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7366A -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7366A
CN103577366A CN201210575364.3A CN201210575364A CN103577366A CN 103577366 A CN103577366 A CN 103577366A CN 201210575364 A CN201210575364 A CN 201210575364A CN 103577366 A CN103577366 A CN 103577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wave
physical layer
pin
usb
lay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53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7366B (zh
Inventor
孙元亨
林建宏
刘智远
许芷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11491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48311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577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7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7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7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47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daisy chain bus
    • G06F13/426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daisy chain bus using an embedded synchronisation, e.g. Firewire bus, Fibre Channel bus, SSA bu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02Switching arrangements with several input- or output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56Details of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or 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tridge mechanisms
    • H05K5/026Details of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or 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tridge mechanisms having standardized interfaces
    • H05K5/0278Details of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or receptacles therefor, e.g. cartridge mechanisms having standardized interfaces of USB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通过USB装置控制单元依据接口规格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USB物理层电路或第二USB物理层电路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USB物理层电路,传输符合USB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符合USB3.0 SSIC传输规格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外部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装置在市场上蓬勃发展,不仅便利人们的生活,也扮演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计算机(Tablet PC)或电子书(eBook)等。由于移动装置朝向“轻薄短小”及“高效能、低功耗”的趋势发展,因此体积小、快速、省电的存储卡需求大增。目前,移动装置上存储卡以SD系列为大宗,USB 3.0虽具备高速及多样化完整外围,但由于其未针对移动装置进行功耗最佳化,耗电规格不符合移动装置低耗能的要求,因而目前未能进入移动装置市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可使便携式电子装置符合移动装置的低耗能要求,且同时具有高速度的数据传输质量。
本发明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适于连接至一主机装置,并进行数据传输。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USB物理层电路、第二USB物理层电路、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USB装置控制单元以及接口规格检测单元。其中第一USB物理层电路用以传输符合USB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第二USB物理层电路传输符合USB3.0传输规格的数据。USB装置控制单元控制第一USB物理层电路或第二USB物理层电路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进行数据传输。接口规格检测单元耦接第一USB物理层电路、第二USB物理层电路以及主机装置,检测主机装置所对应的传输规格,并依据主机装置所对应的传输规格选择传输数据的USB物理层电路。
本发明亦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适于与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USB物理层电路、第二USB物理层电路以及第三USB物理层电路,其中第一USB物理层电路用以传输符合USB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检测供给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电压。判断电源电压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如果电源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选择第一USB物理层电路通过一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一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与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如果电源电压未小于预设电压,判断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是否有信号传输。如果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有信号传输,选择第二USB物理层电路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与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如果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没有信号传输,选择第三USB物理层电路通过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与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设置用以传输符合USB3.0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的USB物理层电路以及差动信号引脚对,以使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耗符合移动装置的标准,而达到能在手机等移动装置内部使用的要求。此外,通过接口规格检测单元依据电源电压来选择传输数据的USB物理层电路,使便携式电子装置符合不同USB传输规格的主机装置,增加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A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信号引脚设置的示意图。
