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9810A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9810A
CN103579810A CN201310342098.4A CN201310342098A CN103579810A CN 103579810 A CN103579810 A CN 103579810A CN 201310342098 A CN201310342098 A CN 201310342098A CN 103579810 A CN103579810 A CN 103579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terminal
pedestal
end edg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20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9810B (zh
Inventor
吉川直人
林正章
松本保吉
后藤祐贵
富田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20161084769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5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79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9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9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9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contact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用连接器,其具有:一基座,用于收容设置有多个端子元件的一卡;以及多个连接端子,安装在所述基座中且接触所述卡的所述多个端子元件。其中,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基部,沿所述基座的一后端缘设置,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所述基座的一底壁部;以及一接触元件,沿所述基部形成一环。所述接触元件具有:一对弹性部,连接于所述基部;一合流部,结合所述一对弹性部;以及一接触部,连接于所述合流部的前端,用于接触所述卡的端子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能够使得具有设置在后端侧的端子元件的一卡容易插入和排出并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诸如个人电脑、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以及车辆导航系统)包括多个卡连接器,以允许使用不同类型的存储卡。这些存储卡包括SIM(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Multi-media Cards(多媒体卡,MMC)、Secure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12
(安全数码,SD)卡、(小型安全数码)卡、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14
(超级数码图像)卡、Memory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15
(记忆棒)、Memory Stick(记忆棒)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110
Smart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17
(智能媒体)、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18
memory(移动快闪存储)卡、以及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19
(微型安全数码)卡。(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图1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卡用连接器的一示意图。
在该图中,811是所述卡用连接器的金属框架,811具有一底板部811b且收容一存储卡(未示出)。一存储卡(诸如一SIM卡)的电极垫(未示出)暴露于下表面。
多个第一端子保持部811c和第二端子保持部811d形成于底板部811b,且金属加工成的多个第一端子851和第二端子861保持在相应第一端子保持部811c和第二端子保持部811d中。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多个第一端子851和第二端子861以两排设置,以收容一SIM卡的电极排列。
第一端子851包括:一矩形框架部851a,其中心开口;一悬臂式接触元件851b,具有一基端,所述基端连接于矩形框架部851a的短边的内缘且延伸至所述开口内;以及一尾部851d,自矩形框架部851a的短边的外缘向外延伸。第二端子861包括:一矩形框架部861a,其中心开口;一悬臂式接触元件861b,具有一基端,所述基端连接于矩形框架部861a的短边的内缘且延伸至开口内;以及一尾部861d,自矩形框架部861a的短边的外缘向外延伸。
通过采用一绝缘粘结剂将涂有绝缘膜的框架部851a、861a连接于第一端子保持部811c和第二端子保持部811d,第一端子851和第二端子861固定于底板部811b。此外,第一端子851和第二端子861通过将尾部851d、861d焊接于电路板(未示出)表面上的连接垫而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导电迹线。然后,通过将尾部851d、861d焊接于所述连接垫,框架81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表面。
当将一存储卡装入框架811中时,暴露于该存储卡下表面的电极垫与第一端子851的接触元件851b和第二端子861的接触元件861b电接触。因为悬臂式接触元件851b、861b弹性变形且所产生的弹性作用将接触元件851b、861b压靠在所述存储卡的电极垫上,所以与所述电极垫的接触能够可靠地得以维持。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公开2009-295351。
