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403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4038A
CN111124038A CN201811296459.5A CN201811296459A CN111124038A CN 111124038 A CN111124038 A CN 111124038A CN 201811296459 A CN201811296459 A CN 201811296459A CN 111124038 A CN111124038 A CN 111124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liding cover
device structure
magnets
relation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64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信华
王玉文
靳宏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964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4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4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4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1Panel PC, e.g. single housing hosting PC and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设备结构,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一滑盖;第二设备结构,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二滑盖,所述第二滑盖可配合所述第一滑盖实现沿设备长度方向的相对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磁铁结构,所述磁铁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滑盖、所述第二滑盖上的多块磁铁,所述多块磁铁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在设备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存在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块磁铁的磁极可控,以在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基于同极相斥或异极相吸的作用力,以维持和/或助力于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将电子设备设计为多层结构,并使得各层之间实现相对滑动,可以满足相应的设计需求,比如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等。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滑盖结构采用弹簧等提供作用力,往往难以确定和选取出恰当的弹力大小,并且弹簧还容易发生损坏和性能衰减,因而无法满足当前的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设备结构,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一滑盖;
第二设备结构,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二滑盖,所述第二滑盖可配合所述第一滑盖实现沿设备长度方向的相对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磁铁结构,所述磁铁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滑盖、所述第二滑盖上的多块磁铁,所述多块磁铁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在设备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存在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块磁铁的磁极可控,以在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基于同极相斥或异极相吸的作用力;其中,所述作用力用于维持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或助力于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使相邻端的磁极之间配合形成用于维持所述预设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可选的,所述磁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滑盖可沿第一设备长度方向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二滑盖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第一设备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一设备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后方;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邻端可被设置为具有同性磁极,以通过同极相斥形成用于维持所述预设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可选的,所述磁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滑盖可沿第二设备长度方向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二滑盖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第二设备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二设备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前方;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邻端可被设置为具有异性磁极,以通过异性相吸形成用于维持所述预设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可选的,还包括:
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用于检测对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需求,以使得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用以助力于调节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可选的,
所述检测结构包括:霍尔开关,以通过感知磁场变化检测所述调节需求;
或者,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以通过感知使用者对所述电子设备所产生压力的变化检测所述调节需求。
可选的,所述磁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滑盖可沿第一设备长度方向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二滑盖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第一设备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一设备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后方;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邻端可被设置为具有异性磁极,以通过异性相吸形成用以助力于调节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可选的,所述磁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滑盖可沿第二设备长度方向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二滑盖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第二设备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二设备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前方;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邻端可被设置为具有同性磁极,以通过同性相斥形成用以助力于调节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可选的,所述第二滑盖在所述设备宽度方向上的规格大于所述第一滑盖,使所述第一滑盖位于所述第二滑盖的内部;所述第一滑盖包括沿所述设备长度方向的第一边沿、所述第二滑盖包括平行且靠近所述第一边沿的第二边沿,所述磁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盖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边沿设置的第一磁铁、设于所述第二滑盖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边沿与所述第二边沿之间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可配合产生所述作用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结构包括:显示屏模组;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包括:中框组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