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52C - 记录重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重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952C
CN1036952C CN93105219A CN93105219A CN1036952C CN 1036952 C CN1036952 C CN 1036952C CN 93105219 A CN93105219 A CN 93105219A CN 93105219 A CN93105219 A CN 93105219A CN 1036952 C CN1036952 C CN 10369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recording
magnetic head
head
play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05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680A (zh
Inventor
大光昭
田中道郎
清水亮辅
神门俊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11176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530778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4450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3638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9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09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11/105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or switching or masking the transducers in or out of their operative posi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9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3/00Recording simultaneously or selectively by methods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among G11B3/00, G11B5/00, G11B7/00 and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producing therefrom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1B13/04Recording simultaneously or selectively by methods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among G11B3/00, G11B5/00, G11B7/00 and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producing therefrom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gnetically or by magnetisation and optically or by radiation, for changing or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3/00Recording simultaneously or selectively by methods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among G11B3/00, G11B5/00, G11B7/00 and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producing therefrom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1B13/04Recording simultaneously or selectively by methods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among G11B3/00, G11B5/00, G11B7/00 and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producing therefrom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gnetically or by magnetisation and optically or by radiation, for changing or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11B13/045Recording simultaneously or selectively by methods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among G11B3/00, G11B5/00, G11B7/00 and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producing therefrom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agnetically or by magnetisation and optically or by radiation, for changing or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combined recording by magnetic and optic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nhibiting, or warning against double recording on the same blank or against othe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alfunc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0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presence or absence of record in accessible stored position or on turnta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4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constant relative speed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 G11B19/247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constant relative speed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head using electr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16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e.g. music or softwar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18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devices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ontents to/from a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purchase a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87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wherein physical copy protection means are attached to the medium, e.g. holograms, sensors, or additional semiconductor circuitr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2Auxiliary featur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6Means for locking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28Indicating or preventing prior or unauthorised use, e.g. cassettes with sealing or locking means, write-protect devices for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38Visual features other than those contained in record tracks or represented by sprocket holes the visual signals being auxiliary signals
    • G11B23/40Identifying or analogous means applied to or incorporated in the record carrier and not intended for visual display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laying-back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label, leader, photograph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5/00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 G11B25/04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record carrier employed but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e.g. dictating apparatus; Combinations of such apparatus using flat record carriers, e.g. disc, car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1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not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11B27/3063Subcod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1/00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12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dis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127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heads, e.g. inductive
    • G11B5/1278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heads, e.g. inductiv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gnetisations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127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heads, e.g. inductive
    • G11B5/265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a head with more than one gap for erasing,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on the same track
    • G11B5/2652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a head with more than one gap for erasing,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on the same track with more than one gap simultaneously operative
    • G11B5/2654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a head with more than one gap for erasing,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on the same track with more than one gap simultaneously operative for recording or eras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 G11B5/55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 G11B5/5521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 G11B5/5526Control therefor; circuits, track configurations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of servo-information transducers and servo-information tracks for 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 G11B5/55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 G11B5/5521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 G11B5/5526Control therefor; circuits, track configurations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of servo-information transducers and servo-information tracks for control thereof
    • G11B5/553Details
    • G11B5/5534Initialisation, calibration, e.g. cylinder "set-up"
    • G11B5/5543Initialisation, calibration, e.g. cylinder "set-up" servo-format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59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 G11B5/59677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with optical servo tra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2003/0697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device management, e.g. handlers, drivers, I/O schedul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3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6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interleav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24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for reducing nois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59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ith ROM/RAM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1Discs having both read-only and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areas containing application data; Partial ROM medi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3Read-only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11B2220/2529Mini-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87Laser Discs; Optical disc using analog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60Solid state media
    • G11B2220/65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indexing information or meta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6Monitoring, i.e. supervising the progress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127Structure or manufacture of heads, e.g. inductive
    • G11B5/17Construction or disposition of wind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AREA)
  • Magnetic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对信息进行记录或重放的记录重放装置,提供了实现如CDROM等带和不带卡盘的ROM光盘型的“部分RAM”光盘及其系统的方法。其中利用光头移动部件移动光头,使其光束成像在具有光记录部分的特定地址信息的光道上,利用磁头移动部件使磁头一边参照光头的移动量一边在磁记录部分的特定磁道上移动。以实现提供一种满足CD等标准的成本低廉而可靠性高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目的。

Description

记录重放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介质上对信息进行记录或重放的记录重放装置。
近年来,光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通常,光盘分为可以记录的RAM光盘和不可记录的ROM光盘,而RAM光盘比ROM光盘在介质制造费上要高出5至10倍。因为,对于RAM光盘,需要实时进行软件记录,所以在制造时,对软件进行记录就需要较大的费用。而对于ROM光盘,用原模制造时只要用数秒钟就可把软件记录下来,因此它具有几乎不需要软件记录制造费用的优点。从而,在用于向公众提供音乐软件和电影软件,以及要求便宜的介质费用的用途时,主要是采用ROM光盘。而RAM光盘,由于受到盘式传送器或工作台等外部储存装置的众多限制,所以其用途受到限制,在当前的光盘市场中,ROM光盘具有95%以上市场占有率。
可是,随着诸如在CDROM游戏机或使用CDROM机芯的个人计算机中人机对话应用的扩大,要求ROM盘也要具有RAM的功能,例如,游戏机在游戏重新开始时,要求从前次结束时刻的状态重新开始。因此,在游戏机结束时,需要对经过和最终结果保存起来的功能是不可少的。由此,在采用诸如CDROM等的ROM光盘的游戏机中,需有将数据保存在设置于本机中非易失IC储存器,或在本机外的IC卡,或在光盘盒上设置带有电池供源的SRAM储存器等方法。在游戏机情况下,合适的储存容量只要2KB-8KB的不多的信息量就可以了。然而,对于保存这样小容量的非易失IC储存器的制造费用是ROM光盘的好几倍,所以将小容量RAM与ROM光盘合在一起的费用比ROM盘本身的费用高出好几倍,这是很不合算的。
对于民用的人机对话机,例如家用学习机中要求供学习者时数管理用的小容量的RAM,在卡拉OK机中为了控制唱歌者对不同歌曲音调的高低程度或歌曲节拍也要求有小容量的RAM。在民用机中是很少用到大容量RAM的。在民用多用途的人机对话机中,常希望得到具有小容量RAM功能,大容量ROM功能以及低价格的三个条件的新的介质。
对此,作为对这种希望的反应之一,就是在最近出现的所谓部分ROM光盘的新介质的光盘,对它作为试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光盘具有RAM光盘的大容量的RAM功能和ROM光盘的大容量软件记录时的大量生产性两者相结合起来的优点。具有的构成是,在光磁光盘或补写型光盘等的RAM光盘的一部分区域中,设置ROM的区域,用原模在光盘制造时将软件一起记录下来,这样的构成方式可满足将大容量ROM的大量生产性与大容量RAM功能结合在一起的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两个。但是,由于第三个价格低的条件没有满足,所以部分ROM光盘即使具有可用于办公等工业用的复合介质方面的用途,而对于在民用的人机对话用途方面,仍存在着价格方面不合适的问题。
这种“部分ROM”的价格高的原因是,因为还有要用到RAM光盘的地方。如果单用作ROM光盘,则价格就会下降。于是,如前所述,在民用的复合介质用途中,我们着眼于不要大的RAM容量这一点。
在企业内部因为信息量大,所以对所用的记录介质要求具有大的RAM容量。但是,对于家庭用,除了视频、音频等AV信息外,相比于企业信息量明显地少。因此,民用人机对话记录介质,就是小的RAM容量也不需要。另外,由于报纸与电视节目的信息量大,向家庭内提供的信息量也就要大一些。所以,对于民用人机对话介质,又需要具有一般大小的ROM容量。因此,在人机对话用途中,具有大容量的ROM和小容量的RAM的储存器,即这种“部分RAM光盘”才是所要求的。这种“部分RAM光盘”是以可忽略的低的费用将小容量RAM附加到便宜的ROM光盘上,从而以接近ROM光盘的造价来实现小RAM容量的民用储存器这一设想。实现这个设想的一种方法就是在ROM光盘的背面设置一层磁记录层,在这种情况下,形成记录层的费用在ROM光盘价格的1/10以下,因此实现了不用过分提高ROM光盘的造价就可得到部分RAM光盘。
在此,结合这样的部分RAM光盘对原来的例子进行描述。第一个方法将描述有关不凭借卡盘的CDROM那样的ROM光盘。在日本专利,56-163536,57-6446,57-212642,2-179951中提出,在CDROM的表面上设光记录部分,在背面设磁记录部分的方法。另外,在60-70543中提出,在表面上设置由采用高聚合材料光盘那样的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光记录部分,在背面采用具有磁性的磁记录层的磁盘,在背面一侧的机器部分显示出设置有磁头的记录部分。但是文中,只是将磁记录部分与光记录部分简单组合,而对具体的介质和机器的实现这一点没有揭示。例如,关于在实现机器时,重要的防止光记录部分与磁记录部分相互干涉的方法,在简单构成的磁道中存取信息的方法,共用回路的方法以及采用没有卡盘介质的磁记录信息免于受磁或摩擦损耗等受外部环境损坏的保护方法,以及对记录在RAM区域的信息进行压缩的方法和加速存取的方法,以及具体的磁道的物理形式等均没有明显的说明。
