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7722B - 供气单元和应用供气单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气单元和应用供气单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7722B
CN103547722B CN201280016465.5A CN201280016465A CN103547722B CN 103547722 B CN103547722 B CN 103547722B CN 201280016465 A CN201280016465 A CN 201280016465A CN 103547722 B CN103547722 B CN 103547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air
control damper
subsidiary conduit
suppl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64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7722A (zh
Inventor
J.佩特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canol NV
Original Assignee
Picano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canol NV filed Critical Picanol NV
Publication of CN103547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7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03D47/3053Arrangements or lay out of air supply syste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03D47/306Construction or details of parts, e.g. valves,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喷气式织机的喷吹装置(3)的供气单元(1),所述供气单元具有主体(2),所述主体包括用于在第一压力下将空气从入口(7)供应到出口(8)的主管道(4)、用于在第二压力下将空气从入口(13)供应到出口(8)的辅助管道(9),其中第一气流控制阀(14)提供在所述主管道(4)中并且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20)提供在所述辅助管道(9)中,其中所述辅助管道(9)终止在所述第一气流控制阀(14)下游的所述主管道(4)中,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下游的所述辅助管道(9)中提供单向阀(21)。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应用供气单元(1)的方法。

Description

供气单元和应用供气单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主体的供气单元,主体包括可连接到压缩气源的至少一个入口、可连接到喷吹装置的出口、用于在第一压力下将空气从至少一个入口供应到出口的主管道、用于在第二压力下将空气从至少一个入口供应到出口的辅助管道,其中第一气流控制阀提供在主管道中并且布置成控制穿过主管道到出口的压缩空气供应,并且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提供在辅助管道中,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是节流阀并且布置成节流辅助管道中的压缩空气。
背景技术
US6,062,273披露一种用于将压缩空气供应到具有整体形成的供气单元的用于纬纱插入的喷气式织机的主喷吹装置的设备,该供气单元包括直接连接到压缩气源的入口开口或入口、连接到主喷吹装置的出口以及具有阀驱动器的气流控制阀。主管道和旁管道提供入口与出口之间的连通,其中气流控制阀控制空气到供气单元的出口的供应。气流控制阀包括:布置成以打开/关闭方式控制压缩空气从主管道到出口的供应的关闭阀;布置成当关闭阀打开时在纬纱插入过程中节流供应到出口的压缩空气的第一可调节流阀;以及布置成当关闭阀关闭时在纬纱插入之间节流供应到出口的压缩空气的第二可调节流阀。
US6,305,433披露一种具有主体的供气单元或供气组件,其具有基本上直的平行六面体外壳。供气组件包括管道和由布置在入口与出口之间的阀驱动器驱动的开关和/或调整阀。供气组件在外壳的一个纵向侧面上提供两个出口,每个出口与其本身的阀相关联。外壳的三个侧面没有阀驱动器或其他元件以允许几个组件通过这些侧面彼此连接。
