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8484A - 熱轉印膜及使用其製備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熱轉印膜及使用其製備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8484A
TW201408484A TW102125909A TW102125909A TW201408484A TW 201408484 A TW201408484 A TW 201408484A TW 102125909 A TW102125909 A TW 102125909A TW 102125909 A TW102125909 A TW 102125909A TW 201408484 A TW201408484 A TW 2014084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thermal transfer
transfer film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convers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5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1381B (en
Inventor
Si-Kyun Park
Kyoung-Ku Kang
Se-Hyun Park
Jung-Hyo Lee
Seong-Heun Cho
Original Assignee
Cheil I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il Ind Inc filed Critical Cheil Ind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08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8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1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13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8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non-liquid printing techniques, e.g.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from a don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74Tungsten [W]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熱轉印膜包含基層和形成在所述基層之上表面上的光熱轉換層,其中,所述光熱轉換層可包含選自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顆粒,並且,其中所述顆粒在所述光熱轉換層中的含量為約20 wt%至約65wt%。本案亦揭示了使用所述熱轉印膜製備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Description

熱轉印膜及使用其製備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轉印膜和使用其製備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更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熱轉印膜和使用其製備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所述熱轉印膜包含光熱轉換(LTHC)層,且所述光熱轉換層包含選自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顆粒。
相關技術之說明
光熱轉換(LTHC)層吸收在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並將至少一些吸收的光轉換成熱。熱轉印膜包含形成在受體基板上的光熱轉換層和形成在所述光熱轉換層上的轉印層,且所述轉印層由發光材料或電子或電洞傳輸化合物組成。當用吸收波長範圍內的光照射光熱轉換層時,轉印層可被所述光熱轉換層的膨脹而轉印。
在光誘導的熱轉印中,光熱轉換層必須保持均勻的塗布,而不減小光密度。
對於光熱轉換層,已經使用碳黑作為光熱轉換材料, 以提供光熱轉換功能。然而,由於碳黑趨於結塊,所以其難於均勻地分散,因而使其難於保持光熱轉換層的良好的塗布外觀和均勻性。此外,有機染料或顏料、或金屬複合物可獲得均勻的塗布,但是呈現對於熱或光的低耐久性。
韓國專利公開案第2010-0028652A號揭示了一種熱轉印膜,所述熱轉印膜包含由碳黑組成的光熱轉換層。
發明概要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熱轉印膜可包含基層;和形成在所述基層之上表面上的光熱轉換層,其中,所述光熱轉換層可包含選自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顆粒,並且,其中所述顆粒在所述光熱轉換層中的含量可為約20wt%至約65wt%。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可使用所述熱轉印膜作為用於雷射轉印的供體膜來製備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100、200‧‧‧熱轉印膜
110、210‧‧‧基層
115、215‧‧‧光熱轉換層
225‧‧‧中間層