然而,现有技术的这些卡连接器在使用上存在难点,因为卡(诸如存储卡)插入和排出困难。已引入具有推/推式卡引导机构的卡连接器,其中当装入卡时推卡且当排出卡时推卡,以使一使用者便于用一只手装入或移出卡。
然而,近年来电子设备和卡变得越来越小型化。当卡变得小型化时,电极垫占据的卡的表面积变大,且以某种方式布置所述电极垫的活动余地(leeway)减小。例如,一SIM卡为一具有两排电极垫的卡,且位于前后排的电极垫布置成靠近卡的前后缘。因为通过一推/推式卡引导机构将一卡推入到一卡连接器的插入口,所以与布置成靠近卡的后缘处的电极垫相对应的端子的接触元件的前端部不得不处于卡连接器的后端处的插入口附近。
当所述端子安装成使前端部尽可能地靠近于所述插入口并使弹性受力的悬臂式接触元件自卡连接器的内部朝向所述插入口斜向上延伸时,所述端子的接触元件可挠曲。当端子安装成使悬臂式的接触元件自卡连接器的插入口朝向内部斜向上延伸时,所述接触元件不会挠曲。然而,当所述接触元件在这种结构中的长度缩短以使所述接触元件的前端处的所述接触元件更接近所述插入口时,弹性作用的长度减小且所述前端与卡的电极垫之间的接触变得更不可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根据现有技术与卡用连接器相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用一连接器,其中位于一接触元件的前端处的一接触部可设置在位于一基座的后端缘附近的位置、同时保持一连接端子中的足够的弹性作用长度,从而使得具有布置在后端侧的端子元件的一卡容易被插入和排出且提高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一种卡用连接器具有:一基座,用于收容设置有多个端子元件的一卡;以及多个连接端子,安装在所述基座中且接触所述卡的所述多个端子元件。其中,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基部,沿所述基座的一后端缘设置,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所述基座的一底壁部;以及一接触元件,沿所述基部形成一环。所述接触元件具有:一对弹性部,连接于所述基部;一合流部,结合所述一对弹性部;以及一接触部,连接于所述合流部的前端,用于接触所述卡的端子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接触元件具有一M型或W型的外形。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合流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基座的前端缘斜上方延伸,且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环的开口部内。
在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卡用连接器中,各个弹性部包括:一第一部,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基座的后端缘延伸;一弯折的第二部,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部的一端;以及一第三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部的另一端且朝向所述基座的前端缘延伸。其中,所述第三部的前端结合于所述合流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还一卡用连接器中,各个弹性部沿它的全长具有一固定的宽度和厚度并作为一悬臂式弹片发挥作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卡用连接器中,所述基座沿所述后端缘设置且具有贯通所述底壁部的一端子保持凹部,且沿所述基座的后端缘设置的所述连接端子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凹部内,从而所述接触元件不与所述底壁部接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用连接器,其中,处于一接触元件的前端处的一接触部可设置在位于一基座的后端缘附近的位置、同时保持在一连接端子中的足够的弹性作用长度,从而使得具有布置在后端侧的端子元件的一卡容易被插入和排出且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卡用连接器的一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俯视图,其中已移去壳体。
图4是插入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中的一卡的一立体图,其中图4A是一俯视图、图4B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一视图、以及图4C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一视图。
图5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一第一示意图,其中图5A是从斜后上方看到的一视图、图5B为从斜前上方观察到的一视图、以及图5C为从斜前下方观察到的一视图。
图6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一第二示意图,其中图6A为一俯视图、图6B为未装卡时的一侧视图、以及图6C为已装卡后的一侧视图。
图7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接触元件的一第一示意图,其中图7A为从斜后上方观察到的一视图、图7B为从斜前上方观察到的一视图、以及图7C为从斜前下方观察到的一视图。
图8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接触元件的一第二示意图,其中图8A为一俯视图、图8B为未装卡时的一侧视图、以及图8C为已装卡后的一侧视图。
图9为卡已装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中的一剖视图。
图10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的一第一示意图,其中图10A为从斜后上方观察到的一视图、图10B为从斜前上方观察到的一视图、以及图10C为从斜前下方观察到的一视图。
图11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的一第二示意图,其中图11A为一俯视图、图11B为未装卡时的侧视图、以及图11C为已装卡后的一侧视图。
图12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卡用连接器的一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卡用连接器
