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26284U - 卡用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26284U
CN203326284U CN2013200321060U CN201320032106U CN203326284U CN 203326284 U CN203326284 U CN 203326284U CN 2013200321060 U CN2013200321060 U CN 2013200321060U CN 201320032106 U CN201320032106 U CN 201320032106U CN 203326284 U CN203326284 U CN 203326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ntact
card
contact terminals
contact terminal
mov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321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田纯一郎
内山笃
村山丈刚
黑田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26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262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能够按要求容易以低成本来变更检测开关的构造。卡用连接器装置能够将卡(5)对其插拔,并具备检测卡(5)的插入及排出状态的检测开关(15),检测开关具有:可动触点端子(15a),能够与卡的插拔动作相连动地进行动作;固定触点端子(15h),能够与可动触点端子抵接,设有多个;输出端子(11j),向外部输出可动触点端子与固定触点端子的导通状态;以及保持构件(15i),在未插入卡时,将可动触点端子保持在规定位置,可动触点端子能够与多个固定触点端子接触或分离,保持构件作为决定可动触点端子相对于固定触点端子的初始位置的定位构件而设置,通过改变可动触点端子的初始位置,能够变更检测开关的构造。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能够检测出在内部插入了被称作存储卡(以后称作“卡”)的大体矩形且板状的记录介质的检测开关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特别涉及具备能够按照要求容易地切换规格的检测开关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卡用连接器装置搭载在能够将图像数据等电子数据记录在卡中的电气设备上,收纳卡,用于对搭载有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电子设备和卡进行电连接。 
一直以来,期待着能够检测出是否插入有卡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作为能够检测出是否插入有卡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以下,使用图16来说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00。图16是示出了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图。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00如图16所示,具备:壳体101,具备能够收纳卡CA的收纳部101a;滑动构件102,能够沿着相对于壳体101内进行装卸的卡CA的插入及排出方向滑动移动;复位弹簧103,将该滑动构件102向卡CA的排出方向施力;锁止构件104,抵抗复位弹簧103的施力而将滑动构件102保持在卡CA被插装的位置;固定触点部105,与锁止构件104的一部分进行接触或分离;以及罩106,防止配置在壳体101内的各结构部件脱落;锁止构件104由可弹性变形的板簧形成,并且,形成有将滑动构件102卡止于该板簧的卡止部104b和能够相对于固定触点部105接触或分离的可动触点部104a,可动触点部104a伴随着滑动构件102与锁止构件104的卡合脱离而被进行动作,通过滑动构件102卡止于锁止构件104的卡止部104b来检测卡CA被保持于插装位置。 
关于卡CA是否被保持于插装位置的检测,能够通过由可动触点部 104a和固定触点部105形成的检测开关107来进行。伴随着卡CA的插入,可动触点部104a与固定触点部105的接触状态按照接触-分离-接触的顺序变化。通过观察伴随于此而变化的可动触点部104a与固定触点部105之间的电导通状态的变化,能够检测出卡的插入状态、插入量。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52064号公报 
根据搭载有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电气设备的不同,有时可动触点部104a与固定触点部105的接触状态的变化方式的要求也不同。 
然而,为了由卡用连接器装置100来应对这样的要求,需要变更可动触点部104a或固定触点部105等的配置或引线,很难按照所要求的规格来容易地进行切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有能够容易地切换触点间的导通方式的检测开关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技术方案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能够将作为记录介质的卡相对于内部进行插拔,并具有检测所述卡的插入状态或排出状态的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开关具备:可动触点端子,能够与所述卡的插拔动作相连动地进行动作;固定触点端子,能够与所述可动触点端子抵接,并设有多个;输出端子,向外部输出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与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导通状态;以及保持构件,在未插入所述卡时,将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保持在规定位置;所述可动触点端子能够与所述多个固定触点端子接触或分离,所述保持构件作为决定所述可动触点端子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初始位置的定位构件而设置。 
技术方案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触点端子具有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分离地配设,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沿着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朝向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方向移动,所述保持构件被配设在第一保持位置,在未插入所述卡的状态下,所述可 动触点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并被保持为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接触的状态,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所述可动触点端子移动至与任何所述固定触点端子都不接触的位置,进而成为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接触的状态。 
