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6018A - 一种功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6018A
CN103546018A CN201310542572.8A CN201310542572A CN103546018A CN 103546018 A CN103546018 A CN 103546018A CN 201310542572 A CN201310542572 A CN 201310542572A CN 103546018 A CN103546018 A CN 103546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coaming plate
base plate
capacitance component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425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6018B (zh
Inventor
阮舜辉
殷江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v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v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v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v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425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46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46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6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功率单元,将电容与电容铜排组成电容组件,设置于第一机箱内;将散热器、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组成散热器组件,设置于第二机箱内;并且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通过软铜排实现电连接,并通过铰接实现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的连接固定,使得功率单元内的全部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较小的空间,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垂直布局方式,节约空间并降低了整机结构成本;且所述功率单元在生产时,可以同时分别进行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的装配,减少生产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对于散热器组件的安装不存在整体翻转倒扣的危险动作,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在维修时,所述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可以像书本一样打开,方便维护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功率单元,例如高压静止无功补偿发生器、高压变频器等大功率逆变设备的功率单元,如图1所示,其结构及连接方式为:
电容组件101固定在机箱100内底部;电容组件101的上端电极上连接引出铜排1011;PCB控制板102悬空位于电容组件101的上方;功率器件103和散热器104位于PCB控制板102和电容组件101上方。功率器件103和电容组件101用铜排1012电连接,并与PCB控制板102电连接,输出铜排端子1013由机箱100内部引出。
由上述结构及连接方式可知,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功率单元的内部器件呈上下垂直方向布局,其整体体积大,且空间利用率低,导致整机结构成本高;同时,所有器件在机箱内部呈上下垂直方向布局,也不利于生产与维护操作:在完成电容组件101与引出铜排1011及PCB控制板102在机箱内部的安装后,需要再在机箱外部先装配好散热器和功率器件:使散热器104的基板正面朝上,此时散热翅片朝下,方便在基板表面上安装固定功率器件103;然后将散热器104连同功率器件103整体翻转180°,使散热器104基板面朝下,此时散热翅片朝上,将散热器104和功率器件103整体放置入机箱100内,位于PCB控制板102和电容组件101上方,然后将功率器件与PCB控制板、电容组件电连接。其生产操作难度大且过程繁琐费时,特别是高压静止无功补偿发生器或者高压变频器的功率单元,散热器重量可达40-50kg,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单元及其的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内部器件布局方式所带来的空间利用率低、整机结构成本高,以及生产与维护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功率单元,应用于大功率逆变设备,包括:
铰接的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
设置于所述第一机箱内的电容组件;
设置于所述第二机箱内、通过软铜排与所述电容组件电连接的散热器组件;
其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电容铜排;
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器、与所述电容组件电连接的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
优选的,所述第一机箱包括:
第一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一围板;
所述第二机箱包括:
第二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二围板;
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铰接。
优选的,所述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电容铜排设置于所述电容电极上。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所述功率器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基板表面;
所述PCB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围板上;
所述输出铜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围板上。
优选的,所述PCB控制板与所述输出铜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围板的同一侧,且与安装所述铰接部件的一侧相对。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封合连接所述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机箱或所述第二机箱的一端,所述安装片与所述第二围板或所述第一围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通孔,且所述第二围板或所述第一围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的对应位置与安装所述铰接部件的一侧相对;
或者还包括:用于封合连接所述第一围板及第二围板的卡扣或者搭扣结构,所述卡扣或者搭扣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上。
一种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应用于高压大功率逆变设备内的功率单元,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1)将电容组件安装在第一机箱内,其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电容铜排;
2)将散热器组件设置在第二机箱内,其中,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器、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
3)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通过旋转铰链连接;
4)将所述电容组件与所述散热器组件中的功率器件通过软铜排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机箱包括:
第一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一围板;
所述第二机箱包括:
第二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二围板;
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通过旋转铰链连接。
优选的,将所述电容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机箱内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电容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机箱的第一底板上;
将所述电容铜排安装固定于所述电容电极上。
