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0682A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0682A
CN109920682A CN201811524360.6A CN201811524360A CN109920682A CN 109920682 A CN109920682 A CN 109920682A CN 201811524360 A CN201811524360 A CN 201811524360A CN 109920682 A CN109920682 A CN 109920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tact
pole plate
terminal
fixed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43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0682B (zh
Inventor
岛田浩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leo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20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0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0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0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16H59/105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al switches or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6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0Contact mounted so that its contact-making surface is flush with adjoining insulation
    • H01H1/403Contacts forming part of a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8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contacts; Terminals
    • H01H1/5805Connections to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adapted for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2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part only protruding from one side of the switch casing for alternate pushing and pu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2Application transmission, e.g. for sensing the position of a gear selector 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52Controlling, signalling or testing correct functioning of a swi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Slide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一种抑制器开关具有:可动板;极板,固定触点的接触片暴露在其表面上,所述表面面向可动板;可动触点,其由可动板支撑,并且是与极板的表面弹性接触的接触片;以及输出端子,其包括与固定触点的接触片一一对应的端子部。在抑制器开关中,通过可动触点而相互接触的固定触点的接触片的组合基于可动板沿轴线方向的位移而改变。固定触点和输出端子通过具有断开检测电路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印刷电路板封装在绝缘密封材料中。

Description

开关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 119要求2017年12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38221/2017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第2004-119244号公开了一种抑制器开关,其设置在车辆自动变速器上并且用于检测变速杆的选择范围。
在日本专利公开第2004-119244号中公开的抑制器开关设置有可动板,该可动板与变速杆的操作相关地沿轴线方向来回移动;极板,在其表面上暴露固定触点,该表面面向可动板;以及可动触点,其设置在可动板的面向表面上至极板。
在极板中,固定触点包括多个固定触点,这些固定触点设置成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方向上间隔开。可动触点具有接触片,其数量与固定触点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个接触片在可动板和极板的面向方向上弹性地与极板的表面压力接触。
在抑制器开关中,通过可动触点而相互接触的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组合随着可动板在轴线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
抑制器开关根据通过可动触点而相互接触的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组合输出不同的信号。
抑制器开关设置有连接器端子,并且从未示出的控制装置的侧面延伸的线束连接到连接器端子。
在控制装置中,基于从抑制器开关侧输入的信号来指定变速杆的选择范围。
发明内容
