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5072A - 料盘式供料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及载体的转移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料盘式供料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及载体的转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5072A
CN103635072A CN201310370256.7A CN201310370256A CN103635072A CN 103635072 A CN103635072 A CN 103635072A CN 201310370256 A CN201310370256 A CN 201310370256A CN 103635072 A CN103635072 A CN 103635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electronic component
retainer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tray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702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5072B (zh
Inventor
松村洋
渡边真也
纳土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35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5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5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5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料盘式供料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及载体的转移方法,准确地将载体收纳体的错误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转移到本应收纳的载体保持架。使载体保持台移动到与载体保持架相对的位置,将载体从载体保持架拉出,使其移动到载体保持台上。接着,使载体保持台上升到与载体暂存架相对的位置,使载体移动到载体暂存架。接着,使载体保持台下降到与载体保持架相对的位置,将载体从载体保持架拉出。然后,通过使载体保持台上升到与载体保持架相对的位置,且使载体移动到载体保持架,而在载体保持架保持如配膳数据那样的载体。

Description

料盘式供料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及载体的转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料盘式供料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及料盘式供料器中的载体的转移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中,作为供给电子元件的元件供料器的一种,已知有料盘式供料器。该料盘式供料器具备载体收纳体和载体移动单元,所述载体收纳体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个对由容纳有电子元件的料盘和保持该料盘的托盘构成的载体进行收纳的载体保持架;所述载体移动单元从载体保持架拉出载体,使该载体移动到可将容纳于该载体的电子元件供给到设置于电子元件搭载装置的头部的位置(例如,专利文献1、2)。在这种料盘式供料器中,已知有如下的料盘式供料器,即,从提高电子元件搭载作业的效率性的观点出发,预定经由载体而收纳于各载体保持架的电子元件,基于此,将容纳有相应的电子元件的载体收纳于载体保持架。
另外,提出有如下的料盘式供料器,即,为了检查是否已准确地收纳于预定了电子元件的载体保持架,将记录有所容纳的电子元件相关的信息的存储标签(记录介质)设置于载体,在电子元件搭载作业前,由设置于料盘式供料器的标签识读器(读取单元)从存储标签读取上述信息,确定收纳于各载体保持架的电子元件,在检测出收纳于错误的载体保持架的载体的情况下,将该信息显示于监视器等,报告给作业者。据此,作业者能够在电子元件搭载作业前得知具有收纳于错误的载体保持架的载体,通过采取将该载体转移到本应收纳的载体保持架等措施,能够抑制在错误的载体保持架保持有载体的状态下执行电子元件搭载作业的情况。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949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406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载体的转移作业是通过作业者的手来完成的,但该作业对于作业者来说,是需要很多工时和劳动力的作业。另外,例如,在成为转移作业的对象的载体与正上方或正下方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在外观上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引起作业者错误地将不需要转移的载体从载体保持架拉出而导致将其转移到其他载体架之类的错误作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盘式供料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及料盘式供料器中的载体的转移方法,其即使在载体收纳体的错误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将该载体转移到本应收纳的载体保持架,并且能够省略作业者进行的载体的转移作业。
本发明的料盘式供料器向在基板上搭载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搭载部供给电子元件,具备:多个载体,容纳电子元件,并且具备记录有容纳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记录介质;载体收纳体,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个能够沿水平方向拉出所述载体地保持所述载体的载体保持架;信息取得单元,在所述多个载体保持架保持有所述载体的状态下,从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的所述记录介质读取容纳于该载体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从而取得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信息;载体移动单元,具有通过使所述载体沿水平方向移动来进行载体从所述载体保持架的拉出和载体向所述载体保持架的收纳的载体拉出收纳机构,使该载体移动到能够将由所述载体拉出收纳机构拉出的载体所容纳的电子元件供给到所述电子元件搭载部的位置;载体转移单元,基于由所述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组合信息,以所述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预定的组合一致的方式进行所述载体移动单元的工作控制从而转移载体。
