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1552A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1552A
CN103581552A CN201310320624.7A CN201310320624A CN103581552A CN 103581552 A CN103581552 A CN 103581552A CN 201310320624 A CN201310320624 A CN 201310320624A CN 103581552 A CN103581552 A CN 103581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change
unit
zoom
chan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06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1552B (zh
Inventor
粒崎昭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81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1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该摄像装置中,在由操作部件指示操作的情况下,模式改变单元改变多个控制器中的至少两个控制器的操作模式或操作模式中的控制量。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拍摄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诸如数字照相机的某些摄像装置具有通过驱动变焦透镜而实现的光学放大(光学变焦)功能、以及放大摄像区域的一部分的电子放大(电子变焦)功能。近年来,变焦透镜性能的改善使得从超广角状态到超长焦状态都能够用同一镜头进行拍摄,图像传感器的高像素化使得即使在增加放大倍率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获得足够分辨率的拍摄。放大倍率越高,视场角(field angle)调整、聚焦调整、以及曝光调整的操作方法的复杂性越高,因此讨论了用于改善操作性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7-65385号公报讨论了改善变焦速度的调整方法的操作性的光学设备。在该设备中,能够由变焦模式改变开关选择是否根据变焦操作的按压量来改变速度。日本特开平7-333665号公报讨论了改善图像稳定模式选择的操作性的图像稳定设备。在该设备中,能够通过布置两个开关(即,图像稳定模式设置开关和图像稳定启动开关)来防止抖动校正的错误执行。
高倍率的摄像装置必须包括用于从广角到长焦状态快速变焦的单元、以及用于使得能够进行细微的视场角调整的单元,并且状态必须在这两个单元之间切换,使得摄影师使用高倍率的摄像装置不会失去快门机会。
在手动进行聚焦调整和曝光调整的情况下,需要用于在快速调整单元和细微调整单元之间容易地切换的方法。在超长焦状态下进行拍摄的情况下,由于照相机抖动以及由整个身体的抖动而引起的低频区域的抖动的影响,静止的被摄体出/入视场角,从而产生难以调整视场角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通过布置模式改变操作部件来容易地改变模式的方法。
然而,当针对视场角调整、聚焦调整以及曝光调整操作中的各个布置部件时,难以在操作性良好的位置布置所有部件。此外,由于布置了多个部件,因此可能操作了不期望被操作的部件,从而引起误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能够使用少量的操作部件来改善视场角调整、聚焦调整以及曝光调整等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被配置为由图像传感器接收通过光学系统的光以拍摄被摄体的图像,该摄像装置包括:多个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分别控制用于确定拍摄条件的多个调整参数;模式改变单元,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多个控制器的各种操作模式;以及操作部件,其被配置为对所述模式改变单元指示操作,其中,在由所述操作部件指示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模式改变单元改变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至少两个控制器的操作模式或所述操作模式中的控制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2是例示作为曝光控制值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组合示例的图。
图3是例示关于图像稳定控制的电路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4是例示焦距与各被摄体距离的聚焦透镜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镜头一体式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示例的上表面图和后表面图。
图6A、6B、6C和6D是例示曝光校正、程序移位以及手动聚焦(MF)的操作画面示例的图。
图7是例示模式切换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例示模式切换的设置改变画面示例的图。
图9是例示变焦控制中控制量改变的处理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例示曝光控制中控制量改变的处理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例示聚焦控制中控制量改变的处理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例示图像稳定控制中控制量改变的处理示例的流程图。
图13A、13B、13C和13D是各自例示模式改变开关(操作单元)的状态与控制量之间的关系的示例的图。
图14A和图14B是例示镜头可换式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示例的上表面和后表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当从操作单元发出操作指令时,用于改变控制单元的各种操作模式的模式改变单元同时改变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控制单元的操作模式或操作模式中的控制量。更具体地,摄像装置包括以下控制单元:变焦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光学变焦或电子变焦来改变视场角,聚焦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驱动聚焦透镜来改变焦距,曝光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驱动光圈和快门来改变曝光量,以及图像稳定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控制图像稳定透镜来防止照相机抖动。摄像装置还包括:模式改变单元,其被配置为改变各种操作模式,以及操作单元,其被布置在由左手可操作的位置并且被配置为发出对模式改变单元的操作指令。当由操作单元指示时,模式改变单元同时改变至少两个控制单元的模式或控制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以及方面。
