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2980A - 油浸型螺线管 - Google Patents

油浸型螺线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2980A
CN103282980A CN2011800639433A CN201180063943A CN103282980A CN 103282980 A CN103282980 A CN 103282980A CN 2011800639433 A CN2011800639433 A CN 2011800639433A CN 201180063943 A CN201180063943 A CN 201180063943A CN 103282980 A CN103282980 A CN 103282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djustment means
application
force
force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39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尾政浩
舟久保悠子
由本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3282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29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27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6Rectilinearly-movable armatures
    • H01F7/1607Armatures entering the win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浸型螺线管,具备:在主体壳体(17)的第一空间(22)内在轴方向上移动而使施力作用于阀芯(212)上的可动铁芯(14);在第一空间(22)的轴方向上吸引可动铁芯(14)的固定磁极部(13);使施力作用于可动铁芯(14)的调节弹簧(26);具有:设置于后部壳体(25)的开口端部(30)上,通过调节轴方向位置而调节调节弹簧(26)的施力的施力调节构件(56);和设置于该施力调节构件(56)的开口端部上,并且具有通过改变与施力调节构件(56)的相对位置而将第二空间(28)与外部连通的空气排出通路(73)的空气排出构件(66);在施力调节构件(56)和空气排出构件(66)之间具备开放或者封闭空气排出通路(65、73)之间的密封部(72)。在初期施力调节后,可以在完全不改变调节弹簧(26)的状态的情况下执行螺线管内的空气排出。

Description

油浸型螺线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建设机械等的阀装置等的油压设备中使用的、具备弹簧载荷调节机构及空气排出机构的油浸型螺线管。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用于控制在阀装置内所通过的工作油的油压和流量等的油浸型螺线管。作为该油浸型螺线管,具有如图6的纵向剖视图所示的那样的油浸型螺线管。该油浸型螺线管111在壳体117内的筒状空间122中配置轴方向上可移动的可动铁芯114,并且在与该可动铁芯114同轴上设置固定磁极部113,并且在该固定磁极部113的外周设置励磁线圈112。
根据该油浸型螺线管线圈111,向励磁线圈112供给指令电气信号(励磁电流),以此在固定磁极部113上产生与该指令电气信号的大小相对应的吸引力(轴方向的力)。而且,通过该吸引力可动铁芯114向着固定磁极部113被吸引。可动铁芯114的轴方向中心部上设置有第一杆121。因此,通过改变上述指令电气信号的大小,根据该指令电气信号改变作用于可动铁芯114的吸引力,借助于此可以调节上述第一杆121的轴方向的施力(图示的左方向的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的油浸型螺线管111例如被安装为在轴方向上能够使阀装置211的阀芯(控制部件)212移动。而且,通过控制指令电气信号而改变可动铁芯114的吸引力,从而调节通过上述第一杆121的向轴方向按压阀装置211的阀芯212的施力。
根据这样的油浸型螺线管111,通过调节作用于可动铁芯114的轴方向的施力,在与从杆的相反侧作用于阀芯212的、例如基于弹簧力和油压力等的力相平衡的位置上使阀芯212停止。而且,借助于此,控制在阀装置211内所通过的工作油以使其达到与指令电气信号成比例的油压和流量等。
另一方面,构成油浸型螺线管111及阀装置211的机械加工部件,将制作的所有部件加工为相同尺寸在现实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各部件被制作成收敛于一定的尺寸公差的范围内。尽管尺寸公差的范围窄,但是由于该尺寸公差,即使是相同规格的油浸型螺线管,也会在通过相同的指令电气信号借由可动铁芯作用于第一杆的轴方向的施力上产生差异。而且,由此,从阀芯212作用于第一杆121上的力上也会产生差异。又,未供给指令电气信号时的初期的施力根据油压机构的规格而不同,因此需要使初期施力可进行调节。
因此,为了实现差异的修正和与油压设备的规格相匹配的施力的调节等,而如上述图6所示的油浸型螺线管111那样,设置有用于设定可动铁芯114、即第一杆121的初期施力的调节弹簧126。在图示的油浸型螺线管111中,通过第二杆133设置有上述调节弹簧126以对可动铁芯114向固定磁极部113的方向施力。
调节弹簧126的初期施力通过设置于该调节弹簧126的与可动铁芯的相反方向上的调节螺丝127可进行调节。调节螺丝127通过调节螺丝拧入量而调节轴方向位置,由此能够将调节弹簧126的初期施力、即第一杆121的初期施力进行调节。
像这样通过调节调节弹簧126的初期施力,可以修正因上述的部件制作时的尺寸公差而引起的力的差异。又,可以调节为与油压设备的规格相匹配的初期施力。
另一方面,当在油浸型螺线管111内的内部空间122、128中充满的油内存在空气时,由油的非压缩性而发挥功能的减振作用因内部的空气被压缩而受到影响,而可能在可动铁芯114上引起颤振等。因此,执行内部空间122、128内的油的空气排出作业。
上述空气排出作业,即使是在上述调节弹簧126的初期施力调节作业后,在发生颤振等情况下也不得不实施。
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调节螺丝127进行调节弹簧126的初期施力调节后,进行与该调节螺丝127一体地松开空气排出塞156而将存在于内部空间122、128内的空气和气泡等与油一起排出的空气排出作业。之后,将空气排出塞156紧固至原来的位置时,能够使调节弹簧126恢复到调节后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678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由这种油浸型螺线管控制的阀装置等中,存在需要进行非常精确的施力控制的阀装置。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因在空气排出作业时松开空气排出塞156而使调节弹簧126暂时从座部离开,因此即使在空气排出作业后使空气排出塞156返回至原来的位置,而使调节螺丝127返回至施力调节后的位置,也会存在调节弹簧126的扭曲和就坐等的状态发生变化而施力微小地改变的可能性。因此,如上所述,在对需要非常精确地调节调节弹簧126的初期施力的控制部件进行控制时,发生需要再调节的情况。
