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0395B -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0395B
CN103620395B CN201280029094.4A CN201280029094A CN103620395B CN 103620395 B CN103620395 B CN 103620395B CN 201280029094 A CN201280029094 A CN 201280029094A CN 103620395 B CN103620395 B CN 103620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insert port
biological sample
measurement device
sh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90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0395A (zh
Inventor
上之园薰
冈田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 Hei holding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20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0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5Details of handling test elements, e.g. dispensing or storage,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est meth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85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details of measuring devices for physical analysis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est method, e.g. user interface or 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c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利性良好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为了使使用便利性变得良好,本发明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构成为具备:主体壳体(1),其具有供用于测定生物体试料的传感器插入的传感器插入口;连接端子(20),其设置在主体壳体(1)内的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开闭器(7),其设置在主体壳体(1)内的传感器插入口(5)和连接端子(20)之间,对传感器插入口(5)进行开闭。

Description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对血糖值那样的生物体信息进行测定的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此种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结构如下所述。
即,现有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具备:具有传感器插入口的主体壳体;在该主体壳体内的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里侧设置的连接端子。
另外,在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主体壳体外部分设有防止灰尘等从该传感器插入口部分侵入的开闭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01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例中,为了防止灰尘等从传感器插入口侵入而在主体壳体的外侧设置开闭器,因此在将传感器向传感器插入口插入时,手会触碰到在主体壳体外设置的开闭器,插入传感器时的操作性差,结论是现有例的使用便利性差。
因此,本发明考虑上述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传感器时的操作性提高且使用便利性良好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并且,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具备:主体壳体,其具有供用于测定生物体试料的传感器插入的传感器插入口;连接端子,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里侧;开闭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所述传感器插入口和所述连接端子之间,对所述传 感器插入口进行开闭。
由此,能够提供可提高插入传感器时的操作性且使用便利性良好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即,由于在主体壳体内设有开闭自如的开闭器,因此在使用时手不会意外触碰到该开闭器,其结果是,能够使使用便利性良好。尤其是在将传感器向该传感器插入口插入时手不会触碰到开闭器,从而能够提高传感器插入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还具备传感器排出机构,该传感器排出机构将装配在所述连接端子上的所述传感器从所述传感器插入口向所述主体壳体外排出,在由所述传感器排出机构进行传感器排出时,所述传感器排出机构对所述开闭器进行打开驱动。
由此,由于所述开闭器形成为由传感器排出机构驱动而打开的结构,因此在传感器排出时,能够将该开闭器打开,而将传感器从传感器插入部向主体壳体外排出,从这一点出发,也能够使使用便利性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还具备:开闭器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使所述开闭器开闭;操作体插入部,其供使所述开闭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操作体从所述主体壳体外插入,所述操作体插入部具有在所述主体壳体的表面形成的开口部,在将所述操作体插入到所述操作体插入部中时,所述开口部由所述操作体的配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外的部分覆盖。
