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8317B -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8317B
CN103638317B CN201310706686.1A CN201310706686A CN103638317B CN 103638317 B CN103638317 B CN 103638317B CN 201310706686 A CN201310706686 A CN 201310706686A CN 103638317 B CN103638317 B CN 103638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herba
chinese medicine
radix
rhizo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066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8317A (zh
Inventor
赵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7066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38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38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8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8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83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包括:太子参,峨参,菟丝子,龙眼,手掌参,桑寄生,桃金娘,竹林霄,鹿仙草,鹅脚板,豆豉草,一枝蒿,草血竭和姜味草。本发明中药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消积止痛,能显著改善气血两虚型胃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且毒副作用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本病的地区分布较广,位于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手术与化疗疗效都不甚理想,而且手术可能对身体特别虚弱的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化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人体伤害极大,具有明显毒副作用。
祖国医学并没有对胃癌的确切称谓,但根据胃癌的临床表现,大略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噎膈”、“反胃”“痞满”、“呃逆”、“积聚”等范畴。胃脘痛之病因病机大多与饮食、劳逸、气滞、寒凝等相关,故《素问·举痛论》指出:胃脘痛“皆因劳逸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趁虚而入客之,故猝然而作大痛。”《仁斋直指方》已认识到:关于胃脘痛的病因主要有“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痰饮,有虫”。噎膈之症,《内经》认为与津液和情志有关,《太平圣惠方》对其病因作了确切的描述,认为“寒温失宜,食饮过度,或愤怒气逆,思虑伤心,致使阴阳不和,胸膈痞塞,故名膈气也。”噎膈由反胃演变而来,《寿世保元》曰:“夫反胃即噎膈,噎膈乃反胃之渐。大法有四,血虚,气虚,有痰,有热。”。中医学将胃癌分型为:(1)脾胃虚弱型;(2)肝胃不和型;(3)瘀阻胃络型;(4)胃热阴虚型;(5)痰湿凝滞型;(6)气血两虚型六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以补气养血、温阳健脾和消积止痛为主,能显著改善气血两虚型胃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且毒副作用较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太子参,峨参,菟丝子,龙眼,手掌参,桑寄生,桃金娘,竹林霄,鹿仙草,鹅脚板,豆豉草,一枝蒿,草血竭和姜味草。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太子参30~40份,峨参10~20份,菟丝子5~15份,龙眼15~25份,手掌参30~40份,桑寄生15~25份,桃金娘10~20份,竹林霄15~25份,鹿仙草20~30份,鹅脚板5~15份,豆豉草20~30份,一枝蒿5~15份,草血竭5~15份和姜味草10~2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太子参30~35份,峨参10~15份,菟丝子5~10份,龙眼15~20份,手掌参30~35份,桑寄生15~20份,桃金娘10~15份,竹林霄15~20份,鹿仙草20~25份,鹅脚板5~10份,豆豉草20~25份,一枝蒿5~10份,草血竭5~10份和姜味草10~1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太子参32份,峨参11份,菟丝子7份,龙眼16份,手掌参34份,桑寄生18份,桃金娘14份,竹林霄16份,鹿仙草23份,鹅脚板8份,豆豉草22份,一枝蒿7份,草血竭8份和姜味草12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太子参34份,峨参13份,菟丝子8份,龙眼18份,手掌参31份,桑寄生16份,桃金娘12份,竹林霄17份,鹿仙草22份,鹅脚板7份,豆豉草24份,一枝蒿8份,草血竭9份和姜味草1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1~3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8Mpa下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04~1.08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50~165℃、出风温度70~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3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50~60℃干燥,获得颗粒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散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8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过筛,获得100目~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以补气养血、温阳健脾和消积止痛为主,能显著改善气血两虚型胃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且毒副作用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太子参,峨参,菟丝子,龙眼,手掌参,桑寄生,桃金娘,竹林霄,鹿仙草,鹅脚板,豆豉草,一枝蒿,草血竭和姜味草。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太子参:味甘,性温。归心,脾,肺经。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峨参:味甘,辛,温。归肺,胃经。益气健脾,活血止痛。主脾虚腹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嗽,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痛,头痛,痛经,跌打瘀肿。《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乏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并消水肿。《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胃病,通气。