另外,虽然提出了介质,但是对以低的价格大量生产介质的工序,和使介质与CD标准一致的方法等,对具体实现民用的“部分RAM光盘”的方法也没有在实例中述说。因此,要用现有技术所揭示的方法使作为民用的可用介质与系统具体的实用是困难的,存在大量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记录再生装置,以及提供一种比现有的记录再生装置具有更优异的性能的记录再生装置。
作为第一个方法,本发明提出了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实现如CDROM那样不用卡盘的ROM光盘型的“部分RAM光盘”及其系统的方法。
作为第二个方法,本发明是在具有一般记录功能的光盘上装有卡盘,于是使记录盘与同样也装有卡盘的ROM光盘具有互换性。最近出现的记录形的MD微形光盘,简易MD的ROM盘,即MDROM均是最近提出的。记录型MD光盘用于音乐的光磁记录,其中考虑到将光磁道与磁记录功能相结合的方法。在日本专利60-57558中提到关于该方法的实例说明,其中也提到在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光磁记录区和在表面的另一区域设置磁记录部分的方式。但是,文中并没有提到在透明介质基板的背面部分表面设置光记录层,以及用介质在该层的背面一侧设置磁记录层,相对于机器一边的介质在表面一侧设有光磁头,在背面一侧设有接触形的磁场调制用磁头,用该磁头作直接记录,或者利用在磁场调制用的磁头中成一体化的磁记录头在上述的磁记录层上进行磁记录。这就是说,在原有的例子中并没有揭示出利用磁场调制方式的磁头部分的磁记录功能,或使磁头成一体化的方法。
如上有关原有例子的描述中,对于在不带卡盘的ROM光盘及带卡盘的ROM光盘上增设RAM功能的方法说来,原有描述的方法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关于CDROM等不带卡盘的ROM光盘,以及MDROM等带卡盘的ROM光盘如何具体地实现民用的“部分RAM”光盘的方法。下面将对其构成、作用和效果作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种方法,即不带卡座的ROM光盘进行说明。对于在不带卡座的ROM光盘的背面单纯设置磁记录层的原有的例子方法,如前所述,它是不使用于民用用途的。由于民用场合的使用环境多变,在家庭中容易受到磁铁、污染和划伤等影响,在较差的使用条件下,如软盘的使用,因为磁头记录层呈露出状态,所以记录信息容易受到破坏。为了确保可靠性,在本发明中对磁场所采用的措施是,使介质的临界磁场强度Hc达到12000e以上。防划伤的对策是在磁记录层上设有莫氏硬度在5以上的坚固保护层。作为防污措施是,在介质上采用疏水性材料防护层,或在系统内设置清洗机构。
若使用这样的介质,当然将使系统的构成或功能与该特殊介质相对应是很必要的。通常,软盘或硬盘的磁盒会发生数百埃量级的空间间隔的损失。对此,由于本发明中在磁记录层的上部有保护层或印刷层,所以与通常磁盘的磁记录相比形成1μm以上的错位。为了对它进行记录,首先在本发明具有凸起的使磁头的头间隔扩大到5μm以上的结构。由于采用这种结构,使得耐环境性强的本发明的介质具有所谓再生的效果。另外,为了降低成本,对于CD光道,在1秒内录取有75个记录的所谓代码地址信息,使光头在特定的光道上存取信息,而与光头连功的磁头就在特定的光道上进行跟踪。这时,可使用一种激励器同时使磁头和光头移动。因此,具有使费用大幅度下降的效果。
另外,由光头激励部件进入磁头的磁噪声达40dB以上,因此需将光头屏蔽起来,或者使磁头与光头位置隔开,以使混入的噪声水平下降。另外,由于在介质上没有设置液体的润滑层,这会使磁头的磨损加剧。因此,一旦将磁记录层的信息收录进内部储存器中,则在信息处理中重写内容储存的内容,从而减少了磁头的记录重放次数,对于在对磁信息进行记录重放以外的期间,使磁头与磁盘面分离,这实际上也减少了磁头的工作次数。利用上面提到的措施,将会使磁头使用寿命显著延长。另外,为了使磁盘插入时运转开始得快,设置了“可调轨道间距机构”。在运转开始时,光头轮番通过进行存取信息的光道,而在该光道的正背面按它的顺序形成磁道。这样一来,运转时,这些磁道被轮番通过,在光道上进行存取信息时磁头也自动地进行信息的存取。如果一开始,将必要的磁记录数据记录到这些磁道中,而磁道的剩余部分没有信息存入,则一开始时就只有必要的磁道的信息重放出来。这样一来,就具有不浪费时间尽快开始工作的效果。另外,在与歌曲一起包含有磁道信息的场合,例如卡拉OK等有曲别个人数据的存入,也具有尽快起作用的效果。另外,在通常的软盘应用中,有必要在特定的角度上设置含各磁道数据的光头部分,因为可随机地配置同期区域,不需使用用于检测转动角度等的装置,而使费用下降。
还有,在MDROM的带卡盘的磁盘中,对软盘等所用的磁记录层可以采用通常的Hc低的磁性材料。也不会因保护层而增大空间损耗。但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在原先的卡盘上要附加垫圈的问题,所以在设置垫圈时,由于产生摩擦阻力而会使驱动马达的驱动力变弱,使转动不正常。对此,在本发明中采用凸起的结构,使得只有磁记录时才使垫圈与介质面作一时的接触。采用这种局部垫圈方式,具有防止尘埃影响的效果。另外,采用与磁头共用的光磁性磁场调制用的头部分的结构,可以达到减少部件的效果。
从以上构成的作用和效果来看,本发明可以满足CD等的标准,由于在光记录面的背面具有磁性记录部分的介质与记录重放装置,将可确保在民用的使用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也可实现民用的价格费用。
附图简单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记录重放装置的框图。
图2是在实施例1中光记录头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在实施例1中头部分放大图。
图4是在实施例1中扫描方向的头部分放大图。
图5是在实施例1中的磁头部分放大图。
图6是在实施例1中的磁性记录时序图。
图7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介质的断面图。
图8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介质的断面图。
图9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介质的断面图。
图10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部分断面图。
图11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部分断面图。
图12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部分断面图。
图13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部分断面图。
图14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部分断面图。
图15是在实施例1中磁盘盒斜视图。
图16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重放装置斜视图。图17是在实施例1中记录重放装置斜视图。图18是在实施例中游戏机的斜视图。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磁记录重放装置的框图。图20是实施例2中磁头部分放大图。图21是实施例2中磁头部分放大图。图22是实施例2中磁头部分放大图。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记录部分放大图。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记录重放装置的框图。图25是实施例4中磁记录部分放大图。图26是实施例4中光磁记录部分放大图。图27是实施例4中记录部分断面图。图28是实施例4中程序框图。图29是实施例4中程序框图。图30(a)是实施例4中装有光磁盘时的断面图。
(b)是实施例4中装有CD时的断面图。图31是实施例4的光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记录重放装置框图。图33是实施例5的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图34是实施例5的光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图35是实施例5的光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图36是实施例5的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图37是实施例5的光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框图。图39是实施例6中磁记录部分的框图。图40是实施例6中磁场调制部分的放大图。图41是实施例6中磁记录部分的俯视图。图42是实施例6中磁记录部分的俯视图。图43是实施例6中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图44是实施例6中磁场调制部分的放大图。图45(a)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盘盒的俯视图。
(b)是实施例7中盘盒的俯视图。图46(a)是实施例7中盘盒的俯视图。
(b)是实施例7中盘盒的俯视图。图47(a)是实施例7中盘盒的俯视图。
(b)是实施例7中盘盒的俯视图。图48(a)是实施例7中盘盒的俯视图。
(b)是实施例7中盘盒的俯视图。图49(a)是实施例7中衬圈周边部件俯视图。
(b)是实施例7中衬圈周边部件俯视图。
(c)是实施例7中衬圈周边部件俯视图。图50(a)是实施例7中衬圈周边部件俯视图。
(b)是实施例7中衬圈周边部件俯视图。
(c)是实施例7中衬圈部件的横断面图。
(d)是实施例7中盘盒的横断面图。图51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头没有压入(off)时的A-A’面
的横断面图。图52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头压入(on)时的A-A’面的横断
面图。图53(a)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ff时的A-A’面的横
   断面图。
(b)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n时的A-A’面的横断
   面图。图54(a)是实施例7的磁头支架off时A-A’面的横断面
   图。
(b)是实施例7的磁头支架on时A-A’面的横断面图。图55(a)是实施例7的磁头支架off时的A-A’面的横断
   面图。
(b)是实施例7的磁头支架on时A-A’面的横断面图。图56是实施例7的记录介质的俯视图。图57(a)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ff时的A-A’面的横
   断面图。
(b)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n时的A-A’面的横断
   面图。图58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ff时前部的断面图。图59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n时前部的断面图。图60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ff时的横断面图。图61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n时的横断面图。图62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ff时前部的断面图。图63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n时前部的断面图。图64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ff时前部的断面图。图65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n时前部的断面图。图66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ff时前部的断面图。图67是实施例7的衬圈压入销off时的不动作时的前部断面图。图68(a)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盘盒的俯视图。
(b)是实施例8的盘盒俯视图。图69(a)是实施例8的衬圈压入销off时的周边部分的横断
   面图。
(b)是实施例8的衬圈压入销on时的周边部分的横断面
   图。图70(a)是实施例8中盘盒的俯视图。
(b)是实施例8中盘盒的俯视图。
(c)是实施例8中盘盒的俯视图。图71是实施例8的盘盒与衬圈压入销的横断面图。图72(a)是实施例8的衬圈压入销周边部分的横断面图。
(b)是实施例8的事先被盒装时衬圈压入销周边部分的
   横断面图。图73(a)是实施例8的衬圈压入销off时周边部分的横断面
   图。
(b)是实施例8的衬圈压入销on时周边部分的横断面图。图74(a)是实施例8的衬圈压入销off时周边部分的横断面
   图。
(b)是实施例8的衬圈压入销on时周边部分的横断面图。图75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盘盒俯视图。图76是实施例9的衬圈压入销off时周边部分的横断面图。图77是实施例9的衬圈压入销on时周边部分的横断面图。图78(a)是实施例9的衬圈压入销off时周边部分的横断面
   图。
(b)是实施例9的衬圈压入销on时周边部分的横断面图。图79(a)是本发明实施例10中未加修正时的跟踪原理图。
(b)是实施例10未加修正时的跟踪原理图。图80(a)是实施例10的光头的跟踪状态图。
(b)是实施例10的光头的跟踪状态图。图81(a)是表示实施例10的盘上光道偏心量的图。
(b)表示实施例10的光道偏心量的图。
(c)表示实施例10中跟踪误差信号图。图82(a)是实施例10的未加修正时的光头的跟踪状态图。
(b)是实施例10的修正后的光头的跟踪状态图。图83是实施例10的标准磁道图。图84(a)是实施例10在on时滑触头的侧面图。
(b)是实施例10在off时滑触头的侧面图。图85(a)是实施例10中磁记录off时滑触头部分的侧面图。
(b)是实施例10中磁记录on时滑触头部分的侧面图。图86是实施例10的盘合的位置与地址的对应关系图。图87是本发明实施例11作磁记录时的框图。图88(a)是实施例11的磁头横断面图。
(b)是实施例11的磁头底面图。
(c)是实施例11的另一磁头底面图。图89是实施例11的螺旋状的记录格式图。图90是实施例11的保护间距的记录格式图。
图91是实施例11的数据结构图。
图92(a)是实施例11的记录时序图。
    (b)是实施例11的二个记录头同时记录时的时序图。
图93是实施例11的重放时的框图。
图94是实施例11的数据设置图。
图95是实施例11的横移控制程序图。
图96是实施例11的园柱形记录格式图。
图97是实施例11的横移齿轮转数与半径的关系图。
图98是实施例11的光记录面格式图。
图99是实施例11的保持互换设置时的格式图。
图100是实施例11的光记录面与磁记录面的对应关系图。
图101是实施例12中记录介质的斜视整体图。
图102是实施例12中记录介质的斜视整体图。
图103是实施例12中记录介质的膜制作印刷过程中的横断面
     图。
图104是实施例12中记录介质的膜制作印刷过程中的横断面
     图。
图105是实施例12的涂布工序的斜视整体图。
图106是实施例12的涂布复制工序中记录介质的横断面图。
图107是实施例12的记录介质的制造工序图。
图108是实施例12的记录介质的涂布复制工序中记录介质的
     横断面图。
图109是实施例12的记录介质涂布工序的斜视整体图。
图110是实施例13中记录重放装置的整体框图。图111是实施例13中的磁头周边部分的横断面图。图112是实施例13的头隙长与衰减量(dB)的关系图。图113是实施例13的磁道俯视图。图114是实施例13的磁头周边部分横断面图。图115是实施例13的记录介质插入时的横断面图。图116是实施例12、13中光拾音器与磁头距离与相对噪声
 音的关系图。图117是实施例13中磁头横断部分的横断面图。图118是实施例13中磁头横断部分的俯视图。图119是实施例13中另一磁头横断部分的横断面图。图120是实施例13中另一磁头横断部分的横断面图。图121是实施例12中家庭用各种制品的磁场强度图。图122是实施例13中记录介质的记录格式图。图123是实施例13中记录介质上的正常模式的记录格式图。图124是实施例13中记录介质上的可调磁道间距形式的记录
 格式图。图125是实施例13中用光记录信息的参考照图表示压缩磁记
 录信息的说明图。图126是实施例13中磁头横断部分的横断面图。图127是实施例13中记录重放的流程图(之一)。图128是实施例13中记录重放的流程图(之二)。图129是实施例13中噪声检测的结构图。图130是实施例13中磁传感器的构成图。图131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构成图。图132是实施例14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构成图。图133是实施例14的驱动电流停顿型的构成图。图134是实施例14的信号处理手段的处理程序图。图135是实施例14的信号处理手段的处理程序图。图136是实施例14的记录介质的立体断面图。图137是实施例14的杂音屏蔽层的构造图。图138是实施例14的杂音屏蔽特性的计测图。图139是实施例14的杂音屏蔽构造图。图140是实施例14的记录重放装置构造图。图141是实施例14的记录重放装置构造图。图142表示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实施例15的框图。图143表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中实施例15的HB∞部分的断
 面图。图144表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中实施例16的HB外观图。图145表示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实施例16的框图。图146(a)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7的记录介质外观图。
 (b)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7的记录介质外观图。图147表示本发明记录重放装置实施例17的框图。图148表示原先的CD的构造的断面图。图149表示原先的CD-ROM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150表示原先的光磁盘和光磁盘装置动作状态的主要部分构
 成图。图15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8的记录重放装置的上盖开闭状态
 的横断面图。图152是实施例18的光记录重放时钟信号与磁记录重放信号时钟信号与磁重放信号,及重放脉冲第一数据列D1与PWM的磁记录重放信号,及重放脉冲和第二数据列的时间关系图。
图153是实施例18的光记录介质的卡盘斜视图。
图154是实施例18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总体框图。
图155是实施例18的记录介质的转动角速度ω和光记录重放时钟信号和磁记录重放时钟信号与磁记录信号以及磁记录信号的记录波长入的时间关系图。
图中的符号说明如下:
1、记录重放装置         2、记录介质
3、磁记录层             4、光记录层
5、光透过层             6、光头
7、光记录部件           8、磁头
8a、主磁极              8b、副磁极
8c、磁头帽              8e、均匀磁场区
8m、磁场调制磁头        8s、抹消用磁头
9、磁记录部件
17、马达                18、光头
19、光头台              23、头移动激励器
23a、横臂激励器         24a、横臂移动回路
37、光记录回路          37a、磁场调制回路
38a、时钟再生回路       40、线圈
40a、磁场调制用线圈     40b、磁记录用线圈
40c、分接抽头           40d、分接抽头
40e、分接抽头           41、滑动触头
42、盘盒                43、印刷衬底层44、印刷区             45、印字46、槽                 47、底板48、光反射层           49、印刷墨水50、保护层             51、指针52、光记录信号         54、透镜57、发光部件           60、胶接层61、磁记录信号         65、光道66、焦点               67、磁道67a、记录磁道          67b、重放磁道67s、伺服用磁道        67f、防护区67g、防护区            67x、清扫用道69、高μ磁性层         70、头帽70a、记录头帽          70b、重放头帽81、干涉层             84、反射膜85、调制磁场           85a、磁通85b、磁通              150、连接部201、判断步            202、重放步203、重放转存步        204、重放专用步205、记录转存步        206、记录步207、转存步            210、消磁区210a、消磁区           210b、消磁区301、活门              302、头体用孔303、衬垫孔            304、衬垫305、衬垫支撑片        305a、可动部分305b、衬垫副支撑件     305c、衬垫升降件307、凹槽                   307a、衬垫驱动槽310、衬垫压销               311、衬垫压销导槽312、压销驱动杠杆           313、识别孔314、保护膜                 315、衬垫驱动件316、压销轴                 317、弹簧318、连接件                 319、压销活门320、光寻址                 321a、中心321b、中心                  321c、中心322、光数据列               323、地址324、数据                   325、保护隔离带326、轨道群                 327、字组328、磁道数据               329、地址328、周期信号330、                       331、数据333、分离回路               334、调制回路335、磁盘转动角检测部件     336、偏心修正量储存器337、无信号部分             338、横臂控制部分339、光地址磁地址对应表     340、前置放大器341、解调器                 342、错误检测部分343、数据分离器             344、与门电路345、记录数据               346、无光地址区域347、光地址区               348、磁TCC区349、磁道轨迹               350、头重放部分351、储存数据               352、涂布容器353、涂布传印滚筒           354、凹板转筒355、蚀刻部分                  356、划线针357、软传印滚筒                358、涂布部分360、磁屏蔽                    361、树脂部件362、无规磁场产生器            363、横臂轴363b、磁头横臂轴               364、位置基准部位365、盘制动部                  366、横臂连接部367、横臂齿轮                  367c、磁头横臂齿轮368、参照表                    369、同步部件370、记录格式                  371、磁道偏号部分372、数据部分                  373、CRC部分374、间隙部分                  375、连接部件制导部分376、磁盘清洗件                377、磁头清洗件378、噪音消除器                380、磁盘清洗件连接部分381、磁传感器                  382、光重放时钟信号383、磁时钟信号                384、磁记录信号385、判断“窗”口时间          386、光传感器387、光标                      388、遮光部件389、上盖                      390、盒盖391、磁面用活门                392、活门连接部件393、盒盖回转轴1001、磁头                     1002、杂音1003、调焦线圈                 1004、跟踪线圈1005、光头                     1006、记录重放部分1007、调焦随动系统控制部分     1008、跟踪随动系统控制部分1009、光信号再生处理部分       1010、信号处理1011、前置放大器          1012、开关回路1020、磁记录重放信号      1021、写入信号1022、读出信号            1023、停止驱动指令1024、停止驱动指令        1025、调焦错误信号1026、跟踪错误信号        1027、停止供电信号1050、印刷层              1051、磁性层1052、杂音屏蔽层          1053、反射膜1054、透明塑料            1055、凹槽1060、导电层              1061、非导电层1101、物镜                1102、跟踪线圈1103、调焦线圈            1104、悬置导线1105、轭                  1106、磁铁1107、轭                  1108、盖1109、杂音屏蔽层          1110、光拾音部分1200、记录介质            1201、导引螺纹1202、进给马达            1203、连接臂1204、导轨                1205、支撑部件1206、连接轴              1207、磁头1210、盘马达              1211、支撑部件1212、支撑部件            1300、磁记录层1301、光记录层            1302、导引螺纹1303、进给马达            1400、磁区信号处理1401、光区信号处理1402、控制停止手段        1403、控制手段1404、控制停止指令        2004、反射膜