将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例示数字照相机100的结构示例作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示例的框图。透镜镜筒101在其中包括透镜组,并进行透镜驱动。变焦透镜102通过调整焦距来光学改变视场角,并且聚焦透镜103调整焦点。图像稳定透镜104是用于校正照相机抖动的校正透镜,用于调整光量的光圈/快门105用于曝光控制。图像传感器106接收通过透镜镜筒101的光,并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图像传感器106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信号被输入到图像处理电路107,并经历像素插值处理或颜色转换处理,然后作为图像数据被发送到图像存储器108。图像存储器108包括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或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包括薄膜晶体管驱动液晶显示器(TFT LCD)的显示单元109显示特定信息(例如,关于用于确定拍摄条件的调整参数的信息)以及拍摄的图像数据。通过这种实时信息显示,实现摄影师用于调整视场角的电子取景器(EVF)功能。驱动单元110至113中的各个包括向用于驱动各透镜的电机提供电流的电机驱动器电路。电机驱动器电路输出具有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15至118中的各个的控制命令的电压或脉冲宽度的信号。
包括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的运算单元的控制单元114根据用户的操作通过向各单元发送控制命令来控制整个照相机。将描述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单元114的控制。在图1中,控制单元114的内部处理由作为控制单元115至120的功能块表示。
曝光控制115基于通过图像处理电路107中的图像处理而获得的亮度信息,来计算曝光控制值(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并基于计算结果通过将命令输出到光圈快门驱动110来驱动光圈/快门105。由此进行自动曝光(AE)控制。
图2是例示作为AE控制中的曝光控制值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组合的程序图。例如,当曝光值是Ev15时,光圈/快门105被驱动,使得在适当的曝光中光圈值可以是Av5(F值5.6),快门速度可以是Tv10(1/100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用于指示控制单元的控制对象的操作的控制操作单元进行曝光校正到下方的a+1阶时,光圈/快门105被驱动以实现等效于程序图中的Ev14的曝光控制值,换句话说,快门速度为Tv9(1/500)。程序移位是指在不改变曝光值的情况下改变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组合。换句话说,在程序图中,在倾斜方向上移位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组合。
图像稳定控制116将角速度传感器(对应于控制操作单元)的角速度信号转换成作为振动量的角度信号,并且将图像稳定透镜104的驱动命令(或操作指令)发送到图像稳定透镜驱动单元111。
图3是例示关于图像稳定控制116的电路结构的框图。电路结构包括诸如角速度传感器的振动检测单元300、用于放大来自振动检测单元的振动信号(振动输出)的放大器301、用于将放大的振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拟/数字(A/D)转换器302、能够改变截止频率以去除直流(DC)分量的数字高通滤波器(HPF)303、以及用于将作为振动信号的角速度信号转变为角度信号的数字低通滤波器(LFP)304。
振动校正量计算单元305根据振动信号计算图像稳定透镜104的振动校正量。构成图像稳定控制116的数字HPF303、数字LFP304以及振动校正量计算单元305主要由CPU中的计算来操作。抖动检测滤波器的数字HPF303的截止频率根据由振动检测单元300检测到的振动量等来改变。当检测到由摄影师大幅摆动照相机的摇动操作或驱动变焦透镜102期间的抖动引起的大幅振动时,振动校正量计算单元305的计算结果可能是对响应于抖动而将图像稳定透镜104附于控制可移动端的输出。当图像稳定透镜104附于控制可移动端时,图像稳定性能下降,在EVF的显示图像中按原样显示照相机抖动。
因此,当检测到大幅抖动时,数字HPF303的截止频率被设置为高,并且图像稳定透镜104的响应被抑制以驱动透镜尽可能接近中心。当振动量减小时,截止频率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低频。结果,能够防止图像稳定透镜104响应于大幅振动而附于控制可移动端。
当在超长焦状态下对被摄体进行取景时,在EVF的显示图像中不仅能够识别高频的照相机抖动,还能够识别相对低频的身体抖动。如果不防止在超长焦状态下由身体抖动引起的低频区域的抖动,则当其影响较大时,出现如下问题:甚至使静止被摄体出镜(frame out)而违背摄影师的意图。
因此,通过设置数字HPF303的低截止频率并将图像稳定透镜104移动到控制可移动范围的极限部分以防止身体抖动,能够防止不期望的出镜。因此,必须切换处理模式。如上所述,当在低频区域的大幅抖动中优先考虑图像稳定性能时,数字HPF303的截止频率必须被设置为高。为了防止身体抖动引起的出镜,必须将截止频率设置为低。
在聚焦控制117中,例如,在对比度自动聚焦(AF)控制中,如下驱动透镜。驱动聚焦透镜103以基于通过图像处理电路107的图像处理获得的拍摄光学系统的焦点调整信息(对比度评价值)来聚焦被摄体。
图4是示出针对到被摄体的各距离的变焦透镜的聚焦位置与照相机对焦的聚焦透镜位置之间的关系的数据表的图形表示。该表被称为聚焦凸轮表(focus cam table)。水平轴表示与变焦透镜位置相对应的焦距,垂直轴表示聚焦位置,在各图形线的旁边绘制照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由10cm等表示的被摄体距离)。
聚焦控制117通过在AF操作期间控制聚焦透镜驱动单元112将聚焦透镜103移动到预定范围之内来进行扫描操作。通过使用在操作期间获得的对比度评价值的现有方法来检测作为对焦点的聚焦透镜位置。能够通过参照聚焦凸轮表根据此时的变焦透镜位置和聚焦透镜位置测量被摄体距离。在本发明的应用中,与聚焦调整控制无关,可以采用相位差AF方法或与其它方法结合的方法。