控制装置基于从抑制器开关侧输入的信号来确定抑制器开关的异常的存在/不存在。
然而,在上述抑制器开关的情况下,不仅在抑制器开关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而且在线束中发生断开等故障的情况下,确定存在异常。
也就是说,不能区分由于抑制器开关的故障引起的异常的发生和由于线束的故障引起的异常的发生。
因此,需要能够检测抑制器开关中的故障。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开关自身的故障的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开关包括:
可动板;
极板,固定触点暴露在其内表面上,所述内表面面向可动板;
可动触点,其由可动板支撑,并包括与极板的内表面弹性接触的接触片;以及
输出端子,其对应于固定触点,通过可动触点而相互接触的固定触点的组合通过可动板的位移而改变,其中,
所述固定触点和输出端子通过具有断开检测电路的板连接,并且
所述板封装在绝缘密封材料中。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可以从开关的输出信号直接确认开关中是否存在异常。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其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极板的平面图;
图3B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极板的透视图;
图4A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极板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B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极板的元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极板的透视图;
图6是以放大的方式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极板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通过把抑制器开关1附接在车辆自动变速器上作为其示例来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
图1是说明抑制器开关1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平面A切割抑制器开关1的剖视图。
图3A和3B是说明极板2的图,其中图3(A)是从盖4侧观察的极板2的平面图,图3(B)是从盖4侧观察的极板2的透视图。
应该注意,在图3A和3B中,为了描述的目的,通过阴影示出了固定触点6的接触片61、62、63、64、65、66的区域。
抑制器开关1安装在自动变速器的壳体内,并用于检测变速杆的选择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可动板3设置在抑制器开关1中的极板2和盖4之间,可动板3设置成可沿着可动板3的纵向方向在轴线X方向上来回移动。
可动板3随着变速杆(未示出)的选择范围的变化在轴线X方向上移位。
可动板3具有沿轴线X方向的轴部31和设置在轴部31的一端上的触点支撑部32。
如图1所示,触点支撑部32设置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并且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W。
可动触点5附接在触点支撑部32的面向表面上至极板2。
可动触点5具有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间隔排列的多个接触片51,并且每个接触片51的基端连接到带状基部50。
每个接触片51由基部50以悬臂方式支撑,并且接触片51的末端侧的滑动部51a侧可沿极板2和盖4的组装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弹性移位。
在抑制器开关1中,可动触点5的每个接触片51使滑动部51a与极板2的面向盖4的表面20a(参见图2)弹性接触。
应当注意,在下面的说明中,盖4侧将被描述为“上侧”,并且极板2侧将被描述为图1中的“下侧”。
覆盖可动板3的上表面的盖4通过弯曲一片金属板而形成。
盖4具有从上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的基部40,并且基部40具有的区域可在其整个表面上覆盖有极板2中的基部20的表面20a(参见图2)。
基部40的与轴线X垂直的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延伸至极板2侧的侧壁部41、41。每个侧壁部41、41设置有多个在轴线方向上间隔开的接合片42。
盖4在通过弯曲接合片42的末端部42a以在将侧壁部41、41装配到极板2的基部20的外周上与基部20接合之后而限制盖4从极板2脱落的状态下结合在极板2中。
在这种状态下,盖4的板状基部40以一定间隔布置在极板2的基部20上,并且允许容纳可动板3的空间S(参见图2)形成在基部40和极板2之间。
如图3所示,固定触点6的接触片61、62、63、64、65、66暴露在极板2的基部20中面向盖4的基部40的表面20a上。
接触片61、62、63、64、65、66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壁部201、202、203、204各自设置在相邻的接触片之间。
壁部201、202、203、204沿轴线X线性设置,并且壁部201、202、203、204沿轴线X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横跨基部20设置。
壁部201、202、203、204在盖4侧比接触片61、62、63、64、65、66更靠近上侧(图3A中的片材表面的更近侧)突出,并且可动触点5的接触片51布置在相邻的壁部之间。
具有螺栓孔27a、28a的安装部27、28沿宽度方向(图3A中的左右方向)形成在基部20的两侧,以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延伸。
