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47181Y - 电饭锅 - Google Patents
电饭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47181Y CN201147181Y CNU200820002139XU CN200820002139U CN201147181Y CN 201147181 Y CN201147181 Y CN 201147181Y CN U200820002139X U CNU200820002139X U CN U200820002139XU CN 200820002139 U CN200820002139 U CN 200820002139U CN 201147181 Y CN201147181 Y CN 20114718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tle
- pot
- hot plate
- electric hot
- bi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饭锅,由:大面盖、大蒸笼、大内锅、锅体、控制面板、小面盖、小蒸笼、小内锅、小电热板、大电热板组成,大内锅上安装有大蒸笼,大蒸笼上安装有大面盖,大面盖、大蒸笼和大内锅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中,小电热板、大电热板安装于锅体的内底部,控制面板设置于锅体的外表面,小面盖安装于小蒸笼上,小蒸笼安装于小内锅上,小面盖、小蒸笼、小内锅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中,大内锅和小内锅交替使用,采用本实用新型电饭锅后,可以根据就餐人数的多少,合理的选择大小内锅来煮食物,避免了能源的大量浪费,也不需要再购买大小不同规格的电饭锅,节省了大量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尤其是涉及带有小内锅的电饭锅,属于家用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饭锅,特别是一种较大型的电饭锅,只有大的内锅,没有小的内锅,不管就餐人多人少,都只能是用同一个大的内锅煮食物,这样当就餐人数较少时,就会出现用大锅煮少量食物的现象,浪费电能,或者为了节约电能,不得不再去购买一个小型的电饭锅,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饭锅,该电饭锅设置一大一小的二个内锅,通过大小内锅之间的交替使用,解决了现有电饭锅当就餐人数较少时出现的用大锅煮少量食物浪费电能的问题。
电饭锅,是由:大面盖(1)、大蒸笼(2)、大内锅(3)、锅体(4)、控制面板(5)、小面盖(6)、小蒸笼(7)、小内锅(8)、小电热板(9)、大电热板(10)组成,大内锅(3)上安装有大蒸笼(2),大蒸笼(2)上安装有大面盖(1),大面盖(1)、大蒸笼(2)和大内锅(3)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4)中,小电热板(9)、大电热板(10)安装于锅体(4)的内底部,控制面板(5)设置于锅体(4)的外表面,小面盖(6)安装于小蒸笼(7)上,小蒸笼(7)安装于小内锅(8)上,小面盖(6)、小蒸笼(7)、小内锅(8)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4)中,大内锅(3)和小内锅(8)交替使用,小面盖(6)、小蒸笼(7)、小内锅(8)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4)中的小电热板(9)上,小内锅(8)的底部表面和小电热板(9)的表面接触配合,锅体(4)中的内底部设置有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的加热表面处于同一圆弧面中,内侧为小电热板(9),外侧为大电热板(10),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可以分别通电加热工作,也可一起同时通电加热工作,控制面板(5)设置于锅体(4)的外表面,控制面板(5)中设置有可分别调节和控制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通电工作的电器装置,当使用大面盖(1)、大蒸笼(2)、大内锅(3)组合时,大内锅(3)的底部表面和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的表面同时接触配合,小内锅(8)的上边缘和大内锅(3)的上边缘是相同的,以便于小内锅(8)的固定。
采用本实用新型电饭锅后,可以根据就餐人数的多少,合理的选择大小内锅来煮食物,避免了能源的大量浪费,也不需要再购买大小不同规格的电饭锅,节省了大量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饭锅带大内锅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饭锅的小内锅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饭锅的大小电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大面盖 2、大蒸笼 3、大内锅 4、锅体 5、控制面板
图2中:6、小面盖 7、小蒸笼 8、小内锅
图3中:9、小电热板 10、大电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
一、电饭锅的主要结构组成
电饭锅,是由:大面盖(1)、大蒸笼(2)、大内锅(3)、锅体(4)、控制面板(5)、小面盖(6)、小蒸笼(7)、小内锅(8)、小电热板(9)、大电热板(10)组成。
二、电饭锅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作用
1、锅体(4)的结构和作用
锅体(4)为桶形结构,是电饭锅的基础支撑和加热部件,本实用新型的锅体(4)是在目前电饭锅锅体的基础上作了较大改进,将现有的电饭锅锅体的底部,由原来只有一个整体加热元件,设置为内外二个加热元件,即小电热板(9)、大电热板(10),当只使用一套小内锅时,则用小电热板(9)加热即可,当使用一套大内锅时,则用大电热板(10)加热,当使用一套大内锅时,也可使用小电热板(9)和加热大电热板(10)和小电热板(9)一起加热方式,以提高加热速度,是电饭锅能正常工作使用的主要部件。
2、控制面板(5)的结构和作用