由此,在将所述操作体插入到所述操作体插入部中时,所述操作体插入部的形成在主体壳体的表面上的开口部由所述操作体的配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外的部分覆盖,因此成为不仅所述传感器插入口被覆盖,而且操作体插入部也被覆盖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用消毒液或水等对主体壳体进行清洗时该消毒液或水等向主体壳体内浸入的情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插入传感器时的操作性且使用便利性良好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上壳体的下表面部分的立体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弹簧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b)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而得到的放大透视立体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开闭器的转动部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开闭器的立体图,图6(c)是开闭器的侧视图,图6(d)是图6(b)的XX’间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略去一部分后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插入传感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略去一部分后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排出操作部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14(a)~(c)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传感器插入时的传感器插入口附近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5(a)~(c)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传感器排出时的传感器插入口附近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 放大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透视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放大透视立体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透视俯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透视放大俯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实施方式1)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结构]
在图1中,1表示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壳体。如图2所示,该主体壳体1通过将下表面侧开口的上壳体2和上表面侧开口的下壳体3以相互的开口部彼此对合的方式结合而构成。
另外,在上壳体2的上表面侧设有用于显示例如血糖值(生物体信息的一例)的显示部4。而且,在该上壳体2的前端侧设有横长形状的传感器插入口5。并且,如图7所示,在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形成有供传感 器插入的空间即传感器插入部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将上壳体2的上表面侧作为上方(上侧),将下壳体3的下表面侧作为下方(下侧)。另外,将设有传感器插入口5这一侧作为主体壳体1的前方(前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后方(后侧)。而且,将与插入传感器的方向正交且与设有显示部4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作为横向。
另外,在主体壳体1的表面上配置有构成传感器排出机构的一部分的排出操作部。
在图13中示出排出操作部6来作为排出操作部的具体结构的一例。
即,在下壳体3的下表面侧设有构成为朝向传感器插入口5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的排出操作部6。需要说明的是,该排出操作部6也可以设置在上壳体2上。
<开闭器7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在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设有开闭自如的开闭器7。如图3~图6所示,该开闭器7由在传感器19的插入及排出时转动的转动部70和安装于转动部70的弹簧11构成。并且,转动部70具有:在传感器插入口5的两侧配置的轴部8及轴部9;在上述的两侧的轴部8、9之间设置的横长形状的开闭板10;由传感器排出机构操作的被操作部12。如图7所示,在该开闭板10上形成有在关闭传感器插入口5的状态下以堵塞传感器插入口5的方式与传感器插入口5对置配置的开闭部13。需要说明的是,弹簧11以对开闭板10向关闭传感器插入口5的方向施力的方式安装在转动部70的轴部8及轴部9上。
图6(d)及图7所示,在开闭板10的开闭部13上形成有朝向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倾斜的倾斜面13a。该倾斜面13a以在关闭传感器插入口5的状态下随着朝向里侧而接近上壳体2的上表面的方式倾斜。
并且,如上述的图6(d)及图7所示,使连结轴部8、9的线(转动部70的轴)介于被操作部12与开闭板10的开闭部13之间,由此将被操作部12设置在开闭板10的开闭部13的相反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设置有开闭自如的开闭器7,该开闭器7的开闭部13成为被弹簧11向关闭传感器插入口5的方向施力的状态。
以下,对该开闭器7部分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如图3~图5(a)所示,在上壳体2的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的两侧设有供开闭器7的轴部8装配的轴支承部14和供轴部9装配的轴支承部15。在将开闭器7的轴部8、9轴支承于上述的轴支承部14、15之前,如图4及图6所示,在轴部8、9上装配弹簧11。
<弹簧11的结构>
如图3(b)所示,该弹簧11具有:以与轴部9卡合的方式弯曲,且形成在该弹簧11的一端侧的卡合部11a;以沿着转动部70的横向的方式形成在上壳体2侧的直线部分11b;在另一端侧、即隔着直线部分11b而与卡合部11a相反的一侧呈螺旋弹簧状形成的螺旋弹簧部11c。并且,弹簧11以卡合部11a与轴部9卡合且轴部8将螺旋弹簧部11c的中心部贯通了的状态装配于转动部70。详细说明的话,在卡合部11a与直线部分11b之间形成有从直线部分11b朝向上壳体2的相反侧(下方)垂直地形成的直线部分11f,在螺旋弹簧部11c与直线部分11b之间形成有从直线部分11b朝向上壳体2的相反侧(下方)形成的直线部分11d。另外,在弹簧11的形成有螺旋弹簧部11c这一侧的前端形成有与后述的卡合部18卡合的被卡合部11e。
即,如图3所示,弹簧11以如下状态装配于转动部70,该状态为:该弹簧11的一端侧与轴部9卡合,在开闭板10的上壳体2侧的直线部分的尽头存在的另一端侧形成为螺旋弹簧状,轴部8贯通该另一端侧的中心部。