图4A和图4B是说明输出端子7和固定触点6的透视图,其中图4A是示出从极板2侧的下侧观察的输出端子7和固定触点6的透视图,图4B是示出输出端子7和固定触点6通过公共树脂构件8连接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从下侧观察的极板2的透视图。图6是从下侧观察的极板2的平面图,并且是放大表示容纳部25的周边的放大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固定触点6具有带状触点61、62、63、64、65和矩形触点66。
带状触点61、62、63、64、65设置在使纵向方向与轴线X方向对齐的方向上,并且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间隔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触点61、62、63、64、65以与可动触点5的接触片51相同的数量设置,并且一对一地对应于接触片51。
接触片64、65在轴线X方向上的长度比其它接触片61、62、63短,并且矩形接触片66沿轴线X方向设置在接触片64、65相邻的位置。该接触片66通过板状接触片67连接到接触片61。
在极板2中,接触片61、62、63、64、65、66形成为与构成极板2的树脂材料一体。
连接端子68沿轴线X方向从每个接触片61、62、63、64、65的一端延伸。
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分别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弯曲,并且定位在稍后将描述的容纳部25(参见图6)内。
如图2所示,容纳部25在盖4的相对侧沿极板2的后侧20b的轴线X方向在一端上开口。
容纳部25是形成为在极板2的表面20a侧凹陷的有底孔,并且在极板2和盖4的组装方向上向下开口。
每个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从容纳部25内的底壁部251突出,并且每个连接端子68设置成使得末端部68a朝向容纳部25的开口方向定向。
此外,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设置在容纳部25内。
连接端子71分别从输出端子7的端子部70延伸,并且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也从容纳部25的底壁部251突出。
每个连接端子71设置成使得末端部71a朝向容纳部25的开口方向定向。在容纳部25中,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设置成与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彼此基本上平行。
如图6所示,围绕容纳部25的周壁部250形成为允许容纳印刷电路板9的开口形状。
因此,周壁部250形成为与印刷电路板9的外形对齐的形状。
如图2所示,印刷电路板9在垂直于极板2和盖4的组装方向的方向上(图2中的上下方向)容纳在容纳部25中。
在印刷电路板9上形成用于断开检测的电路。在印刷电路板9上设置至用于断开检测的电路的连接孔91(参见图4B),以沿厚度方向(极板2和盖4的组装方向)穿透印刷电路板9。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印刷电路板9插入容纳部25中时,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和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构造成穿过与其对应的连接孔91。
因此,当印刷电路板9布置在容纳部25内时,连接端子68、71的末端部68a、71a暴露在周壁部250的内部并且暴露在可从外部接近的位置(参见图6)。
因此,连接端子68、71的末端部68a、71a可以通过焊接连接到印刷电路板9的相应电路。
如图4B所示,为了形成本实施例中的极板2,固定触点6和输出端子7在除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之外的固定触点6的区域和除末端部71a和端子部70之外的输出端子7的区域预先埋在公共树脂构件8内的状态下准备好。
也就是说,固定触点6和输出端子7在其位置关系由公共树脂构件8固定的状态下被设置为中间部件。
当熔化的树脂材料注入其中中间部件被设定为固化的金属模具中时,其中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的极板2布置在其中形成容纳部25的预定位置。
因此,在树脂模制极板2中,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以优异的位置精度布置在容纳部25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通过焊接连接到印刷电路板9的相应电路之后,绝缘密封材料10填充在容纳部25中(参见图2和图5中的格子状阴影区域)。
密封材料10是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并且光固化环氧树脂被示出为该树脂材料的示例。
如上所述,容纳部25是有底孔。在本实施例中,极板2布置成使得容纳部25的开口沿重力方向向上,然后,流体密封材料10填充在容纳部25中,该容纳部25被预定波长的光(例如紫外光)照射以固化密封材料10。
由此,不仅印刷电路板9与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容纳部25内的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之间的连接部而且位于容纳部25内的所有部件都涂覆在固化的密封材料10内。
在许多情况下,抑制器开关1布置在自动变速器的壳体内。壳体中的工作油由旋转体舀取,以作用在自动变速器工作时布置在壳体中的抑制器开关1上。这里,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油包含金属粉末等,并且当印刷电路板9暴露在容纳部25内时,存在的可能性是,用于断开检测的电路被包含在工作油中的金属粉末短路,以从抑制器开关1输出不准确的输出信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印刷电路板9与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容纳部25内的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之间的连接部而且位于容纳部25内的所有部件都涂覆有固化的密封材料10。
因此,工作油直接作用在印刷电路板9上,以防止用于断开检测的电路短路。以这种方式,不从抑制器开关1输出不准确的输出信号。