又,根据控制部件,也存在将油浸型螺线管111安装于控制部件(阀芯212)上的状态下,从该控制部件侧向油浸型螺线管111作用着力的状态下执行空气排出作业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在通过调节弹簧126的施力保持控制部件的位置的状态下执行空气排出作业,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空气排出作业时调节弹簧126必定从座部离开。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空气排出作业时也不得不对控制部件继续施力的情况(用途)下是不能使用的。
此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空气排出作业时的油流出至油浸型螺线管的侧面等而回收困难,并且流出的油污染油浸型螺线管和周边的设备等。因此,为了进行油浸型螺线管111和周边的设备等的清洁作业而需要时间,作业效率恶化。
又,通常,空气排出时的油的排出是通过螺线管的内部油压挤出的,因此内部的油压较低的条件的情况下,空气排出作业时需要时间,并且空气排出性恶化,可能无法实现充分的空气排出。
解决问题的手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调节弹簧的初期施力调节后,在完全不会改变该调节弹簧状态下能够进行螺线管内的空气排出作业的油浸型螺线管的空气排出机构和具备该机构的油浸型螺线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油浸型螺线管是具备:具有筒状的内部空间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在轴方向上移动而使施力作用于控制部件上的可动铁芯;在所述内部空间的轴方向上吸引所述可动铁芯的固定磁极部;使施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铁芯的调节弹簧的油浸型螺线管;其中,具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部上,通过调节轴方向位置而调节所述调节弹簧的施力的施力调节构件;和设置于所述施力调节构件的开口端部上,并且具有通过改变与该施力调节构件的相对位置而将所述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空气排出通路的空气排出构件;在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和空气排出构件之间具备开放或者封闭所述空气排出通路的密封部。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的“轴方向”是指可动铁芯移动的方向。又,施力调节构件的轴方向位置的调节包含初期施力调节位置及再施力调节位置的调节,例如,通过螺纹机构进行调节。
借助于此,可以通过施力调节构件调节调节弹簧的安装高度(轴方向的高度尺寸)而调节施力,并且通过保持该施力调节构件的轴方向位置而能够保持调节后的调节弹簧的施力(弹簧载荷)。在该状态下,通过改变空气排出构件相对于施力调节构件的相对位置,可以将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内部通过空气排出构件的空气排出通路与外部连通。借助于此,可以根本不改变位置调节后的调节弹簧的状态,而进行向外部排出内部空间内的油的空气排出作业。而且,在空气排出作业后使空气排出构件返回至原来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密封部封闭空气排出通路。因此,即使在进行调节弹簧的初期施力调节后进行壳体内的空气排出作业,也可以在调节弹簧不移动的状态下独立地进行空气排出作业,因此能够在完全不改变调节后的调节弹簧的施力下进行空气排出作业。
又,也可以是所述空气排出构件在所述空气排出通路的外部开放部分上具有配管连接部。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的“配管连接部”只要是能够将可实现配管、软管等的排油的结构进行连接的构件即可。由此,可以通过配管连接部回收从空气排出构件的空气排出通路排出的油。借助于此,可以在油不污染油浸型螺线管的周边的情况下进行空气排出作业。此外,通过从配管吸引,可以强制性地排出内部空间内的油,并且通过确实地排出细小的气泡,改善空气排出性,同时可以迅速地执行空气排出作业。
又,也可以是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具有使所述空气排出构件在该施力调节构件的轴方向上能够移动的螺纹机构;所述密封部具有通过所述螺纹机构使所述空气排出构件在所述施力调节构件的轴方向上移动,以此开放或者封闭所述空气排出通路的密封面。由此,通过向轴方向松开空气排出构件使密封面开放,从而使内部空间内的油从空气排出通路中排出以进行空气排出作业,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空气排出作业。此外,在空气排出作业后,如果在轴方向上紧固空气排出构件,则通过密封面能够容易封闭。
又,也可以是所述密封部由设置于所述空气排出构件的端部上的密封面、和设置于所述施力调节构件上的密封阀座构成。由此,通过使空气排出构件端部的密封面和施力调节构件的密封阀座紧贴或者分离,可以确实地开放或者封闭内部空间和空气排出通路之间。
又,也可以在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和所述空气排出构件之间具备在该空气排出构件的轴方向移动时密封与所述施力调节构件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由此,在空气排出构件的轴方向移动时及空气排出作业时可以确实地密封施力调节构件和空气排出构件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确实地防止在空气排出作业中内部空间的油从施力调节构件和空气排出构件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情况及空气进入的情况。
又,也可以是所述调节弹簧为压缩螺旋弹簧,该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为使轴中心与所述施力调节构件的轴中心一致;在所述施力调节构件的轴中心配置所述空气排出构件,并且在该空气排出构件的轴中心配置所述空气排出通路。由此,可以将调节调节弹簧的施力的机构及排出内部空间的油的机构配置在同轴上,并且可以构成能够从轴中心稳定地排出内部空间内的油的油浸型螺线管。
又,也可以是所述调节弹簧,通过使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部螺纹结合的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在轴方向上移动,以此可变地调节其安装高度;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具有形成于其后部外表面的螺纹部;并且形成为使螺母与所述螺纹部螺纹结合且将所述螺母按压在所述壳体的端面上,以此使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调节弹簧的安装高度被固定的结构。由此,通过将在施力调节构件的螺纹部上拧紧的螺母按压至壳体的端面,以此可以固定壳体和施力调节构件之间的轴方向相对位置,从而容易固定调节弹簧的安装高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保持用施力调节构件已调节的调节弹簧的状态并进行壳体内的空气排出作业,因此在保持控制设备的设定的状态下可以实现空气排出。即,可以在完全不改变已精确地调节施力的调节弹簧的状态的情况下执行空气排出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机构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油浸型螺线管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空气排出机构局部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空气排出机构局部的空气排出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机构的第二实施形态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排出机构的第三实施形态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6是示出现有的油浸型螺线管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该实施形态中,以推动(push)型的油浸型螺线管11为例进行说明。该油浸型螺线管11例如是比例螺线管,并且说明被安装于控制流体设备(油压设备)的阀装置211上的示例。又,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所示的左方向称为梢端方向,将右方向称为后端方向。