图2B与图2C绘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D绘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信号引脚设置的示意图。
图3绘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A~图6绘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信号引脚设置的示意图。
图7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300、400、500、600:便携式电子装置
102、302、304:USB物理层电路
104:USB装置控制单元
106:应用模块
108:主机装置
202、402、602:板体
204:印刷电路板
206:IC元件
208:快闪存储器
308:切换单元
Tx1、Tx2: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
Rx1、Rx2: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
Vdd1~Vdd4:电源引脚
Vss1~Vss4:接地引脚
PR1~PR3、PR1’、PR1’′:引脚列
D+、D-: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
S1:侧缘
Tx1′、Tx2′: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
Rx1′、Rx2′:第四差动信号引脚对
S702~S712:数据传输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可用以连接至主机装置108,以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USB物理层电路102、USB装置控制单元104以及应用模块106,其中应用模块106可作为存储器或输入/输出接口,USB物理层电路102则用以传输符合USB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USB装置控制单元104耦接USB物理层电路102以及应用模块106,USB装置控制单元104可控制USB物理层电路102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进行数据传输。由于物理层电路102采用USB3.0高速通信协议和软件模式和MIPI(移动产业处理接口,Mobile IndustryProcessor Interface)低功耗物理层技术,因而具有高传输速度以及低功耗的特性,而可直接应用于移动装置上(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相机等等),同时提升了移动装置接口的弹性与广泛性,让开发者不必浪费重复开发所有接口与外围装置,大幅延伸适用的应用处理器系统与外围装置的范围。
进一步来说,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信号引脚设置可如图2A所示,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板体202,板体202上设置有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对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电源引脚Vdd1以及接地引脚Vss1,其形成一引脚列PR1,引脚列PR1为支持USB 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传送/接收引脚列。其中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对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位于电源引脚Vdd1与接地引脚Vss1之间,USB装置控制单元104可控制USB物理层电路102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对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如上所述,由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具有低功耗的特性,因此其可应用于移动装置上,而将所有的引脚均设计为如本实施例的接垫(pad)型式,则可将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作为移动装置的嵌入式存储卡。
详细来说,板体202的构成可例如为图2B或图2C所绘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剖面示意图所示。请参照图2B,在本实施例中,板体202包括印刷电路板204、设置于印刷电路板204下方对应引脚位置的IC元件206以及快闪存储器(flash die)208。此外,在部分实施例中,也可选择使用所占面积较大的快闪存储器,而使IC元件206设置于快闪存储器208的下方(如图2C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述实施例的板体202仅设置一个电源引脚Vdd1,然而板体202中可能包括多个需要不同操作电压的电路,因此板体202中必须设置降压电路,以将电源引脚Vdd1所接收的电源电压降压为多个不同的电压。限制于板体202的构造,部分常用的降压电路可能无法实施在板体202上。图2D绘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信号引脚设置的示意图。如图2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板体202尚可还包括电源引脚Vdd2以及电源引脚Vdd3,电源引脚Vdd2以及电源引脚Vdd3在板体202形成第二引脚列PR2。如此便可直接通过增设的电源引脚Vdd2以及电源引脚Vdd3来接收不同电压值的电压,而不需于板体202中设置降压电路,达到降低板体202的功率消耗以及减缩板体202体积的效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实施例中,电源引脚Vdd3也可依实际应用情形设计为接地引脚Vss2。
图3绘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相较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300还包括USB物理层电路302、USB物理层电路304以及接口规格检测单元306。其中USB物理层电路302与USB物理层电路304耦接于USB装置控制单元104与接口规格检测单元306之间,USB装置控制单元104可控制USB物理层电路302传输符合USB2.0传输规格的数据,也可控制USB物理层电路304传输符合USB 3.0传输规格的数据。接口规格检测单元306还耦接至主机装置108,接口规格检测单元306用以检测与便携式电子装置300连接的主机装置108所对应的传输规格,并依据主机装置108所对应的传输规格选择传输数据的USB物理层电路。亦即接口规格检测单元306可依据主机装置108的传输端口的规格来选择USB物理层电路102、302或304来进行数据的传输,而数据传输的进行则由USB装置控制单元104来控制。在本实施例中,USB物理层电路102、302为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进行数据传输,而USB物理层电路304则是通过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D+、D-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来说,接口规格检测单元306可还包括切换单元308,其耦接USB物理层电路102以及USB物理层电路304。切换单元308可依据供给至便携式电子装置300的电源电压来决定是否选择USB物理层电路102进行数据的传输。其中供给至便携式电子装置300的电源电压可由接口规格检测单元306检测而得知。
详细来说,接口规格检测单元306可判断电源电压是否小于预设电压(例如3V)。如果电源电压小于预设电压,即代表主机装置108的数据传输规格采用USB3.0 SSIC的传输规格,此时切换单元308便选择USB物理层电路102通过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如果电源电压未小于预设电压,则代表主机装置108的数据传输规格可能为USB 3.0或USB 2.0。接口规格检测单元可先判断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上是否有信号传输,如果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上有信号传输,代表主机装置108的数据传输规格采用USB 3.0的规格,切换单元308选择USB物理层电路304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如果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上没有信号传输,代表主机装置108的数据传输规格采用USB 2.0的规格,切换单元308选择USB物理层电路306通过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D+/D-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接口规格检测单元306依据便携式电子装置300所接收到电源电压来选择传输数据的USB物理层电路,使其除了可相容于USB 3.0 SSIC的传输规格外,也可向下相容于USB 3.0和USB 2.0的传输规格,对于传输规格不同的主机装置108提供相对应的传输模式,大幅地提升了便携式电子装置300的便利性。