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熱轉印膜的截面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熱轉印膜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熱轉印膜可包含光熱轉換層,光熱轉換層包含具有優異的近紅外光吸收率的光熱轉 換材料,因而具有高的熱轉換效率,呈現出對可見光優異的透明度、均勻的塗布、對熱和光的良好的耐久性、高的耐擦傷性和高的硬度,並可被均勻地塗布。
一般而言,用作用於光熱轉換層的光熱轉換材料的碳黑可吸收寬波長範圍的光,因而提高了光熱轉換層的熱轉換效率。然而,碳黑趨於結塊,並隨時間破壞分佈的均勻性。因此,碳黑無法保持光熱轉換層的良好的塗布外觀和均勻性。而且,碳黑可劣化光熱轉換層的耐擦傷性。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光熱轉換材料可包含選自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顆粒。
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在確保光熱轉換層的均勻塗布的同時,可具有在近紅外波長範圍(例如:約800nm至1100nm)內的高吸收,因而可提高熱轉換效率。而且,由於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為金屬氧化物,因此可改善光熱轉換層的耐擦傷性和硬度。
在光熱轉換層中,作為光熱轉換材料的選自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顆粒的含量可為約5重量百分比(wt%)至約65wt%,例如為約20wt%至約65wt%,例如為約20wt%至約59wt%。在此範圍內,光熱轉換層可具有高的光密度,以藉由確保光熱轉換功能而提供高的熱轉換效率,於溶液中黏合劑可以相對於用於形成光熱轉換層的光熱轉換材料的量的合適的量存在,從而便於溶液的製備,並提高溶液的光固化速度,且由此形成的光熱轉換層具有高的光固化速度且不呈現黏性。
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可各自為細顆粒。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這些顆粒可具有大於0至約500nm或更小的平均粒徑,例如大約0至約400nm或更小,例如約10nm至約200nm。在此範圍內,可更容易地製備顆粒,並在熱轉換中可提供有效的熱特性。
氧化鎢顆粒可由化學式WyOz(其中,W為鎢,O為氧,且2.2z/y3.0)表示。
由化學式WyOz表示的氧化鎢顆粒的實例可包含WO3、W18O49、W20O58、W4O11等。
當z/y大於或等於2.2時,可完全避免不適於作為近紅外吸收材料的WO2結晶相的形成,並可確保光熱轉換材料的化學穩定性。當z/y小於或等於3.0時,會產生足夠量的自由電子,從而提供有效的近紅外吸收材料。而且,當z/y在2.45z/y3.0的範圍內時,形成稱為Magneli相的化合物,從而提供優異的耐久性。
複合氧化鎢顆粒可由化學式MxWyOz(其中,M為選自H、He、鹼金屬、鹼土金屬、稀土元素、鹵素、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P、S、Se、Te、Ti、Nb、V、Mo、Ta、Re、Hf、Os和Bi中的至少一種元素;W為鎢;O為氧;0.001x/y1.1;且2.2z/y3.0)表示。
鹼金屬元素可包含Li、Na、K、Rb、Cs或Fr。
鹼土金屬元素可包含Be、Mg、Ca、Sr、Ba或Ra。
稀土元素可包含Sc、Y、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或Lu。
鹵素可包含F、Cl、Br或I。
當由化學式MxWyOz表示的複合氧化鎢顆粒具有六方晶系結構、四方晶系結構或立方晶系結構時,該等顆粒可提供優異的耐久性。因此,複合氧化鎢顆粒可具有選自六方晶系結構、四方晶系結構或立方晶系結構中的至少一個結構。例如,當複合氧化鎢顆粒具有六方晶系結構時,M可為選自Cs、Rb、K、Ti、In、Ba、Li、Ca、Sr、Fe和Sn中的至少一種元素。
對於M元素的量,確定x以使x/y為約0.001或更大至約1.1或更小,例如約0.33±0.3。因為理論上由六方晶系結構計算的x/y為0.33,所以確定了此x/y。具有M元素的此加入量,可實現期望的光特性。
而且,對於氧的量,確定z以使z/y為約2.2或更大至約3.0或更小。例如,複合氧化鎢可為Cs0.33WO3、Rb0.33WO3、K0.33WO3、Ba0.33WO3等,但不限於此。即,只要x、y和z落入該範圍內,就可提供有用的近紅外吸收特性。
可單獨使用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或使用其等之混合物。
光熱轉換層可包含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組合物的固化產物,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組合物除了上述作為光熱轉換材料的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以外,進一步包含黏合劑。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起始劑。
以固體含量計,黏合劑在光熱轉換層中的含量可為約10wt%至約75wt%。在此範圍內,組合物可形成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穩定的基質。例如,黏合劑的含量可為約15wt%至約70wt%,例如為約16wt%至約70wt%。
起始劑可包含典型的光聚合起始劑,但不限於此。
以固體含量計,起始劑在光熱轉換層中的含量可為約0.1wt%至約25wt%。在此範圍內,可提供具有足夠硬度的光熱轉換層,並且起始劑不會作為雜質而殘留,從而可防止光熱轉換層硬度的劣化。例如,起始劑的含量可為約0.1wt%至約10wt%,例如為約0.5wt%至約7wt%。