将所述散热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箱内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散热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底板上;
将所述功率器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散热器基板表面;
将所述PCB控制板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围板上;
将所述输出铜排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围板上。
优选的,还包括:
5)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封合;其中,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封合的方式包括:通过卡扣、搭扣或者螺钉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封合连接固定,其连接固定的位置与实现所述铰接的一侧相对。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公开的功率单元,将电容与电容铜排组成电容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机箱内;将散热器、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组成散热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机箱内;并且所述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通过软铜排实现电连接,并通过铰接实现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的连接固定,使得所述功率单元内的全部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较小的空间,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垂直布局方式,节约空间的同时,降低了整机结构成本;并且所述功率单元在生产时,可以同时分别进行所述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的装配(也即是同时分别进行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的装配),减少生产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对于所述散热器组件的安装不存在整体翻转倒扣的危险动作,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在维修时,所述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可以像书本一样打开,方便维护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功率单元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单元,应用于高压大功率逆变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内部器件布局方式所带来的空间利用率低、整机结构成本高,以及生产与维护操作复杂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2所示,包括:
铰接的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
设置于第一机箱101内的电容组件103;
设置于第二机箱102内、通过软铜排104与电容组件103电连接的散热器组件105;
其中,电容组件103包括电容1031及电容铜排1032;
散热器组件105包括散热器1051、与电容组件103电连接的功率器件1052、PCB控制板1053及输出铜排1054。
具体的安装过程为:
将电容组件103设置于第一机箱101内,将散热器组件105设置于第二机箱102内,使得所述功率单元内的全部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较小的空间,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垂直布局方式,节约空间的同时,降低了整机结构成本;而且电容组件103与散热器组件105的装配可以同时进行,能够节约时间。
将设置有电容组件103的第一机箱101,与设置有散热器组件105的第二机箱102,进行铰接,在维修时,电容组件103与散热器组件105可以像书本一样打开,方便维护操作。
散热器组件105内的功率器件1052分别与PCB控制板1053、输出铜排1054及软铜排104电连接;其中,功率器件1052的一端与输出铜排1054电连接,功率器件1052的另一端通过软铜排104,与电容组件103内的电容铜排1032进行电连接,方便将电容组件103与散热器组件105像书本一样打开,进行维护操作。
针对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的具体结构,本发明优选图3所示的结构。具体的,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单元,包括:
铰接的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
设置于第一机箱101内的电容组件103;
设置于第二机箱102内、通过软铜排104与电容组件103电连接的散热器组件105;
其中,电容组件103包括电容1031及电容铜排1032;散热器组件105包括散热器1051、功率器件1052、PCB控制板1053及输出铜排1054。
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如图4所示:
第一机箱101包括第一底板1011和围设在第一底板1011上且与第一底板1011垂直布置的第一围板1012;
第二机箱102包括第二底板1021和围设在第二底板1021上且与第二底板1021垂直布置的第二围板1022;
第一围板1012与第二围板1022铰接。
本实施例对于第一底板1011与第二底板1021的形状并不做限定,一般情况下,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较为方便使用;相应的,第一围板1012与第二围板1022均为四面围板。
在所述功率单元的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电容组件103安装于第一机箱101内,再将散热器组件105安装于第二机箱102内;再将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相邻放置,并将第一围板1012与第二围板1022相邻的面进行铰接,实现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之间的铰接。
本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在实现节约空间、降低整机结构成本,以及方便维护操作的同时,还通过对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的结构进行的限定,方便后续对其安装过程的解释及说明。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功率单元,如图3所述,包括:
铰接的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
设置于第一机箱101内的电容组件103;
设置于第二机箱102内、通过软铜排104与电容组件103电连接的散热器组件105;
其中,电容组件103包括电容1031及电容铜排1032;
散热器组件105包括散热器1051、功率器件1052、PCB控制板1053及输出铜排1054。
并且,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如图4所示:
第一机箱101包括第一底板1011和围设在第一底板1011上且与第一底板1011垂直布置的第一围板1012;
第二机箱102包括第二底板1021和围设在第二底板1021且与第二底板1021垂直布置的第二围板1022;
第一围板1012与第二围板1022铰接。
电容1031设置于第一底板1011上;
电容铜排1032设置于电容1031电极上。
说明了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的结构后,电容组件103设置于第一机箱101的具体过程如下:
先将电容1031安装固定于第一底板1011上,当第一底板1011平放于地时,电容1031的电极朝向上,其具体的排列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然后将电容铜排1032安装固定于电容1031的电极上,并且其具体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但是电容铜排1032的输出端形状可以如图3所示,方便通过软铜排104实现与散热器组件105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将所述功率单元内的全部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较小的空间,节约空间的同时,降低了整机结构成本;而且电容组件103与散热器组件105的装配可以同时进行(也即是同时分别进行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的装配),能够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电容组件103与散热器组件105通过软铜排104进行电连接,方便将电容组件103与散热器组件105像书本一样打开,进行维护操作。
优选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功率单元,如图3所示,其中的散热器组件105的具体结构为:
散热器1051设置于第二底板1021上;
功率器件1052设置于散热器1051基板表面;
