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6588B - 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6588B
CN103616588B CN201310615883.2A CN201310615883A CN103616588B CN 103616588 B CN103616588 B CN 103616588B CN 201310615883 A CN201310615883 A CN 201310615883A CN 103616588 B CN103616588 B CN 103616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triangular unit
layer
circles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158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6588A (zh
Inventor
宣耀伟
张健
徐政
刘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Zhou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Zhou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Zhou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3106158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16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16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6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6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6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电缆截面所在二维平面中的土壤感温区域;(2)对土壤感温区域进行有限元网格剖分得到有限元三角形网络,进而对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各结点进行编号;(3)根据电缆电流计算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每个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和内热系数;(4)根据刚度系数和内热系数,通过有限元总体合成建立温度场模型如下:KT=P;求解得到温度场T;(5)根据电缆线芯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确定温度场Tmax并代入温度场模型中作为目标向量,求解得到电缆的载流量。本发明能够灵活地模拟复杂的边界条件和环境参数,相比现有技术更接近电缆实际运行状况,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电力电缆的敷设数量日益增加,在沿海和近海地区,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了架空线路敷设的不便,因而极大的提高了这些地区电网发展对于电缆的依赖性。
载流量是电缆运行中的重要电气参数,电缆线芯流过的电流高于额定载流量会导致电缆工作温度过高,电缆绝缘老化,电缆寿命大大缩短,因而准确确定载流量是电缆设计和运行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电缆载流量计算一般采用国际上公认的IEC60287系列标准。标准将电缆用集中参数的等值热路模型表示,通过求解热平衡方程计算电缆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下线芯的电流值,即电缆的额定载流量。
该标准是在电缆负荷率100%、土壤和电缆表面为等温面、电缆各层等效为集中的热阻参数等假设条件计算的,而实际运行中电缆各层并不是理想的等温面,负荷也随时段而变化,当这些实际工况与标准中假设存在较大偏差时,计算结果必然存在不能忽略的误差。
海底电缆载流量的确定需要对海底、滩涂以及海缆登陆段分别进行计算,IEC系列标准中主要通过对外部热阻的修正来反映海底、滩涂以及登陆段环境的差异,实际运行中,电缆与土壤的热传导情况、土壤与海水或者空气的热交换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将外部环境统一用一个热阻来模拟不能很精确的表示电缆及其附近的温度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将有限元的思想应用于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计算中,能够灵活地模拟复杂的边界条件和环境参数,相比现有技术更接近电缆实际运行状况,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可以使电缆运行部门不必为载流量留出过多的裕量。该方法对于海床中、滩涂中以及海底电缆登陆段的载流量计算具有通用性。
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电缆截面所在二维平面中的土壤感温区域;
(2)对所述的土壤感温区域进行有限元网格剖分得到有限元三角形网络,进而对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各结点进行编号;
(3)根据电缆电流以及各结点的坐标计算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每个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和内热系数;
