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2993B - 旋钮控制装置与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钮控制装置与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2993B
CN103592993B CN201210336841.0A CN201210336841A CN103592993B CN 103592993 B CN103592993 B CN 103592993B CN 201210336841 A CN201210336841 A CN 201210336841A CN 103592993 B CN103592993 B CN 103592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ad
knob
revolving part
base
described multi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68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2993A (zh
Inventor
曾天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92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2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2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2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8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rotary movement, e.g. hand wheels
    • G05G1/10Details, e.g. of discs, knobs, wheels or hand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62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1D translations or rotations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e.g. scroll wheels, sliders, knobs, rollers or be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9Accessories therefor, e.g. mouse pads
    • G06F3/0393Accessories for touch pads or touch screens, e.g. mechanical guides added to touch screens for drawing straight lines, hard keys overlaying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Abstract

一种旋钮控制装置和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旋钮控制装置可移除地配置在触控面板上以操控触控面板。旋钮控制装置包括底座与旋钮。底座具有底侧、顶侧、配置于底侧的多个第一接垫与配置于顶侧的至少两个第二接垫。第二接垫对应地电性连接部分第一接垫。底座以底侧朝向触控面板组装,以使第一接垫接触触控面板。旋钮沿转轴而可旋转地配置在顶侧。旋钮具有朝向底座且环绕转轴排列的多个第三接垫。当旋钮相对于底座沿一方向旋转时,第三接垫依序电性连接与其对应的第二接垫。

Description

旋钮控制装置与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钮控制装置与触控面板控制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以操控触控面板的旋钮控制装置与触控面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使可携式的信息产品具有更人性化的使用界面,整合触控式面板(Touch panel)或触控垫(Touch pad)已经蔚为潮流。相关的面板大厂、IC设计公司都已经将触控式面板的技术列为主要的研发项目,相关的技术与产品也已经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行动电话、电脑及个人行动助理等信息产品。
目前最常使用的触控装置主要分为电阻式(resistive)与电容式(capacitive),其中电容式触控装置主要工作原理是感应一种称为电容的电性特性。当两层电性传导物体不触碰而互相靠近时,它们的电场就会互相作用形成电容。触控板结构中的上下层表面分别是由交错方向的电极线路所形成的导电层。手指也是一个电性导体,当手指放置在触控板上,在触控板的电极线路和手指之间就会形成一个极小的电容。借由电容值改变由微处理器来检测使用者所触碰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钮控制装置及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让使用者以实体物件对触控面板进行操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旋钮控制装置,可移除地配置在一触控面板上以操控触控面板。旋钮控制装置包括一底座以及一旋钮。底座具有一底侧、一顶侧、多个第一接垫与至少两个第二接垫。第一接垫配置于底侧,第二接垫配置于顶侧,且第二接垫对应地电性连接至部分第一接垫。底座以其底侧朝向触控面板组装,以使第一接垫接触触控面板。旋钮沿一转轴而可旋转地配置在底座的顶侧。旋钮具有朝向底座的多个第三接垫,且第三接垫环绕转轴排列。当旋钮相对于底座沿一方向旋转时,第三接垫依序电性连接与其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接垫。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旋钮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将上述的旋钮控制装置配置在触控面板上,以使第一接垫附着在触控面板上。触控面板的一控制单元感测到第一接垫而启动一操控模式。当旋钮相对于底座旋转时,旋钮控制在操控模式下的触控面板的一反应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接垫相对于转轴而呈至少两个同心圆排列。第二接垫在旋钮上的正投影位在这些同心圆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在不同同心圆上的第三接垫相对于旋钮的转轴在径向上彼此错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对应不同同心圆的第二接垫相对于旋钮的转轴在径向上彼此错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一按钮,活动地设置在底座的顶侧。第一按钮具有朝向顶侧的一第四接垫,而底座还具有位在顶侧且对应第四接垫的一第五接垫。第五接垫电性连接至第一接垫的其中之一。第一按钮适于受一外力按压而使第四接垫接触第五接垫,以使第五接垫、第四接垫与对应的其中一第一接垫彼此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旋钮具有一贯孔。第一按钮位在贯孔内,而使旋钮与第一按钮相对于底座呈同轴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还具有一中心部与环绕中心部的一碟形部,其中第一按钮与旋钮位在中心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按钮,设置在底座的碟形部。第二按钮具有第六接垫,而底座还具有位在碟形部且对应第六接垫的至少一第七接垫。第七接垫电性连接第一接垫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二按钮适于受一外力按压而使第六接垫接触第七接垫,以使第六接垫、第七接垫与对应的其中一第一接垫彼此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还具有位在碟形部的一视窗。