以固體含量計,光熱轉換材料在組合物中的含量可為約20wt%至約65wt%,例如為約20wt%至約59wt%。在此範圍內,光熱轉換層可具有高的光密度以提供高的熱轉換效率,組合物可被容易地製備,並可容易地形成光熱轉換層的基質。
將黏合劑加入到組合物中以使下面說明的光熱轉換材料分散於黏合劑中。黏合劑可包含UV固化樹脂、多官能單體或其等之混合物。
UV固化樹脂可包含選自(甲基)丙烯酸酯樹脂、酚醛樹脂、聚乙烯丁醛樹脂、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乙醛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纖維素醚、纖維素酯、硝酸纖維素、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烷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環氧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酯樹脂、醚樹脂、醇酸樹脂、螺縮醛樹脂、聚丁二烯、聚烯-聚硫醇和多官能化合物例如多 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樹脂中的至少一種,但不限於此。
多官能單體可包含兩個或更多官能的單體、三個或更多官能的單體,例如六個或更多官能的單體。例如,多官能單體可為選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和氟改質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中的至少一種。
多官能單體可包含由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五(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雙酚A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羥甲基丙烷酯、三(甲基)丙烯酸二三羥甲基丙烷酯、四(甲基)丙烯酸二三羥甲基丙烷酯、酚醛環氧(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丙二醇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藉由對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進行氟改質製備的氟改質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但不限於此。例如,黏合劑可為UV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樹脂。
以固體含量計,黏合劑在組合物中的含量可為約10wt%至約75wt%。在此範圍內,組合物可形成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穩定的基質。例如,黏合劑的含量可為約15wt%至約70wt%,例如為約16wt%至約70wt%。
在光熱轉換層中,起始劑可藉由UV照射時固化黏合劑而提高熱轉印膜的硬度。
對於起始劑,可使用本領域中已知的任何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使用二苯甲酮化合物,例如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但不限於此。
以固體含量計,起始劑在組合物中的含量可為約0.1wt%至約25wt%。在此範圍內,可提供具有足夠硬度的光熱轉換層,並且起始劑可不作為雜質而殘留,從而防止光熱轉換層硬度的劣化。例如,起始劑的含量可為約0.1wt%至約10wt%,例如為約0.5wt%至約7wt%。
光熱轉換層可進一步包含分散劑。
對於分散劑,可使用能夠分散和穩定光熱轉換材料的界面活性劑或能夠藉由吸附到光熱轉換材料的表面的分散劑的位阻而分散光熱轉換材料的聚合物分散劑。例如,可使用在固化後去除溶劑還能夠保持分散性的聚合物分散劑。
聚合物分散劑可為丙烯酸類聚合物分散劑或丙烯酸酯類聚合物分散劑。丙烯酸類聚合物分散劑可包含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或作為主鏈的其等之共聚物,並可進一步包含用於吸附分散劑到氧化鎢顆粒或複合氧化鎢顆粒的官能基。當聚合物分散劑包含官能基時,丙烯酸類或丙烯酸酯類聚合物可具有約0至約23mgKOH/g的酸值和約30至約50mgKOH/g的胺值。
對於分散劑,可使用本領域中已知的任何典型的分散劑。分散劑的實例可包含選自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及 其衍生物的導電聚合物;選自聚伸苯基、聚(伸苯基伸乙基)、聚芴、聚(3,4-二取代的噻吩)、聚苯并噻吩、聚異硫茚、聚吡咯、聚呋喃、聚吡啶、聚-1,3,4-噁二唑、聚莫、聚硒酚、聚苯并呋喃、聚吲哚、聚噠嗪、聚芘、聚芳基胺及其衍生物的半導電聚合物;以及聚乙酸乙烯酯和其共聚物,但不限於此。
在光熱轉換層中,以固體含量計,分散劑的含量可為約0.1wt%至約30wt%,例如為約5wt%至約25wt%,例如為約6wt%至約24wt%,例如為約8wt%至約24wt%。在此範圍內,可改善光熱轉換材料的分散性和熱轉換效率。
雖然在製備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組合物中分散劑可與光熱轉換材料分別添加,但是分散劑通常可以分散液的形式加到所述組合物中,且該分散液包含分散劑和光熱轉換材料。分散液可包含光熱轉換材料、分散劑和溶劑。
希望溶劑必定不會阻礙氧化鎢顆粒或複合氧化鎢顆粒的粉碎。為此,溶劑可包含選自酮、酯、烴化合物、醚溶劑中的至少一種。具體而言,溶劑可為酮溶劑,例如甲乙酮、甲基異丁酮等;酯溶劑,例如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乙酸異丁酯、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等;烴化合物溶劑,例如甲苯、二甲苯等;醚溶劑,例如乙醚、丙醚等。
