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1607B - 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1607B
CN103661607B CN201210579696.9A CN201210579696A CN103661607B CN 103661607 B CN103661607 B CN 103661607B CN 201210579696 A CN201210579696 A CN 201210579696A CN 103661607 B CN103661607 B CN 103661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sh box
vehicle
opening
pilot beam
absorbing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96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1607A (zh
Inventor
金俊亨
徐大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3661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1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1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16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可以包括:缓冲梁,所述缓冲梁具有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中空横截面;和碰撞盒,所述碰撞盒在所述缓冲梁的两个末端部分处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介于所述缓冲梁和车身之间,其中所述缓冲梁中的所述两个末端部分的后表面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从而与所述缓冲梁的所述中空横截面相通,其中可以在所述缓冲梁的所述开口处沿所述开口的横向方向形成了肋部,和其中所述碰撞盒包括:前顶端,所述前顶端在装配至所述肋部的同时插入穿过所述开口,从而延伸至所述中空横截面的内部;和后末端,所述后末端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安装至所述车身。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9月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9731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中碰撞盒的碰撞响应长度延长。
背景技术
通常地,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依车辆的纵向方向安装在前侧和后侧,从而当车辆撞击行人、其他车辆或物体时通过吸收冲击而有助于乘客的安全,同时最小化车身的变形。
参考图1和2,相关技术中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包括缓冲梁1,所述缓冲梁1以梁形状制造从而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设置在车辆的前侧和后侧;和碰撞盒单元3,所述碰撞盒单元3在缓冲梁1的后侧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安装在缓冲梁1的两个侧面部分处。
碰撞盒单元3通过保持支架2安装至缓冲梁1的两个侧面部分并且直接安装至待支撑的侧梁4。
侧梁4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位于车辆横向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延伸,从而构成车身。
碰撞盒单元3包括碰撞盒31,所述碰撞盒31通常具有类似四边形块的形状;和安装支架32,所述安装支架32用于将碰撞盒31安装至侧梁4。
在缓冲梁1的后表面处向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开口,并且碰撞盒31的尖端插入穿过所述开口从而通过保持支架2固定安装至缓冲梁1。
碰撞盒31的后端部通过安装支架32固定安装至侧梁4。
在碰撞盒31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多个加强筋31a,从而增强碰撞盒31的强度。
碰撞盒31的连接至缓冲梁1的尖端和连接至侧梁4的后端部之间的长度L至少为130mm至150mm,从而在车辆的前方碰撞中避免前照灯、引擎罩、冷却模块或安装至车身前侧的元件的损坏。
在车辆的前方碰撞中,缓冲梁1和碰撞盒31接收冲击并且吸收碰撞能量同时变形从而减少碰撞能量。因此,当碰撞盒31的长度增加时,碰撞盒31的碰撞能量吸收效率增加。
然而,由于车辆规格或设计的限制,在设计碰撞盒31的长度L时存在不可避免的限制。
公开于本发明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优点在于通过在缓冲梁和侧梁之间的有限空间中使得碰撞盒形成的尽可能的长,从而改进碰撞盒的碰撞响应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可以包括:缓冲梁,所述缓冲梁具有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中空横截面;和多个碰撞盒,所述碰撞盒在所述缓冲梁的两个末端部分处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介于所述缓冲梁和车身之间,其中所述缓冲梁中的所述两个末端部分的后表面可以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为与所述缓冲梁的所述中空横截面相通,其中在所述缓冲梁的所述开口处在沿开口的横向方向形成有肋部,和其中所述碰撞盒可以包括:前顶端,所述前顶端在装配至所述肋部的同时插入穿过所述开口,从而延伸至所述中空横截面的内部;和后末端,所述后末端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安装至所述车身。
所述前顶端延伸至的所述中空横截面的内部是所述缓冲梁的前表面。
所述车身为侧梁。
所述缓冲梁中的两个末端部分的后表面可以包括竖直表面和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从所述竖直表面向下倾斜,其中所述开口可以包括在所述竖直表面处形成的第一开口和在所述倾斜表面处形成的第二开口,和其中所述肋部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界处形成。
所述肋部形成为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通过穿过所述开口而从所述开口的一个边缘延伸至面对所述一个边缘的另一个边缘。
所述碰撞盒的所述前顶端可以包括裂口,所述肋部装配至所述裂口从而插入其中。
所述裂口在挖深的同时来进行延伸,从而在所述前顶端彼此面对的竖直侧面处具有从所述前顶端朝向所述后末端的预定长度。
所述碰撞盒的所述前顶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后末端的截面面积。