设备结构与第二设备结构实现相对滑动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y轴方向的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维持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维持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维持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维持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结构1和第二设备结构2,比如第一设备结构1可以为显示屏模组、主体结构2可以为中框组件,该中框组件内置有主板、电池、天线等部件,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电子设备划分为两部分,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沿该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呈层叠装配,譬如图1中示出了该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具体可以分为x+方向、x-方向)、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具体可以分为y+方向、y-方向)、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具体可以分为z+方向、z-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在x方向、y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基本一致,使得电子设备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在其他实施例中,出于外观设计或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需求,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可能存在一定的尺寸差异,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而当第二设备结构2包含的功能器件较多时,尤其是第二设备结构2可能内置电池等空间占用较多的功能器件,那么第二设备结构2在z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较之第一设备结构1更大。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在z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基本一致,相当于电子设备在z方向上均分为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可使电子设备形成更佳的视觉美感。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在z方向上的尺寸规格,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设备结构与第二设备结构实现相对滑动的示意图。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可以实现相对滑动,例如图2所示,第一设备结构1可以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下移动,从而露出第二设备结构2朝向第一设备结构1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结构2也可以通过相对于第一设备结构1向上移动以露出相应表面,本公开仅用于举例而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结构1上设有第一滑盖3、第二设备结构2上设有第二滑盖4,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可以实现相对滑动,并且由于第一滑盖3与第一设备结构1固定连接、第二滑盖4与第二设备结构2固定连接,因而可以带动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实现相对滑动。譬如,相对滑动方向可以为图1所示的y轴方向。
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可以存在多种相对位置关系,比如图2左侧为重合相对位置关系(简称重合关系)、图2右侧为交错相对位置关系(简称交错关系)。当处于重合关系或交错关系时,需要维持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发生自动滑动而破坏所处的相对位置关系;当需要在重合关系与交错关系之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在用户对第一设备结构1或第二设备结构2施加外力的过程中,助力于对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从而改善和优化用户的操作手感,使得切换过程更加轻便、快捷、流畅。
为满足上述需求,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磁铁结构,该磁铁结构包括分别设于第一滑盖3、第二滑盖4上的多块磁铁,比如图3中示出了设于第一滑盖3上的磁铁5、设于第二滑盖4上的磁铁6。当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磁铁5与磁铁6等磁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随之变化,并且由于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块磁铁的磁极可控,那么当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作用力时,通过控制磁极可以控制该作用力是基于同极相斥而产生或基于异极相吸而产生,从而使得该作用力用于维持所述第一设备结构1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或助力于调节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见,通过采用磁铁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磁极满足对于相对位置关系的维持需求与助力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相互作用的磁铁之间采用非接触式配合,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损坏或性能衰减,具有极高的可靠度。
图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y轴方向的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假定上述的多块磁铁包括磁铁5和磁铁6,该磁铁5与磁铁6在设备宽度方向(即x轴方向)上相互错开、在设备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存在至少一部分重叠,因而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空间,而减少对于z轴方向上的空间需求,避免额外导致电子设备的厚度增加。
在一实施例中,磁铁5-6作为一组磁铁,可以产生上述作用力;电子设备可以包含一组或多组类似的磁铁,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不同组别的磁铁之间,无论是磁铁本身的规格大小,还是不同磁铁之间的间隔距离、厚度差等,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部分区域处的结构需求而导致的空间限制)进行调整,或者可以由于装配精度等原因所导致,只要不影响磁铁5-6之间产生上述的作用力即可,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其他可相互产生上述作用力的磁铁之间,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类比于磁铁5-6,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以磁铁5-6之间的相互配合为例,对所产生的作用力、该作用于对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影响等进行详细描述。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维持重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z轴方向的视角,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重合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使得第一滑盖3可相对于第二滑盖4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5中从上向下进行滑动,从而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
如图5所示,磁铁5偏向于磁铁6的上方;若以上述的滑动方向y-为“前”,则可以认为磁铁5在该滑动方向上位于磁铁6的后方。假定磁铁5与磁铁6在y轴方向上相互交错,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的上端可以相互配合;当磁铁5为电磁铁、磁铁6为永磁铁时,可以通过对磁铁5进行磁极控制,使得磁铁5与磁铁6产生特定的配合效果。当然,磁铁5与磁铁6之间并不一定在y轴上相互交错,比如磁铁5与磁铁6可以相互靠近(比如接近或邻近),只要确保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的上端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即可产生所需的作用力,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例如,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重合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F1;当磁铁6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S极、上端N极,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的上端之间可以通过同极相斥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1,即可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重合关系,而避免自动滑开。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滑盖3在x轴方向上的规格略小于第二滑盖4,使得第二滑盖4被划分为与第一滑盖3重合的中间区域、未重合的边缘区域。由于磁铁5位于第一滑盖3上,因而磁铁5的所处位置必然对应于第二滑盖4上的中间区域,而磁铁6可以位于第二滑盖4上的边缘区域,从而使得磁铁5与磁铁6在x轴方向上相互错开,以便于在z轴方向上共享至少一部分空间,避免在z轴方向上导致额外的空间占用。