分散液可包含約20wt%至約65wt%的光熱轉換材料、約0.1wt%至約30wt%的分散劑和餘量的溶劑。
光熱轉換層可在不劣化光熱轉換層的分散性和熱轉換 效率的範圍內進一步包含通常用於光熱轉換層的染料、顏料、碳黑或其等之混合物。
在此,可使用任何染料或顏料,只要在可見光或紅外光波長範圍內的光可由此被其等吸收。例如,染料可包含選自二亞銨染料、金屬錯合物染料、萘酞菁染料、酞菁染料、聚甲炔染料、蒽醌染料、卟啉染料和金屬錯合物形式的花菁染料中的至少一種,但不限於此。
顏料可包含選自金屬氧化物顏料、金屬硫化物顏料和石墨顏料中的至少一種,但不限於此。
相對於100重量份的光熱轉換材料,染料、顏料或其等之混合物的量可為約10重量份至約250重量份,例如為約200重量份至約250重量份。在此範圍內,染料、顏料或其等之混合物可在不劣化氧化鎢顆粒和/或複合氧化鎢顆粒分散性的情況下改善熱轉換效率。
碳黑可具有約50cc/100克至約120cc/100克的吸油值(OAN)和約40nm至約200nm的平均粒徑,但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熱轉換層可包含作為光熱轉換材料的選自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顆粒和碳黑的混合物。混合物可包含約1wt%至約70wt%的顆粒和約30wt%至約99wt%的碳黑。例如,光熱轉換層可包含約5wt%至約65wt%的顆粒和約35wt%至約95wt%的碳黑。
在光熱轉換層中,光熱轉換材料的含量可為約5wt%至約65wt%,例如為約20wt%至約65wt%,例如為約20wt%至約59wt%。
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溶劑。溶劑用於形成用於製備光熱轉換材料、黏合劑等的溶液。溶劑可與包含在分散液中的溶劑的種類相同,或者可無限制地使用本領域中已知的用於形成光熱轉換層的任何典型的溶劑。例如,溶劑可為甲乙酮。
可藉由塗布組合物而形成光熱轉換層,組合物包含上述光熱轉換材料、黏合劑,及可選地,起始劑、分散劑、染料、顏料、碳黑等,在基膜上乾燥組合物,然後在約100mJ/cm2至約500mJ/cm22固化。可在約50℃至約100℃,例如約80℃乾燥。
光熱轉換層可具有大於0至約6μm或更小的厚度。在此範圍內,光熱轉換層允許有效的熱轉換。例如,光熱轉換層可具有約0.5μm至約5μm,例如約0.5μm至約3μm的厚度。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參照圖1,熱轉印膜100可包含基層110和堆疊在基層110上的光熱轉換層115。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參照圖2,熱轉印膜200可包含基層210、堆疊在基層210上的光熱轉換層215和堆疊在光熱轉換層215上的中間層225。可在中間層225的下面和基層210的上表面上形成光熱轉換層215。
如文中使用,術語“上”和“下”可根據附圖定義,同樣可根據方向解釋為“下”和“上”。
基層
基層對於鄰近它的光熱轉換層可具有良好的黏附性, 並允許光熱轉換層和其它層之間的熱轉印。
任何透明的聚合物膜可用作基層。例如,基層可由選自聚酯膜、聚丙烯酸樹脂膜、聚環氧樹脂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和聚苯乙烯膜中的至少一種的透明聚合物膜組成,但不限於此。具體而言,基層可為聚酯膜,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
基層可具有約10μm至約500μm的厚度。例如,基層可具有約30μm至約500μm,更佳為約40μm至約100μm的厚度。
中間層
中間層可用於防止轉印層的轉印材料的損害或污染,並減小轉印層的轉印材料的變形。而且,中間層可改善轉印層對光熱轉換層的黏附性,並可控制轉印層在受體的圖案化區域和受體的非圖案化區域上的釋放。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中間層可包含聚合物膜、金屬層、無機層(藉由溶膠-凝膠沉積和例如二氧化矽、二氧化鈦和其它金屬氧化物的無機氧化物的氣相沉積形成的層)和有機/無機複合層。對於有機層,可使用熱固性材料和熱塑性材料。
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中間層可由包含UV固化樹脂、多官能單體和起始劑的組合物形成。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中間層可為組合物的固化產物,組合物包含約40wt%至約80wt%的UV固化樹脂、約10wt%至約50wt%的多官能基單體和約1wt%至約10wt%的起始劑。
中間層可進一步包含UV固化氟化合物和UV固化矽氧 烷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UV固化氟化合物可包含氟改質的多官能基(甲基)丙烯酸酯,例如1H,1H,10H,10H-全氟癸二醇1,10-二(甲基)丙烯酸酯,但不限於此。UV固化矽氧烷化合物可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基團的聚醚改質的二烷基聚矽氧烷,但不限於此。UV固化樹脂、多官能單體和起始劑與上面說明的相同。
中間層可具有約1μm至約10μm,較佳為約2μm至約5μm的厚度。在此範圍內,中間層可用於熱轉印膜。
熱轉印膜可進一步包含轉印層。
轉印層
轉印層可包含轉印材料,例如,轉印材料由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等形成。當轉印層貼近具有特定圖案的受體的表面並使具有特定波長的雷射照射到熱轉印膜時,光熱轉換層會吸收熱能並受熱膨脹,且轉印層的轉印材料將熱轉印到受體,以對應至該圖案。
轉印層可包含用於轉印材料到受體的至少一個層。這些層可由包含電致發光材料或電活性材料的有機、無機或其它材料形成。