当底座组装至触控面板时,视窗暴露出部分触控面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旋钮包括相对于转轴呈同轴配置的一第一旋转件、一第二旋转件与一第三旋转件。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同平面地组装在顶侧。第二旋转件环绕第一旋转件且彼此独立。第三旋转件配置在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上。第三接垫分别配置在第一旋转件上与第二旋转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分别为一棘轮。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分别具有位在其顶部的多个第一棘齿与多个第二棘齿,且第一棘齿相对于转轴朝一第二旋转方向倾斜,第二棘齿相对于转轴朝一第一旋转方向倾斜。第一旋转方向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第三旋转件具有位在其底部的至少一第一驱动齿与至少一第二驱动齿。当第三旋转件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第一驱动齿啮合于第一棘齿的其中之一,而第二驱动齿滑动地行经第二棘齿,以使第三旋转件仅带动第一旋转件转动。当第三旋转件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第一驱动齿滑动地行经第一棘齿,而第二驱动齿啮合于第二棘齿的其中之一,以使第三旋转件仅带动第二旋转件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还具有位在顶侧的一内棘齿结构与一外棘齿结构。内棘齿结构的棘齿与第一棘齿相符。外棘齿结构的棘齿与第二棘齿相符。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位在内棘齿结构与外棘齿结构之间,其中第一旋转件耦接于内棘齿结构,第二旋转件耦接于外棘齿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分别为一环状结构。第一旋转件具有位在其内环处的一第一定位弹臂。第二旋转件具有位在其外环处的一第二定位弹臂。第一定位弹臂顺向于内棘齿结构且滑动地卡置于内棘齿结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棘齿之间。第二定位弹臂顺向于外棘齿结构且滑动地卡置于外棘齿结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棘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具有四个第二接垫。各第二接垫呈半圆形轮廓。此四个第二接垫两两成对地位在相对于转轴的不同同心圆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上述成对的两个第二接垫中,其中一第二接垫电性连接第一接垫的其中之一,其中另一第二接垫电性连接旋钮。当第三接垫桥接第二接垫时,旋钮、第二接垫、第三接垫与对应的第一接垫彼此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附着件,配置在底座的底侧,以将底座附着至触控面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旋钮控制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按钮,活动地设置在底座的顶侧。第一按钮具有朝向顶侧的一第四接垫,而底座还具有位在顶侧且对应第四接垫的一第五接垫。第五接垫电性连接至第一接垫的其中之一。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第一按钮被按压而使第四接垫接触第五接垫,以使第五接垫、第四接垫与对应的其中一第一接垫彼此电性连接,并启动上述的操控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接垫相对于转轴而呈至少两个同心圆排列。第二接垫在旋钮上的正投影位在同心圆上。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旋钮相对于底座旋转时,位在第一同心圆上的第三接垫接触与其对应的第二接垫,与位在第二同心圆上的第三接垫接触与其对应的第二接垫之间存在一时间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旋钮相对于底座沿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位在第一同心圆的第三接垫较位在第二同心圆的第三接垫先接触对应的第二接垫。当旋钮相对于底座沿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位在第一同心圆的第三接垫较位在第二同心圆的第三接垫后接触对应的第二接垫。第一旋转方向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旋钮控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按钮,设置在底座。第二按钮具有第六接垫,而底座还具有对应第六接垫的至少一第七接垫。第七接垫电性连接第三接垫的至少其中之一。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按压第二按钮,以在上述的操控模式的多个子模式之间切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还具有一视窗,暴露出部分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触控面板启动上述的操控模式后,视窗显示出上述的反应特征。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旋钮控制装置借由将其配置在触控面板上,而以其接垫启动触控面板进入操控模式,便能让使用者借由操作旋钮而间接控制触控面板。此举让使用者得以实体物件取代以手直接接触触控面板,而让使用者因实体物件而具有较佳的操控手感。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旋钮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旋钮控制装置与电子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3与图4分别是图1的旋钮控制装置在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与图6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旋钮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A至图7D绘示第三接垫与第二接垫在不同时间的接触状态。
图8是对应图7A至图7D的相位图。
图9A与图9B分别为图3的旋钮控制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旋钮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11A与图11B分别是图10旋钮控制装置于不同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旋钮控制装置对应于电子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300:旋钮控制装置
110:底座
111、111A、111B、111C、111D、111E、111F、311、311E、311F:第一接垫
112、112A、112B、112C、112D、312A、312B:第二接垫
113:第五接垫
114:第七接垫
115:视窗
120、320:旋钮
122、321B、322B:第三接垫
123:贯孔
130:附着件
140:第一按钮
142:第四接垫
144:弹性部
150A、150B、150C:第二按钮
152:第六接垫
200:电子装置
210:触控面板
314:内棘齿结构
316:外棘齿结构
321:第一旋转件
321A:第一棘齿
321C:内环壁
321D:第一定位弹臂
322:第二旋转件
322A:第二棘齿
322C:外环壁
322D:第二定位弹臂
323:第三旋转件
323A:第一驱动齿
323B:第二驱动齿
A1:中心部
A2:碟形部
B1、B2:底侧
C1、C2:转轴
D1:第一旋转方向
D2:第二旋转方向
R1、R2、R3、R4:圆
S110~S160:步骤
