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可以在不影响内爬塔式起重机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实现内爬支撑框架的转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以及内爬支撑框架,具有与建筑物固定连接的连接部,塔身固定在内爬支撑框架上;内爬塔式起重机还包括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具有内爬支撑框架连接端,带动内爬支撑框架进行转运。
进一步地,内爬塔式起重机还包括平衡臂,平衡臂位于塔身的上方,转运装置包括:卷扬机,设置在平衡臂上;起吊绳,第一端固定在卷扬机上,第二端作为内爬支撑框架连接端与内爬支撑框架吊装配合。
进一步地,转运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定滑轮,第一导向定滑轮位于塔身的外侧,起吊绳的第二端绕经第一导向定滑轮后与内爬支撑框架吊装配合。
进一步地,内爬塔式起重机还包括下支座,下支座固定于塔身的顶部且位于平衡臂的下方;第一导向定滑轮设置在下支座上。
进一步地,转运装置还包括吊装支架,吊装支架固定在下支座上并向远离下支座的方向延伸,第一导向定滑轮设置在吊装支架的延伸端。
进一步地,转运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定滑轮,第二导向定滑轮设置于下支座的内部,起吊绳的第二端依次绕经第二导向定滑轮和第一导向定滑轮。
进一步地,第二导向定滑轮的绳槽的最低点与第一导向定滑轮的绳槽的最高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进一步地,内爬支撑框架包括两个内爬承重梁以及两个内爬支架,两个内爬承重梁作为连接部相对设置,两个内爬支架相对设置并固定在两个内爬承重梁之间;吊装支架有四个,分别与两个内爬承重梁以及两个内爬支架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吊装支架的延伸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定滑轮;第二导向定滑轮有四个,呈十字形设置,且分别与四个第一导向定滑轮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转运装置还包括第三导向定滑轮,第三导向定滑轮设置在平衡臂上,起吊绳的第二端依次绕经第三导向定滑轮、第二导向定滑轮和第一导向定滑轮。
进一步地,吊装状态下,起吊绳位于第三导向定滑轮和第二导向定滑轮之间的绳体竖直设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内爬塔式起重机中设置一个转运装置,该转运装置独立于起重臂设置,当转运装置转运内爬支撑框架时,起重臂不受影响,可以正常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3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结合参见图3,内爬塔式起重机包括内爬支撑框架70、塔身20、下支座30、回转支承40、上支座90、平衡臂50、起重臂60以及转运装置,其中内爬支撑框架70有多个,每个内爬支撑框架70具有连接部,用于与建筑物10固定连接,使内爬支撑框架70固定在建筑物10上,塔身20固定在内爬支撑框架70上,由该内爬支撑框架70提供支撑,下支座30固定在塔身20的顶部,回转支承40设置在下支座30上,上支座90设置在回转支承40上,平衡臂50设置在上支座90上,起重臂60铰接在平衡臂50上,转运装置具有内爬支撑框架连接端,用于与内爬支撑框架70连接,并带动内爬支撑框架70转运至合适位置。
当塔身20爬升时,需要先转运闲置的内爬支撑框架70至合适的位置,再将塔身20顶升固定在该内爬支撑框架70上。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独立于起重臂60的转运装置,使内爬支撑框架70转运过程与起重臂60的作业过程可以同时进行,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合参见图4至图6,优选地,转运装置包括卷扬机81以及起吊绳82,其中卷扬机81设置在平衡臂50上,与起重臂60不发生干涉,起吊绳82的第一端固定在卷扬机81上,第二端为内爬支撑框架连接端,用于吊装内爬支撑框架70,整个吊装过程独立进行,快捷高效。
为了避免转运过程中内爬支撑框架70与塔身20的标准节发生碰撞,转运过程中起吊绳82最好在塔身20外侧吊载内爬支撑框架70,所以优选地,转运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定滑轮83,第一导向定滑轮83伸出塔身20位于其外侧,起吊绳82的第二端绕经第一导向定滑轮83后吊装内爬支撑框架70,在上升过程中内爬支撑框架70位于塔身20外侧,不会与塔身20发生碰撞,保护塔身20不受损坏。