PCB控制板1053设置于第二围板1022上;
输出铜排1054设置于第二围板1022上。
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与功率器件装配完成后,需整体翻转倒扣在机箱上,生产操作难度大,特别是大功率的静止无功补偿发生器功率单元,散热器重量可达40-50kg,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而本实施例公开的散热器组件105的安装过程为:
首先将散热器1051安装固定与第二底板1021上;然后将功率器件1052设置于散热器1051基板表面,将功率器件1052的一端连接引出软铜排104(用于与电容铜排1032进行电连接);再将PCB控制板1053设置于第二围板1022上;并将输出铜排1054也设置于第二围板1022上(输出铜排1054从第二围板1022中向外伸出),输出铜排1054与功率器件1052的另一端电连接。其安装过程不存在整体翻转倒扣的危险动作,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
且PCB控制板1053与输出铜排1054设置于第二围板1022上的任何一侧均可,此处并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定。
优选的,PCB控制板1053与输出铜排1054设置于第二围板1022的同一侧,且与安装所述铰接部件的一侧相对。
将PCB控制板1053与输出铜排1054均安装固定与第二围板1022的同一侧,可以较为节约的实现散热器组件105的电连接;且将PCB控制板1053与输出铜排1054设置于与安装所述铰接部件相对的一侧,在将所述功率单元如书本一样打开并进行维护的时候,使得PCB控制板1053与输出铜排1054靠近所述书本的边缘,对其进行维护操作的空间更大。
本实施例中其他元器件的特征及安装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功率单元,如图3所述,包括:
铰接的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
设置于第一机箱101内的电容组件103;
设置于第二机箱102内、通过软铜排104与电容组件103电连接的散热器组件105;
其中,电容组件103包括电容1031及电容铜排1032;
散热器组件105包括散热器1051、功率器件1052、PCB控制板1053及输出铜排1054。
并且,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如图4所示:
第一机箱101包括第一底板1011和围设在第一底板1011上且与第一底板1011垂直布置的第一围板1012;
第二机箱102包括第二底板1021和围设在第二底板1021且与第二底板1021垂直布置的第二围板1022;
第一围板1012与第二围板1022铰接。
另外本实施例公开的功率单元,还包括:
如图5所示,用于封合连接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的安装片106;安装片106设置在第一机箱101或第二机箱102的一端,安装片106与第二围板1022或第一围板101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通孔,且第二围板1022或第一围板1012上设置有螺纹通孔的对应位置与安装所述铰接部件的一侧相对;
或者还包括:用于封合连接所述第一围板及第二围板的卡扣或者搭扣结构,所述卡扣或者搭扣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上。
具体的,在完成电容组件103与散热器组件105的安装过程,并将第一机箱101和第二机箱102实现铰接后,可以通过安装片106、卡扣或者搭扣使得所述功率单元实现如书本合上时上锁一样的功能;同时,安装片106、卡扣或者搭扣设置于与实现铰接相对的一侧,使得对于所述功率单元如书本合上时上锁的安装固定更为牢靠;安装片106、卡扣或者搭扣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围板1012和第二围板1022的其他侧,只要不是实现铰接的一侧即可发挥其固定作用。
安装片106可以是独立于第一机箱101和第二机箱102的,再将安装片106放置于与第一围板1012和第二围板1022上的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地方,通过螺钉实现三者的固定连接;或者,安装片106是焊接在第一围板1012上的,将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合上时,通过螺钉依次穿过安装片106上的螺纹通孔以及第二围板1022上的螺纹通孔,实现第一机箱101和第二机箱102如书本合上时的上锁功能;或者安装片106是焊接在第二围板1022上,将第一机箱101与第二机箱102合上时,通过螺钉依次穿过安装片106上的螺纹通孔以及第一围板1012上的螺纹通孔,实现第一机箱101和第二机箱102如书本合上时的上锁功能。
本实施例中其他元器件的特征及安装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应用于高压大功率逆变设备,所述功率单元包括:铰接的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设置于所述第一机箱内的电容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机箱内、通过软铜排与所述电容组件电连接的散热器组件;其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电容铜排;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器、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所述的制造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S101、将电容组件安装在第一机箱内,其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电容铜排;
具体的,所述电容组件中的所述电容与电容铜排之间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无区别,此处不再赘述。
S102、将散热器组件设置在第二机箱内,其中,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器、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
具体的,所述散热器组件中的所述功率器件分别与所述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存在电连接。
S103、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通过旋转铰链连接;
具体的,将设置有所述电容组件的所述第一机箱,与设置有所述散热器组件的所述第二机箱,通过旋转铰链进行连接。
S104、将所述电容组件与所述散热器组件通过软铜排电连接;
所述功率器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出铜排电连接,所述功率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软铜排与所述电容组件内的电容铜排进行电连接。
本实施例还提供的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将所述电容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机箱内,将所述散热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机箱内,并且所述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通过软铜排实现电连接,并通过铰接实现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的连接固定,使得所述功率单元内的全部器件分别设置于两个较小的空间,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垂直布局方式,节约空间的同时,降低了整机结构成本;而且所述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的装配(也即所述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的装配)可以同时分别进行,减少生产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通过所述软铜排进行电连接,方便将所述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像书本一样打开,进行维护操作。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应用于高压大功率逆变设备,所述功率单元包括:铰接的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设置于所述第一机箱内的电容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机箱内、通过软铜排与所述电容组件电连接的散热器组件;其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电容铜排;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器、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所述的制造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S101、将电容组件安装在第一机箱内,其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电容铜排;
S102、将散热器组件设置在第二机箱内,其中,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器、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