技术方案3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触点端子具有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分离地配设,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沿着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朝向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方向移动,所述保持构件被配设在第二保持位置,在未插入所述卡的状态下,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并被保持为与任何所述固定触点端子都不接触的状态,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所述可动触点端子成为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接触的状态。 
技术方案4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和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分别形成为从相同平面翘起的悬臂梁状,在与所述卡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地排列,并且,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的自由端配置在所述卡的插入方向近前侧,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自由端配置在所述卡的插入方向靠里侧,所述可动触点端子配置成,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和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通过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而被向所述卡的插入方向按压,从而能够移动。 
技术方案5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防止所述结构部件脱落的罩,所述罩具备施力部,该施力部将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向与插入所述卡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 
技术方案6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在其前端部具有以沿可动方向延伸有平板的方式形成的滑动接触部。 
技术方案7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有能够与所述卡抵接的由绝缘体构成的抵接构件,所述抵接构件以覆盖所述可动触点端子的前端部侧的方式形成,所述滑动接触部设置成从所述抵接构件形成的平面以与该平面位于同一面内的方式露出,在所述滑动接触构件的板厚方向上的所述抵接构件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滑动接触部的板厚尺寸。 
技术方案8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滑动接触,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在与所述抵接构件抵接之后与所述滑动接触部抵接。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效果:能够提供一种带有检测开关的卡用连接器装置,通过改变保持构件的位置,从而,能够改变未插入卡时的可动触点端子被保持的位置,能够容易地切换可动触点端子与固定触点端子之间的导通方式。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将保持构件配设在第一保持位置,从而,在未插入卡的状态下,成为可动触点端子与固定触点端子接触导通的状态,然后,伴随着卡的插入,成为可动触点端子与固定触点端子分离的状态,进而,能够切换为可动触点端子与固定触点端子接触导通的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将保持构件配设在第二保持位置,从而,在未插入卡的状态下,成为可动触点端子与任何固定触点端子都不接触的状态,然后,伴随着卡的插入,能够切换为可动触点端子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接触导通的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将可动触点端子、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分别形成为悬臂梁状,从而,可动触点端子能够在排出卡之后向原来的位置复位,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与可动触点端子弹性接触,能够进行稳定的接触。 
根据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在罩上设置施力部,由施力部将可动触点端子向与插入卡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从而,在从卡用连接器装置排出卡之后,能够使可动触点端子更可靠地复位至未插入卡时的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在可动触点端子的前端部以向可动方向突出有平板的方式设置滑动接触部,从而,能够增长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进行滑动接触的长度,能够使接触更稳定。 
根据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将抵接构件的厚度设置得比可动触点端子的厚度更厚,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抵接于插入的卡,能够可靠地对检测开关进行操作。 
根据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设置成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与抵接构件抵接后再与可动触点端子抵接的构造,从而,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通过与抵接构件抵接而挠曲,然后,在保持了与挠曲方向相反方向的弹性力的状态下与可动触点端子抵接,因此,从抵接最初就获得了能够进行稳定连接的压接,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可动触点端子与固定触点端子的导通状态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图。 
图2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图,其中,(a)是从上侧观察卡用连接器装置1时的图,(b)是从前侧观察卡用连接器装置1时的图。 
图4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壳体11的图。 
图5是表示图4的B部(检测开关15)的图,其中,(a)是表示可动触点端子15a一体地形成有抵接构件15d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从可动触点端子15a将抵接构件15d卸下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剖面A-A的图,其中,(a)是表示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未与滑动接触部15e接触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与滑动接触部15e导通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滑动构件12的图。 