从US5,970,996已知提供一种气动系统,其中两个主喷吹装置为了纬纱插入的目的而各自通过第一支路连接到供应高压压缩空气的压缩气源。主阀由控制单元打开以便插入纬纱并且随后再次关闭。每个主喷吹装置通过辅助支路连接到压缩气源以便将低压压缩空气供应到主喷吹装置。两个辅助支路包括公共压力调节器并且各自包括一个节流阀。提供控制单元用于将节流阀调整到不同的节流间隙。控制单元可以调整节流阀,以使得在关闭主阀之后,高压的压缩空气应立即通过辅助支路供应,此后压缩空气的压力通过调整节流阀来减小。压力随后将在下一次插入纬纱之前以及时的方式再次升高。可以在节流阀下游的每个辅助支路中提供单向阀以用于在由主阀释放时防止压力进入辅助支路。在关闭主阀之后,喷吹装置处的压力将会仅非常缓慢地下降。此效应由于在节流阀与单向阀之间的气动线的长度相对长以及辅助管道中的压缩空气的空气容积在打开单向阀之前是高的得到进一步促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喷气式织机的喷吹装置的供气单元和一种用于应用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喷气式织机的喷吹装置的供气单元的方法,其中实现了从第一压力下的空气供应到第二压力下的空气供应的快速且可靠的过渡,且反之亦然。
此目标通过一种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喷气式织机的喷吹装置的供气单元来解决,所述供气单元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用于空气的出口、用于在第一压力下将空气从入口供应到所述出口的主管道、用于在第二压力下将空气从入口供应到所述出口的辅助管道,其中第一气流控制阀提供在所述主管道中并且布置成控制穿过所述主管道到所述出口的压缩空气供应,并且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提供在所述辅助管道中,其中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是节流阀并且布置成节流所述辅助管道中的空气,其中所述辅助管道终止到所述第一气流控制阀下游的所述主管道中,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下游的所述辅助管道中提供单向阀,其中,在所述主体中提供通道以用于形成所述辅助管道,其中在所述通道中提供具有中心通孔的套筒型元件以最小化所述辅助管道的空气容积。
本发明的基本概念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喷气式织机的喷吹装置供气单元,该供气单元具有主体,该主体包括可连接到压缩气源的至少一个入口、可连接到喷吹装置的出口、用于在第一压力下将空气从至少一个入口供应到出口的主管道、用于在第二压力下将空气从至少一个入口供应到出口的辅助管道,其中第一气流控制阀提供在主管道中并且布置成控制穿过主管道到出口的压缩空气供应,并且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提供在辅助管道中,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是节流阀并且布置成节流辅助管道中的空气,其中辅助管道终止到第一气流控制阀下游的主管道中,并且其中单向阀提供在第二气流控制阀下游的辅助管道中。主管道也称为第一管道。单向阀布置在辅助管道中辅助通道终止到主管道中的位置附近。
一般来说,第一压力(也称为编织压力)足够高以用于允许纬纱插入。适当的第一空气压力例如在约2巴至约7巴的范围中。第二压力(也称为保持压力)通常低于第一压力。使用在约0.1巴的范围中的第二压力已经成功地用于在纬纱未插入时将纬纱可靠地保持在喷吹装置中。
单向阀由于单向阀的上游与下游的压力差而打开或关闭。单向阀不需要致动器。通过在主体的辅助管道中的第二气流控制阀的下游提供单向阀,给出供气单元的紧凑结构,其中单向阀与第二气流控制阀之间和/或单向阀与第一气流控制阀之间的空气容积可以被保持小。这允许单向阀的上游或下游的主要压力快速地适于由于第一气流控制阀的打开或关闭和单向阀的随后关闭或打开而改变状态。由此,单向阀响应于第一气流控制阀的关闭或打开而快速地打开或关闭,以从第一压力下的空气供应快速且可靠地过渡到第二压力下的空气供应,且反之亦然。
该目标还通过一种应用用于将空气供应到用于插入纬纱的喷气式织机的喷吹装置的供气单元的方法,其中供气单元包括主体,主体包括连接到压缩气源的至少一个入口、连接到喷吹装置的出口、用于在第一压力下将空气从至少一个入口供应到出口的主管道、用于在第二压力下将空气从至少一个入口供应到出口的辅助管道,其中供气单元进一步包括提供在主管道中并且布置成控制穿过主管道到出口的压缩空气供应的第一气流控制阀和提供在辅助管道中的第二气流控制阀,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是节流阀并且布置成节流辅助管道中的空气,其中辅助管道终止到第一气流控制阀下游的主管道中,并且其中在第二气流控制阀下游的辅助管道中提供单向阀,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时在第二压力下通过辅助管道供应空气,打开第一控制阀并且在第一压力下通过主管道供应空气以用于纬纱的纬纱插入,其中第一压力高于第二压力,以及随后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