如图1所示,该实施形态的油浸型螺线管11为了控制阀装置211的阀芯212(控制部件)而被安装,并且为了控制在被安装的阀装置211内所通过的工作油等的流体的油压和流量等而使用。该油浸型螺线管11通过圆筒形状的金属制成的主体壳体17、和固定于该主体壳体17的后部的后部壳体25构成油浸型螺线管11的壳体。
在主体壳体17内具备通过配线16被供给指令电气信号(励磁电流)的励磁线圈12。又,主体壳体17具有筒状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中具备通过上述励磁线圈12生成磁极的固定磁极部13、和由该固定磁极部13吸引的可动铁芯14。励磁线圈12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处于电气绝缘状态。又,励磁线圈12容纳于主体壳体17、和封闭该主体壳体17的梢端部的圆环状的磁轭18的内侧上。
上述固定磁极部13是圆柱形状的磁性体,并且设置于励磁线圈12的内侧。该固定磁极部13的梢端部31可以安装于阀装置211上。固定磁极部13其梢端部配置在磁轭18的内侧,并且大致中央部配置在励磁线圈12的梢端部的内侧。又,固定磁极部13的后端部配置并固定在设置于主体壳体17的内表面的圆筒形状的第一引导件19的梢端部的内侧上。第一引导件19由非磁性体的金属制成。
上述第一引导件19与设置于后方的圆筒形状的第二引导件20的梢端部结合。该第二引导件20配置为与固定磁极部13具有间隙。在第二引导件20的外周面中,梢端部配置在第一引导件19的后端部的内侧上,大致中央部配置在励磁线圈12的后端部的内侧上。又,第二引导件20的后端部配置在主体壳体17的后端部的内侧上。该第二引导件20由磁性体的金属制成。
在配置有这些的主体壳体17的内部,固定磁极部13的后端部分、和第一引导件19及第二引导件20的内侧形成有第一空间(内部空间)22。该第一空间22通过贯通固定磁极部13的中心而形成的中心孔24与阀装置211的内部连通。借助于此,阀装置211内的油通过中心孔24流入第一空间22内。
上述圆筒形状的第二引导件20的内部配置有圆柱形状的上述可动铁芯14。该可动铁芯14沿着第二引导件20的内表面在第一空间22内在轴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可移动。
又,在可动铁芯14中,在轴方向上设置有贯通孔23。该贯通孔23的固定磁极部13侧上设置有与贯通孔23相比直径尺寸小的缩径口32。当可动铁芯14在第一空间22内移动时,缩径口32利用该第一空间22内的油所通过时的流体阻力(减振效果),使可动铁芯14进行顺利的动作。
另一方面,可动铁芯14的梢端部与第一杆21的后端部结合。该第一杆21插通于固定磁极部13的中心孔24中以在轴方向上能够自由移动。第一杆21的梢端部与阀装置211的阀芯212的后端部结合。
又,在上述第二引导件20的后端部上安装有圆筒形状的上述后部壳体25。后部壳体25与上述第二引导件20的后端结合,并且在设置于外周的螺纹部50上紧固固定螺母51而固定于主体壳体17上。作为该固定螺母51使用通常的六角螺母。
此外,在后部壳体25的中心部轴方向上设置有与上述第一空间22连通的中心孔29。在该中心孔29中插通有第二杆33,并且第二杆33的梢端部与可动铁芯14的后端部结合。后部壳体25的与阀芯212反方向的后部成为开口端部30。在该后部壳体25的内部形成有圆筒形状的第二空间(内部空间)28。该第二空间28通过中心孔29与上述第一空间22连通。将这些第一空间22和第二空间28简单地统称为“内部空间”。
而且,具备施力调节构件56和空气排出机构15以从该后部壳体25的第二空间28的后部密闭开口端部30。通过这些施力调节构件56和空气排出机构15密封后部壳体25的开口端部30。
上述初期施力调节机构56(以下,简单称为“调节构件”)设置在后部壳体25的上述第二空间28中以能够在轴方向上移动。在该调节构件56上,在外周设置有与形成于后部壳体25的内周部的规定位置上的调节用内螺纹部57螺纹结合的调节用外螺纹部58。通过由这些调节用内螺纹部57和调节用外螺纹部58构成的螺纹机构59,能够调节调节构件56的轴方向位置。调节构件56将调节用外螺纹部58与后部壳体25的调节用内螺纹部57螺纹结合,并且通过旋转设置于调节构件56的后端部的旋转部60(六角螺母形状等),可以调节相对于后部壳体25的轴方向相对位置。调节构件56的轴方向位置,通过使形成于调节构件56的后部外表面的固定外螺纹部61与固定螺母62螺纹结合,并且紧固该固定螺母62并按压在后部壳体25的后端面上,以此能够固定。固定螺母62是调节构件56的锁定螺母,并且通过将调节构件56固定于后部壳体25,下述的调节弹簧26的安装高度(轴方向的高度尺寸)被固定。
在该调节构件56的外周和后部壳体25的外周之间设置有密封件63。该密封件63是在形成于调节构件56的外周上的环状槽(O形圈槽)64中设置的O形圈。密封件63的轴方向位置位于上述螺纹机构59和固定外螺纹部61之间,并且即使将调节构件56在轴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也总是能够密封与后部壳体25之间的间隙。
另一方面,在上述施力调节构件56和上述第二杆33之间设置有向固定磁极部13吸引可动铁芯14的方向对该可动铁芯14施力的调节弹簧26。该调节弹簧26,通过操作者旋转调节构件56的旋转部60而调节轴方向位置,以此根据调节弹簧26的安装高度而使对于第二杆33的施力发生变化。借助于此,与第二杆33一体地移动的可动铁芯14及第一杆21向阀装置211的阀芯212施加的力被调节。
上述调节弹簧26是压缩螺旋弹簧,该调节弹簧26的梢端部支持于设置在第二杆33的后端部上的第二弹簧座35。又,在调节构件56的梢端部上,在轴方向中心部上形成有第一弹簧座34。该第一弹簧座34中插入有上述调节弹簧26的后端部并被支持。此外,在施力调节构件56上从第一弹簧座34的中心部向轴方向后方设置有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该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在设置以下说明的空气排出塞66的后部上开口。
而且,在上述调节构件56的后部的轴方向中心部上设置有作为空气排出构件的空气排出塞66。该空气排出塞66设置为将设置于调节构件56的后部的轴方向中心部的开口端部67密闭。该开口端部67的内侧,在内表面上形成有塞用内螺纹部68。该塞用内螺纹部68中拧入形成于空气排出塞66的外表面的塞外螺纹部69,以此该空气排出塞66被安装于调节构件56中。空气排出塞66形成为能够通过工具旋转旋转部79(六角螺母形状等)的结构。
又,在空气排出塞66的梢端部分上形成有锥形状的密封面70。另一方面,在调节构件56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的后端上,在空气排出塞66的密封面70抵接的部分上设置有密封阀座71。因此,将空气排出塞66的塞外螺纹部69紧固至调节构件56的塞用内螺纹部68中时,密封面70与密封阀座71紧贴而能够密封空气排出塞66和调节构件56之间。在该实施形态中,由这些密封面70和密封阀座71构成密封部72。