与图5所示的磁铁5、磁铁6相类似的,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对称于右侧设置的磁铁5、磁铁6,可以在左侧设置另一组磁铁,即磁铁5’、磁铁6’,其中磁铁5’的所处位置对应于上述的中间区域、磁铁6’设置于左侧的边缘区域。该磁铁5’、磁铁6’之间的配合关系与磁铁5、磁铁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通过对称设置上述的两组磁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磁铁结构所提供的作用力在x轴方向上更加平衡,从而提供更佳的滑动手感。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更多组磁铁,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当然,磁铁6并不必须设置于边缘区域处。例如图7所示,磁铁5、磁铁6的所处位置均可以对应于中间区域,同样能够实现上述的配合关系。同时,当处于中间区域时,仍然可以同时设置类似于图6所示的多组磁铁,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均以图5所示结构为例,对每组磁铁在不同需求下的配合关系进行详细描述。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交错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6中从下向上进行滑动,从而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
如图8所示,磁铁5偏向于磁铁6的下方;若以上述的滑动方向y+为“前”,则可以认为磁铁5在该滑动方向上位于磁铁6的后方。假定磁铁5与磁铁6在y轴方向上相互交错,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的下端可以相互配合;当磁铁5为电磁铁、磁铁6为永磁铁时,可以通过对磁铁5进行磁极控制,使得磁铁5与磁铁6产生特定的配合效果。当然,磁铁5与磁铁6之间并不一定在y轴上相互交错,比如磁铁5与磁铁6可以相互靠近(比如接近或邻近),只要确保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的下端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即可产生所需的作用力,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例如,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上向下的作用力F2;当磁铁6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S极、上端N极,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的上端之间可以通过同极相斥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2,即可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而避免自动缩回。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向电子设备施加外力,以使得电子设备由图5所示的重合关系切换至图8所示的交错关系,或者由图8所示的交错关系切换至图5所示的重合关系。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检测结构,并通过该检测结构检测用户对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需求(即在重合关系与交错关系之间进行切换),以使得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用以助力于调节该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例如,该检测结构可以包括:霍尔开关,比如该霍尔开关可以装配于电子设备内部的任意位置,以通过感知磁场变化检测上述的调节需求;再例如,该检测结构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比如该压力传感器可以装配于第一设备结构1的上表面(即远离第二设备结构2的表面)或第二设备结构2的下表面(即远离第一设备结构1的表面),使得使用者(如用户)针对第一设备结构1的上表面或第二设备结构2的下表面施加外力时,可以通过感知使用者对电子设备所产生压力的变化检测上述的调节需求;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检测结构来检测上述的调节需求,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基于对上述调节需求的检测,磁铁5与磁铁6之间可以配合产生助力于满足该调节需求的作用力。比如,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磁铁5、磁铁6的相对关系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上向下的作用力F3;当磁铁6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N极、上端S极,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的上端之间可以通过异极相吸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3,即可协助实现从重合关系向交错关系的切换,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类似地,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磁铁5、磁铁6的相对关系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F4;当磁铁6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N极、上端S极,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的下端之间可以通过异极相吸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4,即可协助实现从交错关系向重合关系的切换,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虽然在图5、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同极相斥的方式维持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9-10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异极相吸的方式助力于该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但异极相吸所产生的作用力同样可以用于维持相对位置关系,而同极相斥所产生的作用力同样可以助力于对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维持重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重合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11中从上向下进行滑动,从而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
如图11所示,磁铁5偏向于磁铁6的下方;若以上述的滑动方向y-为“前”,则可以认为磁铁5在该滑动方向上位于磁铁6的前方。假定磁铁5与磁铁6在y轴方向上相互交错,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的下端可以相互配合;当磁铁5为电磁铁、磁铁6为永磁铁时,可以通过对磁铁5进行磁极控制,使得磁铁5与磁铁6产生特定的配合效果。当然,磁铁5与磁铁6之间并不一定在y轴上相互交错,比如磁铁5与磁铁6可以相互靠近(比如接近或邻近),只要确保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的下端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即可产生所需的作用力,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例如,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重合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F5;当磁铁6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N极、上端S极,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的下端之间可以通过异极相吸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5,即可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重合关系,而避免自动滑开。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交错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12中从下向上进行滑动,从而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