当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时,第一气流控制阀下游的主管道中的压力将下降。当出口处的压力低于单向阀上游的辅助管道中的压力时,单向阀打开并且空气在第二压力下被供应。当不存在气流穿过第二气流控制阀时,第二气流控制阀没有节流效应并且第二气流控制的上游和下游的压力基本上相等。因此,与单向阀已经打开并且空气流过第二气流控制阀之后相比,更高压力将作用在单向阀上以打开单向阀。因此,实现了单向阀的快速打开。例如,在单向阀打开之前主要的压力可以被选择为1.5巴,而在单向阀已经打开之后经由辅助管道供应的压力被节流到0.1巴。由于单向阀的快速打开和辅助管道的小容积,成功避免了出口处压力下降到低于所需保持压力的压力。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主体中提供基本上直线的通道以用于形成辅助管道,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和单向阀在该通道中布置成一条直线。优选地,在主体中提供基本上直线的通道以用于形成主管道和辅助管道二者。该通道被制造为例如钻孔。为了简单的制造,通道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平行延伸。第二气流控制阀下游的辅助管道的容积优选地被最小化。该容积被保持足够大以便符合管道中提供的阀的设计和机械强度的限制以及第二压力的值的限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主体中形成相应的通道以用于辅助管道,其中提供管状或套筒型的元件以便最小化辅助管道中的空气容积。
在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之后,有利的是第一气流控制阀下游的压力迅速下降。通过最小化第一气流控制阀下游的空气容积,具体来说通过关闭布置在主管道与辅助管道之间的单向阀,在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之后实现了压力的快速下降。这允许精确地限定在纬纱插入结束时主喷吹装置不再在纬纱上喷吹的瞬间,这防止在被制动或已经停止的纬纱上过多喷吹,从而避免了纬纱的损坏。这有利地在纬纱插入结束时根据需要制动和/或保持纬纱。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二气流控制阀的阀座安装在单向阀的入口上或者将其与单向阀的入口整体形成。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主体的通道中提供具有中心通孔的套筒型元件,其中该中心通孔用作单向阀的入口,并且在套筒型元件的第一面上在中心通孔的进入区域中提供第二气流控制阀的阀座。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主体的通道中提供具有中心通孔的套筒型元件,其中在套筒型元件之间布置有单向阀,并且在布置在另一个套筒型元件的上游的套筒型元件内的中心通孔的进入区域处提供第二气流控制阀的阀座。通道(具体来说是钻孔)的尺寸可以被确定为足够大以用于允许主体的简单制造。通孔的直径可以被选择成基本上小于提供在主体中的通道的直径,以便最小化辅助管道的容积。此外,阀座与单向阀的入口作为套筒型元件的结合实施例允许紧凑设计。
优选地,将套筒型元件牢固地固定在辅助管道中,具体来说通过螺钉连接。套筒型元件可以容易地进行更换。例如,为了改变第二气流控制阀的节流作用或者为了提供另一个单向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气流控制阀包括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内表面的静止阀座和具有圆锥形外表面的柱塞。柱塞的锥度优选地在3°与30°之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柱塞的位置可以相对于阀座进行调整以用于调整节流间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气流控制阀包括用于调整节流间隙的致动器,具体来说电气控制的致动器。致动器优选地与螺纹装置相联接以用于将致动器的旋转运动变换成具有圆锥形外表面的柱塞的轴向运动。第二气流控制阀可以被设定到所需的节流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柱塞例如由通道的侧壁引导移动。根据又一个实施例,第二气流控制阀包括密封地布置在辅助管道中的支撑结构,其中柱塞(具体来说是柱塞裙缘)可滑动地支撑在支撑结构中。单向阀、第二气流控制阀、支撑结构以及用于第二气流控制阀的致动器插入在形成于主体中的通道中。支撑结构密封地布置在通道中以避免空气损耗。在一个实施例中,柱塞包括彼此固定以形成一套元件的柱塞裙缘和柱塞头部。在其他实施例中,柱塞裙缘和柱塞头部被整体地形成。整体意味着是自身存在的。支撑结构允许将柱塞的直径尺寸确定为小于主体的通道的直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柱塞的直径小于第二气流控制阀的阀座上游的辅助管道的第二管道部分的横截面。这允许最小化移动柱塞所需的力。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气流控制阀是布置成以打开/关闭方式控制穿过主管道将压缩空气供应到出口的关闭阀。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气流阀包括关闭元件和致动器(具体来说是电磁致动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主管道包括基本上垂直于彼此延伸的两个主管道部分,其中第一气流控制阀的关闭元件布置在两个主管道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中以用于关闭到主管道的第二主管道部分的空气供应。