2011、光头                 2012、光头信号发送机构
2013、光头控制驱动电路     2014、光学系统信号处理电路
2031,41,62、混合介质媒体
2032、磁头                 2033、支撑机构
2034、磁头进给机构         2035、磁信号处理电路
2036、磁头升降机构         2037、驱动控制器
2038、磁性层
2042、磁面记号
2051,71、反射式光传感器
2052、面信号识别电路
2061、介质识别信息
2072、介质识别电路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方框图。记录重放装置1的内部装有记录介质2,该记录介质2由磁记录层3、光记录用的光记录层4和光透射层5构成。
在进行光磁重放时,从发光部件发出的光,通过光头6和光记录部件7,在光记录层上聚焦,使光磁记录的记录信号再生。进行光记录时,激光通过光头6和光记录部件7,在光记录层4的特定部位聚焦,其温度上升到居里温度以上。在此状态下,通过磁头8和磁记录块9,再通过加在该部分上的磁场进行调制,进行既有方式的光磁记录。
磁记录时,利用磁头8和磁记录块9,在磁记录层3上进行磁信号记录。系统控制部分10获得来自各电路的动作信息及输出信息,对驱动部件11进行驱动,同时控制电动机12、跟踪光头6、并且控制焦点。
现在再对动作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在对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进行记录时;或者在接收外部信号时由操作人员通过键操作,将记录指令从键盘15或外部接口14,送到系统控制部分10。系统控制部分10将输入指令送至输入部分12,同时将光记录指令送给光记录块7。来自外部的输入、例如声音或图像信号,被输入到输入部件12,变成PCM(脉冲调制)等的数字信号。这些信号被送给光记录块7的输入部分32,通过ECC(错误检验与校正电路)编码器35,使修正错误符号化,通过光电路37,再通过磁记录块9中的磁记录电路29和磁头电路31,送至磁头8,在光记录层4的特定范围内的光磁材料上加上与光记录信号相对应的记录磁场。记录层4上的更窄范围内的记录材料,通过来自光头6的激光的作用,被加热到居里温度以上,利用上述施加的磁场,使该部分产生磁化转换。因此,伴随记录介质2的旋转,如图2中的光记录头部分的放大图所示,在记录介质2沿图示的箭头51的方向前进的同时,通过用箭头表示的磁化作用52,如图所示,顺次记录在光记录层4上。
这时,系统控制部分10,从光头电路39和光再生电路38,获得记录在光记录层4上的跟踪信息,地址信息及时钟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向驱动部件11输送控制信息。再进一步讲,即系统控制部10,通过向电动机驱动电路26输送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机17的转速,以便使光头6和记录介质2的相对速度达到规定的线速度。
通过光头驱动电路25及光头传动装置18,控制光束沿目标道迹进行扫描,同时控制聚焦,所使其与光记录层4上的焦点一致。在沿另外的道迹访问时,通过传动装置23和头件移动电路24,使头座19移动,並使位于头台19上的光头6和磁头8联动。因此,使两方面的头件均能到达所希望的半径相同处的表面和背面的道迹上。通过磁头升降电路22和升降电机21,驱动头件升降部分20。在盘盒42负载时,或不进行磁记录时,磁头8及滑动触头41便离开记录介质2的盘面上的磁记录层3,防止给磁头8造成麻损。如上所述,系统控制部分10对于向驱动部件11输送控制信息,以及对光头6和磁头8的跟踪,聚焦,磁头8的升降,电动机17的转速等进行控制。
以下说明光磁记录信号的再生方法。首先,利用图2的光记录头部分的放大图进行说明,来自发射部分57的激光,通过偏振光束分光镜55沿光路59所示的方向行进,通过透镜54,在记录介质2的光记录层4上形成焦点。这时,通过光头驱动部分18,只需驱动透镜54,便可控制聚焦同步跟踪。如图2所示,光记录层上的光磁材料处于与各光记录信号相对应的磁化状态。因此,光路59a所示的反射光的偏转角,根据Kerr(克耳)效应,随磁化方向而异。该偏振角θ,通过偏振光束分光镜55,将反射光分离,分别设置光接收部分58、58a、经过取出两个光接收信号的差分,便能检测出磁化方向,从而能使记录信号再生。有关该光信号重放时的动作,与以往的光磁记录相同,不再详述。该重放信号从图1所示的光头6,送给光记录部件7,通过光头电路39,光重放电路38,在ECC译码器36中修正错误,使原来的数字信号重放,並送至输出部分33。输出部分33设有存储器部分34,将一定时间内的记录信号存入存储器中。例如,使用1兆位(Mbit)的IC(信息中心)存储器,在存储以250千位/秒(Kbps)的速率压缩的音响信号时,在大约4秒钟内就能将信号存储起来。如果由于使用音响用的闪光信号,在受到外部振动的影响而使光头6的跟踪中断时,只要能在4秒钟内恢复,音响信号就不会被断开。这种方式是熟知的。从输出部33输出的信号,被送到最终的输出部分13,音响信号的PCM被解调后,就作为模拟音响信号输出到外部。
下面说明磁记录方式。图1中,从外部输入到输入部分的输入信号或来自系统控制部10的信号,被送至磁电路块9的输入部分21,利用光记录块7中的ECC编码器35,使错误的修正等进行代码转化。经过代码化以后的信号,通过磁记录电路29和磁头电路31,送给磁头。现利用图3所示的头件放大图进行说明,即送给磁头8的磁记录信号,通过线圈40形成磁场,使磁记录层3中的磁性体磁化,利用磁信号61形成垂直方向的磁记录。记录介质2上附有垂直磁化膜。
随着磁介质2沿箭头51方向的前进,如图3所示,根据磁记录信号,磁信号依次被记录下来。这时的磁场也作用在光磁的光记录层4上,但在居里温度以下,光磁记录材料的保持能力达数千至1万奥斯特(Oe),所以在不高于居里温度时,就不会被磁化,不致受磁记录磁场的影响。
可是,当使用光磁记录膜的光记录层4过于接近磁记录层3上的磁记录部分时,来自上述磁记录部件的磁场,在光记录层4的部分上有时可达数十至数百奥斯特。在这种条件下,由于进行光磁记录,在光的作用下,使光记录层4的温度达到居里温度以上时,来自磁记录层3的磁场会引起磁性颠倒,在进行光记录时,会使出错率增大。因此。如图7中的记录介质的断面图所示,在磁记录层3和光记录层4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干涉层81。在光记录层两侧,设有防止老化用的保护层82及82a,因此干涉层81的厚度和保护层82的厚度之和,构成干涉间隔L。这时,设磁记录波长为λ,衰减量为56.4×L/λ,因此当λ=0.5μm,则L在0.2μm以上时有效。如图8所示,使保护层82的厚度达到L以上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下面说明制作方法。在光磁的光记录层4上设保护层82和干涉层81,将润滑剂和粘合剂及钡铁氧体等具有垂直异向性的磁性材料混合,采用旋转涂膜法,一边施加垂直方向的磁场,一边将上述混合后的材料涂布在底板上,便制成磁记录层3。用这种方法可制作适合于垂直磁记录的如图8中的记录介质断面图所示的记录介质2。
以上是具有光磁记录的光记录层4的情况,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1,也能使CD这样的ROM盘重放。如图9中的记录介质的断面图所示,用喷镀法,在有刻槽的底板5的刻槽部位制成铝等的反射膜84,在它上面再将润滑剂、粘合剂和磁性材料混合成的材料。一边施加垂直方向的磁场,一边在底板上涂布,制成具有垂直磁记录膜的磁记录层3,就能制成ROM型的记录介质2。这种介质的表面具有CD的ROM功能,背面具有RAM功能,因此能获得以后所述的各种效果。这时所增加的成本,只限于在用来旋转涂膜法制作CD用的保护膜的材料中所增加的磁性材料。因此,所增加的制作成本,仅仅是磁性材料本身的成本。该成本是介质制作成本的数十分之一,所以成本增加极少。
现在说明磁记录时的跟踪。如图1所示,根据来自光头6和光头回路39的重放跟踪信息,系统控制部10即向头件移动电路24输送移动指令,驱动传动装置23,使头座19向跟踪方向移动。此时,如图4中从跟踪方向所看到的头件放大图所示,光头6在光记录层4的特定光记录道迹65的附近形成焦点66。总之,驱动光头6的光头驱动部分18,通过头座19和头件升降部分20,与磁头8作机械结合。因此,磁头8随光头的移动而联动,移向跟踪方向。总之,如果将光头6控制在特定的光道66上,则磁头8便在光道66背面的特定磁道67上移动。在该道迹的两侧,设有保护间距68、68a。将其再作进一步放大,便是图5所示的磁头部分的放大图。如果控制光头6的位置,使其沿特定的第Tn号光道65扫描,则磁头8便在背面的特定的第Mm号的磁道67上扫描。
这样一来,不仅光头的驱动系统,而且磁头8的跟踪控制装置都不需要另外设置。磁盘的激励,也不需要线性传感器。
其次说明光道和磁道的访问方法。光头6与磁头8联动跟踪。因此,现在来自下方的记录重放中的光道信息与来自上方的欲访问的磁道半径方向的位置不同时,则不能同时对两者进行访问。如为数据,还只不过是晚一些访问,不存在严重的问题,但在音响信号或图像信号这样的连续信号的情况下,却是不允许中断的。因此。在通常速度的光记录重放时,不能进行磁记录。在本实施例中,输入部32和输出部33中都有存储器34,所采用的存储方式是能存储数倍于磁记录的最大存取时间的时间信号。因此,如图6中的磁记录时间图所示,由于记录重放时的记录介质2的旋转速度提高几倍,光记录重放时间T与通常速度相比,是通常时间的1/n,变为T1、T2。因此,从T=t3到t=t的记录重放时间的n-1倍的时间T。成为宽余时间。可将宽余时间T0进行划分,在从t3至t4之间的存取时间Ta期间进行磁道上的访问,在从t4至t6的记录重放时间TR期间进行磁记录重放,在从t5至t6的反馈时间Tb期间,再沿原光道或下一个光道进行访问,反馈,因此可用一个头件移动部分,将光记录和磁记录的访问按时间划分。这时,设定存储部分34,使其具有在宽余时间T0内,能够具有存储连续信号的容量。
利用图6中的磁记录时间图和图10-14的记录部分的断面图,说明方才所述磁头的磁道访问。首先,图15中的盒的斜视图所示的盒42插入图16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斜视图所示的记录再生装置1后,最初如图10所示,光头6的光束在记录记录介质2的记录面上的变址信息的TOC(终端操作控制)区中的光道65上成像,並进行TOC信息的重放。这时,磁头8在背面的磁道67上行进,使该磁道上的磁记录信息重放。这样,作为最初的工作,与记录介质2的TOC中的光道信息重放的同时,获得磁道上所记录的前一次的访问内容,以及前次工作终了时的状态等信息,其内容如图16所示,显示在显示部分16。
举例说明,如为音响信息,在前次终了时,最后的曲号中断时的经过时间及预约的曲号等,都自动记录在磁记录区。下次再将该记录介质2插入磁记录重放装置后,如上所述,在光道65的顺序信息重放的同时,磁道67上记录的前次终了时的信息也进行重放,並显示在显示部分16上,如图16所示。在图16中,表示出上次访问的终了的时间,操作者姓名,最后的曲号,中断时经过的时间,以及上次设定的曲子的顺序和曲号等记录下来的显示状态。具体地说显示出“Continue?”(继续否),进行询问,如果输入“yes”,则从前次终了时的同一曲号的曲子中断的地方开始重放音乐。如果输入“NO”,则按预置的乐曲顺序重放音乐。而且能自动重放上次中断的内容,操作者可按好的乐曲顺序听。如图18中的游戏机的斜视图所示,在游戏机用的CDROM装置中,能使前次中断的内容,例如步骤数,得分的分数,完成的项目数的记录重放,因此在游戏终了后,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开始游戏时,能够从与前次完全相同的地方,以相同的状态重新起动,获得与以往的CDROM型游戏机所没有的效果。
以上是访问TOC区域的磁道的单一访问方法的情况。这时因存储容量少,所以具有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效果。
其次,结合访问TOC区域以外的道迹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1表示光头6访问特定光道65a的情况。这时,与光头6联动的磁头8,访问光道65a背面的磁道67a。如果必要的磁记录信息是在离开磁道67a的另一条磁道67b上时,则需要将磁头8移到磁道67b上。这时,如图6中的时间图所说明的那样,必须在宽余时间T0期间内完成头件的移动,记录,返回。这时,预先将记录背面的磁道号和与表面相对应的光道号的表,记录在光记录层4的TOC区域或特定区域,读取该信息,便能算出对应于必要的磁道号的光道号。其次,如图12所示,在存取时间Ta的期间,移动头座19,并将光头6固定在访问该光道号的光道65b上。这样,便可进行磁记录或重放。这时,如图13所示,在跟踪光道65a时,利用升降电动机21,将磁头8提升到上部,离开磁记录层,在访问时间Ta的期间,如图6中的W所示,电动机17的旋转速度下降。在转速下降期间,磁头8下降,接触到磁记录层3上。因此,能以防止损坏磁头8。在TR期间,转速上升,进行磁记录,在Tb期间,转速下降,磁头8上升,然后,转速再上升,如图13所示,返回原来的光道65a,在T2期间重放光记录。在此宽余时间T0内,能重放存储器34中存储的数据,因此,音乐等的连续信号不会中断。另外,如图14所示,在TOC区域的访问过程中,如果在TOC区域中还有不进行磁记录的指令时,磁头8不下降。因此,即使插入了未设置磁记录层3的记录介质2时,也能防止磁头8接触而被损坏的事故。这样,磁头8是在转速下降后的期间上下的,因此具有大幅度减少磁头的破损与摩擦的效果。图15是装入光记录介质2的盒42的斜视图。盒上设有活门88,以及制止磁记录的卡爪89和制止光记录的卡爪89a,能分别设定制止某种记录。当然,在ROM型的盒上只设置制止磁记录的卡爪89a。
图17是重放光记录时用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程序方框图。与图1相比,光记录块中省去了光记录电路和ECC编码器。与一般的CD唱机等的重放唱机相比,增加了磁头升降部分20,磁头8和磁记录块9等部件,但这些部件都能与图1中的光磁记录重放装置中的部件通用。而且它们的价格比光记录的相关部件便宜很多,因此成本增加很少。存储容量虽比软盘小,但因成本低、且能记录和重放ROM型记录介质上的信息,所以在游戏机或CD唱机的情况下,存储容量虽小也可以使用,同样具有前面所述的各种效果。我们估算过,盘的直径为60mm时,使用磁场调制磁头,磁记录存储器的容量约为1千字节-10千字节即可。现在的游戏机用的ROMIC中,装有SRAM的2千字节或8千字节的存储器,可以说容量充足,具有代替ROMIC的效果。
(实施例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2个实施例。
图19是实施例2的整体方块图。图19是在实施例1的说明图1中增加了磁头8a和磁头电路31a后的情况。其它部分都相同,因此不再说明。如图20中的磁头部件的放大图所示,首先,磁头8在全部磁记录层3上记录波长长的磁记录的情况与实施例1相同。其次,磁头8a在表层3a上记录波长短的磁记录。这样,结果就能够分别在表层3a上记录波长短的副波道而在深层3b上记录波长长的主波道。因此,使用实施例1中的磁场调制用的磁头那样的长波长用的磁头,在使实施例2中的图20所示的进行两层记录的磁记录层重放时,能使上述主波道重放。因此,如果在主波道上记录概略信息,在副波道上记录详细信息时,采用实施例1的方式也能获得概略信息,可以取得两者有互换性的效果。图21是磁头部分的放大图,只安装短波长的磁头8时,能重放在主波道上叠加上述副波道上的信号,从而使主、副两个波道都能重放,因此单放机如果采用这种结构,价格就很便宜。在图22的磁头部分的放大图中,图的上部安装的是磁场调制用的磁头,在采用适合于长波的磁头8记录时,如图所示,设N极部分为“1”,未磁化部分为“0”,则在磁化区120a,记录为“1”,在120b为“0”,在120c为“1”,获得“101”的数据串121。在图的下部,采用的是适合于短波的垂直用的磁头8b,设N极部为“1”,未磁化部为“0”,结果如数据串122所示,为“10110110”。与上部的120a区一样,在120d区中,能记录8个比特(二进位数位)。该120d区的信号用磁头8重放时,因为只有N极,所以判断为“1”。它与120a区相同。总之,数据串122a中的“1”能重放。其次,在120e区中,如果定义S极部为“0”,未磁化部为“1”时,所记录的数据串为“01001010”这样8个比特。用磁头8进行重放时,因只有S极,所以判断为“0”。这是1个比特,与120b区相同,重放时极性信号少,振幅弱。因此,如图22所示使用短波用的磁头8b,使主波道D1的数据串122a的信号和副波道D2的数据串122的信号的记录重放,所以能够获得双方互换的效果。再者,磁场调制用的磁头8的间隙为0.2-2μm。
(实施例3)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3个实施例。
图23是实施例3的记录部分的放大图。在实施例3中,首先,在记录介质2的透明片基5上,设有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9所示的有刻槽的反射膜84,设置磁记录膜3的情况都是相同的,但是采用了等离子体化学汽相淀积(CVD)等方法使Co-铁氧体成膜。由于这种材料有透光性,当厚度很薄时,具有很高的透光率。
如图23所示,光头6在该介质背面焦点66处成像。光头6的透镜54具有弹簧效应,通过连结部件150,与用透光材料构成的滑动触头41相结合。再者,磁头8埋没在滑动触头41中。因此,通过光头从背面读出反射膜84上的槽,借以控制跟踪和聚焦。这样,与其相连结的滑动触头也受到跟踪控制,在特定的光道上前进。由于透镜54和滑动触头41的位置误差是由于连结部件150的弹簧效应造成的,所以滑动触头41被控制在微米级范围内。其次,上下方向的聚焦控制是联动的,被控制在数微米-数十微米的范围内。
于是,在磁记录层3上依次进行磁记录。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光跟踪,因此具有能够实现数微米的道间距离的好效果。另外,通过聚焦控制,滑动触头41和磁头8被控制在上下方向,所以即使记录介质2的基板5的表面精度不高,也能跟踪。因此可以使用表面精度不好的基板,与研麻过的玻璃基板相比,塑料基板或未经研磨的玻璃基板的价格非常之低,可以使用这类基板。
(实施例4)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4个实施例。
图24所示是实施例4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框图。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1中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结构和基本动作都相同。因此不再详述,只限于说明不同的地方。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在实施例1中,磁头8是直接使用光磁记录磁场调制用的头,因此如图3所示,是进行垂直记录。与其相反,在实施例4中,如图25中的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所示,具有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和水平磁记录两个功能,用磁头8在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层3上进行水平记录。实施例1中的磁场调制用的头,例如MD(磁鼓)用的磁头的等效磁头间距,通常在100μm以上,用来记录波长λ为数百μm的长波。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去磁,实际上使被记录的磁荷衰减,因此重放输出功率下降。因为完全不需要改变实施例1的结构,成本不会增加,这是极大的好处,但是,其短处是重放输出功率低。
在用长波记录,需要大的重放输出功率时,适合采用水平记录。为了实现水平记录,实施例4基本上是改变实施例1中的磁头结构,将记录方式由垂直记录改为水平记录。如图25所示,实施例4中的磁头8由兼备磁场调制用磁头功能的主磁极8a,构成闭合磁路用的副磁极8b,具有间距长度为L的头间距离如8c以及线圈40构成。这种磁头8在进行水平记录时,将其看成是间距长度为L的环形磁头。另外,在进行磁场调制型光磁记录时,能够将均匀的磁场加在光记录层4上。首先,在图25所示的磁记录方式情况下,光头6在光记录层4上聚焦,形成焦点66,借以读取道迹信息或地址信息,给定的光道的焦点66受到跟踪光头6的控制。与其同时,与光头6相连结的磁头8,也在给定的磁道上前进。图25是从与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看到的情况。伴随记录介质2沿箭头51的方向的前进,根据从磁记录块9发出的记录信号,不断将水平方向的磁记录信号61记录在磁记录层3上。设间距长为L,记录波长为λ,则λ>2L。因此,间距长L越小,记录容量就可以越大。但,当L减小时,就产生光磁记录用的调制磁场,于是均匀磁场的范围变窄。因此,要想使光头焦点66的可记录范围变窄,就必须提高记录介质和跟踪机构的尺寸精度,结果成本也就提高了。如图26中的光磁记录放大图所示,在进行光磁记录时,从光头6发射的激光,将光记录层4的焦点66加热,使其达到居里温度以上。于是,在与磁头8产生的调制磁场85的磁场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光记录层4上的焦点66的部位被磁化,不断地记录光记录信号52。这时,如上所述,光头6和磁头8之间的相对位置要取决于头座19等的跟踪机构的尺寸精度。在MD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因此尺寸精度的基准有所缓和。因此,考虑到最坏的条件,光头6和磁头8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可能失常。因此,就要求均匀磁场区域8e的范围尽可能地大一些。因此,如图26所示,在磁头8的主磁极部分8a上有一段缩颈部分8d,因此右侧的磁通85a、85b收拢,使磁场变强。因此磁通85c85d、85e、85f也同样,于是产生使均匀磁场区8e扩大的效果。这样,虽然光头6和磁头8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时,也会使焦点66与磁头8的相对位置产生偏移,但是只要焦点66处在均匀磁场区8e的范围内,就能够在光记录层上施加最合适的调制磁场,能够可靠地进行光磁记录,出错率不会变坏。
另外,如图31中的光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所示,磁记录层3上的磁记录信号61的磁通,形成如磁通86a、86b、86c、86d的形式。因此,在进行光磁记录时,在由焦点66将温度提高到居里温度以上的光记录层4上的焦点66部位的光磁记录材料上,叠加看由磁记录信号61产生的磁通86a的磁场以及由磁头8产生的调制磁场。如果磁通86a的磁场强度比来自磁头8的调制磁场的强度大时,由该部分的调制磁场进行的光磁记录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将磁通86a的大小控制在一定值以下。因此,在磁记录层3和光记录层4之间,设置一层厚度为d的干涉层81,就能缓和影响。设磁记录信号61的最短记录波长为λ,则光记录层4上的磁通66的强度衰减约54.6×d/λ。记录介质要考虑到使用各种记录波长λ。最短的记录波长一般为λ=0.5μm。这时,如果d为0.5μm,则衰减约60dB,几乎对磁记录信号61毫无影响。
由上所述,由于在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层3和光磁的光记录层4之间使用了厚度至少在0.5μm以上的干涉膜,就能获得磁记录信号不会影响光磁记录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是用非磁性体或剩磁小的磁性物质构成的干涉膜。
用光磁记录介质进行光磁记录和磁记录时,如果光磁记录的调制用磁场比磁记录层的磁性物质的剩磁非常之小时,调制磁场就不可能损坏所记录的磁信号。但是,如实施例4所示,在使用环形头时,在头间隙部位会产生强磁场。因此,即使调制用磁场弱,对磁信号也会有影响,出错率可能增大。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装好光磁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如图27中的记录部分的断面图所示,在用光头6在光记录层上记录主记录信号之前,将位于该记录预定区域内的光道65g的背面的磁道67g上记录的磁记录信号,转存到记录重放装置的存储器34或光记录层中,借以躲过影响。由于采用这种躲避方式,在进行光磁记录时,即使磁记录层中的数据被调制磁场破坏,也没有问题。