本发明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具备在基板上搭载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搭载部和向所述电子元件搭载部供给电子元件的料盘式供料器,其中,所述料盘式供料器具备:多个载体,容纳电子元件,并且具备记录有容纳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记录介质;载体收纳体,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个能够沿水平方向拉出所述载体地保持所述载体的载体保持架;信息取得单元,在所述多个载体保持架保持有所述载体的状态下,从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的所述记录介质读取容纳于该载体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从而取得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信息;载体移动单元,具有通过使所述载体沿水平方向移动来进行载体从所述载体保持架的拉出和载体向所述载体保持架的收纳的载体拉出收纳机构,使该载体移动到能够将由所述载体拉出收纳机构拉出的载体所容纳的电子元件供给到所述电子元件搭载部的位置;载体转移单元,基于由所述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组合信息,以所述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预定的组合一致的方式进行所述载体移动单元的工作控制从而转移载体。
本发明的料盘式供料器中的载体的转移方法在载体收纳体中将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转移到其他载体保持架,所述载体收纳体设置于向在基板上搭载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搭载部供给电子元件的料盘式供料器,并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个能够沿水平方向拉出载体地保持载体的载体保持架,所述载体容纳电子元件并且具备记录有容纳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记录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信息取得工序,在所述多个载体保持架保持有所述载体的状态下,从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的所述记录介质读取容纳于该载体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从而取得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信息;载体转移工序,基于在所述组合信息取得工序中取得的所述组合信息,以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预定的组合一致的方式转移载体。
根据本发明,在多个载体保持架保持有载体的状态下,从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的记录介质读取容纳于该载体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从而取得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信息,基于所取得的组合信息,以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预定的组合一致的方式转移载体,因此作业者不需要进行载体的转移作业,所以能够省去对于作业者的劳动力和工时,并且在载体的转移时,能够防止人为失误,能够准确地将错误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转移到预定的载体保持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料盘式供料器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料盘式供料器和电子元件搭载装置主体部的控制系统的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配膳数据的图,(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组合数据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载体转移动作的流程图;
图7(a)(b)是本实施方式1的载体转移动作的说明图;
图8(a)(b)(c)是本实施方式1的载体转移动作的说明图;
图9(a)(b)(c)是本实施方式1的载体转移动作的说明图;
图10(a)(b)(c)是本实施方式1的载体转移动作的说明图;
图11(a)(b)(c)是本实施方式1的载体转移动作的说明图;
图12(a)(b)是本实施方式1的载体转移动作的说明图;
图13(a)(b)(c)是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元件搭载动作的说明图;
图14是本实施方式2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标号说明
1   电子元件搭载装置
2   基板
4A、4B  料盘式供料器
10  搭载头(电子元件搭载部)
20  载体收纳体
23  载体
26  IC标签
27  载体保持架
30  载体移动单元
35  载体保持台
41  标签识读器
P   电子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进行说明。电子元件搭载装置1由电子元件搭载装置主体部和料盘式供料器4(4A、4B)构成,所述电子元件搭载装置主体部具备将设置于基座1a上且成为电子元件的搭载对象的基板2沿基板输送方向即X方向输送而定位在规定的作业位置(图1所示的基板2的位置)的基板输送部3、及在由基板输送部3定位后的基板2的电极2a上搭载电子元件P的作为电子元件搭载部的搭载头10(10A、10B);所述料盘式供料器4(4A、4B)作为元件供给部,分别设置于基座1a的在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上相对的两侧部,向搭载头10供给电子元件P。另外,电子元件搭载主体部由罩部件1b(参照图2)覆盖其整体。
图1中,基板输送部3由设置于基座1a的上表面且沿X方向延伸的一对输送机5、支承一对输送机5的一对输送机支承部件6、驱动输送机5的作为驱动部的输送机驱动电动机5a(参照图4)构成。基板2以由输送机5从下方支承其两侧部的状态被输送,定位在基于搭载头10的规定的作业位置。
在基座1a的X方向的一端部,以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Y轴移动工作台7,在Y轴移动工作台7上,分别与料盘式供料器4A、4B对应而沿Y方向移动自如地结合有2台X轴移动工作台8A、8B。在各X轴移动工作台8A、8B上,沿X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有移动板9A、9B,在各移动板9A、9B上安装有上述的搭载头10A、10B。通过分别由Y轴移动工作台驱动机构10a、X轴移动工作台驱动机构11a(参照图4)驱动Y轴移动工作台7、X轴移动工作台8A、8B,搭载头10A、10B能够在定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的基板2和料盘式供料器4A、4B之间进行移动(图2所示的箭头a)。