这允许主管道和相应的第一气流控制阀的简单制造。致动器优选地布置在主体的侧壁上并且通过轴连接到关闭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关闭元件通过复位弹簧保持与阀座紧密接触并且通过致动器来抵抗复位弹簧的力而移动。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单向阀包括布置成可在辅助管道中轴向移动的阀元件。单向阀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气流控制阀的移动方向一致。优选地,用于辅助管道的通道至少部分地与主管道的第一主管道部分平行布置,从而允许简单制造。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体具有基本上直的平行六面体外壳,其中用于第一气流控制阀的致动器和用于主管道的至少一个入口布置在第一壁上,用于第二气流控制阀的致动器布置在与第一壁垂直的第二壁上,并且出口布置在与第一壁平行的第三壁上,并且其中外壳的其余三个壁被形成为空闲表面。通过这种结构,在空闲表面上不提供延伸到外壳的外侧的元件或单元。这允许将几个供气单元相邻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主体上提供一个入口以用于经由主管道和辅助管道供应空气,其中供应到辅助管道的空气压力优选地使用压力调节阀来降低。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主体上提供两个入口,其中空气在第一压力下从第一入口经由主管道供应到出口并且空气在第二压力下从第二入口经由辅助管道供应到出口。可以提供公共的压缩气源,其中在主体外侧提供压力调节阀以用于降低经由辅助管道待供应的压力。供应到辅助管道的空气压力可以与供应到主管道的压力独立地进行调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供横向延伸穿过主体的供应管道,其中空气经由此横向延伸的供应管道供应到辅助管道。几个供气单元可以彼此相邻布置,其中空气经由该供应通道供应到辅助管道。这允许供气单元的紧凑结构并且在主体上仅需要有限数量的额外供应管道。
在优选实施例中,供气单元装配有将用于第一气流控制阀的致动器或驱动单元和/或用于第二气流控制阀的致动器或驱动单元与控制单元(具体来说是织机的控制单元)相连的至少一个电气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外优点和特征将从附图中展示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显露。
附图说明
以下,将基于几个示意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展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供气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展示图1的供气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展示图1和图2的供气单元的单向阀的阀元件的示意图;
图4展示表示供气单元的出口处随时间变化的压力曲线的图表;
图5展示根据本发明的彼此相邻布置的多个供气单元的正视图;以及
图6展示类似于图1的第二实施例的供气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整个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将由相同参考数字来指示。
图1和图2分别以示意性截面图和侧视图展示供气单元1的第一实施例,该供气单元具有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喷气式织机的喷吹装置3(示意性图示)的主体2。
主体2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一主管道部分5和第二主管道部分6的主管道4,该主管道用于在第一压力下将空气从第一入口7供应到出口8;以及具有第一管道部分10、第二管道部分11以及第三管道部分12的辅助管道9,该辅助管道用于在第二压力下将空气从第二入口13供应到出口8。第一入口7可连接到第一压缩气源(未图示),第二入口13可连接到第二压缩气源(未图示),并且出口8可连接到喷气式织机的喷吹装置3。
第一气流控制阀14提供在主管道4中并且布置成控制穿过主管道4到出口8的压缩空气供应。所示的第一气流控制阀14是布置成以打开/关闭方式控制穿过主管道4的压缩空气供应的关闭阀。气流控制阀14包括关闭元件15和致动器16(具体来说是电磁致动器或任何其他适合的驱动单元)。主管道4包括基本上垂直于彼此延伸的两个主管道部分5和6,其中关闭元件15布置在两个主管道部分5和6之间的过渡区域中以用于关闭空气到主管道4的第二主管道部分6的供应。致动器16布置在主体2的也提供第一入口7的侧壁35上。致动器16通过轴17连接到关闭元件15。关闭元件15通过复位弹簧18来保持与提供在第二主管道部分6上的阀座19的紧密接触并且通过致动器16来抵抗复位弹簧18的力而移动。
