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5832A -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5832A
CN103685832A CN201310392471.7A CN201310392471A CN103685832A CN 103685832 A CN103685832 A CN 103685832A CN 201310392471 A CN201310392471 A CN 201310392471A CN 103685832 A CN103685832 A CN 103685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pport
scanning direction
radiating component
image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24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5832B (zh
Inventor
黑津佳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85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5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8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ight Sources And Details Of Projection-Printing Devices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原稿台、第一支架、光电转换部和位置检测部。第一支架具有照明部,该照明部从光源向原稿台照射沿主扫描方向扩散的光,并且能够沿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往复移动。位置检测部检测第一支架往复移动的初始位置。光源配置在照明部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照明部具有:导光构件,将入射的来自光源的光导向主扫描方向并向原稿台照射;以及散热构件,使从光源产生的热量扩散。位置检测部具有:投光部;受光部;以及检测板,伴随所述第一支架的往复移动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用于检测第一支架的初始位置。检测板由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平板构成,该平板与散热构件设置成一体。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具有上述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或图像扫描仪等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利用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用于复印的原稿图像,基于读取到的原稿图像数据并通过向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照射激光,在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影。图像读取装置从线状光源向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照射光,通过反射镜等由光电转换部接收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光电转换部将接收到的光转换成电信号。由此,能够得到原稿图像数据。在对原稿进行照明的光源中使用氙灯或发光二极管等。近年来,由于对照明装置小型化且省电的需求,公知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图像读取装置。
在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中具有:沿照明装置的长边方向(主扫描方向)配置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方式;以及利用导光板,使配置在长边方向端部的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光扩散到长边方向整个区域的方式。将一个发光二极管配置在长边方向端部的方式成本低廉且安装结构比较简单。但是上述方式具有对原稿进行照明的光量不足的倾向,需要增加来自照明装置的光量。为了增加来自照明装置的光量,需要使用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因此,需要使流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变大。在这种情况下,伴随流过的电流的增加,发光二极管的发热量变大。如果发光二极管的发热量变大,则在长时间连续读取原稿图像的情况下,因发光二极管的温度上升,可能会发生发光二极管破坏或发光量降低。此外,热量向发光二极管周边的反射镜、透镜等光学构件或光电转换部的图像传感器等传递,有可能降低光电转换部进行成像的图像性能。
在此,公知一种关联技术,用于使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扩散并抑制发光二极管的温度上升。例如,在公知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发光二极管安装在安装基板上,上述安装基板通过传热构件与铝制的散热板连接。通过在散热板的外侧表面上配置多个散热片,使由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量扩散。
通常,为了提高散热构件的散热效率,在散热构件上配置多个散热片,并且使散热构件本身变大。因此,导致设置有散热构件的照明装置大型化。此外,图像读取装置使具有照明装置的支架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来扫描并读取原稿,如果结束原稿的读取,则使支架返回到初始位置。为了使支架停止在初始位置,利用具有光断续器等的位置检测部来检测支架的初始位置,并根据上述检测结果使支架的驱动电机停止。为了利用位置检测部来检测支架的初始位置需要检测板,该检测板伴随支架的往复移动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既在所述照明装置上设置散热构件,又在支架的外周部上设置检测板,会使图像读取装置进一步大型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设置使作为照明用光源的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量扩散的散热结构,并设置检测读取原稿的初始位置的构件,也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原稿台,在上表面上放置原稿;第一支架,具有照明部,所述照明部从光源向所述原稿台照射沿主扫描方向扩散的光,并且能够沿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光电转换部,将从所述照明部照射、且被所述原稿的图像面反射的光接收为图像光,并将接收到的图像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一支架往复移动的初始位置,其中,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照明部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所述照明部具有:导光构件,入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将入射的光导向主扫描方向并向所述原稿台照射;以及散热构件,使从所述光源产生的热量扩散,所述位置检测部具有:投光部,射出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射出的光;以及检测板,伴随所述第一支架的往复移动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架的初始位置,所述检测板由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平板构成,所述平板与所述散热构件设置成一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所述图像读取装置。