进一步来说,便携式电子装置300的信号引脚设置可如图4A所示,便携式电子装置400包括板体402,板体402的结构可例如为图2B、2C所示,在此不再赘述。板体402上设置有引脚列PR1’以及引脚列PR2,其中引脚列PR1’为支持USB3.0与USB 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传送/接收引脚列,而引脚列PR2则为支持USB 2.0传输规格的数据传送/接收引脚列。引脚列PR1’与引脚列PR2平行板体402的侧缘S1而被配置于板体402上,且引脚列PR2较引脚列PR1’接近侧缘S1,侧缘S1垂直于便携式电子装置300与主机装置108的耦接方向。引脚列PR1’包括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对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以及接地引脚Vss1,其中接地引脚位Vss1位于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之间。引脚列PR2包括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D+、D-、电源引脚Vdd1以及接地引脚Vss2,其中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D+、D-位于电源引脚Vdd1与接地引脚Vss2之间。
USB物理层电路302可通过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D+、D-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USB物理层电路102与USB物理层电路304则可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对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在便携式电子装置400中仅包括一电源引脚Vdd1,亦即电源引脚Vdd1为USB 2.0、USB 3.0以及USB 3.0 SSIC所共用。然在部分实施例中,也可增设另一电源引脚,将USB 3.0 SSIC传输规格所使用的电源引脚与USB 2.0、USB 3.0所使用的电源引脚分开。如图5A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500,相较于便携式电子装置400,其在引脚列PR2中还包括电源引脚Vdd2,其用以接收USB 3.0 SSIC传输规格所使用的电源电压,而电源引脚Vdd1则用以接收。在配置上,电源引脚Vdd2可位于引脚列PR2中最外侧的位置,如图5A所示,其可设置于电源引脚Vdd1的左侧,亦或者设置于接地引脚Vss2的右侧(如虚线位置所示)。
此外,便携式电子装置300的信号引脚设置也可如图6所示,便携式电子装置600包括板体602,板体602的结构可例如为图2B、2C所示,在此不再赘述。板体602上设置有引脚列PR1″、引脚列PR2以及引脚列PR3,其中引脚列PR1′’为支持USB 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传送/接收引脚列,引脚列PR2与图4A实施例相同为支持USB 2.0传输规格的数据传送/接收引脚列,而引脚列PR3则为为支持USB 3.0传输规格的数据传送/接收引脚列。引脚列PR1″、引脚列PR2以及引脚列PR3平行板体602的侧缘S1而被配置于板体602上,且引脚列PR1″、引脚列PR2以及引脚列PR3离侧缘S1的距离远近为引脚列PR1″、引脚列PR3、引脚列PR2,亦即引脚列PR2离侧缘S1最近,而引脚列PR1″离侧缘S1最远。
其中引脚列PR1″包括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对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以及接地引脚Vss1、Vss3,其中接地引脚位Vss1、Vss3位于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之间。引脚列PR2包括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D+、D-、电源引脚Vdd1以及接地引脚Vss2,其中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D+、D-位于电源引脚Vdd1与接地引脚Vss2之间。引脚列PR3则包括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第四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以及接地引脚Vss4,其中接地引脚Vss4位于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四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USB物理层电路102可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对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USB物理层电路102可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对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USB物理层电路302可通过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D+、D-与主机装置108进行数据传输,USB物理层电路304则可通过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Tx1′、Tx2′与第四差动信号引脚对Rx1′、Rx2′进行数据传输。在此需注意的是,由于USB物理层电路102与USB物理层电路304在本实施例中并未共用差动信号引脚对,因此便携式电子装置600不需如图3中所示的切换单元308来切换连接到主机装置108的USB物理层电路,因此便携式电子装置600不须包括切换单元308,USB物理层电路102与USB物理层电路304可不须通过切换单元308耦接至主机装置108。
类似地,由于上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400、500、600具有USB 3.0 SSIC的传输接口,亦即具有低功耗的特性,且其所有的引脚均设计为接垫(pad)型式,因此其也可作为移动装置的嵌入式存储卡。且相较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其更可相容至USB 2.0及USB 3.0的传输接口,使用上更具有弹性及便利性。
此外,类似图2D的实施例,如图4B与图5B所示,在便携式电子装置400中,板体202也可增设包括电源引脚Vdd2以及电源引脚Vdd3的第三引脚列PR3,以降低板体202的功率消耗并减缩板体202体积,且电源引脚Vdd3也可依实际应用情形设计为接地引脚Vss3。而在便携式电子装置500中,板体202也可增设包括电源引脚Vdd3以及电源引脚Vdd4的第三引脚列PR3,以降低板体202的功率消耗并减缩板体202体积,且电源引脚Vdd4也可依实际应用情形设计为接地引脚Vss3。
图7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请参照图7,归纳上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检测供给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电压(步骤S702)。接着,判断电源电压是否小于预设电压(步骤S704),其中预设电压可例如为3V,当电源电压小于预设电压时,即代表主机装置的传输接口符合USB 3.0 SSIC的传输规格。如果电源电压小于预设电压,选择第一USB物理层电路通过一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与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步骤S706),其中第一USB物理层电路为用以传输符合USB 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如果电源电压未小于预设电压,则判断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是否有信号传输(步骤S708)。如果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有信号传输,则选择第二USB物理层电路通过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与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步骤S710),其中第二USB物理层电路可例如用以传输符合USB 3.0传输规格的数据。