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调用具,特别是指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电饭煲作为一种电热来烹饪食物的厨房电器,其工作温度大多在100℃左右。
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电饭煲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间接加热式电饭煲,其结构分为内锅、外锅和锅体三层。内锅是用来装食物的,外锅是用来安装电热元件、调温器和定时器的。这些电气部件都固定安装在外锅上成为一体,且密封起来。最外层是锅体,起着安全防护和装饰的双重作用。这种电饭煲的优点是:食物加热均匀,做出的饭上下软硬一致,内锅可取下,清洗方便;缺点是:其结构较复杂,烹饪时间长,耗电多。
2、直接加热式电饭煲:这种电饭煲的特点是:使用时电热元件直接对放食物的内锅加热;不像间接加热式电饭煲那样,电热元件把外锅中的水加热成蒸汽,蒸汽再对内锅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因此,其烹饪效率高比间接加热式电饭煲高。但是,现在的电饭煲内胆的底部呈一平面,底面与电热元件的接触面积较小而造成所需的烹饪时间较长。
现在许多人由于工作繁忙、道路拥堵等原因而造成下班到家很晚,回到家后再烧菜、做饭,很晚才能吃上晚饭,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烹饪时间短的电饭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烹饪速度快、且能够同时煮饭和蒸菜的电饭煲。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电饭煲,包括有上设置有电源线的锅壳体,锅壳体上设置有烹饪开关,其中,锅壳体内开设有锅腔,锅腔内装配有锅铝胆,该锅铝胆上配装有一蒸笼,蒸笼上配装有锅盖,锅腔内位于锅铝胆下方设置有安装有发热管的发热盘,发热盘的上表面向上突起形成一球面,发热盘的中部设置有一磁控开关,锅铝胆的底部形成与所述球面相适配的凹腔。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锅壳体底面的内表面与所述发热盘之间设置一支撑托盘,发热盘置于该支撑托盘上,支撑托盘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
上述的支撑脚的数目为三个,三个支撑脚分布一圆周上,两两之间呈120°夹角。
上述的锅铝胆的上沿向外翻形成翻边,锅铝胆通过翻边与锅壳体的上沿配合而悬挂于锅壳体上。
上述的磁控开关由底座、接触头以及弹簧构成,接触头能够上下运动地置于底座内,弹簧设置于底座和接触头之间。
上述的锅壳体由外壳体和底盖构成,底盖与外壳体的底部相固定,底盖的底部设置有底脚,烹饪开关嵌置于外壳体上,外壳体上对称设置有外壳手柄;蒸笼上对称设置有蒸笼手柄。
上述的底脚共三个,三个底脚分布一圆周上,两两之间呈120°夹角。
上述的烹饪开关由开关面板、拨动开关和指示灯构成,指示灯嵌置于开关面板的上部,拨动开关嵌置于开关面板的下部,拨动开关与开关联动组相连接,开关联动组上设置有PTC热敏电阻温度保险丝。
上述的锅盖由钢化玻璃制成,锅盖的外周包裹有保护条,锅盖上设置有提手,提手通过提手座与所述锅盖相固定。
上述的锅铝胆的容量为3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锅腔内位于锅铝胆下方设置有安装有发热管的发热盘,且该发热盘的上表面呈一球面,锅铝胆的底部形成与所述球面相适配的凹腔,电饭煲工作时,锅铝胆的底部凹腔表面与发热盘上的球面相接触而发生热传导;在锅腔中有限的空间内,发热盘的上表面呈球面的设置增加了发热盘与锅铝胆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热量的传导,从而使烹饪速度更加,其克服了现有电饭煲平面接触设计接触面积小、烹饪时间长的缺点。
在锅铝胆上装配有蒸笼,在用电饭煲做饭的同时利用上升的蒸汽对蒸笼内的食物进行蒸煮,不仅节约了烹饪的时间,也充分利用了做饭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
此外,锅盖由钢化玻璃制成,在烹饪的过程中可以透过锅盖随时观察电饭煲内烹饪情况;而外壳手柄的设置方便了电饭煲的移动,蒸笼手柄的设置方便了蒸笼的拿放。
锅铝胆的容量为3L,体积小巧,适合单身人士、老人使用,不会造成烹煮的食物过多而需要重复加热食用的情况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锅壳体1、锅腔1a、外壳体11、底盖12、底脚13、外壳手柄14、烹饪开关2、开关面板21、拨动开关22、指示灯23、开关联动组24、PTC热敏电阻25、温度保险丝26、锅铝胆3、翻边31、蒸笼4、蒸笼手柄41、锅盖5、保护条51、提手52、提手座53、发热盘6、球面6a、发热管61、磁控开关7、支撑托盘8、支撑脚81、电源线9。