(4)根据每个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和内热系数,通过有限元总体合成建立有限元三角形网络的温度场模型如下:
KT=P
其中:K、T和P分别为有限元三角形网络的刚度系数矩阵、温度场和内热系数向量;
求解所述的温度场模型得到温度场T,即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各结点的温度;
(5)根据电缆线芯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确定温度场Tmax并代入温度场模型中作为目标向量,根据该目标向量通过迭代法求解温度场模型中的内热系数向量,则求得的内热系数向量对应的电缆电流即为电缆的载流量。
所述的步骤(1)中,确定土壤感温区域的标准为:使电缆所敷设的土壤层表面为土壤感温区域的上边界,土壤感温区域的下边界、左边界或右边界分别与最近电缆中心相距L,L=20R,R为电缆直径。
所述的步骤(2)中,对土壤感温区域进行有限元网格剖分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将电缆从内而外分割成n层同心圆,并确定每层同心圆上的结点:对于第i层同心圆,该同心圆上具有4i个结点,其中第m个结点的方向为度;i为自然数且1≤i≤n,m为自然数且1≤m≤4i,n为偶数;
对于第一层同心圆,使该同心圆上的4个结点均与电缆圆心连线,从而使该同心圆被分割成四个三角单元;
对于第i层同心圆与第i+1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使第i+1层同心圆上方向为0°、90°、180°和270°的四个结点分别与第i层同心圆上对应方向的四个结点连线;对于第i+1层同心圆上其他方向的任一结点,使该结点与第i层同心圆上相邻方向的两个结点进行连线;通过上述连线,使得第i层同心圆与第i+1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被分割成8(i+1)-4个三角单元;
然后,以电缆圆心为中心在土壤感温区域内建立一正方形边框,且使电缆包含在该边框内;在该正方形边框上确定4(n+1)个结点,其中第k个结点的方向为度,k为自然数且1≤k≤4(n+1);
对于正方形边框与第n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使正方形边框上方向为45°、135°、225°和315°的四个结点分别与第n层同心圆上对应方向的四个结点连线;对于正方形边框上其他方向的任一结点,使该结点与第n层同心圆上相邻方向的两个结点进行连线;通过上述连线,使得正方形边框与第n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被分割成8(n+1)-4个三角单元;
最后,对土壤感温区域中正方形边框以外的区域进行栅格化分割,得到多个矩形块,进而将每个矩形块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单元。
所述的步骤(3)中,计算每个三角单元内热系数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三角单元的类型:使与土壤感温区域上边界相邻的三角单元归为第III类三角单元,与土壤感温区域左边界或右边界相邻的三角单元归为第II类三角单元,其余三角单元归为第I类三角单元;
然后,根据三角单元的类型计算确定每个三角单元的内热系数;任一三角单元的内热系数包括对应三个顶点u、v、w的三个内热值pu、pv和pw,且Nu<Nv<Nw,Nu、Nv和Nw分别为三个顶点u、v、w对应的结点编号;
其中,首先由电缆圆心开始由内至外进行编号,第I类三角单元编号完成后,其次是第II类三角单元进行编号,最后是第III类三角单元进行编号。
对于第I类三角单元,其三角单元内热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p u = p v = p w = Δ 3 q v
对于第II类三角单元,其三角单元内热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pu=pv=pw=0
对于第III类三角单元,其三角单元内热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pu=0 p v = p w = 1 2 αs u T f s u = b u 2 + c u 2
bu=yv-ywcu=xw-xv
其中:qv为三角单元的单位体积发热率,Δ为三角单元的面积,α为换热系数,Tf为海水温度,xv和yv分别为顶点v的横纵坐标,xw和yw分别为顶点w的横纵坐标。
电缆由内向外可以分为:线芯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内衬层、铠装层、外护套层,
对于第I类三角单元,三角单元的单位体积发热率qv根据以下标准求得:
如果三角单元不属于电缆区域,则qv=0;
如果三角单元属于电缆区域且电缆为直流电缆,进一步判断三角单元所在区域是否为电缆的线芯导体:若是,qv按下式计算;若否,qv=0;
qv=I2R/S1
其中:I为电缆电流,R为电缆线芯导体的单位长度电阻,S1为线芯导体的截面积;
如果三角单元属于电缆区域且电缆为交流电缆,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线芯导体,则qv按下式计算:
qv=I2R/S1
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绝缘层,则qv按下式计算:
q v = ωC · U 0 2 · tan δ / S 2
其中:ω为电缆电流的角频率,U0为电缆的相电压,C为单位长度的电缆电容,δ为绝缘损耗因数,S2为绝缘层的截面积;
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屏蔽层,则qv按下式计算:
qv=λ1I2R/S3