此外,在上述空气排出塞66的梢端部上,从上述密封面70起规定量后方的位置上设置有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3。该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3以辐射状设置为多个,并且在空气排出塞66的中心部相连通。又,从该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3的中心部向后方设置有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该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在空气排出塞66的后端面上开口。
因此,当松开空气排出塞66而使密封面70从密封阀座71脱离时,调节构件56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通过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3与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连通。借助于此,可以将上述第一空间22及第二空间28通过空气排出塞66的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与油浸型螺线管11的外部连通。而且,借助于此,可以将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的油从空气排出塞66的后端排出至外部。
又,在该实施形态中,在空气排出塞66和调整构件56之间,即使松开空气排出塞66也处于与调节构件56螺纹结合的状态的规定范围内,设置有密封调节构件56的内表面和空气排出塞66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75。该密封件75是O形圈,并且设置在设置于空气排出塞66上的环状槽(O形圈槽)76中。通过该密封件75,即使在使空气排出塞66在轴方向上移动而排出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的油时,也能够防止出现油从空气排出塞66和调节构件56之间的间隙泄漏至外部的情况。
另外,该密封件(O形圈)75在不需要保持空气排出塞66和调节构件56之间的密封性的情况(空气排出作业时从空气排出塞66和调节构件56之间的间隙多多少少泄漏油也不成问题的条件等的情况)下,不需要特别设置。
此外,在上述空气排出塞66的后端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排油配管(软管)77的配管连接部78。通过将排油配管77与该配管连接部78连接,以此使从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排出的油不会泄漏至外部而能够被回收,从而能够使油不污染周边地进行空气排出作业。又,也可以通过从排油配管77吸引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内的油,以此使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成为负压,并且也可以将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的油更有效地排出,包括油内的细小的空气。借助于此,可以迅速地进行空气排出作业。此情况下,通过上述密封件75可以防止空气从空气排出塞66和调节构件56之间的间隙进入内部的情况。
又,如上所述,调节构件56、空气排出塞66、可动铁芯14、第一杆21及第二杆33配置在油浸型螺线管11的轴心上,因此也可以使油浸型螺线管11的结构成为简单的结构。
根据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油浸型螺线管11,当指令电气信号(励磁电流)供给至励磁线圈12中时,通过该指令电气信号在固定磁极部13上产生磁极。指令电气信号由控制部(图示省略)预先调节大小后供给至励磁线圈12,由此固定磁极部13产生与指令电气信号的大小相对应的吸引力(磁极)。通过在该固定磁极部13中产生的磁极,向固定磁极部13的方向(图1中的左方向)吸引可动铁芯14。
而且,通过设置于由该固定磁极部13吸引的可动铁芯14上的第一杆21,阀装置211的阀芯212受到向梢端方向(图1中的左方向)的施力。该施力与基于施加在阀芯212上的与施力反方向的弹簧力和油压等的推回力(图1中的右方向)相平衡,阀芯212在该两者的力相平衡的位置上停止。借助于此,将在阀装置211内所通过的工作油控制为能够达到与指令电气信号相对应的油压和流量等。
接着,以下基于图2、图3说明具备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施力调节构件56及空气排出机构15的油浸型螺线管11中的、初期施力调节和空气排出作业。在该说明中说明通过调节弹簧26调节第一杆21的初期施力后,进行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的空气排出作业的情况。
图2所示的状态示出通过调节构件56将调节弹簧26的施力进行调节的状态。通过该调节构件56的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调节是如以下那样进行。
首先,松开将调节构件56固定在后部壳体25的后端部上的固定螺母62。借助于此,调节构件56的对后部壳体25的固定被解除。
在该状态下,将形成于调节构件56的后端部上的旋转部60通过工具等向紧固的方向或松开的方向转动。借助于此,调节调节构件56的轴方向位置。通过调节该调节构件56的拧紧量,能够调节相对于后部壳体25的调节构件56的轴方向相对位置,从而能够调节支持于调节构件56的梢端的调节弹簧26的施力。
即,通过调节调节构件56和后部壳体25的轴方向相对位置,由调节构件56支持的调节弹簧26的后端位置发生变化,以此能够调节通过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
当通过该调节构件56完成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调节时,紧固上述固定螺母62。通过将该固定螺母62按压在后部壳体25的后端面上,以此将调节构件56固定在后部壳体25上。固定螺母62是调节构件56的锁定螺母,并且借助于此固定后部壳体25和调节构件56的轴方向相对位置。
在该状态下,空气排出塞66被拧入至调节构件56中,因此空气排出塞66的梢端部上的密封面70与调节构件56的密封阀座71紧贴,并且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的后端部被密封。
像这样通过预先调节油浸型螺线管11的第一杆21的初期施力,以此修正因构成部件的制造误差等而引起的各油浸型螺线管11的动作的差异及从阀芯212作用着的力的差异,并且通过相同的指令电气信号(励磁电流),能够相同地实现通过由第一杆21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件的压力和流量等的控制。即,通过执行第一杆21的初期施力调节,可动铁芯14由固定磁极部13吸引而对第一杆21(图1)和阀装置211(图1)的阀芯212(图1)施加的施力与施加于阀芯212上的与施力反方向的力大致相同而达到平衡。借助于此,各油浸型螺线管11控制阀装置211内所通过的工作油以能够达到与指令电气信号成比例的压力和流量等。