如图12所示,磁铁5偏向于磁铁6的上方;若以上述的滑动方向y+为“前”,则可以认为磁铁5在该滑动方向上位于磁铁6的前方。假定磁铁5与磁铁6在y轴方向上相互交错,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的上端可以相互配合;当磁铁5为电磁铁、磁铁6为永磁铁时,可以通过对磁铁5进行磁极控制,使得磁铁5与磁铁6产生特定的配合效果。当然,磁铁5与磁铁6之间并不一定在y轴上相互交错,比如磁铁5与磁铁6可以相互靠近(比如接近或邻近),只要确保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的上端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即可产生所需的作用力,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例如,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上向下的作用力F6;当磁铁6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N极、上端S极,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的上端之间可以通过异极相吸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6,即可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而避免自动缩回。
与图9-10所示实施例相类似的,基于检测结构对调节需求的检测,磁铁5与磁铁6之间可以配合产生助力于满足该调节需求的作用力。比如,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磁铁5、磁铁6的相对关系与图1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上向下的作用力F7;当磁铁6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S极、上端N极,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的下端之间可以通过同极相斥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7,即可协助实现从重合关系向交错关系的切换,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类似地,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磁铁5、磁铁6的相对关系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F8;当磁铁6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S极、上端N极,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的上端之间可以通过同极相斥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8,即可协助实现从交错关系向重合关系的切换,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列举了磁铁5与磁铁6之间一一配合的技术方案,但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实际上,每组磁铁中可以由更多数量的磁铁之间实现配合,比如在下述实施例中,可由磁铁5分别与磁铁6A、磁铁6B进行配合,以分别实现不同的作用力。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维持重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重合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15中从上向下进行滑动,从而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
如图15所示,第一滑盖3上设有磁铁5、第二滑盖4上设有磁铁6A和磁铁6B,本实施例中由磁铁5与磁铁6A进行配合,且磁铁5偏向于磁铁6A的上方;若以上述的滑动方向y-为“前”,则可以认为磁铁5在该滑动方向上位于磁铁6A的后方。假定磁铁5与磁铁6A在y轴方向上相互交错,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A的上端可以相互配合;当磁铁5为电磁铁、磁铁6A为永磁铁时,可以通过对磁铁5进行磁极控制,使得磁铁5与磁铁6A产生特定的配合效果。当然,磁铁5与磁铁6A之间并不一定在y轴上相互交错,比如磁铁5与磁铁6A可以相互靠近(比如接近或邻近),只要确保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A的上端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即可产生所需的作用力,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与图5所示实施例相类似的,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重合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F9;当磁铁6A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S极、上端N极,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A的上端之间可以通过同极相斥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9,即可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重合关系,而避免自动滑开。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磁铁5、磁铁6A的相对关系与图15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基于上述的检测结构,若检测到存在将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调节需求,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上向下的作用力F10;与图9所示实施例相类似的,当磁铁6A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N极、上端S极,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A的上端之间可以通过异极相吸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10,即可协助实现从重合关系向交错关系的切换,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假定对于图15-16所示的电子设备,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已经切换至交错关系,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17中从下向上进行滑动,从而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
如图17所示,磁铁5偏向于磁铁6B的上方;若以上述的滑动方向y+为“前”,则可以认为磁铁5在该滑动方向上位于磁铁6B的前方。假定磁铁5与磁铁6B在y轴方向上相互交错,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B的上端可以相互配合;当磁铁5为电磁铁、磁铁6B为永磁铁时,可以通过对磁铁5进行磁极控制,使得磁铁5与磁铁6B产生特定的配合效果。当然,磁铁5与磁铁6B之间并不一定在y轴上相互交错,比如磁铁5与磁铁6B可以相互靠近(比如接近或邻近),只要确保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B的上端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即可产生所需的作用力,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与图12所示实施例相类似的,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上向下的作用力F11;当磁铁6B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N极、上端S极,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B的上端之间可以通过异极相吸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11,即可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而避免自动缩回。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磁铁5、磁铁6B的相对关系与图17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F12;当磁铁6B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S极、上端N极,使得磁铁5的下端与磁铁6B的上端之间可以通过同极相斥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12,即可协助实现从交错关系向重合关系的切换,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当磁铁5分别与磁铁6A、磁铁6B相配合时,在第一设备结构1的滑动方向上,本公开并不限制磁铁5与磁铁6A、磁铁6B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在下述图19-22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位置关系将区别于上述图15~18所示的实施例。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维持重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重合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19中从上向下进行滑动,从而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