T1、T2:顶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旋钮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旋钮控制装置与电子装置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旋钮控制装置100适于可移除地配置在一电子装置200的一触控面板210上,以让使用者借由操作旋钮控制装置100而达到控制触控面板210的效果。本实施例以一平板电脑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任何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皆可以实体的旋钮控制装置100配置其上而对其达到操控的效果。再者,本案亦未限定旋钮控制装置100配置在触控面板210上的区域,亦即触控面板210上得以让使用者进行触控的区域皆可以配置本案的旋钮控制装置100。
图3与图4分别是图1的旋钮控制装置在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5与图6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旋钮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旋钮控制装置100包括一底座110、一旋钮120与多个附着件130。附着件130(在本实施例绘示为3个,但不以此为限)例如是吸盘或任何能使底座110附着在触控面板210上的装置,在此并未予以限制。底座110具有一底侧B1、一顶侧T1、多个第一接垫111与多个第二接垫112。第一接垫111位在底座110的底侧B1,第二接垫112位在底座110的顶侧T1,且这些第二接垫112分别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这些第一接垫111。如图1与图2所示,旋钮控制装置100以底座110的底侧B 1朝向电子装置200的触控面板210处组装,进而使这些第一接垫111接触于触控面板210。
再者,旋钮120沿一转轴C1而可旋转地配置在底座110的顶侧T1。旋钮120具有朝向底座110的多个第三接垫122,且这些第三接垫122环绕转轴C1排列。据此,当旋钮120相对于底座110的转轴C1而沿一方向旋转时,这些第三接垫122会依序电性连接配置在底座110上的第二接垫112。此外,由于上述第一接垫111、第二接垫112与第三接垫122皆具有导电性质,因而当第三接垫122如上述因使用者操作旋钮120而电性连接第二接垫112时,第一接垫111、第二接垫112与第三接垫122彼此产生电性连接而形成导电路径。此举让使用者接触于旋钮120上的手能因此导电路径而导通至触控面板210,即相当于让使用者间接达到操控触控面板210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位在不同同心圆上的第三接垫122相对于旋钮120的转轴C1在径向上彼此错置(如图5所示,相对于转轴C1而言,第二接垫112A、112B与112C、112D在径向上相互交错)。同样地,位在不同同心圆上的第二接垫112亦相对于旋钮120的转轴C1而在径向上彼此错置。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在底座110的底侧B1的第一接垫111排列成一图案。电子装置200可以通过触控面板210去检测到第一接垫111所排列的特定图案与/或接垫数量。基于辨识第一接垫111的数量与/或所排列的特定图案,电子装置200可以精确地判断旋钮控制装置100有无接触至触控面板210,进而决定是否启动一操控模式。当其接触至触控面板210时,即代表使用者已以特定动作操作触控面板210,故而让电子装置200的触控面板210启动一操控模式,借以让此时的触控面板210能借由旋钮控制装置100而进行操作。举例来说,当使用者欲调整电子装置200输出的音量或屏幕的明暗程度时,即可将旋钮控制装置100配置在电子装置200的触控屏幕210上,进而触发触控面板210的操控模式,进而让使用者由旋钮120的旋转而对电子装置200的反应特征(如上述音量或明暗)进行调整,以让电子装置200能因旋钮控制装置100而被赋予实体操控的操作感。惟在此并未限定这些第一接垫111的排列方式,其端赖使用者的需要而定。换句话说,在此并未限定旋钮控制装置100用以触发触控面板210而使其进入操控模式的方式。
请再参考图5与图6,就结构上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三接垫122是相对于转轴C1而呈两个同心圆R1、R2排列,即以图6的旋钮120而言,部分接垫122是位在外侧圆R1的轨迹上而成一虚线圆图案,而其余部分的接垫122是位在内侧圆R2的轨迹上而成另一虚线圆图案。当旋钮120配置在底座110上后,第二接垫112在旋钮120上的正投影是位在上述两个同心圆R1、R2的轨迹上。
图7A至图7D绘示第三接垫与第二接垫在不同时间的接触状态。图8是对应图7A至图7D的相位图,以绘示在不同时间时第二接垫与第三接垫的触发状态,其中图7A对应图8的时间t1,图7B对应图8的时间t2,图7C对应图8的时间t3,图7A对应图8的时间t4。请参考图7A至图7D并对照图8,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中,当旋钮120相对于底座110而沿第一旋转方向D1(如图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位在圆R1上的第三接垫122会较位在圆R2上的第三接垫122先接触到对应的第二接垫112,故而形成如图9所绘示的相位图。同理,当旋钮120相对于底座110而沿第二旋转方向D2(如图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则位在圆R1上的第三接垫122会较位在圆R2上的第三接垫122晚接触到对应的第二接垫112。如此一来,借由第二接垫112与第三接垫122因位在不同圆R1、R2上而产生接触的先后顺序,便能判定旋钮120的旋转方向。
请再参考图5,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接垫112是两两成对地配置在底座110的顶侧T1,且对应第三接垫122而相对于转轴C1在不同圆R1、R2上。举例来说,第二接垫112A与112B彼此呈相互对应半圆轮廓且位在对应圆R2的轨迹上,而第二接垫112C与112D彼此呈相互对应半圆轮廓且位在对应圆R1的轨迹上。据此,各第三接垫122随着旋钮120旋转时,会依序接触同一组第二接垫112A与112B,或112C与112D。然而在此情形下,仅会在第三接垫122桥接在同一组第二接垫112A与112B(或112C与112D)时形成电性连接的状态,亦即第三接垫122仅接触第二接垫112A或112B时(亦或是第三接垫122仅接触第二接垫112C或112D)并不构成让第一接垫111电性连接第三接垫122的条件,而是让第三接垫122同时接触第二接垫112A与112B(或112C与112D),方因此电性连接起第一接垫111E (或111F)与第三接垫122,进而达到让旋钮控制装置100触发触控面板210的操控状态。
此外,图9A与图9B分别为图3的旋钮控制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9A与图9B,在本实施例中,旋钮控制装置100还包括一第一按钮140,活动地设置在底座110的顶侧T1,而旋钮120具有一贯孔123,第一按钮140位在此贯孔123内而与旋钮120呈同轴配置(相对于旋转轴C1呈轴对称)。
详细而言,底座110具有一中心部A1与环绕中心部A1的一碟形部A2。上述旋钮120与第一按钮140位在底座120的中心部A1。第一按钮140具有朝向顶侧T1的一第四接垫142,而底座110还具有位在顶侧T1且对应第四接垫142的一第五接垫113。第五接垫113电性连接至第一接垫111A。如图9A所示,第一按钮140适于受一外力按压而使第四接垫142接触第五接垫113,以让第五接垫113、第四接垫142与对应的第一接垫111A彼此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钮140为一电源启动钮,当使用者将旋钮控制装置100配置在触控面板210上后,即可借由按压第一按钮140而启动电子装置200而使触控面板210进入旋钮操控模式。再者,第一按钮140还具有一弹性部144,其一端抵压在旋钮120上(如图9A与9B所示的旋钮120的贯孔123内壁的阶部上)。如图9B所示,当第一按钮140因受力而被按压之后,弹性部144得以借由其弹性恢复力而让第一按钮140复归。