图8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罩16的图其中,(a)是表示从上侧观察的罩16的图,(b)是表示从下方向观察的罩16的图。 
图9是表示可动触点端子15a与施力部16a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插入了卡5时的结构部件的动作的图,其中,(a)是表示卡5抵接于臂部12c时的图,(b)是表示将卡5向后方向进行压入的过程 的图,(c)是表示将卡5插入至了后侧的末端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卡5被插入卡用连接器装置1前的检测开关15的状态的图,其中,(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图。 
图12是表示卡5被插入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中途的检测开关15的状态的图,其中,(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图。 
图13是表示卡5被保持在卡用连接器装置1内时的检测开关15的状态的图,其中,(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2的壳体21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图14中的C部(检测开关25)的图,其中,(a)是对图14中的C部进行放大后的图,(b)是从左侧观察图14中的C部时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00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卡用连接器装置 
11、壳体 
11a、插入口 
11b、卡收纳部 
11c、滑动收纳部 
11d、滑动壁 
11e、第一限位器 
11f、基准孔 
11g、左侧侧壁 
11h、第二限位器 
11i、连接端子 
11j、输出端子 
11k、保持面 
12、滑动构件 
12a、基部 
12b、凸轮部 
12c、臂部 
12d、弹簧收纳部 
13、复位弹簧 
14、锁止构件 
15、检测开关 
15a、可动触点端子 
15b、第一固定触点端子 
15c、第二固定触点端子 
15d、抵接构件 
15e、滑动接触部 
15f、卡抵接部 
15g、肋部 
15h、固定触点端子 
15i、保持构件 
16、罩 
16a、施力部 
16b、按压部 
2、卡用连接器装置 
21、壳体 
21h、第二限位器 
21k、保持面 
25i、保持构件 
P1、第一保持位置 
P2、第二保持位置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图。图2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图,图3(a)是从上侧观察卡用连接器装置1时的图,图3(b)是从前侧观察卡用连接器装置1时的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a)中未图示罩16。 
卡用连接器装置1是能够将作为记录介质的卡5相对于内部进行插拔且具备能够检测出卡5的插入状态或排出状态的检测开关15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具备:壳体11,能够将卡5相对于内部进行插拔;滑动构件12,能够在相对于壳体11内进行装卸的卡5的插入及排出方向上进行滑动移动;复位弹簧13,将滑动构件12向卡5的排出方向施力;锁止构件14,抵抗复位弹簧13的施力而将滑动构件12保持在插装有卡5的位置;检测开光15,检测卡5的插入状态或排出状态;以及罩16,防止在壳体11内配置的各结构部件脱落。 
接下来,使用图2、图4~图8对结构部件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壳体11的图。图5是表示图4的B部(检测开关15)的图,图5(a)是表示可动触点端子15a一体地形成有抵接构件15d的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从可动触点端子15a将抵接构件15d卸下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图3所示的剖面A-A的图,图6(a)是表示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未与滑动接触部15e接触的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与滑动接触部15e导通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滑动构件12的图。图8是表示罩16的图,图8(a)是表示从上侧观察的罩16的图,图8(b)是表示从下方向观察的罩16的图。 
锁止构件14如图2所示,形成为将剖面为圆形的金属棒的两端向相同方向弯折而成的形状。 
复位弹簧13如图2所示,是由具有弹性的金属线材构成的盘簧。 
壳体11如图4所示,由合成树脂材构成,形成为前侧和上侧的面开放的中空的箱状。前侧开放的面形成能够将卡5插入的插入口11a,从插入口 11a朝向后方向形成能够收纳所插入的卡5的卡收纳部11b。 
在卡收纳部11b的右侧,形成有能够对滑动构件12的一部分及复位弹簧13进行收纳的滑动收纳部11c,滑动构件12的一部分通过与上部进行滑动接触的滑动壁11d而被与卡收纳部11b隔离。 
此外,在滑动收纳部11c的前侧端形成有突出为长方体状的第一限位器11e,第一限位器11e形成有能够将锁止构件14的一部分插入的基准孔11f。 
在卡收纳部11b的左后侧,从左侧侧壁11g连续而向右方向突出地形成有第二限位器11h。第二限位器11h与卡5的插入方向前侧的切缺形状(参照图1)相对应地,形成为从上侧观察时的剖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状,由剖面的斜边形成的面朝向插入口11a的方向配置。 
此外,壳体11中,嵌入成形有进行了板金加工的金属板,其一端侧形成与卡5接触而导通的多个连接端子11i、以及检测卡5的插入状态或排出状态的检测开关15。 
形成连接端子11i及检测开关15的金属板的另一端侧的前端形成有输出端子11j,该输出端子11j形成为相同形状,从壳体11的后侧朝向外侧突出并以等间隔配置,与外部进行电连接。 
另外,形成连接端子11i,输出端子11j及检测开关15的金属板是对相同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及板金加工而形成的。 
连接端子11i在卡收纳部11b的下表面上形成为以前侧为固定端、以后侧为自由端的悬臂梁状,配置在向上方向突出而能够与卡5导通的位置。 
检测开关15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配置在卡收纳部11b的最后侧,具有:可动触点端子15a,能够与卡5的插拔动作相连动地进行动作;固定触点端子15h,可动触点端子15a能够与其抵接,设有多个;所述的输出端子11j,将可动触点端子15a与固定触点端子15h的导通状态向外部输出;以及保持构件15i,在未插入卡5时将可动触点端子15a保持在规定位置。 
此外,可动触点端子15a具有能够与卡5抵接的由绝缘体构成的抵接构件15d。抵接构件15d以覆盖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前端部侧的方式形成,抵接构件15d的与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固定端侧相对应的一侧具有与插入 至卡收纳部11b的卡5相抵接的卡抵接部15f,形成为从卡收纳部11b的后侧朝向插入口11a方向突出的形状。 
此外,在抵接构件15d的上表面,形成有以凸形状形成的平行的2根肋部15g。 
可动触点端子15a构成为悬臂梁状,从卡收纳部11b的最后侧朝向插入口11a的方向突出地形成。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固定端配置在卡收纳部11b的右后侧,自由端侧配置在左后侧,自由端形成为能够以固定端为中心弹性变形。 
此外,如图5(b)所示,可动触点端子15a的自由端侧形成为与卡收纳部11b的下表面平行的平板状,在其前端部具有以沿可动方向延伸有平板的方式形成的滑动接触部15e。 
