nokia Corporation | Magnetic actuation mechanism |
US8649550B2 (en) * | 2011-01-06 | 2014-02-11 |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 Multi-magnet system and speaker using same |
TWI435005B (zh) * | 2011-04-22 | 2014-04-21 | Wistron Corp | 固定機構及具有該固定機構的電子裝置 |
US8705229B2 (en) * | 2012-04-25 | 2014-04-2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magnet |
-
2012
- 2012-09-29 CN CN201210371345.9A patent/CN103717023B/zh active Active
- 2012-10-23 TW TW101139049A patent/TWI547227B/zh active
-
2013
- 2013-08-27 US US14/010,577 patent/US910105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46561B1 (en) * | 1998-07-31 | 2001-06-12 | Magnetic Revolutions Limited, L.L.C |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path of magnetic flux from a permanent magnet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CN101453840A (zh) * | 2007-12-05 | 2009-06-1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滑动装置 |
TW200947185A (en) * | 2008-05-09 | 2009-11-16 | Chi Mei Comm Systems Inc | Sli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CN101740738A (zh) * | 2008-11-19 | 2010-06-16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池固定装置 |
CN101995732A (zh) * | 2009-08-21 | 2011-03-30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镜头盖定位组件及具有该镜头盖定位组件的镜头盖机构 |
CN101739906A (zh) * | 2009-12-28 | 2010-06-1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双屏幕电子装置 |
CN201967118U (zh) * | 2011-01-06 | 2011-09-07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微型扬声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17023A (zh) | 2014-04-09 |
US20140092535A1 (en) | 2014-04-03 |
US9101052B2 (en) | 2015-08-04 |
TW201419979A (zh) | 2014-05-16 |
TWI547227B (zh) | 2016-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17023B (zh) | 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 |
JP6335322B2 (ja) | 接続可能なデバイスの磁気的な接続及び整列 | |
CN106067719B (zh) | 发电开关 | |
JP6155470B2 (ja) | 発電装置 | |
CN105304414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04576220A (zh) | 磁接触器 | |
CN111526272A (zh) | 电子设备 | |
JP5537372B2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CN104995347A (zh) | 磁性致动的门锁装置 | |
CN105313082A (zh) |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装置 | |
CN112217366A (zh) | 一种两端双磁铁自发电装置及应用其的无线开关 | |
CN206303304U (zh) | 新型鞋 | |
CN204856312U (zh) | 模块化电子装置 | |
WO2014034777A1 (ja) | 発電入力装置及び前記発電入力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CN207690659U (zh) | 一种通用遥控开关盒 | |
CN208954902U (zh) | 一种抗震式接触器 | |
CN206516442U (zh) | 推拉式微型电磁驱动单元 | |
CN101727137A (zh) | 电子设备及其开合装置 | |
KR20160001560U (ko) | 마그네트가 내장된 이동식 저장 장치 | |
JP6212715B2 (ja) | 発電装置 | |
KR20190043878A (ko) | 전자제어 잠금 모듈 | |
JP2018107044A (ja) | 接点装置 | |
CN102592900B (zh) | 一种可控制断开的开关装置 | |
CN102790507B (zh) | 一种震动自发电模块 | |
CN213521620U (zh) | 一种两端双磁铁自发电装置及应用其的无线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