如果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没有信号传输,选择第三USB物理层电路通过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与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步骤S712),其中第三USB物理层电路可例如用以传输符合USB 2.0传输规格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设置用以传输符合USB3.0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的USB物理层电路以及差动信号引脚对,以使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耗符合移动装置的标准,而达到能在手机等移动装置内部使用的要求,同时提升了移动装置接口的弹性与广泛性,让开发者不必浪费重复开发所有接口与外围装置,大幅延伸适用的应用处理器系统与外围装置的范围。此外,通过接口规格检测单元依据电源电压来选择传输数据的USB物理层电路,可使便携式电子装置符合不同USB传输规格的主机装置,增加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适于连接至一主机装置,并进行数据传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USB物理层电路,传输符合USB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
一第二USB物理层电路,传输符合USB3.0传输规格的数据;
一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
一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
一USB装置控制单元,控制该第一USB物理层电路或该第二USB物理层电路通过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进行数据传输;以及
一接口规格检测单元,耦接该第一USB物理层电路、该第二USB物理层电路以及该主机装置,检测该主机装置所对应的传输规格,并依据该主机装置所对应的传输规格选择传输数据的USB物理层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板体;
一第一接地引脚,其中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以及该第一接地引脚形成一第一引脚列,且该第一接地引脚位于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之间;以及
一第二引脚列,该第一引脚列与第二引脚列平行该板体之一侧缘而被配置于该板体上,且该第二引脚列较该第一引脚列接近该侧缘,该第二引脚列包括:
一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
一第一电源引脚;以及
一第二接地引脚,其中该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位于该第一电源引脚与该第二接地引脚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引脚列为支持USB3.0与USB 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传送/接收引脚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接口规格检测单元更检测供给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电源电压,且该接口规格检测单元包括:
一切换单元,耦接该第一USB物理层电路、该第二USB物理层电路以及该主机装置,依据该电源电压选择传输数据的USB物理层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第三USB物理层电路,耦接该主机装置,传输符合USB2.0传输规格的数据,
该接口规格检测单元更判断该电源电压是否小于一预设电压,
如果该电源电压小于该预设电压,该切换单元选择该第一USB物理层电路通过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该电源电压未小于该预设电压,该接口规格检测单元判断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是否有信号传输,
如果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有信号传输,该切换单元选择该第二USB物理层电路通过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没有信号传输,该切换单元选择该第三USB物理层电路通过该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引脚列为支持USB2.0传输规格的数据传送/接收引脚列,该USB装置控制单元控制该第三USB物理层电路通过该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进行数据传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电源引脚;以及
一第三电源引脚,与该第二电源引脚形成一第三引脚列。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电源引脚;以及
一第三接地引脚,与该第二电源引脚形成一第三引脚列。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电源引脚,配置于该第二引脚列中,且位于该第二引脚列中最外侧的位置,该第一电源引脚用以接收USB 2.0与USB 3.0传输规格所使用的电源电压,该第二电源引脚用以接收USB 3.0 SSIC传输规格所使用的电源电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第三电源引脚;以及
一第四电源引脚,与该第三电源引脚形成一第三引脚列。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第三电源引脚;以及
一第三接地引脚,与该第三电源引脚形成一第三引脚列。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第三接地引脚,配置于该第一引脚列中,且该第三接地引脚位于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之间;
一第三引脚列,配置于该板体上,且位于该第一引脚列与该第二引脚列之间,该第三引脚列为支持USB 3.0规格的数据传送/接收引脚列,该第三引脚列包括:
一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
一第四差动信号引脚对,该第二USB物理层电路通过该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四差动信号引脚对进行数据传输;以及
一第四接地引脚,其中该第四接地引脚位于该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四差动信号引脚对之间。
13.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适于与一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USB物理层电路、一第二USB物理层电路以及一第三USB物理层电路,其中该第一USB物理层电路用以传输符合USB 3.0 SSIC传输规格的数据,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检测供给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电源电压;
判断该电源电压是否小于一预设电压;
如果该电源电压小于该预设电压,选择该第一USB物理层电路通过一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一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该电源电压未小于该预设电压,判断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是否有信号传输;
如果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有信号传输,选择该第二USB物理层电路通过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以及
如果该第一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第二差动信号引脚对上没有信号传输,选择该第三USB物理层电路通过该第三差动信号引脚对与该主机装置进行数据传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该第二USB物理层电路用以传输符合USB 3.0传输规格的数据,该第三USB物理层电路用以传输符合USB 2.0传输规格的数据。
CN201210575364.3A 2012-07-19 2012-12-26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Active CN1035773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73709P 2012-07-19 2012-07-19