控制面板(5)为电器控制元件,控制面板(5)为旋钮档位式结构,控制面板(5)设置于锅体(4)的外表面下侧位置,控制面板(5)中设置有可分别调节和控制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通电工作的电器调节控制装置,用于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通电加热控制,是电饭锅能正常工作使用的主要部件。
控制面板(5)可以设置为内置式结构,采用重力接触式开关,设置于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的下方或边缘,当蒸煮食物时,在大内锅(3)中食品的重力作用下,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下沉,使重力接触式开关接触通电,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同时通电,对大内锅(3)中的食品进行加热,当采用小内锅(8)蒸煮食物时,采用按压式结构的控制按钮。
3、小面盖(6)的结构和作用
小面盖(6)为盖形结构,是电饭锅的一套小内锅的锅盖子,使用时盖于小蒸笼(7)上,结构形状和大面盖(1)相同,只是二者的直径大小不同而已。
4、小蒸笼(7)的结构和作用
小蒸笼(7)为蒸笼形结构,是电饭锅的一套小内锅的蒸笼,用于食品的蒸煮,使用时放置于小内锅(8)上,结构形状和大蒸笼(2)相同,只是二者的直径大小不同而已。
5、小内锅(8)的结构和作用
小内锅(8)为锅形柱状结构,是电饭锅的一套小内锅的内锅,用于食品的烧煮,使用时放置于锅体(4)中,和小电热板(9)表面相接触配合,主体结构形状和大内锅(3)相同,只是二者的直径大小不同而已,但小内锅(8)的上边缘和大内锅(3)的上边缘是相同的,以便于小内锅(8)的固定。
6、小电热板(9)的结构和作用
小电热板(9)为内部设置有加热元件的板式加热装置,设置于锅体(4)的底部位置,处于大电热板(10)的内侧,和小内锅(8)底部表面相接触配合,用于对小内锅(8)进行加热,小电热板(9)也柯以设置成和大内锅(3)底部表面相接触配合,同时和大电热板(10)一起用于对大内锅(3)进行加热。小电热板(9)可以设置成浮动的结构,在食物的重力作用下,能够上下活动,以便于设置自动重力接触式开关。
7、大电热板(10)的结构和作用
大电热板(10)为内部设置有加热元件的板式加热装置,设置于锅体(4)的底部位置,处于小电热板(9)的外侧,和大内锅(3)底部表面相接触配合,用于对大内锅(3)进行加热。大电热板(10)可以设置成浮动的结构,在食物的重力作用下,能够上下活动,以便于设置自动重力接触式开关。
三、电饭锅各主要零部件的装配关系
大内锅(3)上安装有大蒸笼(2),大蒸笼(2)上安装有大面盖(1),大面盖(1)、大蒸笼(2)和大内锅(3)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4)中,小电热板(9)、大电热板(10)安装于锅体(4)的内底部,控制面板(5)设置于锅体(4)的外表面,小面盖(6)安装于小蒸笼(7)上,小蒸笼(7)安装于小内锅(8)上,小面盖(6)、小蒸笼(7)、小内锅(8)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4)中,大内锅(3)和小内锅(8)交替使用,小面盖(6)、小蒸笼(7)、小内锅(8)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4)中的小电热板(9)上,小内锅(8)的底部表面和小电热板(9)的表面接触配合,锅体(4)中的内底部设置有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的加热表面处于同一圆弧面中,内侧为小电热板(9),外侧为大电热板(10),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可以分别通电加热工作,也可一起同时通电加热工作,控制面板(5)设置于锅体(4)的外表面,控制面板(5)中设置有可分别调节和控制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通电工作的电器装置,当使用大面盖(1)、大蒸笼(2)、大内锅(3)组合时,大内锅(3)的底部表面和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的表面同时接触配合。小内锅(8)的上边缘和大内锅(3)的上边缘是相同的,以便于小内锅(8)的固定。控制面板(5)可以设置为内置式结构,采用重力接触式开关,设置于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的下方或边缘,当蒸煮食物时,在大内锅(3)中食品的重力作用下,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下沉,使重力接触式开关接触通电,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同时通电,对大内锅(3)中的食品进行加热,当采用小内锅(8)蒸煮食物时,采用按压式结构的控制按钮。
四、电饭锅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个电饭锅可以一锅两用,适合大小家庭使用,电饭锅内锅有一套大内锅和一套小内锅,就是在目前一套大内锅的基础上在锅体底部位置添加了一个小电热板,增加了一套小内锅,大家庭煮饭时使用一套大内锅,小家庭煮饭时使用一套小内锅,大内锅用大电热板加热也可以大小电热板一起加热,当使用一套小内锅时,则只用小电热板加热,在用一套小内锅时大小电热板可以通过控制面板(5)调控,使大电热板处于不加热状态节省电能,只用小电热板加热。控制面板(5)可以设置为内置式结构,采用重力接触式开关,设置于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的下方或边缘,当蒸煮食物时,在大内锅(3)中食品的重力作用下,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下沉,使重力接触式开关接触通电,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同时通电,对大内锅(3)中的食品进行加热,当采用小内锅(8)蒸煮食物时,采用按压式结构的控制按钮。
Claims (7)