11:基座
11a:内壁部
11b:底壁部
11c:后侧端子保持凹部
11d:前侧端子保持凹部
11e:侧壁部
11f:前端缘
11g:施压元件收容部
11h:卡引导机构收容部
11i:杆接合部
11j:误插入防止部
11r:后端缘
13:扣持突起
18:插入口
21:滑动凸轮部
22:凸轮凹槽
23:滑动元件
23a:卡保持部
23b:侧缘保持部
23c:前端保持部
51:端子
52:基部
52a:连接部
53:焊接尾部
54:接触元件
54a:接触部
54b:合流部
54c:臂部
54c1:根部
54c2:上臂部
54c3:弯曲部
54c4:前臂部
55a:中央开口部
55b:周边开口部
56:框架元件
71:壳体
72:顶板部
73:接合开口
74:侧板部
75:推杆元件
81:杆元件
82:施压元件
101:卡
111a:下表面
111b:上表面
111c:切欠部
111f:前端
111r:后端
112:侧缘
151:接触垫
811:框架
811b:底板部
811c:第一端子保持部
811d:第二端子保持部
851:第一端子
851a、861a:框架部
851b、861b:接触元件
851d、861d:尾部
861:第二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参照附图给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卡用连接器的一分解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的一俯视图,其中已移去壳体。图4为插入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中的一卡的一立体图。在图4中,图4A是一俯视图、图4B为从斜上方观察到的一视图以及图4C为从斜下方观察到的一视图。
在这些图中,101为根据本实施例的卡,其插入到如下说明的一卡用连接器1(安装在一电子设备(未示出))中。换言之,卡101经由卡用连接器1安装在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为任何装置,诸如一个人计算机、一电话、一PDA、一数码相机、一摄像机、一音乐播放器、一游戏机、一车辆导航系统。
卡101可以是任一类型的存储卡,诸如一SIM卡、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717
卡、卡、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715
卡、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714
卡、Memory Memory Stick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712
Smart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711
存储卡、或micro 
Figure BDA00003633305500079
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是一micro SIM卡。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卡101具有一矩形形状,且多个接触垫151(作为电极垫或接触元件)沿前端111f设置且位于下表面111a的接近前端111f的部分。多个接触垫151沿后端111r设置且位于下表面111a接近后端111r的部分。换言之,接触垫151沿卡10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排设置。接触垫151不设置于上表面111b。斜切出的一切欠部111c形成于上表面111b的左前角部,左前角部为将前端111f的左缘连接于侧缘112的拐角。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解释卡用连接器1和卡101的各个部分的构成与动作的指示方向的说明(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些说明取决于卡用连接器1和卡101和它们的组成构件在图中所示出的方位。当卡用连接器1和卡101和它们的组成构件的方位变化时,这些说明的解释应依据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这里,卡用连接器1具有由一绝缘材料(诸如一合成树脂)一体模制成型的一基座(housing)11以及一壳体(shell)71(作为一盖元件),壳体71通过冲压且然后弯折由一导电材料(诸如一金属)制成的一板材而一体形成并安装在基座11的上侧。壳体71覆盖基座11和插入到基座11中的卡101的上方的至少一部分。一大体平板状且矩形形状的卡用连接器1安装于电子设备中。一卡101自后方(在图2中的左上方)的插入口18插入到基座11中。更具体地,卡101插入到由基座11与壳体71形成的一空间中。
壳体71可省略,而基座11可为具有部分金属和部分树脂形成的一盖元件的一筒状。然而,在这里说明的例子中采用壳体71。
如图所示,基座11具有:一底壁部11b,呈平板状矩形;一内壁部11a(即沿卡101的插入方向位于基座11的前部的一缘部)沿前端缘11f延伸并相对底壁部11b立设;以及侧壁部11e,沿底壁部11b的左右侧缘在纵向方向上延伸。
这里,底壁部11b具有: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其是用于将连接端子51保持于其它连接端子后方的端子保持凹部;以及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其是用于将连接端子51保持于其它连接端子前方的端子保持凹部。所述多个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底壁部11b的开口且在卡101的插入方向上沿基座11的后端缘排列。换言之,它们形成在基座11的宽度方向上沿后端缘11r延伸的一排。端子51收容且保持在相应的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内。所述多个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为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底壁部11b的开口且在卡101的插入方向上沿基座11的前端缘排列。换言之,它们形成在前端缘11f与后端缘11r之间沿基座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排。端子51收容且保持在相应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内。
