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5949B - 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它的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它的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5949B
CN103635949B CN201280029291.6A CN201280029291A CN103635949B CN 103635949 B CN103635949 B CN 103635949B CN 201280029291 A CN201280029291 A CN 201280029291A CN 103635949 B CN103635949 B CN 103635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gnal wire
viewing area
spacing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92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5949A (zh
Inventor
藤川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35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5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5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5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02F1/13629Multilayer wiring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多个第2信号线(19b)在与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侧平行地延伸,在以角度θa与该一边交叉的方向上平行地延伸,在该正交的方向上平行地延伸,在以角度θb与该一边交叉的方向上平行地延伸,在该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多个第1信号线(19a)在该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侧平行地延伸,在以角度θa与该一边交叉的方向上平行地延伸,在该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设置于上述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多个第2连接部(6b)的间距Pd比设置于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19a)的多个第1连接部(6a)的间距Pc宽。

Description

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它的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它的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信号线在非显示区域中从第1配线层切换到第2配线层的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它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例如具备: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其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以及液晶层,其设置于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之间。并且,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分别规定有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和显示区域外侧的非显示区域。
有源矩阵基板在显示区域中具备:多个栅极信号线,其以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以及多个源极信号线,其以在与各栅极信号线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
栅极信号线、源极信号线等多个信号线如上所述在显示区域中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非显示区域中相互并行地延伸,而且,为了与驱动电路连接而引出到非显示区域的基板端部,即引出到从相对基板突出的有源矩阵基板的端子区域。
另外,在各信号线中,为了抑制端子区域中的腐蚀,例如已提出如下配线结构:在显示区域中具备由铝等低电阻的配线材料形成的第1配线层,在非显示区域中具备由钽、钨等高熔点的配线材料形成的第2配线层和从第1配线层切换到第2配线层的连接部,即将由相互不同的配线材料形成的第1配线层和第2配线层连结的配线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电子设备,其具备:第1电极;第2电极,其以与第1电极交叉的方式配置;第1引出配线,其与第1电极连接;以及第2引出配线,其与第2电极连接,第2引出配线中施加有比第1引出配线低的电压,第2引出配线包含金属膜,第1引出配线不包含金属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461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339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02/065434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有源矩阵基板中,多个信号线如上所述以集中到配置驱动电路的端子区域的一部分的方式引出,因此,在非显示区域中,多个信号线的配线群的轮廓形状成为紧缩为大致扇形的形状。然而,在非显示区域中,若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上述这样的从第1配线层切换到第2配线层的连接部,则多个信号线的紧缩从物理上来说会变松散,从而多个信号线的引出会扩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非显示区域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切换到第2配线层的连接部,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也被抑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在非显示区域中使分别设置于多个第2信号线的多个第2连接部的间距比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的多个第1连接部的间距宽。
具体地说,本发明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具备:矩形的显示区域,其进行图像显示;非显示区域,其被规定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周围;安装区域,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被规定为沿着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多个第1信号线,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上述显示区域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上述安装区域;多个第2信号线,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在上述角度θa的角的中心方向侧与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相邻,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上述显示区域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然后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以角度θb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最后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上述安装区域;第1配线层,其构成上述各第1信号线和各第2信号线的上述显示区域侧;第2配线层,其构成上述各第1信号线和各第2信号线的上述安装区域侧,由与上述第1配线层不同的材料形成于与上述第1配线层不同的层;多个第1连接部,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以间距Pc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用于沿着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将上述第1配线层和上述第2配线层连接;以及多个第2连接部,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与上述多个第1连接部相邻,以比上述间距Pc宽的间距Pd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第2信号线,用于沿着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将上述第1配线层和上述第2配线层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在非显示区域中,多个第1信号线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与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另外,在非显示区域中,在角度θa的角的中心方向侧与多个第1信号线相邻的多个第2信号线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然后在与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以角度θb与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最后在与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并且,分别设置于多个第2信号线而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和第2配线层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部的间距Pd比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而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和第2配线层连接的多个第1连接部的间距Pc宽。在此,当将相互并行地延伸的多个第2信号线中的、在以角度θb与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部分的间距设为Pg(参照图5)时,能够基于sinθb=Pg/Pd这一关系式,通过使间距Pd变宽而使角度θb变小。并且,多个第2连接部的间距Pd比多个第1连接部的间距Pc宽,因此能使多个第2信号线的紧缩变紧(加大)。因此,在包括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的配线群中,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被抑制,从而在非显示区域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切换到第2配线层的连接部,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也被抑制。