图1及图2中,搭载头10A、10B均是具备多个单位移载头11的多工位头,在各单位移载头11的下端部安装有吸嘴12。吸嘴12通过内装于搭载头10A、10B的吸嘴升降机构13及吸嘴转动机构14(参照图4),能够实现向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的移动及以Z方向为轴的沿水平方向的转动。另外,在吸嘴12的内部,形成有与真空吸引机构15(参照图4)连接的管路(未图示),通过真空吸引机构15的工作,将外部空气(大气)吸入管路内,由此吸附电子元件P。
图1中,在各移动板9A、9B上,以位于X轴移动工作台8A、8B的下表面侧的方式设有基板识别摄像机16。基板识别摄像机16与搭载头10A、10B一体地移动,从上方拍摄基板2。另外,在料盘式供料器4A、4B和基板输送部3之间,配置有元件识别摄像机17,从下方对在其上方移动的搭载头10A、10B所保持的电子元件P进行拍摄。
接着,利用图2及图3对料盘式供料器4A、4B进行说明,因为各料盘式供料器采用的是同一构造,所以仅对料盘式供料器4A进行说明。料盘式供料器4A是向在基板2上搭载电子元件P的电子元件搭载部(搭载头10A)供给电子元件P的供料器,由多个载体23、收纳载体23的载体收纳体20(收纳箱)、使载体23移动的载体移动单元30构成,所述多个载体23在通过多个车轮21而移动自如的台车22上容纳电子元件P,并且具备记录有其所容纳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电子元件的名称及ID号等)的作为记录介质的IC标签26。
载体23由容纳电子元件P的料盘24和从下方保持该料盘24的托盘25构成,上述的IC标签26设置于托盘25的侧面。另外,也可以将IC标签26设置于料盘24的侧面。
图3中,载体收纳体20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个(在此为8个)能够沿水平方向拉出地保持一个载体23的载体保持架27,在载体保持架27a、27b、27c、27d、27e、27f、27g、27h上,分别赋予有地址序号01、02、03、04、05、06、07、08。另外,在位于最上位的载体保持架27a的上方,设有可对由载体移动单元30从载体保持架27拉出的载体23进行载置的载体暂存架28,在载体暂存架28上赋予有地址序号00。
图3中,在台车22上设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Z轴工作台32,在该Z轴工作台32上,升降自如地安装有对从载体保持架27拉出的载体23进行保持的载体保持台35。Z轴工作台32内装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进给丝杠33、与该进给丝杠33螺合的移动螺母34、使进给丝杠33旋转的升降电动机36。该移动螺母34固定于载体保持台35。因此,当通过升降电动机36的驱动而进给丝杠33绕上下轴旋转时,载体保持台35就与移动螺母34一同升降(箭头b)。即,本实施方式1的料盘式供料器4采用的是如下的构成:通过使保持载体23的载体保持台35上升,使载体23移动到可由搭载头10A具备的吸嘴12吸附容纳于该载体23的电子元件P的位置,即,可供给到电子元件搭载部的元件供给位置[T]。
图3中,在载体保持台35上,沿水平方向(箭头c)滑动自如地设有可与托盘25卡合的卡合部件38,通过内装于载体保持台35的滑动机构39(参照图4),相对于载体收纳体20向接近/远离的方向移动。将载体23拉到载体保持台35上的动作是,首先,在使各载体保持架27的上表面27A的高度和载体保持台35的上表面35A的高度一致的状态下(参照图3),使卡合部件38向接近载体收纳体20的方向移动,并使卡合部件38与托盘25卡合。然后,通过使卡合部件38向远离载体收纳体20的方向移动,将托盘25(载体23)从载体保持架27拉出,并移动到载体保持台35上。另外,与此相反,在对已拉出到载体保持架27的载体23进行收纳的情况下,使卡合部件38向接近载体收纳体20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卡合部件38及上述的滑动机构的载体保持台35构成载体拉出收纳机构,所述载体拉出收纳机构通过使载体23沿水平方向移动,而进行载体23从载体保持架27的拉出和载体23向载体保持架27的收纳。另外,具有进给丝杠33、移动螺母34、升降电动机36的Z轴工作台32成为使载体保持台35相对于载体收纳体20而相对地向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而且,该载体拉出收纳机构和该升降机构的组合构成使该载体23移动到可将容纳于载体23的电子元件P供给到搭载头10的位置(图3虚线的元件供给位置[T])的载体移动单元30。
图3中,在载体保持台35的与载体收纳体20相对的一侧,安装有对记录于IC标签26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进行读取的作为读取单元的标签识读器41。载体23以IC标签26位于与标签识读器41相对的一侧的方式保持于载体保持架27,通过由升降电动机36使载体保持台35升降而使标签识读器41与载体保持架27所保持的载体23(托盘25)的IC标签26相对,而从该IC标签26读取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
接着,参照图4对电子元件搭载装置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构成电子元件搭载装置1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主体部和料盘式供料器4具备单独的控制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主体部具备的主体控制部50具有存储部51、机构驱动部52、摄像机控制部53及图像处理部54,在外部与监视器等显示部55连接。另外,料盘式供料器4具备的供料器控制部60具有存储部61、机构驱动部62、标签识读器控制部63、组合数据取得部64及载体转移执行部65,主体控制部50和供料器控制部60通过通信接口70而连接,可进行相互通信。
在主体控制部50的存储部51,存储有用于向基板2搭载电子元件P的程序数据,构成电子元件搭载装置主体部及料盘式供料器4的各机构被基于该程序数据进行工作控制。机构驱动部52通过对输送机驱动电动机5a进行工作控制,进行输送机5的驱动,另外,通过对Y轴移动工作台驱动机构10a、X轴移动工作台驱动机构11a、吸嘴升降机构13、吸嘴转动机构14及真空吸引机构15进行工作控制,进行搭载头10的向X及Y方向的移动、吸嘴12的向Z方向的动作、以Z方向为轴的水平方向的转动、电子元件P的吸附及其解除。
摄像机控制部53通过对基板识别摄像机16进行工作控制,从上方对定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的基板2进行拍摄,另外,通过对元件识别摄像机17进行工作控制,从下方对吸嘴12所吸附保持的电子元件P进行拍摄。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处理部54,通过由该图像处理部54进行图像处理,导出定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的基板2的位置偏离量、吸嘴12所吸附保持的电子元件P相对于吸嘴12的位置偏离量。另外,吸嘴12相对于基板2的XY方向的下降位置的对位在考虑了上述的基板2及电子元件P的位置偏离量的基础上来进行。另外,在显示部55,通过主体控制部50或供料器控制部60来显示电子元件搭载动作的种种信息。
