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0675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0675B
CN111200675B CN201811369442.8A CN201811369442A CN111200675B CN 111200675 B CN111200675 B CN 111200675B CN 201811369442 A CN201811369442 A CN 201811369442A CN 111200675 B CN111200675 B CN 111200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device structure
relationship
magnet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94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0675A (zh
Inventor
孙信华
王玉文
靳宏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694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06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0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0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0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0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设备结构,第一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一滑盖;第二设备结构,第二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二滑盖;磁铁结构,磁铁结构包括分别设于第一滑盖、第二滑盖上的第一磁铁组、第二磁铁组,第一磁铁组和第二磁铁组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在设备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存在至少一部分重叠;第一磁铁组包括设于第一滑盖上的永磁铁、第二磁铁组包括设于第二滑盖上的永磁铁和开关可控的电磁铁,第一磁铁组中的永磁铁可与第二磁铁组中的永磁铁产生第一类作用力,第一磁铁组中的永磁铁可与第二磁铁组中的电磁铁产生第二类作用力,且第一类作用力与第二类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将电子设备设计为多层结构,并使得各层之间实现相对滑动,可以满足相应的设计需求,比如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等。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滑盖结构采用弹簧等提供作用力,往往难以确定和选取出恰当的弹力大小,并且弹簧还容易发生损坏和性能衰减,因而无法满足当前的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设备结构,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一滑盖;
第二设备结构,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二滑盖,所述第二滑盖可配合所述第一滑盖实现沿设备长度方向的相对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磁铁结构,所述磁铁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滑盖、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一磁铁组、第二磁铁组,所述第一磁铁组和所述第二磁铁组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在设备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存在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第一磁铁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永磁铁和开关可控的电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组中的永磁铁可与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永磁铁产生第一类作用力、可与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电磁铁产生第二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一类作用力与所述第二类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类作用力可在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电磁铁被关闭时维持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类作用力可助力于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一磁铁组包括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沿所述设备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磁铁、第二永磁铁和第二电磁铁;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闭合关系时,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一端可配合于所述第二永磁铁的第一端、以产生可维持所述闭合关系的第一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二端可配合于被开启的所述第一电磁铁、以产生可助力于由所述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第二类作用力;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交错关系时,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二端可配合于所述第二永磁铁的第二端、以产生可维持所述交错关系的第一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一端可配合于被开启的所述第二电磁铁、以产生可助力于由所述交错关系切换至所述闭合关系的第二类作用力。
可选的,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闭合关系时,所述第一永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永磁铁与所述第一电磁铁之间;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交错关系时,所述第一永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永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永磁铁的相邻端、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相邻端、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的相邻端分别具有同性磁极。
可选的,所述第一磁铁组包括第三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沿所述设备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永磁铁、第三电磁铁和第五永磁铁;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闭合关系时,所述第三永磁铁的第一端可配合于所述第四永磁铁、以产生可维持所述闭合关系的第一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二端可配合于被开启的所述第三电磁铁、以产生可助力于由所述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第二类作用力;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交错关系时,所述第三永磁铁的第二端可配合于所述第五永磁铁、以产生可维持所述交错关系的第一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三永磁铁的第一端可配合于被开启的所述第三电磁铁、以产生可助力于由所述交错关系切换至所述闭合关系的第二类作用力。