另一方面,旋钮控制装置100还包括多个第二按钮150A、150B与150C,设置在底座110的碟形部A2。在此以其中一第二按钮150A为例说明。第二按钮150A具有一第六接垫152,而底座110还具有位在碟形部A2且对应第六接垫152的一第七接垫114,且第七接垫114电性连接至第一接垫111的其中一个(例如111B)。与上述第一按钮140类似地,第二按钮150A亦适于受一外力按压而使第六接垫152接触第七接垫114,以使第六接垫152、第七接垫114与对应的第一接垫111B彼此电性连接,而让使用者得以借由按压第二按钮150A而达到操控触控面板210的效果。以此类推,当第二按钮150B受外力按压时,第二按钮150B可以与对应的第一接垫111C彼此电性连接;当第二按钮150C受外力按压时,第二按钮150C可以与对应的第一接垫111D彼此电性连接。
举例来说,本实施例设置在碟形部A2上的三个第二按钮150A、150B与150C分别代表电子装置200的不同反应特征(例如音量、触控面板210的明暗或其他控制功能)。当旋钮控制装置100配置在触控面板210上,并触发触控面板210进入操控模式后,使用者便能借由分别按压这些第二按钮150A、150B与150C而选择欲调整的反应特征。
请再参考图2、图3与图5,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0还具有一视窗115,位在底座110的碟形部A2。当底座110配置于触控面板210后暴露出局部的触控面板210。当使用者将旋钮控制装置100配置在触控面板210上并启动对应操控模式后,触控面板210便会在视窗115显示出对应的反应特征,借以让使用者辨识此时的状态。例如图2所示,使用者能从视窗115中得知目前旋钮控制装置100所控制的反应特征为电子装置的音量,而其量度为5。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旋钮控制装置300的示意图。图11A与图11B分别是图10旋钮控制装置300于不同视角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0、11A与11B,在本实施例中,旋钮控制装置300的主要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而不同的是,旋钮控制装置300的旋钮320包括相对于转轴C2而呈同轴配置的一第一旋转件321、一第二旋转件322与一第三旋转件323。第一旋转件321与第二旋转件322同平面地组装在底座310的顶侧T2。第二旋转件322环绕第一旋转件321且两者彼此独立。第三旋转件323配置在第一旋转件321与第二旋转件322上。再者,第一旋转件321与第二旋转件322分别具有第三接垫321B与322B,其分别对应在不同同心圆R3、R4上的第二接垫312A与312B。此外,第二接垫312A与312B分别电性连接至位在底座310的底侧B2的第一接垫311(例如311E与311F),其对应方式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便不再赘述。基于上述,当第三接垫321B与322B分别随着第一旋转件321与第二旋转件322旋转时,便能与对应的第二接垫312A与312B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的旋钮控制装置300中,第一旋转件321与第二旋转件322分别为一棘轮,其分别具有位在顶部的多个第一棘齿321A与多个第二棘齿322A,其中第一棘齿321A相对于转轴C2朝第二旋转方向D2倾斜,第二棘齿322A相对于转轴C2朝第一旋转方向D1倾斜,而第一旋转方向D1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D2。此外,第三旋转件323具有位在其底部的第一驱动齿323A与第二驱动齿323B,分别对应第一棘齿321A与第二棘齿322A。在此各绘示两个第一驱动齿323A与第二驱动齿323B,但不以此为限。
当第三旋转件323沿第一旋转方向D1旋转时,第一驱动齿323A啮合于第一棘齿321A的至少其中之一,而此时第二驱动齿323B与第二棘齿322A之间处于脱离(非啮合)状态,因此第三旋转件323仅会带动第一旋转件321沿第一旋转方向D1转动,而第二驱动齿323B仅会滑动地行经第二棘齿322A。相反地,当第三旋转件323沿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时,则是以第一驱动齿323A滑动地行经第一棘齿321A,而以第二驱动齿323B啮合于第二棘齿322A的其中之一,以让第三旋转件323仅带动第二旋转件322转动。据此,本实施例以棘齿结构而造成旋钮320仅会沿单一方向旋转,亦即当使用者沿第一旋转方向D1或第二旋转方向D2旋转第三旋转件323时,仅会带动第一旋转件321的第三接垫321B旋转或第二旋转件322的第三接垫322B旋转,而让同一时间仅会有第二接垫312A、312B的其中之一与对应的第三接垫321B或322B发生接触状态的改变。
例如,当使用者沿第一旋转方向D1旋转第三旋转件323时,仅会带动第一旋转件321的第三接垫321B旋转,因此触控面板可以在第三旋转件323的旋转期间通过第一接垫311E与第二接垫312B感受到多的脉冲。同时,由于第二旋转件322的第三接垫322B没有旋转,所以触控面板通过第一接垫311F与第二接垫312A检测不到脉冲。换句话说,本实施例是以结构特征所造成的单向转动,而代替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三接垫122与第二接垫112的接触顺序而判定旋钮120的旋转方向。
另一方面,底座310还具有位在顶侧T2的一内棘齿结构314与一外棘齿结构316。内棘齿结构314对应于第一旋转件321的内环壁321C,且内棘齿结构314的棘齿与第一旋转件321的第一棘齿321A相符。外棘齿结构316对应于第二旋转件322的外环壁322C,且外棘齿结构316的棘齿与第二旋转件322的第二棘齿322A相符。在此,相符的棘齿结构代表造成一致的旋转方向。举例来说,第一旋转件321仅适于沿第一旋转方向D1旋转,故内棘齿结构314会顺向于第一旋转方向D1,亦即内棘齿结构314是沿着第一旋转方向D1倾斜。第二旋转件322仅适于沿第一旋转方向D2旋转,故外棘齿结构316会顺向于第二旋转方向D2,亦即外棘齿结构316是沿着第二旋转方向D2倾斜。
第一旋转件321与第二旋转件322位在内棘齿结构314与外棘齿结构316之间,其中第一旋转件321耦接于内棘齿结构314,第二旋转件322耦接于外棘齿结构316。第一旋转件321与第二旋转件322分别为一环状结构,而第一旋转件321还具有位在内环壁321C的一第一定位弹臂321D。第一定位弹臂321D顺向于内棘齿结构314且滑动地卡置于内棘齿结构314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棘齿之间,以在第一旋转件321旋转时提供明确的定位感。类似地,第二旋转件322具有位在外环壁322C的一第二定位弹臂322D。第二定位弹臂322D顺向于外棘齿结构316,且随着第二旋转件322转动时滑动地卡置于外棘齿结构316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棘齿之间。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旋钮控制装置对应于电子装置的控制流程图,其中旋钮控制装置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但为能清楚描述下述步骤,故以上述旋钮控制装置100为例。请参考图12,于步骤S110中,使用者将旋钮控制装置100配置在电子装置200的触控面板210上,以让第一接垫111附着在触控面板210上。于步骤S120中,电子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感测到第一接垫111而启动一操控模式,以及通过第一接垫111感测在底座110上的旋钮120有无发生旋转。在此,操控模式例如视为电子装置200开启执行对应的程式,并可通过旋钮控制装置100的视窗115让使用者得知目前的操控模式。
此外,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旋钮控制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按钮140,因此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亦可在使用者按压第一按钮140的后方启动上述的操控模式。
接着,于步骤S130中,使用者选择性地按压第二按钮150A、150B或150C,以在操控模式的多个子模式之间切换,借此选择欲控制的反应特征。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按压其中一第二按钮150A、150B或150C后,触控面板210会于旋钮控制装置100的视窗115中显示出此反应特征。例如,当使用者按压第二按钮150A后,电子装置200在操控模式的多个子模式之间切换/选择为“调整音量模式”,且触控面板210会于旋钮控制装置100的视窗115中显示出关于音量调整的反应特征。
