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4994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4994A
CN103574994A CN201310331456.1A CN201310331456A CN103574994A CN 103574994 A CN103574994 A CN 103574994A CN 201310331456 A CN201310331456 A CN 201310331456A CN 103574994 A CN103574994 A CN 103574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lanar portions
fin
inclined plane
sh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14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4994B (zh
Inventor
李尚烈
金洪成
金周赫
李汉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74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4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4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4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being attachable to the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制冷剂管,供制冷剂流动,以及翘片,具有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两个以上的管贯通孔;上述翘片包括:翘片本体,多个百叶窗,以从上述翘片本体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百叶窗之间,并具有平坦的面,以及引导部,形成于上述平面部的至少一侧,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作为构成冷冻循环装置的结构要素,能够使制冷剂流动。而且,热交换器执行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来冷却或加热空气的功能。上述热交换器能够用于空气调节器或冰箱等的冷冻装置,并可根据借助热交换的制冷剂的冷凝或蒸发与否来起到冷凝器或蒸发器的功能。
详细地,热交换器包括:管,供制冷剂流动;翘片,与上述管相结合来增加上述管内的制冷剂和空气之间相接触的面积,即增加热交换面积。上述翘片可具有多个贯通孔以能够插入上述管。
上述翘片形成为多个,并且多个翘片可配置为向上述管的延伸方向层叠。在层叠的翘片之间形成规定的空间,空气向上述规定的空间流动来能够与管的制冷剂实现热交换。
另一方面,在上述翘片能够形成用于增加热交换面积的结构,作为一例能够形成百叶窗(louver)。上述百叶窗可由上述翘片的一部分被切开并弯曲而形成,并设置于翘片的表面积中除上述贯通孔的很多区域。被上述百叶窗,层叠的翘片之间的间隔(层叠距离)有可能变窄。
通过这种以往的热交换器,将上述热交换器在低温的外部用作蒸发器时,在翘片的表面使冷凝水冷冻而产生结霜。尤其,在翘片形成百叶窗的情况下,被变窄的层叠距离出现了霜堵住翘片之间的空间的现象。即,由于空气能够流动的流入被堵,因而出现热交换效率下降、热交换器的用于除霜的时间增加的问题。
尤其,在热交换器用于空气调节器的情况下,由于在热交换器的除霜过程中空气调节器的制热运转受限制,因而出现了空气调节器的制热性能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传热及除霜性能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制冷剂管,供制冷剂流动,以及翘片,具有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两个以上的管贯通孔;上述翘片包括:翘片本体,多个百叶窗,以从上述翘片本体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百叶窗之间,并具有平坦的面,以及引导部,形成于上述平面部的至少一侧,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
另一方面的热交换器包括:制冷剂管,供制冷剂在流动,以及翘片,具有翘片本体,上述翘片本体具有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管贯通孔;上述翘片包括:多个第一百叶窗,设置于上述管贯通孔的中心的一侧,并从上述翘片本体突出,多个第二百叶窗,设置于上述管贯通孔的中心的另一侧,并从上述翘片本体突出,第一平面部,形成于上述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之间,并形成平坦面,第二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第一百叶窗之间或多个第二百叶窗之间的空间,并形成平坦面,引导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平面部或第二平面部,并具有倾斜面以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
根据这种本发明,由于向翘片供给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平面部,因而能够滞延翘片上的附着,改善空气流动来增加通过热交换器的风量,具有能够减少作用于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的效果。
并且,由于向翘片供给用于引导冷凝水的排出的平面部,因而能够缩短除霜时间,从而具有在将热交换器用于空调机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空调机的制热时间及性能的优点。
并且,在制冷剂管及翘片的组装体以两列配置的情况下,由于空气能够沿着前列的翘片平面部直接接触后列的制冷剂管,因而具有能够改善后列的热传递性能的效果。
并且,由于设置于翘片的各平面部的大小在最佳的范围提出,因而具有改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能够增加直到产生附着为止的热交换器的运转时间的优点。
并且,由于向翘片的平面部供给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流动的引导部,因而具有能够改善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或除霜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平面部的结构的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剂管和翘片相结合的形态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以两列排列的形态的图。
图6为表示随着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第一平面部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热交换器性能的图表。