应注意,密封材料10不限于环氧树脂,而可以是具有耐热性和耐油性的绝缘树脂材料。此外,密封材料10不限于光固化树脂材料,而可以是热固性树脂材料。
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部26设置在极板2的后侧20b中,以与容纳部25相邻。连接部26具有围绕输出端子7的端子部70的管状周壁部260。
连接端子71所连接的端子部70在周壁部260的内部沿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间隔排列。
如上所述,固定触点6和输出端子7在位置关系由公共树脂构件8(参见图4B)固定的状态下被设置为中间部件。因此,端子部70也以优异的位置精度布置在周壁部260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抑制器开关1的连接器部26由端子部70和围绕多个输出端子的周壁部260形成。在连接器部26中,从控制装置(未示出)延伸的线束(未示出)的凸连接器从组装极板2和盖4的方向插入周壁部260的侧面。
极板2的后侧20b在轴线X方向的一侧(图6中的上侧)设置有连接器部26和容纳部25。连接器部26和容纳部25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排列。
因此,连接器部26和容纳部25以这样的位置关系设置,其中从输出端子7的端子部70延伸的连接端子71的长度最短。
极板2的后侧20b设置有肋29,用于在基本上与前述壁部202、203重叠的位置加强(参见图3A和3B)。肋29沿轴线X设置。肋29的端部连接到前述容纳部25的周壁部250或连接器部26的周壁部260。
此外,设置加强肋291以将肋29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彼此相邻连接。
因此,通过设置在后侧20b中的肋29和加强肋291、容纳部25的周壁部250和连接器部26的周壁部260,增强了极板2的刚度强度。
这里,将说明如上配置的抑制器开关1的电路配置。
图7是抑制器开关1的电路图。
输出端子7的五个端子部70中的一个是接地端子。从作为接地端子的端子部70延伸的连接端子71通过设置在印刷电路板9中的电路在固定触点6侧电连接到接触片61。
从四个剩余端子部70延伸的连接端子71通过设置在印刷电路板9中的相应电路在固定触点6侧电连接到接触片62、63、64、65。
在印刷电路板9中,电阻R(R1、R2、R3、R4)设置在每个电路中,其连接从作为接地端子的一个端子部70延伸的连接端子71所连接的电路和从四个剩余端子部70延伸的连接端子71所连接的电路。
在抑制器开关1中,在固定触点6侧的接触片61和接触片63、可动触点5和电阻R1构成开关SW1。
在固定触点6侧的接触片61和接触片65、可动触点5和电阻R2构成开关SW2。
在固定触点6侧的接触片61和接触片64、可动触点5和电阻R3构成开关SW3。
在固定触点6侧的接触片61和接触片62、可动触点5和电阻R4构成开关SW4。
基于可动板3在轴线X方向上的位移,从连接器部26的四个剩余端子部70输出的电流值随着通过可动触点5而在固定触点6侧与接触片61(接地端子)接触的接触片62至65的组合而变化。
在通过线束连接到连接器部26的控制装置(未示出)中,根据从端子部70输出的电流值来指定变速杆的选择范围。
当在抑制器开关1中的电路中发生诸如短路或断开的故障时,从连接器部26的四个剩余端子部70输出的电流值改变。
控制装置基于变速杆改变的过程中的当前值的变化来确定故障的存在/不存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1具有如下配置。
(1)抑制器开关1包括:
可动板3;
极板2,固定触点6的接触片61、62、63、64、65、66暴露在其表面20a(内表面)上,表面20a面向可动板3;
可动触点5,其由可动板3支撑,并包括与极板2的表面20a的内表面弹性接触的接触片51;以及
输出端子7,包括与固定触点6的接触片61、62、63、64、65一一对应的端子部70。
在抑制器开关1中,通过可动触点5而相互接触的固定触点6的接触片61、62、63、64、65、66的组合基于可动板3沿轴线X方向的位移而改变。
固定触点6和输出端子7通过具有断开检测电路的印刷电路板9连接。
印刷电路板9封装在绝缘密封材料10(树脂材料)中。
如上所述,由于具有断开检测电路的印刷电路板9设置在抑制器开关1中,因此可以从抑制器开关1的输出信号直接确认抑制器开关1中是否存在异常。
这里,在许多情况下,抑制器开关1布置在自动变速器的壳体内。壳体中的工作油被旋转体舀取,以作用在自动变速器工作时布置在壳体中的抑制器开关1上。这里,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油包含金属粉末等,并且当印刷电路板暴露时,存在的可能是,电路被包含在工作油中的金属粉末短路,以从抑制器开关1输出不准确的输出信号。
利用上述结构,由于印刷电路板9封装在绝缘密封材料10中,因此工作油不会直接作用在印刷电路板9上而导致电路短路。因此,不从抑制器开关1输出不准确的输出信号。
根据本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1具有如下配置。
(2)极板2设置有印刷电路板9的容纳部25。
容纳部25包括向极板2的后侧20b(外表面)开口的有底孔。
印刷电路板9封装在填充在容纳部25中的密封材料10内。
利用这种结构,由于容纳部25是向极板2的后侧20b开口的有底孔,因此可以通过仅将密封材料10注入容纳部25中而容易地将印刷电路板9封装在密封材料10内。
因此,在密封材料10是可经受热或光而固化的绝缘树脂材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仅将树脂材料注入容纳部中而容易地将印刷电路板9封装在密封材料10内然后使其固化。
根据本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1具有如下配置。
(3)连接到固定触点6的连接端子68(第一连接端子部)的末端部68a和连接到输出端子7的连接端子71(第二连接端子部)的末端部71a沿着容纳部25的开口方向(极板2和盖4的组装方向)设置在容纳部25的内部。
从开口方向看,容纳部25的尺寸设计成能够从开口方向将印刷电路板9安装在其中。
印刷电路板9设置有至断开检测电路的连接孔91。
在印刷电路板9安装在容纳部25内的状态下,连接孔91沿开口方向(厚度方向)穿过印刷电路板9。
利用这种结构,通过将连接孔91设置在与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相对应的位置,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可以在将印刷电路板9安装在容纳部25内时分别插入相应的连接孔91中。
