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2423A -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2423A
CN103682423A CN201210327592.9A CN201210327592A CN103682423A CN 103682423 A CN103682423 A CN 103682423A CN 201210327592 A CN201210327592 A CN 201210327592A CN 103682423 A CN103682423 A CN 103682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electrolyte
hexafluoropropylene
gel polymer
kynoar
molecular si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75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杰
刘大喜
王要兵
钟玲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Oceans King Light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275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824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82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2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85Immobilising or gelification of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凝胶基体、吸附至所述凝胶基体的锂盐及溶剂,所述凝胶基体包括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及分散在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中的介孔分子筛MCM-41,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所述介孔分子筛MCM-41的质量比为20:1~20:3,所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三氟甲磺酰亚胺锂及三氟甲磺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所述锂盐的质量比为50:1~50:4,所述溶剂由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丙烯酯混合形成,所述溶剂与所述凝胶基体的质量比为1.2:1~0.5:1。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较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安全、无泄漏、漏电流小等优点而被研究者们所重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可同时作为隔膜和电解质材料,可使电池薄形化,从而提高电池造型设计的灵活性。目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导率较高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凝胶基体及吸附至所述凝胶基体的锂盐及溶剂,所述凝胶基体包括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及分散在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中的介孔分子筛MCM-41,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所述介孔分子筛MCM-41的质量比为20:1~20:3,所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三氟甲磺酰亚胺锂及三氟甲磺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所述锂盐的质量比为50:1~50:4,所述溶剂由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丙烯酯混合形成,所述溶剂与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1.2:1~0.5: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孔分子筛MCM-41的粒径为3μm~1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分子量为30万~80万。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加入介孔分子筛MCM-41,在30℃~50℃下搅拌均匀形成浆料,其中,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所述介孔分子筛MCM-41的质量比为20:1~20:3;
除去所述浆料中的有机溶剂得到凝胶基体;
将所述凝胶基体浸入含有锂盐的电解液中以吸附锂盐及电解液中的溶剂,所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三氟甲磺酰亚胺锂及三氟甲磺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由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丙烯酯混合形成;及
将吸附有所述锂盐及所述溶剂的凝胶基体取出得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吸附的锂盐的质量比为50:1~50:4,吸附的溶剂与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1.2:1~0.5: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液中所述锂盐的浓度为0.5mol/L~1.5mol/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凝胶基体浸入所述电解液中5分钟~60分钟以吸附锂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浆料浇铸在玻璃板上,然后在70℃~100℃下真空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孔分子筛MCM-41由以下步骤制备:
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溶解于水中,在20℃~40℃下搅拌30分钟,再加入乙二胺搅拌形成均相溶液,其中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与所述乙二胺的质量比为1:4~1:2.5;
向所述均相溶液中缓慢加入正硅酸乙酯,搅拌6小时~12小时后静置15小时~30小时,过滤后将得到的固体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得到前驱体;及
除去所述前驱体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得到介孔分子筛MCM-4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前驱体在400℃~600℃下焙烧3小时~10小时以除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上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加入介孔分子筛MCM-41提高了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阐明。
一实施方式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凝胶基体、吸附至凝胶基体的锂盐及溶剂。凝胶基体包括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及分散在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中的介孔分子筛MCM-41。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介孔分子筛MCM-41的质量比为20:1~20:3。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及三氟甲磺酸锂(LiSO3CF3)中的至少一种,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锂盐的质量比为50:1~50:4。溶剂由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丙烯酯(PC)混合形成,溶剂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1.2:1~0.5:1。
优选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分子量为30万~80万。
优选的,凝胶基体为厚度为50μm~200μm的凝胶薄膜。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EC、EMC、PC的体积比为(1~3):(4~7):1。
优选的,介孔分子筛MCM-41的粒径为3μm~10μm。
本实施方式中,介孔分子筛MCM-41由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溶解于水中,在20℃~40℃下搅拌30分钟,再加入乙二胺(EDA)搅拌形成均相溶液,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与乙二胺的质量比为1:4~1:2.5。