图7为表示随着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第二平面部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热交换器性能的图表。
图8为表示随着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层叠间隔而发生变化的热交换器性能的图表。
图9为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所提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同的思想范围内容易地提出其他实施例。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0包括并排配置的第一热交换部20以及第二热交换部30。这可以理解为,上述第一热交换部20及第二热交换部30以两列并排配置。
上述第一热交换部20及第二热交换部30分别包括制冷剂管50及翘片100。上述制冷剂管50作为引导制冷剂的流动的管,能够由铝或铜等的金属构成。
而且,多个上述制冷剂管50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层叠,多个制冷剂管50可由回转管60相连接。通过上述多个制冷剂管50中的一个制冷剂管50朝向一方向流动的制冷剂经过上述回转管60并转换为其他方向流动,由此能够在另一个制冷剂管50流动。
上述翘片100以夹入上述制冷剂管5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并起到能够增加上述制冷剂管50的制冷剂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的作用。
以下参照附图对翘片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平面部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2及图3,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翘片100包括:翘片本体101,具有规定的热传递面积;多个管贯通孔110,形成于上述翘片本体101的至少一部分,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50;以及多个流动引导件140、150,与上述管贯通孔110相邻而设置来引导空气的流动。
上述多个管贯通孔110互相隔开并沿着翘片100的纵向(或长度方向)排列。为了便于说明,将位于图2中的最上侧的管贯通孔110的中心称为C1,将依次位于上述C1的下侧的多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依次称为C2及C3。
上述多个流动引导件140、150包括位于上述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1、C2、C3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及第二流动引导件150。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和第二流动引导件150以上述中心C1、C2、C3为基准可位于相反侧,即可沿着互相对置的方向设置。
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位于上述中心C1、C2、C3的左侧,上述第二流动引导件150可位于上述中心C1、C2、C3的右侧。
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沿着上述翘片100的纵向隔开而形成为多个。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可位于一个管贯通孔110的左侧上方及下方。作为一例,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能够位于具有上述中心C2的管贯通孔110的左侧上方及下方。
换言之,以上述中心C2为原点,将经过上述中心C2的虚拟水平线及垂直线称为X轴及Y轴时,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可位于第二象限及第四象限。而且,位于上述第二象限的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下端部和位于上述第四象限的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上端部隔开规定距离D1。
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可具有多角形的形状。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可具有梯状的形状。
在考虑空气流动F(参照图3)从上述翘片100的左侧朝向右侧时,在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左侧端形成第一前端部141,在右侧端形成第一后端部146。上述第一前端部141和上述翘片100的左侧端可隔开规定距离D2。
上述第二流动引导件150以上述翘片100的纵向虚拟的中心线为基准与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相对称。在这里,可将上述翘片100的纵向虚拟的中心线(以下称为纵中心线)理解为连接上述中心C1、C2、C3的虚拟线。
在上述第二流动引导件150的左侧端形成第二前端部151,在右侧端形成第二后端部156。
上述第二前端部151以上述纵中心线为基准形成于与上述第一前端部141相对称的位置,上述第二后端部156以上述纵中心线为基准形成于与上述第一后端部146相对称的位置。因此,上述第二后端部156和上述翘片100的右侧端隔开规定距离D3。上述D2和D3可具有相同的值。
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包括第一百叶窗142,上述第一百叶窗142包括从上述翘片100的一面或另一面突出的部分。在这里,上述一面可以是在图2中能够看到的翘片100的上表面,上述另一面可以是上述一面的相反面(在图2中能够看到的面的相反面)。
上述第一百叶窗142由上述翘片100的至少一部分被切开并向上述翘片100的一方向及另一方向弯曲而形成,从而起到增加空气和翘片100之间的接触面积的作用。在这里,上述一方向可以是上述翘片100的前方,上述另一方向可以是上述翘片100的后方。这种多个第一百叶窗142互相隔开,可沿着翘片100的纵向进行配置。
空气在经过上述翘片100的一侧的过程中,能够沿着上述第一百叶窗142流动。作为一例,空气能够沿着上述第一百叶窗142来从上述翘片100的一面朝向另一面流动,且从另一面朝向一面流动。
上述第二流动引导件150包括第二百叶窗152。上述第二百叶窗152的形状与上述第一百叶窗142的形状类似,上述多个第二百叶窗152沿着翘片100的纵向隔开形成。而且,上述第二百叶窗152以上述翘片100的纵中心线为基准与上述第一百叶窗142相对称。
上述翘片100包括第一平面部121以及第二平面部131,上述第一平面部121沿着上述翘片100的横向(或宽度方向)延伸并形成平坦的面,上述第二平面部131沿着上述翘片100的纵向(或长度方向)延伸并形成平坦面。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第二平面部131从形成光滑的面的方面能够与上述第一百叶窗142或第二百叶窗152区分。