<开闭器7的装配>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将开闭器7向轴支承部14、15装配时,首先,如图4所示,在转动部70上装配弹簧11。接着,在要将轴部8轴支承于轴支承部14时,如图5(b)所示,使弹簧11的直线部11b的另一端侧(轴部8侧)成为通过在轴支承部14的上壳体2侧设置的突起16、17之间并卡挂于突起17的上壳体2侧的状态,接着,将轴部8轴支承于轴支承部14。在此,轴支承部14在轴部8的装配有螺旋弹簧部11c的部分的外侧对轴部8进行支承。该轴部8的装配螺旋弹簧部11c的部分在图3中用8a表示,与螺旋弹簧装配部的一例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图5(b)是从前侧观察图5(a)而得到的透视图,是为了说明突起16、17和弹簧11的状态而省略了转动部70的示意图。
在此,对突起16、17进行说明。
首先,突起16沿着上壳体2及下壳体3的纵向(主体壳体1的厚度方向)设置,如图5(b)所示,通过使弹簧11的直线部11b和直线部11d与突起16抵接,由此开闭器7被向关闭传感器插入口5的方向施力。另外,为了进行这样的对开闭器7的施力,如图6(b)所示,将弹簧11的另一端部即被卡合部11e与卡合部18卡合。
并且,如图3及图5(b)所示,突起17在传感器插入口5的上方以沿着传感器插入口5的横向的方式向内侧突出而形成,突起17通过与弹簧11的直线部分11b干涉来阻止弹簧11向上壳体2的相反侧(下方)脱落的情况。 
最后,通过将开闭器7的轴部9轴支承于轴支承部15,由此如图5(a)所示那样,开闭器7成为开闭自如地装配在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的状态。用截面表示该状态的图为图7。如图7所示,在形成传感器插入口5的主体壳体1的内侧的开口部上设有使上壳体2侧成为后方且使下壳体3侧成为前方的倾斜。
即,传感器插入口5的倾斜是指使形成传感器插入口5的上方的缘部5a的位置比下方的缘部5b的位置靠里侧这样的倾斜。在图14(a)的示意图中示出了传感器插入口5的上方的缘部5a及下方的缘部5b。
如图7及图8所示,开闭器7的开闭部13开闭自如地覆盖这样倾斜的传感器插入口5。
因此,如图7所示,开闭部13也形成为设有使上壳体2侧成为后方且使下壳体3侧成为前方的倾斜面13a的形状。即,传感器插入口5成为由开闭器7的开闭部13关闭的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能够抑制灰尘或液体从传感器插入口5意外浸入的情况。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动作]
另外,在这样的结构中,图9和图11表示通过从传感器插入口5插入传感器19而要测定例如血糖值的状态。
<传感器插入时的动作>
此时,首先,当将传感器19的设于后端部的电极部侧从传感器插入口5向主体壳体1内压入时,覆盖着传感器插入口5的开闭器7的开闭部13沿其倾斜方向被传感器19按压而打开。详细而言,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当将传感器19向传感器插入口5插入(参照箭头A)时,传感器19的后端部与开闭部13的倾斜面13a抵接。然后,当沿着倾斜面13a的倾斜将传感器19压入时,如图14(c)所示,开闭部13转动(参照箭头B),而使传感器插入口5打开。在此,在图14(a)~(c)中用70a表示具有开闭部13的转动部70的转动轴。
其结果是,传感器19的电极部成为与主体壳体1内的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设置的连接端子20电连接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端子20为弹性构件,在其弹力的作用下,连接端子20与传感器19的电极部电连接。
在该状态下,若将血液点滴在传感器19的前端侧设置的点滴部(未图示),则能测定血糖值并将该血糖值显示在显示部4上。
<传感器排出时的动作>
然后,当该血糖值的测定结束时,进行传感器19的排出。该传感器19的排出通过将图13所示的排出操作部6向前方(传感器插入口5侧,参照箭头H)按压来进行。该排出操作部6通过未图示的连结部与杆21(参照图11)连接。因此,若将排出操作部6向前方按压,则在主体壳体1内,与该排出操作部6连动的杆21、21a从图11开始如图10及图12所示那样向前方运动,通过该杆21、21a的动作来进行传感器19的排出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至图12所示,杆21以夹着杆21a的方式形成,当使杆21向前方运动时,杆21a也同时向前方移动。
具体而言,杆21a的操作部22与传感器19的后端侧抵接,因此若通过排出操作部6使杆21a的操作部22向前方移动,则如图10及图12所示那样,传感器19从传感器插入口5向主体壳体1外移动。另外,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供传感器19插入的空间即传感器插入部50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狭缝51。并且,在杆21a上设有从杆21a通过狭缝51而向传感器插入空间50突出的操作部22(参照图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该图10及图12的状态将传感器19向主体壳体1外排出之前,进行开闭器7的打开动作。即,在自传感器19从传感器插入口5插入到主体壳体1内的状态(参照图11)至传感器19移动到前方的状态(参照图10及图12)下,开闭器7的开闭部13成为与传感器19的下表面侧抵接的状态。
并且,此时,如图10、图12及图14(c)所示,开闭部13成为其上方侧与传感器19抵接且下方侧位于比上方侧靠前方侧的位置这样的倾斜状态。因此,在使杆21a的操作部22向前方移动来将传感器19从传感器插入口5向主体壳体1外排出之前,需要使开闭部13从传感器19离开而使开闭器7的开闭部13打开。即,若未将开闭器7打开,则可能会妨碍传感器19的排出动作,因此在传感器19的排出时进行将开闭器7打开的动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杆21的传感器插入口5侧设置操作部23。如图12所示,若通过该操作部23将开闭器7的被操作部12向前方侧按压,则开闭器7的开闭部1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将开闭器7打开。
因此,通过利用杆21a的操作部22将传感器19的后端向前方按压,由此能够将传感器19容易地从传感器插入口5向主体壳体1外排出。
详细说明的话,如图15(a)所示,转动部70被弹簧11(参照图4)向关闭传感器插入口5的方向(箭头C方向)施力,因此传感器19被开闭部13从下方按压。由此,能够抑制传感器19从传感器插入口5脱落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a)中,开闭部13的与传感器19抵接的部分作为抵接部13b而示出。另一方面,在排出传感器19时,若使排出操作部6向前方移动,则通过杆21a的操作部22使传感器19向前方移动。并且,这样使传感器19向前方移动时,如图15(b)所示,操作部23与开闭器7的被操作部12抵接。当进一步使排出操作部6向前方移动时,如图15(c)所示,转动部70的被操作部12被杆21的操作部23向前方按压,因此转动部70向箭头B方向转动,而解除开闭部13对传感器19的按压。通过进一步使排出操作部6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排出传感器19。