S103、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通过旋转铰链连接;
S104、将所述电容组件与所述散热器组件通过软铜排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机箱包括:
第一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一围板;
所述第二机箱包括:
第二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二围板;
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铰接。
优选的,如图7所示,S101步骤包括:
S1011、将所述电容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机箱的第一底板上;
先将所述电容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上,其具体的排列形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
S1012、将所述电容铜排安装固定于所述电容电极上。
然后将所述电容铜排安装固定于所述电容的电极上,并且其具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
S102步骤包括:
S1021、将所述散热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底板上;
关于所述散热器组件的内部安装过程,其中所述散热器的安装固定为第一顺序。
S1022、将所述功率器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散热器基板表面;
所述功率器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散热器基板表面的具体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1023、将所述PCB控制板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围板上;
具体的,可以将所述PCB控制板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围板上的任意一侧,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S1024、将所述输出铜排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围板上。
具体的,可以将述输出铜排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围板上的任意一侧,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中关于所述电容组件的安装及所述散热器组件的安装的先后顺序并不一定限于上述顺序,各个步骤也可以同时进行。同时,所述功率单元内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与功率器件装配完成后,需整体翻转倒扣在机箱上,生产操作难度大,特别是大功率的静止无功补偿发生器功率单元,散热器重量可达40-50kg,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而本实施例公开的所述散热器组件的安装过程不存在整体翻转倒扣的危险动作,安装过程简单易操作。
本实施例内其他步骤及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如图8所示,包括:
S101、将电容组件安装在第一机箱内,其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电容铜排;
S102、将散热器组件设置在第二机箱内,其中,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器、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
S103、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通过旋转铰链连接;
S104、将所述电容组件与所述散热器组件通过软铜排电连接;
S105、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封合;其中,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封合的方式包括:通过卡扣、搭扣或者螺钉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封合连接固定,其连接固定的位置与实现所述铰接的一侧相对;
通过螺钉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封合连接固定时,可以配合安装片的使用,所述安装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机箱或所述第二机箱的一端,所述安装片与所述第二围板或所述第一围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通孔,且所述第二围板或所述第一围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的对应位置与安装所述铰接部件的一侧相对;
所述安装片可以是独立于所述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的,再将所述安装片放置于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上的螺纹通孔相对应的地方,通过螺钉实现三者的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安装片是焊接在所述第一围板上的,将所述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合上时,通过螺钉依次穿过所述安装片上的螺纹通孔以及所述第二围板上的螺纹通孔,实现所述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如书本合上时的上锁功能;或者所述安装片是焊接在第二围板上,将所述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合上时,通过螺钉依次穿过所述安装片上的螺纹通孔以及所述第一围板上的螺纹通孔,实现所述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如书本合上时的上锁功能。
在完成所述电容组件与散热器组件的安装过程,并将所述第一机箱和第二机箱实现铰接后,可以通过所述卡扣、搭扣或者安装片与螺钉使得所述功率单元实现如书本合上时上锁一样的功能;同时,所述卡扣、搭扣或者安装片设置于与实现所述铰接相对的一侧,使得对于所述功率单元如书本合上时上锁的安装固定更为牢靠;所述卡扣、搭扣或者安装片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的其他侧,只要不是实现所述铰接的一侧即可发挥其固定作用。
本实施例内其他步骤及具体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功率单元,应用于大功率逆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接的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
设置于所述第一机箱内的电容组件;
设置于所述第二机箱内、通过软铜排与所述电容组件电连接的散热器组件;
其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电容铜排;
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器、与所述电容组件电连接的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箱包括:
第一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一围板;
所述第二机箱包括:
第二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二围板;
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所述电容铜排设置于所述电容电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所述功率器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基板表面;
所述PCB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围板上;
所述输出铜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围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控制板与所述输出铜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围板的同一侧,且与安装所述铰接部件的一侧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合连接所述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机箱或所述第二机箱的一端,所述安装片与所述第二围板或所述第一围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螺纹通孔,且所述第二围板或所述第一围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的对应位置与安装所述铰接部件的一侧相对;
或者还包括:用于封合连接所述第一围板及第二围板的卡扣或者搭扣结构,所述卡扣或者搭扣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上。
7.一种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大功率逆变设备内的功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1)将电容组件安装在第一机箱内,其中,所述电容组件包括电容及电容铜排;