上述第一平面部121位于上述多个管贯通孔110之间。换句话讲,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可位于一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1和另一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2之间。
上述第一平面部121能够从上述翘片100的左侧端部延伸至上述翘片100的右侧端部。在这里,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延伸的方向与经过多个翘片100之间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应或平行(参照图3的F1)。
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形成于多个第一百叶窗142之间的空间。而且,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可形成于多个第二百叶窗152之间的空间。即,上述第一百叶窗142及第二百叶窗152不形成在上述翘片100的整体面积,各第一百叶窗142由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区分,各第二百叶窗152由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区分。
参照图3,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的纵向宽度L1与沿着纵向配置的多个第一百叶窗142之间的隔开距离或沿着纵向配置的多个第二百叶窗152之间的隔开距离相对应。根据上述纵向宽度L1的大小,在翘片100的热交换量和除霜运转之前的热交换器工作时间可不同(参照图6)。在这里,上述纵向宽度L1能够以比起从一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1到另一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2为止的距离S更小的一个值来决定。
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形成于上述翘片100的表面,从而能够增大层叠的翘片100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增大的空间来能够使空气充分流动,由此体现出能够滞延结霜的效果。
上述第二平面部131位于上述多个管贯通孔110之间。换句话讲,上述第二平面部131能够位于一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1和另一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2之间。
上述第二平面部131能够从上述一个管贯通孔110的外周面延伸至上述另一个管贯通孔110的外周面。在这里,上述第二平面部131延伸的方向在重力作用下,可与除霜时排出除霜水的方向相对应。而且,可将上述第二平面部131理解为用于连接上述一个管贯通孔110和另一个管贯通孔110。
作为一例,上述第二平面部131可向正下方向延伸。
上述第二平面部131向第一百叶窗142和第二百叶窗152之间的空间朝向纵向延伸,由此可由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划分第一百叶窗142和第二百叶窗152。
参照图3,上述第二平面部131的横向宽度L2与沿着横向隔开而配置的第一百叶窗142和第二百叶窗152之间的隔开距离相对应。根据上述横向宽度L2的大小,翘片100中的热交换量和除霜运转之前的热交换器工作时间可不同(参照图7)。
在这里,上述横向宽度L2可由比起从翘片100的一侧端部(作为一例为图3的左侧端部)到另一侧端部(作为一例为图3的右侧端部)的距离R更小的值来决定。上述R可理解为上述翘片100的横向长度。
上述第二平面部131形成于上述翘片100的表面,从而能够朝下迅速排出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由此能够减少除霜时间,据此能够改善热交换器的运转效率及具有上述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的制热运转效率。
另一方面,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及第二平面部131分别形成上述翘片本体101的一面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且,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和第二平面部131互相交叉而配置以重叠规定的面积。详细地,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和上述第二平面部131以交叉的方式延伸,以重叠上述翘片本体101的整体区域中相当于“A”的规定的面积。
而且,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和第二平面部131能够以互相具有规定的角度而交叉的方式形成。上述规定的角度能够由大于0度并且90度以下的角度中的某一个角度来决定。
作为一例,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和第二平面部131能够以互相垂直的方式交叉。而且,上述第一平面部121和第二平面部131的各中心部交叉,由此平面部121、131可具有十字形状。
图4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剂管和翘片相结合的形态的图。
参照图4,多个翘片100能够互相隔开而依次层叠。可将图4理解为从上方俯瞰制冷剂管50和多个翘片100相结合的热交换器10的图。
上述翘片100包括由第二平面部131区分的第一百叶窗142及第二百叶窗152。空气从上述翘片100的一侧端部流入并可经过上述第一百叶窗142、第二平面部131以及第二百叶窗152(F1)。而且,如上所述,至少一部分的空气能够沿着上述第一平面部121从上述翘片100的一侧端部向另一侧端部流动。
上述第一百叶窗142及第二百叶窗152配置为从上述翘片本体101的一面到另一面突出,并以设定角度θ倾斜于上述翘片本体101的方式延伸。将上述设定角度θ称为“百叶窗角度”。如上所述,上述第一百叶窗142和第二百叶窗152可具有相同的形状。
而且,将从上述第一百叶窗142或第二百叶窗152的一侧端部到另一侧端部的水平距离(在图4中为纵向距离)称为节距P,将一个翘片100和与此相邻的另一个翘片100之间的距离称为翘片间隔h。在这里,可将上述翘片间隔h理解为形成于某一个翘片100的百叶窗142、152的端部和与此相邻的形成于另一个翘片100的百叶窗142、152的端部之间的间隔。
另一方面,优选地,为了滞延在热交换器10上发生的结霜,上述翘片间隔h形成为规定值以上。但是,若上述翘片间隔h过大,则有可能使通过翘片100的热传递性能下降,因而应在适当范围形成翘片间隔h。与此相关的对翘片间隔h的适当值的选择,将在图8中进行说明。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以两列排列的形态的图。
一起参照图1及图5,第一热交换部20和第二热交换部30并排配置,由此可理解为热交换器10的制冷剂管50及翘片100以两列进行配置。图5表示以两列配置的翘片100的形态。
构成热交换器10的翘片100包括第一翘片100a及位于上述第一翘片100a的一侧的第二翘片100b。上述第一翘片100a及第二翘片100b可沿着纵向延伸并互相接触。对上述第一翘片100a及第二翘片100b的各结构的说明沿用对图2及图3所示的翘片的结构的说明。