所述碰撞盒的截面面积从所述碰撞盒的所述前顶端减少同时朝向所述碰撞盒的所述后末端延伸。
所述碰撞盒的前顶端通过保持支架安装至所述缓冲梁的后表面,其中所述碰撞盒的后末端通过安装支架安装至所述车身,和其中在所述碰撞盒彼此面对的两个侧表面处,在所述碰撞盒的纵向方向上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形成多个加强筋。
所述碰撞盒的所述前顶端延伸至所述缓冲梁的前表面。
如上所述,所述碰撞盒可以在缓冲梁和侧梁之间的有限空间处通过插入缓冲梁的长度而延长了一定长度,从而改进碰撞盒的碰撞能量吸收效率。
碰撞盒的碰撞能量吸收效率的改进可以增加设计自由度并且减少对车身和其他元件的碰撞损害,从而减少车辆的维修费用。
此外,当碰撞盒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时,在车辆的前方碰撞中也提高乘客的安全。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纵向方向上的横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纵向方式上的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冲击吸收设备和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冲击吸收设备之间的碰撞响应性能的对比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显示了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涉及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这些具体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3,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100包括碰撞盒101和缓冲梁103。
碰撞盒101以具有空的内部的中空四边形盒子的形状形成。
沿着碰撞盒101的纵向方向在碰撞盒101的前侧和后侧各形成开口。
碰撞盒101的截面面积在碰撞盒101的纵向方向上变化。亦即,在碰撞盒的纵向方向上的前侧的截面面积相对小于碰撞盒后侧的截面面积。
当截面从前侧的截面接近后侧的截面变化时,截面面积逐步增加。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碰撞盒101的截面面积在碰撞盒101的纵向方向上变化,但是不必限制于此,并且截面面积可以在碰撞盒101的纵向方向上相等地形成。
在碰撞盒101的纵向方向上在前顶端处形成裂口101a。裂口101a在前顶端的高度方向上位于中间位置。
裂口101a在前顶端彼此面对的竖直侧面处形成,并且在深入的同时进行延伸,从而具有从前顶端到后末端的预定长度。
在碰撞盒101的两个面对的侧表面处,在碰撞盒的纵向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形成多个加强筋101b。
各个加强筋101b形成的同时在两个侧表面处在每个侧表面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从各个侧表面向外突出。
安装支架102可以通过焊接整体地附接至碰撞盒101的后末端。安装支架102形成通常具有四边形板的形状。
缓冲梁103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同时具有带有空的内部的中空截面的梁形状,使得碰撞盒101的前顶端可以插入并且安装至缓冲梁103。
缓冲梁103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后表面包括竖直表面103a和倾斜表面103b,所述倾斜表面103b从竖直表面103a向下倾斜。
在缓冲梁103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侧面的每一者的后表面处形成与缓冲梁103的中空内部相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在竖直表面103a处形成的第一开口103c,和在倾斜表面103b处形成的第二开口103d。
第一开口103c和第二开口103d通过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形成的肋部103e隔开。
肋部103e形成为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从开口的一个边缘延伸至面对所述一个边缘的另一个边缘。
肋部103e形成为位于竖直表面103a和倾斜表面103b之间的边界处。
碰撞盒101的前顶端通过保持支架104安装至缓冲梁103。
保持支架104具有联接孔104a从而通过焊接将碰撞盒101的前顶端装配并附接至保持支架104。
保持支架104以预定角度弯曲从而与竖直表面103a和倾斜表面103b的每一者紧密接触。
保持支架104的上端部具有水平弯曲的凸缘104b。凸缘104与缓冲梁103进行组装的同时坐落在缓冲梁103的上表面上。
在保持支架104的安装孔104a周围形成多个联接孔104c从而将保持支架104联接至缓冲梁103。在缓冲梁103对应于多个联接孔104c之处也形成多个联接孔103f。
参考图4和图5,碰撞盒101的前顶端通过保持支架104以如下状态安装至缓冲梁103:碰撞盒101的前顶端通过缓冲梁103的开口插入缓冲梁103的内部。
碰撞盒101的前端部可以通过焊接与保持支架104连接同时通过保持支架104的联接孔104a插入保持支架104,并且保持支架104可以通过螺栓紧固至缓冲梁103。
安装支架102附接至碰撞盒101的后末端,并且安装支架102安装至构成车身的侧梁105,使得碰撞盒101介于缓冲梁103和侧梁105之间。
缓冲梁103的肋部103e装配在碰撞盒101的裂口101a中。
碰撞盒101具有从缓冲梁103的后表面至侧梁105的前表面的长度L,和插入缓冲梁103内部的插入长度L1。
相对于相关技术的碰撞盒的长度L,由于碰撞盒101可以通过插入长度L1而伸长(L+L1),改进了碰撞盒的碰撞响应性能。
亦即,如图6中所示,根据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安装的冲击吸收设备和根据相关技术安装的冲击吸收设备的碰撞测试,相比于根据相关技术的冲击吸收设备,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冲击吸收设备中减速度的初始峰值增加,从而改进了碰撞响应性能。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和“外”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包括:
缓冲梁,所述缓冲梁具有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中空横截面;和
多个碰撞盒,所述碰撞盒在所述缓冲梁的两个末端部分处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介于所述缓冲梁和车身之间,
其中所述缓冲梁中的所述两个末端部分的后表面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为与所述缓冲梁的所述中空横截面相通,
其中在所述缓冲梁的所述开口处沿着所述开口的横向方向形成有肋部,以及
其中所述碰撞盒包括:
前顶端,所述前顶端装配至所述肋部的同时插入穿过所述开口,从而延伸至所述中空横截面的内部;和