在此,如图4~图11所示,间距是相邻的各结构单位的中心线间的距离。此外,间距基本上是相邻的各结构单位的中心线间的距离,但也可以在相邻的各结构单位中设定指定的位置(例如,各结构单位的一端),间距为该设定的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
也可以是,上述间距Pa等于上述间距Pd,上述间距Pb等于上述间距Pc
根据上述构成,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的显示区域侧的间距Pa等于多个第2连接部的间距Pd,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的安装区域侧的间距Pb等于多个第1连接部的间距Pc,因此,各第2信号线的延伸的方向的角度θa和角度θb彼此相等,各第2信号线大致一条直线状地延伸,从而多个第2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被有效地抑制。
也可以是,在上述多个第1连接部和上述多个第2连接部的边界处,该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以间距Pe设置,上述间距Pe比上述间距Pc宽,比上述间距Pd窄。
根据上述构成,在多个第1连接部和多个第2连接部的边界处,相邻的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以间距Pe设置,间距Pe比间距Pc宽,比间距Pd窄,因此,用于消除由间距的大小的差异导致的布局上的不便的缓冲区域被配置在以间距Pc配置的多个第1连接部和以间距Pd配置的多个第2连接部之间。
也可以是,上述多个第1连接部和多个第2连接部沿着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设置。
根据上述构成,多个第1连接部和多个第2连接部沿着显示区域的一边设置,因此,多个第1连接部和多个第2连接部被简单形状的部件保护。
也可以是,在上述显示区域中以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源极信号线,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是每个该信号线与构成像素的颜色数量的上述源极信号线经由开关电路连接的多个视频信号线。
根据上述构成,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是每个该信号线与以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多个源极信号线中的构成像素的颜色数量的源极信号线经由开关电路连接的多个视频信号线,因此,视频信号线的条数比源极信号线的条数少也够用。由此,能够使多个视频信号线的紧缩变紧(加大),从而多个视频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被抑制。
也可以是,在上述显示区域中以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显示用信号线,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分别与上述多个显示用信号线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分别与以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于显示区域的多个显示用信号线连接,因此,例如具体地构成安装于安装区域的驱动电路与各显示用信号线连接而成的有源矩阵基板。
也可以是,上述各显示用信号线是源极信号线。
根据上述构成,各显示用信号线是源极信号线,因此,例如具体地构成安装于安装区域的驱动电路与各源极信号线连接而成的有源矩阵基板。
也可以是,上述安装区域被规定于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相对于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的中央部正交的轴对称地设置,上述多个第2信号线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的两外侧。
根据上述构成,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相对于与显示区域的一边的中央部正交的轴对称地设置,因此,使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的配线长度变短,多个第1信号线和多个第2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被抑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面板具备:上述有源矩阵基板;相对基板,其以与上述有源矩阵基板相对的方式设置;以及显示介质层,其设置于上述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具备: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的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以及设置于这两个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因此,在具备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面板中,在非显示区域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切换到第2配线层的连接部,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也被抑制。
也可以是,上述显示介质层是液晶层。
根据上述构成,显示介质层是液晶层,因此,具体地构成液晶显示面板作为显示面板。
也可以是,在上述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封入上述液晶层的框状的密封材料,上述多个第1连接部和多个第2连接部以与上述密封材料的一边重叠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构成,多个第1连接部和多个第2连接部以与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之间的密封材料的一边重叠的方式设置,因此,多个第1连接部和多个第2连接部被密封材料的一边保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非显示区域中,分别设置于多个第2信号线的多个第2连接部的间距比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的多个第1连接部的间距宽,因此,在非显示区域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切换到第2配线层的连接部,也能够抑制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3是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有源矩阵基板的俯视图。
图4是将图3中的区域Ra放大的俯视图。
图5是将图3中的区域Rb放大的俯视图。
图6是将图3中的区域Rc放大的俯视图。
图7是将图3中的区域Rd放大的俯视图。
图8是将图3中的区域Re放大的俯视图。
图9是将图3中的区域Rf放大的俯视图。
图10是将图3中的区域Rg放大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俯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俯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的俯视图。
图15是比较例的有源矩阵基板的俯视图。
图16是将图15中的区域Rx放大的俯视图。
图17是将图15中的区域Ry放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图10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它的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1。具体地说,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50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液晶显示面板50的截面图。另外,图3是构成液晶显示面板50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俯视图。而且,图4~图10是分别将图3中的区域Ra~区域Rg放大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50具备:有源矩阵基板20a和相对基板30,其以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液晶层40,其作为显示介质层设置于有源矩阵基板20a和相对基板30之间;以及密封材料45,其为了将有源矩阵基板20a和相对基板30相互粘接并且在有源矩阵基板20a和相对基板30之间封入液晶层40而框状地设置。