只是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翘片100a和第二翘片100b配置为管贯通孔110的位置分别位于互不相同的高度。
详细地,上述第一翘片100a包括:多个管贯通孔110a,供制冷剂管50贯通;第一百叶窗142及第二百叶窗152,形成于上述多个管贯通孔110a之间。而且,区分上述多个第一百叶窗142之间和多个第二百叶窗152之间的第一平面部121沿着横向延伸。
上述第二翘片100b包括:多个管贯通孔110b,供制冷剂管50贯通;第一百叶窗142及第二百叶窗152,形成于上述多个管贯通孔110b之间。而且,区分上述多个第一百叶窗142之间和多个第二百叶窗152之间的第一平面部121沿着横向延伸。
上述第一翘片100a的管贯通孔110a和第二翘片100b的管贯通孔110b形成于互不相同的高度。换言之,上述管贯通孔110a的中心C4和上述管贯通孔110b的中心C5形成于互不相同的高度,这些中心C4、C5之间形成规定的隔开高度K。
而且,形成于第二翘片100a的多个第一百叶窗142之间的隔开的部分(或区域)位于第一翘片100a的第一平面部121的侧方。在这里,上述隔开的部分为图5中与隔开距离D1相对应的部分,可以是翘片本体101的一部分。
根据这种结构,从上述第一翘片100a的一侧流入的空气F1经过第一翘片100a的第一平面部121后,再经过上述隔开的部分来向上述第二翘片100b的管贯通孔110b流动。即,由于沿着位于第一列的第一翘片100a的第一平面部121流动的高速的空气能够直接作用于第二列的制冷剂管50,因而表现出能够增加以两列构成的制冷剂管50的热交换量的效果。
图6为表示随着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第一平面部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热交换器性能的图表,图7为表示随着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第二平面部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热交换器性能的图表,图8为表示随着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翘片的层叠间隔而发生变化的热交换器性能的图表。
首先,一起参照图3及图6,图表的X轴值表示相对于一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1和与此相邻的另一个管贯通孔110的中心C2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平面部121的纵向宽度的大小比率L1/S。而且,图表的Y轴值表示与基于X轴值变化的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量以及直到需要除霜为止的热交换器20的连续运转时间相关的值。在这里,连续的运转时间意味着中间不执行除霜而热交换器进行工作的时间,即,一除霜时间点和另一除霜时间点之间的运转时间。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L1/S的值越大,则第一平面部121的面积增大,因而热交换量有可能稍微变少。在图6中能够确认,在上述L1为0时,即在将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的面积为0时的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量视为100%时,随着L1/S的值增加热交换量随之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L1/S的值越大,层叠的翘片之间的空气流动量随之增加,因而翘片100的结霜量可相对减少。因此,到需要除霜的时间点为止,热交换器20的连续运转时间会增加。在图6中能够确认,在将上述L1为0时的运转时间视为100%时,随着L1/S的值增加,运转时间随之增加。
即,随着L1/S的增加,热交换量及运转时间表现出互不相同的分布,因而提出能够适当确保这两种性能的L1/S的范围。如图6所示,可以确认,在满足0.1<L1/S<0.28时,上述热交换量及运转时间能够得到良好的性能。
接着,一起参照图3及图7,图表的X轴值表示从翘片100的一侧端部(作为一例为左侧端部)到另一侧端部(作为一例为右侧端部)的距离,即,翘片100的宽度R和第二平面部131的横向宽度的大小比率L2/R。而且,图表的Y轴值表示与基于X轴值的变化的热交换器20的除霜时间相关的值。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L2/R的值越大,第二平面部131的面积随之增大,因而能够迅速除霜。在图7中能够确认,在上述L2为0时,即在将上述第二平面部131的面积为0时的除霜时间视为100%时,随着L2/R的值增加,除霜时间随之减少。
只是,由于L2/R的值越大,第一百叶窗142或第二百叶窗152的面积相对减少,因而翘片100的热交换量可相对减少。因此,可在能够执行迅速的除霜的范围内将上述L2/R的值限制为规定值以下。
因此,在图7中提出0.2<L2/R<0.35,以在实现迅速的除霜的同时形成规定面积以上的百叶窗142、152。
参照图8,图表的X轴值表示层叠的多个翘片中的一个翘片和与此相邻的另一个翘片之间的间隔h(参照图4)。而且,图表的Y轴值表示与基于X轴值的变化的热交换器20的热交换量以及直到需要除霜为止的热交换器20的连续运转时间相关的值。
如上所述,上述h的值越大,翘片之间的间隔随之增大,因而热交换量有可能稍微变少。在图8中能够确认,在将上述h为约0.5mm时的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量视为100%时,随着h的值增加,热交换量随之减少。
相反,由于h的值越大,层叠的翘片之间的空气流动量随之增大,因而翘片100的结霜量可相对减少。因此,直到需要除霜为止的热交换器20的连续运转时间有可能增加。在图8中能够确认,在将上述h为0.8mm时的运转时间视为100%时,随着h的值增加,运转时间随之增加。
即,随着h的增加,热交换量及运转时间表现出互不相同的分布,因而提出能够适当确保这两种性能的h的范围。如图8所示,可以确认,在满足0.8mm<h<1.6mm时,上述热交换量及运转时间能够得到良好的性能。
而且,在上述翘片的间隔h具有如上所述的范围时,FPI、节距P以及百叶窗角度θ可具有如下范围值。在这里,可将翘片英寸(FPI,Fin per inch)理解为每1英寸的热交换器翘片的数量(层叠数两)。
各范围可以是12≤FPI≤15,0.8≤P≤1.2mm,27°≤θ≤45°。
图9为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9,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翘片100包括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及第二流动引导件150,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及第二流动引导件150以翘片100的纵中心线为基准形成在翘片100的两侧。
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包括:第一前端部141,与上述翘片100的一侧端部相邻;以及第一后端部146,与上述纵中心线相邻。而且,上述第二流动引导件150包括:第二后端部156,与上述翘片100的另一侧端部相邻;以及第二前端部151,与上述纵中心线相邻。