滑动接触部15e如图6(a)及图6(b)所示,以在可动触点端子15a的移动方向的两方向侧配置有抵接构件15d的方式从抵接构件15d的下表面露出,且与抵接构件15d的下表面设置于同一面上,抵接构件15d的厚度与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厚度相比形成得更厚。另外,抵接构件15d的下表面是与固定触点端子15h面对的面。 
多个固定触点端子15h具有能够分别与可动触点端子15a抵接的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如图5(a)及图5(b)所示,分别形成为从卡收纳部11b的下表面向上方向翘起的悬臂梁状,沿着壳体11的左侧侧壁11g在第二限位器11h的后侧相分离地配置。 
此外,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在与卡5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地排列,并且,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配置在比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更从壳体11的左侧侧壁11g远离的位置处,并且,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的自由端配置在卡5的插入方向近前侧,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自由端配置在卡5的插入方向靠里侧。 
可动触点端子15a配置成横跨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这双方。可动触点端子15a的滑动接触部15e在能够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各自的自由端接触的位置,配置成能够在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的自由端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自由端 之间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插入卡5时将可动触点端子15a保持在规定位置的保持构件15i的功能由第二限位器11h来行使。使可动触点端子15a(抵接构件15d)与第二限位器11h的位于卡插入方向侧(卡收纳部11b的后侧)的面即保持面11k相抵接而将可动触点端子15a保持。 
此外,在没有受到抵抗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弹性力的外力的情况下,可动触点端子15a通过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弹性力而被保持为抵接构件15d与保持面11k相抵接的状态。此时,保持构件15i的保持面11k配设于第一保持位置P1,可动触点端子15a的滑动接触部15e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相抵接,使可动触点端子15a的自由端向抵抗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弹性力的方向移动,由此,可动触点端子15a配置成依次经由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而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分别抵接。 
此外,在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未与可动触点端子15a导通时,如图6(a)所示,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各自的自由端的前端部配置得比可动触点端子15a的配置有滑动接触部15e的位置靠上方。 
在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可动触点端子15a导通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的自由端的前端部一边挠曲一边与滑动接触部15e滑动接触。另外,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和可动触点端子15a导通的情况下也一样。 
滑动构件12如图7所示,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L字形。从形成为立方体形状的基部12a的上表面的前端至中心部附近,形成有与锁止构件14的一端进行滑动接触的凸轮部12b。 
凸轮部12b是能够使锁止构件14的一端对应于滑动构件12的运动而沿着凸轮部12b相对地进行循环的心形凸轮。 
在基部12a的后端,向左方向突出形成有能够与卡5抵接的臂部12c。 
基部12a形成为后侧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比前侧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小,在后右侧形成有能够配置复位弹簧13的弹簧收纳部12d。 
罩16如图8(a)及图8(b)所示,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为 使下方开放的中空的长方体状。侧壁仅在除了前侧之外的三个方向上形成,前侧未设置侧壁而被开放。 
在后侧的侧壁,形成有向罩16的内侧突出为悬臂梁状的施力部16a。施力部16a在后侧的侧壁的右侧具有固定端,突出至能够在作为卡用连接器装置1进行了组装时对可动触点端子15a向与插入卡5的方向相反方向进行施力的位置。 
此外,在上侧的面的右前位置形成有按压部16b,该按压部16b形成为刮刀状,并且,向罩16的内侧突出为悬臂梁状。 
接下来,使用图3及图9对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构造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可动触点端子15a与施力部16a的位置关系的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中罩16仅记为施力部16a。 
如图3(a)及图3(b)所示,滑动构件12在壳体11的滑动收纳部11c内,配置成能够沿着滑动收纳部11c移动。此时配置成,凸轮部12b面对上方向,臂部12c越过滑动壁11d而突出至卡收纳部11b。 
复位弹簧13的一端被收纳在滑动构件12的弹簧收纳部12d中,并且,另一端被配置在壳体11的滑动收纳部11c内。此时,复位弹簧13在壳体11和滑动构件12之间以挠曲的状态配置,通过复位弹簧13的施力,滑动构件12被向前方向施力,被压接于第一限位器11e。 
锁止构件14的一端被配置在滑动构件12的凸轮部12b上,另一端被插入壳体11的基准孔11f中。由此配置成,锁止构件14的一端被配置成能够以另一端为中心与滑动构件12的运动相应地沿着凸轮部12b进行摆动的状态。 
在配置有滑动构件12、复位弹簧13及锁止构件14的壳体11的上方,以覆盖壳体11的方式卡止有罩16。此时,罩16被配置成使得没有侧壁的一侧与壳体11的插入口11a的位置相对应。 
由此,罩16的按压部16b(参照图8)对锁止构件14从上方进行施力,即使在锁止构件14进行了摆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从基准孔11f及凸轮部12b脱离而脱落。 
此外,施力部16a如图9所示,与可动触点端子15a抵接,将可动触点端子15a向前方向施力。 
这样,形成了卡用连接器装置1。 
接下来,使用图7、图8及图10对在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内部插入了卡5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插入了卡5时的结构部件的动作的图,图10(a)是表示卡5抵接于臂部12c时的图,图10(b)是表示将卡5向后方向进行压入的过程的图,图10(c)是表示将卡5插入至了后侧的末端的状态的图。另外,在图10中,为了便于说明,罩16未进行图示。 