轉印層可藉由蒸發、濺射或溶劑塗布均勻地塗布在光熱轉換層上。或者,轉印層可藉由數碼印刷、平板印刷、蒸發或藉由掩膜的濺射以預定的圖案塗布。
轉印層可形成在光熱轉換層的上面,或中間層的上面。
根據本發明的熱轉印膜可用作用於OLED的供體膜,或用於雷射轉印的供體膜,但不限於此。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熱轉印膜可用作用於雷射轉印的供體膜,並促進用於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由有機材料組成的精細圖案的形成。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可使用熱轉印膜製備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包含OLED)。具體而言,將供體膜放在上面形成有透明電極層的基板上。如上所述,供體膜包含依序堆疊的基層、光熱轉換層和轉印層。用光照射供體膜。當光從轉印裝置發出時,光通過基層活化光熱轉換層,活化後的光熱轉換層透過熱分解發出熱。然後,藉由加熱膨脹供體膜的光熱轉換層以使轉印層從供體膜上分離,使得由轉印材料形成的發光層在由像素限定層限定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基板上的像素區域上以期望的圖案轉印為期望的厚度。
接下來,將參照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然而,應理解提供這些實施例僅用於例示的目的,而不應以任何方式解釋為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例和比較例中使用的組分的細節如下。
(A)光熱轉換材料:氧化鎢顆粒
*以氧化鎢顆粒分散液的形式提供氧化鎢顆粒(T-sol,Amte有限公司)。氧化鎢顆粒分散液包含30wt%的氧化鎢顆粒、12wt%的丙烯酸類聚合物分散劑和58wt%的甲乙酮。
*氧化鎢顆粒為具有70nm的平均粒徑的WO3顆粒。
(B)黏合劑:UV固化的丙烯酸酯樹脂(IRG-205,Nippon Kayaku有限公司)
(C)起始劑:Irgacure 184(BASF)
(D)基層(基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PET,A4300,厚度:75μm,Toyobo)
(E)碳黑:使用作為分散液的包含35wt%的碳黑顆粒(具有分別根據ASTM D3849和ASTM D2414測量的65nm的平均粒徑和65cc/100克的吸油值)、作為分散劑的4.5wt%聚乙酸乙烯酯和作為溶劑的60.5wt%的甲乙酮的漆漿(mill base)(哥倫比亞Raven 450)。
實施例1
將5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樹脂、60重量份的氧化鎢顆粒分散液和0.5重量份的起始劑加入到1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乙酮中。然後,攪拌製備的組合物30分鐘,從而製備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組合物。用塗佈器在基膜上塗佈組合物,然後在80℃的爐中乾燥2分鐘,並在氮氣氣氛下以300mJ/cm2固化,從而製備包含具有3μm厚度的光熱轉換層的膜。
實施例2
將30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樹脂、30重量份的氧化鎢顆粒分散液和0.5重量份的起始劑加入到1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乙酮中。然後,攪拌製備的組合物30分鐘,從而製備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組合物。用塗佈器在基膜上塗佈組合物,然後在80℃的爐中乾燥2分鐘,並在氮氣氣氛下以300mJ/cm2固化,從而製備包含具有3μm厚度的光熱轉換層的膜。
實施例3
將50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樹脂、20重量份的氧化鎢顆粒分散液、40重量份的碳黑分散液、0.5重量份的起始劑和1.0重量份的分散劑(丙烯酸類聚合物分散劑)加入到1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乙酮中。然後,攪拌製備的組合物30分鐘,從而製備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組合物。用塗佈器在基膜上塗佈組合物,然後在80℃的爐中乾燥2分鐘,並在氮氣氣氛下以300mJ/cm2固化,從而製備包含具有3μm厚度的光熱轉換層的膜。
比較例1
除了使用5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樹脂、150重量份的氧化鎢顆粒分散液和0.5重量份的起始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包含3μm厚的光熱轉換層的膜。
比較例2
將70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樹脂、60重量份的碳黑分散液、0.5重量份的起始劑和1.0重量份的分散劑(丙烯酸類聚合物分散劑)加入到1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乙酮中。然後,攪拌製備的組合物30分鐘,從而製備用於光熱轉換層的組合物。用塗佈器在基膜上塗佈組合物,然後在80℃的爐中乾燥2分鐘,並在氮氣氣氛下以300mJ/cm2固化,從而製備包含具有3μm厚度的光熱轉換層的膜。
比較例3
除了使用60重量份的UV固化的丙烯酸酯樹脂、25重量份的氧化鎢顆粒分散液和0.5重量份的起始劑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包含3μm厚的光熱轉換層的膜。
評價製備的熱轉印膜的如下性質,並且結果顯示於表1中。