另外,在该示例中,尽管说明了预先调节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的示例,但是该初期施力调节也可以根据需要每当需要时进行调节。即,尽管必要的初期施力根据控制设备的规格而不同,但是本发明的油浸型螺线管能够可变地设定初期施力,因此可以使用于各种规格的控制设备中。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像上述那样通过调节构件56的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调节结束的状态下,进行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的空气排出作业时,如以下那样进行。
如图所示,将在调节构件56中拧入的空气排出塞66,通过工具等旋转设置于后部的旋转部60来松开。通过松开该空气排出塞66,空气排出塞66的密封面70从调节构件56的密封阀座71离开。借助于此,调节构件56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与设置于空气排出塞66的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3及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连通。
而且,通过该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3及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第二空间28的油从配管连接部78排出。当第二空间28的油被排出时,第一空间22的油也从中心孔29及可动铁芯14的贯通孔23等通过调节构件56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流入空气排出塞66的空气排出通路73、74中并被排出。
又,在该实施形态中,将排油配管77与空气排出塞66的配管连接部78连接并进行空气排出作业。借助于此,可以将油从排油配管77排出至油箱等中,能够在不发生排出的油污染油浸型螺线管11的周边的情况下进行空气排出作业。
此外,通过从与配管连接部78连接的排油配管77中强制性地吸引,以此能够强制性地吸引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的油并迅速地向外部排出,并且也可以谋求空气排出作业的迅速化。而且,通过强制性地吸引,也可以确实地排出混入至内部空间22、28内的油中的细小的空气。
而且,即使在通过调节构件56的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调节后进行这样的空气排出作业,并且即使使空气排出塞66相对于调节构件56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调节构件56和后部壳体25的前后方向相对位置也完全不会变化。因此,通过调节构件56已调节施力的调节弹簧26,其扭曲状态和就坐状态等也根本不会从初期施力调节状态发生变化,而保持调节状态。
即,如上述的示例那样,即使在空气排出作业前进行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调节,也在完全不会使该调节弹簧26的状态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空气排出作业,因此不会出现因空气排出作业而引起的调节弹簧26的扭曲和就坐等的状态变化,而能够根本消除初期施力的变化。
此外,即使使施力向阀装置211的阀芯212侧作用于上述可动铁芯14的第一杆21上,也通过仅松开中央部的空气排出塞66而进行空气排出作业。因此,例如安装有油浸型螺线管11的阀装置211等的油压设备,在空气排出作业时也试图对控制部件(阀芯212等)继续施力的用途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使调节弹簧26的施力作用于第一杆21上的状态下进行空气排出作业。因此,配合各种控制部件能够执行空气排出作业。
又,在空气排出作业结束后,通过将空气排出塞66的塞外螺纹部69紧固至调节构件56的塞用内螺纹部68中,以此梢端部的密封面70与调节构件56的密封阀座71抵接。通过将该密封面70与密封阀座71紧贴,可以容易实现确实地密封空气排出塞66和调节构件56之间的上述图2所示的状态。
此外,如上所述,在将调节调节弹簧26的施力的调节构件56固定于后部壳体25后,无论什么时候进行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的空气排出作业,也保持调节弹簧26的调节构件56的状态完全不会变化。因此,总是可以进行相同的空气排出作业。
又,在使调节构件56在轴方向上移动而进行对可动铁芯14的调节弹簧26的施力的调节作业、以及进行空气排出作业时,操作者面向空气排出塞66可以以相同的姿势进行这两个作业,因此作业性好。
而且,通过如以上那样的空气排出作业,可以形成即使容纳于油浸型螺线管11的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的油内存在空气和气泡等也能够确实地排出,并且能够使可动铁芯14以适当的移动加速度移动的油浸型螺线管11。
接着,说明与上述实施形态相比密封部72的结构不同的实施形态。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空气排出机构80的图。该第二实施形态的不同点在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的空气排出塞66和调节构件56之间的密封部72。在以下说明中,仅说明与该不同的密封部81相关的结构,并且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上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该第二实施形态的密封部81在调节构件56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的后端面的部分上形成与轴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的环状密封阀座82,并且在空气排出塞66的梢端部上突出设置与上述环状密封阀座82紧贴的环状密封面83。该环状密封面83所形成的直径大于形成于环状密封阀座82的中央部上的上述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的直径。
因此,通过紧固空气排出塞66,并且使上述环状密封面83与环状密封阀座82紧贴,以此可以完全密封调节构件56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和空气排出塞66的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3之间的间隙。
又,在空气排出作业时,通过松开空气排出塞66而使其向后方移动,以此上述环状密封面83从环状密封阀座82离开而使调节构件56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和空气排出塞66的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3之间相连通。借助于此,可以将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的油从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的后端部向后方排出。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