在辅助管道9中提供第二气流控制阀20,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20是节流阀并且布置成节流穿过辅助管道9的气流。辅助管道9终止到第一气流控制阀14下游的主管道4的主管道部分6中。
另外,在第二气流控制阀20下游的辅助管道9中提供单向阀21。图3更详细地展示供气单元1的单向阀21。第二气流控制阀20和单向阀21将辅助管道9分成三个管道部分10、11以及12,即第二气流控制阀20上游的第一管道部分10、第二气流控制阀20与单向阀21之间的第二管道部分11以及单向阀21下游的第三管道部分12。
为了进行纬纱插入,提供足够高以允许可靠的纬纱插入的第一压力或编织压力。在第一入口7处提供的适当的第一空气压力例如在约2巴至约7巴的范围内。第二压力或保持压力低于第一压力。使用在约0.1巴的范围内的第二压力已经成功用于将纬纱在未插入时可靠地保持在喷吹装置中。在供气单元1的第二入口13处提供的适合的第二压力例如在1.5巴的范围内。
单向阀21由于主管道4的第二主管道部分6与辅助管道9的第二管道部分11之间的压缩空气的压差而打开或关闭。对于单向阀21不需要致动器。
图4展示显示在供气单元1的出口8处压力随时间的图表的示例。在编织过程中,当不插入纬纱时,第二压力下的空气经由辅助管道9供应,同时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14。为了进行纬纱插入,在时刻T1打开第一气流控制阀14,并且第一压力下的空气经由主管道4供应到出口8。在纬纱插入之后,在时刻T2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14。如图4中可以看出,实现了两个压力水平之间的快速过渡。在打开了第一气流控制阀14之后很快在时刻T3关闭单向阀21。在再次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14之后,在时刻T4再次打开单向阀21。
将参照图1至图4来阐释供气单元1的功能。当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14时,第一气流控制阀14下游的主管道4的第二主管道部分6的压力将下降。辅助管道9的第三管道部分12中的压力基本上等于第二主管道部分6中的压力。当辅助管道9的此第三管道部分12中的压力低于单向阀21上游的辅助管道9的第二管道部分11中的压力时,单向阀21打开并且空气可以在第二压力下供应到出口8。
只要没有空气流过打开的第二气流控制阀20,那么第二气流控制阀20上游和下游的压力就基本上相同。因此,在第二入口13处提供的压力将经由第二管道部分11作用在单向阀21上以打开单向阀21。此压力高于在单向阀21已打开并且空气流过第二气流控制阀20之后空气流受到第二气流控制阀20节流时的压力。例如,经由第二入口13供应并且在静止状态下主要(即,在打开单向阀21之前)的压力可以被选择为1.5巴,而在单向阀21已经由于节流而打开之后经由辅助管道9供应的压力下降至0.1巴。这样,一方面在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14之后,实现了单向阀21的快速打开,并且另一方面,在打开第一气流控制阀14之后,实现了单向阀21的快速关闭。
另外,通过在主体2的辅助管道9的第二气流控制阀20的下游提供单向阀21,提供了供气单元1的紧凑结构,其中单向阀21与第二气流控制阀20之间以及单向阀21与第一气流控制阀14之间的空气容积被保持很小。这允许单向阀21的上游和/或下游的主要压力迅速适于由于第一气流控制阀14和单向阀21的打开或关闭而改变状态。具体来说,在关闭第一气流控制阀14之后实现了主管道4的第二主管道部分6中和辅助管道9的第三主管道部分12中的压力快速下降。这允许精确地限定在纬纱插入过程中纬纱不再由从根据本发明的供气单元1接收空气的喷吹装置3推进的瞬间。这样,例如,可以进行在纬纱插入结束时纬纱的制动和/或夹住,而不存在由于喷吹装置3过于猛烈喷吹而损坏纬纱的风险。
由于在静止状态下作用于单向阀21上的较高压力和第二气流控制阀20的下游的辅助管道9的管道部分11和12的较小容积,单向阀21响应于第一气流控制阀14的关闭或打开而迅速打开或关闭,以用于从第一压力下的供气到第二压力下的供气的快速且可靠的过渡,且反之亦然。此外,成功避免了出口8处的压力下降到低于预期保持压力的压力。
主管道部分5、6和管道部分10被实施为主体2中的钻孔,这允许简单制造。辅助管道9的管道部分10基本上与主管道4的第一主管道部分5平行。单向阀21放置于管道部分10形成其部分的通道22中。在所示实施例中,单向阀21包括具有中心通孔48、49的两个套筒型元件23、24和滑动地布置于套筒型元件23、24中的单向阀21的阀元件25。阀元件25优选地被执行为尽可能地轻以便允许快速移动。套筒型元件23的中心通孔48形成管道部分11,而套筒型元件24的中心通孔49形成管道部分12。两个套筒型元件23、24牢固地固定到彼此并且密封地布置在通道22中。另外,提供紧固元件26以用于将套筒型元件23、24紧固在通道22中,该紧固元件例如包括螺钉元件。套筒型元件23、24可以容易地更换。通道22的尺寸被确定为足够大以允许主体2的简单制造。两个套筒型元件23、24的中心通孔48、49(该中心通孔48、49分别形成管道部分11和12)的直径被选择为基本上小于通道22的直径,以最小化辅助管道9的第二管道部分11和第三管道部分12中的空气容积。为了实现通过单向阀21的气密关闭,单向阀21包括关闭环51。关闭环51布置在套筒型元件23与24之间。