其中:λ1为屏蔽层发热量与线芯导体发热量的比值,S3为屏蔽层的截面积;且该屏蔽层为导体屏蔽层或绝缘屏蔽层;
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铠装层,则qv按下式计算:
qv=λ2I2R/S4
其中:λ2为铠装层发热量与线芯导体发热量的比值,S4为铠装层的截面积。
所述的步骤(5)中,设温度场中处于电缆线芯导体区域的结点温度为电缆线芯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其余结点温度为未知,从而得到温度场Tmax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有限元思想应用于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计算中,不需要在在电缆负荷率100%、土壤和电缆表面为等温面、电缆各层等效为集中的参数等假设条件进行计算,因此该发明能够灵活应用于各种工况。
(2)本发明将有限元思想应用于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计算中,能够灵活的模拟复杂的边界条件和环境参数,相比现有的等效热阻法更接近电缆实际运行状况,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可以使电缆运行部门不必为载流量留出过多的裕量。
(3)本发明对于海床中、滩涂中以及海底电缆登陆段的载流量计算具有通用性,只需修改个别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直流电缆截面所在二维平面中的土壤感温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由电缆选型在产品手册中查得电缆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参数;电缆由内向外可以分为:线芯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内衬层、铠装层、外护套层,获得电缆的结构参数主要是获得电缆各层的内径和外径,获得电缆的材料参数主要是获得电缆各层所使用的材料的密度、电阻率、导热系数、定压热容等参数。
(2)获得电缆敷设环境的参数,包括:海床土壤的温度,相应区域海水温度、海床与海水的换热系数、电缆的埋深以及间距等。
(3)如图2所示,确定电缆截面所在二维平面中的土壤感温区域;
确定土壤感温区域的标准为:使电缆所敷设的土壤层表面为土壤感温区域的上边界,土壤感温区域的下边界、左边界或右边界分别与最近电缆中心相距L,L=20R,R为电缆直径。距离L理论上为无限远,实际建模时只要这三个边界距离电缆中心足够大就可以模拟无限远。
(4)对土壤感温区域进行有限元网格剖分得到有限元三角形网络,进而对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各结点进行编号;
对于电缆的划分,首先按照线芯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内衬层、铠装层和外护套层分为7层,且每层再进行细分,计算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细分的层数以及每层厚度递增、递减的系数。
本实施例中,以单芯电缆为例,对土壤感温区域进行有限元网格剖分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将电缆从内而外分割成n层同心圆,并确定每层同心圆上的结点:对于第i层同心圆,该同心圆上具有4i个结点,其中第m个结点的方向为度;i为自然数且1≤i≤n,m为自然数且1≤m≤4i,n为偶数;
对于第一层同心圆,使该同心圆上的4个结点均与电缆圆心连线,从而使该同心圆被分割成四个三角单元;
对于第i层同心圆与第i+1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使第i+1层同心圆上方向为0°、90°、180°和270°的四个结点分别与第i层同心圆上对应方向的四个结点连线;对于第i+1层同心圆上其他方向的任一结点,使该结点与第i层同心圆上相邻方向的两个结点进行连线;通过上述连线,使得第i层同心圆与第i+1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被分割成8(i+1)-4个三角单元;
然后,以电缆圆心为中心在土壤感温区域内建立一正方形边框,且使电缆包含在该边框内;在该正方形边框上确定4(n+1)个结点,其中第k个结点的方向为度,k为自然数且1≤k≤4(n+1);
对于正方形边框与第n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使正方形边框上方向为45°、135°、225°和315°的四个结点分别与第n层同心圆上对应方向的四个结点连线;对于正方形边框上其他方向的任一结点,使该结点与第n层同心圆上相邻方向的两个结点进行连线;通过上述连线,使得正方形边框与第n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被分割成8(n+1)-4个三角单元;
最后,对土壤感温区域中正方形边框以外的区域进行栅格化分割,得到多个矩形块,进而将每个矩形块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单元。
在对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各结点进行编号时,首先,确定三角单元的类型:使与土壤感温区域上边界相邻的三角单元归为第III类三角单元,与土壤感温区域左边界或右边界相邻的三角单元归为第II类三角单元,其余三角单元归为第I类三角单元;然后进行编号,编号顺序如下:第I类三角单元中,首先由电缆圆心开始由内至外进行编号,第I类三角单元编号完成后,其次是第II类三角单元进行编号,最后是第III类三角单元进行编号。
(5)根据电缆电流以及各结点的坐标计算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每个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和内热系数;