端子51的基部52的至少一部分埋设在底壁部11b中而其它部分露出于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与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更具体地,端子51通过包覆成型(over molding)埋设且保持于底壁部11b。换言之,端子51置于一模具的腔体的内部,然后将一绝缘材料注入以覆盖基部52的一部分同时绝缘材料形成底壁部11b。
端子51具有:一接触元件54,其可弹性变形且其基端连接于基部52;以及一焊接尾部53,自基部52突出。此外,一中央开口部55a形成在基部52与接触元件54之间。当一卡101未插入到卡插入空间中时,接触元件54的前端朝向前端缘11f斜向上延伸,且至少该前端的上表面位于底壁部11b的上表面的上方。如图3所示,当从上方观察时,接触元件54和焊接尾部53位于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和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内。焊接尾部53作为一焊接连接器且通过采用焊接方式电连接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形成的一信号线、接触垫或其它端子元件。
各个端子51的接触元件5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与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一卡101的相应接触垫151接触。由此,端子51的数量、布局以及形状取决于卡101上的接触垫151的数量、布局以及形状。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当从上方观察到时,形成两排三个矩形的端子51。
一卡引导机构收容部11h和一施压元件收容部11g形成在基座11的一侧壁部11e(在图3中的左侧)内。作为卡引导机构用于引导一卡101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的滑动元件23沿纵向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卡引导机构收容部11h中。滑动元件23具有一滑动凸轮部21。
滑动凸轮部21为起到用于在一心形的凸轮机构内执行推/推操作的一滑动凸轮作用的一元件。一凸轮凹槽22形成于上表面。细长的一杆元件81作为一凸轮元件,其一端用于接合基座11的一杆接合部11i,另一端接合凸轮凹槽22。
用于在受压时提供施压力的一施压元件82或螺旋弹簧收容在施压元件收容部11g内。滑动凸轮部21的后端面作为用于接收施压元件82的施压力的施压力接收部发挥作用。由此由施压元件82在与卡10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在卡101排出的方向)对滑动元件23施压。
此外,滑动元件23具有用于保持卡101的一卡保持部23a。卡保持部23a具有:一细长带状的侧缘保持部23b,朝前方延伸;以及一细长带状的前端保持部23c,连接于侧缘保持部23b的前端且沿基座11的宽度方向延伸。滑动元件23通过卡保持部23a的侧缘保持部23b和前端保持部23c来保持卡101且在纵向方向上与卡101一起移动。
当卡101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和当卡101自卡用连接器101中排出时,必须使卡101通过一卡引导机构推向一卡用连接器1。这个操作称为一推/推操作或一推进/推出操作。这种操作类似于一推送按钮(保持位置按钮或推接/推断按钮)的交替操作。这种推/推操作通过杆元件81和在与卡101一起移动的滑动元件23上的凸轮凹槽22来执行。当卡101在所述卡引导机构下沿插入方向已被推入且卡101沿插入方向移动至终端点时,施压元件82的施压动作可使卡101自所述终端点沿相反方向移动以排出所述卡101。滑动元件23也停在锁定位置以将卡101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的内部。
杆元件81由壳体71的推杆元件75的施压动作而被向下压。推杆元件75为壳体71的一板状部分,该部分朝基座11的底壁部11b的方向弯折以提供弹性作用。杆元件81位于推杆元件75与滑动元件23或基座11之间且被保持不与滑动元件23或基座11脱离。
壳体71也具有:一矩形顶板部72;以及多个侧板部74,自顶板部72的侧缘在多个位置立设。多个接合开口73形成于侧板部74。如图2所示,当壳体71安装在基座11的上侧时,接合开口73接合形成在基座11的一外表面(诸如侧壁部11e)上的接合突起13,且这将壳体71固定于基座11上。
具有相对于侧壁部11e和内壁部11a倾斜设定的一斜表面的一误插入防止部11j形成在基座11的内壁部11a和另一侧壁部11e(在图3的右侧)。当卡101正确放置时,换言之,当卡101已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时,下表面111a面向底壁部11b、前端111f面向内壁部11a、切欠部111c配合于误插入防止部11j、以使插入的卡101能够达到终端点。当卡101不正确放置时,换言之,当卡101不正确地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时,无切欠部111c的卡101的一角部抵靠在误插入防止部11j上,且插入的卡101不能达到终端点。换言之,防止误插入。
下面为端子51的更详细的说明。
图5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一第一示意图。图6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一第二示意图。图7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接触元件的一第一示意图。图8为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端子的接触元件的一第二示意图。图9为一卡装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卡用连接器中的一剖视图。在图5和图7中,图5A、图7A是从斜后上方观察到的一视图、图5B、图7B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到的一视图、以及图5C、图7C是从斜前下方观察到的一视图。在图6和图8中,图6A、图8A是一俯视图、图6B、图8B为未装卡的一侧视图、以及图6C、图8C是装有卡的一侧视图。
端子51通过采用一冲压设备冲压并弯折由一导电材料(诸如金属)制成的一板材而一体形成并具有图5和图6所示的形状。冲压和弯折可同时或接续进行。所述端子51可采用任一类型的加工方法(包括层(layer)加工或蚀刻)形成。
在图7和图8中,仅示出端子51的接触元件54。端子51的其它部分从这些图中省略。