现利用图28中的程序框图对于这个问题进行具体说明。程序框图可分为6大部分。在判断步201中,判别盘的属性,如果是光ROM盘,使用重放专用步204。如果是重放光RAM盘,则进行重放步202,根据情况,也进行重放/转存步203。如果是在光RAM盘上进行记录,则使用记录步205,根据情况,也可使用记录/转储步206。如果是停机时间,则只用转储步207进行转储。
下面详细说明该程序框图。在判别步201中,步220是安装记录介质2,具体地说,就是装盘。在步221中,判别盘的种类,例如是ROM?还是RAM?是否光磁介质?是否禁止光记录?是否禁止磁记录等,这些区别是根据图16中的盘盒上印制的卡爪图形等来判别。其次,在步222中,光头6移至图27中的最内圈的光道65a,磁道67a的位置上。在步223中,分别读出TOC的光信号和磁信息的数据,如果是音乐盘,则输入上一次曲终时的曲号数据,如果是游戏机盘,则输入游戏终了步骤编号的数据等。如图16所示,以此为根据,如果使用者希望继续前次的内容,则可返回上一次终了时的状态,在步223中,读出写入磁TOC中的未转储的特征位。如果未转储的特征位=1,则表示未转储到光数据部分的磁数据仍旧保留未动。另外,如果未转储特征位=0,则表示未保留。在步225中。判别是否光磁盘?ROM盘?如果是ROM盘,则访问步238,如果是光磁盘,则访问步226。在步238中,如果有重放指令,则在步239中重放光记录信号及磁记录信号。在步240中,操作完毕后,步242在磁道的TOC等区中写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例如重放乐曲顺序的变更或终了时的曲号等的状况等。写入完毕后,或在步242中,将盘推出。
现在回到步226中的光磁盘的情况。如果有重放指令,进入步227,如果没有,进入步243。在步227中,用比通常的重放速度快的速度,重放光记录面上的主记录信号,并依次存入存储器中。如果是音乐信号,因为能够存储数秒钟的数据,所以在此期间,即使重放中断,音乐也不会中断。在步228中,全部存储完毕后,在步229中,如果未转储特征位=1时,中断主记录信号的重放,进入重放转储步203中的步230。检测磁记录面上的副记录信号是否全部重放完了,如果是(yes),则进入步234,如果否(NO),则进入步231,重放磁记录面上的副记录信号,存入存储器中。在步232中,检测存储音乐信号等的主记录信号是否可能输出,如果否,则返回步227,进行主记录信号的重放存储。如果是,则在步233中等到副记录信号达到设定的存储量时,再在步234中检测是否能重放存储的主记录信号,如果是,在步235中将写入存储器中的副记录信号转存到光记录面的转存区中,在步236中,检测是否将全部数据转存完毕,如果否,返回步230,继续转存,如果是,在步237中将未转储特征位从1改为0,返回步226。
如果是光记录层进行的记录,进入记录步205中的步243,检测记录指令,如果是在步244中将主记录信号存储到存储器中,不进行光记录。在步245中检测存储器中是否有宽裕的容量,如果否,在步245a中进行主记录信号的光记录,返回步243。如果是,进入步246,如果未转储特征位不是1,返回步243,如果是1,进入记录转储步206中的步247。在步247中,一边将主记录信号存储到存储器中,同时重放预定此次进行光记录的图27中的光道65g背面的磁道67g上的副记录信号,並存储到存储器中。在步248中,确认主记录存储器中是否有宽裕的容量,如果有在步248a中,将副记录信号转储到光记录层中,如果没有,返回步245a,进行光记录。在步249中,确认是否将全部数据转储完毕,如果是,在步250中,将未转记特征位从1变为0,返回步243。如果否,直接返回步243。
在步243中检测是否有记录指令,如果没有,进入转储步207中的步251。这时因主记录信号即不记录,也不重放,所以只将磁数据面上的副记录信号转储到光数据面上。在步251中,重放副记录信号,並存储到存储器中,在步252中,往光记录层上转储。在步253中检测是否全部转储完毕,如果否,再返回步251,继续转储。如果是,在步254中,将未转储特征位从1变为0,在步255中,检测全部操作是否结束,如果否,返回最初的步226。如果是,进入步256,将本次操作中变更的信息及未转储特征位=0的信息等,在磁道的TOC区域中进行磁记录,在步257中,将盘推出,有关该盘的操作完毕。
再者,在步256中,由于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副记录信号全部再写入磁记录层中,所以能够将磁记录层恢复到光记录的状态。
如上所述,只需将光记录面上的数据中可能被光记录的调制磁场破坏的磁道上的数据转存到存储器中或光记录面上就可以避开破坏,所以具有实际上能防止磁记录面上的数据遭受破坏的效果。
再者,光记录作业结束后,再将躲避起来的数据记录到磁道上,使其复原,所以即使进行光磁记录,推出盘时,磁记录面上的数据能够恢复。
图28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在进行光记录之前,将磁记录面上可能被破坏的数据转储到光记录面上。与此相反,在图29中的程序框图中,是采用不转储到光记录面上的方法。图29中的程序框图中的判别步201、重放步202及重放专用步204与图28中的相同,所以不再说明。另外,因为不转储,所以重放转储步203,记录转储步206及转储步207就不需要了。只是记录步205不同,下面详细说明。
在重放步202中的步226中,检测是否有重放指令,如果没有,进入步264,如果有,进入步260。在步260中,对与磁道单元相异的光道进行处理,算出可能被光道背面的光磁记录破坏的相应磁道,检测相应磁道是否与以前进行躲避的磁道相同,如果相同,在步263中,就在光道上进行光磁记录。如果不同,在步261中,将数据写入前次进行躲避的磁道上,前次磁道上的数据可完全复原。然后在步262中,将本次可能被破坏的相应磁道上的数据读入存储器中进行躲避。再在步263中,在光道上进行记录,返回步243。在步243中,如果否,在步261a中,将上次的磁道复原,在终了步206中的步264中,检测操作是否结束,如果否,返回步226,如果是,在步265中,对从装盘到结束所变更的信息,例如音乐的终了曲号等,进行磁记录。然后在步266中,推出盘。这样,等到操作完毕,装上下一个盘后,再从步220开始操作。
在图28中,将磁数据全部转储到光记录层中,磁数据即使被光记录破坏也无妨碍,与这种处理方法相反,在图29的情况下,代之以对各磁道单元上的磁数据进行处理,只读出可能被光磁记录破坏的预定的相应磁道上的磁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该磁道被光磁记录破坏,而且在往与该相应的磁道不同的磁道上进行光记录时,便将该磁道完全复原。因此,用1-3个磁道用的存储容量,就能进行处理,因此,少量的存储就能解决问题。另外,从程序框图上也能看得出,处理过程简单,具有能维护磁数据不被光磁记录所破坏的效果。
另外,如图30(a)中装有光磁盘的断面图和图30(b)中装有CD时的断面图所示,使用相同的机构,可以重放光磁盘和CD。这时,如为CD,外部无盒保护,易受外界磁场的影响。使CD的磁记录层3的剩磁达到例如1000——3000奥斯特,与光磁介质的磁记录层相比,非常之高,所以具有能够防止磁数据被外界磁场破坏的效果。如为光磁盘,由于剩磁强,在光磁记录层中,接近的调制磁场大,所以会有影响。因此应该将其降低到1000奥斯特以下。
(实施例5)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5个实施例。
图32表示实施例5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方框图。实施例5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4中说明的图1及图24中的结构和基本动作相同。因此不再详述,只限于说明不同的部分。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时地方是,在实施例4中,如图24和图25中表明的那样,具有一个线圈40,用环形磁头8进行磁记录,重放磁记录信号,以及产生光磁记录用的调制磁场,这三种功能都用一个线圈完成。因此结构简单,但三种功能并存,所以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可能会产生重放效率低,均匀磁场区域窄等的一些问题。因此,头体的设计难,加工上也难。
总之,因结构简单,所以配线电路也简单,但设计和加工方面困难。
鉴于上述问题,在实施例5中,如图33中的磁记录放大图所示,装有两个线圈,即磁场调制线圈40a和磁记录线圈40b。再回到图32中的方框图。在进行磁记录或重放时,由磁头电路31向磁记录线圈40b供给电流,由线圈接收电流,进行磁记录及重放。
另外,在进行磁场调制型的光磁记录时,由光记录电路37中的磁场调制电路37a,向磁场调制用线圈40a供给调制信号,进行光磁记录。
现用图33说明磁记录及重放时的动作。来自磁头电路31的记录电流在线圈40b中沿箭头方向流动。于是形成磁通86c、86a86b的闭合磁路,磁记录信号61不断地被记录在磁记录层3上。这是水平方向的磁记录。这时,磁场调制用的线圈40a中基本上无电流。这种结构形成了包含间距8c的闭合磁路,达到了灵敏度最佳设计。
其次,用图34中的光磁记录的放大图,说明磁记录时的动作。磁场调制用线圈40a沿同一方向,将主磁极8a及轭铁副磁极8b缠在一起。因此,当调制电流由磁场调制电路37a沿箭头51a的方向流过时,产生方向向下的磁通85a、85b、85c、85d。于是,光记录层4上的焦点66部分处温度在居里温度以上的光磁记录材料,在这个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极性颠倒,光信号52被记录下来。这时,焦点66处的磁场强度,在均匀磁场区8e的范围内,一般设定在50-150奥斯特。这时,如图25所示,最好设置干涉层81,以便其在磁记录信号61的作用下,不会引起光磁记录材料的极性颠倒。干涉层的厚度设为d,这时λ>d即可。如果采用图34中的结构,则能获得扩大均匀磁场区8e的效果。另外,头体的设计也可以与两个线圈互相对应,分别单独设计,因此也具有能获得最佳磁场调制特性,最佳磁记录特性和最佳磁重放特性的效果。因为能够使图33所示的头体间隙8c缩小,所以能使磁记录时的波长缩短。另外,由于形成闭合磁路的设计最为合适。所以重放的灵敏度也提高了。再者,如图34所示,进行磁场调制时,主磁极8a的磁通85a和副磁极8b的磁通85d方向相同,所以不像实施例4的情况那样在极间距部分8c处产生强磁场。而是只产生较弱的调制磁场。磁记录层3的剩磁为800-1500奥斯特,与调制磁场相比,相当之大,在水平方向具有易磁化轴,因此具有磁记录信号61不会被调制磁场破坏的效果。因此,在实施例4中,由于使磁记录层3的剩磁Hc大于光磁记录材料的记录磁场Hmax,数据才不会被破坏。这时达到两倍的宽余量即可,因此Hc<2Hmax。制作图8所示的记录介质2即可。另外,如图35所示,也可以在磁头8的主磁极8a上单独缠上线圈40a,在副线圈8b上单独缠上线圈40b。这时,调制磁场时,利用磁头电路31,使调制电流在磁记录用的线圈40b中沿箭头51b的方向流过,产生磁通85d,结果与磁场调制用的线圈40a产生的磁通85c、85b、85d的方向相同,得到与图34同样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缠绕如图36所示的一条绕线,通过设置分接抽头40c,便可用3个端子构成2个线圈。磁记录时使用分接抽头40c和40e。
另外,光磁记录时,如图37所示,使用分接抽头40d和40e,可产生光磁记录用的调制磁场。因此,可用3个分接头构成头,具有配线简单的效果。
(实施例6)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6个实施例。
图38表示实施例6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方块图。实施例6与实施例1、实施例4、特别是实施例5中说明的图1、图24及图32中的基本动作相同。因此不再详述,只限于说明不同的部分。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不同处是,在实施例5中,除磁调制用线圈外,另设一个线圈进行磁记录。因此,去磁和记录不能同时进行。但是软盘则要求同时进行。因此,在实施例6中,如图39所示,磁头8上设有两个间隙:8c和8e。再者,将两个线圈40b、40f连接到磁头电路31上,一个线圈用来记录,另一个用来去磁。这样,去磁和记录用一个磁头同时进行。
其次,图39中的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表示磁头8的具体结构。是在设置如图33所示的,副磁极8b的同时,另外加一个第2副磁极8d。如图33表明的那样,用磁记录线圈40b进行磁记录,在进行记录之前,来自磁头电路31的去磁电流流过第2副磁极8d。因此,在记录前,在间隙8e处能便磁记录层3去磁。因此在间隙8c处进行磁记录时,可获得理想的记录,具有提高C/N,S/N降低出错率等效果。图41中的磁记录部分的俯视图表示出从垂直于记录介质2的方向所看到的状态。如图41所示,在记录道迹67的两侧,设有保护间距67f、67g。总之,由第2副磁极8d的间隙8e在去磁区210的范围内去磁。因此,记录道迹67的全部区域和保护间距67f、67g的一部分区域被去磁。因此,即使磁头8偏离道迹时,也不会离开间隙8c的去磁区210的范围。因此用间隙8c进行磁记录时,能在优异的状态下记录。
另外,如图42中的磁记录部分的俯视图所示,可将去磁用的间隙分开,设两个间隙8e、8h。因此,使记录介质2沿着与图41相反的方向的箭头51的方向前进,总之,用具有记录道迹67的幅度较宽的间隙8c进行磁记录,记录时覆盖着保护间距675。67g的一部分。该覆盖的部分在两个去磁区210a、210b去磁。因此保护间距67f、67g能被完全确保。因此,减少了记录道之间的串音,具有使出错率下降的效果。其次,根据图40中的磁场调制部分的放大图,说明用磁头8进行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的情况,磁场调制用线圈40a将主磁极8a、副磁极8b、第2副磁极8d三个极缠在一起,所以各磁极产生的磁通85a、85b、85c、85d、85e均匀。因此具有获得宽而均匀的磁场区的效果。因此,即使道迹的位置尺寸精度低,焦点66也不会偏离光记录道65。
其次,图43中的磁记录部分的放大图所示的磁头8,是将图39中说明的磁头8的线圈的绕线方法改变而成的。如图所示,它是延长磁场调制用线圈40d,兼作磁记录线圈用,並设中间抽头40c。因此,用分接抽头40c和40e就能进行磁记录。再者,如图44中的磁场调制部分44的放大图所示,电流经分接抽头40d和40e沿箭头51a、51b的方向流过,电流经分接抽头40f沿箭头51c的方向流通,因此产生方向相同的磁通85a、85b、85c、85d、85e、形成均匀的调制磁场。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了一个分接抽头,具有结构简单的效果。如上详述,由于使用实施例6的磁头8,可以用一个头体兼作去磁头,磁记录头和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头使用,具有很好的效果。
(实施例7)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7个实施例。
实施例7主要是关于装介质的盘盒的问题。图45(a)中的盘盒的俯视图表示盘盒42的活门301关闭后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利用活门保护头体用的开孔302,而且能够保护清洁片用的开孔303a、b、c,具有防止灰尘侵入的效果。如图45(b)所示,在沿箭头51的方向将盘盒42插入主机的同时,活门被打开。因此头体用的开孔302和清洁片用的开孔303a、303b、303c,都被露出。如图46所示,也可以设置一个单一的长方形的清洁片用的开孔303。如图47、图48中的盘盒俯视图所示,也可以在开孔302的另一边设置清洁片用的开孔。这时,如图49(a)、(b)、(c)中的清洁片的俯视图所示,清洁片304和用板簧或塑料板构成的清洁片支撑件305,除了清洁片活动部分305a以外,清洁片的其它部分都用清洁片支撑件的安装钉306a-d固定在盘盒42上。如图49(c)所示。在对剖式盘盒的内侧设有装清洁片用的凹槽307。清洁片活动部分305a就装在这个凹槽307里。清洁片的副支撑件305b压在它上面。这样,清洁片支撑件305a利用它的弹性恢复力,在不加外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保持平板状态。在此状态下,清洁片304不与记录介质2的表面记录层接触。因此通常能防止记录层3的磨损。
其次,在必要的时候,利用清洁片压头310,通过施加的外力穿过清洁片开孔303被压入盘盒42内,使清洁片支撑件305和清洁片304被压到介质表面上,除此以外,在不加外力的情况下,清洁片304不与记录介质2的记录层接触。
图50所示,是盘盒的其它结构。其中的(a)、(b)、(c)是使清洁片支撑件305a的板簧,向盘盒上方起,如图50(c)所示。因此,由图50(d)可见当,当盘盒固定时,板簧总是压在盒侧上方42a处压。因此当清洁片压头310未向下压时,记录介质2与擦片304不接触。可以省去副擦片支撑件305b,效果稳定。
以下说明利用清洁片压头310使擦片与介质接触或不接触的转换方法。图51是图49(a)的A-A′面的断面图,图中所示的清洁片压头310装在清洁片干头导槽311中,沿箭头51a的方向被推向上方。因此,清洁片304与记录介质2的记录层3不接触。所以在记录介质2旋转时摩擦力很小,即使驱动力微弱也能旋转。然而如图52所示,当清洁片压头310受外力的作用沿箭头51的方向被压向下方时,通过清洁片支撑件305,主要将清洁片304压在介质2的记录层3上。随着记录介质2沿箭头51的方向旋转或前进动作,磁记录层3上的污、灰尘等异物,被绒料等构成的清洁片304擦净。因此在采用位于图46中的头体孔301处的记录头8进行磁记录的重放或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时,出错率能大幅度减小。清洁片材料与过去的软盘的清洁片相同,不再说明。这时,在箭头51a所示的旋转方向如图45(a)所示,在磁头8的前方磁记录层3的部分,设有清洁片压头310,提高了清洁效果。这时,在通常的不设磁记录层3的接触型的光磁记录盘盒42上采用本发明的清洁的控制方式,也能减少灰尘,降低光磁记录时的出错率。
如图53(b)所示,清洁片压头310的控制方法,可使磁头3与清洁片压头310连动,当磁头3接触时记录介质2时,清洁片304也必然接触到记录介质2上,因此也可以作为传动装置使用,当磁头不接触记录介质时,根据需要,清洁片压头310也必然会被提起,使清洁片304也不会接触记录介质。如图53a中的磁头升降图所示,与磁头8联动的清洁片304不与记录介质2接触。因此。在不用时,可以防止清洁片304磨损磁记录层3的表面。同时因减小了摩擦力,可减小电动机的转矩,具有省电的效果。另外,在使用本发明的磁记录方式不相对应的过去的记录装置中安装本发明的盘盒42时,如图54(a)、(b)中的磁头升降图所示,因过去的装置没有清洁片压头310及升降功能,如图54(a)所示,清洁片304不与介质2接触,即使是盘的驱动力矩小的旧有型的光磁记录重放装置,也能稳定运转。因此具有介质与旧有装置的互换性。另外,在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中即使装入不具有清干片304以及清洁片孔303的旧有型的盘盒42,如图55(a)、(b)中的磁头升降图所示,因无清洁片开孔303,所以清洁片压头310插不进去。因此,清洁片压头310不能与记录介质2或清洁片304接触。因此将旧有的介质插入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中,也完全不存在问题。它们之间都具有互换性。在此情况下,旧有的记录介质的润滑剂如果附着在磁头8的接触面上,出错率会变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如图56中的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俯视图所示,设定清洁用的道67X。在本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中装入旧有记录介质2,取出后,再插入本发明的记录介质2时,最初插入磁头8,使其至少在该清洁道67X上进行清洁一遍。因此,上述的灰尘便附着在清洁道67X上。灰尘又接触到记录介质2上,由清洁片304将其擦除。因此,磁头8的接触面上的灰尘最终会被除去。具有出错率小,重放记录可靠的效果。另外,图57(a)、(b)中的清洁片升降部分的断面图,分别表示清洁片压头OFF(离开)状态和ON(接触)状态。另外,图58、图59中的清洁片升降部分的断面图,分别是从记录介质2的前进方向看图51、图52时所看到的清洁片升降部分的断面图。
以下说明采用板簧型的清洁片压头310的实施例。图60、图61中的清洁片插头部分的横断面图及图62、图63中的前断面图中,分别表示板簧清洁片压头部分的整体断面图在使用板簧清洁片压头310时的OFF状态和ON状态。这时清洁片压头310通过驱动杠杆312,由升降电动机沿箭头51,51a的方向驱动,达到ON,OFF状态。图64,图65中的清洁片压头的前视断面图,分别表示图46(a)中的长方形的一个孔作为清洁片开孔303时,利用清洁片压头310进入OFF状态和ON状态的情况。这时,清洁片压头与清洁片的安装部位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可靠地除去灰尘。
图66,图67中的清洁片压头的前视断面图表示在清洁片导向罩311上设置保护部311a。另外,如图66所示,在本发明的盘盒42上还设有识别孔313。因此如图所示,插入本发明的盘盒42时,清洁片压头310便被压入清洁片开孔303中。但将旧有型的没有识别孔313的盘盒42插入时,如图67所示,保护膜314被盘盒42的外壳挡住,所以清洁片压头310不能够与盘盒42的外壳接触。因此,可以防止清洁片压头310被弄脏或受损。
(实施例8)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8个实施例。
在实施例8中,说明从盘盒的下方将清洁片压头向上推使清洁片升降的方法。
如图68(a)、(b)中的盘盒的俯视剖面图所示,上面设有清洁片开孔。清洁片开孔303设在靠近内侧的观察孔313a、313b、313c外,从图的内侧将清洁片压头压入该清洁片开孔303,使清洁片升降。图69(a)、(b)表示图68中的清洁片升降部分的A-A′面的断面图。首先,如图69(a)所示,当清洁片插头310处于OFF状态时,清洁片压头304与记录介质2不接触。但如图69(b)所示,当清洁片压头310插入观察孔313时,由L形变形板簧片构成的清洁片驱动件316,在清洁片压头310的作用下,被压向图中的右侧,并以轴315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由于清洁片驱动件316的作用,清洁支撑件305被向下压,使清洁片304与记录介质2接触,随着记录介质的转动,灰尘被除去。
以下说明清洁片的结构。如图70(a)、(b)、(c)中的清洁片结构图所示,擦片的结构与图49中说明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所不同的是清洁片驱动件316的前端设有活动件305a,以及如图70(c)所示,增加了一个容纳清洁片驱动件316用的清洁片驱动槽307a。
现在说明一下清洁片压头310的主体结构。图71中的周向断面图所示,是清洁片压头310与电动机17的位置关系。另外,图72(a)中的清洁片压头周向断面图所示,是表示当本发明的盘盒42沿箭头51的方向插入时,即使不设置清洁片插头的传动装置,清洁片304也能联动升降。但是,如图72(b)所示,将旧有的盘盒42插入时,因为没有清洁片开孔303,在插入过程中,清洁片插头310通过弹簧317,自动下降,原有的盘盒完全不会受到破坏。这时,例如像游戏机之类盘的存取频度小的情况下,清洁片压头上不设传动装置也可以,具有结构简单的效果。如图73(a)、(b)中的磁头升降部分图所示,可以使用一个电动机21,通过升降结构20和连结体318,使清洁片压头联动。采用这种结构时,当磁头8与记录介质2接触时,清洁片304与记录介质2一定接触,所以具有能够充当传动装置的效果。图74(a)、(b)中的盘盒断面图与图69基本相同,但延长了清洁片驱动件316,增加了插头活门,因此如图74(a)所示,当清洁片压头处于OFF状态时,压头的活门319关闭,具有防止外部灰尘进入盘盒42的效果。因为这种结构用在盘盒观察孔的附近,所以只要在原有的盘盒上加开一个小孔即可。盒结构的互换性较高。另外,在图69的结构中,沿水平方向所占的必要空问小。如图68中的B-B′断面所示,在几乎没有安装空间的部分,也能设置清洁片孔303a,所以提高了清洁片设计的自由度。
(实施例9)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9个实施例。
实施例9是清洁片驱动件315具有足够大的安装空间的一个实施例。图75中的盘盒俯视图是从实施例9的上方看到的结构,清洁片305的安装部件305a的结构与图49基本相同,故省略。在本实施例中,在清洁片安装部件305的活动部件305a上,设有清洁片升降部305c。通过清洁片驱动部件315,沿图中向下的方向压升降部件305c,使清洁片305升降。现利用图75中的A-A′的断面图-图76,图77中的升降部件的断面进行说明。如图76所示,清洁片压头310处OFF状态时,快门319被弹簧307压向下方,外部灰尘不能进入。清洁片支撑部件305活动部件305a都具有板簧的作用,且被清洁片副支撑部件305b压向上方。所以擦片304与记录介质2不接触。
如图77所示,清洁片压头处于ON的状态时,受到压头活门319的作用,清洁片驱动部件315以轴316为中心向右旋转,将清洁片升降部件305c压向下方,从而使清洁片安装部件305的活动部件305a被压向下方,使清洁片304与记录介质2相接触,随着记录介质沿箭头51的方向的转动,盘面上的异物被除去。降低了出错率。实施例9的结构简单,清洁片升降可靠。另外,不用在盘盒42上设槽,不会损伤盘盒的强度。
取图68(a)中的盒的俯视图中的B-B′断面图,便得到图78(a)、(b)中清洁片压头断面图所示的结构。因与图76,图77时的动作相同,故不详述。如图78(a)所示,清洁片压头310处于OFF状时,活门319将清洁片开孔关闭。如图78(b)所示,清洁片插头310处于ON的状态时,使清洁片驱动部件315向左转,将清洁片升降部件305c压向下方,清洁片安装部件305和清洁片304被压下,清洁片与记录介质接触。这种结构与图76相比。能在更低小的空间实现清洁片的升降。另外,如果采用将清洁片的压头310插入时使清洁片离开记录介质的方式,则在不使用时清洁片与记录介质接触,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记录介质不能旋转,能够防止记录介质被破坏。