首先计算第I类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及内热系数,其有限元计算的基本方程(矩阵形式)为:
0 0 0 = k uu k uv k uw k vu k vv k vw k wu k wv k ww T u T v T w - p u p v p w
其中:
k uu = φ ( b u 2 + c u 2 ) k vv = φ ( b v 2 + c v 2 ) k ww = φ ( b w 2 + c w 2 ) k uv = k vu = φ ( b u b v + c u c v ) k uw = k wu = φ ( b u b w + c u c w ) k vw = k wv = φ ( b v b w + c v c w ) p u = p v = p w = Δ 3 q v b u = y v - y w , c u = x w - x v b v = y w - y u , c v = x u - x w b w = y u - y v , c w = x v - x u φ = k 4 Δ Δ = 1 2 1 x u y u 1 x v y v 1 x w y w
其中,xu和yu分别为三角单元中顶点u的横纵坐标,xv和yv分别为顶点v的横纵坐标,xw和yw分别为顶点w的横纵坐标,k为该三角单元所在位置的导热系数,Δ为该三角单元的面积,任一三角单元的内热系数包括对应三个顶点u、v、w的三个内热值pu、pv和pw,且Nu<Nv<Nw,Nu、Nv和Nw分别为三个顶点u、v、w对应的结点编号;
qv为三角单元的单位体积发热率,单位为W/m3。由于电缆属于内部单元,而电缆通电发热的部分应作热源处理,所以该步骤中qv取值有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三角单元不属于电缆区域,则qv=0;
如果三角单元属于电缆区域且电缆为直流电缆,进一步判断三角单元所在区域是否为电缆的线芯导体:若是,qv按下式计算;若否,qv=0;
qv=I2R/S1
其中:I为电缆电流,R为电缆线芯导体的单位长度电阻(Ω/m),其计算公式可参照IEC60287标准,S1为线芯导体的截面积;
如果三角单元属于电缆区域且电缆为交流电缆,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线芯导体,则qv按下式计算:
qv=I2R/S1
其中,线芯导体中流过电流的有效值,R为线芯导体单位长度交流电阻(Ω/m),其计算公式可参照IEC60287标准,S1为线芯导体的截面积;
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绝缘层,则qv按下式计算:
q v = ωC · U 0 2 · tan δ / S 2
C = 2 π ϵ 0 ϵ ln D i d c
其中:ω为电缆电流的角频率,ω=100π,U0为电缆的相电压(电压等级除以可得),C为单位长度的电缆电容,δ为绝缘损耗因数,其值可查表获得,S2为绝缘层的截面积;ε0为真空介电常数,值为8.86×10-12F/m,ε为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Di为电缆的绝缘层外径,dc为电缆的导体外径;
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屏蔽层,则qv按下式计算:
qv=λ1I2R/S3
其中:λ1为屏蔽层发热量与线芯导体发热量的比值,其计算方法可参照IEC60287标准,S3为屏蔽层的截面积;且该屏蔽层为导体屏蔽层或绝缘屏蔽层;
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铠装层,则qv按下式计算:
qv=λ2I2R/S4
其中:λ2为铠装层发热量与线芯导体发热量的比值,其计算方法可参照IEC60287标准,S4为铠装层的截面积。
然后计算第II类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及内热系数,其有限元计算的基本方程(矩阵形式)为:
0 0 0 = k uu k uv k uw k vu k vv k vw k wu k wv k ww T u T v T w - p u p v p w
其中:
k uu = φ ( b u 2 + c u 2 ) k vv = φ ( b v 2 + c v 2 ) k ww = φ ( b w 2 + c w 2 ) k uv = k vu = φ ( b u b v + c u c v ) k uw = k wu = φ ( b u b w + c u c w ) k vw = k wv = φ ( b v b w + c v c w ) p u = Δ 3 q v p v = p w = Δ 3 q v - 1 2 q 2 s u s u = b u 2 + c u 2 b u = y v - y w , c u = x w - x v b v = y w - y u , c v = x u - x w b w = y u - y v , c w = x v - x u φ = k 4 Δ
其中,Δ为该三角单元的面积,由于第II类三角单元都在土壤左右边界,因此为无热源区域,qv=0;且土壤左右边界为热绝缘,因此边界热流q2=0;因此
pu=pv=pw=0
再计算第III类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及内热系数,其有限元计算的基本方程(矩阵形式)为:
0 0 0 = k uu k uv k uw k vu k vv k vw k wu k wv k ww T u T v T w - p u p v p w
其中:
k uu = φ ( b u 2 + c u 2 ) k vv = φ ( b v 2 + c v 2 ) + αs u / 3 k ww = φ ( b w 2 + c w 2 ) + αs u / 3 k uv = k vu = φ ( b u b v + c u c v ) k uw = k wu = φ ( b u b w + c u c m ) k vw = k wv = φ ( b v b w + c v c w ) + αs u / 6 p u = Δ 3 q v p v = p w = Δ 3 q v + 1 2 s u = b u 2 + c u 2 αs u T f b u = y v - y w , c u = x w - x v b v = y w - y u , c v = x u - x w b w = y u - y v , c w = x v - x u φ = k 4 Δ
其中,Δ为该三角单元的面积,α为三角单元所在位置的换热系数,Tf为三角单元所在位置的海水温度,且由于第三边界条件单元为土壤的上边界上的单元,这部分区域中不存在内部热源,因此qv=0。
(6)根据每个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和内热系数,通过有限元总体合成建立有限元三角形网络的温度场模型如下:
KT=P
其中:K、T和P分别为有限元三角形网络的刚度系数矩阵、温度场和内热系数向量;
求解所述的温度场模型得到温度场T,即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各结点的温度;
(7)根据电缆线芯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确定温度场Tmax并代入温度场模型中作为目标向量,根据该目标向量通过迭代法求解温度场模型中的内热系数向量,则求得的内热系数向量对应的电缆电流即为电缆的载流量。
本实施例中,温度场中电缆线芯导体区域的最高工作温度为90℃。
其中,采用迭代法求解载流量的步骤如下:
(a)设定线芯导体通过的电流初始值为I0,按照步骤(6)中的温度场模型求解电流初始值I0下的温度场T,从而得到线芯导体的温度Tc,若温度Tc等于线芯导体区域的最高工作温度90℃,则电流初始值I0即为该电缆的额定载流量,若温度Tc高于线芯导体区域的最高工作温度90℃,则执行步骤(b),若温度Tc低于线芯导体区域的最高工作温度90℃,则执行步骤(c);
(b)减少线芯导体的电流初始值I0,重复步骤(a);
(c)增大线芯导体的电流初始值I0,重复步骤(a)。

Claims (5)

1.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电缆截面所在二维平面中的土壤感温区域;
(2)对所述的土壤感温区域进行有限元网格剖分得到有限元三角形网络,进而对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各结点进行编号;
对土壤感温区域进行有限元网格剖分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将电缆从内而外分割成n层同心圆,并确定每层同心圆上的结点:对于第i层同心圆,该同心圆上具有4i个结点,其中第m个结点的方向为度;i为自然数且1≤i≤n,m为自然数且1≤m≤4i,n为偶数;
对于第一层同心圆,使该同心圆上的4个结点均与电缆圆心连线,从而使该同心圆被分割成四个三角单元;
对于第i层同心圆与第i+1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使第i+1层同心圆上方向为0°、90°、180°和270°的四个结点分别与第i层同心圆上对应方向的四个结点连线;对于第i+1层同心圆上其他方向的任一结点,使该结点与第i层同心圆上相邻方向的两个结点进行连线;通过上述连线,使得第i层同心圆与第i+1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被分割成8(i+1)-4个三角单元;
然后,以电缆圆心为中心在土壤感温区域内建立一正方形边框,且使电缆包含在该边框内;在该正方形边框上确定4(n+1)个结点,其中第k个结点的方向为度,k为自然数且1≤k≤4(n+1);
对于正方形边框与第n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使正方形边框上方向为45°、135°、225°和315°的四个结点分别与第n层同心圆上对应方向的四个结点连线;对于正方形边框上其他方向的任一结点,使该结点与第n层同心圆上相邻方向的两个结点进行连线;通过上述连线,使得正方形边框与第n层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被分割成8(n+1)-4个三角单元;
最后,对土壤感温区域中正方形边框以外的区域进行栅格化分割,得到多个矩形块,进而将每个矩形块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单元;
(3)根据电缆电流以及各结点的坐标计算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每个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和内热系数;
(4)根据每个三角单元的刚度系数和内热系数,通过有限元总体合成建立有限元三角形网络的温度场模型如下:
KT=P
其中:K、T和P分别为有限元三角形网络的刚度系数矩阵、温度场和内热系数向量;
求解所述的温度场模型得到温度场T,即有限元三角形网络中各结点的温度;
(5)根据电缆线芯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确定温度场Tmax并代入温度场模型中作为目标向量,根据该目标向量通过迭代法求解温度场模型中的内热系数向量,则求得的内热系数向量对应的电缆电流即为电缆的载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确定土壤感温区域的标准为:使电缆所敷设的土壤层表面为土壤感温区域的上边界,土壤感温区域的下边界、左边界或右边界分别与最近电缆中心相距L,L=20R,R为电缆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计算每个三角单元内热系数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三角单元的类型:使与土壤感温区域上边界相邻的三角单元归为第III类三角单元,与土壤感温区域左边界或右边界相邻的三角单元归为第II类三角单元,其余三角单元归为第I类三角单元;