1、一种电饭锅,是由:大面盖(1)、大蒸笼(2)、大内锅(3)、锅体(4)、控制面板(5)、小面盖(6)、小蒸笼(7)、小内锅(8)、小电热板(9)、大电热板(10)组成,大内锅(3)上安装有大蒸笼(2),大蒸笼(2)上安装有大面盖(1),大面盖(1)、大蒸笼(2)和大内锅(3)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4)中,其特征在于:小电热板(9)、大电热板(10)安装于锅体(4)的内底部,控制面板(5)设置于锅体(4)的外表面,小面盖(6)安装于小蒸笼(7)上,小蒸笼(7)安装于小内锅(8)上,小面盖(6)、小蒸笼(7)、小内锅(8)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4)中,大内锅(3)和小内锅(8)交替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小面盖(6)、小蒸笼(7)、小内锅(8)组合起来后安装于锅体(4)中的小电热板(9)上,小内锅(8)的底部表面和小电热板(9)的表面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锅体(4)中的内底部设置有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的加热表面处于同一圆弧面中,内侧为小电热板(9),外侧为大电热板(10),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可以分别通电加热工作,也可一起同时通电加热工作,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可以设置成浮动的结构,能够上下活动,在大电热板(10)的下方或边缘设置有自动重力接触式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控制面板(5)设置于锅体(4)的外表面,控制面板(5)中设置有可分别调节和控制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通电工作的电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控制面板(5)可以设置为内置式结构,大内锅(3)采用重力接触式开关,小内锅(8)采用按压式结构的控制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当使用大面盖(1)、大蒸笼(2)、大内锅(3)组合时,大内锅(3)的底部表面和小电热板(9)和大电热板(10)的表面同时接触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小内锅(8)的上边缘和大内锅(3)的上边缘是相同的,以便于小内锅(8)的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02139XU CN201147181Y (zh) | 2008-01-20 | 2008-01-20 | 电饭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02139XU CN201147181Y (zh) | 2008-01-20 | 2008-01-20 | 电饭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47181Y true CN201147181Y (zh) | 2008-11-12 |
Family
ID=4011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0213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47181Y (zh) | 2008-01-20 | 2008-01-20 | 电饭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47181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08104B (zh) * | 2009-12-16 | 2013-05-08 | 广西大学 | 多功率全功能电压力锅 |
CN103549872A (zh) * | 2013-11-11 | 2014-02-05 | 宁波无极电器有限公司 | 电饭煲 |
-
2008
- 2008-01-20 CN CNU200820002139XU patent/CN20114718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08104B (zh) * | 2009-12-16 | 2013-05-08 | 广西大学 | 多功率全功能电压力锅 |
CN103549872A (zh) * | 2013-11-11 | 2014-02-05 | 宁波无极电器有限公司 | 电饭煲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95429B (zh) | 多锅位慢炖锅 | |
CN102563723B (zh) | 一种多用途电磁炉 | |
CN202874970U (zh) | 火力可调的电蒸锅 | |
CN201147181Y (zh) | 电饭锅 | |
CN203280236U (zh) | 多功能电饭煲 | |
CN102908047B (zh) | 火力可调的电蒸锅 | |
CN202184598U (zh) | 一种新型加热器具 | |
CN201328691Y (zh) | 具有分控结构的组合锅 | |
CN203177244U (zh) | 一种电陶炉 | |
CN202739689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电饭锅 | |
CN203952828U (zh) | 一种餐桌的电加热桌面 | |
CN207755057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01767741U (zh) | 一种机械式电饭煲的煮粥电路 | |
CN201911879U (zh) | 一种可同时蒸煮食物的电饭锅 | |
CN202136148U (zh) | 多功能电热锅 | |
CN202078196U (zh) | 多用途家用加热与传热装置 | |
CN103423801A (zh) | 一种智能控制底座取暖加热桌式多功能电暖炉 | |
CN202489776U (zh) | 多功能热水煲 | |
CN207928042U (zh) | 家用多功能方桌及跳台 | |
CN207940660U (zh) | 一种液体加热器 | |
CN202355189U (zh) | 分体式多功能电火锅 | |
CN102188107B (zh) | 一种多功能煮食储物烤炉 | |
CN202057059U (zh) | 一种用于调节电热水器功率的转换开关 | |
CN204970787U (zh) | 一种微电脑等静压石墨电饭煲 | |
CN201243931Y (zh) | 一种电加热保温节能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