按照本发明,由于用于检测第一支架往复移动的初始位置的检测板与使从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热量扩散的散热构件设置成一体,所以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本发明内容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后的形态来进行介绍。本发明内容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断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断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照明部和位置检测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分解表示图3所示的照明部和位置检测部的各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散热构件和检测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的用途及此处表示的用语等并不限于此。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断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供纸部2,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送纸部3,配置在供纸部2的侧方;图像形成部4,配置在送纸部3的上方;定影装置5,配置在比图像形成部4靠向送纸方向的排出侧的位置上;图像读取装置6,配置在图像形成部4和定影装置5的上方;以及原稿输送装置18。
原稿输送装置18具有原稿供给盘18a,放置用于复印的描绘有文字或图形等图像的原稿。原稿输送装置18将原稿从原稿供给盘18a一张张地分离,并将分离后的原稿向图像读取装置6的原稿台35输送。在原稿输送装置18的下方配置有原稿读取装置6。原稿读取装置6通过对原稿进行光扫描来读取原稿图像,该原稿是从原稿输送装置18输送来的原稿台35上的原稿、或放置在原稿台35上的原稿。
供纸部2包括多个供纸盒7,用于收容作为记录介质的纸9。供纸部2利用供纸辊8的转动,将纸9从多个供纸盒7中选择的供纸盒7一张张地向送纸部3送出。
输送到送纸部3的纸9经由送纸部3所具有的送纸路径10被送向图像形成部4。图像形成部4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在纸9上形成调色剂像。图像形成部4包括被支撑成能够沿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的感光体11,并且在该感光体11的周围沿上述转动方向包括:带电部12、曝光部13、显影部14、转印部15、清洁部16和除电部17。
带电部12包括施加高电压的带电导线。带电部12利用来自上述带电导线的电晕放电向感光体11表面提供规定电位。由此,使感光体11表面均匀带电。
从曝光部13向带电的感光体11照射基于利用图像读取装置6读取到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生成的光。由此,感光体11的表面电位选择性衰减,从而在感光体11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接着,显影部14使感光体11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在感光体11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利用转印部15,将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在提供到感光体11和转印部15之间的纸9上。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9向定影装置5输送,该定影装置5配置在图像形成部4的送纸方向的下游一侧。在定影装置5中,纸9被加热、加压,调色剂像在纸9上熔化定影。接着,利用排出辊对20将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9排出到出纸盘21上。
由转印部15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9上之后,利用清洁部16除去残留在感光体11表面的调色剂。此外,利用除电部17除去感光体11表面的残留电荷。并且,利用带电部12使感光体11再次带电,并以上述同样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图2是表示图像读取装置6的结构的断面图。图像读取装置6包括:接触玻璃等原稿台35;第一支架50,配置在原稿台35的下方;第二支架60,配置在第一支架50的左方;以及光电转换部70,配置在第二支架60的右方。
第一支架50和第二支架60分别与未图示的扫描机构部连接。各扫描机构部通过以规定的速度沿图2的左右方向移动,对放置在原稿台35上的原稿M进行曝光扫描,来读取原稿M的整个表面。
第一支架50包括照明部51和第一反射镜52。照明部51向原稿台35上的原稿M,照射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2纸面的方向)扩散的照明光。第一反射镜52将来自原稿M的反射光向第二支架60反射。第一反射镜52以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45度的方式保持在第一支架50上。
第二支架60包括第二反射镜61和第三反射镜62。第二反射镜61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镜52相对配置。第二反射镜61以相对于垂直方向与第一反射镜52向相同方向倾斜45度的方式保持在第二支架60上。第三反射镜62配置在第二反射镜61的下方,并与其相对。第三反射镜62以相对于垂直方向与第二反射镜61向相反方向倾斜45度的方式保持在第二支架60上。
因此,被第一支架50的第一反射镜52反射的光沿水平方向前进并到达第二反射镜61,被第二反射镜61反射的光向下方前进并到达第三反射镜62,被第三反射镜62反射的光沿水平方向前进并被导向光电转换部70。