如图6A所示,当从上方观察时,端子51相对于沿纵向方向(在图6A左侧至右侧)延伸的一中心轴线(未示出)左右对称。端子51的基部52包括一对自后端缘(在图6A中的右端缘)的左右两端向后延伸的连接部52a,形成从上方观察时的一U型。当从上方观察时,端子51的接触元件54也与基部52形成一环形(hoop),产生在由所述环形的周边缘封闭的空间中的一中央开口部55a。换言之,接触元件54为围绕一中央开口部55a的一环形(hoop)。
更具体地,接触元件54为一M型或一W型且连接于基部52的连接部52a。甚至更具体地,接触元件54具有:一对左右臂部54c,其在从上方观察时为U型或J型;一合流部54b,将左右臂部54c结合;以及一接触部54a,连接于合流部54b的前端或自由端。各个臂部54c包括:一根部54c1,连接于基部52的连接部52a;一上臂部或第一部54c2,自根部54c1向后方直线延伸;一弯曲部或第二部54c3,其一端连接于上臂部54c2的后端且自后方朝向前方弯折;以及一前臂部或第三部54c4,连接于弯曲部54c3的另一端且朝向前方或斜前方直线延伸。左右臂部54c的前臂部54c4的前端与合流部54b合流并成为一体。
当一卡101未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时,前臂部54c4的和合流部54b的前端朝向前方(向图6A的左侧)斜向上延伸且至少接触部54a的上表面位于底壁部11b的上表面的上方。接触部54a的前端斜向下且具有向上弯曲或突起的一侧面形状。
本实施例中的端子51还具有围绕接触元件54的一框架元件56。框架元件56是在从上方观察时的U型并连接于基部52的连接部52a。当从上方观察时,连接的基部52和框架元件56的外形为矩形。一周边开口部55b形成在框架元件56和接触元件54之间。一中央开口部55a形成在基部52和接触元件54之间。在这里的说明中,中央开口部55a和周边开口部55b统称为开口部55。
一焊接尾部53自基部52(在图6A的左端缘)的前端缘的中心突出。如图6B所示,焊接尾部53经由一弯曲部连接于基部52且位于基部52的下方。这样,当基部52的一部分埋设在基座11的底壁部11b中时,至少焊接尾部53的下表面位于底壁部11b的下表面的下方,且焊接尾部53可连接于形成在面向底壁部11b的下表面的电路板上的另一端子元件。
如前所述,端子51埋设于底壁部11b且基部52的一部分被覆盖在形成底壁部11b的绝缘材料中。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包括连接部52a的基部52的左右侧和大部分的框架元件56埋设于底壁部11b。基部52的中央部分、整个焊接尾部53、以及整个接触元件54都未埋设于底壁部11b,且露出于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和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的内部。因为端子51在周边埋设于底壁部11b,所以端子51被牢固地保持。
因为整个接触元件54露出于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和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的内部,并且接触元件54位于开口部55中,所以当接触元件54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时,接触元件54不受其它元件(诸如底壁部11b和框架元件56)的限制或干涉。当一卡101未插入到卡插入空间中时,至少接触元件54的接触部54a的上表面位于底壁部11b的上表面的上方。
接触元件54的各个臂部54c具有连接于基部52的连接部52a的一根部54c1以及弹性变形上臂部54c2、弯曲部54c3以及前臂部54c4。前臂部54c4的前端处的合流部54b作为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一悬臂式弹性部发挥作用。上臂部54c2和前臂部54c4经由弯曲部54c3连接,且如前所述,当从上方观察时,弯曲部54c3具有一U型或J型外形。与接触元件54的全长相比,作为悬臂式弹性部发挥作用的部分相当长。换言之,弹性作用长度延长。如图6A和图8A所示,沿接触元件54的中心线,自根部54c1至合流部54b的长度大于自根部54c1至弯曲部54c3(在图6A与图8A中,自左侧至右侧)的长度。因为接触元件54的弹性长度足够,所以在前端处的接触部54a沿上下方向的位移大。从而,如图9所示,接触部54a在整个上下范围内朝向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的一卡101上的一接触垫151位移,且能够保持与接触垫151的可靠接触。
因为作为所述悬臂式弹性部发挥作用的两个臂部54c在左右侧分流,各个臂部54c的宽度可变窄。这增加了所述弹性部的弹性。接触部54a可沿上下方向弹性位移、且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位移得足够远以到达接触垫151并与接触垫151更可靠地接触。
上臂部54c2、弯曲部54c3和前臂部54c4的宽度及厚度沿着相应臂部54c的全长为固定值。因此,自根部54c1至合流部54b的全长均一变形且作为弹性部发挥作用。换言之,不存在未作为一弹性部发挥作用的部分。一部分变形量少且其它部分变形量大,且不存在塑性变形的部分。为了更清楚,图6C和图8C所示的臂部54c的变形将与图6B和图8B中所示的相同部分的变形相比。在图6C和图8C中,弯曲部54c3相对图6B和图8B中上升。从而,包括上臂部54c2的自根部54c1至合流部54b的全长均一变形。由于自根部54c1至合流部54b的全长均一变形且作为一弹性部发挥作用,所以接触部54a沿上下方向弹性位移并与接触垫151的接触能够得到可靠地保持。
作为悬臂式片簧发挥作用的两个臂部54c通过合流部54b成为一体,且由接触部54a施加的弹性作用为各个臂部54c的弹性作用的两倍。结果,更大的弹性作用力将接触部54a压靠在接触垫151上,从而增加接触压力且更可靠地保持与接触垫151的接触。
如前所述,因为弹性作用长度大于接触元件54的全长,所以接触元件54的全长可减小。由此,自端子51的后端至接触部54a的长度可减小。从而,如图9所示,当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形成在基座11的后端缘11r附近时,自后端缘11r至接触部54a的长度可减小,且当卡101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时,甚至当自卡101的后端111r至接近后端111r的接触垫151的距离短时,卡101的后端111r不必自后端缘11r向前插入很远。
因为当从上方观察时,至少接触元件54的接触部54a位于中央开口部55a内且基部52和底壁部11b位于接触部54a的下方,所以接触部54a能够在一更宽的范围内向下弹性变形且能够可靠地保持与插入卡101上的一接触垫151接触。
下面说明具有这种构成的一卡用连接器1的操作。首先说明卡101的插入操作。
首先,使用者采用他或她的手指抓住一卡101并将卡101自插入口18向卡用连接器1的后方插入到形成在基座11与壳体71之间的卡插入空间中。卡101插入,同时前端111f面向基座11的前端缘11f、下表面111a面向底壁部11b、且上表面111b面向壳体71的顶板部72。以这种方式,卡101插入,从而无切欠部111b的侧缘112沿卡引导机构收容部11h移动。