然后,根据三角单元的类型计算确定每个三角单元的内热系数;任一三角单元的内热系数包括对应三个顶点u、v、w的三个内热值pu、pv和pw,且Nu<Nv<Nw,Nu、Nv和Nw分别为三个顶点u、v、w对应的结点编号;
对于第I类三角单元,其三角单元内热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p u = p v = p w = Δ 3 q v
对于第II类三角单元,其三角单元内热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pu=pv=pw=0
对于第III类三角单元,其三角单元内热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如下:
pu=0 p v = p w = 1 2 αs u T f s u = b u 2 + c u 2
bu=yv-ywcu=xw-xv
其中:qv为三角单元的单位体积发热率,Δ为三角单元的面积,α为换热系数,Tf为海水温度,xv和yv分别为顶点v的横纵坐标,xw和yw分别为顶点w的横纵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第I类三角单元,三角单元的单位体积发热率qv根据以下标准求得:
如果三角单元不属于电缆区域,则qv=0;
如果三角单元属于电缆区域且电缆为直流电缆,进一步判断三角单元所在区域是否为电缆的线芯导体:若是,qv按下式计算;若否,qv=0;
qv=I2R/S1
其中:I为电缆电流,R为电缆线芯导体的单位长度电阻,S1为线芯导体的截面积;
如果三角单元属于电缆区域且电缆为交流电缆,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线芯导体,则qv按下式计算:
qv=I2R/S1
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绝缘层,则qv按下式计算:
q v = ωC · U 0 2 · tan δ / S 2
其中:ω为电缆电流的角频率,U0为电缆的相电压,C为单位长度的电缆电容,δ为绝缘损耗因数,S2为绝缘层的截面积;
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屏蔽层,则qv按下式计算:
qv=λ1I2R/S3
其中:λ1为屏蔽层发热量与线芯导体发热量的比值,S3为屏蔽层的截面积;
若三角单元所在区域为电缆的铠装层,则qv按下式计算:
qv=λ2I2R/S4
其中:λ2为铠装层发热量与线芯导体发热量的比值,S4为铠装层的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设温度场中处于电缆线芯导体区域的结点温度为电缆线芯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其余结点温度为未知,从而得到温度场Tmax
CN201310615883.2A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 Active CN103616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5883.2A CN103616588B (zh)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5883.2A CN103616588B (zh)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6588A CN103616588A (zh) 2014-03-05
CN103616588B true CN103616588B (zh) 2016-06-08

Family

ID=5016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15883.2A Active CN103616588B (zh)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16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536B (zh) * 2014-12-30 2017-10-03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电缆群载流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4635018A (zh) * 2015-02-15 2015-05-20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海底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
CN104899379B (zh) * 2015-06-10 2018-07-10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ansys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方法
CN105606923A (zh) * 2015-12-18 2016-05-25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数值仿真和无源无线测温的电缆载流极限确定方法
CN106202610B (zh) * 2016-06-22 2019-05-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ansys cfx的架空线径向温度场仿真方法
CN109374000B (zh) * 2018-11-12 2021-05-14 浙江大学 用于远距离海底电缆定位以及形变的高精度实时监测系统