光电转换部70包括成像透镜71和配置在成像透镜71右方的图像传感器72。光电转换部70固定在图像读取装置6的装置主体6a上。成像透镜71将通过第三反射镜62射入的原稿M的反射光在图像传感器72上成像。图像传感器72具有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2纸面的方向)排列的CCD等拍摄元件,将利用成像透镜71成像的原稿M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当在将原稿M放置在原稿台35上的状态下读取原稿图像时,利用第一支架50的照明部51对原稿M进行照明,并且第一支架50以规定的速度向右方(副扫描方向)、从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到作为原稿M右端部的末端位置。此外,第二支架60与第一支架50联动并以第一支架50的1/2的速度、从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右方(副扫描方向)移动。在副扫描方向的各移动位置上,由第一支架50的照明部51的照明光产生的来自原稿M的反射光,被第一反射镜52向第二支架60的第二反射镜61反射。在第二支架60中,来自原稿M的反射光从第二反射镜61向第三反射镜62反射。上述反射光再从第三反射镜62被导向光电转换部70的成像透镜71,并利用成像透镜71在图像传感器72上成像。在图像传感器72上成像的原稿图像利用未图示的图像处理电路被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形成图像数据。由此,边由照明部51对原稿M进行照明、边使第一支架5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末端位置,来读取原稿M整个画面的原稿图像。并且,如果原稿图像的读取结束,则第一支架50和第二支架60返回各初始位置。
通过纸张穿过方式读取原稿M的图像时,第一支架50和第二支架60成为被保持在图2的初始位置上的状态。并且,利用原稿输送装置18(参照图1)在原稿台35上输送原稿M。由此,在原稿台35上的、与初始位置相对的位置上,依次读取原稿M的原稿图像,从而形成图像数据。
图3、图4表示第一支架50的照明部51以及检测第一支架50的初始位置的位置检测部80的结构。图3是表示照明部51和位置检测部8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分解表示照明部51和位置检测部80的各部分的立体图。另外,图3、图4表示第一支架50右端部的结构,图4中省略了位置检测部80的投光部81和受光部82。
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50的照明部51包括:导光构件53、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54(参照图4)、散热构件55、安装有发光二极管54的基板56、以及构成第一支架50骨架的框体57。此外,在第一支架50上设置有检测板83。检测板83与投光部81和受光部82一起、构成检测第一支架50的初始位置的位置检测部80。另外,虽然导光构件53向图3的左方延伸,但是发光二极管54、散热构件55和位置检测部80未设置在第一支架50的左端部一侧。
如图4所示,导光构件53由丙烯树脂等透光材料形成规定的形状,并且与原稿台35(参照图2)宽度方向的长度对应、沿主扫描方向X延伸设置。以使形成在导光构件53的主扫描方向X端面上的受光面53a与发光二极管54相对的方式,将导光构件53安装在框体57(第一支架50)上。从发光二极管54射出的光射入导光构件53的受光面53a。并且,射入受光面53a的光在导光构件53内边向主扫描方向X扩散、边被引导。向主扫描方向X扩散的光向原稿台35照射,对原稿台35上的原稿M进行照明。
发光二极管54具有射出光的发光元件54a和由电路图案构成的安装基板54b。发光元件54a与导光构件53的受光面53a相对配置,向受光面53a射出光。基板56用于安装连接件等电气元件。发光二极管54安装在基板56的安装面56a上。基板56由热传导率较大的材料形成为矩形。在基板56的位于安装面56a相反一侧的安装面56b上安装有散热构件55。
散热构件55用于使由发光二极管54产生的热量扩散。散热构件55由铝等散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散热构件55具有安装面55c,该安装面55c具有与基板56的安装面56a大体相同的面积。
在安装面55c上形成有安装孔55e,该安装孔55e用于通过基板56将散热构件55安装在框体57上。此外,在基板56上以与散热构件55的安装孔55e相对应地形成有安装孔56d。此外,在框体57上以与散热构件55的安装孔55e相对应地形成有螺钉孔(图4中不可见)。此外,为了相对于框体57定位并安装散热构件55和基板56,在散热构件55的安装面55c上形成有定位孔55d。此外,在基板56的安装面56a上形成有定位孔56c。另一方面,在框体57的安装面57a上形成有凸部57b,该凸部57b嵌入安装到定位孔55d和定位孔56c内。
将凸部57b嵌入安装到定位孔55d和定位孔56c内,将散热构件55和基板56相对于框体57定位之后,通过安装孔55e和安装孔56d,将螺钉拧入框体57的螺钉孔内。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将散热构件55和基板56安装在框体57上。此外,散热构件55的安装面55c紧密接触地安装在基板56的安装面56b上。因此,由发光二极管54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56向散热构件55传导,并且从散热构件55良好地扩散。
在散热构件55的安装面55c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散热片55a。散热片55a沿副扫描方向Y以规定间隔排列多个垂直的平板。当从散热构件55散热时,在散热构件55的周围产生从下侧朝向上侧的热气。因此,通过沿副扫描方向Y以规定间隔排列平板,在相邻的平板之间的空间内利用热气形成朝向上侧的空气流。由此,进一步有效地使传导至散热构件55的热量扩散。
在散热片55a的突出端部55b上,与散热构件55一体地形成有检测板83。检测板83由沿副扫描方向Y延伸的平板形成,具有与散热构件55的副扫描方向Y上的长度大体相同的纵深尺寸。此外,检测板83是平板,具有上下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平坦的面。因此,在多个散热片55a在相邻的平板间形成空间的状态下,检测板83与散热片55a的突出端部55b相对配置并与散热构件55构成一体。散热构件55和检测板83利用压铸一体成型。例如,压铸的模具在与检测板83对应的位置上分为上侧模具和下侧模具。并且,在与安装面55c的安装孔55e和定位孔55d对应的部分使用向侧面方向动作的芯子。由此,散热构件55和检测板83成型。成型后,对散热构件55和检测板83的表面实施黑色氧化铝膜处理。
通过将检测板83构成为平板形状并与散热构件55形成为一体,使由发光二极管54产生的热量从散热构件55和检测板83良好地扩散。而且,上述检测板83与投光部81和受光部82(参照图3)一起、用于检测第一支架50的初始位置。按照这种结构,可以得到抑制了装置大型化的图像读取装置6。即,即使设置使作为照明用光源的发光二极管54产生的热量扩散的散热构件55,并且设置用于检测读取原稿的初始位置的检测板83,也可以抑制图像读取装置6和图像形成装置1的大型化。
如图3所示,投光部81和受光部82沿上下方向彼此相对地支撑在装置主体6a(参照图2)上。投光部81向受光部82射出光,受光部82根据来自投光部81的射出光被接收或被遮挡来输出信号。投光部81和受光部82配置成当第一支架50处于图2所示的初始位置时与检测板83相对。
因此,当第一支架50沿副扫描方向Y往复移动而返回初始位置时,来自投光部81的射出光被检测板83遮挡,受光部82不能接收来自投光部81的射出光。由此,检测第一支架50的初始位置。具体地说,通过使第一支架50沿副扫描方向Y移动,并通过检测板83的副扫描方向Y的端面遮挡投光部81的射出光,受光部82输出断开信号。从开始输出断开信号经过规定时间后、即受光部82相对于检测板83位于检测板83纵深(副扫描方向)的大体中央位置时,使驱动第一支架50的电机(图略)的驱动停止,第一支架50被保持在初始位置。