在供料器控制部60的存储部61存储有将赋予给载体保持架27a~27h的地址序号(01、02…08)和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AA、BB…HH)组合而成的配膳数据61a(参照图5(a))。该配膳数据61a主要是从电子元件搭载动作的运转效率的观点出发而预定的数据,例如,以搭载频度高的电子元件保持于最接近元件供给位置[T]的载体保持架27a,且搭载频度低的电子元件保持于最下位的载体保持架27h这种基准来定。另外,在电子元件搭载动作开始时,需要载体23以与配膳数据61a一致的状态保持于载体保持架27。
机构驱动部62通过对升降电动机36及滑动机构39进行工作控制,进行载体保持台35的向Z方向的移动及卡合部件38的向Y方向的移动。标签识读器控制部63通过对标签识读器41进行工作控制,执行对载体保持架27所保持的载体23的IC标签26所记录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进行读取的动作。
组合数据取得部64将赋予给各载体保持架27的地址序号和经由标签识读器41从各地址序号的载体保持架27所保持的载体23的IC标签26读取到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组合,以此作为组合数据61b(参照图5(b))来取得。即,标签识读器41及组合数据取得部64成为信息取得单元,所述信息取得单元通过在多个载体保持架27保持有载体23的状态下,从各载体保持架27保持的载体23的IC标签26(记录介质)读取容纳于该载体23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来取得载体保持架27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信息(组合数据61b)。另外,取得的组合数据61b存储于存储部61。
载体转移执行部65以组合数据61b的各载体保持架27的地址序号和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配膳数据61a的各载体保持架27的地址序号和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一致的方式,执行载体暂存架28或载体保持架27保持的载体23的拉出动作及收纳动作。即,载体转移执行部65成为载体转移单元,所述载体转移单元基于由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组合信息(组合数据61b),以载体保持架27和该载体保持架27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预定的组合(配膳数据61a)一致的方式进行载体移动单元30的工作控制,从而转移载体23。
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的构成如上所述,接着,对电子元件搭载动作进行说明,但在此,在电子元件搭载动作之前,先确认载体收纳体20内的载体23的收纳状态,需要的话,执行向预定的收纳位置转移载体23的处理(载体转移处理)。
下面,边参照图6的流程图边利用图7~图13的动作说明图对料盘式供料器4的载体23的转移动作及电子元件搭载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具有记录着识别信息AA的IC标签26的载体设为载体23a,将具有记录着识别信息BB的IC标签26的载体设为载体23b,……,将具有记录着识别信息HH的IC标签26的载体设为载体23h。另外,根据配膳数据61a,如图5(a)所示,地址序号01与识别信息AA组合,地址序号02与识别信息BB组合,……,地址序号08与识别信息HH组合。另外,在载体收纳体20内,以由作业者预备的方式收纳有基于配膳数据61a而收纳有电子元件安装所需要的电子元件的载体23。
首先,供料器控制部60执行从载体保持架27保持的载体23的IC标签26读取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动作(ST1的读取动作工序)。另外,载体保持架27a~27h间的读取顺序是任意的,但在此,从最上位的载体保持架27a起依次使载体保持台35(标签识读器41)下降,来执行读取动作。另外,在载体收纳作业时,作业者有时也会错误地向载体暂存架28载置载体23,所以在此也对载体暂存架28执行读取动作。
首先,如图7(a)所示,供料器控制部60执行用于使载体保持台35移动到与载体暂存架28相对的位置,且由标签识读器41从载体23的IC标签26读取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动作。在此,在载体暂存架28未保持载体23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判断为没有读取到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设为没有与载体暂存架28的地址序号00组合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另一方面,在保持有载体23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将载体暂存架28的地址序号00和从载体23的IC标签26读取到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组合。
接着,如图7(b)所示,供料器控制部60使载体保持台35下降(箭头b1)到与载体保持架27a保持的载体23a相对的位置,由标签识读器41从载体23a的IC标签26读取容纳于该载体23a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AA。然后,供料器控制部60将载体保持架27a的地址序号01和读取到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AA组合(参照图5(b))。
然后,供料器控制部60通过将上述的读取动作重复进行到位于最下位的载体保持架27h,来取得各载体保持架27的地址序号和从各地址序号的载体保持架27保持的载体23的IC标签26读取到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组合在一起的信息,即组合数据61b(参照图5(b))。即,在此,通过从各载体保持架27保持的载体23的IC标签26(记录介质)读取容纳于该载体23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来取得载体保持架27和该载体保持架27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信息(ST2的信息取得工序)。
接着,供料器控制部60将取得的组合数据61b和配膳数据61a对照(ST3的对照工序)。然后,供料器控制部60进行组合数据61b和配膳数据61a是否一致的判断,即,进行各载体保持架27的地址序号和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是否与预定的地址序号和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一致的判断(ST4的组合判断工序)。
在组合数据61b和配膳数据61a一致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不进行载体23的转移动作就结束载体转移处理。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取得的组合数据61b中,与地址序号02、03、04、06、07组合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和配膳数据61a不同(参照图5(a)、(b))。
在判断为组合数据61b和配膳数据61a不一致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执行转移载体23的动作,以使组合数据61b和配膳数据61a一致。具体而言,首先,供料器控制部60将成为载体23的转移动作对象的载体保持部27(在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为任一个)设定为目标(ST5的目标设定工序)。在此,在成为转移动作对象的载体保持架27b、27c、27d、27f、27g中,将位于最上位的载体保持架27b设定为最初的目标。
