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5703B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5703B
CN103705703B CN201410014176.2A CN201410014176A CN103705703B CN 103705703 B CN103705703 B CN 103705703B CN 201410014176 A CN201410014176 A CN 201410014176A CN 103705703 B CN103705703 B CN 1037057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radix
dried
cardiovas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141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5703A (zh
Inventor
刘国远
曹磊
赵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 Pharmacy Group Co.,Ltd.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刘国远
曹磊
赵克俊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国远, 曹磊, 赵克俊 filed Critical 刘国远
Priority to CN2014100141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05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05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5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5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5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该中药由下列按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0~15份的川芎、15~20份的水蛭、25~30份的丹参、5~7份的麝香、5~10份的赤芍、25~30份的秦艽、20~25份的牛膝、15~20份的续断、8~10份的新芽罗布麻、5~8份的火麻仁、8~12份的僵蚕、10~12份的血竭、25~30份的黄藁本;该中药服用方便、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且不会形成药物依赖。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也被称为“富贵病”的“三高症”。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45%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根据卫生部2007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 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即“四高一多”的特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普遍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西医综合治疗、中医综合治疗以及中西医综合治疗,其中以中西医综合治疗在死亡率和致残率方面效果较好,但仍缺乏行之有效的药物。且心脑血管疾病的恢复过程漫长,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容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性,因此急需一种服用方便、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且不会形成药物依赖的药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其可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由脑出血、脑中风和脑梗塞引起的后遗症,其服用方便、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且不会形成药物依赖。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其由下列按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0~15份的川芎、15~20份的水蛭、25~30份的丹参、5~7份的麝香、5~10份的赤芍、25~30份的秦艽、20~25份的牛膝、15~20份的续断、8~10份的新芽罗布麻、5~8份的火麻仁、8~12份的僵蚕、10~12份的血竭、25~30份的黄藁本。
该中药通过下列步骤制备:
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川芎、秦艽、新芽罗布麻和黄藁本混合均匀,在65~75℃下干燥15~20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上述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50~80目筛;
2)对上述粗料加温水提取3~5小时,提取液浓缩成1∶2,醇沉1.5~2.5小时得醇沉液,醇沉浓度为48%;将提取后的粗料混合均匀,在70~80℃下干燥10~15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其放入细粉碎机中粉碎成细料过150~180目筛;
3)用上述细料5-8倍量的75%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1.5~2.5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4)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剩余原料,在65~75℃下干燥15~20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50~80目筛;加70%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5)合并步骤2)中的醇沉液和步骤3)~4)中的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再加重量份为0.1~0.5的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混合均匀,并加入重量份为0.1~0.5的赋形剂,置钢板冷却,粉碎成颗粒,加入重量份为0.1~0.5的羟丙基纤维素, 制粒,压片即可。
优选的是,该中药由下列按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2份的川芎、18份的水蛭、28份的丹参、6份的麝香、8份的赤芍、28份的秦艽、22份的牛膝、18份的续断、9份的新芽罗布麻、7份的火麻仁、10份的僵蚕、11份的血竭、28份的黄藁本。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原料重量的1份为10g。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赋形剂为淀粉、糊精和磷酸氢钙,其重量比为1:1:1。
其中,
川芎: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
水蛭:含有水蛭素以及丰富的蛋白质,还有活血、散瘀、通经的功效。
丹参:归心、肝经,能祛瘀止痛、活血调经、降脂减肥、清心除烦。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肥胖及高脂血症。
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的功效。
赤芍: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
秦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牛膝:苦;酸;性平,是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续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
新芽罗布麻:其药效价值是同等罗布麻的72倍,能降血压、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对高血压、高血脂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毒,无不副作用,无依赖性。
火麻仁: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是润肠通便、润燥杀虫,可防止术后卧床产生的便秘。
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血竭:性味:味甘;咸;性平;归心经、肝经;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