若将卡5插入于卡用连接器装置1,则如图10(a)所示,卡5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与滑动构件12的臂部12c抵接。若在卡5与臂部12c抵接后进而将卡5向后方向压入,则图10(b)所示,卡5和滑动构件12抵抗复位弹簧13的施力而向后方向移动,卡5的插入方向的前端抵接于与可动触点端子15a一体形成的抵接构件15d的卡抵接部15f。 
此时,锁止构件14的一端与滑动构件12的运动相应地沿着凸轮部12b进行摆动。 
而且,若将卡5向后方向压入,则如图10(c)所示,卡5一边使可动触点端子15a和与可动触点端子15a抵接配置的罩16(参照图8)的施力部16a(参照图8)向后方向挠曲,卡5和滑动构件12一边抵抗复位弹簧13的施力、可动触点端子15a的施力及施力部16a的施力而向后方向移动。 
此时也是,锁止构件14的一端与滑动构件12的运动相应地沿着凸轮部12b进行摆动。 
若进而将卡5向后方向压入,则卡5抵接于第二限位器11h,从而不能够再向后方向插入。 
在卡5抵接于第二限位器11h之后,若解除将卡5向后方向插入的按压,则卡5和滑动构件12通过复位弹簧13的施力、可动触点端子15a的施力及施力部16a的施力而被向前方向推回,要返回至图10(a)所示的状态。 
此时也是,锁止构件14的一端与滑动构件12的运动相应地沿着凸轮部12b进行摆动。但是,在复位中途,在图7所示的凸轮部12b的位置C处,复位弹簧13的施力、可动触点端子15a的施力及施力部16a的施力无法再使锁止构件14的一端沿着凸轮部12b进行摆动,卡5与滑动构件12 一起被保持。 
此时,卡5和卡用连接器装置1电导通,成为能够与卡5进行电子数据的写入和读出的状态。 
若再次将卡5向后方向压入,则锁止构件14的一端能够沿着凸轮部12b进行摆动,向后方向的按压被解除,则卡5及滑动构件12通过复位弹簧13的施力、可动触点端子15a的施力及施力部16a的施力而被向前方向推回,从而,卡5被排出,并且,抵接构件15d抵接于保持面11k,可动触点端子15a被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P1。 
接下来,使用图6、图11、图12及图13对检测开关15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卡5被插入卡用连接器装置1前的检测开关15的状态的图,图11(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状态的图,图11(b)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图。图12是表示卡5插入至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中途的检测开关15的状态的图,图12(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状态的图,图12(b)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图。图13是表示卡5被保持在卡用连接器装置1内时的检测开关15的状态的图,图13(a)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状态的图,图13(b)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检测开关15时的状态的图。另外,在图11、图12及图13中,为了方便说明,而未图示壳体11的由合成树脂材形成的部分。 
在未插入卡5的状态下,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可动触点端子15a由于配设在第一保持位置P1的保持构件15i而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1,可动触点端子15a被保持为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的自由端接触导通并且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自由端分离的状态。 
接下来,若将卡5插入,则可动触点端子15a伴随着卡5的插入,开始在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朝向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方向上移动。可动触点端子15a移动至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都不接触的位置即第一位置p1,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可动触点端子15a向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自由端方向移动而成为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的自由端分离并且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自由端也分离的状态。 
若进而将卡5向后方向插入,并达到之前分离的可动触点端子15a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开始导通的位置即第二位置p2,则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可动触点端子15a成为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的自由端分离并且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自由端接触导通的状态。 
进而将卡5插入至后侧的末端,在向卡5的按压被解除之后,锁止构件14的一端不再能摆动,在卡5与滑动构件12一起被保持在卡用连接器装置1内之前的期间,检测开关15也保持可动触点端子15a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导通而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分离的状态。 
此外,若卡5的保持被解除,则检测开关15返回至图11所示的未插入卡5时的状态,成为可动触点端子15a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接触导通而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分离的状态。 
这样,通过与卡5的插入或者排出状态相应地改变可动触点端子15a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之间的导通状态,来由检测开关15检测卡5的插入及排出状态。 
另外,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在抵接于抵接构件15d之前,处于图6(a)所示那样的位置关系,通过抵接于抵接构件15d而如图6(b)所示那样向下方向挠曲,与抵接构件15d滑动接触,然后抵接于可动触点端子15a的滑动接触部15e。 
此外,在图6(b)中,为了方便说明而示出了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与抵接构件15d抵接的状态,但是,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与抵接构件15d抵接的情况下也同样。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在能够将作为记录介质的卡5相对于内部进行插拔且具备检测卡5的插入状态或排出状态的检测开关15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检测开关15具有:可动触点端子15a,能够与卡5的插拔动作相连动地进行动作;固定触点端子15h,能够与可动触点端子15a抵接,设有多个;输出端子11j,将可动触点端子15a与固定触点端子15h的导通状态向外部输出;保持构件15i,在未插入卡5时将可动触点端子15a保持在规定位置;可动触点端子15a能够与多个固定触点端子15h接触或分离,保持构件15i作为决定可动触点端子15a相对于固定触点端子 15h的初始位置的定位构件而设置。 