在多个上述第一流动引导件140之间形成用于区分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第一平面部121。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的宽度有可能不规定。即,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的边界面倾斜延伸来使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的一个位置的宽度a1大于或小于其他位置的宽度a2。
在这里,上述宽度a1可与某一个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第一前端部141和另一个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第一前端部141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上述宽度a2可与某一个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第一后端部146和另一个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第一后端部146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像这样,在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的宽度具有互不相同的值的情况下能够表现出如下效果:作为一例,在a1>a2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增大风量,在a1<a2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空气和第一平面部121的热交换面积来增加热交换量。
另一方面,在第一流动引导件140和第二流动引导件150之间形成第二平面部131。上述第二平面部131的宽度有可能不规定。即,上述第二平面部131的边界面倾斜延伸来使上述第二平面部131的一个位置的宽度b1大于或小于其他位置的宽度b2。
在这里,上述宽度b1可与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第一后端部146的上部和第二流动引导件150的第二前端部151的上部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上述宽度b2可与第一流动引导件140的第一后端部146的下部和第二流动引导件150的第二前端部146的下部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像这样,在上述第二平面部131的宽度具有互不相同的值的情况下,作为一例,在b1>b2的情况下,表现出除霜水降落而被聚集,从而能够提高除霜水的排出速度的效果,在b1<b2的情况下,表现出能够增大除霜水的流动面积的效果。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进行说明。就翘片的结构而言,这些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有差别,上述第三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形成了用于改善传热性能或除霜性能的“引导部”,主要说明这些差别,而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引用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和附图标记。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0,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翘片200中,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第一平面部121及第二平面部131互相交叉而设置,并在平面部121、131形成用于引导除霜水的排出的引导部250。上述引导部250能够以与上述第一平面部121交叉的方式延伸。
上述引导部250从上述第二平面部131突出,从一个管一个管贯通孔110朝向另一个管贯通孔110沿着纵方向延伸。作为一例,上述引导部250以遮盖上述第二平面部131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方式进行配置。
详细地,上述引导部250包括:第一倾斜面251,倾斜从上述翘片本体101朝向一方向突出;第二倾斜面252,从上述翘片本体101朝向另一方向倾斜突出;以及尖端部253,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倾斜面251和第二倾斜面252。
上述尖端部253从上述翘片本体101的一面突出到最高的位置,上述第一倾斜面251和第二倾斜面252从上述翘片本体101的一面朝向上述尖端部253倾斜延伸。上述第一倾斜面251、第二倾斜面252以及尖端部253中的至少一个沿着纵向延伸。
换句话讲,上述第一倾斜面251从上述翘片本体101沿着上方倾斜延伸,上述第二倾斜面252从上述第一倾斜面251朝向上述翘片本体101向下方倾斜延伸,上述尖端部253形成上述第一倾斜面251和第二倾斜面252的边界。
上述第一倾斜面251、第二倾斜面252以及尖端部253分别形成为多个,并能够以交替的方式进行配置。
而且,上述尖端部253从上述翘片本体101的一面突出的高度可高于第一百叶窗142或第二百叶窗152从上述翘片本体101的一面突出的高度。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热交换器10的除霜过程中产生的除霜水能够沿着上述第一倾斜面251及第二倾斜面252容易地朝下排出,因而除霜时间变短,据此表现出能够增加热交换器10的工作时间的效果。
而且,由于通过上述引导部250来增大空气和翘片100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因而表现出能够稍微改善热交换器10的传热性能的效果。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1,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翘片300具有形成于平面部121、131来引导空气的流动的引导部350。上述引导部350能够沿着第二平面部131朝向纵向延伸。
上述引导部350包括:中央部350a,形成与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相同的一面;多个切开部352、353,上述翘片本体101的至少一部分被切开而成。可将上述中央部350a理解为上述第一平面部121或第二平面部131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多个切开部352、353包括分别形成于上述引导部350的上部及下部的第一切开部352及第二切开部353。
上述引导部350包括:第一端部351a,形成上述引导部350的上端部;以及第一倾斜面355,从上述第一端部351a朝向上述第一切开部352倾斜延伸。而且,上述引导部350包括:第二端部351b,形成上述引导部350的下端部;以及第二倾斜面356,从上述第二端部351b朝向上述第二切开部353倾斜延伸。
详细地,上述第一倾斜面355从上述第一端部351a朝向一方向(图11中的后方)倾斜延伸,上述第二倾斜面356能够从上述第二端部351b朝向上述一方向倾斜延伸。上述第一倾斜面355延伸的方向和第二倾斜面356延伸的方向相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350包括上述平面部121、131的至少一部分被切开并向一方向倾斜延伸的倾斜面。借助这种切开部及倾斜面的结构,可理解为在上述翘片300形成一个以上的缝隙。根据本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在空气沿着翘片100流动的过程中,会增大热交换面积来能够增大热交换效率。