接着,检索应收纳于设定为目标的载体保持架27b的电子元件是否收纳于其他载体保持架或载体暂存架28。具体而言,供料器控制部60通过参照组合数据61b,进行具有记录着与地址序号02(载体保持架27b)组合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BB的IC标签26的载体23b的检索(ST6的检索工序)。其结果是,在未检测到载体23b的情况下,即,在载体23b未保持于载体暂存架28或各载体保持架27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经由显示部55对作业者报告已发生错误的信息,并且停止错误(ST7的报告工序)。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载体23b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将该载体23b设定为指定载体,并且进行目标是否为空的状态的确认(ST8的目标确认工序)。在此,载体23b错误地收纳于载体保持架27d,另外,在载体保持架27b上,错误地收纳有载体23c。
在确认了目标不是空的状态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执行使错误地收纳于目标的载体23(在此为载体23c)退避到载体暂存架28的动作(ST9的误收纳载体移动工序)。即,如图8(a)所示,供料器控制部60使载体保持台35移动到与目标即载体保持架27b相对的位置,在该位置,将载体23c从载体保持架27b拉出,并使其移动到载体保持台35上(箭头c1)。然后,如图8(b)所示,供料器控制部60使载体保持台35上升到与载体暂存架28相对的位置(箭头b2),在该位置,使载体23c移动(退避)到载体暂存架28(箭头c2)。
接着,如图8(c)所示,供料器控制部60使载体保持台35下降到与保持有指定载体即载体23b的载体保持架27d相对的位置(箭头b3),在该位置,将载体23b从载体保持架27d拉出(箭头c3)。然后,如图9(a)所示,供料器控制部60使载体保持台35上升到与载体保持架27b相对的位置(箭头b4),在该位置,使载体23b移动到载体保持架27b(箭头c4)。即,在此,基于在组合信息取得工序中取得的组合信息(组合数据61b),进行转移载体的动作(ST10的载体转移工序),以使载体保持架27和该载体保持架27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预定的组合(配膳数据61a)一致。
而且,通过上述的动作,指定载体相对于一个目标的转移动作完成,在地址序号02的载体保持架27b上保持如配膳数据61a所示的具有记录着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BB的IC标签26的载体23b。另外,在(ST8)中确认了载体保持架27b为空的状态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省略(ST9),执行(ST10)的动作。另外,供料器控制部60每次结束(ST9)或(ST10)的转移动作时,都进行组合数据61b的更新。
接着,供料器控制部60进行因拉出了载体23b而变成了空的架是载体暂存架28还是载体保持架27的判断(ST11的架种类判断工序)。然后,在判断为是载体暂存架28的情况下,返回到上述的(ST4),供料器控制部60进行载体23的转移动作后的载体保持架27的地址序号和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是否与配膳数据61a一致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变成了空的架是载体保持架27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判断是否使用该载体保持架27,即,判断是否存在与该载体保持架27的地址序号组合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ST12的使用判断工序)。在此,在判断为不使用变成了空的载体保持架27的情况下,返回到上述的(ST4),供料器控制部60进行该时点的载体保持架27的地址序号和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是否与配膳数据61a一致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ST12)中判断为要使用变成了空的载体保持架27的情况下,供料器控制部60将该载体保持架27变更为目标(ST13的目标变更工序),返回到(ST6)的检索工序,进行具有记录着与目标变更后的载体保持架27的地址序号组合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IC标签26的载体23的检索。以后,供料器控制部60将至此已说明的动作在(ST4)中执行到配膳数据61a和组合数据61b一致为止,或者执行到进行(ST7)的报告为止。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1的载体23的转移动作之后的流程进行简要说明。接着,供料器控制部60将具有记录着与重新成为空的载体保持架27d的地址序号04组合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DD的IC标签26的载体23d从载体保持架27c拉出(图9(b)所示的箭头c5),转移到载体保持架27d(图9(c)所示的箭头c6)。接着,供料器控制部60将具有记录着与载体保持架27c的地址序号03组合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CC的IC标签26的载体23c从载体暂存架28拉出(图10(a)所示的箭头c7),转移到载体保持架27c(图10(b)所示的箭头c8)。
接着,供料器控制部60将载体23g从载体保持架27f拉出(图10(c)所示的箭头c9),使其退避到载体暂存架28(图11(a)所示的箭头c10)。接着,供料器控制部60将载体23f从载体保持架27g拉出(图11(b)所示的箭头c11),收纳于载体保持架27f(图11(c)所示的箭头c12)。然后,供料器控制部60将载体23g从载体暂存架28拉出(图12(a)所示的箭头c13),收纳于载体保持架27g(图12(b)所示的箭头c14)。由此,组合数据61b和配膳数据61a一致,载体转移动作结束。在上述构成中,载体暂存架28成为使从载体保持架27拉出的载体23暂时退避的载体退避部。
根据上述结构,作业者不需要如预定的组合那样将载体23收纳于载体保持架27,而可以随机地收纳。因此,能够省去对于作业者的载体23的收纳作业的工时和劳动力。另外,由于料盘式供料器4自已进行载体23的转移动作,所以能够防止导致作业者将载体23转移到错误的载体保持架27之类的人为失误的发生,并且能够省略作业者进行的载体23的转移作业自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料盘式供料器4中,将可使从载体保持架27拉出的载体23暂时退避的载体暂存架28设置在载体收纳体20内,在载体转移动作时,执行由如下两个动作构成的处理,其中一个动作是,将容纳有不与预定的组合一致的电子元件的载体23从载体保持架27拉出而收纳于与预定的组合一致的载体保持架27(参照上述的载体23b、23f的移动路径),或者使从载体保持架27拉出的载体23退避到载体暂存架28(参照上述的载体23c、23g的移动路径);另一个动作是,将退避到载体暂存架28的载体23收纳于与预定组合一致的载体保持架27(参照上述的载体23c、23g的移动路径)。