在手动聚焦(MF)控制中,通过操作单元123根据对应于后述指示量的聚焦驱动速度以及驱动方向来移动聚焦透镜103以调整焦点。通过使用聚焦凸轮表能够计算针对最小被摄体距离和最大被摄体距离的聚焦透镜位置。通过在这些聚焦透镜位置之间以指定的驱动速度移动聚焦透镜来实现MF功能。
数字照相机100具有光学变焦功能和电子变焦功能。操作单元123包括用作由摄影师用来指示对照相机进行变焦的变焦操作部件(控制操作单元)的变焦杆。基于用于变焦操作指令的变焦操作部件的操作量和操作方向来计算变焦驱动速度和驱动方向,并且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变焦操作。
在通过光学变焦改变视场角时,如从聚焦凸轮表可以理解的,为了保持对焦状态,聚焦透镜103必须根据变焦透镜102的位置移动到适当的聚焦位置。这种控制被称为计算机变焦(CZ)控制。CZ控制118和变焦透镜驱动单元113负责光学变焦驱动。CZ控制119控制变焦透镜102和聚焦透镜103,使得焦点能够追踪由AF控制的或MF控制计算出的被摄体的距离。在光学变焦操作期间,针对各预定控制周期检测变焦透镜102的位置,并且通过使用聚焦凸轮表根据变焦透镜位置和被摄体距离计算聚焦透镜位置以驱动聚焦透镜103。因此,能够在维持对焦状态的同时,进行光学变焦操作。
电子变焦控制119和图像存储器108负责电子变焦驱动。电子变焦控制119通过从传送到图像存储器108的图像中切出对象区域来实现电子变焦功能。通过以在图像传感器106中拍摄的视频的帧速周期逐渐加宽切出范围,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单元109上,能够实现平滑的电子变焦显示。
作为模式改变单元的系统控制120分析操作单元123的操作,并向各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以实现各种功能。在拍摄操作期间,通过按下释放开关,图像传感器106和图像处理电路107被指示在图像存储器108中生成图像数据。图像数据被经由接口(I/F)单元121记录在记录单元122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24中的一个或两个中。
类似地,通过由系统控制(模式改变单元)120分析操作单元(操作单元或控制操作单元)123的操作并指示各控制单元115至118来实现变焦调整、聚焦调整、曝光调整以及图像稳定开始/结束等。因此,当由操作单元指示操作时,用于改变控制单元的各种操作模式的模式改变单元同时改变至少两个控制单元的操作模式或操作模式中的控制量。
参考图5至图8,作为本示例性实施例,将描述在镜头一体式数字照相机中,根据模式改变开关的状态改变相关功能的控制单元的模式或操作模式中的控制量的示例。
图5A和图5B分别是镜头一体式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的上表面图和后表面图。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单元123的操作部件123a至123f。模式改变开关(操作单元)123a被布置在当由要紧握的左手(与优势手相对的手)支持透镜镜筒101时无需改变手握姿势便可由左拇指操作的位置上。
针对模式改变开关123a,可以采用各种形状,例如用于通过按下给出指令的按钮型或滑动杆型。在按钮型中,可以采用将按钮的按下期间设置为ON状态并且将释放期间设置为OFF状态的方法,或采用针对按钮的每次按下在ON状态与OFF状态之间切换的方法。
作为控制操作单元的变焦操作单元的变焦杆123b被布置在当右手从右侧紧握数字照相机100时由右食指可以操作的位置。变焦杆123b能够基于操作方向和操作量指定变焦驱动方向和驱动速度。当向右操作变焦杆123b时,在长焦方向指示变焦。当向左操作变焦杆123b时,在广角方向指示变焦。
当大幅(直到最大可移动范围)操作变焦杆123b时,快速进行变焦,当小幅(在可移动范围中)操作时缓慢进行变焦。能够通过改变变焦透镜102的驱动速度实现光学变焦的变焦驱动速度。在电子变焦中,能够通过改变切出和显示范围的更新周期来实现变焦驱动速度。
当曝光校正按钮123d被按下时,图6A所示的曝光校正操作画面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09上。当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按下十字键123f的左键时,光标向左侧移动,在向下方向校正曝光预定级数。类似地,当十字键123f的右键被按下时,光标向右侧移动,在向上方向校正曝光预定级数。
通过在半按下释放开关123c的同时按下曝光校正按钮123d,能够固定曝光(AE锁定)。在AE锁定期间,显示图6B所示的程序移位的操作画面。当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发出按下十字键123f的左键和右键的改变指令时,能够在维持曝光值的同时改变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组合的改变量。
聚焦模式切换按钮123e能够针对按钮的每次按下切换AF/MF模式。当聚焦模式被选择为MF模式时,图6C所示的MF操作画面显示在显示单元109上。通过按下十字键123f的上下和左右键能够发出指令。
当在图6C所示的状态下按下十字键123f的向上键时,光标向上移动,在无限距离方向驱动聚焦透镜103。类似地,当按下十字键123f的向下键时,光标向下移动,在最近距离方向上驱动聚焦透镜103。此外,测量键按下时间,并且当按下持续预定时间以上时,聚焦速度被设置为高。当聚焦模式是AF模式时,通过在半按下释放开关123c的同时按下聚焦模式切换按钮123e,能够固定聚焦(AF锁定)。在这种情况下,聚焦模式是MF模式,并且能够通过按下十字键123f的上下键驱动聚焦透镜103。
如上所述,通过操作布置在左手可操作的位置并且被配置为向模式改变单元给出操作指令的操作单元(按下模式改变开关123a),能够进行下面的操作。即,能够同时改变CZ控制118、聚焦控制117、曝光控制115和图像稳定控制116中的至少两者的控制模式,或诸如变焦速度、聚焦速度、程序移位级数、或图像稳定截止频率的各控制的控制量。
模式改变单元对各种操作模式的改变如下。CZ控制118用于在低变焦速度模式和正常变焦速度模式之间改变,聚焦控制117用于在AF锁定和AF锁定解除之间改变。曝光控制115用于在AE锁定和AE锁定解除之间改变,图像稳定控制116用于在取景优先图像稳定模式和拍摄优先图像稳定模式之间改变。
如图5A和图5B所示,模式改变开关123a被布置在由与用于操作各功能的操作部件123b至123f的手相对的手可操作的位置。因此,能够快速进行模式切换(模式改变)或拍摄设置操作(控制单元对控制对象的操作指令),而无需改变手握姿势。
接下来,将参照图7描述模式切换处理的过程。图7是例示当操作模式改变开关123a时图像稳定控制、聚焦控制以及曝光控制的各模式的切换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00中,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是否为ON。如果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是ON(步骤S100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1。在步骤S1O1中,图像稳定控制模式被切换到取景优先模式。