由于对检测板83的表面实施了黑色处理,所以能够利用检测板83可靠地遮挡来自投光部81的射出光。因此,第一支架50不会偏离初始位置停止。此外,通过对检测板83的表面实施黑色处理,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并且对散热构件55的表面也实施了黑色处理,能够进一步良好地使发光二极管54的热量扩散。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散热构件55和检测板83的结构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是由多个散热片55a上下排列而构成,以下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散热构件55和检测板83的结构进行说明,省略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说明。
在散热构件55上形成有多个散热片55a。散热片55a沿上下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以规定的间隔排列多个平板。当第一支架50(参照图2)沿副扫描方向Y移动时,利用第一支架50的移动,在散热构件55的周围,相对于移动空间产生向副扫描方向Y的相对空气流。因此,通过沿上下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平板,能够在相邻的平板之间的空间内生成向副扫描方向Y的空气流,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使传导到散热构件55上的热量扩散。
多个散热片55a中的一个平板,从其他平板的突出端部55b突出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平板中的中央的平板突出,上述突出的平板用作检测板83。另外,用作检测板83的平板也可以是中央平板上侧或下侧的平板。散热构件55和检测板83由铝等散热性良好的材料、利用压铸成型为规定的形状,并对其表面实施黑色氧化铝膜处理。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检测板83设置成能够在沿上下方向彼此相对配置的投光部81和受光部82(参照图3)之间移动。当第一支架50处于初始位置时(参照图2),利用检测板83遮挡来自投光部81的射出光。利用这种遮挡,通过使受光部82不能接收来自投光部81的射出光,来检测第一支架50的初始位置。
通过使检测板83构成为平板形状并与散热构件55形成为一体,能够使由发光二极管54产生的热量良好地从散热构件55和检测板83扩散,此外,与投光部81和受光部82(参照图3)一起、用于检测第一支架50的初始位置。按照这种结构,能够得到抑制了装置大型化的图像读取装置6。
由于对检测板83的表面实施了黑色处理,所以能够利用检测板83可靠地遮挡来自投光部81的射出光,所以第一支架50不会偏离初始位置停止。此外,通过对检测板83的表面实施黑色处理,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并且与散热构件55表面的黑色处理一起,能够进一步使发光二极管54的热量良好地扩散。
另外,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散热构件55和位置检测部80适合应用于图像读取装置6,该图像读取装置6包括沿副扫描方向Y移动的第一、第二支架50、60、以及配置在第一支架50下方的光电转换部70。在这种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6中,在第一支架50的下方形成有从第二支架60向光电转换部70的原稿图像的光路。因此,如果在第一支架50下方的面上、且在读取的主扫描的范围内配置包含检测板的位置检测部80,则会发生上述光路被检测板等遮挡的不良现象。因此,在上述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6中适合的结构为: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将检测板83配置在主扫描方向X的一端部上,并且与散热构件55设置成一体。另外,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应用于上述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6以外的图像读取装置。例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如下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第一支架50包括照明部51和光电转换部70,当第一支架50沿副扫描方向Y移动时,通过使光电转换部70与照明部51一起移动,对原稿M进行扫描,从而读取原稿图像。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主扫描方向的一端部上设置散热构件55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读取原稿尺寸的宽度(主扫描方向的长度)较大的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当将发光二极管54设置在主扫描方向X的两端部时,也可以将散热构件55配置在主扫描方向X的两端部上,并且将检测板83与一个散热构件55设置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位置检测部80是具有投光部81和受光部82彼此相对的结构的光断续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位置检测部80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当检测板83通过投光部81时,通过使投光部81的射出光被检测板83反射,受光部82接收反射后的光来进行位置检测。在这种情况下,检测板83由沿副扫描方向Y延伸、且沿主扫描方向X具有平坦面的平板形成,并且以与散热片55a的突出端部55b相对的方式与散热构件55设置成一体。或者是检测板83也可以配置在散热片55a的上侧或下侧,并与散热构件55设置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将散热构件55和基板56相对于框体57定位并安装,在框体57上形成有凸部57b,嵌入安装到定位孔55d和定位孔56c。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散热构件55上形成定位凸部,而在基板56和框体57上形成嵌入安装到定位凸部的定位孔。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扫描并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具有上述功能的数码复合机、或图像扫描仪等。
由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说明书公开的详细内容而定义,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应该被理解为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变更或与所述范围、界限等同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台,在上表面上放置原稿;
第一支架,具有照明部,所述照明部从光源向所述原稿台照射沿主扫描方向扩散的光,并且能够沿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往复移动;
光电转换部,将从所述照明部照射、且被所述原稿的图像面反射的光接收为图像光,并将接收到的图像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
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一支架往复移动的初始位置,其中,
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照明部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