最后,当旋钮120相对于底座110旋转时,该旋钮120控制在该操控模式下的触控面板210的一反应特征(步骤S140)。例如,本实施例中步骤S140包含步骤S 141~S 143。当旋钮120相对于底座110旋转时,使用者得以旋钮120控制在操控模式下的触控面板210的反应特征。在步骤S141中,电子装置200的控制单元会先行判断旋钮120的旋转方向,之后让电子装置200表现出对应的反应特征,同时并通过视窗115而告知使用者目前电子装置200所处的状态。例如,当步骤S141判断旋钮120的旋转方向是第一旋转方向(例如顺时钟方向)时,电子装置200的控制单元会进行步骤S142,以增强对应的反应特征(例如调大音量)。当步骤S141判断旋钮120的旋转方向是第二旋转方向(例如逆时钟方向)时,电子装置200的控制单元会进行步骤S143,以减弱对应的反应特征(例如调小音量)。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旋钮的旋转方向能以旋钮控制装置100的接垫接触顺序,亦或是由旋钮控制装置300的棘轮结构所决定。当然,当使用者不再使用旋钮控制装置100时,便能将其从触控面板210上移除。当电子装置200的触控面板210感测不到旋钮控制装置100的所有第一接垫111时,电子装置200的控制单元会对应结束所数操控模式。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旋钮控制装置借由其接垫的相互搭配,而让使用者能随时将其配置在电子装置的触控面板上,以让使用者能直接借由旋钮的转动调整电子装置的状态。此举让使用者得以实体物件取代以手直接接触触控面板,而让使用者因实体物件而具有较佳的操控手感。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旋钮控制装置,可移除地配置在一触控面板上,以操控该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旋钮控制装置包括:
一底座,具有一底侧、一顶侧、多个第一接垫与至少两个第二接垫,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垫配置于该底侧,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垫配置于该顶侧,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垫对应地电性连接至部分所述多个第一接垫,该底座以其底侧朝向该触控面板组装,以使所述多个第一接垫接触该触控面板;以及
一旋钮,沿一转轴而可旋转地配置在该底座的该顶侧,该旋钮具有朝向该底座的多个第三接垫,且所述多个第三接垫环绕该转轴排列,当该旋钮相对于该底座沿一方向旋转时,所述多个第三接垫依序电性连接与其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垫;
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接垫相对于该转轴而呈至少两个同心圆排列,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垫在该旋钮上的正投影位在该至少两个同心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位在不同同心圆上的所述多个第三接垫相对于该旋钮的该转轴在径向上彼此错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对应不同同心圆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垫相对于该旋钮的该转轴在径向上彼此错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按钮,活动地设置在该底座的该顶侧,该第一按钮具有朝向该顶侧的一第四接垫,而该底座还具有位在该顶侧且对应该第四接垫的一第五接垫,该第五接垫电性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的其中之一,该第一按钮用于受一外力按压而使该第四接垫接触该第五接垫,以使该第五接垫、该第四接垫与对应的其中一第一接垫彼此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该旋钮具有一贯孔,该第一按钮位在该贯孔内,而使该旋钮与该第一按钮相对于该底座呈同轴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该底座还具有一中心部与环绕该中心部的一碟形部,其中该第一按钮与该旋钮位在该中心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第二按钮,设置在该底座的该碟形部,所述至少一第二按钮具有一第六接垫,而该底座还具有位在该碟形部且对应该第六接垫的至少一第七接垫,该至少一第七接垫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的至少其中之一,该至少一第二按钮适于受一外力按压而使该第六接垫接触该第七接垫,以使该第六接垫、该第七接垫与对应的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垫彼此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该底座还具有位在该碟形部的一视窗,当该底座组装至该触控面板时,该视窗暴露出部分该触控面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该旋钮包括相对于该转轴呈同轴配置的一第一旋转件、一第二旋转件与一第三旋转件,该第一旋转件与该第二旋转件同平面地组装在该顶侧,该第二旋转件环绕该第一旋转件且彼此独立,该第三旋转件配置在该第一旋转件与该第二旋转件上,所述多个第三接垫分别配置在该第一旋转件上与该第二旋转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旋转件与该第二旋转件分别为一棘轮,该第一旋转件与该第二旋转件分别具有位在其顶部的多个第一棘齿与多个第二棘齿,且所述多个第一棘齿相对于该转轴朝一第二旋转方向倾斜,所述多个第二棘齿相对于该转轴朝一第一旋转方向倾斜,该第一旋转方向相反于该第二旋转方向,而该第三旋转件具有位在其底部的至少一第一驱动齿与至少一第二驱动齿,当该第三旋转件沿该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该第一驱动齿啮合于所述多个第一棘齿的其中之一,而该第二驱动齿滑动地行经所述多个第二棘齿,以使该第三旋转件仅带动该第一旋转件转动,当该第三旋转件沿该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该第一驱动齿滑动地行经所述多个第一棘齿,而该第二驱动齿啮合于所述多个第二棘齿的其中之一,以使该第三旋转件仅带动该第二旋转件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该底座还具有位在该顶侧的一内棘齿结构与一外棘齿结构,该内棘齿结构的棘齿与所述多个第一棘齿相符,该外棘齿结构的棘齿与所述多个第二棘齿相符,该第一旋转件与该第二旋转件位在该内棘齿结构与该外棘齿结构之间,其中该第一旋转件耦接于该内棘齿结构,该第二旋转件耦接于该外棘齿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旋转件与该第二旋转件分别为一环状结构,该第一旋转件具有位在其内环处的一第一定位弹臂,该第二旋转件具有位在其外环处的一第二定位弹臂,该第一定位弹臂顺向于该内棘齿结构且滑动地卡置于该内棘齿结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棘齿之间,该第二定位弹臂顺向于该外棘齿结构且滑动地卡置于该外棘齿结构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棘齿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该底座具有四个第二接垫,每一个所述第二接垫呈半圆形轮廓,且该四个第二接垫两两成对地位在相对于该转轴的不同同心圆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其中在成对的两个所述第二接垫中,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垫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的其中之一,其中另一所述第二接垫电性连接该旋钮,当该第三接垫桥接该对第二接垫时,该旋钮、该对第二接垫、该第三接垫与对应的该第一接垫彼此电性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控制装置,还包括:
一附着件,配置在该底座的该底侧,以将该底座附着至该触控面板。
16.一种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该旋钮控制装置配置在该触控面板上,以使所述多个第一接垫附着在该触控面板上;
该触控面板的一控制单元感测到所述多个第一接垫而启动一操控模式;以及
当该旋钮相对于该底座旋转时,该旋钮控制在该操控模式下的该触控面板的一反应特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旋钮控制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按钮,活动地设置在该底座的该顶侧,该第一按钮具有朝向该顶侧的一第四接垫,而该底座还具有位在该顶侧且对应该第四接垫的一第五接垫,该第五接垫电性连接至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的其中之一,该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按钮被按压而使该第四接垫接触该第五接垫,以使该第五接垫、该第四接垫与对应的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垫彼此电性连接,并启动该操控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第三接垫相对于该转轴而呈至少两个同心圆排列,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垫在该旋钮上的正投影位在该至少两个同心圆上,该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该旋钮相对于该底座旋转时,位在一第一同心圆上的所述多个第三接垫接触与其对应的该第二接垫,与位在一第二同心圆上的所述多个第三接垫接触与其对应的该第二接垫之间存在一时间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当该旋钮相对于该底座沿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位在该第一同心圆的所述多个第三接垫较位在该第二同心圆的所述多个第三接垫先接触对应的该第二接垫,当该旋钮相对于该底座沿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位在该第一同心圆的所述多个第三接垫较位在该第二同心圆的所述多个第三接垫后接触对应的该第二接垫,该第一旋转方向相反于该第二旋转方向。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旋钮控制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按钮,设置在该底座,该至少一第二按钮具有一第六接垫,而该底座还具有对应该第六接垫的至少一第七接垫,该至少一第七接垫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接垫的至少其中之一,该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按压该第二按钮,以在该操控模式的多个子模式之间切换。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其中该底座还具有一视窗,暴露出部分该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该触控面板启动该操控模式后,该视窗显示出该反应特征。
CN201210336841.0A 2012-08-13 2012-09-12 旋钮控制装置与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5929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9225A TWI475438B (zh) 2012-08-13 2012-08-13 旋鈕控制裝置與觸控面板的操作方法
TW101129225 2012-08-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2993A CN103592993A (zh) 2014-02-19
CN103592993B true CN103592993B (zh) 2015-03-25

Family

ID=50065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6841.0A Active CN103592993B (zh) 2012-08-13 2012-09-12 旋钮控制装置与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12457B2 (zh)
CN (1) CN103592993B (zh)
TW (1) TWI4754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2830A1 (de) * 2013-02-19 2014-08-21 Spacecontrol Gmbh Manuell bedienbare Eingabevorrichtung mit Code-Erfassung
KR102161565B1 (ko) * 2013-12-18 2020-10-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조 입력 장치를 이용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운용 방법
CN105094391A (zh) * 2014-04-24 2015-11-25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外接操控装置的实现方法
US10318078B2 (en) * 2014-05-15 2019-06-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peration knob and display device in which same is used
JP6362106B2 (ja) * 2014-08-29 2018-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2236587B1 (ko) * 2014-09-04 2021-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덕션 장치 및 온도 조절 방법
CN104750344B (zh) * 2015-03-20 2018-07-10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屏
CN104793787A (zh) * 2015-03-30 2015-07-22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表面设有按钮的触控屏及功能启动方法
CN104765492B (zh) * 2015-03-30 2018-08-03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表面设有旋钮的触控屏及功能启动方法
DE102015117226A1 (de) 2015-09-15 2017-03-16 Preh Gmbh Anordnung aus elektrischer Anzeige und Drehsteller mit Fremdkörpereindringschutz
JP6576197B2 (ja) * 2015-10-01 2019-09-18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インヒビタスイッチ
US10386940B2 (en) * 2015-10-30 2019-08-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ouch sensing of user input device
DE102015118587A1 (de) 2015-10-30 2017-05-04 Preh Gmbh Bedienanordnung aus Betätigungsteil mit Eingabefläche und auf der Eingabefläche angeordnetem Drehsteller
KR20170074552A (ko) * 2015-12-22 2017-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스피커 장치