在取景优先模式中,通过将数字HPF303的截止频率设置为低,防止由身体抖动引起的被摄体的出镜。在步骤S102中,变焦速度模式被改变为低速模式以便于视场角的微调整。在步骤S103中,进行AE锁定。在AE锁定期间,设置程序移位模式,并且能够通过操作十字键123f的左右键来改变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组合。
在步骤S104中,进行AF锁定。在AF锁定期间,设置为MF模式,并且能够通过操作十字键123f的上下键来调整对焦位置。图6D例示了当程序移位和MF都可操作时的操作画面。在画面下部的水平方向,显示表示程序移位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组合的条。在画面右部的垂直方向,显示表示MF距离的条。因此,表示通过操作十字键123f的左右键和上下键能够改变各值。
当在模式改变开关123a的ON状态下操作变焦杆123b和十字键123f时进行步骤S105至S117的处理。在步骤S105中,确定是否操作了变焦杆123b。如果确定操作了变焦杆123b(步骤S105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6。在步骤S106中,根据变焦杆的操作方向在广角方向或长焦方向上控制变焦。此时的变焦速度是在步骤S102中设置的低速模式。
在步骤S107中,确定变焦透镜102是否已经到达广角端/长焦端。在步骤S108中,确定变焦杆的操作是否结束。当确定变焦透镜102到达端部时(步骤S107中“是”),或者当确定变焦杆的操作结束时(步骤S108中“是”),变焦控制结束,并返回到操作状态(控制操作单元的状态)的确定。
在步骤S109中,确定是否操作了十字键123f的左/右键。如果确定操作了十字键123f的左/右键(步骤S109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在步骤S110中,根据左/右键的操作方向改变光圈值和快门速度的组合。在步骤S111中,确定光圈值是否到达开口端或小光圈端。在步骤S112中,确定是否达到快门速度极限。在步骤S113中,确定左/右键的操作是否结束。当确定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到达端部时(步骤S111和步骤S112中“是”),或当确定左/右键的操作结束时(步骤S113中“是”),程序移位结束,并返回到操作状态的确定。
在步骤S114中,确定是否操作了十字键123f的上/下键。如果确定操作了十字键123f的上/下键(步骤S114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5。在步骤S115中,根据上/下键的操作方向在无限远方向或最近方向控制聚焦。在步骤S116中,确定聚焦透镜103是否到达无限远端/最近端。在步骤S117中,确定上/下键的操作是否结束。如果确定聚焦透镜103到达端部(步骤S116中“是”),或者确定上/下键的操作结束(步骤S117中“是”),则MF控制结束,并返回到操作状态的确定。
在步骤S118中,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是否被关闭。如果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尚未关闭(步骤S118中“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5,以继续所改变的模式。如果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已经关闭(步骤S118中“是”),则模式被切换到原始状态。在步骤S119和步骤S120中,AF锁定和AE锁定被解除,并且当半按下释放开关123c时,设置进行AE和AF的模式。
在步骤S121中,变焦速度模式被改变为正常模式,即,能够与变焦杆123的操作量相关联地改变变焦速度的模式。在步骤S122中,图像稳定控制模式从取景优先模式改变到拍摄优先模式,并且数字HPF303的截止频率改变到正常频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通过AE锁定期间的操作来进行程序移位的示例。然而,可以进行曝光校正。
图7的流程图是如果模式改变开关123a接通,则改变视场角调整、曝光调整、聚焦调整的所有模式的示例。然而,可以选择通过菜单操作单独切换模式。
图8例示了由模式改变选择单元进行的模式切换的设置改变画面。在设置画面上,通过十字键123f的上/下键选择要在设置中改变的模式,通过左/右键能够打开/关闭各模式的改变。对于在模式改变中关闭的功能,省略图7的流程图中的相关处理。
通过用于指示控制单元对控制对象的操作的控制操作单元,进行例如如下操作。对于CZ118控制,由变焦杆123b指示变焦操作。对于聚焦控制117,由十字键123f的上/下键指示MF操作。对于曝光控制115,由十字键123f的左/右键指示程序移位状态的改变数量。对于图像稳定控制116,用于检测摄影师的、等效于控制操作单元的操作量的手抖等的检测单元,指示操作。
将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下文中,将参照图9至图13A到图13D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将描述模式改变单元根据操作单元的模式改变切换状态以及操作部件(控制操作单元)的操作量改变多个控制单元的相关功能的控制量的示例。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模式改变开关为ON,则设置微调整的视场角、聚焦和曝光的成分的模式,而如果模式改变开关为OFF,则设置高速改变成分的模式。由于具有与图7所示的标记相同的部分在处理上类似,所以将部分省略描述。
图9是例示变焦控制中控制量改变的处理的流程图。根据操作单元的模式改变切换状态、是否存在正在进行的运动图像记录或当操作变焦杆时的杆操作量,来改变作为变焦控制的控制量的变焦速度。在步骤S105中,确定是否操作了变焦杆123b。如果操作了变焦杆123b(步骤S105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0。在步骤S100中,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是否为ON。如果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N(步骤S100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0。如果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FF(步骤S100中“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1。
在步骤S200和S201,确定拍摄状态是否为正在进行运动图像记录。在正在进行运动图像记录的情况下(步骤S200和步骤S201中“是”),可能在运动图像中记录变焦透镜102和聚焦透镜103的驱动声音,因此必须以尽可能低的速度驱动这些透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等于或小于400pps时的驱动声音安静到不会被记录。在步骤S202至S205中,确定变焦杆123b的操作量的大小。