在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对基板3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50中,如图1所示,在密封材料45(参照图2)的内侧矩形地规定有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D,在显示区域D的周围框状地规定有非显示区域N。另外,在有源矩阵基板20a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从相对基板30突出的非显示区域N(端子区域)中,以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的中央部对应的方式,例如规定有用于安装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作为驱动电路的安装区域M。
如图2和图3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a具备: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10;多个栅极信号线14c,其在显示区域D中以隔着基底膜11和栅极绝缘膜13在图3中的横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于透明基板10;层间绝缘膜15,其以覆盖各栅极信号线14c的方式设置;多个源极信号线16a,其在显示区域D中以在与各栅极信号线14c正交的方向(图3中的纵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层间绝缘膜15上;多个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未图示),其分别设置于各栅极信号线14c和各源极信号线16a的每个交叉部分,即分别设置于作为图像的最小单位的各副像素;保护绝缘膜17,其以覆盖各TFT的方式设置;多个像素电极18a,其在显示区域D中矩阵状地设置在保护绝缘膜17上,与各TFT分别连接;以及取向膜(未图示),其以覆盖各像素电极18a的方式设置。
按每个上述副像素设置的TFT例如具备:半导体层,其岛状地设置在基底膜11上;栅极绝缘膜13,其以覆盖该半导体层的方式设置;栅极电极,其以与该半导体层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栅极绝缘膜13上;层间绝缘膜15,其以覆盖栅极电极的方式设置;以及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其设置在层间绝缘膜15上,以相互分开的方式配置,上述TFT与后述的开关电路的TFT5a为相同构成。在此,上述栅极电极是栅极信号线14c向每个副像素的一部分或者侧方的突出部。另外,上述源极电极是源极信号线16a向每个副像素的一部分或者侧方的突出部。而且,上述漏极电极经由形成于保护绝缘膜17的接触孔与像素电极18a连接。
如图3所示,栅极信号线14c的两端与行控制电路5bg连接。在此,如图3所示,行控制电路5bg沿着显示区域D的图中左边和右边形成为单片。另外,如图3所示,在行控制电路5bg的附近设置有电平移位电路、缓冲电路、保护电路等附属电路5c。此外,利用从该栅极信号线14c的两端驱动的构成,能够抑制伴随像素阵列的高分辨率化而有可能出现的串扰(阴影)。
如图3所示,源极信号线16a的一端与列控制电路5ag连接。在此,如图3所示,列控制电路5ag沿着显示区域D的图中下边形成为单片。另外,如图3所示,在列控制电路5ag的附近设置有电平移位电路、缓冲电路、保护电路等附属电路5c。
如图2所示,配置于构成列控制电路5ag的各单位电路区域5au(参照图4)的TFT5a具备:半导体层12a,其岛状地设置在基底膜11上;栅极绝缘膜13,其以覆盖半导体层12a的方式设置;栅极电极14a,其以与半导体层12a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栅极绝缘膜13上;层间绝缘膜15,其以覆盖栅极电极14a的方式设置;源极电极(16a)和漏极电极(16b),其设置在层间绝缘膜15上,以相互分开的方式配置,TFT5a是将后述的1条视频信号线19按构成像素的颜色数量(例如,RGB三色)例如分配到3条源极信号线16a的开关电路(RGB开关电路)。
半导体层12a具备:沟道区域(未图示),其以与栅极电极14a重叠的方式设置;以及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未图示),其以隔着沟道区域相互分开的方式设置。此外,在半导体层12a的沟道区域与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也可以设置有LDD(LightlyDopedDrain:轻度掺杂)区域。
如图2所示,TFT5a的源极电极(16a)经由栅极绝缘膜13和层间绝缘膜15的层叠膜中形成的接触孔15a与半导体层12a的源极区域连接,并且成为源极信号线16a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TFT5a的漏极电极(16b)经由栅极绝缘膜13和层间绝缘膜15的层叠膜中形成的接触孔15b与半导体层12a的漏极区域连接,并且成为后述的视频信号线19的第1配线层16b的一部分。
在有源矩阵基板20a中,在非显示区域N中,如图2所示,设置有多个视频信号线19,该多个视频信号线19分别具备:显示区域D侧的第1配线层16b;以及安装区域M侧的第2配线层14b,其经由包括在栅极绝缘膜13和层间绝缘膜15的层叠膜中形成的接触孔15c的连接部6与第1配线层16b连接。在此,在安装区域M中,在第2配线层14b的端部,如图1和图2所示,源极导电层16c和透明导电层18b层叠,由此设置有端子部7。
如图3所示,多个视频信号线19具备:多个第1信号线19a,其设置于内侧;以及多个第2信号线19b,其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19a的两外侧。在此,如图7所示,配置于图3中的左侧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在角度θa的角的中心方向Ca侧与多个第1信号线19a相邻。另外,配置于图3中的右侧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在角度θa的角的中心方向Cb(参照图8)侧与多个第1信号线19a相邻。
如图3、图7~图10所示,多个第1信号线19a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M,并优选相对于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的中央部正交的轴A对称地设置。
如图7和图9所示,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16b和第2配线层14b连接的多个第1连接部6a以间距Pc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19a。在此,第1连接部6a的间距Pc等于第1信号线19a和第2信号线19b的安装区域M中的间距Pb
如图3~图7所示,多个第2信号线19b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然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以角度θb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最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M。
如图5和图7所示,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16b和第2配线层14b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部6b以比间距Pc宽的间距Pd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多个第2信号线19b。在此,第2连接部6b的间距Pd等于第1信号线19a和第2信号线19b的显示区域D侧的间距Pa
在多个第1连接部6a和多个第2连接部6b的边界处,如图7所示,第1连接部6a和第2连接部6b以间距Pe设置。在此,间距Pe比间距Pc宽,比间距Pd窄。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特征如下:尽管作为视频信号线19而分别发挥功能的第1信号线19a和第2信号线19b是具有相同功能的配线,但与它们对应的设置于第1信号线19a的第1连接部6a的间距Pc、设置于第2信号线19b的第2连接部6b的间距Pd以及第1连接部6a和第2连接部6b的边界处的间距Pe特意设计为不同。
如图2、图3、图5、图7以及图9所示,多个第1连接部6a和多个第2连接部6b沿着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以与密封材料45的一边重叠的方式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多个视频信号线19相对于轴A对称地设置的配线结构,但多个视频信号线19也可以相对于轴A为非对称。具体地说,例如,在使安装区域M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3中的下边Su)的中央部偏离地配置的情况下,多个视频信号线19的配线群的轮廓形状相对于轴A为非对称。另外,对多个视频信号线19中的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M的配线结构来说,也可以不是简单地包括直线的平行线。例如,也可以是以使配线长度一致为目的而一边重复小的弯曲一边朝向安装区域M相互平行(并行)地延伸的配线结构。即,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线”和“平行地延伸”是不同的概念,“平行地延伸”是包含“平行线”的更宽范围的概念。
相对基板30例如具备: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未图示);黑矩阵(未图示),其格子状地设置在透明基板上;红色层、绿色层以及蓝色层等多个着色层(未图示),其分别设置于黑矩阵的各格子间;共用电极(未图示),其以覆盖黑矩阵和各着色层的方式设置;多个感光间隔物(未图示),其柱状地设置在共用电极上;以及取向膜(未图示),其以覆盖共用电极和各感光间隔物的方式设置。
液晶层40例如包括具有电光学特性的向列型液晶材料等。
在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50中,在各副像素中,来自行控制电路5bg的栅极信号经由栅极信号线14c传送到栅极电极,TFT成为导通状态时,来自安装于安装区域M的IC芯片的源极信号经由视频信号线19、列控制电路5ag以及源极信号线16a传送到源极电极,经由半导体层和漏极电极向像素电极18a写入指定的电荷。这时,在液晶显示面板50中,在有源矩阵基板20a的各像素电极18a和相对基板30的共用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向液晶层40施加指定的电压。并且,在液晶显示面板50中,在各副像素中,根据向液晶层40施加的电压的大小改变液晶层40的取向状态,从而调整液晶层40的光透射率,在显示区域D中进行图像显示。
接着,说明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50的方法。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50的制造方法具备有源矩阵基板制造工序、相对基板制造工序以及液晶注入工序。