所述照明部具有:导光构件,入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将入射的光导向主扫描方向并向所述原稿台照射;以及散热构件,使从所述光源产生的热量扩散,
所述位置检测部具有:投光部,射出光;受光部,接收从所述投光部射出的光;以及检测板,伴随所述第一支架的往复移动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架的初始位置,
所述检测板由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平板构成,所述平板与所述散热构件设置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构件由多个平板沿副扫描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构成,所述检测板与所述多个平板的突出端部设置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构件由多个平板沿上下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构成,所述多个平板中的一个平板用作所述检测板,所述一个平板相对于其他多个平板突出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部以如下方式配置:所述投光部和所述受光部彼此相对配置,所述检测板在所述投光部和所述受光部之间移动,
从所述受光部因为从所述投光部射出的光被所述检测板遮挡而无法接收到来自所述投光部的射出光的时刻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第一支架停止,由此将所述第一支架配置在初始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构件和所述检测板的表面为黑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和所述散热构件配置在所述照明部的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上,
所述检测板与一个所述散热构件设置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具有发光二极管和安装有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基板,所述散热构件安装在所述基板的安装有发光二极管的面相反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构件利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凸部、以及嵌入安装所述凸部的、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散热构件上的各定位孔来进行定位,并且所述散热构件隔着所述基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向规定的方向反射,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能够沿副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二反射镜,将被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向下方反射;以及第三反射镜,配置在所述第二反射镜的下方,将来自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光沿水平方向朝向所述光电转换部反射。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CN201310392471.7A 2012-09-11 2013-09-02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5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9325A JP5723841B2 (ja) 2012-09-11 2012-09-11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99325 2012-09-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5832A true CN103685832A (zh) 2014-03-26
CN103685832B CN103685832B (zh) 2016-03-23

Family

ID=49117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247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85832B (zh) 2012-09-11 2013-09-02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91141B2 (zh)
EP (1) EP2706743B1 (zh)
JP (1) JP5723841B2 (zh)
CN (1) CN1036858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8996A (zh) * 2015-12-15 2019-08-1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9508B2 (ja) * 2012-10-30 2017-01-11 ニス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の照明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6355446B2 (ja) * 2014-06-16 2018-07-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22473B2 (ja) * 2014-08-29 2017-11-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TWI567475B (zh) * 2014-12-02 2017-01-21 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機鎖附裝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5628A (ja) * 1991-05-13 1992-11-24 Ricoh Co Ltd 複写機光学系の速度制御装置
CN1494310A (zh) * 2002-10-31 2004-05-05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仪集光装置
CN101742042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株式会社理光 光照射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83436A (ja) * 2009-06-02 2010-1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読取装置
JP2011005119A (ja) * 2009-06-29 2011-01-13 Nippon Sherwood Medical Industries Ltd 瘻孔カテーテルと流体供給用チューブとの接続構造