然后,穿过连接孔91的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可以从容纳部25的开口侧焊接到印刷电路板9上。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与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以及印刷电路板9的相应电路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1具有如下配置。
(4)连接端子68以及输出端子7的端子部70和连接端子71由公共树脂构件8支撑,以固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连接端子68以及输出端子7的端子部70和连接端子71与公共树脂构件8一起埋入极板2中。
利用这种结构,至少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可以用良好的精度以期望的位置关系布置。由此,在将印刷电路板9安装在容纳部25内时,连接端子68的末端部68a和连接端子71的末端部71a可以分别适当地插入相应的连接孔91中。
另外,由于公共树脂构件8埋入极板2中,所以在树脂模制极板2时在连接端子68与输出端子7的端子部70和连接端子71之间的位置关系被保持的状态下,连接端子68以及输出端子7的端子部70和连接端子71可以与极板2形成一体。
这里,由于连接端子68分别连接到固定触点6的接触片61、62、63、64、65,所以在树脂模制的极板2中,固定触点6的接触片61、62、63、64、65、连接端子68以及输出端子7的端子部70和连接端子71可以以良好的精度设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1具有如下配置。
(5)可动板3可沿固定触点6的接触片61、62、63、64、65的纵向方向在轴线X方向上来回移动。
在极板2中,接触片61、62、63、64、65设置成在垂直于轴线X方向的方向上间隔开。
容纳部25设置成在纵向方向上与接触片61、62、63、64、65的一端相邻。
利用这种结构,每个接触片61、62、63、64、65和对应于每个接触片61、62、63、64、65的连接端子68的长度可以制成最短距离。由此,可以适当地防止极板2的尺寸增大。
根据本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1具有如下配置。
(6)输出端子7的端子部70排列成在垂直于轴线X方向的方向上间隔开。
极板2设置有围绕多个端子部70的周壁部260,以沿与容纳部25的开口方向相同的方向引导周壁部260的开口。
连接器部26由多个端子部70和周壁部260构成。
在极板2中,容纳部25的周壁部250和连接器部26的周壁部260在垂直于轴线X方向的方向上排列。
利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对应于输出端子7的每个端子部70的连接端子71的长度为最短距离。由此,可以适当地防止极板2垂直于轴线方向。
此外,当容纳部25的周壁部250和连接器部26的周壁部260在垂直于轴线X方向的方向上排列时,可以适当地防止极板2在轴线X方向上的尺寸增大。
由此,可以防止整个极板2的尺寸增大。
根据本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1具有如下配置。
(7)容纳部25的开口方向是盖4和极板2的组装方向。
利用这种结构,从组装方向看,容纳部25的周壁部250和连接器部26的周壁部260可以容纳在极板2的范围内。
现有的抑制器开关设置有围绕输出端子7的周壁部260。因此,由于可以通过使用周壁部260在组装方向上的高度来设置容纳部25,所以设置容纳部25可以适当地防止抑制器开关1在组装方向上的厚度比现有抑制器开关的厚度更厚。
前述实施例的抑制器开关1示出了可动板3与变速杆的操作相关地沿轴线X方向来回移动的情况,作为示例。
本发明可应用于抑制器开关,其中可动板设置成可绕垂直于极板面向可动板的内表面的轴线移动。
另外,前述实施例示出了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抑制器开关内部的情况,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方面。
例如,连接器部可以与抑制器开关的主体分开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导线以连接固定触点6的各个接触片和连接器部的端子部,并且连接到固定触点6的各个接触片的导线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连接到远离抑制器开关1的位置的连接器部的端子部。
在这种情况下,准备用于容纳印刷电路板的壳体,并且连接到固定触点6的各个接触片的导线和连接器部的端子部可以连接到壳体内的印刷电路板以采用绝缘密封材料来密封壳体。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与上述情况类似的效果。
虽然仅选择了所选择的实施例和修改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说明书中可以明白,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此外,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和修改的前述描述仅用于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抑制器开关
2 极板
3 可动板
4 盖
5 可动触点
6 固定触点
7 输出端子
8 树脂构件
9 印刷电路板
10 密封材料
20 基部
20a 表面(内表面)
20b 表面(外表面)
25 容纳部
26 连接器部
27、28 安装部
27a、28a 螺栓孔
29 肋
31 轴部
32 触点支撑部
40 基部
41 侧壁部
42 接合片
42a 末端部
50 基部
51 接触片
51a 滑动部
61、62、63、64、65、66 接触片
67 连接片
68 连接端子
68a 末端部(第一连接端子部)
70 末端部
71 连接端子
71a 末端部(第二连接端子部)
91 连接孔
201、202、203、204 壁部
250 周壁部
251 底壁部
260 周壁部
291 加强肋
A 平面
S 空间
W 预定宽度
X 轴线

Claims (7)

1.一种开关,包括:
可动板;
极板,固定触点暴露在其内表面上,所述内表面面向可动板;