可选的,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闭合关系时,所述第三永磁铁位于所述第四永磁铁与所述第三电磁铁之间;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交错关系时,所述第三永磁铁位于所述第五永磁铁与所述第三电磁铁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三永磁铁与所述第四永磁铁的相邻端、所述第三永磁铁与所述第三电磁铁的相邻端、所述第三永磁铁与所述第五永磁铁的相邻端分别具有异性磁极。
可选的,还包括:
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用于检测对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需求,使得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至少一部分电磁铁在检测到调节需求时被开启,以产生所述第二类作用力。
可选的,
所述检测结构包括:霍尔开关,以通过感知磁场变化检测所述调节需求;
或者,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以通过感知使用者对所述电子设备所产生压力的变化检测所述调节需求。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结构包括:显示屏模组;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包括:中框组件。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设备结构与第二设备结构实现相对滑动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y轴方向的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维持闭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维持闭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维持闭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还一种维持闭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结构1和第二设备结构2,比如第一设备结构1可以为显示屏模组、主体结构2可以为中框组件,该中框组件内置有主板、电池、天线等部件,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电子设备划分为两部分,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沿该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呈层叠装配,譬如图1中示出了该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具体可以分为x+方向、x-方向)、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具体可以分为y+方向、y-方向)、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具体可以分为z+方向、z-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在x方向、y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基本一致,使得电子设备具有更强的整体感;在其他实施例中,出于外观设计或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需求,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可能存在一定的尺寸差异,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而当第二设备结构2包含的功能器件较多时,尤其是第二设备结构2可能内置电池等空间占用较多的功能器件,那么第二设备结构2在z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较之第一设备结构1更大。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在z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基本一致,相当于电子设备在z方向上均分为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可使电子设备形成更佳的视觉美感。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在z方向上的尺寸规格,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设备结构与第二设备结构实现相对滑动的示意图。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可以实现相对滑动,例如图2所示,第一设备结构1可以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下移动,从而露出第二设备结构2朝向第一设备结构1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结构2也可以通过相对于第一设备结构1向上移动以露出相应表面,本公开仅用于举例而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结构1上设有第一滑盖3、第二设备结构2上设有第二滑盖4,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可以实现相对滑动,并且由于第一滑盖3与第一设备结构1固定连接、第二滑盖4与第二设备结构2固定连接,因而可以带动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实现相对滑动。譬如,相对滑动方向可以为图1所示的y轴方向。
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可以存在多种相对位置关系,比如图2左侧为闭合相对位置关系(简称闭合关系)、图2右侧为交错相对位置关系(简称交错关系)。当处于闭合关系或交错关系时,需要维持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发生自动滑动而破坏所处的相对位置关系;当需要在闭合关系与交错关系之间进行切换时,需要在用户对第一设备结构1或第二设备结构2施加外力的过程中,助力于对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从而改善和优化用户的操作手感,使得切换过程更加轻便、快捷、流畅。
为满足上述需求,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磁铁结构,该磁铁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第一磁铁组5和第二磁铁组6。第一磁铁组5包含永磁铁、第二磁铁组6包含永磁铁和电磁铁,当然也可以由第一磁铁组5包含永磁铁和电磁铁、第二磁铁组6包含永磁铁,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其中,电磁铁的开关可控,使得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开关状态,可使各个磁铁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维持或助力于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1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见,通过采用磁铁结构,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开关状态满足对于相对位置关系的维持需求与助力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相互作用的磁铁之间采用非接触式配合,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损坏或性能衰减,具有极高的可靠度。