根据这样的第二实施形态的空气排出机构80,也是在通过调节构件56的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调节后,即使松开空气排出塞66而进行空气排出作业,通过调节构件56已调节的调节弹簧26的状态也根本不发生变化。因此,不论空气排出作业可以将调节弹簧26的安装高度保持为调节后的状态。其他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形态的空气排出机构85的图。在该第三实施形态中,其不同点也在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的空气排出塞66和调节构件56之间的密封部72。在以下说明中,仅说明与该不同的密封部86相关的结构,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该第三实施形态的密封部86在空气排出塞66的梢端部分以能够插入至调节构件56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中的直径形成有圆柱状部87。该圆柱状部87在外周上形成有O形圈槽88,在该O形圈槽88中设置有O形圈89。根据该第三实施形态,通过将空气排出塞66的梢端的圆柱状部87插入于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中,以此可以利用O形圈89密封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和空气排出塞66之间的间隙。
又,在空气排出作业时,松开空气排出塞66而使其向后方移动,以此O形圈89从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离开,使调节构件56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和空气排出塞66的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3之间相连通。借助于此,可以将第二空间(内部空间)28内的油从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74的后端部向后方排出。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
根据这样的第三实施形态的空气排出机构85,也是在通过调节构件56的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调节后,即使松开空气排出塞66而进行空气排出作业,通过调节构件56已调节的调节弹簧26的状态也根本不发生变化。因此,不论空气排出作业可以将调节弹簧26的施力保持为调节后的状态。其他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这些图4、图5示出的空气排出机构80、85是一个示例,通过空气排出塞66密封在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所通过的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65的密封部81、86的结构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结构。
如以上所述,根据具备上述空气排出机构15(80、85)的油浸型螺线管11,在通过调节弹簧26进行可动铁芯14的初期施力调节后,即使在该油浸型路线管11的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进行空气排出作业,也在完全不改变通过调节弹簧26的可动铁芯14的施力状态下进行。因此,可以在不影响通过调节弹簧26的可动铁芯14的施力下进行空气排出作业。
因此,即使将空气排出作业作为初期施力调节后的后作业,在用调节构件56已调节的调节弹簧26的施力也不会产生误差,完全不需要再次通过调节构件56进行初期施力调节作业。
又,通过排油配管77可以排出空气排出作业时的油,因此可以在油不污染油浸型螺线管11的周边的情况下进行空气排出作业。
此外,也可以从排油配管77吸引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的油,从而可以迅速地排出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的油而有效地进行空气排出作业。另外,配管连接部78也可以不是可配管的形状,只要是开放的形状则任何形状都可以。
又,即使在力从阀芯212(控制部件)作用于第一杆21的状态下,也可以在通过调节弹簧26保持施力的状态下仅松开空气排出塞66并进行空气排出作业,因此也可以利用于在空气排出作业时也必须对控制部件继续施力的用途中。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尽管说明了在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调节后进行空气排出作业的示例,但是将第一空间22、第二空间28(内部空间)内的空气排出作业与调节弹簧26的初期施力调节作业不同地独立进行,因此通过调节构件56的调节弹簧26的施力的调节作业、以及油浸型螺线管11内的空气排出作业在实际的作业中以方便的顺序进行。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尽管以推动(push)型的油浸型螺线管1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是拉动(pull)型的油浸型螺线管11(第一杆21拉动阀芯212的方向作用着施力)也同样可以适用,并且油浸型螺线管的类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尽管说明了通过油浸型螺线管11控制阀装置211的阀芯(控制部件)212的示例,但是在其他的油压设备中也可以同样地进行控制,控制部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此外,上述的实施形态示出一个示例,在不影响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油浸型螺线管可以利用于需要精确地调节调节弹簧的施力的控制部件的控制中。
符号说明:
11         油浸型螺线管;
12         励磁线圈;
13         固定磁极部;
14         可动铁芯;
15         空气排出机构;
17         主体壳体;
21         第一杆;
22         第一空间(内部空间);
23         贯通孔;
24         中心孔;
25         后部壳体;
26         调节弹簧;
28         第二空间(内部空间);
29         中心孔;
30         开口端部;
33         第二杆;
34         第一弹簧座;
35         第二弹簧座;
56         施力调节构件;
59         螺纹机构;
61         固定外螺纹部;
62         固定螺母;
63         密封件;
65         调节构件空气排出通路;
66         空气排出塞;
67         开口端部;
68         塞用内螺纹部;
69         塞外螺纹部;
70         密封面;
71         密封阀座;
72         密封部;
73         半径方向空气排出通路;
74         轴方向空气排出通路;
75         密封件(O形圈);
76         环状槽(O形圈槽);
77         排油配管(软管);
78         配管连接部;
80         空气排出机构;
81         密封部;
82         环状密封阀座;
83         环状密封面;
85         空气排出机构;
86         密封部;
87         圆柱状部;
88         O形圈槽;
89         O形圈;
211        阀装置;
212        阀芯(控制部件)。

