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8616A - 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8616A
CN103568616A CN201310305592.3A CN201310305592A CN103568616A CN 103568616 A CN103568616 A CN 103568616A CN 201310305592 A CN201310305592 A CN 201310305592A CN 103568616 A CN103568616 A CN 103568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particle
transfer film
photothermal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055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8616B (zh
Inventor
朴时均
姜炅求
朴世铉
李正孝
赵成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il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eil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0154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40012582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il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eil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68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8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8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8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0Manufacture of screens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Applying coatings to the vess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41M5/3824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fferent kinds of energy to effect transfer, e.g. heat and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to-heat conver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or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 B41M5/465Infrared radiation-absorbing materials, e.g. dyes, metals, silicates, C bl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8Intermediate layers;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 and imag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2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 B41M5/44Intermediate, backcoat, or cover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8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non-liquid printing techniques, e.g.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from a donor she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热转印膜包含基层和形成在所述基层上表面上的光热转换层,其中,所述光热转换层可包含选自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并且,其中所述颗粒在所述光热转换层中的含量为约20wt%至约65wt%。还公开了使用所述热转印膜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escription

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述热转印膜包含光热转换(LTHC)层,所述光热转换层包含选自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
背景技术
光热转换(LTHC)层吸收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并将至少一些吸收的光转换成热。热转印膜包含形成在受体基板上的光热转换层和形成在所述光热转换层上的转印层,且所述转印层由发光材料、或电子或空穴传输化合物组成。当用吸收波长范围内的光照射光热转换层时,转印层可被所述光热转换层的膨胀而转印。
在光诱导的热转印中,光热转换层必须保持均匀的涂布,而不减小光密度。
对于光热转换层,已经使用炭黑作为光热转换材料,以提供光热转换功能。然而,由于炭黑趋于结块,所以其难于均匀地分散,因而使其难于保持光热转换层的良好的涂布外观和均匀性。此外,有机染料或颜料、或金属复合物可获得均匀的涂布,但是呈现对于热或光的低的耐久性。
韩国专利公开第2010-0028652A号公开了热转印膜,所述热转印膜包含由炭黑组成的光热转换层。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热转印膜可包含基层;和形成在所述基层上表面上的光热转换层,其中,所述光热转换层可包含选自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并且,其中所述颗粒在所述光热转换层中的含量可为约20wt%至约65wt%。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使用所述热转印膜作为用于激光转印的供体膜制备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膜的截面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膜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热转印膜可包含光热转换层,光热转换层包含具有优异的近红外光吸收率的光热转换材料,因而具有高的热转换效率,呈现出对可见光优异的透明度、均匀的涂布、对热和光的良好的耐久性、高的耐擦伤性和高的硬度,并可被均匀地涂布。