另一方面,虽然附图中图示上述引导部350在上述第二平面部131上沿着纵向延伸,但与此不同,上述引导部350的结构能够在上述第一平面部121上沿着横向延伸。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2,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翘片400包括引导空气的流动的引导部450。
详细地,上述引导部450包括具有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第一百叶窗142或第二百叶窗152相类似的结构的第三百叶窗452。上述第三百叶窗452由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的至少一部分被切开并向上述翘片100的一方向(作为一例为前方)及另一方向(作为一例为后方)弯曲而形成。
上述第三百叶窗452形成于上述第一平面部121,从而能够增大空气和翘片100的热交换面积。
另一方面,虽然在图12中表示为,上述第三百叶窗452设置于上述第一平面部121,但与此不同,上述第三百叶窗452也可设置于上述第二平面部131上。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翘片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3,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翘片500具有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的引导部550。
上述引导部550包括:第一倾斜面551,从上述翘片500的一面朝向一方向突出;第二倾斜面552,从上述翘片500的一面朝向另一方向突出;以及尖端部553,连接上述第一倾斜面551和第二倾斜面552。
上述第一倾斜面551、第二倾斜面552以及尖端部553分别形成为多个,并能够以交替的方式进行配置。
上述引导部550能够沿着上述第一平面部121朝向横向延伸。即,图10中所说明的引导部250配置于上述第一平面部121,由此本实施例的引导部550可理解为沿着与上述第二平面部131交叉的方向(作为一例为横向)延伸。
通过这样的引导部550的结构,表现出如下效果:能够容易排出除霜水,并且能够增大空气和翘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即,能够增大热交换面积。

Claims (20)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制冷剂管,供制冷剂流动,以及
翘片,具有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两个以上的管贯通孔;
上述翘片包括:
翘片本体,
多个百叶窗,以从上述翘片本体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
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百叶窗之间,并具有平坦的面,以及
引导部,形成于上述平面部的至少一侧,用于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平面部包括:
第一平面部,沿着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平面部,以与上述第一平面部交叉的方式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平面部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侧端部延伸至上述翘片本体的另一侧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平面部从一个管贯通孔延伸至另一个管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以突出的方式设于上述第一平面部及第二平面部中的至少一个平面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包括:
第一倾斜面,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面朝向一方向突出;
第二倾斜面,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面朝向另一方向突出;以及
尖端部,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倾斜面、上述第二倾斜面以及尖端部中的至少一个沿着上述第二平面部朝向翘片本体的纵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尖端部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面突出的高度高于上述多个百叶窗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面突出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以遮盖上述第一平面部或第二平面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方式进行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包括:
切开部,在上述切开部,上述翘片本体的至少一部分被切开;以及
倾斜面,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个位置朝向上述切开部倾斜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开部包括第一切开部及第二切开部;
上述倾斜面包括:
第一倾斜面,从上述引导部的第一端部朝向上述第一切开部倾斜延伸,以及
第二倾斜面,从上述引导部的第二端部朝向第二切开部倾斜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倾斜面延伸的方向与上述第二倾斜面延伸的方向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为由上述翘片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切开而成的缝隙。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百叶窗包括:
第一百叶窗,设置于上述管贯通孔的中心的一侧,
第二百叶窗,设置于上述管贯通孔的中心的另一侧;
上述引导部为设置于上述第一平面部或上述第二平面部的第三百叶窗。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面突出,并沿着与空气流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16.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制冷剂管,供制冷剂流动,以及
翘片,具有翘片本体,上述翘片本体具有用于插入上述制冷剂管的管贯通孔;
上述翘片包括:
多个第一百叶窗,设置于上述管贯通孔的中心的一侧,并从上述翘片本体突出,