接着,当使用者向里推动卡101时,滑动元件23的侧缘保持部23b和前端保持部23c保持卡101的侧缘112和前端111f。由此,卡101由滑动元件23保持并与滑动元件23一起朝向内壁部11a移动。此时,使用者手指的压力从卡101的前端111f经由前端保持部23c向滑动元件23传递。由于滑动元件23压制施压元件82(其是一螺旋弹簧),所以施压元件82的反弹力由滑动元件23和卡101接受。然而,该反弹力低于使用者手指的压力,因此该反弹力被克服且移动继续。此时,滑动元件23沿卡引导机构收容部11h滑动,且卡101与滑动元件23一起移动。滑动元件23和卡101到达过行程位置(其是最前面的位置)并处于一过行程状态。
接着,当使用者停止向里推动卡101且解除施加卡101上的压力时,施压元件82的反弹力使滑动元件23和卡101自内壁部11a向后移动。接着,滑动元件23和卡101停止在将它们保持在一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与形成在滑动凸轮部21上表面的凸轮凹槽22接合的杆元件81的自由端被凸轮凹槽22的一部分锁定。这就使得滑动元件23运动停止,且滑动元件23停止在锁定位置。
当卡101保持在锁定位置时,数据的读写可通过安装在卡用连接器1中的电子设备的计算装置来进行。当卡101保持在锁定位置时,图9所示的状态被保持,且卡用连接器1的端子51的接触部54a与卡101的接触垫151保持电接触。
但是,当使用者再次向里推动卡101时,卡101的后端111r通过使用者的手指被向里推动。若基座11的底壁部11b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后端缘11r位于卡101的后端111r的后方、并使用者向前推动卡101越过锁定位置至过行程位置,则使用者的手指与基座11的后端缘11r接触使得手指不可能进行进一步推动。换言之,推动操作不能够再得以进行。
在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1中,如前所述,自后端缘11r至在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中的端子51的接触部54a的距离更短。从而,即使自卡101的后端111r至后端111r附近的接触垫151距离短,卡101的后端111r也不必自后端缘11r向前推动得很远。因此,可操作性未减低。
下面是自卡用连接器1排出一卡101的操作说明。
首先,当使用者采用手指推动卡101时,滑动元件23和卡101自锁定位置朝向内壁部11a移动。当使用者继续推动卡101时,滑动元件23和卡101移动至过行程位置(其是最前面的位置)并进入一过行程状态。
接着,当使用者停止推动卡101且施加于卡101的推动力被解除时,施压元件82的反弹力使处于过行程位置的滑动元件23和卡101沿相反方向移动远离内壁部11a。滑动元件23和卡101向后移动越过锁定位置且卡101自插入口18排出。
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和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中收容端子51。然而,收容在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中的端子的构成可不同于端子51的构成。例如,收容在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中的端子的接触元件不必具有端子51的接触元件54的M型或W型的外形。而是它可具有沿一直线方向延伸的一简单的悬臂形状(如前面背景技术中说明的)。这是因为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进一步远离后端缘11r,且在纵向方向上更长的接触元件不对任何东西造成障碍。
在本实施例中,卡用连接器1具有:一基座11,用于收容具有多个接触垫151的一卡101;以及多个端子51,安装在基座11中、用于与卡101上的所述多个接触垫151接触。所述多个端子51中的至少一个沿基座11的后端缘11r设置,且具有:一基部52,至少部分埋设于基座11的底壁部11b,且接触元件54与基部52形成一环形。接触元件54具有:一对臂部54c,连接于基部52;一合流部54b,结合所述一对臂部54c;以及一接触部54a,连接于合流部54b的前端、用于与卡101上的一接触垫151接触。
由此,卡用连接器1可使位于接触元件54的前端处的接触部54a处于基座11的后端缘11r附近同时保持端子51具有一足够的弹性作用长度。这使得容易插入和排出后端111r上具有接触垫151的一卡101且能够提高可靠性。因为接触压力良好,所以接触能够可靠地保持在接触部54a与接触垫151之间。
另外,当从上方观察时,接触元件54具有一M型或W型的外形。这样,接触部54a能够位于基座11的后端缘11r附近同时保持弹性臂部54c具有足够的长度。
进一步地,合流部54b的前端朝向基座11的前端缘11f斜向上延伸,且从上方观察时,接触部54a位于在所述环内的中央开口部55a中。这样,接触部54a可在上下方向弹性位移,同时不受到其它元件的限制或干涉。
各个臂部54c具有:一上臂部54c2,自基部52朝向基座11的后端缘11r延伸;一弯曲部54c3,在一端连接于上臂部54c2;以及一前臂部54c4,连接于弯曲部54c3的另一端且朝向基座11的前端缘11f延伸。前臂部54c4的前端与合流部54b结合。由此,连接于合流部54b的前端的接触部54a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位移量大,因为臂部54c的弹性作用长度足够。这确保在上下方向上足够的位移以与卡101上的一接触垫151接触。
各个臂部54c沿它的全长具有一固定的宽度和厚度并作为一悬臂式弹片发挥作用。由于各个臂部54c沿它的全长均一变形并作为一弹片发挥作用,因此连接于合流部54b的前端的接触部54a在上下方向上位移量大且与一接触垫151的接触能够更加可靠地得以保持。
基座11具有沿后端缘11r且贯通下壁部11b设置的一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且沿基座11的后端缘11r设置的一端子51保持在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内,因此接触元件54不与底壁部11b接触。这样,臂部54c能够自由地弹性位移,且接触部54a能够在一宽范围内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位移。结果,与插入卡101上的一接触垫151的接触能够可靠地得以保持。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可形成在基座11的后端缘11r附近,且端子51可靠近后端缘11r设置。从而,自后端缘11r至接触部54a的距离可减小,且当卡101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即使自卡101的后端111r至靠近后端111r的接触垫151的距离短时,卡101的后端111r不必越过后端缘11r插入很远。这提高了可操作性。