如上所述,基于模式改变开关状态、拍摄状态以及变焦杆操作量的组合来确定变焦速度。图13A例示了这种组合与变焦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步骤S206至S209中确定变焦速度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06以开始变焦控制。在步骤S106至S108中,进行关于变焦是否到达广角端/长焦端的确定处理或直到变焦杆操作结束的处理。然而,由于处理类似于图7所示的处理,所以省略详细描述。
图10是例示曝光控制中的控制量改变的处理的流程图。将描述在AE锁定期间通过左/右键操作能够进行程序移位的情况下的处理。如果在程序移位操作画面上操作左/右键,则根据操作单元的模式改变切换状态改变作为程序移位的控制量的移位级数。在步骤S109中,确定是否按下十字键123f的左/右键。如果确定按下十字键123f的左/右键(步骤S109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0。在步骤S100中,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是否为ON。如果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N(步骤S100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0以将移位级数设置为1/3Ev。如果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FF(步骤S100中“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1以将移位级数设置为1Ev。
图13B例示了模式改变开关状态与移位级数之间的关系。在步骤S300和S301中确定移位级数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以开始程序移位。在步骤S111至S113中,进行关于光圈值和快门速度是否到达可移动端的确定处理或直到键操作结束的处理。然而,由于处理类似于图7所示的处理,所以省略详细描述。在曝光控制功能不是程序移位而是曝光校正的情况下,通过用曝光校正级数替代曝光控制量的移位级数来进行类似处理。
图11是例示聚焦控制中控制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将描述在AF锁定期间通过上/下键操作能够进行MF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当在MF操作画面上操作上/下键时,根据操作单元的模式改变切换状态以及键按下时间来改变作为聚焦控制的控制量的聚焦速度。在步骤S114中,确定是否按下了十字键123f的上/下键。如果按下了十字键123f的上/下键(步骤S114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0,并保存上/下键的按下开始时间。
在步骤S100中,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是否为ON。如果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N(步骤S100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0。如果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FF(步骤S100中“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401。在步骤S400和S401中,测量当前时间。在自上/下键的按下开始时间起经过的时间等于或大于预定时间的情况下,确定为长按下状态。基于模式改变开关状态和上/下键按下时间的组合确定聚焦速度。
图13C例示了以上组合与聚焦速度之间的关系。在步骤S402至S404中确定聚焦速度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15中以开始聚焦驱动。在步骤S116和S117中,进行关于聚焦是否到达无限远端/最近端的确定处理以及直到上/下按键操作结束的处理。然而,由于处理类似于图7所示的处理,所以省略详细描述。
图12是例示在图像稳定控制中控制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根据操作单元的模式改变开关状态、是否存在正在进行的运动图像记录以及振动检测单元300检测到的振动量来改变作为图像稳定控制的控制量的数字HPF303的截止频率。取景优先图像稳定模式用于减少数字HPF303的截止频率以防止当连续拍摄静止被摄体时由于身体抖动而引起的低频区域的振动而导致的出镜。
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使得取景跟随运动被摄体的大幅振动,则图像稳定透镜104将可能附于可移动控制端。在附于可移动端发生的情况下,图像稳定失效,并且在运动图像记录期间,照相机抖动状态被记录为运动图像。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增加截止频率以将透镜驱动至中心附近。
然而,在静止图像的取景中,尤其在超长焦状态的拍摄期间,接近中心的驱动操作可能引起甚至静止被摄体的出镜。因此,除了在取景优先图像稳定模式中的运动图像记录期间之外,不改变截止频率。另一方面,在拍摄优先图像稳定模式中,为了防止在静止图像的取景期间附于可移动端降低图像稳定性能,当检测到大幅振动时,增加截止频率。
将根据图12的流程图描述处理流程。在步骤S500中,确定图像稳定控制是否为ON。如果确定图像稳定控制为ON(步骤S500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0。在步骤S100中,确定操作单元的模式改变开关123a是否为ON。如果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N(步骤S100中“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01并设置取景优先图像稳定模式。如果确定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FF(步骤S100中“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02并设置拍摄优先图像稳定模式。
在步骤S501中,确定拍摄状态是否为正在进行的运动图像记录。如果确定拍摄状态不是正在进行的运动图像记录(步骤S501中“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04。在步骤S502和S503中,确定抖动量的大小。基于模式改变开关的状态、拍摄状态以及抖动量的组合确定截止频率。图13D例示了这种组合与截止频率之间的关系。在步骤S504至S506中确定截止频率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507以开始图像稳定控制。在步骤S508中,确定图像稳定控制是否为OFF。重复步骤S100的处理,直到控制为OFF为止,并继续图像稳定控制。