需要说明的是,解除对传感器19的按压的时机优选在传感器19从连接端子20离开之后。其原因在于,在传感器19从连接端子20离开时, 的一例对应,其一端与连结构件124连结,另一端固定在主体壳体101的内侧面上。另外,在杆114的后端连结有被操作部117,在将外部电传插头116(后述)插入到插口105中时,该被操作部117被外部电传插头116向主体壳体101的内侧方向按压。
[其他的特征点]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的特征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7及图8中所述那样,开闭器7的开闭部13开闭自如地覆盖传感器插入口5。即,传感器插入口5成为由开闭器7的开闭部13关闭的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能够抑制灰尘或液体从传感器插入口5意外浸入的情况。
在通过该开闭器7将传感器插入口5关闭的状态下,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开闭器7的开闭板10与上壳体2抵接或接近,由此形成闭合部D、E。
上述的闭合部D、E也如图18所示那样,在开闭板10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形成。该横长形状的开闭板10以横向的尺寸比横长形状的传感器插入口5的横向的尺寸大的方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中,用L1表示开闭板10的横向的长度,用L2表示传感器插入口5的横向的长度。
另外,该横长形状的开闭板10的横向的尺寸L1也如图18所示那样形成得比连接端子20的横向的尺寸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连接端子20形成为三根连接端子20沿着传感器插入口5的横长方向排列配置的结构,因此连接端子20的横向的尺寸表示左右的连接端子20之间的尺寸。该连接端子20的横向的尺寸在图18中表示为L3。
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开闭器7的开闭板10的横向的尺寸L1比横长形状的传感器插入口5的横向的尺寸L2大,因此能够抑制液体从传感器插入口5流入。
另外,即使这样通过开闭器7来抑制液体从传感器插入口5流入,如图16及图17所示,由于开闭器7的开闭板10在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形成与上壳体2抵接或接近的闭合部D、E,因此有时也会在形成于该部分的毛细管部分上附着从传感器插入口5流入的液体的一部分。
附着在该闭合部D、E上的液体沿着毛细管向横长形状的开闭板10的横向的两侧扩展。在此,如在图18中所述那样,由于开闭板10以其横 向的尺寸L1比连接端子20的横向的尺寸L3大的方式形成,因此附着在闭合部D、E上并向开闭板10的横向的两侧扩展的液体会被引导到连接端子20的外侧。
即,能够抑制附着在闭合部D、E上的液体滴落到连接端子20部分上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尽量减少连接端子20脏污的情况,能够抑制测定精度的可靠性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以下点来看,也能够抑制测定精度的可靠性降低。
即,如上所述,从传感器插入口5流入的液体的一部分沿着开闭板10的闭合部D、E向外侧(参照图19的箭头F、G方向)扩展,但这样扩展到外侧的液体接着如图18及图19所示那样,能够沿着弹簧11进一步向弹簧11的外侧流出。具体说明该点的话,在弹簧11上形成有螺旋弹簧部11c,该螺旋弹簧部11c装配在开闭器7的轴部8的外周。
即,沿着闭合部D、E而扩展到外侧的液体接着沿着在螺旋弹簧的线间形成的毛细管而进一步向螺旋弹簧的外侧扩展。轴部8的装配有弹簧11的部分的外侧由轴支承部14轴支承,通过该结构,在轴支承部14与轴部8之间形成毛细管。
然后,液体沿着轴支承部14与轴部8之间的部分的毛细管进一步向外侧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附着在闭合部D、E上的液体滴落到连接端子20部分上而使连接端子20脏污的情况。由此,还能够抑制测定精度的可靠性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板10和轴部8、9由合成树脂形成,但具有螺旋弹簧部11c的弹簧11由金属形成。
并且,具有该螺旋弹簧部11c的弹簧11的表面形成为使金属面露出的结构。
即,为了使具有螺旋弹簧部11c的弹簧11部分的毛细管作用较强地发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比树脂浸润性高的金属来形成弹簧11,并使其金属面露出。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弹簧11部分中的毛细管作用较强地发挥。
[作用效果]
如以上所示,能够提供插入传感器19时的操作性提高且使用便利性良好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即,由于在主体壳体1内设有开闭自如的开闭器7,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时手意外触碰到开闭器7的情况,其结果是,使用便利性提高。
由于形成为通过传感器排出机构驱动而打开的结构,因此在传感器19排出时,能够将该开闭器7打开,将传感器19从传感器插入口5向主体壳体1外排出,从这一点出发,使用便利性也得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该传感器排出机构的一例与本实施方式的排出操作部6、杆21、21a及将排出操作部6和杆21连结的连结部等对应。
开闭板10被弹簧11向关闭传感器插入口5的方向施力,因此在拔出传感器19后,传感器插入口5自动地成为关闭的状态,能够防止灰尘等的进入。这样,使用者不需要特意将开闭器关闭,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由于传感器19在插入的状态下被开闭部13向上方按压,因此能够抑制传感器19从主体壳体1意外脱落的情况。
在将传感器19从主体壳体1排出的动作中,即使在传感器19从连接端子20脱离时,传感器19也被开闭部13向上方按压,因此能够抑制在连接端子20的弹力的作用下使传感器19从传感器插入口5突然飞出的情况。
并且,在将传感器19从主体壳体1排出时,通过传感器排出机构来解除上述按压,因此能够将传感器19顺利地从主体壳体1排出。
开闭部13具有朝向传感器插入口5的里侧倾斜的倾斜面13a,由此在插入传感器19时,开闭部13与传感器19抵接而顺畅地转动,从而能够使传感器插入口5打开。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转动轴70a方向观察时,倾斜面13a以其外周侧的端部比内周侧的端部偏靠打开传感器插入口5时的转动部70的旋转方向侧的方式倾斜。
通过使开闭板10的横向的尺寸比传感器插入口5的横向的尺寸长,由此能够抑制因毛细管现象沿着开闭板10的左右方向传导的液体落到连接端子20上的情况。
通过将螺旋弹簧部11c装配到轴部8的外周,由此沿着闭合部D、E 扩展到外侧的液体沿着在螺旋弹簧部11c的线间形成的毛细管进一步向外侧扩展,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向连接端子20的落下。
通过用金属来形成弹簧11,由此能够较强地发挥毛细管作用,并且,通过使金属面露出,由此能够更强地发挥毛细管作用。
(实施方式2)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结构]