<有源矩阵基板制造工序>
首先,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10上,例如利用CVD(ChemicalVapor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以50nm程度的厚度形成氮化硅膜、氧化硅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等,形成基底膜11。
然后,在形成基底膜11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CVD法以50nm程度的厚度形成本征非晶硅膜,然后利用激光的照射等退火处理进行多结晶化而形成多晶硅膜,对该多晶硅膜进行光刻处理、蚀刻处理以及抗蚀剂的剥离处理,从而形成半导体层12a等。
其后,在形成半导体层12a等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CVD法以100nm程度的厚度形成氮化硅膜、氧化硅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等,形成栅极绝缘膜13。
而且,在形成栅极绝缘膜13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溅射法以300nm程度的厚度形成钨膜等金属膜,然后对该金属膜进行光刻处理、蚀刻处理以及抗蚀剂的剥离处理,从而形成栅极信号线14c、栅极电极14a以及第2配线层14b等。
然后,对形成栅极信号线14c等后的基板上的半导体层12a等,将栅极电极14a作为掩模而注入磷等杂质,从而在半导体层12a等中形成沟道区域、源极区域以及漏极区域。
而且,在形成半导体层12a的沟道区域、源极区域以及漏极区域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CVD法以700nm程度的厚度形成氮化硅膜、氧化硅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等无机绝缘膜,然后对该无机绝缘膜及其下层的栅极绝缘膜13进行光刻处理、蚀刻处理以及抗蚀剂的剥离处理,从而形成具有接触孔15a、15b以及15c的层间绝缘膜15。
并且,在形成层间绝缘膜15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溅射法以350nm程度的厚度形成铝膜等金属膜,然后对该金属膜进行光刻处理、蚀刻处理以及抗蚀剂的剥离处理,从而形成源极信号线(源极电极)16a、第1配线层(漏极电极)16b以及源极导电层16c等,形成TFT5a和具备它的列控制电路5ag。这时,还同时形成按每个像素配置的TFT和行控制电路5bg。
而且,在形成源极信号线16a等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旋涂法、狭缝涂法以2μm程度的厚度涂敷丙烯酸类感光性树脂膜,然后对该涂敷膜进行预焙、曝光、显像以及后焙,从而形成具有接触孔的保护绝缘膜17。
并且,在形成保护绝缘膜17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溅射法以100nm程度的厚度形成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膜等透明导电膜,然后对该透明导电膜进行光刻处理、蚀刻处理以及抗蚀剂的剥离处理,从而形成像素电极18a和透明导电层18b。
最后,在形成像素电极18a等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旋涂法、狭缝涂法或者印刷法涂敷聚酰亚胺类树脂膜,然后对该涂敷膜进行烧制和摩擦处理,从而形成取向膜。
如此,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a。
<相对基板制造工序>
首先,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旋涂法或者狭缝涂法涂敷着色为黑色的感光性树脂,然后对该涂敷膜进行曝光和显像,从而将黑矩阵形成为1μm程度的厚度。
然后,在形成上述黑矩阵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旋涂法或者狭缝涂法涂敷着色为红色、绿色或者蓝色的感光性树脂,然后对该涂敷膜进行曝光和显像,从而将所选择的颜色的着色层(例如,红色层)形成为1μm~3μm程度的厚度。并且,对于其它2种颜色也重复同样的工序,将其它2种颜色的着色层(例如绿色层和蓝色层)形成为1μm~3μm程度的厚度。
而且,在形成上述各着色层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溅射法使用掩模以100nm程度的厚度形成ITO膜等透明导电膜,从而形成共用电极。
并且,在形成上述共用电极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旋涂法、狭缝涂法以4μm程度的厚度涂敷丙烯酸类感光性树脂膜,然后对该涂敷膜进行预焙、曝光、显像以及后焙,从而形成感光间隔物。
最后,在形成上述感光间隔物后的整个基板上,例如利用旋涂法、狭缝涂法或者印刷法涂敷聚酰亚胺类树脂膜,然后对该涂敷膜进行烧制和摩擦处理,从而形成取向膜。
如此,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相对基板30。
<液晶注入工序>
首先,例如在由上述相对基板制造工序制造的相对基板30的表面,框状地印刷包括UV(ultraviolet:紫外线)固化和热固化并用型树脂等密封材料45,向密封材料45的内侧滴下液晶材料(40)。
然后,在减压下将滴下液晶材料(40)后的相对基板30和由上述有源矩阵基板制造工序制造的有源矩阵基板20a贴合,然后使该贴合后的贴合体开放于大气压,从而对该贴合体的表面和背面加压。
而且,在向夹持于上述贴合体的密封材料45照射UV光后,加热该贴合体,从而使密封材料45固化。
最后,例如通过切割将使密封材料45固化后的贴合体切断,从而将其不需要的部分除去。
如此,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50。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具体结构。此外,表示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角度或者方向的θa、θb、θx以及θy根据配线结构是清楚的,均定义为大于0°且小于90°的角度。
当使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第1配线层16b的各线宽为4μm,使各间隔为4μm时,在θa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第1配线层16b)的间距Pf(参照图4)为8μm。因此,当使间距Pa为75μm时,根据sinθa=Pf/Pa这一关系式,θa约为6.1°。并且,当使用具有同程度的分辨率的曝光装置通过光刻形成第1配线层16b和第2配线层14b时,在θb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第2配线层14b)的间距Pg(参照图5)与间距Pf相同,为8μm。另外,间距Pa等于间距Pd,因此根据sinθb=Pg/Pd这一关系式,θb也约为6.1°。由此,在实施例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中,θa和θb彼此相等,因此能够将各第2信号线19b视为大致一条直线的配线,最外侧的第2信号线19b的终点相对地配置于内侧。
此外,在显示区域D和安装区域M的位置的限制较松而不需要迫使第2信号线19b的终点相对地靠近内侧的情况下,优选在形成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配线结构的视频信号线的基础上,使θb>θa。在该情况下,Pg>Pf,能够使第2配线层的线宽比第1配线层的线宽粗。这样,通过加宽第2配线层的线宽,能够抑制第2配线层的配线电阻的增加,因此能够将耐蚀性优异但薄膜电阻较大的配线材料用作第2配线层,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配线设计的自由度。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中的多个视频信号线119的具体结构。在此,图15是比较例的有源矩阵基板120的俯视图。另外,图16和图17是分别将图15中的区域Rx和Ry放大的俯视图。
如图15所示,有源矩阵基板120在显示区域D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N中具备多个视频信号线119。
如图15~图17所示,多个视频信号线119以如下方式相对于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5中的下边Su)的中央部正交的轴A对称地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5中的下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x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5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然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5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以角度θy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5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最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5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未图示)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M。
如图17所示,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5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116和第2配线层114连接的多个连接部106以间距Pz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多个视频信号线119。在此,连接部106的间距Pz比视频信号线119的安装区域M中的间距Pb宽,比视频信号线119的显示区域D侧的间距Pa窄。