菟丝子:甘,温。归肝,肾,脾经。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龙眼:甘,平,温。归心,脾,胃经。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治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
手掌参:甘,平。归肺,脾,胃经。补益气血,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羸瘦,缺乳汁。《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
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本草再新》:补气温中,治阴虚,壮阳道,利骨节,通经水,补血和血,安胎定痛。
桃金娘:味甘,涩,性平。归肝,脾经。养血止血,涩肠固精。主血虚体弱,吐血,劳伤咳血,便血,崩漏,遗精,带下,痢疾,脱肛,烫伤,外伤出血。
竹林霄:味甘,淡,性平。润肺止咳,健脾消食,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肺痨咯血,食积胀满,风湿痹痛,腰腿痛,骨折,烧、烫伤。《陕西草药》:滋补,健脾胃,镇痛。治虚劳脾胃不和,心慌气短,妇女血亏,筋骨疼。
鹿仙草:苦,涩,温。壮阳补肾,健脾理气,止血。用于阳痿,神经功能症,慢性肝炎,胃痛,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
鹅脚板:辛,甘,微温。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
豆豉草:辛,甘,温。活血调经,散瘀止痛,健脾消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跌打肿痛,腰痛,风湿骨痛,小儿疳积,神经衰弱;外用治身痒。
一枝蒿:味辛,微苦,性微温。祛风解表,健胃消积,活血散瘀。主风寒感冒,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跌打瘀肿,风疹,蛇伤。
草血竭:苦,微涩,微温。归脾,胃,肾经。散血止血,下气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症瘕积聚,月经不调,浮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云南中草药选》:止血止痛,收敛止泻。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姜味草:微苦,性温。祛风解表,温中除湿。用于感冒咳嗽,胃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疝气痛,预防痢疾。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太子参30~40份,峨参10~20份,菟丝子5~15份,龙眼15~25份,手掌参30~40份,桑寄生15~25份,桃金娘10~20份,竹林霄15~25份,鹿仙草20~30份,鹅脚板5~15份,豆豉草20~30份,一枝蒿5~15份,草血竭5~15份和姜味草10~2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太子参30~35份,峨参10~15份,菟丝子5~10份,龙眼15~20份,手掌参30~35份,桑寄生15~20份,桃金娘10~15份,竹林霄15~20份,鹿仙草20~25份,鹅脚板5~10份,豆豉草20~25份,一枝蒿5~10份,草血竭5~10份和姜味草10~1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太子参32份,峨参11份,菟丝子7份,龙眼16份,手掌参34份,桑寄生18份,桃金娘14份,竹林霄16份,鹿仙草23份,鹅脚板8份,豆豉草22份,一枝蒿7份,草血竭8份和姜味草12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太子参34份,峨参13份,菟丝子8份,龙眼18份,手掌参31份,桑寄生16份,桃金娘12份,竹林霄17份,鹿仙草22份,鹅脚板7份,豆豉草24份,一枝蒿8份,草血竭9份和姜味草1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1~3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8Mpa下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04~1.08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50~165℃、出风温度70~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3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50~60℃干燥,获得颗粒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散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8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过筛,获得100目~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颗粒剂
取太子参320g,峨参110g,菟丝子70g,龙眼160g,手掌参340g,桑寄生180g,桃金娘140g,竹林霄160g,鹿仙草230g,鹅脚板80g,豆豉草220g,一枝蒿70g,草血竭80g和姜味草12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醇浓度为8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7Mpa下减压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06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3倍的蔗糖粉和0.3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60℃干燥,获得颗粒剂。
实施例2:散剂
取太子参340g,峨参130g,菟丝子80g,龙眼180g,手掌参310g,桑寄生160g,桃金娘120g,竹林霄170g,鹿仙草220g,鹅脚板70g,豆豉草240g,一枝蒿80g,草血竭90g和姜味草140g;