通过检测变焦杆123b的操作量、检测十字键123f的上/下键的按下时间、检测十字键123f的左/右键的按下时间、以及检测摄影师的抖动量来进行下面的操作。根据由用于选择多个拍摄模式(例如静止图像记录模式和运动图像记录模式)中的一个的拍摄模式选择单元选择的模式、以及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操作量中的一者或两者,来改变控制单元的控制量。换句话说,能够根据模式选择状态(即,静止图像记录模式和运动图像记录模式),以及变焦杆操作量、键按下时间和振动量的检测量中的一者或两者,来改变变焦速度、聚焦速度,程序移位级数以及图像稳定截止频率。
将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是作为摄像装置的示例的镜头可换式数字照相机的应用例。
图14A和图14B是例示镜头可换式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的上表面和后表面的图。将描述在操作单元(操作单元、控制操作单元和模式改变选择单元)123的操作部件中的、与例示镜头一体式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的图5A和图5B的差异。
在镜头一体式数字照相机中,变焦操作部件(控制操作单元)被作为变焦杆123b布置在由右食指可操作的位置。在镜头可换式数字照相机中,在镜头侧进行操作,并且变焦操作部件被作为变焦环123g沿透镜镜筒101圆周布置。因此,在保持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N的同时旋转变焦环123g的操作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与模式改变开关123a联动地改变变焦控制模式和控制量。
MF控制的操作部件被作为聚焦环123h沿透镜镜筒101圆周布置。因此,与变焦操作的情况一样,在保持模式改变开关123a为ON的同时旋转聚焦环123h的操作是困难的。不与模式改变开关123a联动地改变MF控制模式和控制量。
因此,根据操作部件(控制操作单元)123的配置,能够将通过模式改变开关(操作单元)123a的操作指令改变模式和控制量的功能限制为利用该改变开关可同时操作的图像稳定功能和曝光控制功能。由模式改变开关给出的操作指令可以被限制为这些功能中的一个。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变型。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覆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2)

1.一种摄像装置,其被配置为由图像传感器接收通过光学系统的光以拍摄被摄体的图像,该摄像装置包括:
多个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分别控制用于确定拍摄条件的多个调整参数;
模式改变单元,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多个控制器的各种操作模式;以及
操作部件,其被配置为对所述模式改变单元指示操作,
其中,在由所述操作部件指示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模式改变单元改变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至少两个控制器的操作模式或所述操作模式中的控制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控制器包括被配置为通过光学变焦或电子变焦来改变视场角的变焦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驱动聚焦透镜来改变聚焦的聚焦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驱动光圈和快门来改变曝光量的曝光控制器,以及被配置为通过控制图像稳定透镜来防止照相机抖动的图像稳定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还包括:
拍摄模式选择单元,其被配置为从多个拍摄模式中选择拍摄模式;
控制操作单元,其被配置为指示控制单元对控制对象的操作;以及
检测器,其被配置为检测基于所述控制操作单元或所述摄像装置的抖动的操作量,
其中,根据由所述拍摄模式选择单元选择的拍摄模式以及由所述检测器检测的操作量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来改变所述控制器的控制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拍摄模式选择单元被配置为选择静止图像记录模式或运动图像记录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根据由所述模式改变单元选择的模式,所述变焦控制器改变变焦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在所述模式改变单元指示模式改变的情况下,所述聚焦控制器锁定聚焦位置,并且在指示改变所述聚焦位置的情况下,根据所选择的模式改变聚焦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在所述模式改变单元指示模式改变的情况下,所述曝光控制器锁定曝光量,并且在指示改变光圈和快门的情况下,根据所选择的模式改变所述光圈和所述快门的改变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在所述模式改变单元指示模式改变的情况下,所述图像稳定控制器改变振动检测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
模式改变选择单元,其被配置为选择由所述模式改变单元改变了模式的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在由所述操作部件指示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模式改变单元同时改变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至少两个控制器的操作模式或所述操作模式中的控制量。
11.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被配置为由图像传感器接收通过光学系统的光以拍摄被摄体的图像,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多个控制器分别控制用于确定拍摄条件的多个调整参数;
通过模式改变单元改变所述多个控制器的各种操作模式;以及
通过操作部件对所述模式改变单元指示操作,
其中,在由所述操作部件指示操作的情况下,改变所述多个控制器中的至少两个控制器的操作模式或所述操作模式中的控制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控制器包括被配置为通过光学变焦或电子变焦来改变视场角的变焦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驱动聚焦透镜来改变聚焦的聚焦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驱动光圈和快门来改变曝光量的曝光控制器,以及被配置为通过控制图像稳定透镜来防止照相机抖动的图像稳定控制器。