由此,获得了能够提供带有如下检测开关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效果,该检测开关通过改变保持构件15i的位置,能够变更未插入卡5时的可动触点端子15a被保持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切换可动触点端子15a与固定触点端子15h之间的导通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多个固定触点端子15h具有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分离地配设,可动触点端子15a伴随着卡5的插入而沿着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朝向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方向移动,保持构件15i配设在第一保持位置P1,在未插入卡5的状态下,可动触点端子15a位于第一保持位置P1,被保持为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接触的状态,伴随着卡5的插入,可动触点端子15a移动到与任何固定触点端子15h都不接触的位置,进而成为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接触的状态。 
由此,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将保持构件15i配设在第一保持位置P1,从而,在未插入卡5的状态下,成为可动触点端子15a与固定触点端子15h接触导通的状态,然后,伴随着卡5的插入而成为可动触点端子15a与固定触点端子15h分离的状态,进而切换为可动触点端子15a与固定触点端子15h接触导通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分别形成为从相同平面翘起的悬臂梁状,在与卡5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排列,并且,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的自由端配置在卡5的插入方向近前侧,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自由端配置在卡5的插入方向靠里侧,可动触点端子15a配置成,依次经由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通过伴随着卡5的插入而被向卡5的插入方向按压,从而能够移动。 
由此,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将可动触点端子15a、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分别形成为悬臂梁状,从而,可动触点端子15a在排出了卡5之后能够向原来的位置复位,通过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与可动触点端子15a弹性接触,能够实现更稳定的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具有防止结构部件脱落的罩16,罩16具备对可动触点端子15a向与插入卡5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施力的施力部16a。 
由此,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罩16设有施力部16a,由施力部16a将可动触点端子15a向与插入卡5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施力,从而,在从卡用连接器装置1排出卡5之后,能够使可动触点端子15a可靠地复位到未插入卡5时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可动触点端子15a在其前端部具有以沿可动方向延伸有平板的方式形成的滑动接触部15e。 
由此,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在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前端部以向可动方向突出有平板的方式设置了滑动接触部15e,从而,能够增长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与可动触点端子15a之间滑动接触的长度,能够使接触更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抵接构件15d的厚度比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厚度更厚。 
由此,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将抵接构件15d的厚度设置成比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厚度更厚,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抵接于插入的卡5,能够可靠地对检测开关15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可动触点端子15a具有能够与卡5抵接的由绝缘体构成的抵接构件15d,抵接构件15d以覆盖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前端部侧的方式形成,滑动接触部15e设置成从抵接构件15d的下表面以与下表面位于同一面内的方式露出,在滑动接触部15e的板厚方向上的抵接构件15d的厚度尺寸,比滑动接触部15e的板厚尺寸大。 
由此,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将抵接构件15d的厚度设为比可动触点端子15a的厚度更厚,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抵接于插入的卡5,能够可靠地对检测开关15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滑动接触部15e能够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进行滑动接触,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在与抵接构件15d抵接之后与滑动接触部15e抵接。 
由此,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设置成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与抵接构件15d抵接后再与可动触点端子15a抵接的构造,从而,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通过与抵接构件15d抵接而挠曲。然后,在保持了向与挠曲方向相反方向的弹性力的状态下与可动触点端子15a抵接,因此,从抵接最初就获得了能够进行稳定连接的压接,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可动触点端子15a与固定触点端子15h的导通状态的切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第二限位器11h与卡5的插入方向前侧的切缺形状相应地形成为从上侧观察时的剖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状。 
由此,能够获得如下这样的卡误插入防止的效果:在弄错卡5的正反面而向卡用连接器装置1内插入了卡5的情况下,防止卡5比第二限位器11h更向后侧插入,防止连接端子11i或检测开关15等变形、损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在抵接构件15d的上表面构成了形成为凸形状的平行的2根肋部15g。 