图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y轴方向的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磁铁组5与第二磁铁组6在设备宽度方向(即x轴方向)上相互错开、在设备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存在至少一部分重叠,因而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空间,而减少对于z轴方向上的空间需求,避免额外导致电子设备的厚度增加。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铁组5与第二磁铁组6作为相互配合的一对磁铁组,可以产生上述作用力。电子设备可以包含一对或多对类似的磁铁组,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可以沿x轴方向对称设置两对上述的磁铁组,以确保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能够更为平稳地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无论是磁铁本身的规格大小,还是不同磁铁之间的间隔距离、厚度差等,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部分区域处的结构需求而导致的空间限制)进行调整,或者可以由于装配精度等原因所导致,只要不影响上述的作用力的产生即可,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下面以第一磁铁组5与第二磁铁组6之间的相互配合为例,对所产生的作用力、该作用于对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影响等进行详细描述。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维持闭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z轴方向的视角,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闭合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使得第一滑盖3可相对于第二滑盖4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5中从上向下进行滑动,从而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
如图5所示,第一磁铁组5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滑盖3上的永磁铁50,第二磁铁组6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滑盖4上的永磁铁61、电磁铁62和电磁铁63,其中电磁铁62、永磁铁61与电磁铁63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当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图5所示的闭合关系时,永磁铁50位于永磁铁61与电磁铁62之间,其中永磁铁50的下端与永磁铁61的上端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比如接近或邻近),永磁铁50的上端与电磁铁62的下端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可分别实现相互作用、产生相应的作用力。
如果需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闭合关系,可以控制停用电磁铁62(比如断电)、使得电磁铁62无法与永磁铁50相互作用而产生作用力;同时,由于永磁铁50的下端与永磁铁61的上端为同性磁极,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基于同极相斥而产生如图5所示的作用力F1,该作用力F1可使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闭合关系,而避免自动滑开。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滑盖3在x轴方向上的规格略小于第二滑盖4,使得第二滑盖4被划分为与第一滑盖3重叠的中间区域、未重叠的边缘区域。由于第一磁铁组5位于第一滑盖3上,因而第一磁铁组5的所处位置必然对应于第二滑盖4上的中间区域,而第二磁铁组6可以位于第二滑盖4上的边缘区域,从而使得第一磁铁组5与第二磁铁组6在x轴方向上相互错开,以便于在z轴方向上共享至少一部分空间,避免在z轴方向上导致额外的空间占用。
与图5所示的第一磁铁组5、第二磁铁组6相类似的,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对称于右侧设置的第一磁铁组5、第二磁铁组6,可以在左侧设置另一对磁铁组,即第三磁铁组5’、第四磁铁组6’,其中第三磁铁组5’的所处位置对应于上述的中间区域、第四磁铁组6’设置于左侧的边缘区域。该第三磁铁组5’、第四磁铁组6’之间的配合关系与第一磁铁组5、第二磁铁组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通过对称设置上述的两对磁铁组,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磁铁结构所提供的作用力在x轴方向上更加平衡,从而提供更佳的滑动手感。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更多对磁铁组,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当然,第二磁铁组6并不必须设置于边缘区域处。例如图7所示,第一磁铁组5、第二磁铁组6的所处位置均可以对应于中间区域,同样能够实现上述的配合关系。同时,当处于中间区域时,仍然可以同时设置类似于图6所示的多对磁铁组,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均以图5所示结构为例,对每组磁铁在不同需求下的配合关系进行详细描述。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交错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6中从下向上进行滑动,从而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
如图8所示,当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图8所示的交错关系时,永磁铁50位于电磁铁63与永磁铁61之间,其中永磁铁50的上端与永磁铁61的下端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永磁铁50的下端与电磁铁63的上端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可分别实现相互作用、产生相应的作用力。
如果需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可以控制停用电磁铁63(比如断电)、使得电磁铁63无法与永磁铁50相互作用而产生作用力;同时,由于永磁铁50的上端与永磁铁61的下端为同性磁极,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基于同极相斥而产生如图8所示的作用力F2,该作用力F2可使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而避免自动缩回。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向电子设备施加外力,以使得电子设备由图5所示的闭合关系切换至图8所示的交错关系,或者由图8所示的交错关系切换至图5所示的闭合关系。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检测结构,并通过该检测结构检测用户对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需求(即在闭合关系与交错关系之间进行切换),以使得第二磁铁组6中的至少一部分电磁铁在检测到调节需求时被开启,以产生用以助力于调节该相对位置关系的作用力。例如,该检测结构可以包括:霍尔开关,比如该霍尔开关可以装配于电子设备内部的任意位置,以通过感知磁场变化检测上述的调节需求;再例如,该检测结构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比如该压力传感器可以装配于第一设备结构1的上表面(即远离第二设备结构2的表面)或第二设备结构2的下表面(即远离第一设备结构1的表面),使得使用者(如用户)针对第一设备结构1的上表面或第二设备结构2的下表面施加外力时,可以通过感知使用者对电子设备所产生压力的变化检测上述的调节需求;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检测结构来检测上述的调节需求,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基于对上述调节需求的检测,第一磁铁组5与第二磁铁组6之间可以配合产生助力于满足该调节需求的作用力。比如,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磁铁组5、第二磁铁组6的相对关系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如果需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可以控制启用电磁铁62(如通电)、使得电磁铁62的下端与永磁铁50的上端为同性磁极,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基于同极相斥而产生如图9所示的作用力F3,该作用力F3可助力于将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实际上,虽然基于永磁铁50与永磁铁6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永磁铁50与永磁铁61之间仍然可以产生用于维持闭合关系的作用力F1,但是通过产生作用力F3,且作用力F3的施力方向与作用力F1相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作用力F1,其中:当作用力F3不大于作用力F1时,既可以保持一定阻力(由作用力F1大于作用力F3的部分产生)、维持一定滑动手感,又能够避免使用者过于费力;当作用力F3大于作用力F1时,可以提供额外的(由作用力F3大于作用力F1的部分产生)、帮助用户滑动的力,而当作用力F3增大至一定数值时,甚至可以自动驱使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