黄藁本:主治:感冒;咳嗽;头痛;风湿痹痛;风水浮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服用方便、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且不会形成药物依赖。
2.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减轻中风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和病灶的修复,改善血肿周围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保护损伤后脑细胞、促进患者神经机能的恢复;并可消除心脑血管中的血栓或者脱落的斑块,从根本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且对心脑血管瘀滞或动脉硬化所导致的症状或者中风后遗症具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3.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旺盛,达到供血供养
4.该中药的原料可充分利用人工种植的资源,其原料资源充足有保证,效率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上述的中药原料是经过多年验证、记载和试验所得,虽然它们的功效各异,但是每一种中药的选取都不是随意而为,本申请根据多年的试验所得各成分的配比,并不是将各成分的原料功效简单叠加,因为各种中药原料之间可能存在相生、相须、相畏或相杀等多种作用关系,而本申请就是根据这种原则相应的选择了上述原料,并且确定了它们之间的最佳配比,因此,本申请具有显著的意义。
临床实践
病例1:孙某,男,55岁,患高血压病12年,未常规服药治疗。于2013年1月出现心悸、胸闷痛而就诊。时诊症状:胸闷痛、心悸、头晕、烦躁;查血压190/100mmHg;心电图: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片剂,一日三次,一次两粒。5天后复诊,诸症好转、减轻,血压140/90mmHg,继续服用该中药2月余痊愈,诸症消除。
病例2:常某,女,68岁,于2012年9月突发左侧肢体麻木物力,就诊头颅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塞。血脂:胆固醇7.5ml/L,甘油三脂3.7ml/L。诊断:缺血性中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片剂,一日三次,一次两粒。服用1个半月,诸症消除,行动自如,生活可自理,血脂恢复正常范围,痊愈。
病例3:温某,女,44岁,2013年出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确诊为高血压、冠心病,血压为170/95毫米汞柱,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片剂,一日三次,一次两粒,10天后胸闷胸痛消失,血压135/90 mmHg,又连续服用1个半月后,血压、 心电图恢复正常、血脂也正常,至今无复发。
另外还用该中药做了专门的临床研究。
对象:心脑血管患者420例,年龄30~75岁,其中男性218例,女性202例;心血管疾病220例,脑血管疾病200例。
诊断标准:经CT、心电图确诊,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起病时间在7天以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或各种血液病、精神病等。
方法:将本实施方式中的中药片剂按一日三次,一次两粒给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3~5个月随访观察。其中痊愈: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停药一年以上未见复发者;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灶基本稳定,观察在半年以上;有效:疼痛及其它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结果:其中痊愈231例,痊愈率为55%;显效168例,显效率为40%;有效18例,有效率为4.2%;总有效率为99.1%。病情诊断均采信正规医院出具的医生诊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该中药由下列按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0g川芎、20g水蛭、25g丹参、7g麝香、5g赤芍、30g秦艽、20g牛膝、20g续断、8g新芽罗布麻、8g火麻仁、8g僵蚕、12g血竭、25g黄藁本。
该中药通过下列步骤制备:
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川芎、秦艽、新芽罗布麻和黄藁本混合均匀,在75℃下干燥15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上述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80目筛;
2)对上述粗料加温水提取3小时,提取液浓缩成1∶2,醇沉2.5小时得醇沉液,醇沉浓度为48%;将提取后的粗料混合均匀,在70℃下干燥15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其放入细粉碎机中粉碎成细料过150目筛;
3)用上述细料5倍量的75%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2.5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4)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剩余原料,在65℃下干燥20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50目筛;加70%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5)合并步骤2)中的醇沉液和步骤3)~4)中的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再加重量份为0.5的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混合均匀,并加入重量份为0.1的赋形剂,置钢板冷却,粉碎成颗粒,加入重量份为0.5的羟丙基纤维素, 制粒,压片即可。
其中所述赋形剂为淀粉、糊精和磷酸氢钙,其重量比为1:1:1。
实施例2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该中药由下列按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5g川芎、15g水蛭、30g丹参、5g麝香、10g赤芍、25g秦艽、25g牛膝、15g续断、10g新芽罗布麻、5g火麻仁、12g僵蚕、10g血竭、30g黄藁本。
该中药通过下列步骤制备:
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川芎、秦艽、新芽罗布麻和黄藁本混合均匀,在65℃下干燥20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上述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50目筛;
2)对上述粗料加温水提取5小时,提取液浓缩成1∶2,醇沉1.5小时得醇沉液,醇沉浓度为48%;将提取后的粗料混合均匀,在80℃下干燥10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其放入细粉碎机中粉碎成细料过180目筛;
3)用上述细料8倍量的75%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4)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剩余原料,在75℃下干燥15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80目筛;加70%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5)合并步骤2)中的醇沉液和步骤3)~4)中的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再加重量份为0.1的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混合均匀,并加入重量份为0.5的赋形剂,置钢板冷却,粉碎成颗粒,加入重量份为0.1的羟丙基纤维素, 制粒,压片即可。
其中所述赋形剂为淀粉、糊精和磷酸氢钙,其重量比为1:1:1。
实施例3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该中药由下列按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2g川芎、18g水蛭、28g丹参、6g麝香、8g赤芍、28g秦艽、22g牛膝、18g续断、9g新芽罗布麻、7g火麻仁、10g僵蚕、11g血竭、28g黄藁本。
该中药通过下列步骤制备:
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川芎、秦艽、新芽罗布麻和黄藁本混合均匀,在70℃下干燥18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上述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60目筛;