如图19所示,第一滑盖3上设有磁铁5、第二滑盖4上设有磁铁6A和磁铁6B,本实施例中由磁铁5与磁铁6A进行配合,且磁铁5偏向于磁铁6A的下方;若以上述的滑动方向y-为“前”,则可以认为磁铁5在该滑动方向上位于磁铁6A的前方。假定磁铁5与磁铁6A在y轴方向上相互交错,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A的下端可以相互配合;当磁铁5为电磁铁、磁铁6A为永磁铁时,可以通过对磁铁5进行磁极控制,使得磁铁5与磁铁6A产生特定的配合效果。当然,磁铁5与磁铁6A之间并不一定在y轴上相互交错,比如磁铁5与磁铁6A可以相互靠近(比如接近或邻近),只要确保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A的下端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即可产生所需的作用力,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与图11所示实施例相类似的,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重合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F13;当磁铁6A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N极、上端S极,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A的下端之间可以通过异极相吸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13,即可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重合关系,而避免自动滑开。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磁铁5、磁铁6A的相对关系与图19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基于上述的检测结构,若检测到存在将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重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调节需求,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上向下的作用力F14;与图13所示实施例相类似的,当磁铁6A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S极、上端N极,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A的下端之间可以通过同极相斥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14,即可协助实现从重合关系向交错关系的切换,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假定对于图19-20所示的电子设备,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已经切换至交错关系,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21中从下向上进行滑动,从而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
如图21所示,磁铁5偏向于磁铁6B的下方;若以上述的滑动方向y+为“前”,则可以认为磁铁5在该滑动方向上位于磁铁6B的后方。假定磁铁5与磁铁6B在y轴方向上相互交错,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B的下端可以相互配合;当磁铁5为电磁铁、磁铁6B为永磁铁时,可以通过对磁铁5进行磁极控制,使得磁铁5与磁铁6B产生特定的配合效果。当然,磁铁5与磁铁6B之间并不一定在y轴上相互交错,比如磁铁5与磁铁6B可以相互靠近(比如接近或邻近),只要确保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B的下端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即可产生所需的作用力,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与图8所示实施例相类似的,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上向下的作用力F15;当磁铁6B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S极、上端N极,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B的下端之间可以通过同极相斥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15,即可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而避免自动缩回。
图2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2所示,磁铁5、磁铁6B的相对关系与图2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若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重合关系,就需向第一设备结构1施加从下向上的作用力F16;当磁铁6B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时,可以将磁铁5的磁极控制为下端N极、上端S极,使得磁铁5的上端与磁铁6B的下端之间可以通过异极相吸产生上述的作用力F16,即可协助实现从交错关系向重合关系的切换,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均假定磁铁5为电磁铁、磁铁6与磁铁6A-6B为永磁铁,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定磁铁5为永磁铁、磁铁6与磁铁6A-6B为电磁铁,或者可以设定磁铁5、磁铁6与磁铁6A-6B均为电磁铁,只要能够使得相邻磁铁之间能够产生所需方向的作用力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结构,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一滑盖;
第二设备结构,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二滑盖,所述第二滑盖可配合所述第一滑盖实现沿设备长度方向的相对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磁铁结构,所述磁铁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滑盖、所述第二滑盖上的多块磁铁,所述多块磁铁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在设备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存在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块磁铁的磁极可控,以在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基于同极相斥或异极相吸的作用力;其中,所述作用力用于维持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或助力于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使相邻端的磁极之间配合形成用于维持所述预设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滑盖可沿第一设备长度方向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二滑盖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第一设备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一设备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后方;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邻端可被设置为具有同性磁极,以通过同极相斥形成用于维持所述预设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滑盖可沿第二设备长度方向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二滑盖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第二设备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二设备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前方;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邻端可被设置为具有异性磁极,以通过异性相吸形成用于维持所述预设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用于检测对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需求,以使得所述多块磁铁中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用以助力于调节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结构包括:霍尔开关,以通过感知磁场变化检测所述调节需求;