按以下步骤制备: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8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过筛,获得2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3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8~38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颗粒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7.53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7.65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片即LD50>37.65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75.3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7.2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12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33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28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颗粒剂对小鼠按13.53、19.91和38.35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全部87例病例均经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然后经过中医分型为气血两虚型胃癌。其中男性57人,女性30人,年龄35~77岁。分期按TNM法,其中Ⅱ期12例,Ⅲ期45例,Ⅳ期30例。其中溃疡性腺癌22例,浸润性腺癌18例,乳头状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23例,印戎细胞癌2例,粘液性腺癌1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人,男性29人,女性15人,年龄35~77岁。Ⅱ期6例,Ⅲ期23例,Ⅳ期15例。其中溃疡性腺癌11例,浸润性腺癌8例,乳头状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13例,印戎细胞癌1例,粘液性腺癌9例;对照组43人,男性28人,女性15人,年龄35~77岁。Ⅱ期6例,Ⅲ期22例,Ⅳ期15例。其中溃疡性腺癌11例,浸润性腺癌10例,乳头状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戎细胞癌1例,粘液性腺癌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症状及病理分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通过以下西医诊断标准诊断为胃癌,然后通过以下中医诊断标准进一步分型为气血两虚型胃癌。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6-2010)胃癌诊断标准:(1)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上腹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腹部出现肿块等症状有可能出现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但均无特异性。(2)体征:胃癌缺少特异性体征;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晚期胃癌或存在远处转移病灶时有可能出现上腹部肿块、直肠前方触及肿物、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体征。(3)纤维胃镜检查:纤维胃镜检查诊断胃癌的敏感性高,通过纤维胃镜检查可以准确定位肿瘤的位置,可以同时获得组织标本以完成病理活检。几乎所有经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为胃癌的患者都需要再接受纤维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以确诊。因此,宜直接选择胃镜代替上消化道造影作为诊断胃癌的首选检查方法。(4)上消化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安全、无创、无需镇静且应用广泛。但对于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诊断敏感性低于纤维胃镜检查。宜在不能开展纤维胃镜检查的医疗机构、或对无法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选择作为胃癌诊断的检查方法。(5)组织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定诊断依据,在实施各种肿瘤治疗手段之前,应尽可能获得病理学诊断依据。(6)计算机体层扫描(CT):计算机体层扫描在在评价胃癌的病变范围、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等方面具有价值,宜作为胃癌术前分期的首选检查方法。(7)诊断:胃癌的诊断无法单纯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资料得以确立。临床上常规应用上消化道造影和纤维胃镜检查等方法确立胃癌的临床诊断,应以后者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胃癌的确诊依据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所制定的胃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中医辨证标准执行,将胃癌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脾胃虚弱型:食少,腹胀,食后尤甚,或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恶心欲呕,呕吐食物,大便溏薄或排便无力,或久泻甚则五更泻,完谷不化,下肢浮肿,神疲乏力,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2)肝胃不和型:胃脘涨闷疼痛,窜至两胁,情绪抑郁,疼痛与情绪相关,嗳气、吞酸、呃逆、不欲食,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瘀阻胃络型:胃脘刺痛或如刀割,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可及肿块质硬,吐血,便黑,口唇爪甲紫暗,面色黧黑,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涩;
(4)胃热阴虚型:胃内灼热,胃脘嘈杂,食后脘痛,口干欲饮,饥不欲食,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或红绛,少苔或光剥苔,脉细数;
(5)痰湿凝滞型:脘腹痞闷胀痛,恶心欲呕或呕吐痰涎,不欲食或进食不畅,甚至反食夹有多量黏液,口淡不欲饮,头晕身重,便溏,面黄虚胖,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滑或缓或细缓;