通常用作用于光热转换层的光热转换材料的炭黑可吸收宽波长范围的光,因而提高了光热转换层的热转换效率。然而,炭黑趋于结块,并随时间破坏分布的均匀性。因此,炭黑不能保持光热转换层的良好的涂布外观和均匀性。而且,炭黑可劣化光热转换层的耐擦伤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热转换材料可包含选自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
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在确保光热转换层的均匀涂布的同时,可具有在近红外波长范围(例如:约800nm至1100nm)内的高吸收,因而可提高热转换效率。而且,由于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为金属氧化物,可改善光热转换层的耐擦伤性和硬度。
在光热转换层中,作为光热转换材料的选自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的含量可为约5wt%至约65wt%,例如为约20wt%至约65wt%,例如为约20wt%至约59wt%。在这个范围内,光热转换层可具有高的光密度,以通过确保光热转换功能而提供高的热转换效率,粘合剂以相对于溶液中用于形成光热转换层的光热转换材料的量的合适的量存在,从而便于溶液的制备,并提高溶液的光固化速度,由此形成的光热转换层具有高的光固化速度且不呈现粘性。
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可各自为细颗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些颗粒可具有大于0至约500nm或更小的平均粒径,例如大约0至约400nm或更小,例如约10nm至约200nm。在这个范围内,可更容易地制备颗粒,并在热转换中可提供有效的热特性。
氧化钨颗粒可由化学式WyOz(其中,W为钨,O为氧,且2.2≤z/y≤3.0)表示。
由化学式WyOz表示的氧化钨颗粒的实例可包含WO3、W18O49、W20O58、W4O11等。
当z/y大于或等于2.2时,可完全避免不适于作为近红外吸收材料的WO2结晶相的形成,并可确保光热转换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当z/y小于或等于3.0时,产生不足量的自由电子,从而提供有效的近红外吸收材料。而且,当z/y在2.45≤z/y≤3.0的范围内时,形成称为Magneli相的化合物,从而提供优异的耐久性。
复合氧化钨颗粒可由化学式MxWyOz(其中,M为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卤素、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P、S、Se、Te、Ti、Nb、V、Mo、Ta、Re、Hf、Os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1;且2.2≤z/y≤3.0)表示。
碱金属元素可包含Li、Na、K、Rb、Cs或Fr。
碱土金属元素可包含Be、Mg、Ca、Sr、Ba或Ra。
稀土元素可包含Sc、Y、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或Lu。
卤素可包含F、Cl、Br或I。
当由化学式MxWyOz表示的复合氧化钨颗粒具有六方晶系结构、四方晶系结构或立方晶系结构时,颗粒提供优异的耐久性。因而,复合氧化钨颗粒可具有选自六方晶系结构、四方晶系结构或立方晶系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结构。例如,当复合氧化钨颗粒具有六方晶系结构时,M可为选自Cs、Rb、K、Ti、In、Ba、Li、Ca、Sr、Fe和Sn中的至少一种元素。
对于M元素的量,确定x以使x/y为约0.001或更大至约1.1或更小,例如约0.33±0.3。因为理论上由六方晶系结构计算的x/y为0.33,所以确定这个x/y。具有M元素的这个加入量,可实现期望的光特性。
而且,对于氧的量,确定z以使z/y为约2.2或更大至约3.0或更小。例如,复合氧化钨可为Cs0.33WO3、Rb0.33WO3、K0.33WO3、Ba0.33WO3等,但不限于此。即,只要x、y和z落入该范围内,就可提供有用的近红外吸收特性。
可单独使用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或使用它们的混合物。
光热转换层可包含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组合物的固化产物,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组合物除了上述作为光热转换材料的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以外,进一步包含粘合剂。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引发剂。
以固体含量计,粘合剂在光热转换层中的含量可为约10wt%至约75wt%。在这个范围内,组合物可形成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稳定的基质。例如,粘合剂的含量可为约15wt%至约70wt%,例如为约16wt%至约70wt%。
引发剂可包含典型的光聚合引发剂,但不限于此。
以固体含量计,引发剂在光热转换层中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25wt%。在这个范围内,可提供具有足够硬度的光热转换层,并且引发剂不会作为杂质而残留,从而防止光热转换层硬度的劣化。例如,引发剂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10wt%,例如为约0.5wt%至约7wt%。
以固体含量计,光热转换材料在组合物中的含量可为约20wt%至约65wt%,例如为约20wt%至约59wt%。在这个范围内,光热转换层可具有高的光密度以提供高的热转换效率,组合物可被容易地制备,并可容易地形成光热转换层的基质。
将粘合剂加入到组合物中以使下面说明的光热转换材料分散于粘合剂中。粘合剂可包含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或它们的混合物。