后末端,所述后末端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安装至所述车身;
其中所述缓冲梁中的两个末端部分的后表面包括竖直表面和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从所述竖直表面向下倾斜,
其中所述开口包括在所述竖直表面处形成的第一开口和在所述倾斜表面处形成的第二开口,以及
其中所述肋部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界处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中所述前顶端延伸至的所述中空横截面的内部是所述缓冲梁的前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中所述车身为侧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中所述肋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车辆的横向方向上通过穿过所述开口而从所述开口的一个边缘延伸至面对该一个边缘的另一个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中所述碰撞盒的所述前顶端包括裂口,所述肋部装配至所述裂口从而插入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中所述裂口在深入的同时来进行延伸,从而在所述前顶端彼此面对的竖直侧面处具有从所述前顶端朝向所述后末端的预定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中所述碰撞盒的所述前顶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后末端的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中所述碰撞盒的截面面积在朝向所述碰撞盒的所述后末端延伸的同时从所述碰撞盒的前顶端减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
其中所述碰撞盒的前顶端通过保持支架安装至所述缓冲梁的后表面,
其中所述碰撞盒的后末端通过安装支架安装至所述车身,以及
其中在所述碰撞盒彼此面对的两个侧表面处,在所述碰撞盒的纵向方向上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形成多个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其中所述碰撞盒的所述前顶端延伸至所述缓冲梁的前表面。
CN201210579696.9A 2012-09-03 2012-12-27 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16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97312 2012-09-03
KR1020120097312A KR101427921B1 (ko) 2012-09-03 2012-09-03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1607A CN103661607A (zh) 2014-03-26
CN103661607B true CN103661607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09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969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1607B (zh) 2012-09-03 2012-12-27 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01059B2 (zh)
KR (1) KR101427921B1 (zh)
CN (1) CN103661607B (zh)
DE (1) DE102012113132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7927B2 (ja) * 2011-05-13 2013-09-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5924308B2 (ja) * 2013-06-03 2016-05-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6020497B2 (ja) * 2014-03-24 2016-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及びエネルギ吸収部材
US9327663B2 (en) 2014-08-13 2016-05-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aptive energy absorber for a vehicle
US9067552B1 (en) 2014-08-13 2015-06-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aptive energy absorber for a vehicle
JP6550641B2 (ja) * 2015-02-19 2019-07-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DE102015115741A1 (de) * 2015-09-17 2017-03-23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215891B2 (ja) * 2015-10-15 2017-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部材付き車体構造
WO2017086205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衝撃吸収部材構造
US9932071B1 (en) * 2016-05-06 2018-04-03 Apple Inc.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US9994257B2 (en) * 2016-09-07 2018-06-12 Thunder Power New Energy Vehicle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 Specific ribs in longitudinal crash beam
JP6292279B1 (ja) * 2016-11-08 2018-03-1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衝撃吸収構造
TWI651224B (zh) * 2017-11-21 2019-02-21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衝擊吸能裝置
SE1751561A1 (en) * 2017-12-18 2019-06-19 Gestamp Hardtech Ab Crash box for a bumper
JP7035908B2 (ja) * 2018-08-29 2022-03-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EP3666597B1 (en) * 2018-12-12 2020-11-18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Bumper beam with crash-box modules