因为内爬塔式起重机是通过起重臂60的转动实现变幅的,所以,将第一导向定滑轮83的位置设置于起重臂60的变幅范围之外,当起重臂60变幅作业时,即使运动至最大变幅角度也不会与第一导向定滑轮83发生干涉,两个各自的作业过程不受影响。
优选地,第一导向定滑轮83通过吊装支架86设置在下支座30上,吊装支架86固定在下支座30上并沿远离下支座30的方向向下支座30的外侧水平延伸,第一导向定滑轮83枢接于吊装支架86的水平延伸端,远离塔身20。
由于卷扬机81位于平衡臂50上,而第一导向定滑轮83远离下支座30,造成卷扬机81与第一导向定滑轮83之间距离较远,如果起吊绳82的第二端从卷扬机81上出绳后直接绕设在第一导向定滑轮83上,则起吊绳82位于卷扬机81与第一导向定滑轮83之间的绳体可能会与上支座90等部件发生干涉,造成起吊绳82的磨损,所以为了规范起吊绳82的行走路径,优选地,下支座30内部设置有第二导向定滑轮84,第二导向定滑轮84对应于第一导向定滑轮83设置,起吊绳82的第二端从卷扬机81上出绳后先绕经第二导向定滑轮84,再绕设在第一导向定滑轮83上,实现吊装内爬支撑框架70。
优选地,第二导向定滑轮84的绳槽的最低点与第一导向定滑轮83的绳槽的最高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使起吊绳82位于第二导向定滑轮84和第一导向定滑轮83之间的绳体呈水平延伸状态,减小起吊绳82的磨损,也可以有效防止起吊绳82在第二导向定滑轮84和第一导向定滑轮83上发生跳绳现象。
为了进一步规范起吊绳82的行走路径,避免起吊绳82与上支座90的各部件发生干涉,平衡臂50上还设置有第三导向定滑轮85,起吊绳82的第二端从卷扬机81上出绳后先后绕经第三导向定滑轮85、第二导向定滑轮84以及第一导向定滑轮83,使起吊绳82的行走路线可控,且避开内爬塔式起重机的各部件。
优选地,起吊绳82位于第三导向定滑轮85与第二导向定滑轮84之间的绳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减小起吊绳82所受磨损,防止发生跳绳现象。
结合参见图7,内爬支撑框架70包括内爬承重梁71以及内爬支架72,其中内爬承重梁71有两个,作为连接部相对设置,用于固定在建筑物10上为塔身20提供稳定的支撑,内爬支架72有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内爬承重梁71之间,且两个内爬支架72相对设置,两个内爬支架72与两个内爬承重梁71之间围设形成了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套设在塔身20外侧,支撑塔身20并防止塔身20倾覆。
由于内爬支撑框架70围绕在塔身20周围,内爬承重梁71的转运和内爬支架72的转运需要分别进行,所以优选地,吊装支架86有四个,与两个内爬承重梁71以及两个内爬支架72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吊装支架86的延伸端分别枢接有一个第一导向定滑轮83,第二导向定滑轮84有四个,与四个第一导向定滑轮83一一对应,使四个第二导向定滑轮84呈十字形布置,分别用于塔身20四周不同的内爬承重梁71和内爬支架72的吊装转运。转运内爬承重梁71或内爬支架72时,起吊绳82的第二端绕经第三导向定滑轮85后,从相应的第二导向定滑轮84和第一导向定滑轮83上绕过,可以方便内爬支撑框架70的转运。
结合参见图8,内爬承重梁71通常都是两端安装在建筑物10的墙洞里,由剪力墙支撑,所以在吊装内爬承重梁71和内爬支架72时,先将内爬承重梁71或内爬支架72倾斜一定角度,就可以顺利实现在建筑物10内的转运吊装。
优选地,转运时,在内爬承重梁71或内爬支架72的两端分别连接吊装绳87,两个吊装绳87悬挂在起吊绳82第二端的吊钩88上,可以分担起吊绳82所受重力载荷,且使内爬承重梁71或内爬支架72在转运过程中更加平衡。
下面结合本实施例对转运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卷扬机81放置在平衡臂50内部,内爬承重梁71或内爬支架72转运时,将卷扬机81上的起吊绳82放出,经过平衡臂50上的第三导向定滑轮85后,从平衡臂50中间向下穿出,再经过下支座30内部的第二导向定滑轮84转向后,由下支座30围筒壁上的孔穿到下支座30外部,最后经过吊装支架86上的第一导向滑轮到达需要转运的内爬承重梁71或内爬支架72处。由于回转支承40以上的内爬塔式起重机上部机构回转不会影响到内爬承重梁71和内爬支架72的吊装,故内爬承重梁71和内爬支架72的转运不占用内爬塔式起重机的正常工作时间。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内爬塔式起重机的内爬承重梁和内爬支架的转运吊装与内爬塔式起重机的正常工作互不影响,提高内爬塔式起重机的工作效率;
2、结构简单,便于拆装,不会为内爬塔式起重机增加过大的负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