步骤二、向均相溶液中缓慢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搅拌6小时~12小时后静置15小时~30小时,过滤后将得到的固体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得到前驱体。
步骤三、除去前驱体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得到介孔分子筛MCM-41。
优选的,使用去离子水将得到的固体物洗涤至中性。
优选的,在40℃~70℃下干燥。
优选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与水的固液比为1g:10ml~7g:60ml。
优选的,正硅酸乙酯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质量比为1:1~1:1.4。
优选的,将前驱体在400℃~600℃下焙烧3小时~10小时以除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上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中,通过加入介孔分子筛MCM-41,使得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较高且使用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较高。
请参阅图1,上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溶于有机溶剂中并搅拌均匀后加入介孔分子筛MCM-41,在30℃~50℃下搅拌均匀形成浆料,其中,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介孔分子筛MCM-41的质量比为20:1~20:3。
优选的,有机溶剂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及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有机溶剂的固液比为1g:4ml~2g:3ml。
优选的,优选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分子量为30万~80万。
优选的,介孔分子筛MCM-41的粒径为3μm~10μm。
本实施方式中,介孔分子筛MCM-41由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溶解于水中,在20℃~40℃下搅拌30分钟,再加入乙二胺(EDA)搅拌形成均相溶液,其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与乙二胺的质量比为1:4~1:2.5。
优选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与水的固液比为1g:10ml~7g:60ml。
步骤二、向均相溶液中缓慢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搅拌6小时~12小时后静置15小时~30小时,过滤后将得到的固体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得到前驱体。
该步骤中,发生如下反应:
Figure BDA00002108582100041
其中,乙二胺起催化的作用,加速正硅酸乙酯的水解。
优选的,正硅酸乙酯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的质量比为1:1~1:1.4。
优选的,使用去离子水将得到的固体物洗涤至中性。
优选的,在40℃~70℃下干燥。
步骤三、除去前驱体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得到介孔分子筛MCM-41。
优选的,将前驱体在400℃~600℃下焙烧3小时~10小时以除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步骤S220、除去浆料中的有机溶剂得到凝胶基体。
优选的,将浆料真空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
优选的,将浆料浇铸在玻璃板上,然后在70℃~100℃下真空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
优选的,形成的凝胶基体的厚度为50μm~200μm。
步骤S230、将凝胶基体浸入含有锂盐的电解液中以吸附锂盐及电解液中的溶剂,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三氟甲磺酰亚胺锂及三氟甲磺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溶剂由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丙烯酯混合形成。
优选的,电解液中锂盐的浓度为0.5mol/L~1.5mol/L。
优选的,EC、EMC、PC的体积比为(1~3):(4~7):1。
优选的,将凝胶基体浸入电解液中5分钟~60分钟以吸附锂盐。
步骤S240、将吸附有锂盐及溶剂的凝胶基体取出得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吸附的锂盐的质量比为50:1~50:4,吸附的溶剂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1.2:1~0.5:1。
上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较高,且使得使用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较高。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称取1.2g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溶于11mL蒸馏水中,并于30℃搅拌30分钟,再加入3.8g乙二胺(EDA),继续搅拌,使溶液分散均匀。然后缓慢加入1.0g正硅酸乙酯(TEOS),继续搅拌9h,室温静置20h,过滤,水洗至中性,50℃干燥,得到分子筛原粉(前驱体),然后将得到的分子筛原粉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焙烧6h以除去有机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即得到介孔分子筛。
(2)制备出介孔分子筛改性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将10g P(VDF-HFP)(分子量50万)溶于约20mL 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均匀,并向体系中加入1.0g介孔分子筛,并给体系升温到40℃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浆料。将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再在90℃、0.01MPa真空下干燥后,得到厚度约80μm的复合了介孔分子筛的P(VDF-HFP)微孔膜。
(3)将干燥好的P(VDF-HFP)微孔膜放入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并将其浸入1.0mol/L LiBF4/EC+EMC+PC(体积比EC:EMC:PC=2:5:1)的电解液中30分钟,电解液的溶剂为EC、EMC和PC的混合液。将其取出即得到介孔分子筛改性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吸附的LiBF4的质量比为50:3,吸附的溶剂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0.9: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称取1.0g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溶于10mL蒸馏水中,并于20℃搅拌10分钟,再加入3.5g乙二胺(EDA),继续搅拌,使溶液分散均匀。然后缓慢加入1.0g正硅酸乙酯(TEOS),继续搅拌6h,室温静置15h,过滤,水洗至中性,40℃干燥,得到分子筛原粉,然后将得到的分子筛原粉在400℃的空气气氛中焙烧3h以除去有机模板剂,即得到介孔分子筛。
(2)制备出介孔分子筛改性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将10g P(VDF-HFP)(分子量30万)溶于约15mL乙腈,搅拌均匀,并向体系中加入0.5g介孔分子筛,并给体系升温到30℃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浆料。将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再在70℃、0.01MPa真空下干燥后,得到厚度约150μm的复合了介孔分子筛的P(VDF-HFP)微孔膜。
(3)将干燥好的P(VDF-HFP)微孔膜放入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并将其浸入0.5mol/L LiPF6/EC+EMC+PC(体积比EC:EMC:PC=1:7:1)的电解液中60分钟,电解液的溶剂为EC、EMC和PC的混合液。将其取出即得到介孔分子筛改性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吸附的LiPF6的质量比为50:1,吸附的溶剂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1.2: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称取1.4g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溶于12mL蒸馏水中,并于40℃搅拌100分钟,再加入4.0g乙二胺(EDA),继续搅拌,使溶液分散均匀。然后缓慢加入1.0g正硅酸乙酯(TEOS),继续搅拌12h,室温静置30h,过滤,水洗至中性,70℃干燥,得到分子筛原粉,然后将得到的分子筛原粉在600℃的空气气氛中焙烧10h以除去有机模板剂,即得到介孔分子筛。