JP7124728B2 (ja) * 2019-01-25 2022-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構造
KR20200119527A (ko) * 2019-04-10 2020-10-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전방 지지체
KR102527460B1 (ko) * 2020-10-30 2023-04-28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자동차 범퍼 빔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80141A1 (en) * 2004-02-25 2005-09-01 Gestamp Hardtech Ab A bumper beam for a vehicle
JP2008068849A (ja) * 2006-09-16 2008-03-27 Kobe Steel Ltd バンパー構造体
CN101402340A (zh) * 2007-10-01 2009-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车身结构
US7874601B2 (en) * 2006-05-19 2011-01-25 Gestamp Hardtech Ab Crash box for a vehicle
KR20110023599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차량용 범퍼 스태이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5981A (ja) * 2000-11-21 2002-05-31 Aisin Seiki Co Ltd 衝撃吸収部材及びバンパ
JP3927845B2 (ja) 2002-03-26 2007-06-13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支持構造
JP4285293B2 (ja) 2004-03-24 2009-06-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の衝撃吸収構造
SE527962C2 (sv) * 2005-09-23 2006-07-25 Gestamp Hardtech Ab Stötfångarbalksinfästning
SE529533C2 (sv) 2006-01-24 2007-09-04 Gestamp Hardtech Ab Krockbox för fordon
KR100813160B1 (ko) 2007-03-07 2008-03-17 성준엽 차량용 크래쉬박스
JP4751901B2 (ja) 2008-02-29 2011-08-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バンパ装置
US20120219847A1 (en) 2011-02-24 2012-08-30 Samsung Sdi Co., Ltd. Pouch type battery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80141A1 (en) * 2004-02-25 2005-09-01 Gestamp Hardtech Ab A bumper beam for a vehicle
US7874601B2 (en) * 2006-05-19 2011-01-25 Gestamp Hardtech Ab Crash box for a vehicle
JP2008068849A (ja) * 2006-09-16 2008-03-27 Kobe Steel Ltd バンパー構造体
CN101402340A (zh) * 2007-10-01 2009-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车身结构
KR20110023599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차량용 범퍼 스태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27921B1 (ko) 2014-08-11
DE102012113132B4 (de) 2020-06-10
US20140062107A1 (en) 2014-03-06
DE102012113132A1 (de) 2014-03-06
CN103661607A (zh) 2014-03-26
US8801059B2 (en) 2014-08-12
KR20140032036A (ko) 201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1607B (zh) 用于车辆的冲击吸收设备
CN103707940B (zh) 前车身结构
CN101289082B (zh) 汽车的前部结构
CN104724180B (zh) 机动车辆后部
US9650077B2 (en) Car undercover
KR101546922B1 (ko) 자동차용 헤드라이닝의 충격흡수 보조 부재
KR20140030763A (ko)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CN105142987B (zh) 机动车辆用保险杠
CN113263996B (zh) 机动车保险杠
CA2535661A1 (en) Structural knee bolster
CN103786671B (zh) 车辆的前车体结构
CN104691624A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US20140159423A1 (en) Frontal collision impact absorb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02695631A (zh)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CN106256657A (zh) 前车身增强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103481951B (zh) 车体前部结构
US8523251B1 (en) Bumper fascia support assembly
KR100588849B1 (ko) 하이브리드 타입 프론트 범퍼 빔의 구조
CN102066157B (zh) 车辆缓冲组件
US20230060018A1 (en) Support Device of a Front End Modu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a Support Device
CN211844633U (zh) 汽车前围上部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KR102231128B1 (ko) 자동차용 실외 미러 장치, 그리고 자동차
CN109895864B (zh) 仪表板组件以及车辆
CN107487383B (zh) 翼子板安装支架、白车身以及车辆
CN217778555U (zh) 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