Claims (7)

1.一种油浸型螺线管,是具备:具有筒状的内部空间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内在轴方向上移动而使施力作用于控制部件上的可动铁芯;在所述内部空间的轴方向上吸引所述可动铁芯的固定磁极部;使施力作用于所述可动铁芯的调节弹簧的油浸型螺线管,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部上,通过调节轴方向位置而调节所述调节弹簧的施力的施力调节构件;和
设置于所述施力调节构件的开口端部上,并且具有通过改变与该施力调节构件的相对位置而将所述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空气排出通路的空气排出构件;
在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和空气排出构件之间具备开放或者封闭所述空气排出通路的密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浸型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排出构件在所述空气排出通路的外部开放部分上具有配管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浸型螺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具有使所述空气排出构件在该施力调节构件的轴方向上能够移动的螺纹机构;
所述密封部具有通过所述螺纹机构使所述空气排出构件在所述施力调节构件的轴方向上移动,以此开放或者封闭所述空气排出通路的密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浸型螺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由设置于所述空气排出构件的端部上的密封面、和设置于所述施力调节构件上的密封阀座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浸型螺线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和所述空气排出构件之间具备在该空气排出构件的轴方向移动时密封与所述施力调节构件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浸型螺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弹簧为压缩螺旋弹簧;
该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为使轴中心与所述施力调节构件的轴中心一致;
在所述施力调节构件的轴中心配置所述空气排出构件,并且在该空气排出构件的轴中心配置所述空气排出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浸型螺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弹簧,通过使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部螺纹结合的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在轴方向上移动,以此可变地调节其安装高度;
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具有形成于其后部外表面的螺纹部;
并且形成为使螺母与所述螺纹部螺纹结合且将所述螺母按压在所述壳体的端面上,以此使所述施力调节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调节弹簧的安装高度被固定的结构。
CN2011800639433A 2011-01-19 2011-12-28 油浸型螺线管 Pending CN1032829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9156A JP2012151300A (ja) 2011-01-19 2011-01-19 油浸型ソレノイド
JP2011-009156 2011-04-21
PCT/JP2011/007363 WO2012098627A1 (ja) 2011-01-19 2011-12-28 油浸型ソレノイ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2980A true CN103282980A (zh) 2013-09-04

Family

ID=46515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39433A Pending CN103282980A (zh) 2011-01-19 2011-12-28 油浸型螺线管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85551B2 (zh)
EP (1) EP2669905B1 (zh)
JP (1) JP2012151300A (zh)
KR (1) KR20130060316A (zh)
CN (1) CN103282980A (zh)
WO (1) WO20120986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2246B2 (en) * 2013-03-14 2018-11-20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Bleed valve assembly
KR101847176B1 (ko) * 2016-07-01 2018-04-09 주식회사 현대케피코 솔레노이드 밸브
US10825595B2 (en) * 2018-07-06 2020-11-03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olenoid dampening during non-active operation
JP7381243B2 (ja) * 2019-08-05 2023-11-15 カヤバ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電磁弁、及び緩衝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075U (ja) * 1982-06-30 1984-01-10 川合 良造 空気抜弁
JPS59179172U (ja) * 1983-05-18 1984-11-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流量調整弁
JPH0520148A (ja) * 1991-07-16 1993-01-29 Nec Software Ltd メモリとフアイルの一元管理方式
CN2646837Y (zh) * 2003-03-31 2004-10-06 张新亚 油浸式全密封无油压环保变压器
CN101539084A (zh) * 2009-03-20 2009-09-23 天津大学 共轨式电控喷射器
JP2009270590A (ja) * 2008-04-30 2009-11-19 Caterpillar Japan Ltd 油圧装置および作業機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6688A (en) * 1962-02-20 1965-07-27 J E Lonergan Company Bleeder means for gauges
JPS4520148Y1 (zh) * 1966-10-12 1970-08-13