(2)制备出介孔分子筛改性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将10g P(VDF-HFP)(分子量30万)溶于约40mL二甲基甲酰胺,搅拌均匀,并向体系中加入1.5g介孔分子筛,并给体系升温到50℃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浆料。将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再在100℃、0.01MPa真空下干燥后,得到厚度约200μm的复合了介孔分子筛的P(VDF-HFP)微孔膜。
(3)将干燥好的P(VDF-HFP)微孔膜放入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并将其浸入1.5mol/L LiSO3CF3/EC+EMC+PC(体积比EC:EMC:PC=3:4:1)的电解液中5分钟,电解液的溶剂为EC、EMC和PC的混合液。将其取出即得到介孔分子筛改性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吸附的LiSO3CF3的质量比为50:2,吸附的溶剂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0.5: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称取1.1g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溶于11mL蒸馏水中,并于25℃搅拌30分钟,再加入3.6g乙二胺(EDA),继续搅拌,使溶液分散均匀。然后缓慢加入1.0g正硅酸乙酯(TEOS),继续搅拌8h,室温静置25h,过滤,水洗至中性,60℃干燥,得到分子筛原粉,然后将得到的分子筛原粉在550℃的空气气氛中焙烧8h以除去有机模板剂,即得到介孔分子筛。
(2)制备出介孔分子筛改性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将10g P(VDF-HFP)(分子量70万)溶于约30mL乙醇,搅拌均匀,并向体系中加入1.0g介孔分子筛,并给体系升温到40℃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浆料。将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再在85℃、0.01MPa真空下干燥后,得到厚度约50μm的复合了介孔分子筛的P(VDF-HFP)微孔膜。
(3)将干燥好的P(VDF-HFP)微孔膜放入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并将其浸入1.2mol/L LiTFSI/EC+EMC+PC(体积比EC:EMC:PC=2:6:1)的电解液中40分钟,电解液的溶剂为EC、EMC和PC的混合液。将其取出即得到介孔分子筛改性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吸附的LiTFSI的质量比为50:4,吸附的溶剂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1.0:1。
对比例1
本实施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g P(VDF-HFP)(分子量50万)溶于约20mL N-甲基吡咯烷酮,并给体系升温到40℃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浆料。将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再在90℃、0.01MPa真空下干燥后,得到厚度约80μm的P(VDF-HFP)凝胶膜。
(2)将干燥好的P(VDF-HFP)凝胶膜放入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并将其浸入1.0mol/L LiBF4/EC+EMC+PC(体积比EC:EMC:PC=2:5:1)的电解液中30分钟,电解液的溶剂为EC、EMC和PC的混合液。将其取出即得到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LiBF4的质量比为50:3,吸附的溶剂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0.9:1。
对比例2
本实施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同实施例1。
(2)制备出介孔分子筛改性的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将10gP(VDF-HFP)(分子量50万)溶于约20mL 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均匀,并向体系中加入1.0g介孔分子筛和0.6g LiBF4,并给体系升温到40℃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浆料。将得到的浆料均匀地涂在洁净的玻璃板上,再在90℃、0.01MPa真空下干燥后,得到厚度约80μm的复合了介孔分子筛的P(VDF-HFP)微孔膜。
将实施例1~4及对比例1制备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测试锂离子电池首次放电时的比容量。
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以下步骤制备:称取9.0g LiFePO4、0.45g乙炔黑和0.55g聚偏氟乙烯(PVDF),并加入20g甲基吡咯烷酮(NMP),充分搅拌使之成为混合均匀的浆料。然后将其刮涂于经乙醇清洗过的铝箔上,在0.01MPa的真空下80℃干燥至恒重,并于10~15MPa压力下辊压制成LiFePO4电极,并切成正极圆片。锂片作为负极。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中制备好了的P(VDF-HFP)基凝胶电解质置于正负极之间,在冲压机上封口制成扣式电池。
在2.5~4.2V的电压范围内,利用充放电测试仪对本实施例中组装好的锂离子电池进行0.1C充放电测试,其性能数据列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2108582100091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4制备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放电的比容量及放电效率均远高于采用对比例1不添加介孔分子筛MCM-41制备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首次放电的比容量及放电效率。
将实施例1~4及对比例2制备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电导率的测试方法:在两个不锈钢阻塞电极之间加入制备好的电解质,构成聚合物电解质阻塞电极体系,做交流阻抗测试,得到GPE的复阻抗平面图,曲线在高频区与横轴的交点值即为本体阻抗。根据本体阻抗(Rb)与离子电导率(σ)之间的关系:
σ=d/(S*Rb)
可以计算出离子电导率,其中d为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厚度、S为聚合物电解质电解质膜与电极的接触面积。
表2
  实施例   1   2   3   4   对比例2
  电导率(ms/cm)   3.0   2.1   2.5   2.7   1.5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4制备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较高,远高于对比例2制备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凝胶基体、吸附至所述凝胶基体的锂盐及溶剂,所述凝胶基体包括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及分散在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中的介孔分子筛MCM-41,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所述介孔分子筛MCM-41的质量比为20:1~20:3,所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三氟甲磺酰亚胺锂及三氟甲磺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所述锂盐的质量比为50:1~50:4,所述溶剂由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丙烯酯混合形成,所述溶剂与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1.2:1~0.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分子筛MCM-41的粒径为3μm~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分子量为30万~80万。
4.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加入介孔分子筛MCM-41,在30℃~50℃下搅拌均匀形成浆料,其中,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所述介孔分子筛MCM-41的质量比为20:1~20:3;
除去所述浆料中的有机溶剂得到凝胶基体;
将所述凝胶基体浸入含有锂盐的电解液中以吸附锂盐及所述电解液中的溶剂,所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三氟甲磺酰亚胺锂及三氟甲磺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由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丙烯酯混合形成;及