(6)气血两虚型:形体消瘦,全身乏力,声低气怯,头晕目眩,面色白或萎黄,唇甲苍白,虚烦不寐,心悸气短,自汗盗汗,下肢浮肿,舌淡,苔白或少苔,脉沉细弱。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5g。30天为1疗程,连续服用6个月;
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联合化疗方案,所用方案为:FOLFOX4方案(L-OHP85mg/m2,静脉滴注2h,第一天;CF200mg/m2,静脉滴注2h,第2,3天;5-FU400mg/m2,静脉推注,第2,3天;5-FU600mg/m2,持续静注22h,第2,3天),30天为一个周期,连用6个周期,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如静脉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托烷司琼注射液等。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记录肿瘤大小,B超、CT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疗效评定按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全部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并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R):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30%以上,并至少维持4周;病变稳定(SD):肿瘤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病变进展(PD):最大径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但原病灶分裂不算在内。以CR+PR为有效(RR)。
观察方法:中期疗效在治疗6个月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生存质量,化疗后病人在化疗结束3周后检测;远期疗效主要进行生存时间的调查。
症状缓解情况:胃癌常出现体倦乏力,面色不华,食欲减退,大便不调,食后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这些症状表现不同程度计分,并计算积分值,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值比治疗前下降1/3以上者均为改善。
生存质量:以体力状况评分kamofsky标准进行评定,提高10分以上为提高,下降10分以下为下降,治疗前后变化小于10分为不变。
治疗结果:
表1治疗6个月后两组疗效对比情况:
组别 n CR PR SD PD RR(有效率)
治疗组 44 9 28 7 0 37(84.09%)
对照组 43 3 18 15 7 21(48.84%)
表2治疗6个月后两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注:表2中例数为缓解例数/症状例数。
表3治疗6个月后两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比较(例(%)):
组别 n 上升 稳定 下降
治疗组 44 17(38.64%) 21(47.73%) 6(13.63%)
对照组 43 12(27.91%) 18(41.86%) 13(30.23%)
生存率:获得随访病例77例,从治疗到死亡或失访为止,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7例。
表4两组生存率比较(例(%)):
组别 n >1年 >3年 >5年
治疗组 40 30(75.00%) 23(57.50%) 15(37.50%)
对照组 28 15(53.57%) 12(42.86%) 6(21.43%)
具体病例:孙某,男性,53岁。形体消瘦,全身乏力,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经纤维胃镜和组织病例学检查确诊胃癌,属粘液性腺癌Ⅲ期,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诊断为气血两虚型胃癌。给予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颗粒剂每天3次,每次15g,治疗6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后生存3年8个月。

Claims (4)

1.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太子参30~40份,峨参10~20份,菟丝子5~15份,龙眼15~25份,手掌参30~40份,桑寄生15~25份,桃金娘10~20份,竹林霄15~25份,鹿仙草20~30份,鹅脚板5~15份,豆豉草20~30份,一枝蒿5~15份,草血竭5~15份和姜味草10~20份;
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醇浓度为75%~8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1~3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8MPa下减压浓缩至70~80℃时相对密度为1.04~1.08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50~165℃、出风温度70~80℃,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3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50~60℃干燥,获得颗粒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太子参30~35份,峨参10~15份,菟丝子5~10份,龙眼15~20份,手掌参30~35份,桑寄生15~20份,桃金娘10~15份,竹林霄15~20份,鹿仙草20~25份,鹅脚板5~10份,豆豉草20~25份,一枝蒿5~10份,草血竭5~10份和姜味草10~1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太子参32份,峨参11份,菟丝子7份,龙眼16份,手掌参34份,桑寄生18份,桃金娘14份,竹林霄16份,鹿仙草23份,鹅脚板8份,豆豉草22份,一枝蒿7份,草血竭8份和姜味草12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太子参34份,峨参13份,菟丝子8份,龙眼18份,手掌参31份,桑寄生16份,桃金娘12份,竹林霄17份,鹿仙草22份,鹅脚板7份,豆豉草24份,一枝蒿8份,草血竭9份和姜味草14份。
CN201310706686.1A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38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06686.1A CN103638317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06686.1A CN103638317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8317A CN103638317A (zh) 2014-03-19