US61/673,709 2012-07-19
TW101149176A TWI483118B (zh) 2012-07-19 2012-12-21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01149161 2012-12-21
TW101149176 2012-12-21
TW101149161A TWI603201B (zh) 2012-07-19 2012-12-21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資料傳輸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7366A true CN103577366A (zh) 2014-02-12
CN103577366B CN103577366B (zh) 2016-09-14

Family

ID=499459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5169.0A Pending CN103577365A (zh) 2012-07-19 2012-12-26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1210575364.3A Active CN103577366B (zh) 2012-07-19 2012-12-26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5169.0A Pending CN103577365A (zh) 2012-07-19 2012-12-26 便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379497B2 (zh)
CN (2) CN1035773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8407A (zh) * 2014-12-05 2016-06-29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芯片控制的usb切换器
CN108509166A (zh) * 2017-02-23 2018-09-07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切换装置及自动切换方法
CN110262991A (zh) * 2019-03-28 2019-09-20 威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集成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49101A1 (en) * 2013-08-16 2015-02-19 Nobuyuki Suzuki Display adaptation system for mipi display serial interface applications
CN105677604A (zh) * 2014-11-20 2016-06-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Usb识别电路
KR102239572B1 (ko) * 2015-01-27 2021-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들 간 양방향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6294252B (zh) * 2015-06-05 2019-07-0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速芯片互连装置及其连接控制方法
CN108140985B (zh) 2015-09-23 2020-10-16 莫列斯有限公司 两排式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
KR20170103428A (ko) * 2016-03-04 2017-09-13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CN106445233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239425A (zh) * 2017-05-23 2017-10-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003237B2 (en) * 2018-04-12 2021-05-11 Silicon Motion,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power management in a memory device, associated memory device and controller thereof, and associate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678750A (zh) * 2022-03-10 2022-06-28 深圳市乐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线的数据传输保护方法及数据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17016A1 (en) * 2010-07-13 2012-01-19 Kenneth Ma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low power superspeed inter-chip (lp-ssic) communications
US20120096286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Asustek Computer Inc. Charging management method,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host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76929B1 (ko) 2002-09-03 2005-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드형 유에스비 인터페이스 컨넥터를 갖는 유에스비 시스템
US7543080B2 (en) 2003-03-28 2009-06-02 Peter Arthur Schade Dual port USB interface
GB2402819B (en) 2003-06-11 2005-08-03 Research In Motion Ltd Universal serial bus charger for a mobile device
US8166221B2 (en) 2004-03-17 2012-04-24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Low-power USB superspeed device with 8-bit payload and 9-bit frame NRZI encoding for replacing 8/10-bit encoding
US7152801B2 (en) 2004-04-16 2006-12-26 Sandisk Corporation Memory cards having two standard sets of contacts
KR100805835B1 (ko) * 2006-06-02 2008-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호스트 접속 장치, 호스트 인터페이스 식별 방법, 그리고호스트 및 호스트 접속 장치를 포함한 멀티미디어 시스템
TWI244607B (en) * 2004-08-27 2005-12-01 Incomm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interface auto-switching circuit and memor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7606947B2 (en) 2004-09-07 2009-10-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Remov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70033307A1 (en) * 2005-08-08 2007-02-08 Shih-Tsung Yu USB dual-interface personal disk
KR100755971B1 (ko) 2006-05-30 2007-09-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인터페이스 방식으로 동작하는 단일 포트 유에스비장치
US7624202B2 (en) 2006-08-17 2009-11-24 Standard Microsystem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umerating a USB device using low power