实施例10
以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0中的记录重放装置。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6中说明的图38中的方块图相同,不再重述。首先详细说明跟踪的方式。如图79中的未修正的跟踪原理图所示。如果在理想的设定状态下,上方的磁头8与下方的光头6上下位置对应一致。因此,如果光头访问特定光地址的光道65,则碳头8沿着背面相对应的碳道67前进。这时,不产生光头传动装置18的跟踪误差信号的DC补偿电压。但实际上,由于传动装置中具有某一弹簧常数的零件有一定的标准误差,或由于装置倾斜而施加了一个重力G,于是光传动装置18的中线321b产生一个偏移量ΔL,具体来说,偏移达数十~数百μm。另外,光传动装置18的中线321a与相对的磁头8的中心321C也有因组装误差而产生的偏移。因此,如图79(b)所示,磁头8与光头6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偏移。
即使光头6能够沿特定地此的光道走准,但因与磁头8跟踪的磁道的对应关系不准,有可能访问另一条磁道。具体地说,磁道的间距通常在50~200μm。光头6与磁头8的中线如果偏移,最大可达数百μm。因此,在最坏条件下,有时磁头8在目标道的相邻磁道上运行,结果记录了错误数据。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如图80(a)所示,本发明中在跟踪控制信号上加了一个补偿电压ΔV0,采取使光头6偏心度达到ΔL的方法,借以使光拾波器6到达基准磁道672的背面。总之,如果始终使偏心量达到偏心修正量ΔL大小,在所设的机构中,磁头8和光头6始终以高精度上下相对应,光道65与磁道67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在通常的机械精度条件下,能够使道偏移量达到数μm~数十μm的效果。
这样一来,即使道间距为50μm,也能使磁头按照光地彼跟踪目标碳道。
如图80(b)所示,如果加一补偿电压ΔV0,光头6只偏心ΔL,通过访问光道68的地此,磁头8使在所希望的磁道67上进行访问。
下面说明该补偿电压ΔV0的计算方法。
作为对付偏心的对策,首先说明计算盘上道的平均半径的方法。在CD盘或微型盘(MD)规格中,光道65的偏心量最大为200μm。另一方面,磁道67的道间距为2DD,总之为135TPI(每英寸磁道数),即间距为200μm。因此,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参照光道65的地此,也难以跟踪背面的目标磁道。
如图81(a)中的盘偏心量图所示,预主盘光道65pm与光头6在不缺伺服机构的情况下,轨迹65T的偏心量为Δrn。
这里没有横移时,光头缺跟踪伺服机构时,根据光道的偏心,能检测图81(b)所示的跟踪误差信号。
θ=0°时,读取光道地此,设定基准点时,由于偏心,跟踪半径为rn-Δrn,描绘出比设计的跟踪半径rn小的半径。另外,θ=180°时,变为rn+Δrn,描绘出比rn大的半径。
当道间距为100~200μm时,当光道偏心为±200μm时,限于不缺迹伺服机构,改变道本身的半径。
如图所示,当0=90 °和θ=270 °时,误差最小。因此,根据θ=90°,270°时的光道65pm的地此,确定光道的中心位置,求出设定值的第几条道的半径rn。
由图81可知,θ=90°和θ=270°时,Δrn=0,求出标准道的半径。
根据图81(C)中的跟踪误差信号,求出θ=90°和270°的位置。
利用位于该角度延长线上的65的地址,使光头跟踪该光地址65s,就能得到标准道半径rn,就使磁头的跟踪更为准确。另外,该光地址320记录在磁道67的第1道或TOC道中。
再者,在CD、MD格式时,一条光道一周上的地址信息少。因此,在360°内得不到整个角度的360个地址。
如图86所示,可以知道地址1的第几区相当于角度θ的多少度。因此,例如能获得1度单元角度分辨率。因此通过对该单元区进行控制,便能得到任意角度上的任意半径的光地址信息。以下将与该正确的光地址对应的磁道号的对应表,称为“地址对应表”。
以上说明了求正确的光道半径的方法。
下面说明使磁道半径rm与光道半径r0对应的方法。
如果光头与磁头处于相对应的位置,在制作时造成的偏移量上加上动作时的偏移量。这只是部件之间的参数,所以不能只定一种含意,为了获得互换性,弄清其对应关系是重要的。
作为这种方法共有两个。
第一种方法是不在记录介质的磁性面上设置基准道。
如图79(b)所示,在对磁性面进行格式化时,在磁头8与光头6之间通常存在位置偏移ΔL。在此状态下进行格式化时,偏移ΔL的道被记录下来。这时,对同一个盘进行相同的激励,在同一条件下重放记录时,因全部都在ΔL偏移状态下进行,所以没有问题。
再者,在这种情况下,因横移的传动装置有空程,因此跟踪给定的道时,必须方向相同,例如必须从内周向外周横移。
再一次跟踪第几条迹时,即使跟踪时不加补偿电压,如图79(b)所示,在磁头8和光头6之间,存在ΔL的补偿距离。因此,在访问与记录时相同的光道时,与记录时间相同,要跟踪磁道,所以目标磁道的数据能够重放。
其次,在将该格式化的记录介质装入另外的磁盘机中但不加补偿电压时,则如图82(a)所示,如果是具有ΔL=0的特性的磁盘机时,与记录时相比,光道与磁道之间偏移一个补偿距离ΔL0,结果重放的错误的磁道数据。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本发明中,如图82(a)所示,首先控制横移,使其作访问基准磁道67的移动。
其次,在固定了横移状态下,改变补偿电压ΔV,以便使光头6访问的基准地址信号输入的光道65,获得ΔV0。因此,作成了与未进行格式化的前一次的磁盘机同样的光道与磁道的对应关系。
将该补偿电压ΔV0不断地加到光头6的传动装置上。如图82(b)所示,其它全部磁道和光道都能以数μm~十几μm的精度互相对应,获得了有如此好的效果且便宜的结构。换句话说,通过加补偿电压,如果访问特定光地址,则能自动地访问特定的磁地址。在光头6上不设透镜位置传感器的结构中,能获得这种效果,因此具有能减少零件数的效果。
其次,第二种方法总地来说是预先在磁记录面上记录基准道的方法。如图83中的磁记录面图所示,在制作盘时,将记录设置伺服机构用的道的磁道67设在一条道上。
如图83左侧所示,该伺服磁道67s是将A、B不同频率fa、fb的一条载频记录在局部重叠的两条磁道上。
磁头8跟踪其中心,重放时fa和fb的大小相同。但向内侧偏移的fa的输出、以及向外侧偏移的fb的输出变大,因此可以控制磁头8,使其向道的中心横移。
由于设置该伺服磁道,虽然使介质的成本有所提高,但计算图80(a)中的补偿电压ΔV0时,能求出正确的值。另外,还能更准确地求出光道的偏心信息。
再者,如图84(a)、(b)中的磁头侧视图所示,磁头8的滑动触头41,不是用金属,而是用特氟隆(聚四氟乙烯)等软质材料模压而成。因此减少了滑动触头41对磁记录层3的损坏。
另外,如图85(a)、(b)中的磁头侧视图所示,在不进行磁记录时,通过滑动触头传动装置使滑动触头倾斜,使磁头8离开磁记录层3,只使滑动触头的一端与其接触。
其次,如图85(b)所示,只在进行磁记录时,通过传动装置使滑动触头41平行于磁记录面,磁头8接触到磁记录层3上,便可进行磁记录。这种情况具有不进行磁记录时能减少磁头8的磨损的效果。
(实施例11)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1中的记录重放装置。
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6中说明的图38的方块图相同。实施例11采用不进行通常称之为非跟踪方式的磁头的跟踪伺服控制方式。
记录时的方块图的结构如图87中的记录电路的方块图所示。
用图88(a)、(b′)中的磁头图所示的具有不同方位角的两个磁头--磁头8a和磁头8b,分别称为A磁头8a、B磁头8b--进行记录。如图88(b)所示,设磁道67的间距为Tp,则头的宽度TH有如下关系:Tp<TH<ZTp。通常采用TH=1.5~2.0Tp的条件。因此,记录第几条道时,在第几+1道的区域中也被重复记录。在进行第几+1道的记录时,该重复部分被覆盖,因此由Tp的宽度形成记录磁道。
如图89中的记录格式的放大图所示,θ=00时,方位角不同的两个头--A头8a、B头8b互相交替着,以螺旋状的形式一边覆盖数据,一边记录。因此,如图88所示,形成比头宽度TH小的头宽度Tp。方位角不同的A磁道67a和B磁道67b交替相邻、因此重放时不产生磁道间的串音。另外,如图90中的记录格式图所示,在许多相邻的磁道群326之间,设有保护间距325,因此能彼此单独重放记录。
如图91中的数据结构图所示,A1、B1、A2等各磁道数据由多个327区构成,将许多条磁道汇总起来作为一个磁道群。在各磁道群之间设置保护间距325,可进行磁道群单元的书写。构成一条磁道的许多区,由同步信号328、地址329、奇偶位330,数据331、误差检测信号332构成。
下面说明记录时的动作。将指定地此的输入数据通过输入电路21中进行输入。在实施例11中,当进行记录时,将图91中的磁道群326作为一个单元写入数据。总之,将许多条磁道一同书写。如图90所示,用保护间距325将各磁道群326隔开,所以即使在一个单元重放记录,对另外的磁道群也没有影响。
再者,在输入数据时,如果一个磁道群不能包含全部信息,因为数据不足,就不能将其全部写入一个磁道群326。因此,在书写第几个磁道群时,事先重放第几磁道群,将全部数据存储在磁重放电路30中的缓冲存储器34中。在写入该数据时,将地址作为数据输入电路21,在电路中将输入的数据和与其同一地址的数据,一并转换成输入数据。这时,将与缓冲存储器中的输入数据的地址相同的数据转换成输入数据即可。
这样,应写入第n磁道群326n的全部数据,由输入电路21送给磁记录电路29,在调制电路334进行调制,在分离电路333中,形成A头8a用的数据和B头8b用的数据。
如图92(a)中的记录时间图所示,在t=t1时,用A头8a进行A磁道数据328aI的记录,在盘旋转360°以后的t=t2时,用B头8b进行B磁道数据328bI的记录。
A头和B头的转换时间信号,通过光重放电路38旋转360°检测盘电动机17的旋转信号或地址信息。由盘旋转检测部分335送给磁记录电路29。在各磁道数据328的最后部分设置无信号部分337,並设置信号保护间距,以使A磁道数据328a和B磁道数据328b不致重复。
虽然盘上有保护间距325,但还必须正确地设定记录的开始半径和终了半径,以便在超过保护间距时,不致错误记录在相邻的磁道群326上。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是将特定光地址作为基准,得到永久性的绝对半径。
在图87中,光头6从光重放电路38读取光地址。这时,为了提高精度,采用实施例10中用图80,图82说明的光头偏心修正方式。用相同的方法算出偏心修正量,存储到偏心修正量存储器336中,必要时读出,由光头驱动电路25使光头6处于偏心状态,再由横移电路24a,一边参照光地址,一边驱动横移传动装置23a,进行横移。这样,参照光道的光地址,能高精度地跟踪磁道67。
以上说明了交替使用具有不同方位角的两个磁头8a、8b进行记录的例子,但用这种方式的记录时间长。
如图88中的(C)图所示,使两个头体沿半径方向的位置偏移Tp,从图87中的分离电路333同时输出A磁道数据和B磁道数据,每横移一周,挪动二倍Tp大小的间距,如图92(b)中的记录时间表图所示,在半分钟时间内,能记录一个磁道群,具有速度快的效果。
这样,在磁道上,输入数据以螺旋状态进行记录。
说明具体设计的示例。光道即使偏心±200μm,采用偏心修正方法也不会有影响。夹具的偏心量取±数μm。这时,保护间距的宽度取50μm以上,磁道间距即使取10μm,在±数μm的误差宽度内,磁道就可记录。这样,用非跟踪方式,就能进行大容量的记录。
以下说明进行螺旋式记录时的横移控制方法。在图89所示的记录格式中,将开始记录的起点光地址320a和记录终了时的终点光地址320e这两点设定为基准点。在图89中盘旋转四圈的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以相同的间距驱动横移即可。本发明采用的这样的结构,即用旋转电动机驱动螺纹,进行横移。从旋转电动机获得旋转脉冲。
如图97中的横移齿轮转速图所示,从起点的光地址320a横移到终点的光地址320C,在此过程中测定横移驱动齿轮的转数nn0。因盘每转4周,系统控制部分10的计算旋转速度为n0/4T转/秒(r、p、s),並发出利用该转速转动横移传动齿轮的指令。于是磁头便以准确的磁道间距进行数据记录。而且,记录终了时,磁头8靠近终点的光地址320e,所以通过保护间距,不会到达由光地址320x开始的相邻磁道群。再者,也可以将横移驱动齿轮转速作为盘的转速,以此作为1度,用来换成测定盘的度数。还可以记录到盘上。另外,由于一边数光道的线号,一边进行横移控制,所以能够更为平稳准确地横移。
图96中的圆柱形的记录格式图,表示使用同轴磁道的情况。这时,将各磁道的光地址320a,320b、320c、320d、320e、320f等6点记录在各磁道上时,每次都进行横移,以便光头进行访问。这样就形成圆筒形磁道。
另外,如图98中的光记录面格式图所示,当存在没有光地址及信号的无地址区346时,由于不能按照光地址进行访问。这时,在光地址区347中求出基准半径和盘的旋转基准角,计数光道的线路号,也能在无光地址区346中跟踪给定的相对位置。制成由各磁道的基准光地址点构成的线路号表,写入磁TOC区348中,于是在其它磁盘机中也能在目标磁道上进行访问。采用按线路号访问的方式,与光地址方式相比,虽然绝对位置的精度低一些,但具有访问速度快的效果。最好是两种方式并用;但在重放时则多半采用计数线路号的方式,以便能够快速访问。再者,磁盘机有高密度型和普通精度型两种。高密度型的头件宽度TH是普通型的1/2~1/3 。设普型的磁道间距为Tpo,则高密度型的为1/2~1/3Tpo。无跟踪时,高密度型能重放普通密度型的数据,反过来则不行。
为了使其具有互换性,在进行高密度型记录时,设置互换磁道,如图99中的记录格式图所示,按Tpo大小的磁道间距进行记录,以便用普通型也能重放。如图100中的光记录面和磁记录面的对应关系图所示,光面上的数据分成3个程序65a、65b、65c时,将应分别保留的磁记录数据,大致设定在各表面区域的磁道6767a、67b、67c上,所以横移量很微小,具有访问时间短的效果。
下面说明重放原理。
图93中的重放方块图所示是与重放有关的块图。大致与图87的方块图相同,只是磁重放部分不同。
首先,由系统控制部分10,向横移控制部分338输送重放指令和磁道号地址指令。与图87的方法相同,磁头对目标磁道号进行准确访问。
如图89所示,按螺旋形状跟踪磁道67,A头8a和B头8b两者的输出同时输入到磁重放部分30中,在前置大器340a、340b中分别被放大,在解调器341a、341b中解调,在错误检测部分342a、342b中检测错误,只将正常数据向AND(与门)电路344a、344b发出正常信号。在数据分离部分分成地址和数据等,在AND电路344a、344b中,只将没有错误的数据输入缓冲存储器34,按规定的地址将各数据存储起来。根据由系统控制部分10读出的时钟,将该数据从存储器34中输出。如果缓冲存储器34中已经存储过剩,则向系统控制部分10发出过剩信号,于是系统控制部分10,向横移控制部分发出进行小幅度横移的指令,或者使电动机17的速度减慢,降低重放速度。从而防止过剩。
另外,当错误检测部分342中的错误多时,向系统控制部分10发出错误信号,系统控制部分10向横移控制电路24a发出缩小磁道间距的指令。于是重放的磁道间距从通常的Tp,变为2/3Tp、1/2Tp、1/3Tp,地址相同的数据以1.5倍、2倍、3倍的次数被重放,出错率下降。另外,在第n磁道的数据全部集中在缓冲存储器34之前,第n下一条n+1磁道的数据全部集中后,第n磁道的数据有可能不能重放。这时,系统控制部分10,向横移控制部分发出反方向横移的指令,使横移沿内周方向返回。然后重放第n磁道,便可重放第n磁道的数据。
因此在不增大出错率的情况下,能可靠地重放数据。
下面说明由非跟踪方式制成的盘的重放动作。
如图94中的数据配置图所示,像A磁道的记录数据345a、345b、345c、345d那样,将数据记录在盘上。B磁道的数据也记录成B1、B2、B3、B4,但用A头重放时,因方位角不同,所以不能重放。
为了易于说明,将B磁道的数据略去。与记录A磁道的记录数据345相同,用A头8a,按磁道间距Tpo重放时,由于盘和夹具有偏移,所以该磁道轨迹变成磁道轨迹349a、349b、349c、349d 。因A头8a的宽度TH比Tpo宽,所以每次重放两侧磁道的半侧,B磁道当然不重放。
因此,重放的数据就像A头重放数据350a、350b、350c、350d、350e那样,且各磁道轨迹的重放信号无错误。
该数据依次被送给图93中的缓冲存储器,记录在给定的盘地址处,就像存储数据351a、351b那样,各磁道的数据全部都能重放。
于是,非跟踪的A磁道上的数据被重放。同样,B磁道也能重放。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1中,即使不设磁头的跟踪伺服装置,也能以窄磁道间距重放记录,所以结构简单,能实现大容量的存储。尤其是由于使用光面地址,进行横移控制,所以横移的准确度低一些也可以,可以省去半径方向的线性传感器。在应用于MDROM的情况下,只能在数千字节~数十千字节的部件单元书写,在应用于无盒的CDROM的情况下,只能在数百字节~数千字节的部件单元书写,这是缺点。但在家庭中应用范围小的情况下,与高速访问性相比,成本低,容量大更为重要,因此不成问题。与上述缺点相反,在非跟踪伺服方式情况下,能使容量增勤1位~2位以上。因为不安装价格贵的跟踪伺服装置,所以能实现容量大,成本低。这是因为在非跟踪方式的情况下,基本上通过旋转电动机的轴承精度进行准确跟踪。而且为了提高轴承精度,只花费较低的成本就能实现。在使用盘盒的MD-ROM的情况下,记录波长可在1μm以下,所以能得到2~5非字节的记录容量。在不用盘盒的CDROM的情况下,如后面的实施例12、13中所述,在磁层上设有印刷层或保护层,所以记录波长要长出10μm。因此在通常方式下,只能获得数十千字节的容量。可是,由于采用非跟踪方式,能获得数十千字节至1兆字节的记录容量。如上所述,实施例11照样使用现有的CD、CDROM、MD、MDROM的光访问机构,具有成本低、容量大的效果。
(实施例12)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2中的记录重放装置。
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中说明的图87的方块图大体上相同。
本实施例12的记录重放装置,使用的记录介质是前一个实施例中说明的不用CDROM式盒的ROM盘,且在该ROM盘的里面设有磁记录层。记录重放装置的基本结构动作已说明过,不再重复,现详细说明记录介质。
图101是记录介质2的斜视图。从下至上有透光层5、光记录层4、磁记录层3、该层上有印刷层43,在印刷区44中印有CD的名称等的标记等字样45,上面再设置莫氏硬度5以上的牢固的保护层50即可。像CD或CDROM那样,不带盘盒。在记录介质上只有一面是光记录面,在另一面上,几乎可以全部用作印刷区44。LD或LDROM等有两个光记录面,如图102中的记录介质斜视图所示,可将印刷区域44设置在对光重放无影响的中央部分较窄的区内。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用CDROM作记录介质的情况。以下介绍记录介质的结构和制作方法。在图103所示的记录介质的制作工序图中,首先设工序号为P,当P=1时,准备好具有带刻槽46的透光部分5的基板47。P=2时,用蒸涂或喷射法等,形成铝等的光反射膜48。P=3时,直接涂敷具有1500奥斯特以上的1750或2750奥斯特的Hc(高导磁性能)钡铁氧体等磁性材料,或者将涂敷的物质与粘接层一起一次复制在基板上,制成磁记录层3。本实施例中的记录介质不用盘盒保护。因此必须使用记录数据不会被磁铁等外界强磁场破坏的具有高导磁性的磁性材料。将裸露的磁介质用于工业上,是因为使用Hc为1750~2750奥斯特的磁记录材料,在通常条件下,要通过现场试验来确认数据不会被破坏才行。用于家庭时,如从图121中的家庭内各种制品的磁场强度图所见,在家庭中通常只存在1000~1200高斯的磁场。因此,将磁记录层3的磁性材料的Hc设定在1200奥斯特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使用1200奥斯特以上的材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能防止数据被破坏。为了提高数据记录时的可靠性。如果使用钡铁氧体等,将磁性材料的Hc提高到2500以上,可靠性会进一步提高。钡铁氧体是一种便宜材料,又可以用兼价的涂敷方法制作,取向是随机的,自然不用设量随机函数发生器,因此适合于CDROM型的局部RAM盘,是成本低、大批量生产所不可缺少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加工成圆盘。重要的是像沿圆周方向重放记录用的磁插片或磁带那样,磁极沿特定方向取向和记录特性变坏,为了防止沿一定方向取向,在涂敷的磁性材料固结之前,利用随机函数发生器对其一边施加各个方向的外磁场,一边制成磁性膜。如上所述,钡铁氧体可以省去随机函数发生器的处理工序。但,在CD或CDROM盘上,如图101所示,印刷上表示介质的名称或内容的标记,以便消费者能通过目视识别出介质的内容,由于CD的规格不同,有义务进行标记。另外,通过彩色印刷照相等方法使外观好看,对于提高商品的价值也很重要。因磁性材料通常都是褐色或黑色的暗色调,不能直接在上面印刷。P=4时,使磁记录层3的暗色消失,为了能进行彩色印刷,用白色等反射的颜色涂敷印刷基底43,制成数百nm至数μm厚的膜。从记录特性方面看,印刷基底薄一些好,但若太薄,下面的磁记录层的颜色就会透过来,因此印刷基底43的厚度d2,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厚度。为了不透光,厚度必须在半波长以上,因此,可见光的短波长n=0.4μm,则厚度必须在n/2=0.2μm以上。因此d2要求0.2μm以上的厚度。由于使d2≥0.2μm作为印刷基底,起到了遮盖磁性物质颜色的作用。反之,当d2>10μm时,因间隙损失,会使磁记录特性大幅度恶化,所以不好。因此至少应使d2≤10μm,便可用于磁记录重放。由于取0.2<d2<10μm,则有兼遮色特性和磁记录特性两方面的效果。通过实验得知,最好采用1μm左右的厚度。如果将磁记录材料混合在印刷基底中中,实际上具有减小间隙损失的效果。
P=5时,涂敷由染料制成的印刷墨49,这样能印刷出图101所示的印刷字45那样的标记。因为是在白色印刷基底43上印刷,所以可进行全色印刷。如图103中的P=5所示,由于涂敷的是染料性的印刷油墨,油墨浸入印刷基底43层的深度为d3,所以印刷基底43表面不产生凹凸。因此,重放磁记录时,磁头接触好同时能防止磁头运行时将字磨掉。至此,记录介质已制成。
作为制作方法,P=3的磁记录层3和P=5的印刷油墨49,是采用图105中的涂敷装置整体斜视图所示的照相凹版涂敷装置制作的。下面进行说明。利用涂料槽352转涂在涂料滚筒353上的钡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涂料被有选择地浸蚀,並残留在凹版滚筒上形成了CD的形状的蚀刻加工部分355上。不需要的涂料由括板括掉。呈CD形状的涂料被复制在用软树脂部分361包起来的软复制滚筒357上,形成CD形状的涂敷部分358。该涂敷部分358被转、涂敷在CD等有记录介质2的表面上。在干燥之前,利用随机磁场发生器362施加磁场,进行随机磁化取向。柔质转涂滚筒367因其质地柔软,所以能准确地涂敷在CD这样的硬物质上。采用这样的办法,对于图103中P=3,P=4,P=6的工序都能够涂布,但P=5的印刷工序,因膜的厚度很薄,所以采用胶版印刷方法即可。另外,如图103中的P=6所示,在记录介质上涂布了厚度为d4的由莫氏硬度在5以上的硬质透明材料构成的保护层50,所以能防止印刷油墨脱落,同时能保护磁记录层3不致受外伤或被磁头磨损,具有提高数据可靠性的效果。
另外,如图106中的涂布复制工序断面图所示,在脱型膜359上,按与图103中说明的工序相反的顺序,即按P=6、5、4、3的工序,涂布保护层50、印刷油墨49,印刷基底43、磁记录层3,利用随机磁场发生器362使其任意取向。使该涂布膜与基板5的槽口46一侧的表面位置吻合,通过复制后热压等方法,使其固结,取去脱模膜359,便制成了与图103的工序P=6同样结构的记录介质。大批量生产时,这样复制方式能够提高生产率,使成本下降,生产数万枚的CD时,具有提高生产率的效果,适合采用。
另外,进行图103中的印刷工序时,使用的是染料,但也可以使用图104中的涂敷工序中P=5的工序中所用的颜料型印刷油墨49。这时厚度为d3,P=6时,设置由透明材料构成的保护层50,其中含有d4>d3的润滑剂,能减少表面的凹凸程度,同时因为有润滑剂,可以使头件的接触效果好。由于使用颜料,则可进行范围较广的彩色印刷。这时,P=5的工序完成后,进行热压,使表面无凹凸,便可直接用作成品。这时,因省去了保护层50,减少了一个工序。
其次以下说明磁屏蔽层的制作方法。因为在磁记录层3一侧有磁头,在透光层一侧有光头,所以来自光头传动装置的电磁杂波直接作用到磁头上,重放磁信号时,出错率变坏。由图116中的来自光头拾波器作用于磁头的相对杂波量图所见,有接近50分贝的杂波产生。作为一种对策,是在记录介质2中设置磁屏蔽层,就可以减少电磁杂波的影响。如图107中的记录介质的制作工序图所示,当P=2时,用喷射法等涂布由坡莫合金等构成的、μ(磁导率)大、He小的高μ磁性层69,获得磁屏蔽效果。在制作过程中,欲在短时间内制成低Hc的磁性层69时,或欲使厚度加厚时,夹入厚度为数~数十μm的坡莫合金箔即可。采用电镀法也能加厚。厚一些具有较高的磁屏蔽效果。另外,在图10中,P=2时,反光层48用铝制成,也可用喷射法形成坡莫合金膜,这样可以使反光和磁屏蔽共同使用一个膜。欲使坡莫合金较厚时,采用电镀法可降低成本。因此,反光屏蔽膜的工序可减少一半。另外,在复制方式的工序中,可在复制工序图106的工序中增加,图108所示的记录介质。粘接层60a和数μm~数十μm的坡莫合金箔的高μ磁性层69被夹在中间,因此可以采用复制工序制成具有磁屏蔽效果的记录介质。
按照上述方法,可以制成具有带图101所示印刷面的磁记录层和光记录层的记录介质。因此,不仅能设置与满足CD规格的原有的CD同样的标记,同时还能附加磁记录面。其次,按图121中的家用品磁场强度所示,如前所述,日常生活中的磁铁,主要是价格便宜的铁氧体磁铁。而且磁铁几乎不直接露面在外面,即使露出来,其附近也只有1000奥斯特大小的磁场。无论如何,像无缩颈形式的