UV固化树脂可包含选自(甲基)丙烯酸酯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纤维素醚、纤维素酯、硝酸纤维素、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酯树脂、酯树脂、醚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多烯-聚硫醇和多官能化合物例如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多官能单体可包含两个或更多官能的单体、三个或更多官能的单体,例如六个或更多官能的单体。例如,多官能单体可为选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氟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多官能单体可包含由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例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五(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双酚A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三(甲基)丙烯酸二三羟甲基丙烷酯、四(甲基)丙烯酸二三羟甲基丙烷酯、酚醛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丙二醇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通过对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进行氟改性制备的氟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例如,粘合剂可为UV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
以固体含量计,粘合剂在组合物中的含量可为约10wt%至约75wt%。在这个范围内,组合物可形成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稳定的基质。例如,粘合剂的含量可为约15wt%至约70wt%,例如为约16wt%至约70wt%。
在光热转换层中,引发剂可通过UV照射时固化粘合剂而提高热转印膜的硬度。
对于引发剂,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使用二苯甲酮化合物,例如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但不限于此。
以固体含量计,引发剂在组合物中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25wt%。在这个范围内,可提供具有足够硬度的光热转换层,并且引发剂可不作为杂质而残留,从而防止光热转换层硬度的劣化。例如,引发剂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10wt%,例如为约0.5wt%至约7wt%。
光热转换层可进一步包含分散剂。
对于分散剂,可使用能够分散和稳定光热转换材料的表面活性剂或能够通过吸附到光热转换材料的表面的分散剂的位阻而分散光热转换材料的聚合物分散剂。例如,可使用在固化后去除溶剂还能够保持分散性的聚合物分散剂。
聚合物分散剂可为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或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分散剂。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可包含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或作为主链的它们的共聚物,并可进一步包含用于吸附分散剂到氧化钨颗粒或复合氧化钨颗粒的官能团。当聚合物分散剂包含官能团时,丙烯酸类或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可具有约0至约23mgKOH/g的酸值和约30至约50mgKOH/g的胺值。
对于分散剂,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典型的分散剂。分散剂的实例可包含选自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及其衍生物的导电聚合物;选自聚亚苯、聚(亚苯基乙撑)、聚芴、聚(3,4-二取代的噻吩)、聚苯并噻吩、聚异硫茚、聚吡咯、聚呋喃、聚吡啶、聚-1,3,4-噁二唑、聚薁、聚硒酚、聚苯并呋喃、聚吲哚、聚哒嗪、聚芘、聚芳基胺及其衍生物的半导电聚合物;以及聚醋酸乙烯酯和其共聚物,但不限于此。
在光热转换层中,以固体含量计,分散剂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30wt%,例如为约5wt%至约25wt%,例如为约6wt%至约24wt%,例如为约8wt%至约24wt%。在这个范围内,可改善光热转换材料的分散性和热转换效率。
虽然在制备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组合物中分散剂可与光热转换材料分别添加,但是分散剂通常可以分散液的形式加到所述组合物中,分散液包含分散剂和光热转换材料。分散液可包含光热转换材料、分散剂和溶剂。
溶剂最好不会阻碍氧化钨颗粒或复合氧化钨颗粒的粉碎。为此,溶剂可包含选自酮、酯、烃化合物、醚溶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溶剂可为酮溶剂,例如甲乙酮、甲基异丁酮等;酯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丙酯、醋酸丁酯、醋酸异丁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等;烃化合物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等;醚溶剂,例如乙醚、丙醚等。
分散液可包含约20wt%至约65wt%的光热转换材料、约0.1wt%至约30wt%的分散剂和余量的溶剂。
光热转换层可在不劣化光热转换层的分散性和热转换效率的范围内进一步包含通常用于光热转换层的染料、颜料、炭黑或它们的混合物。
这里,可使用任何染料或颜料,只要在可见光或红外光波长范围内的光可由此被它们吸收。例如,染料可包含选自二亚铵染料、金属络合物染料、萘酞菁染料、酞菁染料、聚甲炔染料、蒽醌染料、卟啉染料和金属络合物形式的花菁染料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颜料可包含选自金属氧化物颜料、金属硫化物颜料和石墨颜料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光热转换材料,染料、颜料或它们的混合物的量可为约10重量份至约250重量份,例如为约200重量份至约250重量份。在这个范围内,染料、颜料或它们的混合物可在不劣化氧化钨颗粒和/或复合氧化钨颗粒分散性的情况下改善热转换效率。