在此,当使多个视频信号线119的第1配线层116的各线宽为4μm,使各间隔为4μm时,在θx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视频信号线119(第1配线层116)的间距Px为8μm。因此,当使间距Pa为75μm时,根据sinθx=Px/Pa这一关系式,θx约为6.1°。并且,当使用具有相互相同程度的分辨率的曝光装置通过光刻形成第1配线层116和第2配线层114时,在θy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视频信号线119(第2配线层114)的间距Py与间距Px相同,为8μm。另外,当使间距Pz为60μm时,根据sinθy=Py/Pz这一关系式,θy约为7.7°。由此,在比较例的有源矩阵基板120中,各视频信号线119不是一条直线,因此,最外侧的视频信号线119的终点相对地配置于外侧。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面板50,在非显示区域N中,多个第1信号线19a以如下方式相对于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的中央部正交的轴A左右对称地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M。另外,在非显示区域N中,在角度θa的角的中心方向Ca或者Cb侧与多个第1信号线19a相邻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然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以角度θb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最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M。并且,分别设置于多个第2信号线19b而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16b和第2配线层14b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部6b的间距Pd比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19a而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16b和第2配线层14b连接的多个第1连接部6a的间距Pc宽。在此,当将相互并行地延伸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中的、在以角度θb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部分的间距作为Pg时,能够基于sinθb=Pg/Pd这一关系式,通过使间距Pd变宽而使角度θb变小。并且,配置于外侧的多个第2连接部6b的间距Pd比配置于内侧的多个第1连接部6a的间距Pc宽,因此能够使角度θb变小,能够使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紧缩变紧(加大)。因此,能够在包括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配线群中抑制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因此在非显示区域N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16b切换到第2配线层14b的连接部6(第1连接部6a和第2连接部6b),也能够抑制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而且,能够抑制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引出的扩展,因此能够向安装区域M安装便宜的小型IC芯片,并且使配置安装区域M的非显示区域N变小来谋求窄边框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面板50,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显示区域D侧的间距Pa等于多个第2连接部6b的间距Pd,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安装区域M侧的间距Pb等于多个第1连接部6a的间距Pc,因此各第2信号线19b的延伸方向的角度θa和角度θb彼此相等,各第2信号线19b大致一条直线状地延伸,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引出的扩展。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面板50,在多个第1连接部6a和多个第2连接部6b的边界处,相邻的第1连接部6a和第2连接部6b以间距Pe设置,间距Pe比间距Pc宽,比间距Pd窄,因此能够在以间距Pc配置的多个第1连接部6a和以间距Pd配置的多个第2连接部6b之间配置用于消除由间距的大小的差导致的布局上的不便的缓冲区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面板50,多个第1连接部6a和多个第2连接部6b沿着显示区域D的一边以与密封材料45的一边重叠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利用密封材料45的一边来保护多个第1连接部6a和多个第2连接部6b。而且,在有源矩阵基板20a中,在与密封材料45接触的保护绝缘膜17的下层配置第1配线层16b和第2配线层14b两者,因此,即使第1配线层16b和第2配线层14b的膜厚的差异较大,与密封材料45接触的保护绝缘膜17的表面高度也是均匀的,能够抑制液晶层40的厚度的不均、所谓单元厚度不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面板50,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相对于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的中央部正交的轴A对称地设置,因此,即使使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配线长度变短,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引出的扩展也被抑制。
《发明的实施方式2》
图11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7对应的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b的俯视图。在此,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与图1~图10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例了在相邻的各第2连接部6b之间不配置电极图案的有源矩阵基板20a,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在相邻的各第2连接部6b之间配置虚设的电极图案6c的有源矩阵基板20b。
如图11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b仅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区域Rd中相邻的各第2连接部6b之间,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正交的方向岛状地设置有多个电极图案6c,而其它构成与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同。在此,电极图案6c由构成第1配线层16b的金属膜或者构成第2配线层14b的金属膜或者这些金属膜的层叠膜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长方形的电极图案6c,但电极图案6c例如也可以是如表示信号线的编号的英文数字这样的文字、按10条等指定条数形成的几何学的图案等。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b,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在包括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配线群中抑制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因此,在非显示区域N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16b切换到第2配线层14b的连接部6,也能够抑制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b,在相邻的各第2连接部6b之间设置有电极图案6c,因此,能够使与密封材料45接触的保护绝缘膜17的表面高度更为均匀。
《发明的实施方式3》
图12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3对应的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c的俯视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示例了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在安装区域M中具有1个端子群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和20b,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多个第1信号线19ac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在安装区域M中具有2个端子群的有源矩阵基板20c。
如图12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c仅是在非显示区域N中设置有多个第1信号线19ac,而其它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同。
如图12所示,多个第1信号线19ac具备:第1配线群,其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从图中的轴A离开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M,优选其相对于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的中央部正交的轴A对称地设置;以及第2配线群,其以如下方式设置:在第1配线群的两外侧,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向图中的轴A接近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安装区域M,相对于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的中央部正交的轴A对称地设置。