2)对上述粗料加温水提取4小时,提取液浓缩成1∶2,醇沉2小时得醇沉液,醇沉浓度为48%;将提取后的粗料混合均匀,在75℃下干燥12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其放入细粉碎机中粉碎成细料过160目筛;
3)用上述细料6倍量的75%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4)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剩余原料,在70℃下干燥18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60目筛;加70%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5)合并步骤2)中的醇沉液和步骤3)~4)中的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再加重量份为0.3的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混合均匀,并加入重量份为0.3的赋形剂,置钢板冷却,粉碎成颗粒,加入重量份为0.3的羟丙基纤维素, 制粒,压片即可。
其中所述赋形剂为淀粉、糊精和磷酸氢钙,其重量比为1:1:1。
试验研究
本发明的中药经安全性毒理学试验表明:LD50为9000mg/kg,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为无毒级,无毒副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
将上述实验样品制成混悬液,以相当于临床日用剂量400倍的剂量对小鼠灌胃给药,在观察期间,未发现动物有任何毒性反应。给药15天观察,无一只动物死亡;动物处死后解剖,其脏器观察无明显异常。实验表明,灌胃给药测不出本发明的半数致死量,动物试验的耐受量为临床成人每天最大药量的300倍。
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将上述样品以临床日用剂量5倍、15倍、75倍供大鼠6个月长期给药,两剂量组大鼠药后的一般活动,精神状态、毛发、粪便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给药前后外周血象,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分类、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对肝、肾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影响;试验结束时动物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各主要脏器肉眼检查未见明显肿大、充血、坏死等病理形态 学变化;心、肝、脾、肺、肾、胸腺、肾上腺等器官的重量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以上结果说明本发明比较安全,在所试剂量范围内无明 显毒副作用。
主要药效学实验:
方法:大鼠40只,体重200~250克,用二磷酸腺苷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形成脑血栓模型。动物苏醒后立即进行评分,分 组。对照组为普通脑血管药物,实验组给予本发明的重要。每天进行评分后给药。治疗7天后处死,取脑,称重,一部分干燥后称重,计算水分含量,另一部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本发明药物可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脑组织中因脑缺血所致的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活性含量升高,大剂量治疗组作用明显。
为加强该中药的效果,还可在上述原料中再加入重量份为15~20份的鸡内金,10~15份的石楠藤、5~8份的枸杞子和5~8份的甘草;还可加入重量份为0.1~0.3份的外加剂混合物,所述外加剂混合物由硬脂酸镁、羟丙基纤维素、蔗糖组成,各组成部分重量比为1∶0.5∶2。将鸡内金、石楠藤、枸杞子和甘草在65~75℃下干燥15~20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细料过300目筛,然后直接将过300目筛的细料混合到上述中药原料的细料中再一起进行提取,最后在加入赋形剂的同时加入外加剂混合物。
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服用方便、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且不会形成药物依赖。其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减轻中风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和病灶的修复,改善血肿周围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保护损伤后脑细胞、促进患者神经机能的恢复;并可消除心脑血管中的血栓或者脱落的斑块,从根本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且对心脑血管瘀滞或动脉硬化所导致的症状或者中风后遗症具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旺盛,达到供血供养。
该中药的原料可充分利用人工种植的资源,其原料资源充足有保证,效率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列按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15份的川芎、15~20份的水蛭、25~30份的丹参、5~7份的麝香、5~10份的赤芍、25~30份的秦艽、20~25份的牛膝、15~20份的续断、8~10份的新芽罗布麻、5~8份的火麻仁、8~12份的僵蚕、10~12份的血竭、25~30份的黄藁本;
该中药通过下列步骤制备:
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川芎、秦艽、新芽罗布麻和黄藁本混合均匀,在65~75℃下干燥15~20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上述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50~80目筛;
2)对上述粗料加温水提取3~5小时,提取液浓缩成1∶2,醇沉1.5~2.5小时得醇沉液,醇沉浓度为48%;将提取后的粗料混合均匀,在70~80℃下干燥10~15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将其放入细粉碎机中粉碎成细料过150~180目筛;
3)用上述细料5-8倍量的75%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每次1.5~2.5小时,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4)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剩余原料,在65~75℃下干燥15~20分钟,边干燥边均匀搅拌;之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粗料过50~80目筛;加70%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含生药量为0.3g/ml;
5)合并步骤2)中的醇沉液和步骤3)~4)中的提取液,浓缩成稠膏,再加重量份为0.1~0.5的聚乙二醇6000硬脂酸混合均匀,并加入重量份为0.1~0.5的赋形剂,置钢板冷却,粉碎成颗粒,加入重量份为0.1~0.5的羟丙基纤维素, 制粒,压片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列按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2份的川芎、18份的水蛭、28份的丹参、6份的麝香、8份的赤芍、28份的秦艽、22份的牛膝、18份的续断、9份的新芽罗布麻、7份的火麻仁、10份的僵蚕、11份的血竭、28份的黄藁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重量的1份为10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剂为淀粉、糊精和磷酸氢钙,其重量比为1:1:1。
CN201410014176.2A 2014-01-14 2014-01-14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Active CN103705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4176.2A CN103705703B (zh) 2014-01-14 2014-01-14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4176.2A CN103705703B (zh) 2014-01-14 2014-01-14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5703A CN103705703A (zh) 2014-04-09
CN103705703B true CN103705703B (zh) 2014-09-10