因此,通过使错误的载体保持架27保持的载体23退避到载体暂存架28,能够设置用于收纳该载体保持架27应保持的载体23的空间。即,通过将架(载体保持架及载体暂存架28)的数量设定为比载体23的数量多,能够实现载体23的顺畅的转移动作。
接着,对电子元件搭载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3(a)所示,供料器控制部60将各载体保持架27中的某一个保持的载体23(在此为载体23a)拉出到载体保持台35上,然后使载体保持台35上升(箭头b5)以使载体23a位于元件供给位置[T]。接着,如图13(b)所示,主体控制部50使搭载头10移动到载体23a的上方(箭头a1),在该位置,使吸嘴12下降(箭头d1)而吸附料盘24内的电子元件P。然后,主体控制部50通过在吸附有电子元件P的状态下使吸嘴12上升(箭头d2),从料盘24中取出电子元件P。接下来,如图13(c)所示,主体控制部50使搭载头10移动到由输送机5输送到规定的作业位置后的基板2的上方(箭头a2),通过使吸嘴12从该位置下降(箭头d3),在基板2上搭载电子元件P。
然后,供料器控制部60使位于元件供给位置[T]的载体23a返回到载体保持架27a,且使容纳有成为下一个搭载对象的电子元件P的载体23移动到元件供给位置[T],以后,重复同样的动作。然后。结束了电子元件搭载动作的基板2由输送机5输送到下游侧的装置(未图示),成为下一个作业对象的基板2被输送到规定的作业位置。
另外,在通过重复进行电子元件搭载动作而产生了成为元件用尽的载体23的情况下,由供料器控制部60使成为元件用尽的载体23移动到载体暂存架28,由作业者取出该载体23,并将容纳有补充用电子元件P的新的载体载置于载体暂存架28。然后,供料器控制部60使新的载体从载体暂存架28移动到规定的载体保持架27或元件供给位置[T],再次开始电子元件搭载动作。这样就能够将作为载体退避部的载体暂存架28作为对容纳有补充用电子元件的载体进行载置的补充部来使用。另外,在多个载体保持架27中具有未在电子元件搭载动作中使用的(即,未保持载体23的)载体保持架27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载体保持架27作为载体退避部来使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配膳数据61a存储于供料器控制部60的存储部61,但也可以存储于主体控制部50的存储部51。另外,也可以将料盘式供料器4A、4B中的任一个换成通过对容纳有电子元件的载带进行间歇进给来向基于搭载头10的元件供给位置供给电子元件的带式供料器(未图示)。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4对本实施方式2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100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与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1的不同点仅是料盘式供料器,利用同一标号对与电子元件搭载装置1同样的部件进行说明。在构成电子元件搭载装置100的料盘式供料器400上设有吸头401,所述吸头401具有可对经由料盘24而容纳于移动到元件供给位置[T]后的载体23的电子元件P进行吸附保持的吸嘴401a。吸头401通过未图示的吸头移动机构,能够实现向X及Y方向的移动。另外,吸嘴401a通过未图示的吸嘴升降机构,能够实现向Z方向的移动。
另外,在比载体保持台35更靠电子元件搭载装置主体部侧的区域,设有具有可载置电子元件P的水平面且沿Y方向移动自如的梭402。梭402通过未图示的梭移动机构,能够在从接近载体保持台35的第一中转位置[R1]到设置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主体部内的第二中转位置[R2]之间移动。另外,上述的吸头移动机构、吸嘴升降机构及梭移动机构都由供料器控制部60进行工作控制。
供料器控制部60在通过使吸嘴401a升降(箭头e)而吸附保持有容纳在位于元件供给位置[T]的载体23内的电子元件P以后,使吸头401移动到位于第一中转位置[R1]的梭402的上方(箭头f),通过在该位置使吸嘴401a下降(箭头g),将电子元件P载置在梭402上。接着,供料器控制部60使载置有电子元件P的梭402移动到第二中转位置[R2](箭头h)。然后,主体控制部50使搭载头10移动到位于第二中转位置[R2]的梭402的上方,通过在该位置使吸嘴12升降(箭头d4),从梭402中取出电子元件P,然后使搭载头10移动到基板2的上方(箭头a3),通过在该位置使吸嘴12下降(箭头d5),在基板2上搭载电子元件P。
即,在本实施方式2中,设于料盘式供料器400的吸头401构成向基板2搭载电子元件P的电子元件搭载部的一部分。而且,通过该本实施方式2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100,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1的电子元件搭载装置1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2,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加以变更而实施。例如,在本实施方式1、2中,采用的是将信息取得单元的构成要素之一即标签识读器41设置于载体保持台35的构成,但标签识读器的安装位置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可对收纳于载体保持架27的载体23的IC标签26进行读取的位置,也可以是载体收纳体20或其附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2中,将载体移动单元30的构成要素之一即升降机构设为使载体保持台35相对于载体收纳体20而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使载体收纳体相对于固定配置在元件供给位置[T]的载体保持台而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构成。
产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省略作业者进行的载体的转移作业,并且能够准确地将错误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转移到预定的载体保持架,在利用料盘式供料器向基板搭载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搭载领域,特别有用。

Claims (8)

1.一种料盘式供料器,向在基板上搭载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搭载部供给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载体,容纳电子元件,并且具备记录有容纳的所述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记录介质;
载体收纳体,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个能够沿水平方向拉出所述载体地保持所述载体的载体保持架;
信息取得单元,在所述多个载体保持架保持有所述载体的状态下,从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的所述记录介质读取容纳于该载体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从而取得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信息;