或者,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以通过感知使用者对所述电子设备所产生压力的变化检测所述调节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滑盖可沿第一设备长度方向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二滑盖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第一设备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一设备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后方;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邻端可被设置为具有异性磁极,以通过异性相吸形成用以助力于调节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滑盖可沿第二设备长度方向实现相对于所述第二滑盖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沿所述第二设备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第二设备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磁铁的前方;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处于需维持的预设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相邻端可被设置为具有同性磁极,以通过同性相斥形成用以助力于调节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盖在所述设备宽度方向上的规格大于所述第一滑盖,使所述第一滑盖位于所述第二滑盖的内部;所述第一滑盖包括沿所述设备长度方向的第一边沿、所述第二滑盖包括平行且靠近所述第一边沿的第二边沿,所述磁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盖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边沿设置的第一磁铁、设于所述第二滑盖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边沿与所述第二边沿之间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可配合产生所述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结构包括:显示屏模组;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包括:中框组件。
CN201811296459.5A 2018-11-01 2018-11-01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124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6459.5A CN111124038A (zh) 2018-11-01 2018-11-0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6459.5A CN111124038A (zh) 2018-11-01 2018-11-0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4038A true CN111124038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494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6459.5A Pending CN111124038A (zh) 2018-11-01 2018-11-0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403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7812B (zh) * 2020-08-03 2022-03-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系統
US11899504B2 (en) * 2018-05-31 2024-02-13 Acer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6022A (ko) * 2004-11-19 2006-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자동 슬라이드 장치
CN101136951A (zh) * 2006-08-29 2008-03-0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KR20080044513A (ko) * 2006-11-16 2008-05-21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전자기기용 슬라이딩 구조체
CN201063665Y (zh) * 2007-06-18 2008-05-21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上的全自动滑动装置
CN101197860A (zh) * 2006-12-07 2008-06-11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磁悬浮滑动结构
CN201230427Y (zh) * 2008-07-02 2009-04-29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滑动枢轴及具有该滑动枢轴的用户设备
CN102147643A (zh) * 2010-09-17 2011-08-10 苹果公司 具有磁附接的电子设备
CN103717023A (zh) * 2012-09-29 2014-04-09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6022A (ko) * 2004-11-19 2006-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자동 슬라이드 장치
CN101136951A (zh) * 2006-08-29 2008-03-0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电子装置
KR20080044513A (ko) * 2006-11-16 2008-05-21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전자기기용 슬라이딩 구조체
CN101197860A (zh) * 2006-12-07 2008-06-11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磁悬浮滑动结构
CN201063665Y (zh) * 2007-06-18 2008-05-21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上的全自动滑动装置
CN201230427Y (zh) * 2008-07-02 2009-04-29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滑动枢轴及具有该滑动枢轴的用户设备
CN102147643A (zh) * 2010-09-17 2011-08-10 苹果公司 具有磁附接的电子设备
CN106020346A (zh) * 2010-09-17 2016-10-12 苹果公司 具有磁附接的电子设备
CN103717023A (zh) * 2012-09-29 2014-04-09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9504B2 (en) * 2018-05-31 2024-02-13 Acer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device
TWI757812B (zh) * 2020-08-03 2022-03-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系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3516B2 (en) Dual-lens camera system
EP2743750B1 (en) Optical adjusting apparatus
US9905964B2 (en) Magnetically aligned accessory to device connections
CN107430268B (zh) 用于提高图像分辨率的光学装置
JP5571089B2 (ja) 複合駆動機構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CN205193402U (zh) 防手震镜头模块结构
US10141826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in which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a coil coupled thereto is positioned to cover the coil, such that the coil does not directly contact a stator part, thereby preventing a phenomenon that the coil is unwound or disconnected and in which there are two ring-shaped damping members aligned with, spaced apart from and at least partially overlapping the coil
CN111124038A (zh) 电子设备
CN105093544B (zh) 显示装置
US9046737B2 (en) Driving apparatus for camera lens assembly
KR20150113675A (ko)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WO2014038920A1 (ko)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
EP3599756B1 (en) Slide rai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6560736B (zh) 电磁驱动模块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块的镜头驱动装置
US20150331220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N107783352B (zh) 光学系统
JP2014217176A (ja) 入力デバイス
CN111273501A (zh) 一种带抖动修正的光学单元
CN111200675B (zh) 电子设备
CN111131560B (zh) 电子设备
CN208675279U (zh) 电子设备
CN110082884A (zh) 驱动模块及其驱动机构
CN111200674B (zh) 电子设备
CN111200673B (zh) 电子设备
CN111200676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