如图12所示,在安装区域M中,由图中左侧的多个第1信号线19ac的各端子和图中左侧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各端子形成第1端子群,由图中右侧的多个第1信号线19ac的各端子和图中右侧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各端子形成第2端子群。在此,安装于安装区域M的IC芯片也可以按上述第1端子群和第2端子群中的每个端子群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c能够通过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制造方法中变更第1配线层16b和第2配线层14b的图案形状来制造。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c,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同样地,能够在包括多个第1信号线19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的配线群中抑制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因此,在非显示区域N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16b切换到第2配线层14b的连接部6,也能够抑制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
《发明的实施方式4》
图13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3对应的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d的俯视图。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各源极信号线16a和安装IC芯片的安装区域M之间设置有列控制电路5ag的有源矩阵基板20a~20c,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在各源极信号线16d和安装区域Ma之间未设置列控制电路的有源矩阵基板20d。
如图13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d仅是具备:多个源极信号线16d,其在显示区域D中以在图中纵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以及多个视频信号线19c,其在非显示区域N中分别具有相互连接的显示区域D侧的第1配线层16d和安装区域Ma侧的第2配线层14b,而其它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相同。在此,各视频信号线19c的第1配线层16d为各源极信号线16d的延长部分。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第1配线层16d为各源极信号线16d的延长部分的构成,但各视频信号线19c的第1配线层也可以由与各源极信号线16d不同的材料形成于与各源极信号线16d不同的层。
如图13所示,多个视频信号线19c具备:设置于内侧的多个第1信号线19aa;以及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19aa的两外侧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a。
如图13所示,多个第1信号线19aa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在安装区域Ma中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优选相对于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的中央部正交的轴A对称地设置。
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3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16d和第2配线层14b连接的多个第1连接部(未图示)以间距Pc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19aa。在此,上述第1连接部的间距Pc等于第1信号线19aa和第2信号线19ba的安装区域Ma中的间距Pb
如图13所示,多个第2信号线19ba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然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以角度θb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最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在安装区域Ma中相互平行地延伸。
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3中的下边Su)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16d和第2配线层14b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部(未图示)以比间距Pc宽的间距Pd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多个第2信号线19ba。在此,上述第2连接部的间距Pd等于第1信号线19aa和第2信号线19ba的显示区域D侧的间距Pa
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d能够通过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制造方法中变更源极信号线16a和第1配线层16b的图案形状来制造。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d,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包括多个第1信号线19a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a的配线群中抑制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因此,在非显示区域N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16d切换到第2配线层14b的连接部,也能够抑制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
《发明的实施方式5》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e的俯视图。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仅在源极信号线的端部侧设置有信号线的引出结构的有源矩阵基板20a~20d,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在栅极信号线的端部侧也设置有信号线的引出结构的有源矩阵基板20e。
如图14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e在非显示区域N中以沿着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下边Su)并与该一边的中央部对应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源极信号线16d的IC芯片的安装区域Ma,并且以沿着显示区域D的另一边(图中的右边Sr)并与该另一边的中央部对应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安装驱动栅极信号线14d的IC芯片的安装区域Mb。
如图14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e仅是具备:多个栅极信号线14d,其在显示区域D中以在图中横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以及多个扫描信号线19d,其在非显示区域N中分别具有相互连接的显示区域D侧的第1配线层14d和安装区域Mb侧的第2配线层16e,而其它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4的有源矩阵基板20d相同。在此,各扫描信号线19d的第1配线层14d为各栅极信号线14d的延长部分。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第1配线层14d为各栅极信号线14d的延长部分的构成,但各扫描信号线19d的第1配线层也可以由与各栅极信号线14d不同的材料形成于与各栅极信号线14d不同的层。
如图14所示,多个扫描信号线19d具备:设置于内侧的多个第1信号线19ab;以及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19ab的两外侧的多个第2信号线19bb。
如图14所示,多个第1信号线19ab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右边Sr)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右边Sr)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右边Sr)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在安装区域Mb中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优选相对于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右边Sr)的中央部正交的轴B对称地设置。
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4中的右边Sr)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14d和第2配线层16e连接的多个第1连接部(未图示)以间距Pc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信号线19ab。在此,上述第1连接部的间距Pc等于第1信号线19ab和第2信号线19bb的安装区域Mb中的间距Pb
如图14所示,多个第2信号线19bb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右边Sr)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显示区域D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右边Sr)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然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右边Sr)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以角度θb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右边Sr)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最后在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中的右边Sr)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在安装区域Mb中相互平行地延伸。