炭黑可具有约50cc/100克至约120cc/100克的吸油值(OAN)和约40nm至约200nm的平均粒径,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热转换层可包含作为光热转换材料的选自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和炭黑的混合物。混合物可包含约1wt%至约70wt%的颗粒和约30wt%至约99wt%的炭黑。例如,光热转换层可包含约5wt%至约65wt%的颗粒和约35wt%至约95wt%的炭黑。
在光热转换层中,光热转换材料的含量可为约5wt%至约65wt%,例如为约20wt%至约65wt%,例如为约20wt%至约59wt%。
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溶剂。溶剂用于形成用于制备光热转换材料、粘合剂等的溶液。溶剂可与包含在分散液中的溶剂的种类相同,或者可无限制地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形成光热转换层的任何典型的溶剂。例如,溶剂可为甲乙酮。
可通过涂布组合物而形成光热转换层,组合物包含上述光热转换材料、粘合剂,及可选地,引发剂、分散剂、染料、颜料、炭黑等,在基膜上干燥组合物,然后在约100mJ/cm2至约500mJ/cm2固化。可在约50℃至约100℃,例如约80℃干燥。
光热转换层可具有大于0至约6μm或更小的厚度。在这个范围内,光热转换层允许有效的热转换。例如,光热转换层可具有约0.5μm至约5μm,例如约0.5μm至约3μm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热转印膜100可包含基层110和堆叠在基层110上的光热转换层115。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热转印膜200可包含基层210、堆叠在基层210上的光热转换层215和堆叠在光热转换层215上的中间层225。可在中间层225的下面和基层210的上表面上形成光热转换层215。
如文中使用,术语“上”和“下”可根据附图定义,同样可根据方向解释为“下面”和“上面”。
基层
基层对于邻近它的光热转换层可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并允许光热转换层和其它层之间的热转印。
任何透明的聚合物膜可用作基层。例如,基层可由选自聚酯膜、聚丙烯酸膜、聚环氧树脂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和聚苯乙烯膜中的至少一种的透明聚合物膜组成,但不限于此。具体地,基层可为聚酯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基层可具有约10μm至约500μm的厚度。例如,基层可具有约30μm至约500μm,更优选约40μm至约100μm的厚度。
中间层
中间层可用于防止转印层的转印材料的损害或污染,并减小转印层的转印材料的变形。而且,中间层可改善转印层对光热转换层的粘附性,并可控制转印层在受体的图案化区域和受体的非图案化区域上的释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中间层可包含聚合物膜、金属层、无机层(通过溶胶-凝胶沉积和例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其它金属氧化物的无机氧化物的气相沉积形成的层)和有机/无机复合层。对于有机层,可使用热固性材料和热塑性材料。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中间层可由包含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和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层可为组合物的固化产物,组合物包含约40wt%至约80wt%的UV固化树脂、约10wt%至约50wt%的多官能团单体和约1wt%至约10wt%的引发剂。
中间层可进一步包含UV固化氟化合物和UV固化硅氧烷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UV固化氟化合物可包含氟改性的多官能团(甲基)丙烯酸酯,例如1H,1H,10H,10H-全氟代癸二醇1,10-二(甲基)丙烯酸酯,但不限于此。UV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可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基团的聚醚改性的二烷基聚硅氧烷,但不限于此。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和引发剂与上面说明的相同。
中间层可具有约1μm至约10μm,优选约2μm至约5μm的厚度。在这个范围内,中间层可用于热转印膜。
热转印膜可进一步包含转印层。
转印层
转印层可包含转印材料,例如,转印材料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等形成。当转印层贴近具有特定图案的受体的表面并使具有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到热转印膜时,光热转换层吸收热能并受热膨胀,转印层的转印材料将热转印到受体,以受体的图案相对应。
转印层可包含用于转印材料到受体的至少一个层。这些层可由包含电致发光材料或电活性材料的有机、无机或其它材料形成。
转印层可通过蒸发、溅射或溶剂涂布均匀地涂布在光热转换层上。或者,转印层可通过数码印刷、平板印刷、蒸发或通过掩膜的溅射以预定的图案涂布。
转印层可形成在光热转换层的上面,或中间层的上面。
根据本发明的热转印膜可用作用于OLED的供体膜,或用于激光转印的供体膜,但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热转印膜可用作用于激光转印的供体膜,并促进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由有机材料组成的精细图案的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可使用热转印膜制备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含OLED)。具体地,供体膜放在上面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基板上。如上所述,供体膜包含顺序堆叠的基层、光热转换层和转印层。用光照射供体膜。当光从转印装置发出时,光通过基层活化光热转换层,活化后的光热转换层通过热分解发出热。然后,通过加热膨胀供体膜的光热转换层以使转印层从供体膜上分离,这样由转印材料形成的发光层在由像素限定层限定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基板上的像素区域上以期望的图案转印为期望的厚度。
接下来,将参照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应理解提供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的组分的细节如下。
(A)光热转换材料:氧化钨颗粒
*以氧化钨颗粒分散液的形式提供氧化钨颗粒(T-sol,Amte有限公司)。氧化钨颗粒分散液包含30wt%的氧化钨颗粒、12wt%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和58wt%的甲乙酮。