        稀土磁铁,日常生活中即使使用,也是小型的,对钡铁氧体磁记录材料产生磁化的可能性很小。为此所用的钡铁氧体等磁记录材料的Hc为1200奥斯特,如果再加上宽余量,则在1500奥斯特以上,所以能够防止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磁铁对磁记录的破坏。再者,因为能够增设由高μ磁性材料构成的磁层屏蔽层,因此在磁重放时,能以使来自光头的电磁杂波大幅度减少。而且上面所述的制作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照相凹版涂布工序等便宜的方法和便宜的材料,所以具有成本低的特征,具有这种特征的CD或CDROM等的半径RAM盘的成本也不会提高,具有能获得RAM功能和印刷面的显著效果。
实施例13
参见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13中的记录重放装置进行说明。该装置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11的图87所示的框图相似,大的差异是采用了在实施例12中说明的比通常磁盘的临界磁场强度Hc高的磁性材料,并同时在磁记录层上面设有厚度在1μm以上非磁性保护层的记录介质。对此,在采用适合该记录介质的磁场方面,以及在防止由光记录头形成的磁场而引起的混入噪声方面均需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对磁头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10中记录重放装置的整体框图是将图87框图中的磁头分开成二个,使写入用磁头8a与读出用磁头8b二个成对的记录头放在一起,而且加入了噪声抹消用磁头8s,而使三个成对的头放在一起。此外,因为可一方面进行记录一方面重放,所以可以同时检查错误。其工作状况与图87相同,详细说明从略。
在此,有关磁头8a、8b的二对头是本实施例的特征,以图111的磁头部件横断面图来说明。
光头6与磁头8a、8b相对配置在记录介质2的两侧,光头6对记录介质2上的光记录层4所希望的特定信道进行信息存取。结果,与光头6一起移动的磁头8a、8b就在磁记录层3上光道背面的磁道运行,利用写入磁头8a进行磁记录,并用磁头8b进行重放。这种记录重放方式可以用图113的从上方观示磁道的图来加以说明。因为磁头8a具有写入用信道宽La,隙长L gab的磁头70a,所以就在磁记录层3上记录了La宽的磁道67a。磁头8在磁道上存取信息时,采用由毛毡等柔软材料制成的圆片状磁道清净部件376以消除掉磁盘上的尘埃、污物,从而有降低重放时出错程度的效果。在图111的OFF状态时,磁头8以及用弹簧连接到磁盘清净部件的连接部件380上的清净部件376都没有接触到记录介质2上。在将磁头8放下来时,如图所示的ON-A状态,首先是磁盘清净部件376落到记录介质2上,磁头8由于用弹簧做成的磁盘清净部件的连接部分380的作用,而没有接触到记录介质2上。由此,在ON-B状态时,因为磁头8在记录介质的二个步位软着陆,使磁头8在记录介质2的转动中起落,这样可起到防止磁头8或记录介质2双方受损伤的效果。而且如附视图113所示,由于在磁头8运行的前面部分的磁道67a得到清扫,所以也就起到降低磁记录重放时错误程度的效果。另外,还设置与磁头升降部件21连动的磁头清洁部件377,在装着磁盘时,磁头8的升降至少有一次使磁头8的接触部分受到磁头清洁部件377的清扫。此时,磁盘清洁部件376的圆板转动了一定的角度,以形成新的面,在下次磁盘装着时用新的面来清扫磁盘。其次,因为磁头8a的重放用磁头间隙70b有一定的宽度,所以上述的磁道67a之中只有重放的磁道67b的宽度部分受到重放。在实施例13所示的情况中,磁头8a的头间隙长度L gap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实施例12中所述的记录介质,还是如图103所示的,在磁记录层与磁头8a、8b之间均存在印刷基底层43与印刷层49和保护层50,他们各自的厚度为d2、d3和d4。因此,至少在平时也产生了d=d2+d3+d4的间隙损失S与记录波长入的关系为:
S=54.6(d/λ)(dB)    ……(1)而磁头间隙L gap与λ的关系为:
λ=3×L  gap        ……(2)
实验结果对于遮光性的面来说,印刷基底层43在1μm以上为好。另外,印刷层49与保护层50合起来需要有1μm。因此,d需要大于或等于2μm,即,d≥2μm    ……(3)
从以上三个条件式,可得:
S=54.6×2/3 L gap(dB)        ……(4)
对此,用图112的磁头间隙与间隙损失的关系图表示出来,单就间隙损失来说,至少,如果不能抑制在10dB以下,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记录重放特性。因此,从图112的曲线来看,L gap至少需要设定在5μm以上。需使硬盘或软盘等数据记录用的磁盘转动的供记录重放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磁头具有滑动部件,同时原有磁盘间隙通常在0.5μm以下。这样,采用原有磁盘用的磁头对本发明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重放时,由于保护层或者印刷层的存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记录重放输出。但是,采用如实施例13所述的,如图111所示的磁头部件8a,则随着具有活动触头部件41的使用,至少磁头部件8a的磁头间隙在5μm以上,由此如图112曲线所示的间隙损失在10dB以下。因此,在记录重放时,得到具有充分的记录重放输出的效果。
参见实施例13,可以在介质表面印上各种颜色标记,如图10所示,采用与原有的CD,CDROM完全相同外观的记录介质。因此,采用具有本发明磁记录层的CD,不会因外观上的差异而招致使用时的混乱,也不会有损CD标准的基本功能。尤其是磁记录层上采用高Hc的材料,价格便宜,因为不要用钡铁氧体进行随机定向工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磁场的最恶劣的条件下也不会使磁性数据受到破坏,同时还具有造价低的效果。由于可以采用与现有的CD完全相同的方法使用,所以具有与CD完全互换性的效果。
下面,就抑制从光头到磁头的磁场噪声的对策进行说明。由于从光头激励器18产生的电磁噪声混入到重放用的磁头8b的噪声中,将使错误程度变得更为严重。
对此,作为第一个方法,采用在实施例12所述的,如图114的磁头周围部分的横断面示图所示的具有磁层蔽层69的记录介质2,可以防止由于从光头6的激励器产生的电磁噪声混入到磁头8而造成的错误程度恶化。这时,若光头处于盘的边缘待机时,因为在盘的外侧没有磁屏蔽,所以从光头激励器18的电磁噪声就直接到达磁头8。对此,采用如图10所示,在记录重放装置一边,沿着磁盘周围设置磁屏蔽360,以此来屏蔽磁盘外侧的电磁噪声。另一个方法,如图117所示,就是用坡莫合金或铁材等μ值高的磁屏蔽360来包围光头的激励器18,只剩下供透镜用的开口部分362。通过这些方法,取得了降低由光头激励器而产生的电磁噪声混入到磁头8,从而具有大幅度降低混入的电磁噪声效果。
图116表示磁头和光头的间距与混入噪声的关系图。实际上,它表示出在将记录重放装置的光头部分固定到光记录部分上,使焦点得到控制的状态时,让磁头部分的位置相对于记录介质在平面上移动,对由光头6向磁头8混入电磁噪声的相对程度进行测量。作为第二个方法,就是将该噪声反相加到重放信号上,以减去噪声成分的方法。如图111的磁记录重放装置框图所示,设置了噪声抹消用磁头85,以及磁传感器等的噪声检测部件。在噪声抹消部件378中,通过将磁头重放信号与按一定的加法比A进行反相相加,而将噪声成分抹消。采用使加法比A处于最合适的数值,可以将噪声消去。这种最合适的加法比A。可以通过检测部分在没有磁记录记录信号的磁道上运行时,改变加法比,使重放信号为最小的方法来求得。用这种方法就可对A进行校正,要在混入噪声不在时来进行这种校正。对此,在图110中,重放时不利用记录头8a,而是将记录头8a用作混入噪声检测部分方面,这样将记录头8a的信号输入到噪声抹消器378中,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此时具有可省略抹消用磁头的效果。
下面,对设置噪声抹消用磁头8s的构造进行说明。参见图129的噪声抹消用磁头的构造图,一方面,如按侧视图129(a)所示,噪声抹消用磁头8s介于磁头8a、8b的结合部8t处。图129(c)表示其俯视图。图129(b)表示从磁道运行方向看的侧视图,在磁头接触到记录介质2时,产生了高度为do的间隔损失。如果按本实施例所述的(1)式,在λ=200μm时,do在200μm以上,因此要从磁记录层产生的重放信号中损失60dB,这几乎不可能重放。另一方面,如按图116的混入噪声的示图,即,使磁头向上方提高0.2mm,则混入噪声的程度也只在-1dB以内,几乎没有下降。此时,假设噪声抹消用磁头8s与重放用磁头8b的间隔,例如λ=200μm时,其λ/5为40μm以上的空隙,由此可防止由重放磁头的原信号混入。对此,大致上可完全抑制由光头驱动部分混入到重放用磁头的电磁噪声,具有明显效果。另外,也可用霍尔元件或MR元件等磁传感器来代替抹消用磁头8s。此时,可达到小型化的效果。
作为第三种方法,由图116可见,假设有10mm的间隔,则噪声下降15dB。因此,由于使光头与磁头的间隔在10mm以上,就具有使噪声大幅度下降的效果。所以,在有间隔时,对精确保持光头与磁头位置关系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对该方法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图117表示磁头横臂部分的横断面图。其中,光头6与磁头8,随着由同一横臂激励器23的转动,通过横臂齿轮367a、367b和367c使横臂轴363a、363b沿着同一方向转动。由于上述齿轮和轴它们有相互逆方向的螺纹,所以光头6沿箭头51a方向向左移动,磁头8沿箭头51b方向向右,以相反方向相互移动。然后,各个磁头就分别处于起始位置基准点364a和364b的位置上,被调整的光头6就在基准光道65a上移动,而磁头8就在基准磁道67a上移动。因为两者的位置进行了初期的设定,所以在移动中,两者位置关系的精度就得到了保证。由于该位置的确定至少要在新的记录介质2装入或电源接入时进行一次,所以两个头只是以相同的距离移动。因此,当光头8对特定的光道65存取信息时,磁头6就对与该光道65有同一半径上的特定磁道67进行正确的信息存取。之后,因为在光头6移动时,磁头8也只作同量的移动,如图118的横臂部分俯视图所示,所以通常他们对同一半径上的光道67b与磁道65b进行正确的信息存取。在最外周时,即在半径L2的圆周上的磁道有两个头在移动,在最内周时,在半径L1的圆周上的磁道有两个头在移动。这时,光头6与磁头8的间隔为2L1,如果这个间隔在10mm以上,则由光头到磁头的混入噪声很小。在CD情况下,该L1=23mm,因此两者的间隔达2L1=46mm,从图116可见,混入的噪声在10dB以下,几乎没有影响,而具有好效果。由图117可见,在记录介质2装着时,因为有磁头,所以它不可能原封不动的装着,所以由图1所示的磁头升降部件21可使磁头与横臂将记录介质高高地托起装着。此时,前述的两个头的位置关系就会失常。这时,如前所述的,磁头清洁部件377就可能与磁头形成接触面,然后使磁头8与横臂部件均退回到所要求的位置。当磁头8与横臂部分回到原先位置时刻,光头6与磁头8的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会有偏差。因此,这将使与该原封不动的光头6连动的磁头移动,并在与光道65相同半径上的特定磁道67上正确的进行信息存取成为不可能。按如上所述,在安装记录介质时,至少要进行一次位置的置定操作,并用简单的结构使磁头8处于所要求的磁道67进行信息存取时的位置精度上。对此,可用低的造价来实现具有所要求重要功能的民用产品。
作为另一种的结构,图200表示另一种横臂部件的横断面图,它由板簧等柔性的横臂连接部件366,以及使它制动的制动器365,将光头6与磁头8连接起来,使之可沿箭头51方向连动移动,从而获得与图117所示的横臂部件上同样的使两个头连动移动的效果。因为这种方式的横臂连接部件366是柔性的,所以可容易地使磁头8沿箭头51a方向提高。因此在记录介质2装着时,就可容易地通过磁头8的磁头升降部件来取得使其抬高的附加效果。
另外,如果将图117所示的改变成为图126所示那样的横臂结构,即,使光头6与磁头8的间隔保持为Lo的结构,此时光头6与磁头8如箭头51a,51b所示,沿同一方向移动。因为这种结构使磁头8与光头6的间隔最大,具有减少从光头向磁头混入噪声的效果。虽然在CD情况下,没有大的效果,但是MD盘半径少,采用图117所示方式,在光头6与磁头8的间隔不够大的场合也具有混入噪声小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7所示,采用将光头6与磁头8相对于磁盘中心配置成180°时的情况来说明,但是用45°,60°,90°或120°的配置也可以。此时,两个头在最近距离时,如果满足两者间隔为10mm,就可取得减小混入噪声效果。
利用以上三个减小混入噪声的方法之一或多个结合,都能降低噪声。
另外,在光头6的电磁屏蔽有足够效果的场合,可采用如图119的横臂部件结构,将光头6与磁头8上下相对。此时,通过设置位置基准部分364a和364b来取得使两个头位置对合的精度提高的效果。这种相对的配置方式可以将全部部件配置在相对于磁盘中心的磁盘一侧,因此具有小型化的效果。
下面就记录形式进行说明。数据用光盘是CAV(固定转动速度的)的,即,光头(所在的)半径的改变其转动速度仍相同。但是,应用于CDROM时,磁盘的转动变成CLV,转动速度随磁道半径而异,但线速度一定。在这种场合,不使用一般软盘或硬盘的记录形式。在本发明中,由于提高了应用于CDROM时的记录容量,如图122所示的记录形式370a、370b、370c、370d和370d,设定各磁道的数据容量在外周上的行程大。假设在数据前面的是同步部分369和随后的是磁道编号部分371,接着是各个磁道和每一个容量不同的数据部分372,之后是用于错误检测的CRC部分373,其后是无信号的间隙部分374。这样,即使线速度不一样时,在记录时将第二开始部分的同步部分369b弄错也是不可能擦掉的。按照这种构成,不同于软盘那样的各磁道为同一容量,也不如CD的场合,其记录容量有1.5倍的效果。另外,因为采用按照CD光头信号控制CLV的马达转动,而使磁头进行磁记录的重放,就具有可省去磁记录专用的马达控制电路的效果。
下面,就磁盘上的物理形式进行说明。物理形式有“标准形式”和“可变磁道间距形式”二种。如图123所示记录介质上采用标准形式的情况,在各个光道65a、65b、65c和65d内配置磁道67a、67b、67c和67d,对于标准形式具有用等间隔的磁道距离Tpo配置的磁道。本发明采取的是“可变角度”方式。如图117和119所示情况中,光头6与磁头8的相对角度为0°或180°,45°,90°等角度。通常,在原有的转动磁盘型记录重放装置中,数据的同步部分369是配置在距磁盘中心有一定角度的位置上。但是,对本发明可变角度方式,如图123所示,在数据开始处的同步部分369的配置角度可任意选定。由此,可取得省去对磁盘绝对角度的检测和检测回路的效果。另外,因为磁记录的开头部分可从任意的转动角部分开始记录,所以在CD情况下,在将辅助代码等光记录部分的特定地址信息读出之后,就可立刻开始对数据进行记录。由此,在重放时,在读出该道的光地址信息之后,就立刻开始磁道数据的前头的同步部分的重放。因此,完全没有磁数据记录或重放时的转动等待时间的损失,而具有使实质的数据存取时间加快的效果。这种方式特别是在使用同一类型的记录重放装置时,效果更好。
以下就“可变磁道间距形式”进行说明。在游戏机中通常装着ROM磁盘,在程序开始时,最初读取TOC磁道,然后读取记录有程序的磁道,再读取记录数据的特定磁道。程序开始时每次是相同的,如图124所示,将第1磁道65b,第1004磁道65c,第2504磁道65d,第3604磁道65e所确定的磁道作为必定存取的区。采用本发明的混合磁盘时,如果在开始时,必要的磁信息在于开始时存取的光道的背面的其余磁道,则装置就对在光道的存取部分以外的其余磁道进行信息存取。由于这种情况,使之延迟了最初的开始时间。另,仿照“标准形式”的间隔的磁道方式,则计算在上述光道背面的磁道中心的准确率很低。因此,在有必要对与光道分开的其它磁道进行信息存取时,上述情况的开始速度就要受延迟。而本发明的“可变磁道间隔形式”中,具有将在开始时有必要读取的4个光道65b、65c、65d和65e背面的磁道67b、67c、67d和67e进行定义的优点,也就是将磁道号及与各磁道号相对应的光记录部分的存取信息,CD场合的辅助编码信息记录在光记录部分的TOC或磁记录部分的TOC上。然后,在该磁道开始时,存取必要的数据,如通过记录前次结束时的游戏得奖项目数、得分、个人姓名等以设定开始时刻,而没有必要与光数据的存取同时开始对记录必要信息的磁道进行特别的数据搜索。在开始时,自动的存取,读取这些数据,就可以具有不浪费时间,特别快开始的效果。对此,如图124所示,其各磁道间的磁道间隔Tp1、Tp2、Tp3和Tp4可取任意数值。因此,虽然降低了一定的记录容量,但将取得加速开始时间的效果。
上述“可变间隔形式”或“可变角度形式”在用于音乐,例如卡拉OK也是有效的。本发明用于卡拉OK的场合,能对不同的歌曲,各人歌唱的合适的音程高度、乐曲节拍、混声量和DSP等各种参量的设定数据进行记录保存。因此,只要将一次设定的卡拉OKCD插入卡拉OK机中,就可以各人合适的音程、节拍和混声来重放歌曲,体现个人的演唱能力和好的配合条件,这也是卡拉OK所希望的。这种场合,对各曲开头的光道65b、65c、65d和65e部分背面的磁道进行定义,在该磁道67b、67c、67d和67e上予先记录有关该曲的个人的卡拉OK数据。于是,在选定光道65c的卡拉OK的歌曲时,在背面磁道67c上记录有各人的卡拉OK的设定数据,使得在特定歌曲插放开始时,磁盘刚转动期间就以设定的乐曲的音程、节拍和混响输出音乐。因此,在音乐用途中“可变间隔形式”也能对光数据与磁数据两者迅速进行存取,可取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情况,若在一般的音乐用途中,用于各种乐曲的DSP音场等环境的设定,也是有效的。
本发明用于CDROM时,若设定Hc为17500e,则可得32KB大小的RAM容量。而CDROM的光记录面的ROM容量有540MB,因此有近10万倍的容量差。实际的CDROM实际制品,在对540MB尽量使用的情况下,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也有数拾MB的空余容量。本发明就是利用这一点ROM的空余区域,将用于数据压缩的各种参照表记录在ROM中,以对记录在RAM区域上的数据进行压缩。这种方法可用图125所示的压缩方法说明。在游戏机情况下,例如在光记录部分4上,预先记录有认为是在游戏等程度的过程中必要的与游戏内容有关的信息,例如地名的参照表368a或人名的参照表368b等压缩用的参照表。ROM的空余区域的容量足够大,可为人名,地名等单词或数字列中使用频率高的信息准备各种参照表。例如将“Washington”这个单词记录在有RAM区域的磁记录层3上时,按其原样需使用80比特的面积。但是,在本发明情况下,若参照压缩用的参照表368a,就可将“Washington”定义成“10”的二进制编码。这时,80比特的数据就被压缩成“10”的2比特数据。再将这个压缩数据记录到磁记录层3上,只要用1/40的容量就可记录。通过使用这种压缩方法,如果限定用途就可能压缩10倍以上的数据,这样,例如前述的本发明32KB的CDROM的磁记录容量实质上与320KB的磁记录容量的磁盘等效。按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混合磁盘情况下,虽然减少了光记录部分的ROM区域使用的ROM容量,但由于这种压缩实际上具有使RAM储存容量显著增大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Hulfman的最佳符号法或Ziv-Lempel的数据压缩法来实现,说明从略。
在此,用图127和128的整个工作的流程图对全部动作过程作出详细的说明。
首先,在磁头抬起状态,在步骤410装上磁盘,在步骤411将磁头放回原位。用步骤412将光头移至TOC道上,在413步读出TOC的光数据,在这个步骤中,包括光盘上磁记录部分有否工作的标志和与磁数据省略补充值的各磁道位置对应的CD辅助代码号的存取信息,以及有无可变间隔方式等的辨别。在414步,确认磁记录层标志的有无,若有,则转向418步,若无,则在415步中读出表示在磁记录面上磁记录层有无的光学标志,在416步没有光标志跳到与程序框8的步骤417,有关这个步骤的磁记录重放都不行。在步骤418进入磁记录重放形式,此时进入磁道的初期设定步骤402。在步骤419,将磁头放在介质面上,在402步读出TOC的磁数据之后,为了防止记录层的磨损,在421步将磁头提起。在步骤422,对表示磁数据错误的错误标志进行检查,在423a步,如果有标志则转向分程序5。在分程序5的磁盘面清扫指示程序427中,由427a步将光盘排出,在427b步机器显示部分示出“对光盘作清扫”,在步骤427c停止。另,在424步,用记录在光记录面上的省略补充值检查各磁道的光地址对应表,如检查不通过,就用426步,按照TOC道的数据信息变换一部分磁道地址对应表的内容,并保持在本体的内部储存器中。如果通过,就转入分程序1的重放程序403中。
在步骤428,假如有磁道读出指令,就转向分程序2,如果有命令就转向429步,如果没有采用可变磁道间隔形式,则转向分程序2,如果有,就在430步对光道标志编号n置零。在431步,置n为n+1,在432步,若n成最终值,则转至438步,若未达到最终值,则用433步对第n个光道标志之前的光道进行存取。在434步时,在省略的磁道不合适时,由436步将原来的磁头置于介质面上,用437步读取数据,并存在内储存器内,转回到431步。另,如与磁头对应的光地址省略补充值没有合适,就在435步对省略补充以外的光地址进行信息存取,在436步,437步读出磁数据后,转回到431步。在431步,使n增1,如果在432步,n值达到最终值,则由于在438步完成了光数据读出与磁数据读出。所以在游戏机场合,此时游戏程序起动,按照磁记录部分所记录的数据,使前次最后的游戏场面再现。在439步,将磁头抬起,在分程序3内作“储存重写”,然后转向分程序405。
倒回到429步,在不是“可调磁道间隔”的情况下,就跳到分程序2的标准磁道间隔形式405。如果不是标准磁道间隔形式就跳到分程序3,如果就用411步,接受第n个磁道的存取命令,再用步骤442等待对应于微机10内存中的第n个磁道的光地址,并在443步,在紧接该光地址存取之后,在444步读取磁数据并在445步存入到内储存器中,然后跳到分程序3。在分程序3重写405,先在步骤446检查有无重写命令,如果没有,就跳到步骤455,如果有,则在447步检查最后储存命令,若有就转向分程序5,若无则到步骤448。在448步,检查在本体的内存储器中有无等待重写的磁数据,若“有”,则跳到454步,进行磁记录,作为内存重写;若“无”,则转到449步,参照磁道光地址对应表,对特定光道存取,在450步将磁头降下,并用451、452和453步骤读出数据,并存到内存中,此时将磁头提起,在454步将移到内存中的信息重写,然后转向分程序4。
分程序4为最后存储子程序406,首先在455步,检查有无储存指令,如果“无”,就按458步运行,若运行完了就转向分程序6,如运行未完就跳回到分程序1。如果“有”,就在456步,检查内存的磁数据中是否有需要更换的数据,只需将更新部分取出,并在457步将不需要更新部分转向步骤458,如果有更新,就在459步对相应磁道的光地址存取,在460、470、471步放下磁头,在检测到光地址之后,立刻对磁数据进行记录,并对记录数据进行检查。在472步,若错误程度大时,就跳到分程序7的磁头清扫程序408,在步骤481、482抬起磁头,用磁头清扫部件对磁头进行清扫,再在483步进行记录,并检查错误程度,若良好,就转向分程序1,若不行,就跳到分程序5的磁盘清扫指示程序。
此时,再回过来看步骤472,若错误程度小,就在473步中检查记录是否完了,如“未完”,就回到步骤470,如“完”了,就在步骤474将磁头抬起。在475步,若运行全部完成,就进入分程序6的完成程序,如未完成,就回到分程序1。
在分程序6的结束阶段407步中,在476步提起磁头,在477步用磁头清扫部件清洁磁头之后,在步骤478步,如果有EJECT指令,就在479步将光盘推出,如果不用EJECT,则在480步停机。以上程序为本发明实施例13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动作。
在激励器18的驱动电路上安置与磁头重放信号的频率分布相同区的带通滤波器也可减小混合噪声。另外,在磁道进行存取之后,切断光头6的激励器驱动电流,用磁头8b重放,随着重放的结束,再开始驱动激励器,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以减小电磁噪声。
在原有的CD中,通过网印涂布印墨也会具有多达数拾微米的凹凸不平。在这样的CD上与磁头18接触时,凹凸部分的印墨有脱落和受损的危险。如图115所示在记录介质插入时的横断面图中“ON”的状态,插入有磁屏蔽层69的记录介质2时,它比起“OFF”状态图所示的插入没有磁屏蔽层69的记录介质2来说,由光头6激励器产生的电磁噪声会显著减小。这种噪声由磁头重放回路输出,也可容易地检测到,即,不使磁头8接触到磁记录层3上,就可以对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与原有的CD等记录介质区分出来。而且,在插入本发明的有磁记录层的记录介质时,因为磁头8只接触到记录面,磁头并没有接触到CD或LD等磁记录层的内部记录介质,所以具有防止磁头使里面的印刷物或记录面受损的效果。作为另一种方法,见图111所示,在CD的光记录部分的TOC部分上预先记录有表示介质磁记录层存在的辨别符号,在磁头8来接触介质时,光读出TOC,只有在检出该磁层辨别符号时,才将磁头8放到介质面上。采用这种方法,在插入原有CD时,磁头8没有接触到它,因此具有防止原有CD损伤的效果,也可以在光盘的印字面上印上特定的光标志。所以,只有在光标志存在时,就可以判别出它具有磁记录层。
实施例14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第14实施例的记录重放装置进行说明。图131是表示本发明最佳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构成图,图132表示本发明最佳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重放装置的详细构成图,图133是在图132的实施例中将驱动电流控制做成电流供给停止型时的构成图,图134是图132中的信号处理方法的处理程序图,图135是与同样的处理程序图。