用于沿着与显示区域D的一边(图14中的右边Sr)正交的方向将第1配线层14d和第2配线层16e连接的多个第2连接部(未图示)以比间距Pc宽的间距Pd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多个第2信号线19bb。在此,上述第2连接部的间距Pd等于第1信号线19ab和第2信号线19bb的显示区域D侧的间距Pa
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e能够通过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制造方法中变更栅极信号线14c、源极信号线16a以及第1配线层16b的图案形状来制造。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基板20e,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在包括多个第1信号线19aa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a的源极侧的配线群以及在包括多个第1信号线19ab和多个第2信号线19bb的栅极侧的配线群中抑制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因此,在非显示区域N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16d切换到第2配线层14b的连接部或者存在从第1配线层14d切换到第2配线层16e的连接部,也能够抑制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面板示例了液晶显示面板,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无机EL显示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子纸等其它显示面板,另外,不仅能够应用于要求面板小型化的移动用途的显示面板,还能够应用于电视、电子看板等监视器用途的大型显示面板等。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使与像素电极连接的TFT的电极为漏极电极的有源矩阵基板,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将与像素电极连接的TFT的电极称为源极电极的有源矩阵基板。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在本发明中,即使在各信号线的中途存在从第1配线层切换到第2配线层的连接部,多个信号线的引出的扩展也被抑制,因此,对具有多个信号线的配线群的轮廓形状紧缩为扇形的配线结构的所有配线基板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A、B轴
D显示区域
M、Ma、Mb安装区域
N非显示区域
5aTFT(开关电路)
6a第1连接部
6b第2连接部
14b第2配线层
14d第1配线层
16a、16d源极信号线(显示用信号线)
16b、16d第1配线层
16e第2配线层
19、19c视频信号线
19a、19aa、19ab、19ac第1信号线
19b、19ba、19bb第2信号线
19d扫描信号线
20a~20e有源矩阵基板
30相对基板
40液晶层(显示介质层)
45密封材料
50液晶显示面板

Claims (11)

1.一种有源矩阵基板,具备:
矩形的显示区域,其进行图像显示;
非显示区域,其被规定于上述显示区域的周围;
安装区域,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被规定为沿着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
多个第1信号线,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上述显示区域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上述安装区域;
多个第2信号线,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在上述角度θa的角的中心方向侧与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相邻,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a从上述显示区域侧相互平行地延伸后,在以角度θa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然后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进一步在以角度θb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交叉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最后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以间距Pb相互平行地延伸到上述安装区域;
第1配线层,其构成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的各第1信号线和上述多个第2信号线的各第2信号线的上述显示区域侧;
第2配线层,其构成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的各第1信号线和上述多个第2信号线的各第2信号线的上述安装区域侧,由与上述第1配线层不同的材料形成于与上述第1配线层不同的层;
多个第1连接部,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以间距Pc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用于沿着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将上述第1配线层和上述第2配线层连接;以及
多个第2连接部,其在上述非显示区域中与上述多个第1连接部相邻,以比上述间距Pc宽的间距Pd相互相邻地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第2信号线,用于沿着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将上述第1配线层和上述第2配线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上述间距Pa等于上述间距Pd,上述间距Pb等于上述间距P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在上述多个第1连接部和上述多个第2连接部的边界处,该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以间距Pe设置,
上述间距Pe比上述间距Pc宽,比上述间距Pd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上述多个第1连接部和上述多个第2连接部沿着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在上述显示区域中以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源极信号线,
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和上述多个第2信号线是每个该信号线与构成像素的颜色数量的上述源极信号线经由开关电路连接的多个视频信号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在上述显示区域中以在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显示用信号线,
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和上述多个第2信号线分别与上述多个显示用信号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上述多个显示用信号线的各显示用信号线是源极信号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上述安装区域被规定于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
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相对于与上述显示区域的一边的中央部正交的轴对称地设置,
上述多个第2信号线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第1信号线的两外侧。
9.一种显示面板,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源矩阵基板;
相对基板,其以与上述有源矩阵基板相对的方式设置;以及
显示介质层,其设置于上述有源矩阵基板和上述相对基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介质层是液晶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
在上述有源矩阵基板和上述相对基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封入上述液晶层的框状的密封材料,
上述多个第1连接部和上述多个第2连接部以与上述密封材料的一边重叠的方式设置。
CN201280029291.6A 2011-07-20 2012-07-13 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它的显示面板 Active CN103635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9304 2011-07-20
JP2011-159304 2011-07-20
PCT/JP2012/004546 WO2013011678A1 (ja) 2011-07-20 2012-07-13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5949A CN103635949A (zh) 2014-03-12
CN103635949B true CN103635949B (zh) 2015-12-09

Family