可动触点,其由可动板支撑,并包括与极板的内表面弹性接触的接触片;以及
输出端子,其对应于固定触点,通过可动触点而相互接触的固定触点的组合通过可动板的位移而改变,其中,
所述固定触点和输出端子通过具有断开检测电路的板连接,并且
所述板封装在绝缘密封材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极板设置有所述板的容纳部,
所述容纳部包括向极板的外表面开口的有底孔,并且
所述板封装在填充在容纳部中的密封材料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还包括:
第一连接端子部,其连接到固定触点;和
第二连接端子部,其连接到输出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和第二连接端子部沿容纳部的开口方向设置在容纳部的内部中,其中,
从开口方向看,所述容纳部的尺寸设计成能够从开口方向安装所述板,
所述板设置有至所述断开检测电路的连接孔,并且
所述连接孔在所述板安装在容纳部内的状态下沿开口方向穿过所述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部、输出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部由公共树脂构件支撑以固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输出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部与所述公共树脂构件一起埋入所述极板中。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可动板可沿固定触点的纵向方向在轴线方向上来回移动,
在所述极板中,所述固定触点包括多个固定触点,它们设置成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方向上间隔开,并且
所述容纳部设置在沿纵向方向与固定触点的一端相邻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输出端子排列成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方向上间隔开,
所述极板设置有围绕输出端子的周壁部,以将周壁部的开口引导至容纳部的开口方向,并且
在所述极板中,所述容纳部和周壁部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方向上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容纳部的开口方向是所述可动板和极板的组装方向。
CN201811524360.6A 2017-12-13 2018-12-13 开关 Active CN109920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8221 2017-12-13
JP2017238221A JP6932074B2 (ja) 2017-12-13 2017-12-13 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0682A true CN109920682A (zh) 2019-06-21
CN109920682B CN109920682B (zh) 2023-04-07

Family

ID=6447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4360.6A Active CN109920682B (zh) 2017-12-13 2018-12-13 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9859B2 (zh)
EP (1) EP3499538B1 (zh)
JP (1) JP6932074B2 (zh)
CN (1) CN109920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6697A (zh) 2020-11-27 2021-03-09 科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开关
CN114639558B (zh) * 2022-05-23 2022-08-02 中测智联(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家庭电路故障自检电闸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5620A2 (en) * 1996-11-29 1998-06-03 Aisin Aw Co., Ltd. Shift selector with electronic unit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6872906B2 (en) * 2002-09-27 2005-03-29 Niles Co., Ltd. Movable contact structure and movable contact attaching method of slide switch
CN102436940A (zh) * 2010-08-30 2012-05-02 美格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203326284U (zh) * 2012-02-23 2013-12-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2565A (en) * 1978-02-01 1979-05-01 Amp Incorporated BCD slide-switch
US4332987A (en) * 1980-12-15 1982-06-01 Amp Incorporated DIP Switch
US4904828A (en) * 1988-09-23 1990-02-27 Emhart Industries, Inc. Multi-circuit slide switch assembly with distinct plunger operated switch
US4857678A (en) * 1988-09-23 1989-08-15 Emhart Industries, Inc. Combination plunger and slider switch