载体移动单元,具有通过使所述载体沿水平方向移动来进行载体从所述载体保持架的拉出和载体向所述载体保持架的收纳的载体拉出收纳机构,使该载体移动到能够将由所述载体拉出收纳机构拉出的载体所容纳的电子元件供给到所述电子元件搭载部的位置;
载体转移单元,基于由所述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组合信息,以所述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预定的组合一致的方式进行所述载体移动单元的工作控制从而转移载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盘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移动单元具有对由所述载体拉出收纳机构拉出的载体进行保持的载体保持台、及使所述载体保持台相对于所述载体收纳体相对地向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在所述载体保持台的与所述载体收纳体相对的一侧具备对记录于所述记录介质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进行读取的读取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料盘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设有供从所述载体保持架拉出的载体退避的载体退避部,所述载体转移单元执行由如下两个动作构成的处理:将容纳有不与所述预定的组合一致的电子元件的载体从载体保持架拉出而收纳于与所述预定的组合一致的载体保持架或使所述载体退避到所述载体退避部的动作;及将退避到所述载体退避部的载体收纳于与所述预定的组合一致的载体保持架的动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盘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退避部是对容纳有补充用电子元件的载体进行载置的补充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盘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退避部是所述载体收纳体内的某个载体保持架。
6.一种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具备在基板上搭载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搭载部和向所述电子元件搭载部供给电子元件的料盘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盘式供料器具备:多个载体,容纳电子元件,并且具备记录有容纳的所述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记录介质;载体收纳体,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个能够沿水平方向拉出所述载体地保持所述载体的载体保持架;信息取得单元,在所述多个载体保持架保持有所述载体的状态下,从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的所述记录介质读取容纳于该载体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从而取得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信息;载体移动单元,具有通过使所述载体沿水平方向移动来进行载体从所述载体保持架的拉出和载体向所述载体保持架的收纳的载体拉出收纳机构,使该载体移动到能够将由所述载体拉出收纳机构拉出的载体所容纳的电子元件供给到所述电子元件搭载部的位置;载体转移单元,基于由所述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组合信息,以所述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预定的组合一致的方式进行所述载体移动单元的工作控制从而转移载体。
7.一种料盘式供料器中的载体的转移方法,在载体收纳体中将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转移到其他载体保持架,所述载体收纳体设置于向在基板上搭载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搭载部供给电子元件的料盘式供料器,并在上下方向上具备多个能够沿水平方向拉出载体地保持载体的载体保持架,所述载体容纳电子元件并且具备记录有容纳的所述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取得工序,在所述多个载体保持架保持有所述载体的状态下,从各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载体的所述记录介质读取容纳于该载体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从而取得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信息;
载体转移工序,基于在所述组合信息取得工序中取得的所述组合信息,以载体保持架和该载体保持架所保持的电子元件的识别信息的组合与预定的组合一致的方式转移载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盘式供料器中的载体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体转移工序中,执行由如下两个动作构成的处理:将容纳有不与所述预定的组合一致的电子元件的载体从载体保持架拉出而收纳于与所述预定的组合一致的载体保持架或使从所述载体保持架拉出的载体退避到载体退避部的动作;及将退避到所述载体退避部的载体收纳于与所述预定的组合一致的载体保持架的动作。
CN201310370256.7A 2012-08-22 2013-08-22 料盘式供料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及载体的转移方法 Active CN103635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2912 2012-08-22
JP2012182912A JP5990774B2 (ja) 2012-08-22 2012-08-22 トレイフィーダ、電子部品搭載装置及びトレイ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キャリアの移し替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5072A true CN103635072A (zh) 2014-03-12
CN103635072B CN103635072B (zh) 2018-04-20

Family

ID=5021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70256.7A Active CN103635072B (zh) 2012-08-22 2013-08-22 料盘式供料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及载体的转移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90774B2 (zh)
CN (1) CN10363507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1295A (zh) * 2017-04-17 2019-11-29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供给装置及托板移动方法