JP6649127B2 (ja) * 2016-03-04 2020-02-19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CN106094974B (zh) * 2016-08-10 2017-07-11 苏龙 一种多功能控制旋钮
KR102539016B1 (ko) 2016-09-01 2023-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DE102016121076B4 (de) * 2016-11-04 2021-02-18 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komponente
EP3822753B1 (de) * 2017-01-25 2022-10-26 Behr-Hella Thermocontrol GmbH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TWI635426B (zh) * 2017-11-06 2018-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以及觸碰物件感測方法
US10452167B2 (en) * 2017-05-26 2019-10-22 Edward F. Larkin Motion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facing with a computing device
US20200117332A1 (en) * 2017-07-03 2020-04-16 Lai Wa WONG Device having multi-touch applications
JP6687299B2 (ja) 2017-10-11 2020-04-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操作入力装置
CN111164551B (zh) * 2017-10-11 2023-08-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钮以及输入装置
EP3617854A1 (en) * 2018-08-30 2020-03-04 Advanced Silicon SA Clickable knob for touch sensors
JP7003225B2 (ja) * 2018-03-19 2022-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操作割当制御装置、操作割当制御方法及び操作入力装置
HK1252075A2 (zh) * 2018-03-28 2019-05-10 Defond Electech Co Ltd 用於控制電氣設備操作的控制系統和設備
FR3080800B1 (fr) * 2018-05-04 2020-05-01 Valeo Comfort And Driving Assistance Organe de command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commande associes
TWI713069B (zh) 2018-05-22 2020-12-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JP6758548B2 (ja) * 2018-07-05 2020-09-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検出装置及び回転検出方法
WO2020011416A1 (de) * 2018-07-12 2020-01-16 Preh Gmbh Eingabevorrichtung mit beweglicher handhabe auf kapazitiver detektionsfläche und kapazitiven koppeleinrichtungen
DE102018120575A1 (de) 2018-07-12 2020-01-16 Preh Gmbh Eingabevorrichtung mit beweglicher Handhabe auf kapazitiver Detektionsfläche und kapazitiven Koppeleinrichtungen
CN110874155A (zh) * 2018-08-29 2020-03-10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109192587B (zh) * 2018-09-12 2020-04-2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旋钮及应用其的触控装置
CN111221427A (zh) * 2018-11-23 2020-06-02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9617548B (zh) * 2018-12-07 2022-08-3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可贴合在曲面的触控旋钮装置
CN109683656A (zh) * 2019-01-08 2019-04-2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旋钮装置
CN111522457A (zh) * 2019-02-02 2020-08-11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控制装置及触控屏组件
JP6610813B1 (ja) * 2019-02-04 2019-11-27 Smk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の補助入力具
DE102019114429A1 (de) * 2019-05-29 2020-12-03 Preh Gmbh Eingabevorrichtung mit beweglicher Handhabe auf kapazitiver Detektionsfläche und kapazitiven Koppeleinrichtungen
DE102019115946A1 (de) * 2019-06-12 2020-12-31 Preh Gmbh Eingabevorrichtung mit beweglicher Handhabe auf kapazitiver Detektionsfläche und kapazitiven Koppeleinrichtungen
JP2022544487A (ja) 2019-08-15 2022-10-19 アトメ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のノブのためのベースアセンブリ、並びに関連する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11061389A (zh) * 2019-11-29 2020-04-24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触控屏的可移动式电子钥匙旋钮
DE102020001780A1 (de) 2020-03-18 2021-09-23 Kostal Automobil Elektrik Gmbh & Co. Kg Drehstelleranordnung
CN111638748B (zh) * 2020-04-30 2021-08-17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容式旋钮
EP3936983A1 (en) 2020-07-06 2022-01-12 Advanced Silicon SA System for detecting a clicked state and an unclicked state of a button for capacitive touch device
US11416089B2 (en) * 2020-07-20 2022-08-16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Knob device applicable to touch panel
US11474609B1 (en) * 2020-07-24 2022-10-18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 equalization
DE102020128423A1 (de) 2020-10-29 2022-05-05 Preh Gmbh Eingabevorrichtung mit beweglicher Handhabe auf kapazitiver Detektionsfläche und kapazitiven Koppeleinrichtungen