由此,获得了如下的效果:在抵接构件15d与可动触点端子15a相连动地进行动作时,肋部15g与罩16滑动接触,相比于以抵接构件15d的上表面全体进行滑动接触的情况,摩擦阻力较小,顺滑地进行动作,从而使检测开关15更可靠地发挥功能。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装置2进行说明。卡用连接器装置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检测开关15的构造发生了变更的装置,除此之外为相同构造。因此,关于相对于卡用连接器装置1没有变更的部分,使用在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说明中使用的名称及附图标记进行说明,并省略详细说明。 
首先,使用图1、图2、图14及图15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装置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卡用连接器装置2的壳体21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图14中的C部(检测开关15)的图,图15(a)是对图14中的C部进行放大后的图,图15(b)是从左侧观察图14中的C部时的状态的图。 
卡用连接器装置2是能够将卡5插拔且具有检测卡5的插入状态或排出状态的检测开关15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具备壳体21、滑动构件12、复位弹簧13、锁止构件14、检测开关15和罩16,是与图1及图2所示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同样的结构。 
但是,如图14及图15(a)所示,壳体21的第二限位器21h的形状与壳体11的第二限位器11h的形状不同。兼具保持构件25i的功能的第二限位器21h的形状为,保持面21k的位置被配设在比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面11k的位置更靠壳体21的后侧的位置即第二保持位置P2。另外,与卡5抵接的第二限位器21h的面的位置和形状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限位器11h相同的形状。 
通过将保持面21k配设在第二保持位置P2,使得在未插入卡5的状态下,可动触点端子15a如图15(b)所示,被保持在成为与任何固定触点端子15h都不接触的状态的第一位置p1。此外,伴随着卡5的插入,可动触点端子15a向卡5的插入方向移动,而被保持在成为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接触的状态的第二位置p2,若卡5被排出,则可动触点端子15a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分离,复位至第一位置p1。 
这样,通过观察检测开关15的可动触点端子15a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导通状态,能够检测卡5的插入的有无。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2中,多个固定触点端子15h具有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分离地配设,可动触点端子15a伴随着卡5的插入而沿着从第一固定触点端子15b朝向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的方向移动,保持构件25i被配设在第二保持位置P2,在未插入卡5的状态下,可动触点端子15a位于第二位置p2,被保持为与任何固定触点端子15h都不接触的状态,伴随着卡5的插入,可动触点端子15a成为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接触的状态。 
由此,获得了如下的效果:通过将保持构件15i配设在第二保持位置P2,从而,在未插入卡5的状态下,可动触点端子15a处于与任何固定触点端子15h都不接触的状态,然后,伴随着卡5的插入,能够切换成可动 触点端子15a与第二固定触点端子15c接触导通的状态。 
此外,通过区分使用保持构件的形状不同的壳体,能够容易地应对检测开关的可动触点端子与固定触点端子的导通状态的切换类型不同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以上,具体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能够如下那样变形来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固定触点端子15h的形状构成为悬臂梁形状,但是例如将固定触点端子15h设为从壳体21的内部底面以位于同一面内的方式露出的平板形状,将可动触点端子15a设为向固定触点端子15h方向突出的悬臂梁形状等那样,也可以改变形状。 
(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第二限位器11h的形状来将保持构件15i的配设位置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持位置P1改变为第二保持位置P2,但是例如也可以是,不改变第二限位器11h的形状,而通过改变与保持面11k抵接的抵接构件15d的抵接部位的形状,来改变未插入卡5时的可动触点端子15a的配设位置。 

Claims (8)

1.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能够将作为记录介质的卡相对于内部进行插拔,并具有检测所述卡的插入状态或排出状态的检测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开关具备: 
可动触点端子,能够与所述卡的插拔动作相连动地进行动作; 
固定触点端子,设有多个,能够与所述可动触点端子抵接; 
输出端子,向外部输出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与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导通状态;以及 
保持构件,在未插入所述卡时,将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保持在规定位置; 
所述可动触点端子能够与多个所述固定触点端子接触或分离, 
所述保持构件作为决定所述可动触点端子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初始位置的定位构件而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固定触点端子具有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分离地配设, 
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沿着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朝向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方向移动, 
所述保持构件被配设在第一保持位置, 
在未插入所述卡的状态下,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位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并被保持为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接触的状态,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所述可动触点端子移动至与任何所述固定触点端子都不接触的位置,进而成为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接触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固定触点端子具有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和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分离地配设, 