Family

ID=50399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4176.2A Active CN103705703B (zh) 2014-01-14 2014-01-14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05703B (zh)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桂云等.血栓心脉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2例临床体会.《首都医药》.2012,(第2期),
血栓心脉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2例临床体会;张桂云等;《首都医药》;20120430(第2期);30页中间栏第2段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魏格玲;《求医问药》;20130131;第11卷(第1期);下半月刊91页左栏第4段 *
魏格玲.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求医问药》.2013,第11卷(第1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5703A (zh)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6972B (zh) 一种治疗骨折、骨裂和跌打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04107299A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混合物
CN102973799B (zh) 一种用于麻醉术后神经损伤的药丸
CN101095768B (zh) 一种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胶囊
CN104689173B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3784890A (zh) 一种治疗骨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239542A (zh) 用中药制备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37159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02733B (zh) 治疗卵巢囊肿的内服中药组合物
CN1931276B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892B (zh)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的药物
CN102335370B (zh) 一种加味逐瘀通脉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507A (zh) 一种治疗脑溢血所致的肢体麻痹和疼痛的中药
CN103920058A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567A (zh) 一种含绞股蓝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21594B (zh) 一种治疗脑外伤反应综合症的中药
CN103705703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CN105169279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35156B (zh)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症的丸剂
CN104758835B (zh) 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疾病的中药
CN103784879A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3316226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7952057B (zh) 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
CN102406753B (zh)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1637535B (zh) 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Yuming

Inventor before: Liu Guoyuan

Inventor before: Cao Lei

Inventor before: Zhao Keju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08

Address after: 710000, No. 21, information Avenue, new industrial park, hi tech Zone, Shaanxi, Xi'an

Patentee after: The Pharmacy Group Co.,Ltd.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Derek street in Jimo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Shandong 266200 nerve No. 4 people's Hospital of Jimo City, two division

Patentee before: Liu Guoyuan

Patentee before: Cao Lei

Patentee before: Zhao Ke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