CN111295936A (zh) * 2017-11-06 2020-06-16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1893A (ja) * 1997-03-18 1998-09-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US6036425A (en) * 1997-03-27 2000-03-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Component-feeding device in electronic component-mounting apparatus
JP2000294987A (ja) * 1999-04-02 2000-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の供給装置および供給方法ならびにトレイデータ作成装置および作成方法
CN1767759A (zh) * 2004-08-13 2006-05-03 Accu-装配公司 与从层叠托盘拾取的电子元件相关的数据收集
CN101589658A (zh) * 2007-01-25 2009-11-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堆垛托盘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以及部件安装装置及方法
WO2012070224A1 (ja) * 2010-11-26 2012-05-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トレイ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トレイ交換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8286B2 (ja) * 2008-10-16 2013-10-3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1893A (ja) * 1997-03-18 1998-09-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US6036425A (en) * 1997-03-27 2000-03-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Component-feeding device in electronic component-mounting apparatus
JP2000294987A (ja) * 1999-04-02 2000-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の供給装置および供給方法ならびにトレイデータ作成装置および作成方法
CN1767759A (zh) * 2004-08-13 2006-05-03 Accu-装配公司 与从层叠托盘拾取的电子元件相关的数据收集
CN101589658A (zh) * 2007-01-25 2009-11-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堆垛托盘供给装置及供给方法、以及部件安装装置及方法
WO2012070224A1 (ja) * 2010-11-26 2012-05-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トレイ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トレイ交換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1295A (zh) * 2017-04-17 2019-11-29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供给装置及托板移动方法
CN110521295B (zh) * 2017-04-17 2021-02-05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供给装置及托板移动方法
CN111295936A (zh) * 2017-11-06 2020-06-16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CN111295936B (zh) * 2017-11-06 2021-04-16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安装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41891A (ja) 2014-03-06
JP5990774B2 (ja) 2016-09-14
CN103635072B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5710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and a tray exchanging method in a tray feeder
CN106465572B (zh) 散装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CN101566668B (zh) 测试处理机、卸载/制造封装芯片和传送测试托盘的方法
US20230133893A1 (en) Warehouse management, a robot and an adaptor
CN102238862B (zh) 支撑销装置、支撑销配置方法和配置装置
CN102577660B (zh) 电子电路零件安装机
US9999170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CN104210815A (zh) 物品搬送台车
TWI766311B (zh) 電子元件轉運裝置及其應用之作業設備
CN102340981B (zh) 安装机
CN103635072A (zh) 料盘式供料器、电子元件搭载装置及载体的转移方法
KR20100036349A (ko) 부품이송장치 및 방법
CN101999259B (zh) 粘性材料试验涂布机
KR20200092953A (ko)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로봇 시스템
CN102340980B (zh) 安装机
KR101499637B1 (ko) 전자부품 공급장치
CN111994337A (zh) 电子元件编带机
WO2022019283A1 (ja) 部品搭載装置および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JP2023160449A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108401412A (zh) 元件供给装置
CN104871658A (zh) 裸片供给装置
JP2022104293A (ja) 物品搬送システム
CN115211246A (zh) 部件管理装置及部件管理方法
CN207997305U (zh) 物料转移装置
CN103377969B (zh) 片材粘附系统和片材粘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6

Address after: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