类似地,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磁铁组5、第二磁铁组6的相对关系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如果需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可以控制启用电磁铁63(如通电)、使得电磁铁63的上端与永磁铁50的下端为同性磁极,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基于同极相斥而产生如图10所示的作用力F4,该作用力F4可助力于将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实际上,虽然基于永磁铁50与永磁铁6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永磁铁50与永磁铁61之间仍然可以产生用于维持交错关系的作用力F2,但是通过产生作用力F4,且作用力F4的施力方向与作用力F2相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作用力F2,其中:当作用力F4不大于作用力F2时,既可以保持一定阻力(由作用力F2大于作用力F4的部分产生)、维持一定滑动手感,又能够避免使用者过于费力;当作用力F4大于作用力F2时,可以提供额外的(由作用力F4大于作用力F2的部分产生)、帮助用户滑动的力,而当作用力F4增大至一定数值时,甚至可以自动驱使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
虽然在图5-10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同极相斥的方式维持或助力于调节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但异极相吸所产生的作用力同样可以用于维持或助力于调节相对位置关系,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维持闭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闭合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11中从上向下进行滑动,从而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
如图11所示,第一磁铁组5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滑盖3上的永磁铁50,第二磁铁组6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滑盖4上的永磁铁64、永磁铁65和电磁铁66,其中永磁铁64、电磁铁66与永磁铁65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当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图11所示的闭合关系时,永磁铁50位于永磁铁64与电磁铁66之间,其中永磁铁50的上端与永磁铁64的下端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永磁铁50的下端与电磁铁66的上端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可分别实现相互作用、产生相应的作用力。
如果需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闭合关系,可以控制停用电磁铁66(比如断电)、使得电磁铁66无法与永磁铁50相互作用而产生作用力;同时,由于永磁铁50的上端与永磁铁64的下端为异性磁极,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基于异极相吸而产生如图11所示的作用力F5,该作用力F5可使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闭合关系,而避免自动滑开。
类似地,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维持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基于第一滑盖3与第二滑盖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明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交错关系;其中,第一设备结构1可相对于第二设备结构2向y+方向进行滑动,即在图12中从下向上进行滑动,从而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
如图12所示,当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之间处于图12所示的交错关系时,永磁铁50位于永磁铁65与电磁铁66之间,其中永磁铁50的下端与永磁铁65的上端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永磁铁50的上端与电磁铁66的下端之间相互交错或靠近,可分别实现相互作用、产生相应的作用力。
如果需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可以控制停用电磁铁66(比如断电)、使得电磁铁66无法与永磁铁50相互作用而产生作用力;同时,由于永磁铁50的下端与永磁铁65的上端为异性磁极,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基于异极相吸而产生如图10所示的作用力F6,该作用力F6可使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保持交错关系,而避免自动缩回。
与图9-10所示实施例相类似的,基于检测结构对调节需求的检测,第一磁铁组5与第二磁铁组6之间可以配合产生助力于满足该调节需求的作用力。比如,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第一磁铁组5、第二磁铁组6的相对关系与图1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如果需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可以控制启用电磁铁66(如通电)、使得电磁铁66的上端与永磁铁50的下端为异性磁极,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基于异极相吸而产生如图13所示的作用力F7,该作用力F7可助力于将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实际上,虽然基于永磁铁50与永磁铁6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永磁铁50与永磁铁64之间仍然可以产生用于维持闭合关系的作用力F5,但是通过产生作用力F7,且作用力F7的施力方向与作用力F5相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作用力F5,其中:当作用力F7不大于作用力F5时,既可以保持一定阻力(由作用力F5大于作用力F7的部分产生)、维持一定滑动手感,又能够避免使用者过于费力;当作用力F7大于作用力F5时,可以提供额外的(由作用力F7大于作用力F5的部分产生)、帮助用户滑动的力,而当作用力F7增大至一定数值时,甚至可以自动驱使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
类似地,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一磁铁组5、第二磁铁组6的相对关系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如果需要使得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可以控制启用电磁铁66(如通电)、使得电磁铁66的下端与永磁铁50的上端为异性磁极,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基于异极相吸而产生如图14所示的作用力F8,该作用力F8可助力于将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可以减少使用者所需施加的外力。