ID=47557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9291.6A Active CN103635949B (zh) 2011-07-20 2012-07-13 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它的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22116B2 (zh)
JP (1) JP5723007B2 (zh)
CN (1) CN103635949B (zh)
WO (1) WO20130116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6838B2 (ja) * 2012-02-07 2015-04-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パネル
US9614021B2 (en) * 2013-07-24 2017-04-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18405B (zh) * 2014-01-24 2016-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N105336758B (zh) * 2014-07-18 2018-06-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
CN105388647B (zh) * 2015-12-15 2019-09-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的扇出走线结构及液晶面板
KR101998831B1 (ko) * 2016-07-29 2019-07-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32168B1 (ko) 2016-09-27 2024-0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WO2018168680A1 (ja) * 2017-03-17 2018-09-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パネル
WO2018179132A1 (ja) * 2017-03-29 2018-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表示デバイス、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成膜装置
JP7267490B2 (ja) * 2017-04-20 2023-05-0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7479275B (zh) * 2017-08-08 2021-04-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833895B (zh) * 2017-11-27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1257879B2 (en) * 2018-05-14 2022-02-22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thereof
KR102658427B1 (ko) * 2018-09-11 2024-04-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690747B (zh) * 2018-12-05 2020-04-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陣列基板
CN112068366B (zh) * 2020-09-04 2021-08-2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CN114609836B (zh) * 2022-03-07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016186B (zh) * 2022-06-30 2023-12-05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母板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2034C (zh) * 2000-09-22 2005-07-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62435Y1 (ko) * 1993-06-21 1999-12-15 손욱 슈퍼트위스트네마틱 액정 디스플레이
TW293093B (zh) * 1994-09-08 1996-12-11 Hitachi Ltd
JPH10339880A (ja) 1997-06-09 1998-12-2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187451A (ja) * 1998-12-22 2000-07-04 Fujitsu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配線設計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利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132580B2 (ja) * 1999-08-06 2008-08-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配線構造および基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29669B2 (ja) * 2000-09-22 2006-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078194B2 (ja) * 2000-11-07 2012-11-21 ロー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構造
US6833900B2 (en) * 2001-02-16 2004-12-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5285672A (ja) * 2004-03-30 2005-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圧放電ランプ
TWI232707B (en) * 2004-03-31 2005-05-11 Fujitsu Ltd Display
JP2006098454A (ja) * 2004-09-28 2006-04-13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046188A (ja) 2006-08-11 2008-02-28 Optrex Corp 電子機器
JP5167611B2 (ja) * 2006-08-24 2013-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078363B2 (en) * 2009-11-18 2015-07-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ing board and display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2034C (zh) * 2000-09-22 2005-07-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3007B2 (ja) 2015-05-27
US20140146257A1 (en) 2014-05-29
WO2013011678A1 (ja) 2013-01-24
US9122116B2 (en) 2015-09-01
JPWO2013011678A1 (ja) 2015-02-23
CN103635949A (zh)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5949B (zh) 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它的显示面板
US1150694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094338B (zh) 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该有源矩阵基板的显示面板
US869275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1025457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468836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6621284B2 (ja) 表示装置
JP537290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952473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light shielding lin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43144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40053636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장치
EP3308398B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1017763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US2024014283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050001710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의 제조 방법
JP5706838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パネル
CN10637125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390430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11215866B2 (en) Display device, photomask for color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US20110140094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71467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6029139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