KR20220060788A (ko) * 2020-11-05 2022-05-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탈착식 조작계를 이용한 차량용 기능 제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4464488A (zh) * 2020-11-10 2022-05-1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结构
DE102020215888A1 (de) * 2020-12-15 2022-06-1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Display mit einem auf dem Display befestigten Drehsteller
EP4044006A1 (en) * 2021-02-16 2022-08-17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Knob device applicable to touch panel
GB2605402A (en) 2021-03-30 2022-10-05 Quixant Plc Rotary Control Input Device for a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215181638U (zh) * 2021-04-30 2021-12-14 深圳市启明云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屏装置
TWI790871B (zh) * 2021-12-23 2023-0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旋鈕功能之電子裝置、壓電旋鈕及其操作方法
ES2956982A1 (es) * 2022-05-27 2024-01-05 Seat Sa Sistema de contro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7424A (en) * 1997-10-03 2000-05-23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uble dial mechanism for a camera
US7414205B1 (en) * 2007-06-18 2008-08-19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Low-cost electronic rotary switch
CN101430981A (zh) * 2007-11-06 2009-05-1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结构
CN101516167A (zh) * 2008-02-18 2009-08-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1741367A (zh) * 2009-12-16 2010-06-16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器的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8288B2 (en) * 2000-09-11 2004-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TWI243467B (en) * 2004-02-23 2005-11-11 Winbond Electronics Corp Protective device of two-way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US7091437B2 (en) * 2004-10-06 2006-08-15 Premier Im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otary switch
TWI402718B (zh) * 2008-07-01 2013-07-21 Inventec Corp 電子裝置及其操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7424A (en) * 1997-10-03 2000-05-23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uble dial mechanism for a camera
US7414205B1 (en) * 2007-06-18 2008-08-19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Low-cost electronic rotary switch
CN101430981A (zh) * 2007-11-06 2009-05-1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结构
CN101516167A (zh) * 2008-02-18 2009-08-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1741367A (zh) * 2009-12-16 2010-06-16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器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7437A (zh) 2014-02-16
TWI475438B (zh) 2015-03-01
US8912457B2 (en) 2014-12-16
US20140042004A1 (en) 2014-02-13
CN103592993A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2993B (zh) 旋钮控制装置与触控面板的控制方法
TWI638284B (zh) 發信器及發信方法
CN105049570B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旋转按钮结构
TWI379215B (en) Keyboard module to prevent mistyping
US8786554B2 (en) Priority and combination suppression techniques (PST/CST) for a capacitive keyboard
CN114945417A (zh) 具有富含传感器的控件的控制器
CN104793762A (zh) 具切换功能的主动式触控笔
CN202258957U (zh) 遥控器
CN104641558A (zh) 虚拟触摸旋钮组件
US20150199023A1 (en) Touch-sensitive keypad control device
KR100960942B1 (ko) 터치 기능을 구비한 복합 입력장치
CN20543327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9390035U (zh) 电器的环形触摸控制结构
CN104898852A (zh) 具有触控功能的键盘装置
TWI463356B (zh) 觸控板
CN107565945B (zh) 具有按键输入及触碰输入的输入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N102043431A (zh) 具切换输入/输出部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JP2002062982A (ja) 入力装置
JP2005050635A (ja) タッチキーと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CN203465704U (zh) 一种基于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的触控面板
CN107305816A (zh) 按键结构
CN101097809A (zh) 控制面板的模式切换装置
JP2007249459A (ja) データ入力装置
CN219144043U (zh) 一种换挡旋钮结构和键盘
CN217740404U (zh) 一种可视化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