(1)OD(光密度):用Perkin Elmer Lambda 950 UV-VIS分光計在970nm波長處測量包含3μm厚的光熱轉換層的每個膜的OD。雖然設定期望的OD為1.5±0.5,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
(2)固化速度:將溶劑(甲乙酮)在熱轉印膜的寬的區域上沉積。然後,用碼錶記錄固化速度。接著,每隔10秒用無塵布(clean room wiper)從膜去除溶劑。記錄塗層抵抗溶劑的時段,並記錄塗層剝離的時間,或塗層黏住無塵布的時間。
(3)組合物的製備:在混合實施例和比較例中組合物的各個組分後,確定組合物的製備。當塗層未固化時,該結果表明組合物未完全起作用。因此,評價30sec或更大的固化速度為“良好”,評價小於30sec的固化速度為“差”。
(4)外觀:在基膜上塗佈組合物後,藉由反射板或以透射的方式用裸眼觀察膜。評價均勻塗佈的外觀為“良好”,並評價污點為“差”。
如表1所示,在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用根據本發明的特定量的氧化鎢顆粒形成每個光熱轉換層,在提供良好的外觀和高的固化速度的同時,實施例1的膜具有1.5的優異的光密度,實施例2的膜具有1.0的相對高的光密度。在實施例3中,使用氧化鎢顆粒和碳黑顆粒的混合物,膜呈現出優異的光密度和外觀。
相反地,在比較例1中,氧化鎢顆粒的含量超過65wt%,膜可保證光密度,但是難於製備組合物,並且膜具有差的外觀。在比較例2中,組合物包含碳黑,膜具有差的外觀,並具有比實施例1的膜低的固化速度。在比較例3中,氧化鎢顆粒的含量小於20wt%,膜不能保證光密度。因此,比較例1至3的膜不能提供本發明的有益的效果。
雖然本文已揭示了一些實施方式,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這些實施方式僅以例示的方式提供,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下可進行各種修改、變化和更改。因此,本發明的範圍應僅受限於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和其等價形式。
100‧‧‧熱轉印膜
110‧‧‧基層
115‧‧‧光熱轉換層

Claims (17)

  1. 一種熱轉印膜,其包含:一基層;和一形成在所述基層之上表面上的光熱轉換層,其中,所述光熱轉換層包含選自氧化鎢顆粒和複合氧化鎢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顆粒,並且,其中,所述顆粒在所述光熱轉換層中以20wt%至65wt%之含量存在。
  2. 如請求項1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顆粒具有大於0至500nm或更小的平均粒徑。
  3. 如請求項1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氧化鎢顆粒係由化學式WyOz表示,其中,W為鎢,O為氧,且2.2z/y3.0。
  4. 如請求項1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複合氧化鎢顆粒由化學式MxWyOz表示,其中,M為選自H、He、鹼金屬、鹼土金屬、稀土元素、鹵素、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P、S、Se、Te、Ti、Nb、V、Mo、Ta、Re、Hf、Os和Bi中的至少一種元素;W為鎢;O為氧;0.001x/y1.1;且2.2z/y3.0。
  5. 如請求項1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光熱轉換層包含一組合物的固化產物,所述組合物包含選自所述氧化鎢顆粒和所述複合氧化鎢顆粒中的至少一種顆粒和黏合劑。
  6. 如請求項5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組合物進一步包含 起始劑。
  7. 如請求項6之熱轉印膜,其中,以固體含量計,所述組合物包含20wt%至65wt%的所述顆粒,10wt%至75wt%的所述黏合劑和0.1wt%至25wt%的所述起始劑。
  8. 如請求項5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黏合劑包含UV固化的(甲基)丙烯酸酯樹脂。
  9. 如請求項6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組合物進一步包含丙烯酸類聚合物分散劑。
  10. 如請求項9之熱轉印膜,其中,以固體含量計,所述組合物包含20wt%至65wt%的所述顆粒、10wt%至75wt%的所述黏合劑、0.1wt%至25wt%的所述起始劑和0.1wt%至30wt%的所述丙烯酸類聚合物分散劑。
  11. 如請求項9之熱轉印膜,其中,以包含所述顆粒、所述丙烯酸類聚合物分散劑和溶劑的分散液的形式包含所述顆粒。
  12. 如請求項11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分散液包含20wt%至65wt%的所述顆粒、0.1wt%至30wt%的所述丙烯酸類聚合物分散劑及餘量的所述溶劑。
  13. 如請求項1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光熱轉換層具有大於0至6μm或更小的塗布厚度。
  14. 如請求項1之熱轉印膜,其進一步包含一中間層。
  15. 如請求項1之熱轉印膜,其中,所述光熱轉換層進一步包含碳黑。
  16. 如請求項15之熱轉印膜,其中,在所述顆粒和所述碳黑 的混合物中,所述光熱轉換層包含1wt%至70wt%的所述顆粒和30wt%至99wt%的所述碳黑。
  17.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熱轉印膜作為供體膜而製備。