在图20中,101表示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壳体。在该主体壳体101的前表面侧设有用于供传感器102插入的传感器插入口103。另外,在该主体壳体101的上表面设有显示测定出的血糖值(生物体信息的一例)的显示部10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主体壳体101中,将主体壳体101的设有显示部104的面侧作为上方(上侧),将显示部104的相反面侧作为下方(下侧),并将设有传感器插入口103这一侧作为前方(前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后方(后侧)。另外,将与插入传感器102的方向正交且与设有显示部104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作为横向。
并且,在主体壳体101的侧面设有圆筒状的插口105来作为操作体插入部的一例。
如图22及图23所示,在主体壳体101内的传感器插入口103的里侧设有连接端子106,在该连接端子106上连接有控制部(未图示)。
另外,如图21及图22所示,在主体壳体101内的传感器插入口103和连接端子106之间设有对传感器插入口103进行开闭的开闭器107。
<开闭器107的结构>
如图22、图23及图26所示,该开闭器107形成为将一张板状的构件折弯的形状,在侧视下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
该开闭器107上设有在从主体壳体101的前方观察时与传感器插入口103相同形状的凹部107a。如图22所示,在将传感器102向传感器插入口103插入时,传感器插入口103与凹部107a一致,其结果是,能够将传感器102朝向连接端子106插入。需要说明的是,在传感器102的一端侧设有电极部102a。当将该传感器102从电极部102a侧插入到主体壳体101内时,电极部102a被连接端子106从上方按压。这样,通过电极部 102a被连接端子106从上方按压,由此将电极部102a与连接端子106电连接,并且将传感器102保持于主体壳体101。
<开闭器107及开闭器驱动机构108的结构>
如图21至图26所示,在主体壳体101内设有使开闭器107开闭的开闭器驱动机构108。
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开闭器107被板簧109始终向上方施力,在该状态下,开闭器驱动机构108的驱动部110与开闭器107的后端抵接。在驱动部110的前端部的下侧设有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从下方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111,该倾斜部111的上端在通常使用状态下成为与开闭器107的后端抵接的状态。
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3所示,侧视下L字形状的开闭器107具有:与传感器102的插入方向实质上平行地配置,并被后述的弹簧109从下方支承的支承部122;从支承部122的前端朝向下方配置的开闭部123。驱动部110与该支承部122抵接。另外,在开闭部123的下端部形成上述的凹部107a。
如图23所示,在驱动部110的前侧的倾斜部111的上端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120。在通常使用状态下,该突出部120的下表面120a与开闭器107的支承部122的上表面122a抵接,由此来限制开闭器107的在板簧109的作用下的向上方的移动。另外,在开闭器107的支承部122的后端部的上侧设有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从下方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部121,倾斜部111从上方与该倾斜部121抵接。需要说明的是,通常使用状态是指插入传感器102来进行生物体信息的一例即血糖的测定的状态。
即,在该状态下,如图22及图23所示,开闭器107被板簧109向上方施力,其结果是,使开闭器107的凹部107a与传感器插入口103一致,由此,能够将传感器102向连接端子106顺利地插入。 
另外,如图21、图25及图26所示,在驱动部110的后端侧经由轴112而连结有两个杆113、114。上述的两个杆113、114构成为能够以轴112为中心进行转动。其中,在杆113的后端经由连结构件124而连结有螺旋弹簧115。该螺旋弹簧115与对开闭器107向打开方向施力的施力体 的一例对应,其一端与连结构件124连结,另一端固定在主体壳体101的内侧面上。另外,在杆114的后端连结有被操作部117,在将外部电传插头116(后述)插入到插口105中时,该被操作部117被外部电传插头116向主体壳体101的内侧方向按压。
通过这样的结构,如图26所示,杆113及突起113a被向螺旋弹簧115的压缩方向拉拽,与此相伴,驱动部110的前端侧经由轴112被向图22的状态(后方)拉拽。其结果是,如上所述,使开闭器107的凹部107a和传感器插入口103一致。由此,能够将传感器102向连接端子106顺利地插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1所示,在杆113的上表面设有突起113a,该突起113a用于使杆113的螺旋弹簧115侧沿着与传感器102的插入方向正交且与主体壳体101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横向)移动,该突起113a构成为在设于主体壳体101的引导槽211a内移动。另外,在被操作部117的前侧和后侧设有用于沿着横向对被操作部117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125,由此使被操作部117沿着与传感器102的插入方向正交且与主体壳体101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横向)移动。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动作]
另外,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圆筒状的插口105中插入用于将该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测定数据向外部电传的外部电传插头(操作体的一例)116。
此时,由传感器102进行的血糖值的测定已经结束,因此向插口105插入外部电传插头116的动作在从传感器插入口103拔出传感器102后的状态下进行。
如图24所示,当用于将该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的测定数据向外部电传的外部电传插头(操作体的一例)116插入到插口105中时,与杆114连结的被操作部117被外部电传插头116的前端按压(参照箭头S)。这种被按压了的状态为图26所示的状态(为了避免附图的复杂化,省略了外部电传插头116的图示),其结果是,杆114被按压,与此相伴,驱动部110如图26所示那样被向前方按压(参照箭头T)。此时,螺旋弹簧115伸长。
另一方面,在将外部电传插头116从插口105拔出而解除外部电传插头116对被操作部117的施力时,在螺旋弹簧115的作用力下,将驱动部110向后方拉回。 
即,由于在驱动部110的前端设有倾斜部111,在开闭器107的后端设有倾斜部121,因此当驱动部110被向前方按压时,通过倾斜部111使开闭器107向下方边对板簧109进行压缩边移动。其结果是,如该图27所示,传感器插入口103被开闭器107关闭。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驱动部110的向前后方向的移动量,来决定开闭器107的向开闭(上下)方向的行程。即,当以使外部电传插头116插入到插口105时的驱动部110的向前方的移动量变多的方式构成时,开闭器107的向下方的移动量变多,开闭器107的向开闭方向的行程变长。