第二气流控制阀20包括基本上圆柱形内表面的静止的阀座27和具有圆锥形外表面的柱塞28。柱塞28的锥度优选地在3°与30°之间。在所示实施例中,阀座27形成在管道部分11(其为套筒型元件23的部分)的中心通孔48的进入区域47处。为了气密关闭第二气流控制阀20,柱塞28包括可以与套筒型元件23的凹槽53合作的关闭环52。另外,柱塞28包括可以移动从而接触套筒型元件23的表面54的柱塞裙缘43。此接触允许执行柱塞28的清楚定位,这样使得可以精确地进行第二气流控制阀20的致动器29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关闭环52被压入凹槽53中。
柱塞28的位置可相对于阀座27进行调整以调整节流间隙。为此目的,第二气流控制阀21包括致动器29,具体来说是步进电动机或任何其他适合的驱动单元。致动器29与螺纹装置联接以将致动器29的旋转运动变换成柱塞28的轴向运动。第二气流控制阀20可以被设定为所需节流以用于将穿过辅助管道9的气流节流成适合的并且适于编织条件。柱塞28布置在滑动器元件30处并且可以与滑动器元件30沿通道22的轴向方向移动。
如图2中示意性地展示,供气单元1进一步装配有将用于第一气流控制阀14的致动器16和用于第二气流控制阀20的致动器29与控制单元33(具有来说,织机的控制单元)相连的至少一个电气连接器31、32。
主体2具有基本上直的平行六面体外壳34,其中用于第一气流控制阀14的致动器16和第一入口7布置在第一壁35上,用于第二气流控制阀20的致动器29布置在与第一壁35垂直的第二壁36上,并且出口8布置在与第一壁35平行的第三壁37上,并且外壳34的其余三个壁38、39、40被形成为空闲表面,如图5中示意性地展示的。通过这种结构,在空闲表面上不提供延伸到外壳34的外侧的元件或单元。这允许将几个供气单元1彼此相邻放置。
如图1、2和5中所示,提供横向延伸穿过主体2的供应管道41(以虚线展示),其中辅助管道9的第一管道部分10与供应管道41重合并且空气经由供应管道41供应到辅助管道9。当将几个供气单元1彼此相邻布置时,例如如图5中所示,多个供气单元1的供应管道41被联接并且空气经由供应管道41供应到辅助管道9。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入口13位于布置在一侧上的第一供气单元1的供应管道41附近,并且布置在相对侧上的最后一个供气单元1的供应管道41由盖子50密封。这允许在主体2处具有有限数量的额外空气管道的供气单元1的紧凑结构。如图5中所示,压缩空气可以经由几个空气管道55和至入口7的空气管道(未图示)供应到根据本发明的供气单元1。
在图1和3所示的实施例中,柱塞28包括柱塞头部42和柱塞裙缘43并且第二气流控制阀20包括布置在用于辅助管道9的通道22中的支撑结构44,其中柱塞28可滑动地支撑在支撑结构44中。单向阀21、第二气流控制阀20、支撑结构44以及用于第二气流阀20的致动器29插入在通道22中。通过如图1所示的密封环45,支撑结构44密封地布置在通道22中以避免空气损耗。支撑结构44允许将柱塞28的直径的尺寸确定为小于通道22的直径。柱塞28的滑动元件30也利用支撑结构44中的密封环46密封地布置。由于密封环46的小直径,也最小化了例如抵抗辅助管道9的第一管道部分10中主要的压力的力而移动柱塞28所需的力。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气单元1的示意性截面图。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柱塞28被形成为滑动地布置在通道22中的整体单元,其中柱塞28由通道22的侧壁引导。另外,在柱塞28与致动器29之间提供关闭环56。在此实施例中,辅助管道9的第一管道部分11趋于零地小。柱塞28可以与提供在套筒型元件23的中心通孔的进入区域47(更具体来说是第二气流控制阀21的阀座27下游的进入区域47)处的阀座27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入口7和第二入口13在壁35上彼此相邻布置。每个入口7和每个入口13可以通过自己的空气管道连接到压缩气源。
根据本发明的供气单元和方法显然不限于所说明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还可以包括其变化和组合。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喷气式织机的喷吹装置(3)的供气单元,其中所述供气单元(1)包括主体(2),所述主体(2)包括用于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7,13)、用于空气的出口(8)、用于在第一压力下将空气从入口(7)供应到所述出口(8)的主管道(4)、用于在第二压力下将空气从入口(13)供应到所述出口(8)的辅助管道(9),其中第一气流控制阀(14)提供在所述主管道(4)中并且布置成控制穿过所述主管道(4)到所述出口(8)的压缩空气供应,并且其中第二气流控制阀(20)提供在所述辅助管道(9)中,其中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是节流阀并且布置成节流所述辅助管道(9)中的空气,其中所述辅助管道(9)终止到所述第一气流控制阀(14)下游的所述主管道(4)中,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下游的所述辅助管道(9)中提供单向阀(2