下面为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省略进一步的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和效果的进一步说明也省略。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的一第一示意图。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端子的一第二示意图。在图10中,图10A是从斜后上方看到的一视图、图10B是从斜前上方看到的一视图、以及图10C是从斜前下方看到的一视图。在图11中,图11A是一俯视图、图11B为未装卡的一侧视图、以及图11C为装有卡的一侧视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端子51不必具有围绕接触元件54的一框架元件56。换言之,从第一实施例中的端子51中省略框架元件56。
在所有其它方面,端子5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为卡用连接器1的这些元件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这些元件相同,所以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因为本实施例中的端子51不具有框架元件56,所以自基座11的后端缘11r至端子51的接触部54a的距离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相比短了框架元件56占据的空间量。从而,当卡101已被向前移动至过行程位置时,即使自卡101的后端111r至后端111r附近的接触垫151的距离短,卡101的后端111r也不必越过后端缘11r插入很远。如此能确实地防止操作性的减低。因为其它效果与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可以进行各种修改,而且这些修改不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一卡用连接器。

Claims (11)

1.一种卡用连接器,具有:
一基座,用于收容设置有多个端子元件的一卡;以及
多个连接端子,安装在所述基座中且接触所述卡的所述多个端子元件;
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基部,沿所述基座的一后端缘设置,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所述基座的一底壁部;以及一接触元件,沿所述基部形成一环;以及
所述接触元件具有:一对弹性部,连接于所述基部;一合流部,结合所述一对弹性部;以及一接触部,连接于所述合流部的前端,用于接触所述卡的端子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接触元件具有一M型或W型的外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所述合流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基座的前端缘斜上方延伸,且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环的开口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所述合流部的前端朝向所述基座的前端缘斜上方延伸,且从上方观察时,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环的开口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各个弹性部包括:一第一部,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基座的后端缘延伸;一弯折的第二部,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部的一端;以及一第三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部的另一端且朝向所述基座的前端缘延伸;所述第三部的前端结合于所述合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各个弹性部沿它的全长具有一固定的宽度和厚度并作为一悬臂式弹片发挥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各个弹性部沿它的全长具有一固定的宽度和厚度并作为一悬臂式弹片发挥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所述基座沿所述后端缘设置且具有贯通所述底壁部的一端子保持凹部,且沿所述基座的后端缘设置的所述连接端子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凹部内,从而所述接触元件不与所述底壁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所述基座沿所述后端缘设置且具有贯通所述底壁部的一端子保持凹部,且沿所述基座的后端缘设置的所述连接端子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凹部内,从而所述接触元件不与所述底壁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所述基座沿所述后端缘设置且具有贯通所述底壁部的一端子保持凹部,且沿所述基座的后端缘设置的所述连接端子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凹部内,从而所述接触元件不与所述底壁部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中,所述基座沿所述后端缘设置且具有贯通所述底壁部的一端子保持凹部,且沿所述基座的后端缘设置的所述连接端子保持在所述端子保持凹部内,从而所述接触元件不与所述底壁部接触。
CN201310342098.4A 2012-08-07 2013-08-07 卡用连接器 Active CN103579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7696.0A CN107425312B (zh) 2012-08-07 2013-08-07 卡连接器和卡用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5275 2012-08-07