另外,如图24所示,插口105的主体壳体101外的开口部105a成为由外部电传插头116覆盖的状态。即,开口部105a由插入的状态下的外部电传插头116的配置在主体壳体101外的部分116a覆盖。
[作用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主体壳体101内的传感器插入口103和连接端子106之间设有开闭器107,因此能够抑制将传感器102向该传感器插入口103插入时手触碰到开闭器107的情况,从而使传感器插入操作性提高,结论是使用便利性变得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供外部电传插头(操作体的一例)116从主体壳体101外插入的插口(操作体插入部的一例)105,该外部电传插头116使在主体壳体101内设置的开闭器驱动机构108进行驱动,因此闭合开闭器107的作业仅通过在插口(操作体插入部的一例)105中插入外部电传插头(操作体的一例)116就能够进行,从这一点出发,使用便利性也变得良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插口(操作体插入部的一例)105的主体壳体101外的开口部105a由插入到该插口(操作体插入部的一例)105中的外部电传插头(操作体的一例)116的配置在主体壳体101的外侧的部分116a覆盖,因此成为不仅传感器插入口103被覆盖,而且插口(操作体插入部的一例)105也被覆盖的状态。其结果是,还能够抑制在用消毒液对主体壳体101进行清洗时该消毒液向主体壳体101内浸入的情况。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变更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如图6所示,被操作部12设置于开闭板10,但也可以不局限于该结构,而将被操作部12设置于轴部8、9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作为操作体的一例,列举出外部电传插头116,但也可以不局限于外部电传插头116。即,可以不具有外部电传的功能,只要是能够按压被操作部117的构件即可,进而更优选是能够覆盖开口部105a的构件。另外,还可以在操作体的覆盖开口部105a的部分上设置对开口部105a的缘部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通过设置密封构件,能够进一步抑制消毒液等的浸入。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形成开闭器107的后端的倾斜部121的结构,但也可以不形成倾斜部121。但是,为了更顺利地进行驱动部110及开闭器107的移动,更优选形成倾斜部121。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所示,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具有能够提高插入传感器时的操作性且使用便利性良好的效果,可以期待有效用作例如血糖值等生物体试料的测定装置。
【符号说明】
1 主体壳体
2 上壳体
3 下壳体
4 显示部
5 传感器插入口
6 排出操作部
7 开闭器
8 轴部
9 轴部
10 开闭板
11 弹簧
11a 卡合部
11b、11d、11f 直线部分
11c 螺旋弹簧部 
11e 被卡合部
12 被操作部
13 开闭部
13b 抵接部
14 轴支承部
15 轴支承部
16 突起
17 突起
18 卡合部
19 传感器
20 连接端子
21 杆
21a 杆
22 操作部
23 操作部
50 传感器插入部 
51 狭缝
70 转动部
70a 转动轴
101 主体壳体
102 传感器
102a 电极部
103 传感器插入口 
104 显示部
105 插口
105a 开口部
106 连接端子
107 开闭器
108 开闭器驱动机构
109 板簧
110 驱动部
111 倾斜部
112 轴
113、114 杆
113a 突起
115 螺旋弹簧
116 外部电传插头(操作体的一例)
117 被操作部
120 突出部
121 倾斜部
122 支承部
123 开闭部
124 连结构件
125 引导构件

Claims (17)

1.一种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具备:
主体壳体,其具有供用于测定生物体试料的传感器插入的传感器插入口;
连接端子,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的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里侧;
开闭器,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插入口与所述连接端子之间的所述主体壳体内,对所述传感器插入口进行开闭,
将所述传感器的设有电极部的一侧从所述传感器插入口向所述主体壳体内压入时,覆盖着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所述开闭器被所述传感器按压而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还具备传感器排出机构,该传感器排出机构将装配在所述连接端子上的所述传感器从所述传感器插入口向所述主体壳体外排出,
在由所述传感器排出机构进行传感器排出时,所述传感器排出机构对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插入口与所述连接端子之间的所述开闭器进行打开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器具有:
转动部,其具有在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两侧配置的轴部、在两侧的所述轴部之间设置的开闭板、设置于所述开闭板或所述轴部且在由所述传感器排出机构进行打开驱动时被操作的被操作部,在由所述传感器排出机构进行传感器排出时,该转动部在所述传感器排出机构的操作下以所述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
弹簧,其对所述转动部向通过所述开闭板来关闭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方向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插入口在所述主体壳体上横长地形成,
所述开闭板的横向的尺寸比横长的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横向的尺寸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板具有在关闭所述传感器插入口时以堵塞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方式与所述传感器插入口对置配置的开闭部,
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开闭板的相对于所述轴部而与所述开闭部相反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板的开闭部具有朝向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里侧倾斜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装配在所述开闭器的所述轴部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板和所述轴部由合成树脂形成,