*氧化钨颗粒为具有70nm的平均粒径的WO3颗粒。
(B)粘合剂:UV固化的丙烯酸酯树脂(IRG-205,Nippon Kayaku有限公司)
(C)引发剂:Irgacure184(BASF)
(D)基层(基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A4300,厚度:75μm,Toyobo)
(E)炭黑:使用作为分散液的包含35wt%的炭黑颗粒(具有分别根据ASTM D3849和ASTM D2414测量的65nm的平均粒径和65cc/100的克吸油值)、作为分散剂的4.5wt%聚醋酸乙烯酯和作为溶剂的60.5wt%的甲乙酮的漆浆(mill base)(哥伦比亚Raven450)。
实施例1
将5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树脂、60重量份的氧化钨颗粒分散液和0.5重量份的引发剂加入到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乙酮中。然后,搅拌制备的组合物30分钟,从而制备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组合物。用涂布器在基膜上涂布组合物,然后在80℃的炉中干燥2分钟,并在氮气气氛下以300mJ/cm2固化,从而制备包含具有3μm厚度的光热转换层的膜。
实施例2
将30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树脂、30重量份的氧化钨颗粒分散液和0.5重量份的引发剂加入到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乙酮中。然后,搅拌制备的组合物30分钟,从而制备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组合物。用涂布器在基膜上涂布组合物,然后在80℃的炉中干燥2分钟,并在氮气气氛下以300mJ/cm2固化,从而制备包含具有3μm厚度的光热转换层的膜。
实施例3
将50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树脂、20重量份的氧化钨颗粒分散液、40重量份的炭黑分散液、0.5重量份的引发剂和1.0重量份的分散剂(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加入到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乙酮中。然后,搅拌制备的组合物30分钟,从而制备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组合物。用涂布器在基膜上涂布组合物,然后在80℃的炉中干燥2分钟,并在氮气气氛下以300mJ/cm2固化,从而制备包含具有3μm厚度的光热转换层的膜。
对比例1
除了使用5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树脂、150重量份的氧化钨颗粒分散液和0.5重量份的引发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包含3μm厚的光热转换层的膜。
对比例2
将70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树脂、60重量份的炭黑分散液、0.5重量份的引发剂和1.0重量份的分散剂(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加入到100重量份的作为溶剂的甲乙酮中。然后,搅拌制备的组合物30分钟,从而制备用于光热转换层的组合物。用涂布器在基膜上涂布组合物,然后在80℃的炉中干燥2分钟,并在氮气气氛下以300mJ/cm2固化,从而制备包含具有3μm厚度的光热转换层的膜。
对比例3
除了使用60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树脂、25重量份的氧化钨颗粒分散液和0.5重量份的引发剂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包含3μm厚的光热转换层的膜。
评价制备的热转印膜的如下性质,并且结果显示于表1中。
(1)OD(光密度):用Perkin Elmer Lambda950UV-VIS分光计在970nm波长处测量包含3μm厚的光热转换层的每个膜的OD。虽然设定期望的OD为1.5±0.5,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2)固化速度:将溶剂(甲乙酮)在热转印膜的宽的区域上沉积。然后,用秒表记录固化速度。接着,每隔10秒用无尘布(clean room wiper)从膜去除溶剂。记录涂层抵抗溶剂的时段,并记录涂层剥离的时间,或涂层粘住无尘布的时间。
(3)组合物的制备:在混合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后,确定组合物的制备。当涂层未固化时,该结果表明组合物未完全起作用。因此,评价30sec或更大的固化速度为“良好”,评价小于30sec的固化速度为“差”。
(4)外观:在基膜上涂布组合物后,通过反射板或以透射的方式用裸眼观察膜。评价均匀涂布的外观为“良好”,并评价污点为“差”。
表1
Figure BDA00003536607400101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用根据本发明的特定量的氧化钨颗粒形成每个光热转换层,在提供良好的外观和高的固化速度的同时,实施例1的膜具有1.5的优异的光密度,实施例2的膜具有1.0的相对高的光密度。在实施例3中,使用氧化钨颗粒和炭黑颗粒的混合物,膜呈现出优异的光密度和外观。
相反,在对比例1中,氧化钨颗粒的含量超过65wt%,膜可保证光密度,但是难于制备组合物,并且膜具有差的外观。在对比例2中,组合物包含炭黑,膜具有差的外观,并具有比实施例1的膜低的固化速度。在对比例3中,氧化钨颗粒的含量小于20wt%,膜不能保证光密度。因此,对比例1至3的膜不能提供本发明的有益的效果。
虽然本文已公开了一些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以说明的方式提供,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下可进行各种修改、变化和更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限于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价形式。

Claims (17)

1.一种热转印膜,所述热转印膜包含:
基层;和
形成在所述基层上表面上的光热转换层,
其中,所述光热转换层包含选自氧化钨颗粒和复合氧化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并且,