JP2012175275A JP5818366B2 (ja) 2012-08-07 2012-08-07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7696.0A Division CN107425312B (zh) 2012-08-07 2013-08-07 卡连接器和卡用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9810A true CN103579810A (zh) 2014-02-12
CN103579810B CN103579810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5623A (zh) * 2014-07-01 2015-04-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CN105633717A (zh) * 2014-11-28 2016-06-0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US12035026B2 (en) 2017-04-06 2024-07-09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87335A1 (en) * 2006-06-12 2007-12-1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US20080171459A1 (en) * 2007-01-17 2008-07-17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01274338Y (zh) * 2008-10-13 2009-07-15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绝缘座与端子的配合结构
CN201323260Y (zh) * 2008-11-25 2009-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87335A1 (en) * 2006-06-12 2007-12-1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US20080171459A1 (en) * 2007-01-17 2008-07-17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01274338Y (zh) * 2008-10-13 2009-07-15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绝缘座与端子的配合结构
CN201323260Y (zh) * 2008-11-25 2009-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5623A (zh) * 2014-07-01 2015-04-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US9490557B2 (en) 2014-07-01 2016-11-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CN105633717A (zh) * 2014-11-28 2016-06-0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US12035026B2 (en) 2017-04-06 2024-07-09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unit,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18366B2 (ja) 2015-11-18
US9300070B2 (en) 2016-03-29
CN107425312A (zh) 2017-12-01
JP2014035835A (ja) 2014-02-24
US9548554B2 (en) 2017-01-17
US20140045389A1 (en) 2014-02-13
CN107425312B (zh) 2020-04-24
TWM472339U (zh) 2014-02-11
US20160226174A1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5312B (zh) 卡连接器和卡用连接器
CN205029046U (zh) 卡保持元件以及卡用连接器装置
CN205178153U (zh) 卡固持元件及卡连接器
CN103715527B (zh) 卡用连接器
JP5738689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3014023U (zh) 卡用托盘和卡用连接器
JP5749589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457885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5376818U (zh) 卡固持元件及卡用连接器
CN103457106A (zh) 具有结合检测单元的电连接器
US8851911B2 (en) Card connector
KR101057236B1 (ko) 카드 커넥터
JP2012113984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9193800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4834943U (zh) 端子单元及卡用连接器
CN103579810B (zh) 卡用连接器
CN203415721U (zh) 卡用连接器
JP5090482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944550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5225748A (ja) カード用トレイ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6423174B2 (ja) カード用トレイおよびカード用トレイを備える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642477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9994865B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4570644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M411026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