US5525768A (en) * 1995-02-17 1996-06-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witch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US5561416A (en) * 1995-05-01 1996-10-01 Ford Motor Company Position sensing apparatus
JPH09306292A (ja) * 1996-05-13 1997-11-28 Niles Parts Co Ltd インヒビタスイッチの構造
JP3516555B2 (ja) * 1996-05-29 2004-04-05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摺動スイッチ装置
US6518525B1 (en) * 1997-09-25 2003-02-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Gear recognition switch system
KR100388273B1 (ko) * 2001-09-25 2003-06-19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자동 변속기용 인히비터 스위치
US7075022B1 (en) * 2005-01-25 2006-07-11 Sensata Technologies, Inc. Position sensor responsive to gear selection of vehicular transmission
JP4891873B2 (ja) * 2007-09-06 2012-03-07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インヒビタスイッチ
JP4527142B2 (ja) * 2007-10-11 2010-08-18 朝日電装株式会社 インヒビタスイ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76197B2 (ja) * 2015-10-01 2019-09-18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インヒビタ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5620A2 (en) * 1996-11-29 1998-06-03 Aisin Aw Co., Ltd. Shift selector with electronic unit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6872906B2 (en) * 2002-09-27 2005-03-29 Niles Co., Ltd. Movable contact structure and movable contact attaching method of slide switch
CN102436940A (zh) * 2010-08-30 2012-05-02 美格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开关装置
CN203326284U (zh) * 2012-02-23 2013-12-0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06296A (ja) 2019-06-27
EP3499538A1 (en) 2019-06-19
CN109920682B (zh) 2023-04-07
US10699859B2 (en) 2020-06-30
JP6932074B2 (ja) 2021-09-08
EP3499538B1 (en) 2022-02-23
US20190180958A1 (en)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2481B (zh) 在雨刷器电机壳体上具有位于外部的导线敷设的连接系统
JP6188155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9585280B2 (en) Electronic modular unit, in particular capacitive proximity sensor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modular unit
KR101912094B1 (ko) 스위치 장치 및 그 스위치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20140311882A1 (en) Switch
US8053684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onto circuit board
CN109073477A (zh) 温度检测装置
CN109920682A (zh) 开关
KR20090083629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JP5535605B2 (ja)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コネクタ及び照明装置
US8064191B2 (en) Capacitor uni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8695638A (zh) 电连接器
CN101345226B (zh) Ic器件和制造该ic器件的方法
CN108702841A (zh) 电子控制单元的电路
CN102262969B (zh) 电气部件
KR101948101B1 (ko) 전자 제어 장치
US11502448B2 (en) Spring-loaded connector
CN103715275A (zh) 立体电路零件、立体电路零件的制造方法及物理量测量装置
CN210008070U (zh) 一种传感器
JP2006085960A (ja) 多極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843473A (zh) 电子装置
JP6223819B2 (ja) 機能性成形部品
JP6230906B2 (ja) 機能性成形部品
KR20040061182A (ko) 퓨즈의 제작방법 및 퓨즈
KR102269154B1 (ko) 테스트핀 모듈을 구비하는 오버몰딩 전자 제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