JP2011188166A (ja) * 2010-03-08 2011-09-22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6843A (ja) * 1994-05-30 1995-12-12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立体配線基板の製造法
JP4485618B2 (ja) * 1999-06-18 2010-06-2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296703A (ja) * 2001-03-30 2002-10-0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の光源ランプのインバータ回路用基板の取付構造
CN1199433C (zh) * 2001-05-16 2005-04-27 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读取机构和图像读取装置
JP2004265977A (ja) * 2003-02-28 2004-09-24 Noritsu Koki Co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光源ユニット
TW200714024A (en) * 2005-09-27 2007-04-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Image scanner with heat radiating device
US20080291508A1 (en) * 2007-05-21 2008-11-27 Huang Chingchu K Scan flow alignment
JP2009025679A (ja) * 2007-07-23 2009-02-05 Canon Components Inc ライン状照明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イメージセンサ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483153B2 (ja) * 2009-03-16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10969B2 (en) * 2010-12-28 2013-12-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llumination assembly for a scanner with thermally conductive heat sin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5628A (ja) * 1991-05-13 1992-11-24 Ricoh Co Ltd 複写機光学系の速度制御装置
CN1494310A (zh) * 2002-10-31 2004-05-05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仪集光装置
CN101742042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株式会社理光 光照射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83436A (ja) * 2009-06-02 2010-1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読取装置
JP2011005119A (ja) * 2009-06-29 2011-01-13 Nippon Sherwood Medical Industries Ltd 瘻孔カテーテルと流体供給用チューブとの接続構造
JP2011188166A (ja) * 2010-03-08 2011-09-22 Nis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8996A (zh) * 2015-12-15 2019-08-1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6743A2 (en) 2014-03-12
EP2706743A3 (en) 2015-01-28
US20140071500A1 (en) 2014-03-13
JP5723841B2 (ja) 2015-05-27
US8891141B2 (en) 2014-11-18
CN103685832B (zh) 2016-03-23
JP2014057132A (ja) 2014-03-27
EP2706743B1 (en)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3153B2 (ja)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60403B2 (en) Optical irradiation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3685832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862251B2 (ja)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67676A (zh) 照明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2111523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29247A (ja)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78354A (ja) 照明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707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52634B2 (ja)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087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87122A (ja) 原稿照明装置、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5458B2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826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724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965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965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5675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826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401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複写装置
JP5951565B2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2646A (ja) 一体型走査光学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86181A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4002A (ja) 光照射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