所述螺旋弹簧由金属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螺旋弹簧的表面形成为金属面露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设有在所述轴部的螺旋弹簧装配部的外侧对所述开闭器的所述轴部进行支承的轴支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还具备:
开闭器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内,使所述开闭器开闭;
操作体插入部,其供使所述开闭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操作体从所述主体壳体外插入,
所述操作体插入部具有在所述主体壳体的表面形成的开口部,
在将所述操作体插入到所述操作体插入部中时,所述开口部由所述操作体的配置在所述主体壳体外的部分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体插入部是供作为所述操作体使用的外部电传插头插入的圆筒状的插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器驱动机构具有配置在所述插口的里侧的由所述操作体操作的被操作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器驱动机构具有对所述开闭器向打开所述传感器插入口的方向施力的施力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体为螺旋弹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螺旋弹簧在所述操作体对所述开闭器驱动机构进行操作时伸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器驱动机构具有驱动部,该驱动部为决定所述开闭器的开闭方向的行程而对所述开闭器进行按压,
所述驱动部的前端侧形成为随着从所述主体壳体后方朝向所述主体壳体前方而从所述主体壳体下方向所述主体壳体上方倾斜的形状。
CN201280029094.4A 2011-08-01 2012-07-24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Active CN103620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8115 2011-08-01
JP2011-168115 2011-08-01
JP2011213965 2011-09-29
JP2011-213965 2011-09-29
JP2012005792 2012-01-16
JP2012-005792 2012-01-16
PCT/JP2012/004720 WO2013018315A1 (ja) 2011-08-01 2012-07-24 生体試料測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0395A CN103620395A (zh) 2014-03-05
CN103620395B true CN103620395B (zh) 2015-08-19

Family

ID=4762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9094.4A Active CN103620395B (zh) 2011-08-01 2012-07-24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53832B2 (zh)
EP (1) EP2741076B1 (zh)
JP (1) JP5855103B2 (zh)
CN (1) CN103620395B (zh)
WO (1) WO20130183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6897A1 (ko) * 2014-07-07 2016-01-14 최인상 바이오센서 스트립 인출장치 및 이에 결합되어 사용되는 스트립 카트리지
CA3124365A1 (en) * 2014-11-04 2016-05-12 Intelligent Devices Sezc Inc. Means for monitoring compliance, facilitating automatic dispensing and childproofing strip packaged medication
EP3112860A1 (en) * 2015-06-30 2017-01-04 Roche Diagnostics GmbH Medical instrument with a shutter for sealing a test strip port
EP3123939B1 (en) * 2015-07-29 2019-10-09 Roche Diagnostics GmbH Medical instrument with a shutter for sealing a test strip port
WO2017205754A1 (en) * 2016-05-26 2017-11-30 Trividia Health, Inc. G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osensor test strips
CN108020655B (zh) * 2017-12-29 2024-03-15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生化检测仪
EP3640634A1 (en) 2018-10-17 2020-04-22 Roche Diabetes Care GmbH Analyte meter and system for medical tes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547A (zh) * 1998-09-29 2001-12-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样品成分分析系统及用于其中的传感器芯片和传感器外盒
CN101400985A (zh) * 2006-01-13 2009-04-01 爱科来株式会社 具有遮光机构的分析装置
US7850910B2 (en) * 2005-11-14 2010-12-14 Bayer Healthcare Llc Compact foldable meter
US20110167935A1 (en) * 2010-01-14 2011-07-14 Ming-Hsiao Lai Pullout mechanism for bio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4159A (ja) 1988-01-29 1989-08-04 Toshiba Corp シャッタ装置
JP3551759B2 (ja) 1998-04-23 2004-08-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4570290B2 (ja) * 2001-08-01 2010-10-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バイオセンサ分与装置