在图131中,1001是相对于磁记录区将信号记录重放的磁头,1110是光拾音器,它包括可使至少从光记录区来的信号重放的光头并具有磁性跟踪及聚焦控制机构,1200是有磁记录区与光记录区的记录介质,1300是记录介质1200中的磁记录区,1301是记录介质1200中的光记录区,1400是磁性区信号处理机构,1401是光区信号处理机构,1402是控制停止机构,1403是控制机构,1404是控制停止指令。图132中,1001是相对于磁记录面将信号记录重放的磁头,1002是从光拾音器传向磁头的杂音,1004是用控制光头相对于记录面距离的调焦线圈,1004是跟踪线圈,1005是光头,1006是用磁头对磁记录面信号进行记录重放的记录重放机构,1007聚焦随动控制机构,1008是用于控制光头对光道跟踪的跟踪随动控制机构,1009是使光头来的信号重放并将其进行的光学信号重放处理机构,1010是信号处理机构,1020是磁记录重放机构,1021是写入信号,1022是读出信号,1023是停止驱动指令,1024同样是停止驱动指令,1025是调焦放大器,1012是开关回路,1025到1026与图132中的相同,1027是与停止驱动指令有同样信号和同期的停止供电信号。
下面用图131,图132,图133,图134及图135对有以上构成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动作加以说明。
如图131所示,光拾音器1110与磁头1001靠近配置时,在图131中,为了排除因电磁感应而传到磁头1001一边的杂音,而设置了控制停止机构1402,该机构按照由磁区信号处理机构1400送来的控制停止指令1404实行控制停止。图132是对图131构成的更详细说明。图132及图133的构成在图141的构造中使用。通常,光拾音器1110以包含光头1006,调焦圈1003与跟踪线圈1004的形式构成。跟踪线圈1004是用于使光头1006对磁盘安装时产生偏心进行跟踪而准备的。作为进行移动手段,如图141所示,采用进给马达1202。按以往的构成,在光拾音器1110与磁头1001相近配置时,因从调焦线圈1003及跟踪线圈1004发生的杂音1002进入磁头1001从而使磁头1001的重放成为不可能。使用原来CD用的光拾音器及原来的软盘装置用的磁头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磁记录面上的重放信号因完全受到杂音的覆盖而难以重放。特别是在装置附加有外来杂乱振动时,杂音1002更大。因外来杂乱振动会使磁头移动,为了对其补正,以随动方法向线圈提供驱动电流,这时许多杂音产生并传向磁头1001。正常动作时的最大外来振动是起因于使记录介质转动的磁盘马达的振动。图132表示有停止上述杂音1002传向磁头机构的构成。由磁头1001所重放的信号经由记录重放机构1006送至信号处理机构1010。信号处理机构1010具有对记录重放机构1006送出写入信号1021及读出信号1022以对其进行控制的功能。信号处理机构1010具有对磁记录面的记录重放时间进行控制的功能。利用该记录再生时间,在使用磁头1001以前,停止对光拾音器1110的电源供给就可排除磁头1001受杂音1002的影响。图132表示的驱动停止指令1023和1024就是指前述的电源供给停止。调焦随动控制机构1007和跟踪随动控制机构1008接受停止驱动指令1023及1024就停止向线圈供电。在向线圈供给交变电流时会发生杂音1002。由此,通过遮断供给调焦线圈1003及跟踪线圈1004的电流或保持线圈处于一定电流来排除杂音。调焦随动控制机构1007及跟踪随动控制机构1008具有遮断前述电流或保持一定电流功能的设施。
图133是在图132中采用电流供给停止形式,对驱动电流进行控制时的构成图。记录重放机构1006只在重放时使前置放大器单独记载。图133中的开关电路1012具有向调焦线圈1003及跟踪线圈1004停止电流供给的功能,该功能包含在图132所示的调焦随动控制机构1007及跟踪随动控制机构1008中。从图133可见,由于停止向线圈供电就不会产生传向磁头的杂音1002。但是,由于停止供给电信号致使开关回路切断之后,对线圈有一定的过渡响应波形成,而使电流衰减。而在磁头1001一侧的记录重放是在考虑到该衰减的时间间隔之后才进行的。调焦线圈1003及跟踪线圈1004与磁头之间可以看成是形成电的传输系统。因此,由磁头1001的写入电流也会有使对在调焦线圈及跟踪线圈传来的杂音的控制性能变差的情况出现。在这种场合,可采用在光头进行重放时停止对磁头1001供给电流来避开这种影响。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发明中,不能采用在动作期间由光头所得的位置信息来对磁头进行控制的方式。图134和图135表示了包含着确定磁头1001位置的控制方法的位置确定程序。图134和图135是以图141的原先例子所示的构造为前提的,它表示确定磁头1001位置的程序。在图134中,以光头1005及磁头1001连结在一起由一个给进马达来实现各头的移动。就是说,为了使磁头1001移动,首先用光记录面使磁头1001移动。在CD的场合,光记录面可以和用存放在辅助代码区的放演时间信息来对前述的位置进行确定。接着停止向进给马达(图中写成DC马达)供电,再停止向光头供电。此后,由磁头进行记录重放。在前面已说过,由于停止向马达供电及停止向光头供电,可削减杂音1002的影响光记录面在CD场合其磁道呈螺旋形。因此对光记录面进行跟踪随动控制时,光头连续不断地从内周向外周移动,由于停止对前述供给马达供电而使这种移动停止。这时磁头1001通过导杆螺旋1201等机械的固定,而使其位置被确定。另外,应看到这种对进给马达停止供电信号的影响也是重要的,例如若由于停止信号可能向进给马达混入尖峰状杂音,此时会产生位置误差。即是说,要使进给马达转动角度不变,必须停止供电。关于向光头停止供电这一点也是同样的。图135是作为磁头1001的移动机构使用步进马达时的程序。利用进行步进动作的马达可以容易地确定磁头1001相对于磁记录面的位置。这时,不使用导杆而用钢带等也可使磁头移动。图135是以磁头1001和光拾音器连结起来用一个步进马达来使其一起移动的情况。图135所示,首先使光拾音器固定。固定的理由是要使之在移动后光拾音器部分内部没有振动。固定的方法是采用供电使跟踪线圈及调焦线圈朝一方向施加张力的方法。其后,通过步进马达移动一定步数。接着停止向光拾音头供电,再后由磁头1001进行记录重放。但是,在对CD面进行存取时,用步进马达进行存取控制是必要的。如图142那样,备有两个独立的步进马达,此时用步进马达来控制存取是没有必要的。在图135说明的光拾音头的固定也没有必要。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对排除存在于光拾音头中的线圈与磁头1001所具有的线圈之间的结合而引起的相互间的杂音是很有效果的。传到磁头1001上的杂音除了由于这种线圈结合的杂音外,还有由磁体的磁性产生的杂音和由半导体产生的杂音等。本第实施例中不能排除由磁体产生的影响,但能够同样地排除由半导体产生的杂音。就是说,在用磁头1001进行信号的记录重放时可采用停止对包含光拾音头的全部开关回路的供电来达到目的。
用光与磁作为储存装置就是磁光记录装置。对磁光记录的情况,其配置是与图141相同的,即在配置着光拾音器相对的面上配置磁头这一点与图示的构造相同。磁光记录时,使磁头与光头配合进行记录。在进行写入时,由磁头所形成的磁场作用到记录介质上,并用相反一侧来的激光束对介质加热。在介质温度达到居里温度以上时,介质的磁化方向就与磁头的磁场方向一致。而在重放时,用光的克尔旋转效应或法拉第效应进行重放。因此,原有的磁光盘与磁头和光头的协调动作是不可少的,而对一方停止供电的方式则是不可取的。而且,在用磁头一方写入时,比起用磁头重放的本发明的方式来说,对杂音的影响更难以接受。本发明是以排除在用磁头进行重放时杂音的影响为主要目的,同时也注意到原来的磁头盘的不是之处。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例的第二个发明的记录介质作出说明。
图136表示本实施例的第二个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主体断面图,图137的杂音屏蔽层的构造图,图138是关于图137所示构造的实验结果的一个例子。图136中,1050是印刷层,1051是磁性层,1052是杂音屏蔽层,1053是反射膜,1054是透明塑料,1055是具有光信息部分的凹痕。图137中,1051至1054与图136所示的相同,1060是导电层,1061是非导电层。
下面,用图135及图137对具有以上构成的记录介质的工作加以说明。
对CD应用中,在反射膜1053上面有保护层及印刷层,一般用铝作为反射膜,其厚度均为一微米。如由实验测定,CD的反射膜不能屏蔽由光拾音器传给磁头的杂音。基于这一事实,通过各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铝反射膜上覆盖上由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杂音屏蔽层可排除一定频率区的杂音成分。用导电性材质与非导电性积层的效果更好。图136表示,为实现前述效果,在具有光记录层的反射膜1053与具有磁记录层的磁性层1051之间采用设置杂音屏蔽层1052的构造。作为杂音屏蔽层,铝、铜等导体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用铝时,容易作为屏蔽层并可兼用。作为前面提到的导电体也可用坡莫合金等强磁性体。在本发明中,成问题的是杂音屏蔽层1052的厚度,依据实验,5微米以上是必要的。杂音翌蔽层1052的制作方法是用铝蒸镀工艺达到一定膜厚方法;以及待铝蒸镀完成之后,在用树脂进行旋转涂镀冈时将导电性微粒涂上的方法;再在印刷阶段作为印刷层的一种是用含导电性微粒的印刷液形成杂音屏蔽层的方法等进行。总之,采用如前所述的杂音屏蔽层的厚度或最为合适的成积层构造的方法就能得到良好的杂音屏蔽特性。图137表示杂音屏蔽层或积层构造时的构造图。导电层1060也可采用与反射层1053相同的制作方法来制成。图138是用铜作导电层时,在积层时积层层数与杂音屏蔽特性关系的测量结果。光拾音器用CD,磁头是软盘装置用的磁头。实验用的铜层厚度约为6微米。如图138所示,屏蔽效果随杂音屏蔽层1052的厚度或积层层数而增大。另外,频率越高,杂音屏蔽层1052的效果越显著。频率在250赫兹以下者效果不大。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第三个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进行说明。
图139是本实施例的第三个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用的光拾音器部分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图。图139中,1101是物镜,1102是跟踪线圈,1103是调焦线圈。1104是磁轭,1108是罩,1109是杂音屏蔽层,1110是光拾音器部分。
下面参见图139对具有以上构造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物镜1101与跟踪线圈1102及调焦线圈1103通过机械接触成一体。利用该线圈1102与磁铁1106间的动力以动圈式的方式进行跟踪控制及调焦控制。由于流述跟踪线圈1102及调焦线圈1103的电流而产生杂音电磁波。这种杂音随流经线圈电流的驱动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与用PWM方式和被称为脉冲调幅型的驱动场合相比采用D/A变方式或被称为由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的方式,其杂音成分更小。如同图所示的,在罩盖1108的内侧设置的杂音屏蔽层1109能够减轻由线圈发出的杂音。由实验可知,用铜作为杂音屏蔽层1109时,线可改善3~5dB(分贝)。图中是将杂音屏蔽层1109设在罩盖1108的内侧,当然放在外侧也可以。另外罩盖采用树脂时,也可在树脂中加入杂音屏蔽材料制成。图139所示的杂音屏蔽构造是利用罩盖1108的屏蔽构造。但是,也可将磁轭1105及1107的形状作成其它的构造形式,例如将线圈包入其中的形状也可以屏蔽杂音。如对前面发明所述的,还有在记录介质中增设杂音屏蔽层的方法。另外,还有在磁头一侧设置杂音屏蔽层的方法。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实施例第4个发明的记录重放装置进行说明。
图140表示本实施例第4个发明实施例的记录重放装置的构造图。图140中,1110是光拾音部件,1200是具有磁记录面与光记录面的记录介质,1201是导杆螺栓,1202是进给马达,1203是连接臂,1205是支撑磁头的支撑部件,1206是保持支撑部件与连接臂移动的导轨,1207是磁头,1210是使记录介质以上构造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下面用图140对具有以上构造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对园盘状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重放时,对磁道方向(半径方向)的移动构成重要的基本动作。即,在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确定磁头位置的动作是必要的。但是,如前所述的在光拾音部件与磁头处于对向的位置时,从光拾音部件传向磁头的杂音影响所产生的问题是造成在磁头上信号重放的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通常是使杂音源与接收杂音部分的距离增大的方法。在采用使光头与磁头独立移动的手段来确定位置的方式时,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但是,这种场合,必须要有两个独立的移动机构,又将造成装置价格变高的问题。本实施例的第4个发明可解决该问题即解决杂音问题,而且也实现了低价格。图140中用一个移动机构而能使磁头与光头同时移动。另外还具有使磁头与光头至少隔开一定距离的构造。图中,由于进给马达1201转动而使导杆螺栓1201转动,由于这种转动动作也使导杆1203移动。与连接臂1203机械连拉的磁头1207及光拾音器部分1110相对于记录介质1200的半径方向移动,形成各自的轨道。由图中可看出,当光拾音器部件1110处在外周位置时,磁头1207处在内周位置,光拾音器部分1110处在内周位置时,磁头1207处在外周位置。由此,以相对记录介质的转动轴成180度来设置磁头写光头,使两个头可同时移动。这种设置如设成90度,就不能在两个记录面上同时形成正常的轨道。而且,在这种设置成180度的位置上,可使磁头1207中信呈的记录重放与光头中信号的重放能够同时进行。这就是说,对于磁头1207与光拾音器部分1110之间产生杂音的问题可由隔开距离而得到解决。利用这个功能可以构成对记录介质1200偏心控制用的控制系统。例如,利用光头检出的跟踪误差信号,将其低频成分反馈至进给马达,就可对偏心及外来振动进行控制。使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在磁记录面上的磁道间隔设置得很小,从而可能增大磁记录面的储存容量。前面所述发明,使用在磁头1207进行记录重放时停止向光拾音部件1110供电的结构,它不能对偏心和外来干扰的抑制进行控制。
本文第1至第4实施例,虽然是采用转动方式记录介质在中心进行记载,但是采用磁卡状或磁带状的介质也是可以的。另外,采用由第1至第4个发明组合的结构来改善有关特性的方法也是令人满意的。
对于上述的第一个发明,它是在磁头进行信号记录重放时停止光拾音部件的供电或是设置一定的信号处理机构,而具有排除由光拾音部件传至磁头的杂音的设置。第二个发明,它是通过在光记录层与磁记录层之间设置杂音屏蔽层,也同样是有前述的杂音排除效果。第三个发明,它是通过在磁头与光拾音器之间配置杂音屏蔽层,也具有前述相同的杂音排除效果。第4个发明,它是将磁头与光拾音头部分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转动中心成180度位置配置,具有前述同样的杂音排除效果,而且可使价格下降。
按照本发明,通过使用用于小型光盘的低价格拾音器和用于磁盘装置的低磁头,可以制造出比原先可写入的光盘装置价格便宜的记录重放装置。
实施例15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与原先实施例起同一作用的部件标以同一符号,对其说明从略。
图142是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中最佳实施例的框图。图142中,对声音或图像等的记录只使用一面,另一面(通称标记面)通过标记来表示其内容,并通过在该面上附加磁编码或FD的磁介质也可以构成可记录的新型介质。另外,对MO的情况,在构造上也是单面的,不能被利用在信息记录上,如采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构成两面使用的介质。本发明是涉及具有使用所谓HB的新型混合介质(以下称HB)的光学重放机构与磁记录重放机构的记录重放装置(以下称为HB装置)。
所述混合介质2031具有光学记录面与磁记录面,这种混合介质2031相对于装置进行交换是可能的。另外,磁头2032进行对混合介质2031的磁记录面的写入(记录),读出(重放),它是由支撑机构2033支持着的。而且,与该支撑机构连接的磁头进给机构2034位于支撑机构2033中,使磁头2032沿混合介质2031的半径方向移动。作为该磁头进给机构2034的驱动源与光头进给机构2012可以共有或分别设置。而且磁头2032接入信号处理回路2035中以进行信息的记录重放。另,磁头升降机构2036介于含磁升降回路的支撑机构2033中,使磁头2032相对于混合介质2031升降。使磁头进给机构2034,信号处理回路2035及磁头升降机构2036连接到运转控制器2037,由运转控制器对各部分进行控制。在光头2011介于混合介质2031的光学记录面进行检测时,磁头升降机构2036可以使磁头2032移动到可能进行信息记录重放的位置上。
对于上述构成,当混合介质2031装在上述装置上时,通过光头2011判断是否面对着有所定方向的光学记录面的移动,在正确安装时,磁头升降机构2036就可能使磁头2032接触到混合介质2031的磁记录面上。另外,将混合介质以与所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安装时,磁头升降机构2036就防止磁头2032接触混合介质2031的磁记录面,为此可防止因误操作而损伤磁头2032与混合介质2031。
图143是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中最佳实施例的HB的部分断面图。图143中,在保护反射膜2004的保护涂层2005上设有进行磁记录的磁性层2038。该磁性层2038起着反射膜2004保护层的作用,也可以将保护涂层2005省略。在上述图142记录重放装置中所使用的混合介质2031的构成中包括有光学记录面与磁记录面。
实施例16
图144是表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中第16实施例的HB的外观图。在图144中,在混合介质2041的磁记录面上,通过印刷等记入方法设置表示在所示的面上有磁记录面的信息标志2042。而且,也可使用在该标志2042同一圆周上的至少有一个以上的用印刷方法记入标志来检出该混合介质2041的转动周期。
图145是表示在本发明记录重放装置中第166实施例的框图。图中,由检测反射光的光学传感器2071检测出印在混合介质2041磁记录面上的标志2042。该光学传感器2071连接到相断与运转控制器2073连接的面信号识别回路2072上,按照光学传感器来的信号识别混合介质2041的面。将图142中光学的介质面识别方法部分用于本实施例,也可能用于防止因上述的误操作而损伤磁头2032与介质。
实施例17
图146是表示本发明第17实施例的记录介质外观图。图146中,介质识别信息2061设在记录介质2062的反射膜2003上,通过消除该反射膜2003的一部分反射或改变反射率的处理来表示出介质识别信息2061。这是因为介质识别信息设在介质内层的反射膜2003上,原来的介质构成无变化,所以能够比较确切容易地进行面的识别。
图147是一发明记录重放装置的第17实施例的框图。图147中,光学传感器2071检测出在记录介质2062的磁记录面中的介质识别信息2061。该光学传感器2071连接到相断与运转控制器2073相连接的介质识别回路2072上,按照光学传感器2071来的信号来识别记录介质2062的面。这里,使用的光学传感器2071为反射型或是透射型均可。而且,图142的实施例中,光学的介质面识别方法用于本实施例同样能防止因误操作而导致磁头2032或介质的损伤。
如果采用如上的本发明,只有在具有光学记录面与磁记录面的记录介质按规定的方式装在装置上时,磁机构才可能与磁记录面接触,其它场合不能接触。因此可防止因误操作而使记录介质或有关的磁机构受损伤。
另,由于记录介质的磁记录面上设置了用于识别的面信息,所以能够比较确切和容易地进行面的识别。而且,由于在记录介质上设置面信息检测用的检测机构,所以能正确地对装在本装置上的记录介质进行识别。同样,也可防止因误操作而使记录介质和磁机构受损。
另,可以不改变原来介质的构成而在反射膜部分设置介质识别信息,从而使面的识别能比较确切和容易地进行。此外,由于设置了检测设在记录介质上的面识别信息用的检测机构,所以能够对装在本装置上的记录介质种类及面进行正确的识别,并可能防止由于误操作而损伤记录介质和磁的机构。
实施例18
参见图154对实施例18予以说明。图154表示实施例18的记录重放装置框图。
该例中,利用记录介质2的光记录面的光记录重放信号的时钟信号382,通过调制或解调进行磁记录部分3的记录或重放。因为基本的运作与图110所示相同,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在图154所示的光重放回路的时钟重放回路38a中,由光重放信号使光时钟信号382重放。使光时钟信号382分频,在磁记录回路29中的时钟回路29a就形成如图152和155所示的磁时钟信号383,从而形成调制回路334的调制时的时钟信号。在磁信息重放时,在磁重放回路30的时钟回路30a中的磁时钟信号383被重放,构成解调部分30a的解调时的时钟信号。
如图155所示,记录介质2的转动速度ω由于声波动使马达转动不匀而变动很大。
在将磁记录时钟信号固定时,记录介质2上的磁记录信号波长入。在同一磁道上随上述变动,它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动。如本发明图155所示,通过光重放时钟信号382分频的时钟信号383,通过进行磁记录,可以在记录介质2上记录具有正确长度周期的磁记录信号。因此具有用最短波长进行确切记录的效果。而且,因为能在记录一次转动中在记录部分的一周磁道中配置正确的记录信号,所以可将在图123所示的用于防止重复记录的保护间隔设定至最小限度。如图152所示,在磁信号重放时,通过将光时钟信号分频,使重放时的解调的判别窗385的时间范围可以设定得很窄。从而,具有使数据的辨别能力提高和改善错误程度的效果。
此外,利用这个光记录重放时钟信号能够使记录容量有二倍、三倍增加。通常的双值记录中、如图152的Datal所示,一个符号不能记录一个比特,但是如图152的reproduce2所示,利用光时钟信号382的正确时间TOP就能够将磁记录信号384的时间幅度加以调制,即PWM。通过将1个符号的波形进行幅度调制,对磁记录信号384a、384b、384c和384d的4个时间幅度分成00、01、10、11的4个值,即2比特。因此,将每一个符号从1比特增加到2比特,从而可以增加记录数据量。这种情况如信号38401所示,若用均等的周期To记录时,λ/2就变成t’3-t3=To-dT,因为低于最短记录波长,即在最短记录周间以下不能形成正常的记录。另,使磁记录信号384d的t=t3,作为新的起点至少要使磁记录时钟信号移开dT。于是,在t4=t3时,将Data2的00用作判别的判别窗384,在t5、t6、t7脉冲时,设定各为01、10和11,从而解调成2比特数据。
由此,在NRI等的双值记录中,每一个符号只能记录1比特,但本发明则可记录2比特。若在脉冲幅调制的调制宽度为8种时,每1个符号为3比特,16种时每1个符号为4比特,因此可得到3倍弱、4倍弱的记录容量的效果。由于本发明的间隙损失多,即,有10μm-100μm,所以这对于光记录波长来说,在1μm以下会有数十倍至数百倍的波长差。因此,利用光时钟信号就具有能够以磁信号波长的数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的分辨能力来测定磁记录信号脉冲间隔。在此,通过使PWM与光信号脉冲的组合,相对于双值记录的记录容量来说,在理论上,记录容量能够变成数十倍至数百倍,但实际上,由于磁记录波形畸变等原因,可以得到数倍至数十倍的记录容量。
另外,将在CDROM上所记录的光记录时钟信号作为基准的时钟信号,用第1个方法,就具有可用经常恒定的记录波长来记录的效果。而用第2个方法,由于光记录时钟信号作为基准信号进行PWM(脉冲宽度调制),则具有使记录容量成数倍至数十倍增加的效果。
以下,将对磁记录部分的预先检查、防止磁头等损坏的方法作详细说明。本发明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范围随用途而异。游戏机用的CDROM和个人计算机用的CDROM要求有大容量的记录容量,因此在记录介质2整个面上设置各种磁道记录区。另,在音乐用的CD中,记录曲名或乐曲的顺序等均需要的信息量有数百B就可以了。此时,因为有1磁道至数磁道的记录区就足够了,对CD的剩下部分可以用作滤网印刷等的凹凸印刷。在磁头与这种滤网印刷的凹凸印刷区接触时,会使双方均受损伤。为了避免这种损伤,在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区一侧,如图151的磁记录装置断面图所示的,可设置光学标志387。该标志是用条形码等的光学印刷来指示磁记录区的大小。通过设置在磁头8一侧的光传感器386就可读出光学标志387的条形码。条形码数据的重放可采用原有的方法。该光学标志387因为设置在CD的TOC部分上,即设置在TOC的内周部分,所以具有防止被磁头8污损的效果。
由光学标志387的条形码重放出表示CD的磁记录层的半径方向区域(r=1cm)内的信息,利用磁记录材料的Hc值,拷贝卡的暗号信息以及CD的IDNOo信息。对此,因为可防止磁头8接触到磁记录层区域以外的记录介质2上,所以具有防止如上所述的使磁头受损伤的效果。