多个第二百叶窗,设置于上述管贯通孔的中心的另一侧,并从上述翘片本体突出,
第一平面部,形成于上述第一百叶窗和第二百叶窗之间,并形成平坦面,
第二平面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第一百叶窗之间或多个第二百叶窗之间的空间,并形成平坦面,
引导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平面部或第二平面部,并具有倾斜面以引导空气的流动或除霜水的排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包括:
第一倾斜面,从上述翘片本体向上方倾斜延伸;
第二倾斜面,从上述第一倾斜面朝向上述翘片本体向下方倾斜延伸;以及
尖端部,用于形成上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的边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包括:
第一切开部,切开形成于上述翘片本体的一侧;
第二切开部,切开形成于上述翘片本体的另一侧;
第一倾斜面,从上述引导部的一侧端部朝向上述第一切开部倾斜延伸;以及
第二倾斜面,从上述引导部的另一侧端部朝向上述第二切开部倾斜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为设置于上述第一平面部或第二平面部的第三百叶窗。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部以与上述第一平面部或第二平面部交叉的方式延伸。
CN201310331456.1A 2012-08-01 2013-08-01 热交换器 Active CN103574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84515 2012-08-01
KR1020120084515A KR101882020B1 (ko) 2012-08-01 2012-08-01 열교환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4994A true CN103574994A (zh) 2014-02-12
CN103574994B CN103574994B (zh) 2016-01-13

Family

ID=48914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1456.1A Active CN103574994B (zh) 2012-08-01 2013-08-01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28779B2 (zh)
EP (1) EP2693150B1 (zh)
KR (1) KR101882020B1 (zh)
CN (1) CN1035749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9930A (zh) * 2016-09-28 2018-04-0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换热器和模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2930B2 (ja) * 2015-03-26 2019-10-2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熱交換器
JP2017032181A (ja) * 2015-07-30 2017-02-0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熱交換器
US11236951B2 (en) * 2018-12-06 2022-02-01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eat exchanger fin surface enhancement
CN113532180A (zh) * 2020-04-16 2021-10-22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其翅片
KR20230153157A (ko) 2022-04-28 2023-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 핀 및 열교환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2576A (en) * 1983-11-04 1991-08-27 Heatcraft Inc. Louvered fin heat exchanger
US5509469A (en) * 1994-04-19 1996-04-23 Inter-City Products Corporation (Usa) Interrupted fin for heat exchanger
CN1186932A (zh) * 1996-12-30 1998-07-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翅片
CN1188228A (zh) * 1996-12-30 1998-07-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翅片
KR20050023759A (ko) * 2003-09-02 2005-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착상 지연용 열교환기
CN1809722A (zh) * 2003-05-23 2006-07-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5105A (en) * 1986-05-06 1987-11-10 Whirlpool Corporation Locally inverted fin for an air conditioner
JPH07109353B2 (ja) * 1989-02-01 1995-11-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フィン付熱交換器
KR0155654B1 (ko) * 1995-01-23 1999-01-15 이헌조 핀 튜브형 열교환기
KR0127598Y1 (ko) * 1995-02-15 1999-01-15 김광호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100210073B1 (ko) * 1996-07-09 1999-07-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100210072B1 (ko) * 1996-07-09 1999-07-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100197718B1 (ko) * 1996-12-30 1999-06-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KR100347944B1 (ko) * 1999-06-03 2002-08-09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용 증발기의 핀
KR100347894B1 (ko) * 2000-07-06 2002-08-09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세경관형 열교환기