实际上,虽然基于永磁铁50与永磁铁65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永磁铁50与永磁铁65之间仍然可以产生用于维持交错关系的作用力F6,但是通过产生作用力F8,且作用力F8的施力方向与作用力F6相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作用力F6,其中:当作用力F8不大于作用力F6时,既可以保持一定阻力(由作用力F6大于作用力F8的部分产生)、维持一定滑动手感,又能够避免使用者过于费力;当作用力F8大于作用力F6时,可以提供额外的(由作用力F8大于作用力F6的部分产生)、帮助用户滑动的力,而当作用力F8增大至一定数值时,甚至可以自动驱使第一设备结构1与第二设备结构2由交错关系切换至闭合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子设备在绝大部分时间均处于维持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对相对位置关系的切换操作仅为瞬时需求,因而通过在维持相对位置关系时对电磁铁62-63、66断电、在切换相对位置关系时对电磁铁62-63、66通电,可以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避免电磁铁62-63、66对电能的浪费,极大地降低了电磁铁62-63、66对电能的消耗,有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结构,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一滑盖;
第二设备结构,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上设有第二滑盖,所述第二滑盖可配合所述第一滑盖实现沿设备长度方向的相对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磁铁结构,所述磁铁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滑盖、所述第二滑盖上的第一磁铁组、第二磁铁组,所述第一磁铁组和所述第二磁铁组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在设备厚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存在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第一磁铁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盖上的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盖上的永磁铁和开关可控的电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组中的永磁铁可与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永磁铁产生第一类作用力、可与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电磁铁产生第二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一类作用力与所述第二类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类作用力可在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电磁铁被关闭时维持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类作用力可助力于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所述第二类作用力不大于所述第一类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类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二类作用力的部分向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提供阻力以维持用户的滑动手感;
在所述第二类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一类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类作用力大于所述第一类作用力的部分向用户提供额外的滑动助力;
在所述第二类作用力增大至一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类作用力自动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组包括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沿所述设备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电磁铁、第二永磁铁和第二电磁铁;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闭合关系时,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一端可配合于所述第二永磁铁的第一端、以产生可维持所述闭合关系的第一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二端可配合于被开启的所述第一电磁铁、以产生可助力于由所述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第二类作用力;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交错关系时,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二端可配合于所述第二永磁铁的第二端、以产生可维持所述交错关系的第一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一端可配合于被开启的所述第二电磁铁、以产生可助力于由所述交错关系切换至所述闭合关系的第二类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闭合关系时,所述第一永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永磁铁与所述第一电磁铁之间;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交错关系时,所述第一永磁铁位于所述第二永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永磁铁的相邻端、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相邻端、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的相邻端分别具有同性磁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组包括第三永磁铁,所述第二磁铁组包括沿所述设备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永磁铁、第三电磁铁和第五永磁铁;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闭合关系时,所述第三永磁铁的第一端可配合于所述第四永磁铁、以产生可维持所述闭合关系的第一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三永磁铁的第二端可配合于被开启的所述第三电磁铁、以产生可助力于由所述闭合关系切换至交错关系的第二类作用力;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交错关系时,所述第三永磁铁的第二端可配合于所述第五永磁铁、以产生可维持所述交错关系的第一类作用力,且所述第三永磁铁的第一端可配合于被开启的所述第三电磁铁、以产生可助力于由所述交错关系切换至所述闭合关系的第二类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闭合关系时,所述第三永磁铁位于所述第四永磁铁与所述第三电磁铁之间;
当所述第一设备结构与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处于所述交错关系时,所述第三永磁铁位于所述第五永磁铁与所述第三电磁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永磁铁与所述第四永磁铁的相邻端、所述第三永磁铁与所述第三电磁铁的相邻端、所述第三永磁铁与所述第五永磁铁的相邻端分别具有异性磁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用于检测对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的调节需求,使得所述第二磁铁组中的至少一部分电磁铁在检测到调节需求时被开启,以产生所述第二类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结构包括:霍尔开关,以通过感知磁场变化检测所述调节需求;
或者,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以通过感知使用者对所述电子设备所产生压力的变化检测所述调节需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结构包括:显示屏模组;所述第二设备结构包括:中框组件。