US4470577A (en) * 1982-03-26 1984-09-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orrosion resistant bleeder screw arrangement
JPS59159402A (ja) * 1983-03-02 1984-09-10 Nissan Motor Co Ltd 流量制御用ソレノイド
JPS62115582U (zh) * 1986-01-14 1987-07-22
US4807847A (en) * 1988-04-04 1989-02-28 Martz Mitchell R Valved oil pan plug
JPH045Y2 (zh) 1988-08-05 1992-01-06
US5204652A (en) * 1990-11-20 1993-04-20 National Irrigation Specialists, Inc. Adjustable bleed system for a universal solenoid for fluid control valves
US5897098A (en) * 1996-06-28 1999-04-27 Nok Corporation Solenoid valv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
US5950605A (en) * 1997-09-03 1999-09-14 Siemens Canada Ltd. Automotive emission control valve having opposing pressure forces acting on the valve member
JP3666246B2 (ja) * 1998-05-25 2005-06-29 Nok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US6269827B1 (en) * 1999-10-07 2001-08-07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operated pressure control valve
US6386220B1 (en) * 2000-05-22 2002-05-14 Eaton Corporation Solenoid operated pressure control valve
DE10104622B4 (de) * 2001-02-02 2014-05-22 Robert Bosch Gmbh Hydraulisches Druckregelventil
US6581905B2 (en) * 2001-11-21 2003-06-24 Tenneco Automotive Inc. Brake bleed tool
US6848475B2 (en) * 2002-11-20 2005-02-01 Caterpillar Inc. Electro-hydraulic valve and system
US7134641B2 (en) * 2004-10-21 2006-11-14 International Eng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Valve having axial and radial passages
US6918571B1 (en) * 2004-11-18 2005-07-19 Eaton Corporation Solenoid operated valv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5150425B2 (ja) 2008-09-11 2013-02-2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油浸型ソレノイドの調整ネジ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油浸型ソレノイ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075U (ja) * 1982-06-30 1984-01-10 川合 良造 空気抜弁
JPS59179172U (ja) * 1983-05-18 1984-11-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流量調整弁
JPH0520148A (ja) * 1991-07-16 1993-01-29 Nec Software Ltd メモリとフアイルの一元管理方式
CN2646837Y (zh) * 2003-03-31 2004-10-06 张新亚 油浸式全密封无油压环保变压器
JP2009270590A (ja) * 2008-04-30 2009-11-19 Caterpillar Japan Ltd 油圧装置および作業機械
CN101539084A (zh) * 2009-03-20 2009-09-23 天津大学 共轨式电控喷射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28421A1 (en) 2014-01-30
KR20130060316A (ko) 2013-06-07
EP2669905A4 (en) 2017-06-07
EP2669905B1 (en) 2019-12-04
WO2012098627A1 (ja) 2012-07-26
JP2012151300A (ja) 2012-08-09
US8985551B2 (en) 2015-03-24
EP2669905A1 (en)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0224B (zh) 油浸型螺线管的调整螺丝结构及具备该结构的油浸型螺线管
CN104048090B (zh) 具有恒定排放口的电磁操作阀
CN101960191B (zh) 电磁阀组件
US9297194B2 (en) Hydraulic solenoid distribution valve
CN103282980A (zh) 油浸型螺线管
US20130153801A1 (en) Electromagnetic linear valve
US20140084195A1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US5711347A (en) Double solenoid latching ball valve with a hollow ball
CN103700464A (zh) 一种新型比例电磁铁
CN106369207A (zh) 一种微小流量比例控制阀
CN202110910U (zh) 比例阀用电磁铁
CN110206912A (zh) 提升式切换阀装置和提升式切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
US6225713B1 (en) Electromagnetic force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513918B2 (ja) 電磁比例絞り弁
CN105402468A (zh) 一种电磁阀箱油路切换装置
JP4998315B2 (ja) 電磁弁
CN112997028A (zh) 流路切换阀
JP2019019898A (ja) 電磁弁
CN110925447B (zh) 双阀瓣磁性截止调节阀
CN203114765U (zh) 一种比例减压阀
JP6944407B2 (ja) 電磁比例弁付きキャップ
JP2008025710A (ja) 油圧制御装置
JP2003021255A (ja)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KR20150130648A (ko) 유체압에 의하여 이동하는 아마추어를 포함한 솔레노이드 밸브
JP5991930B2 (ja) 三方電磁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