下面,对光学标志的其它构成进行说明。在CD的情况下,通常光记录部分不设置在TOC的内周部分上。在该光记录部分的内周部分,如图151那样,可设有光记录层13内部遮光部分388。如果将该遮光部分388设置在光学标志387的背面侧边,则从光头6一边就可看到。由于在光学标志387的记录介质一边印有条形码等光学标志,所以通过光头就可以读出该光学标志387。采用这种方法,具有可省去光传感器386的效果。作为读取标志的又一种方法,可将光传感器386设置在光头6一边。这时,在如图151那样的上盖开闭式的CD情况中,在固定部分设置光传感器386,将具有布线简单的效果。
另外,由光头6通过反射光也可以读取该光学标志387的信息,但用光传感器通过透射光读取更好。此外,将光传感器386与检测CD有无的原有的光传感器一起共用,具有减少元件数目的效果。通过蒸镀铝层可以使光记录层形成间隔的、圆形的条形码,这样可使光学标志在光记录膜制造时形成。因此,具有不需要光学标志制作工序的效果。
其次,对于手提式CD唱机,设置如图151所示的上下可开关的上盖389,通常采用可装拆的CD方式。本发明中,上盖389开闭时,磁头8与磁头横臂363b随上盖389连动开闭。上盖389在“开”状态时,如图151所示,磁头8也与上盖389同时离开记录介质2,因此使记录介质2便于安装。在上盖389为“闭”的状态时,上盖389关闭,使磁头8与磁头横臂363b靠到记录介质2近旁。只有在磁记录重放的场合,才通过磁头激励器22使磁头8与记录介质2接触。
光头6由横臂激励器23,横向齿轮367b,横杆363a所驱动。这时,齿轮367a使齿轮367c转动,磁头横臂363b就沿箭头51方向移动。于是,使磁头8与光头6连动,因为只进行同方向同距离的移动,因此如前所述在上盖389关闭时,如果光头6与磁头8的位置配合,则磁头8就随着光头6,对预先设定的光道背面的磁道进行信息存取。
在如上述的通过与上盖389连动,而使磁头8与磁头横臂363b移动的上盖开闭式CD唱机中,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形式,就可使唱机整体具有小型精密化的效果。
以下,就本发明的CDROM的收容卡盘作出说明。首先,图159表示本发明光盘卡盘的斜视图,由该图,先对原有的CDROM用的卡盘说明。原有的CDROM用卡盘有用于将CDROM等的记录介质2取出,而使在中心处的回转轴39沿箭头51C方向转动的盒盖397,同时在图示的背面具有光记录面用的窗口和光记录面的活动挡门301。
在本发明的卡盘中,增加了处在盒盖390上的对磁记录面活门391。在光头记录面活门392沿箭头51a方向打开时,随着光记录部分窗的打开,通过连接部件使磁记录面活门391沿箭头51a方向滑动,而使记录介质2的磁记录窗口打开。这样,由于使用本发明的盘盒42,用在装CD时,使磁记录面与光记录面的窗开闭,从而使本发明的光记录重放和磁记录重放具有同时进行的效果。也具有可以与原有的光记录重放用的单面窗式的CDROM卡盘互换的效果。
由上可知,通过在具有光记录面的记录介质2的背面设置磁记录层3,在这样的光磁记录的RAM型记录重放装置上,可共同使用磁场调制型的光磁记录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磁场调制中的磁场,并使零件数与价格几乎没有增加。也可以在记录介质上设置独立信道进行信息的磁记录。对此,因为保持与原有的完全相同的磁头用的滑动跟踪机构,所以几乎没有提高记录重放装置的造价。从而用大致不变的价格,而除了光记录外又具有附加的独立的磁记录重放功能的效果。
另外,这种记录好的记录介质用于音乐CD和HD或游戏机用CDROM和MDROM。设置在背面上磁记录道的内容是由图17的框图所示的ROM型的记录重放装置1所重放的。在重放时,具有恢复前次使用时状态的显著效果。而且,如实施例1所示,即使将记录限定在只有TOC区的一条磁道上,将间隙宽度限定在200μm,此时也具有记录数百比特的容量,这个容量能满足现时流行的内设置容量储存器的游戏机的IC-ROM用途的要求。限定在TOC区的一条磁道上时,因为不要磁道的搜索机构,而使系统简单化。
另外,在光记录重放的专用记录重放装置中,虽然有必要在记录介质的一侧设置光启示头,而另一侧为磁记录头部件,但因该部件能与光磁记录的磁场调制头共用,所以通过批量生产柯使价格下降。同样,与低密度磁记录部件或光记录部件相比,价格特别便宜。因为光记录头与其相反一侧的磁记录头使用机械连动,不需要另设跟踪机构,所以价格提高不多。
由于在RAM型,ROM型的记录介质表面的光记录层上刻有地址信息或时间信息,通过对光记录头进行跟踪,虽然跟踪精度不高,但能够在盘上的任意位置对磁头进行跟踪。由此,如果将线性传感器和软盘作为直线运动激励器用于民用,则可以不用附加其它高价部件,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原有的磁场调制型的光磁记录介质背面的保护层由粘合剂和润滑剂用旋涂的方法实施。在本发明中,在该工序,在涂层材料中加入磁性材料,只用旋涂方法,不用增加其它工序。这部分价格提高从整体价格来看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由此,具有造价几乎没有提高,而增加了磁记录功能的新效果。
如上看来,根据本发明,造价几乎没有提高而可附加磁记录的频道,因此也能在原来的ROM型光盘或ROM型专门软盘上增加RAM的功能。

Claims (26)

1.一种记录重放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光记录重放装置和一个磁记录重放装置并且装有一个圆盘形记录介质,该圆盘形记录介质具有透明基板和在该透明基板的一侧形成的光记录层和磁记录层,通过光头部件和光头移动部件使来自光源的光在透明基板一侧的光记录层上成象,由光记录重放电路使光记录层中的信号重放,同时设有磁头部件和磁头移动部件,由磁记录重放电路用磁头单独地进行磁记录层的磁记录或重放;该记录重放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识别记录介质中是否有能记录的磁性层的识别元件,或者设有识别或重放能进行磁记录重放的程序的装置,只有当识别装置识别出有磁记录层时,或者当上述程序发出磁记录重放命令时,在磁头部件进行磁记录部分的信息的记录或重放之前,由磁头移动机构将磁头接触到磁记录部分上,在磁信息的记录或重放结束后,通过一个磁头升降装置使磁头与磁记录部分呈非接触状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形记录介质被安装在旋转装置上,由旋转装置使记录介质旋转,在记录介质的光读取一侧或与其相反的一侧设有磁头部件和使磁头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移动的磁头移动部件,由磁头单独地通过磁记录重放电路进行磁记录层的磁记录或重放;其中,用磁头间隙为5μm的磁头进行记录或重放。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磁头部件的磁记录而一侧设置有具有与记录介质的磁记录面相对且平行的平面区域的滑动部件。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光头部件在具有记录在光记录部分的特定的地址信息光道上移动,由使磁头部件与光头部件连动的磁头移动机构,使磁头部件对稍靠特定的光道内侧的磁道进行存取,进行磁记录或重放。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检测从光头驱动部件混入磁头部件的磁重放信号中的噪声检测装置,用加算比A将噪声信号的负信号加到磁重放信号中。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设置在重放用的磁头附近的另一磁头作为噪声检测装置。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光头基准部件设置在光头移动部件的一部分上,同时将磁头基准部件设置在磁头移动部件的一部分上,当重新装上记录介质时,至少进行一次将光头暂时固定在光头基准部位、将磁头暂时固定在磁头基准部位、且使位置重合后,才开始光头部件和磁头部件的移动。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头部件和磁头部件以机械方式连接,同时用同一个驱动装置使磁头与光头连动。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采用板簧挠性材料。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头和磁头一方面沿相反方向移动相同距离,一方面进行记录和重放。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磁头部件对与光头部件进行信息存取的光道半径大致相同的圆周上的磁道进行信息存取。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磁道中,至少有多个磁道沿半径方向的间隔稍微不均等。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光头部的调焦驱动部件外侧,设置至少在磁头的重放频带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磁屏蔽部件。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磁头使磁道中的信号重放期间,使光头的调焦驱动部件的动作连续中断。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装记录介质后并且识别出磁性层位于记录介质上时,才使磁头接触磁性层,由磁头使介质的特定磁道中的数据重放,将该初始的重放信息暂时存入磁记录重放电路的内部存储器中后,上述特定磁道中的信息需要重放或改写时,由操作者通过按键,强制地使其不输入磁记录命令,不进行磁记录层中的信息重放或记录,而进行内部存储器内的信息的重放或改写,这种信息处理作业结束后,或者发出将记录介质推出的命令时,只有当上述初始重放信息的内容与内部存储器中的信息不同时,才将内部存储器中至少由磁头对初始重放信息更新过的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的磁记录层中。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光道上的特定地址信息重放后,开始将含有磁信号记录格式中一条磁道的数据的同步信号的开头部分的信号记录在磁记录层的磁道上。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连接部件与磁头连接、用柔软材料构成的记录介质清扫部件。
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发生一定次数、一定值以上的出错率时,设置在装置外侧的显示部件上将显示出磁记录重放中断、推出记录介质、清扫记录介质的命令。
1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部件以恒定的线速度进行旋转控制,同时以同心圆状记录的各磁道的记录格式中的数据量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加。
2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根据光记录重放信号重放的重放时钟信号为基准信号,合成磁记录部分的调制时钟信号。
2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根据光记录重放信号重放的重放时钟信号为基准信号,对磁记录重放信号中包含脉宽调制的时间脉冲宽度进行调制和解调。
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识别记录介质中有无磁记录层的识别装置,只在有磁记录层的情况下,才使磁头接触在磁记录层上。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识别装置,采用与光头分开设置的检测印制在记录介质上的光学标记的光学标记检测装置。
24.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识别装置,采用光头和光重放电路,使光记录层中记录的识别信号重放,并进行识别。
25.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于重放装置和识别装置使光盘的光记录部分的TOC区域中记录的识别信号重放,并进行识别。
26.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识别装置,采用识别设置在盒式磁盘外侧的机械凹凸的装置。
CN93105219A 1992-03-26 1993-03-26 记录重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803192 1992-03-26
JP68031/92 1992-03-26
JP111176/92 1992-04-30
JP11117692A JPH05307788A (ja) 1992-04-30 1992-04-30 記録再生装置
JP194450/92 1992-07-22
JP19445092A JPH0636387A (ja) 1992-07-22 1992-07-22 記録再生装置
JP280874/92 1992-09-25
JP28087492 1992-09-25
JP282666/92 1992-10-21
JP28266692 1992-10-21
JP33130092 1992-12-11
JP331300/92 1992-12-11
JP8596/93 1993-01-21
JP859693 1993-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680A CN1085680A (zh) 1994-04-20
CN1036952C true CN1036952C (zh) 1998-01-07

Family

ID=275634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00918A Pending CN1075024A (zh) 1992-01-29 1993-01-28 录放装置
CN931052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52C (zh) 1992-03-26 1993-03-26 记录重放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00918A Pending CN1075024A (zh) 1992-01-29 1993-01-28 录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0564187A3 (zh)
CN (2) CN107502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6328A (en) * 1992-01-29 1996-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varying amounts of data in different tracks
GB9224003D0 (en) * 1992-11-16 1993-01-06 Minnesota Mining & Mfg Magnetic recording materials
EP0609013A3 (en) * 1993-01-21 1995-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cording player.
WO1995026551A1 (en) * 1994-03-28 1995-10-0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Updatable optical storage medium
JP2898886B2 (ja) * 1994-09-20 1999-06-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US20030054203A1 (en) 1997-10-22 2003-03-20 Quantum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Magnetic tape
DE19913382C2 (de) 1998-03-24 2002-08-14 Quantum Corp Mehrkanaliges Magnetbandsystem mit einem optischen Spur-Servo
WO2000049604A1 (fr) 1999-02-16 2000-08-24 Quantum Corporation Procede d'ecriture de signaux d'asservissement sur une bande magnetique
WO2000049605A1 (fr) 1999-02-17 2000-08-24 Quantum Corporation Procede d'ecriture de signaux d'asservissement sur une bande magnetique
US6558774B1 (en) 1999-08-17 2003-05-06 Quantum Corporation Multiple-layer backcoating for magnetic tape
JP4277452B2 (ja) * 2000-02-25 2009-06-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再生装置
US8463106B2 (en) * 2006-04-28 2013-06-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ntents reproducing device
CN113884443A (zh) * 2021-05-19 2022-01-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磁光克尔效应的磁性晶圆大视野成像方法和成像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0041A (en) * 1987-03-06 1991-05-28 Hitachi, Ltd. Magneto-optical memory apparatus having a floating magnetic 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7402A (en) * 1977-03-23 1978-10-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Video disc
JPS56163536A (en) 1980-05-20 1981-12-16 Ricoh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JPS576446A (en) 1980-06-13 1982-01-13 Hitachi Ltd Storage device equipped with magnetic and optical recording
JPS57172532A (en) * 1981-04-15 1982-10-23 Fujitsu Ltd Writing system for optical disk
JPS57212642A (en) 1981-06-23 1982-12-27 Ricoh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JPS58114343A (ja) * 1981-12-26 1983-07-07 Fujitsu Ltd 光記録再生媒体
JPS6057558A (ja) * 1983-09-08 1985-04-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記録媒体
JPS6070543A (ja) 1983-09-28 1985-04-22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担体
JPS6095745A (ja) * 1983-10-31 1985-05-29 Hikari Yokoekawa 複数記録面のデイスクと装置
EP0167570A1 (en) * 1983-12-27 1986-01-15 Ncr Corporation Magnetic record medium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the same
JPS60261043A (ja) * 1984-06-07 1985-12-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媒体円盤
JPS6278704A (ja) * 1985-10-02 1987-04-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磁界発生装置
JPS62173630A (ja) * 1986-01-28 1987-07-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イスク
JP2847722B2 (ja) * 1988-06-24 1999-0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磁気記録装置
JPH02179951A (ja) 1988-12-29 1990-07-12 Nec Home Electron Ltd 記憶媒体と外部記憶装置
JPH0380450A (ja) * 1989-08-22 1991-04-05 Nec Corp 光磁気ヘッド
US5182741A (en) * 1989-08-25 1993-01-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disk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utilizing a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method with a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formatted optical disk
US5682360A (en) * 1992-01-29 1997-10-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n optical recording layer and magnetic recording laye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0041A (en) * 1987-03-06 1991-05-28 Hitachi, Ltd. Magneto-optical memory apparatus having a floating magnetic he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564187A2 (en) 1993-10-06
CN1085680A (zh) 1994-04-20
CN1075024A (zh) 1993-08-04
EP0564187A3 (en) 1995-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43C (zh) 记录再生装置
CN1036952C (zh) 记录重放装置
CN1162861C (zh) 在预定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747021A (zh) 磁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方法、记录再生装置及磁记录媒体
CN100347778C (zh) 记录方法和存储介质驱动装置
US5682360A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n optical recording layer and magnetic recording layer
CN1296932C (zh) 盘片的初始化方法
CN1265373C (zh) 在存储介质上记录数据的记录方法
CN1507628A (zh) 编辑方法和装置
CN1284163C (zh) 再现方法以及数据存取方法
CN1308947C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276422C (zh) 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479239A (zh) 内容提供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系统
KR100237555B1 (ko) 기록재생장치
CN1272786C (zh) 记录方法以及编辑方法
CN1299287C (zh) 再现方法及装置、记录方法及装置以及产生管理表的方法
CN1308946C (zh) 用于往返于磁光存储介质记录和再现信息的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725348A (zh) 存储介质初始化方法、记录与再现方法和装置
JPH06231509A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H06231510A (ja) 記録再生装置
JPH06180888A (ja) 記録再生装置
CN101079299A (zh) 再现方法、再现装置、记录方法以及记录装置
JPH07235098A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320333A (ja)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10928A (ja)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