TW102125909A 2012-07-20 2013-07-19 Thermal transfer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repared using the same TWI56138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20079549 2012-07-20
KR1020130015480A KR20140012582A (ko) 2012-07-20 2013-02-13 열전사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484A true TW201408484A (zh) 2014-03-01
TWI561381B TWI561381B (en) 2016-12-11

Family

ID=5026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5909A TWI561381B (en) 2012-07-20 2013-07-19 Thermal transfer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repared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140012582A (zh)
TW (1) TWI5613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35591B1 (ko) * 2017-12-22 2019-10-23 주식회사 포스코 광열변환 물질을 포함하는 강판의 표면 처리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강판 및 이에 따른 강판의 표면처리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9593A (ja) * 1985-04-05 1986-10-1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感熱転写シ−ト
JPS6290288A (ja) * 1985-10-16 1987-04-24 Fuji Xerox Co Ltd 熱転写記録媒体
US7275972B2 (en) * 2003-08-22 2007-10-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a patterned emitter layer and non-patterned emitter lay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12582A (ko) 2014-02-03
TWI561381B (en) 201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7668B2 (en) Thermal transfer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repared using the same
KR20050037502A (ko) 물질을 패턴에 따라 플라즈마 처리 표면에 전달하기 위한방법 및 물질
KR20160000850A (ko) 광열 변환층, 도너 시트
TWI519427B (zh) 熱轉印膜和使用該膜的oled顯示器的製造方法
US8968846B2 (en) Thermal transfer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manufactured using the same
TW200524475A (en) Thermal transfer of light-emitting dendrimers
TW200915905A (en) 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illuminator
TW201408484A (zh) 熱轉印膜及使用其製備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KR101381266B1 (ko) 대전방지 특성을 갖는 도너 필름
JP2016538700A (ja) 熱転写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て製造され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20150106265A (ko) 열전사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3182877B (zh) 热转印膜和用该膜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TW200915910A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KR20110132021A (ko) Liti 도너필름
US9688088B2 (en) Thermal transfer film,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prepared using same
KR101450279B1 (ko) 레이저 열전사 방법용 도너필름
KR101775750B1 (ko) 내열성이 우수한 oled용 도너 필름
KR101659115B1 (ko) 열전사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50088502A (ko) 열전사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2013182841A (ja) 有機el素子製造用ドナーフィルム
KR20140098599A (ko) 레이저 열전사용 도너필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