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沿着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朝向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方向移动, 
所述保持构件被配设在第二保持位置, 
在未插入所述卡的状态下,所述可动触点端子位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并被保持为与任何所述固定触点端子都不接触的状态,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所述可动触点端子成为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接触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和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分别形成为从相同平面翘起的悬臂梁状,在与所述卡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地排列,并且,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的自由端配置在所述卡的插入方向近前侧,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的自由端配置在所述卡的插入方向靠里侧, 
所述可动触点端子配置成,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和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端子,通过伴随着所述卡的插入而被向所述卡的插入方向按压,从而能够移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防止结构部件脱落的罩,所述罩具备施力部,该施力部将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向与插入所述卡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在其前端部具有以沿可动方向延伸有平板的方式形成的滑动接触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有能够与所述卡抵接的由绝缘体构成的抵接构件, 
所述抵接构件以覆盖所述可动触点端子的前端部侧的方式形成,所述滑动接触部设置成从所述抵接构件形成的平面以与该平面位于同一面内的方式露出, 
在所述滑动接触部的板厚方向上的所述抵接构件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滑动接触部的板厚尺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滑动接触,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端子及第二固定触点端子在与所述抵接构件抵接之后与所述滑动接触部抵接。 
CN2013200321060U 2012-02-23 2013-01-22 卡用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262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0964 2012-01-06
JP2012000964U JP3175424U (ja) 2012-02-23 2012-02-23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26284U true CN203326284U (zh) 2013-12-04

Family

ID=48002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3210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26284U (zh) 2012-02-23 2013-01-22 卡用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75424U (zh)
CN (1) CN2033262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175A (zh) * 2015-11-20 2016-02-03 深圳市祝你快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机械开关的usb母座
CN109920682A (zh) * 2017-12-13 2019-06-21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开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175A (zh) * 2015-11-20 2016-02-03 深圳市祝你快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机械开关的usb母座
CN109920682A (zh) * 2017-12-13 2019-06-21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开关
CN109920682B (zh) * 2017-12-13 2023-04-07 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75424U (ja) 201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0996B2 (en) Card connector
US8882524B2 (en) External contact plug connector
US7435119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CN203859309U (zh) 卡用连接器
US7410375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ing mechanism
CN202737245U (zh) 卡用连接器
CN103378478B (zh) 卡连接器
US7726991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 wedge-shaped block
US9039440B2 (en) Card connector
CN203326284U (zh) 卡用连接器装置
US10103471B1 (en) Reversible connector interface
CN203339343U (zh) 芯片卡连接器
US8172587B2 (en) Card connector and detection switch
CN101257168B (zh) 卡用连接器
US8822855B2 (en) Card connector
US7955103B2 (en) Connector
CN104979719A (zh) Usb插座
CN204834943U (zh) 端子单元及卡用连接器
CN102832504A (zh) 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装置
JP5835250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02983466B (zh) 卡片连接器
KR200435251Y1 (ko) 카드 커넥터용 카드 삽입 검출 구조
CN203387017U (zh) 卡用连接器
JP3152837U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3131418U (ja) コネクタ改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