其中,所述颗粒在所述光热转换层中的含量为20wt%至65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颗粒具有大于0至500nm或更小的平均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氧化钨颗粒由化学式WyOz表示,其中,W为钨,O为氧,且2.2≤z/y≤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复合氧化钨颗粒由化学式MxWyOz表示,其中,M为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卤素、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P、S、Se、Te、Ti、Nb、V、Mo、Ta、Re、Hf、Os和B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1;且2.2≤z/y≤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光热转换层包含组合物的固化产物,所述组合物包含选自所述氧化钨颗粒和所述复合氧化钨颗粒中的至少一种颗粒和粘合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引发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以固体含量计,所述组合物包含20wt%至65wt%的所述颗粒,10wt%至75wt%的所述粘合剂和0.1wt%至25wt%的所述引发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粘合剂包含UV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以固体含量计,所述组合物包含20wt%至65wt%的所述颗粒、10wt%至75wt%的所述粘合剂、0.1wt%至25wt%的所述引发剂和0.1wt%至30wt%的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以包含所述颗粒、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和溶剂的分散液的形式包含所述颗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分散液包含20wt%至65wt%的所述颗粒、0.1wt%至30wt%的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及余量的所述溶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光热转换层具有大于0至6μm或更小的涂布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进一步包含中间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光热转换层进一步包含炭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在所述颗粒和所述炭黑的混合物中,所述光热转换层包含1wt%至70wt%的所述颗粒和30wt%至99wt%的所述炭黑。
17.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6的任一项所述热转印膜作为供体膜制备。
CN201310305592.3A 2012-07-20 2013-07-19 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Active CN103568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79549 2012-07-20
KR20120079549 2012-07-20
KR1020130015480A KR20140012582A (ko) 2012-07-20 2013-02-13 열전사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2013-0015480 2013-02-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8616A true CN103568616A (zh) 2014-02-12
CN103568616B CN103568616B (zh) 2016-02-10

Family

ID=48795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05592.3A Active CN103568616B (zh) 2012-07-20 2013-07-19 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87668B2 (zh)
EP (1) EP2687380A3 (zh)
CN (1) CN10356861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9250B (zh) * 2014-12-18 2016-11-09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多功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71613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热膨胀性薄片以及造形物的制造方法
CN111453801A (zh) * 2020-03-24 2020-07-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基光热转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11753T3 (es) 2013-12-24 2021-03-15 Hexcel Composites Ltd Mejoras para aditivos de matrices
GB2521636A (en) * 2013-12-24 2015-07-01 Hexcel Composite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s
EP3644099B1 (en) * 2017-06-19 2024-02-21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Light to heat conversion layer,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donor sheet using said light to heat conversion layer
KR20210046382A (ko) * 2019-10-18 2021-04-28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접착 필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4682A1 (en) * 1999-12-28 2001-09-27 3M Innovative Proprties Company Thermal mass transfer donor element