JP3977619B2 (ja) 2001-10-02 2007-09-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
JP3931618B2 (ja) 2001-10-19 2007-06-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FI121698B (fi) 2005-07-19 2011-03-15 Ihq Innovation Headquarters Oy Terveydenseurantalaite ja sensorikasetti terveydenseurantalaitetta varten
US8158081B2 (en) 2006-10-31 2012-04-17 Abbott Diabetes Care Inc. Analyte monitoring devices
JP5157567B2 (ja) * 2008-03-25 2013-03-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血液分析装置
JP2010094402A (ja) * 2008-10-20 2010-04-30 Panasonic Corp 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とこれを用いた血液検査装置
JP2011232170A (ja) 2010-04-27 2011-11-17 Nipro Corp 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547A (zh) * 1998-09-29 2001-12-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样品成分分析系统及用于其中的传感器芯片和传感器外盒
US7850910B2 (en) * 2005-11-14 2010-12-14 Bayer Healthcare Llc Compact foldable meter
CN101400985A (zh) * 2006-01-13 2009-04-01 爱科来株式会社 具有遮光机构的分析装置
US20110167935A1 (en) * 2010-01-14 2011-07-14 Ming-Hsiao Lai Pullout mechanism for biosen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1076A1 (en) 2014-06-11
US20140123735A1 (en) 2014-05-08
EP2741076B1 (en) 2018-04-04
CN103620395A (zh) 2014-03-05
WO2013018315A1 (ja) 2013-02-07
JPWO2013018315A1 (ja) 2015-03-05
EP2741076A4 (en) 2014-11-12
JP5855103B2 (ja) 2016-02-09
US9453832B2 (en) 2016-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0395B (zh) 生物体试料测定装置
AU2003223067B2 (en) Test strip vial
US20170105670A1 (en) Capacitive measurement device with integrated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hielding
US20100234734A1 (en) Probe For Ultrasonic Diagnosis Apparatus
EP1828769B1 (en) Contact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 sensor-dispensing instrument
CN104179955A (zh) 换档装置
CN101854860A (zh) 摇臂滑槽式指夹血氧测量仪
WO201705600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 mobile device for analyte detection
CN101266240A (zh) 分配测试条的方法
CN110031943A (zh) 光收发器
EP3032970B1 (en) Cigarette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nd methods
TW202040887A (zh) 連接器用托架與連接器
CN103907024B (zh) 用于流体测试条的盒和计量装置
CN102135523A (zh) 连接器及包含该连接器的生物传感器装置
WO2013100522A1 (en)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setting unit of measurement of bio-data measuring device
CN219928509U (zh) 试纸弹出装置及血糖仪
CN203326284U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CN101166972A (zh) 用于测试测量计的传感器释放机构
CN212693793U (zh) 一种血糖仪
CN213337650U (zh) 一种用于干式免疫检测的测试卡及设备
KR102401130B1 (ko) 혈당 측정기용 센서 스트립 배출 장치
CN219928508U (zh) 试纸弹出装置及血糖仪
CN220357080U (zh) 一种唾液检测装置
CN201936383U (zh) 一种钞箱的定位机构
CN210534164U (zh)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试剂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HEALTHCARE +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9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23

Address after: Japan Ehime Prefecture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ANASONIC HEALTHCARE +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1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0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s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is controlled interest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Ehime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Pu Hei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s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is controlled interes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