CN103638317B true CN103638317B (zh) 2015-11-18

Family

ID=50243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0668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38317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3831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88A (zh) * 1996-07-16 1998-01-21 郝来勤 一种纯天然植物人体生命核能营养基质
CN1237440A (zh) * 1999-07-02 1999-12-08 白孟克巴图 一种治疗多种晚期癌症的蒙药
CN1313044A (zh) * 2001-04-09 2001-09-19 陈荣春 抗癌益寿茶
CN1323883A (zh) * 2001-06-05 2001-11-28 王步先 一种金娘子酒及其加工方法
CN1857659A (zh) * 2006-04-03 2006-11-08 夏书桂 一种治疗胃病的香味中药
CN101167975A (zh) * 2007-10-26 2008-04-30 武汉大学 一种草血竭水煮醇沉干浸膏和/或其纯化部分的制备方法
CN101327307A (zh) * 2008-07-29 2008-12-24 李天德 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304574A (zh) * 2013-03-29 2013-09-18 西南交通大学 抗癌用4’-去甲峨参内酯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88A (zh) * 1996-07-16 1998-01-21 郝来勤 一种纯天然植物人体生命核能营养基质
CN1237440A (zh) * 1999-07-02 1999-12-08 白孟克巴图 一种治疗多种晚期癌症的蒙药
CN1313044A (zh) * 2001-04-09 2001-09-19 陈荣春 抗癌益寿茶
CN1323883A (zh) * 2001-06-05 2001-11-28 王步先 一种金娘子酒及其加工方法
CN1857659A (zh) * 2006-04-03 2006-11-08 夏书桂 一种治疗胃病的香味中药
CN101167975A (zh) * 2007-10-26 2008-04-30 武汉大学 一种草血竭水煮醇沉干浸膏和/或其纯化部分的制备方法
CN101327307A (zh) * 2008-07-29 2008-12-24 李天德 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304574A (zh) * 2013-03-29 2013-09-18 西南交通大学 抗癌用4’-去甲峨参内酯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8317A (zh)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0222A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药
CN104436018B (zh) 治疗肿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7145A (zh) 用于治疗脾虚痰湿证型高脂血症的中药药物
CN105535859A (zh) 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1092B (zh) 一种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散剂制备方法
CN106362111A (zh) 一种改善痰湿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和一种药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453B (zh) 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3283B (zh) 一种治疗痰湿凝滞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3236B (zh) 一种治疗胃热阴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236B (zh)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7977A (zh)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CN110742990B (zh) 一种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和应用
CN103550633B (zh)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38317B (zh)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819A (zh) 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237B (zh) 一种治疗瘀阻胃络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34A (zh) 联合化疗药治疗胃癌的中药制剂
CN105267818A (zh)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865A (zh)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CN110051812A (zh) 一种扶正祛邪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950A (zh) 一种治疗乳痈的中药组合物
CN104547384A (zh) 一种治疗百草枯中毒的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4840902A (zh) 一种治疗卵巢肿瘤的中药制剂
CN105168658A (zh)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11974B (zh) 一种改善人体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he eastern section of Jiefang Road 276000 Shandong province Lanshan District of Linyi City No. 27 people's Hospital of Linyi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ao Liming

Address before: 276000 Linyi people's Hospital, Jiefang Road 27, Lanshan District, Shandong, Linyi,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Zhao Lim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