CN112013993B (zh) * 2020-08-27 2021-12-14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海底电缆探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40949A1 (zh) * 1974-08-27 1975-10-23
CN101900773A (zh) * 2010-06-25 2010-12-01 河北科技大学 基于环境因子监测和有限元的地下电力电缆载流量在线预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2768321A (zh) * 2012-08-08 2012-11-07 上海森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载流量监测方法
CN103336187A (zh) * 2013-05-30 2013-10-02 上海海事大学 复合海缆载流量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40949A1 (zh) * 1974-08-27 1975-10-23
CN101900773A (zh) * 2010-06-25 2010-12-01 河北科技大学 基于环境因子监测和有限元的地下电力电缆载流量在线预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2768321A (zh) * 2012-08-08 2012-11-07 上海森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载流量监测方法
CN103336187A (zh) * 2013-05-30 2013-10-02 上海海事大学 复合海缆载流量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地下电缆群稳态温度场和载流量计算新方法;梁永春等;《电工技术学报》;20070831;第22卷(第8期);185-19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6588A (zh)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6588B (zh) 一种海底电缆载流量和温度场的确定方法
CN104899379B (zh) 基于ansys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方法
Brano et al. Finite difference thermal model of a latent heat storage system coupled with a photovoltaic device: Descrip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CN105222909B (zh) 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温度计算方法
CN104484536B (zh) 一种优化电缆群载流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93523A (zh) 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多直流落点条件下直流偏磁抑制方法
CN103001214B (zh) 一种基于中性点偏移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方法
CN108052697A (zh) 一种基于workbench的廊管GIL三维温度场及胀缩形变计算方法
CN103793558A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电缆群线芯暂态温度计算方法
CN103913652B (zh) 电缆载流量的稳态迭代测定方法
CN107122577A (zh) 一种实时动态的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7315860A (zh) 多根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共沟时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方法
CN108920751A (zh) 基于拓扑优化的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状态逆向求解方法
CN111177956A (zh) 一种考虑土壤热湿耦合的直埋电缆载流量有限元计算方法
CN104750995B (zh) 多回路土壤直埋电缆导体温度的计算方法
CN105205202B (zh) 一种载流量计算方法
CN106599384A (zh) 一种适应两种边界温度的电缆暂态温升获取方法
CN106934096B (zh) 一种基于架空导线表面温度求解钢芯温度的方法
CN107577841A (zh) 超负荷运行的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温度特性分析方法
CN111488704A (zh) 一种排管敷设电缆外部热阻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294966A (zh) 一种不依赖表皮温度的单回电缆线芯暂态温升获取方法
CN107368632B (zh) 一种排管敷设电缆负荷分配优化方法
Jian et al. Ampacity analysis of buried cables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therm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CN108037382A (zh) 一种基于二分法的电力电缆载流量计算方法
CN108153940B (zh) 基于叠加原理的oplc热路模型建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