如图1至图5所示,
电饭煲,包括有上设置有电源线9的锅壳体1,锅壳体1上设置有烹饪开关2,其中,锅壳体1内开设有锅腔1a,锅腔1a内装配有锅铝胆3,该锅铝胆3上配装有一蒸笼4,蒸笼4上配装有锅盖5,锅腔1a内位于锅铝胆3下方设置有安装有发热管61的发热盘6,发热盘6的上表面向上突起形成一球面6a,发热盘6的中部设置有一磁控开关7,锅铝胆3的底部形成与所述球面6a相适配的凹腔。
发热盘6的上表面呈一球面6a,锅铝胆3的底部形成与所述球面6a相适配的凹腔,将锅铝胆3放入锅壳体1的锅腔1a内,锅铝胆3的底部凹腔表面与发热盘6上的球面6a相接触而发生热传导;两者之间球面接触,增加了发热盘6与锅铝胆3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热量的传导,从而使烹饪速度更加,其克服了现有电饭煲平面接触设计接触面积小、烹饪时间长的缺点。
锅铝胆3上装配有蒸笼4,在用电饭煲做饭的同时利用上升的蒸汽对蒸笼4内的食物进行蒸煮,不仅节约了烹饪的时间,也充分利用了做饭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
实施例中,锅壳体1底面的内表面与所述发热盘6之间设置一支撑托盘8,发热盘6置于该支撑托盘8上,支撑托盘8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81。支撑托盘8的作用是防止热量从发热盘6向锅壳体1传导而烫伤使用者。
实施例中,支撑脚81的数目为三个,三个支撑脚81分布于一圆周上,两两之间呈120°夹角。三个支撑脚81呈正三角形分布使支撑更加稳定。
实施例中,锅铝胆3的上沿向外翻形成翻边31,锅铝胆3通过翻边31与锅壳体1的上沿配合而悬挂于锅壳体1上。
实施例中,磁控开关7由底座、接触头以及弹簧构成,接触头能够上下运动地置于底座内,弹簧设置于底座和接触头之间。
在非工作状态时,接触头受到弹簧的作用力而伸出底座外,当锅铝胆3放入锅壳体1内,锅铝胆3的底部首先与接触头接触,在锅铝胆3重力作用下,接触头压缩弹簧向下运动从而使磁控开关7开启处于工作状态。
实施例中,锅壳体1由外壳体11和底盖12构成,底盖12与外壳体11的底部相固定,底盖12的底部设置有底脚13,烹饪开关2嵌置于外壳体11上,外壳体11上对称设置有外壳手柄14;所述的蒸笼4上对称设置有蒸笼手柄41。外壳手柄11的设置方便了电饭煲的移动,蒸笼手柄41的设置方便了蒸笼4的拿放。
实施例中,底脚13共三个,三个底脚13分布一圆周上,两两之间呈120°夹角。三个底脚13呈正三角形分布,摆放稳定;底脚13由橡胶制成,避免对桌面或其它摆放平面划伤。
实施例中,烹饪开关2由开关面板21、拨动开关22和指示灯23构成,指示灯23嵌置于开关面板21的上部,拨动开关22嵌置于开关面板21的下部,拨动开关22与开关联动组24相连接,开关联动组24上设置有PTC热敏电阻25和温度保险丝26。
拨动开关22可上下波动,以控制电饭煲的2个两个工作状态,即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开关面板21上部的指示灯23共有2盏,分别标有“WARM”和“COOK”字样,分别对应保温状态和加热状态。
电饭煲使用时,在锅铝胆3内倒入适量的米,加上适量的水,然后将需要蒸煮的食物放入上方的蒸笼4中,插上电源线9,然后按下拨动开关22使电饭煲处于加热状态,此时标有“COOK”字样的指示灯23亮起;锅壳体1内的PTC热敏电阻25实时检测加热温度,当温度达到温度保险丝26的设定温度时,拨动开关22自动跳起而进入保温状态,此时标有“WARM”字样的指示灯23亮起。电饭煲达到一定温度后,自动进入保温状态,避免饭被烧焦。
实施例中,锅盖5由钢化玻璃制成,锅盖5的外周包裹有保护条51,锅盖5上设置有提手52,提手52通过提手座53与所述锅盖5相固定。钢化玻璃制成的锅盖5呈透明状,烹饪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透过锅盖5清楚地观察到电饭煲内的烹饪情况;保护条51的设置不仅可以保护使用者的手不被钢化玻璃的边缘划伤,还可以保护锅盖5在使用过程中因碰撞而发生的损坏;提手52的设置可以使锅盖5的打开和盖上更加方便。
实施例中,锅铝胆3的容量为3L。本电饭煲的容量较小,适合单身人事或者老人使用;在使用大电饭煲做少量的饭时,会发生底层的饭烧焦的情况,而饭做多了,一次又无法吃完,避免食物浪费,没有吃完的饭就不得不在下次食用时再次加热后再食用,而多次加热的食物不新鲜,人们长期食用将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本电饭煲产品而不存在上述问题,本电饭煲产品还配有制有刻度的量杯,方便使用者在做饭控制舀米的量。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