US6786274B2 (en) * 2002-09-12 2004-09-07 York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fin having canted lances
US7021370B2 (en) * 2003-07-24 2006-04-04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Fin-and-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KR20050105335A (ko) * 2004-04-28 2005-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US20070151716A1 (en) * 2005-12-30 2007-07-05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exchanger and fin of the same
US9086243B2 (en) * 2006-02-06 2015-07-2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n-tube heat exchanger
KR20090022840A (ko) * 2007-08-31 2009-03-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동장치의 열교환기
JP4610626B2 (ja) * 2008-02-20 2011-0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め込み型空気調和機に配置される熱交換器及び天井埋め込み型空気調和機
EP2313728A1 (en) * 2008-06-13 2011-04-27 Goodman Global,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ube and fin heat exchanger with reduced tube diameter and optimized fin produced thereby
JP4879293B2 (ja) * 2009-04-10 2012-0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518083B2 (ja) * 2009-09-16 2014-06-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KR20110055839A (ko) * 2009-11-20 2011-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US20110168383A1 (en) * 2010-01-09 2011-07-14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Clean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2576A (en) * 1983-11-04 1991-08-27 Heatcraft Inc. Louvered fin heat exchanger
US5509469A (en) * 1994-04-19 1996-04-23 Inter-City Products Corporation (Usa) Interrupted fin for heat exchanger
CN1186932A (zh) * 1996-12-30 1998-07-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翅片
CN1188228A (zh) * 1996-12-30 1998-07-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的翅片
CN1809722A (zh) * 2003-05-23 2006-07-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KR20050023759A (ko) * 2003-09-02 2005-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착상 지연용 열교환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9930A (zh) * 2016-09-28 2018-04-03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换热器和模具
WO2018059443A1 (zh) * 2016-09-28 2018-04-05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组件、换热器和模具
US11118839B2 (en) 2016-09-28 2021-09-14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Heat exchange assembly for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and mol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3150B1 (en) 2020-05-06
KR20140017848A (ko) 2014-02-12
US20140034271A1 (en) 2014-02-06
CN103574994B (zh) 2016-01-13
KR101882020B1 (ko) 2018-07-25
EP2693150A1 (en) 2014-02-05
US9528779B2 (en) 2016-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6043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3574994B (zh) 热交换器
US9316446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5141840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5863956B2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3161802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6647319B2 (ja) 熱交換器
EP2908082B1 (en) Heat exchanger
JP4930413B2 (ja) 熱交換器
WO2014207785A1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構造体、及び、熱交換器用のフィン
EP3124905B1 (en) Heat exchanger
CN103574995A (zh) 热交换器
JP2009204278A (ja) 熱交換器
JP5815128B2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JP7006376B2 (ja) 熱交換器
JP6859093B2 (ja) 蒸発器
JP2017083041A (ja) 熱交換器
JP2012189235A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却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