CN201310320624.7A 2012-07-28 2013-07-26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581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7832 2012-07-28
JP2012167832A JP6083972B2 (ja) 2012-07-28 2012-07-28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1552A true CN103581552A (zh) 2014-02-12
CN103581552B CN103581552B (zh) 2018-05-25

Family

ID=49994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0624.7A Active CN103581552B (zh) 2012-07-28 2013-07-26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56246B2 (zh)
JP (1) JP6083972B2 (zh)
CN (1) CN10358155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795A (zh) * 2014-12-23 2015-03-11 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拍照功能增强器
CN105549174A (zh) * 2014-10-23 2016-05-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以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737698A (zh) * 2017-04-25 2018-11-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设备和方法、摄像设备、摄像系统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0390A1 (ja) * 2012-08-23 2014-0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コンピュータ、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027058B (zh) * 2013-08-21 2018-10-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信息显示装置、信息显示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6318564B2 (ja) * 2013-11-12 2018-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用ic、センサーデバイス、電子機器及びセンサーデバイスの出力補正方法
JP1542563S (zh) * 2015-04-24 2016-01-25
US9752865B1 (en) * 2016-04-07 2017-09-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eight measurement using optical interferen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8190A (en) * 1991-07-22 1995-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control device
US5973857A (en) * 1996-03-08 1999-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taking lens and optical apparatus
US6630950B1 (en) * 1998-03-19 2003-10-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image vibration suppression
US20060143235A1 (en) * 2004-12-24 2006-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media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ultimedia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N101035205A (zh) * 2006-03-10 2007-09-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具有相机抖动补偿和适应感光度转换功能的数字成像装置
US20110050923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CN102006412A (zh) * 2009-08-26 2011-04-0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6679B2 (ja) * 1993-11-11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H07333665A (ja) 1994-06-07 1995-12-22 Nikon Corp 防振装置
JP4533593B2 (ja) * 2003-04-09 2010-09-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KR101058011B1 (ko) * 2004-10-01 2011-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을 이용한 디지털 카메라 조작 방법
JP2007065385A (ja) 2005-08-31 2007-03-15 Canon Inc 光学機器
KR101151157B1 (ko) * 2005-12-06 2012-06-04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디지털 카메라
JP4804166B2 (ja) * 2006-02-17 201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35080B2 (ja) * 2008-10-30 2014-07-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0217778A (ja) * 2009-03-18 2010-09-30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JP5289202B2 (ja) * 2009-06-19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582743B2 (ja) * 2009-08-07 2014-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215199A (ja) * 2010-03-31 2011-10-27 Fujifilm Corp 撮影装置およびその手ブレ補正方法