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2)中提供通道(22)以用于形成所述辅助管道(9),其中在所述通道(22)中提供具有中心通孔(48,49)的套筒型元件(23,24)以最小化所述辅助管道(9)的空气容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22)是基本上直的,其中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和所述单向阀(21)在所述通道(22)中布置成一条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21)布置在所述套筒型元件(23,24)之间,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的阀座(27)提供在布置在其中一个套筒型元件(24)上游的另一个套筒型元件(23)内的中心通孔(48)的进入区域(47)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型元件(23,24)牢固地固定在所述主体(2)的所述通道(2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包括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内表面的静止的阀座(27)和具有圆锥形外表面的柱塞(2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包括用于调整节流间隙的致动器(29)。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包括密封地布置在所述辅助管道(9)中的支撑结构(44),其中所述柱塞(28)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结构(44)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28)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的所述阀座(27)上游的所述辅助管道(9)的第二管道部分(11)的横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控制阀(14)包括关闭元件(15)和致动器(16),所述致动器布置成以打开/关闭方式控制压缩空气穿过所述主管道(4)到所述出口(8)的供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21)包括轴向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辅助管道(9)中的滑动器元件(25)。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具有基本上直的平行六面体外壳(34),其中用于所述第一气流控制阀(14)的致动器(16)和用于所述主管道(4)的入口(7)布置在第一壁(35)上,用于所述第二气流控制阀(20)的致动器(29)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壁(35)垂直的第二壁(36)上,并且出口(8)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壁(35)平行的第三壁(37)上,并且其中所述外壳(34)的其余三个壁(38,39,40)被形成为空闲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2)上提供两个入口(7,13),其中空气在第一压力下经由所述主管道(4)从第一入口(7)供应到所述出口(8),并且空气在第二压力下经由所述辅助管道(9)从第二入口(13)供应到所述出口(8)。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提供横向延伸穿过所述主体(2)的供应管道(41),其中空气经由横向延伸的此供应管道(41)供应到所述辅助管道(9)。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21)布置在所述辅助管道(9)中所述辅助管道(9)终止到所述主管道(4)中的位置附近。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型元件(23,24)使用紧固元件(26)牢固地固定在所述主体(2)的所述通道(22)中。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29)是电气控制的致动器。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16)是电磁致动器。
CN201280016465.5A 2011-04-06 2012-03-09 供气单元和应用供气单元的方法 Active CN1035477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2011/0209A BE1019803A3 (nl) 2011-04-06 2011-04-06 Luchttoevoereenheid en werkwijze voor het toepassen van een luchttoevoereenheid.