将吸附有所述锂盐及所述溶剂的凝胶基体取出得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与吸附的锂盐的质量比为50:1~50:4,吸附的溶剂与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质量比为1.2:1~0.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所述锂盐的浓度为0.5mol/L~1.5mol/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凝胶基体浸入所述电解液中5分钟~60分钟以吸附锂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分子筛的粒径为3μm~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浆料浇铸在玻璃板上,然后在70℃~100℃下真空干燥以除去有机溶剂。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分子筛MCM-41由以下步骤制备:
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溶解于水中,在20℃~40℃下搅拌30分钟,再加入乙二胺搅拌形成均相溶液,其中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与所述乙二胺的质量比为1:4~1:2.5;
向所述均相溶液中缓慢加入正硅酸乙酯,搅拌6小时~12小时后静置15小时~30小时,过滤后将得到的固体物洗涤至中性并干燥得到前驱体;及
除去所述前驱体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得到介孔分子筛MCM-4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前驱体在400℃~600℃下焙烧3小时~10小时以除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CN201210327592.9A 2012-09-06 2012-09-06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6824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7592.9A CN103682423A (zh) 2012-09-06 2012-09-06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27592.9A CN103682423A (zh) 2012-09-06 2012-09-06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2423A true CN103682423A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19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7592.9A Pending CN103682423A (zh) 2012-09-06 2012-09-06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8242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5922A (zh) * 2018-01-20 2018-07-27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其的电容器
JP2019521479A (ja) * 2016-06-07 2019-07-25 シャンハイ・エネルギー・ニュー・マテリアルズ・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Shanghai Energy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ポリマー電解質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969184A (zh) * 2020-08-31 2020-11-20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聚合物复合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10471A (zh) * 2019-07-29 2021-02-02 宁波氟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
CN113889663A (zh) * 2021-10-09 2022-01-04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复合结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521479A (ja) * 2016-06-07 2019-07-25 シャンハイ・エネルギー・ニュー・マテリアルズ・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Shanghai Energy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ポリマー電解質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335922A (zh) * 2018-01-20 2018-07-27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其的电容器
CN112310471A (zh) * 2019-07-29 2021-02-02 宁波氟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
CN112310471B (zh) * 2019-07-29 2024-03-22 宁波纳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电池
CN111969184A (zh) * 2020-08-31 2020-11-20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聚合物复合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89663A (zh) * 2021-10-09 2022-01-04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复合结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5986A (zh) 高容量圆柱型18650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13473A1 (zh) 一种有机硅电解液和硅基电极材料配合使用的方法
CN103682423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204360933U (zh) 超级锂离子电容器
CN103050295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
CN103515587A (zh) 钛酸锂-石墨烯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808077B (zh) 梯度钛酸钡含量的多功能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N103682422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805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用三维多孔结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03151563A (zh) 一种聚合物电池的制备方法及聚合物电池
CN10376236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粘结剂的制备方法
CN105161761A (zh)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579670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431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电源及其应用
CN103840109A (zh) 聚醋酸乙烯酯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CN103804708A (zh)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凝胶聚合物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3682424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0193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4153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40201A (zh) P(vdf-hfp)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CN103923333A (zh) 聚丙烯腈凝胶薄膜及制备方法、相应电解质及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
CN103151569B (zh) 一种提高含有锂镍锰氧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的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682421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426A (zh)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82213A (zh) 聚氧化乙烯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