CN1359337A (zh) * 1999-05-14 2002-07-17 3M创新有限公司 含有炭黑的黑色矩阵的热转印法
CN1638543A (zh) * 2003-12-22 2005-07-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激光诱导热成像法的供体膜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695258A (zh) * 2002-10-31 2005-11-09 3M创新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元件的热转印
CN101790462A (zh) * 2007-06-28 2010-07-28 卡伯特公司 引入改性颜料的光至热转化层
CN102189864A (zh) * 2010-02-23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热敏记录介质、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9211B (zh) * 2010-12-27 2017-02-15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热转印膜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9337A (zh) * 1999-05-14 2002-07-17 3M创新有限公司 含有炭黑的黑色矩阵的热转印法
US20010024682A1 (en) * 1999-12-28 2001-09-27 3M Innovative Proprties Company Thermal mass transfer donor element
CN1423596A (zh) * 1999-12-28 2003-06-11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光热转换层的热物质转印供体元件
CN1695258A (zh) * 2002-10-31 2005-11-09 3M创新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元件的热转印
CN1638543A (zh) * 2003-12-22 2005-07-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激光诱导热成像法的供体膜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1790462A (zh) * 2007-06-28 2010-07-28 卡伯特公司 引入改性颜料的光至热转化层
CN102189864A (zh) * 2010-02-23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热敏记录介质、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9250B (zh) * 2014-12-18 2016-11-09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多功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71613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热膨胀性薄片以及造形物的制造方法
CN110871613B (zh) * 2018-08-31 2021-10-0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热膨胀性薄片以及造形物的制造方法
CN111453801A (zh) * 2020-03-24 2020-07-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基光热转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87380A2 (en) 2014-01-22
CN103568616B (zh) 2016-02-10
US9087668B2 (en) 2015-07-21
US20140023801A1 (en) 2014-01-23
EP2687380A3 (en) 2017-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8616B (zh) 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E60109627T2 (de) Thermische übertragung von lichtemittierenden polymeren
KR102286678B1 (ko) 광열 변환층, 도너 시트
KR102355561B1 (ko) 광열 변환층, 도너 시트
JP6497128B2 (ja) ドナーシート
CN103158386B (zh) 热转印膜和使用该膜的oled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CN103182878A (zh) 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KR101721551B1 (ko) 레이저 열전사 방법용 도너필름
TW201408484A (zh) 熱轉印膜及使用其製備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JP2016538700A (ja) 熱転写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て製造され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CN103182877B (zh) 热转印膜和用该膜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KR20130079263A (ko) 레이저 열전사 방법용 도너필름
KR20110132021A (ko) Liti 도너필름
KR20150106265A (ko) 열전사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1450279B1 (ko) 레이저 열전사 방법용 도너필름
TWI550934B (zh) 雷射熱轉印製程用的施體薄膜
KR20140000976A (ko) 레이저 열전사 방법용 도너필름
KR101775750B1 (ko) 내열성이 우수한 oled용 도너 필름
KR101659115B1 (ko) 열전사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50037039A (ko) 레이저 열전사 방법용 도너필름
KR20150088502A (ko) 열전사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2013182841A (ja) 有機el素子製造用ドナー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