BE2011/0209 2011-04-06
PCT/EP2012/054138 WO2012136442A2 (en) 2011-04-06 2012-03-09 Air supply unit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n air supply un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7722A CN103547722A (zh) 2014-01-29
CN103547722B true CN10354772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80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6465.5A Active CN103547722B (zh) 2011-04-06 2012-03-09 供气单元和应用供气单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694714B1 (zh)
CN (1) CN103547722B (zh)
BE (1) BE1019803A3 (zh)
TR (1) TR201906408T4 (zh)
WO (1) WO2012136442A2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6668A5 (en) * 1978-09-15 1981-11-30 Sulzer Ag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the weft thread by means of a fluid for weaving machines, especially pneumatic weaving machines
EP0079999B1 (de) * 1981-11-25 1986-02-26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einrichtung für die Düsen einer Strahleintrags-Webmaschine
US5970996A (en) * 1994-09-16 1999-10-26 Picanol Nv Throttling valve for compressed air or the lik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 airjet loom
US6062273A (en) * 1996-02-09 2000-05-16 Picanol N.V. Device for the supply of compressed air to a main jet nozzle of an air shuttle loom
CN1432679A (zh) * 2002-01-16 2003-07-3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500925A (zh) * 2002-11-14 2004-06-02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空气供给装置
CN101091079A (zh) * 2004-12-24 2007-12-19 必佳乐有限公司 用于织机的节流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12032A3 (nl) 1998-06-10 2000-04-04 Picanol Nv Luchttoevoerblok voor een weef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6668A5 (en) * 1978-09-15 1981-11-30 Sulzer Ag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the weft thread by means of a fluid for weaving machines, especially pneumatic weaving machines
EP0079999B1 (de) * 1981-11-25 1986-02-26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einrichtung für die Düsen einer Strahleintrags-Webmaschine
US5970996A (en) * 1994-09-16 1999-10-26 Picanol Nv Throttling valve for compressed air or the lik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 airjet loom
US6062273A (en) * 1996-02-09 2000-05-16 Picanol N.V. Device for the supply of compressed air to a main jet nozzle of an air shuttle loom
CN1432679A (zh) * 2002-01-16 2003-07-3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500925A (zh) * 2002-11-14 2004-06-02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空气供给装置
CN101091079A (zh) * 2004-12-24 2007-12-19 必佳乐有限公司 用于织机的节流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E1019803A3 (nl) 2012-12-04
WO2012136442A3 (en) 2013-07-18
EP2694714A2 (en) 2014-02-12
CN103547722A (zh) 2014-01-29
TR201906408T4 (tr) 2019-05-21
WO2012136442A2 (en) 2012-10-11
EP2694714B1 (en)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77063B2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装置
US9086701B2 (en) Pressure reducing apparatus
JP6220541B2 (ja) 燃料供給システムのタンクバルブのための電磁弁
KR102080968B1 (ko) 터보차저 압축기 재순환 시스템
US20060043323A1 (en) In-tube solenoid gas valve
CN105008758A (zh) 阻尼阀
CN204459330U (zh) 一种先导式溢流稳压阀
CN103917787B (zh) 流量控制设备
CN101506016A (zh) 用于电子气动式阀控制单元的二级式电磁阀
CN102374379B (zh) 能细调油流的最小润滑装置
CN106104115A (zh) 先导阀装置
CN108825828A (zh) 一种电控单向阀
WO2010038344A1 (ja) ガス供給装置
CN103547722B (zh) 供气单元和应用供气单元的方法
AU2010244032A1 (en) Pressure regulating device,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 and motor vehicle
US20170146148A1 (en) Pneumatic valve for vehicle
US107220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bristle fields for brushes
CN103282980A (zh) 油浸型螺线管
KR101267200B1 (ko) 인튜브 솔레노이드 가스 밸브
CN101387311B (zh) 带有压力平衡式提升阀的先导操作阀
JP2015532401A (ja) 残圧弁装置、並びに、残圧弁装置を有する弁及びシリンダ
CN220668737U (zh) 一种进气接头以及应用该进气接头的储气罐
CN216111491U (zh) 一种集成式真空泵系统
CN107965591A (zh) 可分开使用的双向节流阀
US11378200B2 (en)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val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