CN201811369442.8A 2018-11-16 2018-11-16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200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9442.8A CN111200675B (zh) 2018-11-16 2018-11-1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9442.8A CN111200675B (zh) 2018-11-16 2018-11-1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0675A CN111200675A (zh) 2020-05-26
CN111200675B true CN111200675B (zh) 2021-12-28

Family

ID=7074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9442.8A Active CN111200675B (zh) 2018-11-16 2018-11-1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06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06941A (ja) * 2021-07-01 2023-01-1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およびスライド機構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6022A (ko) * 2004-11-19 2006-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자동 슬라이드 장치
KR100781165B1 (ko) * 2006-09-08 2007-11-30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전자기기용 슬라이딩 구조체
KR20080044513A (ko) * 2006-11-16 2008-05-21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전자기기용 슬라이딩 구조체
CN201063665Y (zh) * 2007-06-18 2008-05-21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上的全自动滑动装置
KR100833778B1 (ko) * 2007-02-05 2008-05-29 조한중 슬라이더 힌지 조립체
CN101197860A (zh) * 2006-12-07 2008-06-11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磁悬浮滑动结构
KR20090081098A (ko) * 2008-01-23 2009-07-28 조한중 슬라이더 힌지 조립체
CN202841736U (zh) * 2012-07-31 2013-03-27 连巨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机体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3233A (ko) * 2004-09-09 2006-03-14 주식회사 팬택 전자석을 이용한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US7647081B2 (en) * 2006-05-16 2010-01-12 Nok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sliding mechanism
KR101326648B1 (ko) * 2006-11-27 2013-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01230427Y (zh) * 2008-07-02 2009-04-29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滑动枢轴及具有该滑动枢轴的用户设备
KR20100056862A (ko) * 2008-11-20 2010-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형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2148883A (zh) * 2010-02-04 2011-08-10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磁性元件自动定位的手持式装置
CN202841737U (zh) * 2012-07-31 2013-03-27 连巨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机体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56022A (ko) * 2004-11-19 2006-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자동 슬라이드 장치
KR100781165B1 (ko) * 2006-09-08 2007-11-30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전자기기용 슬라이딩 구조체
KR20080044513A (ko) * 2006-11-16 2008-05-21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휴대용 전자기기용 슬라이딩 구조체
CN101197860A (zh) * 2006-12-07 2008-06-11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磁悬浮滑动结构
KR100833778B1 (ko) * 2007-02-05 2008-05-29 조한중 슬라이더 힌지 조립체
CN201063665Y (zh) * 2007-06-18 2008-05-21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上的全自动滑动装置
KR20090081098A (ko) * 2008-01-23 2009-07-28 조한중 슬라이더 힌지 조립체
CN202841736U (zh) * 2012-07-31 2013-03-27 连巨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机体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0675A (zh)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3993B2 (en) Haptic actuators
EP373150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3084409A1 (ja) 発電装置
WO2015047343A1 (en) Polarized magnetic actuators for haptic response
EP3599756B1 (en) Slide rail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09130188A3 (fr) Actionneur electromagnetique et dispositif de commande a retour haptique correspondant
US20150214822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00380154C (zh) 致动器结构和使用该结构的致动器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6560736B (zh) 电磁驱动模块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块的镜头驱动装置
US8704622B2 (en) Switch arrangement
CN111200675B (zh) 电子设备
CN105849505B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特别适用于车辆部件的操作装置
CN105339873A (zh) 输入设备
CN111200674B (zh) 电子设备
CN111124038A (zh) 电子设备
CN208675279U (zh) 电子设备
US7924124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comprising magnetic displacement elements for a switching element
DE602006012620D1 (zh)
CN111200673B (zh) 电子设备
CN111131560B (zh) 电子设备
US20080001689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1200676A (zh) 电子设备
CN111182092B (zh) 终端及其滑动结构
US20070290777A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Comprising Magnetic Adjusting Elements
EP2862193B1 (en) Improved re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