JP2012128202A (ja) * 2010-12-15 2012-07-05 Canon Inc 光学機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光学機器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8190A (en) * 1991-07-22 1995-08-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ens control device
US5973857A (en) * 1996-03-08 1999-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taking lens and optical apparatus
US6630950B1 (en) * 1998-03-19 2003-10-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image vibration suppression
US20060143235A1 (en) * 2004-12-24 2006-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media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ultimedia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N101035205A (zh) * 2006-03-10 2007-09-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具有相机抖动补偿和适应感光度转换功能的数字成像装置
CN102006412A (zh) * 2009-08-26 2011-04-0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US20110050923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9174A (zh) * 2014-10-23 2016-05-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以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5549174B (zh) * 2014-10-23 2018-12-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以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410795A (zh) * 2014-12-23 2015-03-11 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机拍照功能增强器
CN108737698A (zh) * 2017-04-25 2018-11-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设备和方法、摄像设备、摄像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8737698B (zh) * 2017-04-25 2021-02-0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设备和方法、摄像设备、摄像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56246B2 (en) 2017-09-05
JP6083972B2 (ja) 2017-02-22
US20140028864A1 (en) 2014-01-30
JP2014027572A (ja) 2014-02-06
CN103581552B (zh) 2018-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1552A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7889237B2 (en) Digital camera
JP4510713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KR101237540B1 (ko) 화상의 확대 표시 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JP6046931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859600B2 (ja) 撮像装置
US20100309364A1 (en) Continuous autofocus mechanisms for image capturing devices
JP2009251658A (ja) 携帯型電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71922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036986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105784A (ja) 撮像装置
JP2001245204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輝度分布表示方法
CN106464784A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方法
JP5906427B2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JP2008054062A (ja) 撮像装置
JP7314204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80298797A1 (e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7221268A (ja) 撮像装置
JP5197454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5671189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方法
JP2011049750A (ja) 撮像装置
CN107800956B (zh) 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673641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15159550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223767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