AU2010251767A1 (en) * 2009-05-20 2011-12-01 Chronologic Pty. Ltd. Compound universal serial bus architecture providing precision synchronisation to an external timebase
US8140900B2 (en) 2009-06-15 2012-03-20 Nokia Corporation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testing and/or debugging interface and a connector
TWI384721B (zh) 2009-08-19 2013-02-0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充電器及具有該充電器的可攜式裝置
KR101626084B1 (ko) 2009-11-25 2016-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칩 메모리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856501B2 (en) 2009-12-14 2014-10-07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interconnected devices by circulating host capability without a centralized manager
TWI428759B (zh) 2010-04-06 2014-03-01 Via Tech Inc 光學usb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US8234416B2 (en) * 2010-04-06 2012-07-31 Via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interoperable with backward compatible optical USB device
US8270840B2 (en) * 2010-04-06 2012-09-18 Via Technologies, Inc. Backward compatible optical USB device
TWM404998U (en) * 2010-07-30 2011-06-01 Via Tech Inc 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US8457247B2 (en) * 2010-11-18 2013-06-04 Plx Technology, Inc. In-band generation of low-frequency periodic signaling
KR101822977B1 (ko) * 2010-12-21 2018-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인터페이스 메모리 카드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JP5283719B2 (ja) * 2011-02-16 2013-09-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US20120290761A1 (en) * 2011-05-10 2012-11-15 Jui-Yen Chen USB Converter and Related Method
TWI465784B (zh) * 2011-11-23 2014-12-21 Via Tech Inc 主動型光纖纜線與電子裝置
US8972646B2 (en) * 2012-03-30 2015-03-03 Intel Corporation Superspeed inter-chip interfa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17016A1 (en) * 2010-07-13 2012-01-19 Kenneth Ma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low power superspeed inter-chip (lp-ssic) communications
US20120096286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Asustek Computer Inc. Charging management method, 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host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8407A (zh) * 2014-12-05 2016-06-29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芯片控制的usb切换器
CN105718407B (zh) * 2014-12-05 2018-08-28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芯片控制的usb切换器
CN108509166A (zh) * 2017-02-23 2018-09-07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切换装置及自动切换方法
CN108509166B (zh) * 2017-02-23 2021-07-09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切换装置及自动切换方法
CN110262991A (zh) * 2019-03-28 2019-09-20 威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集成电路
US10901934B2 (en) 2019-03-28 2021-01-26 Via Labs, Inc. USB integrated circuit
CN110262991B (zh) * 2019-03-28 2021-01-26 威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集成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79497B2 (en) 2016-06-28
CN103577366B (zh) 2016-09-14
CN103577365A (zh) 2014-02-12
US20140021802A1 (en) 201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7366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US10204068B2 (en) Serial bus electrical termination control
CN108242717B (zh) 集线器
TWI544339B (zh) USB Type-C連接器模組(一)
TW201640367A (zh) USB Type-C連接器模組(二)
CN204633058U (zh) USB Type-C连接器模块
US20110043989A1 (en) Motherboard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207752B2 (en) Computer device and method of power management of the same
US8897705B2 (en) Data transmitting system and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TWI60320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資料傳輸方法
CN108459981B (zh) 多功能信号转换电路和转换器
CN202939603U (zh) 外置式数据处理装置
CN203840637U (zh) Usb充电与供电电路板设计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CN111858422A (zh) 集成接口及具有所述集成接口的电子装置
JP2020077380A (ja) 外付け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CN111478714A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其信号传输方法
CN220569099U (zh) 基于飞腾处理器的加固平板电脑主板及加固平板电脑
CN204302863U (zh) 主板
CN216901481U (zh) 基于ft2000-4 cpu的工控主板
CN217588072U (zh) 一种嵌入式开发核心板
CN106299892B (zh) USB Type-C连接器模块
CN204374832U (zh) 电子设备
TWM509449U (zh) USB Type-C連接器模組(二)
CN201867702U (zh) 组合式主机板
CN106299893A (zh) USB Type-C连接器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