2)将散热器组件设置在第二机箱内,其中,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散热器、功率器件、PCB控制板及输出铜排;
3)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通过旋转铰链连接;
4)将所述电容组件与所述散热器组件中的功率器件通过软铜排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箱包括:
第一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一围板;
所述第二机箱包括:
第二底板;
围设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底板垂直布置的第二围板;
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二围板通过旋转铰链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容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机箱内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电容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一机箱的第一底板上;
将所述电容铜排安装固定于所述电容电极上。
将所述散热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机箱内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散热器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底板上;
将所述功率器件安装固定于所述散热器基板表面;
将所述PCB控制板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围板上;
将所述输出铜排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机箱的第二围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率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封合;其中,将所述第一机箱与所述第二机箱封合的方式包括:通过卡扣、搭扣或者螺钉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机箱与第二机箱封合连接固定,其连接固定的位置与实现所述铰接的一侧相对。
CN201310542572.8A 2013-11-05 2013-11-05 一种功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546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2572.8A CN103546018B (zh) 2013-11-05 2013-11-05 一种功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2572.8A CN103546018B (zh) 2013-11-05 2013-11-05 一种功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6018A true CN103546018A (zh) 2014-01-29
CN103546018B CN103546018B (zh) 2015-12-30

Family

ID=4996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42572.8A Active CN103546018B (zh) 2013-11-05 2013-11-05 一种功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601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316A (zh) * 2014-05-05 2014-08-13 昆山达功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滤波器安装结构
CN104064968A (zh) * 2014-06-03 2014-09-24 江苏华冠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功率组件
CN104779816A (zh) * 2015-04-07 2015-07-15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掘进机截割电机用变频功率装置
CN109600020A (zh) * 2017-09-29 2019-04-09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
CN111993445A (zh) * 2020-07-24 2020-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驱动柜及机器人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9674A1 (ja) * 2003-09-18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キャパシタユニット
CN201084077Y (zh) * 2007-06-29 2008-07-09 上海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立卧两用电脑机箱
CN202918608U (zh) * 2012-11-07 2013-05-01 重庆蓝盾电子技术服务公司 智能控制箱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9674A1 (ja) * 2003-09-18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キャパシタユニット
CN201084077Y (zh) * 2007-06-29 2008-07-09 上海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立卧两用电脑机箱
CN202918608U (zh) * 2012-11-07 2013-05-01 重庆蓝盾电子技术服务公司 智能控制箱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6316A (zh) * 2014-05-05 2014-08-13 昆山达功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滤波器安装结构
CN104064968A (zh) * 2014-06-03 2014-09-24 江苏华冠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功率组件
CN104779816A (zh) * 2015-04-07 2015-07-15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掘进机截割电机用变频功率装置
CN104779816B (zh) * 2015-04-07 2017-06-2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掘进机截割电机用变频功率装置
CN109600020A (zh) * 2017-09-29 2019-04-09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
CN109600020B (zh) * 2017-09-29 2021-01-29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
CN111993445A (zh) * 2020-07-24 2020-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驱动柜及机器人系统
CN111993445B (zh) * 2020-07-24 2021-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驱动柜及机器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6018B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8766B2 (en) Laminated busbar assembly with substrate
CN103546018A (zh) 一种功率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WO2008087781A1 (ja) Dc-dcコンバータモジュール
US20180228026A1 (en) Low profile packaging and assembly of a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in modular form
CN207474565U (zh) 柔性电路板、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TWI677183B (zh) 太陽光發電裝置
CN104780749A (zh) 绝缘屏蔽支撑板以及层叠式功率模块
CN205336121U (zh) 变频器的电容组件
CN202906241U (zh) 防尘电器柜
CN202307879U (zh) 一种SiP模块的结构
CN202949347U (zh) 一种模组功率单元及变流器
CN20440826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接线盒
CN205305216U (zh) 一种折叠式的便携散热装置
CN205356117U (zh) 变频器的安装结构
CN202634253U (zh) 具有分层结构的变频器
CN202513834U (zh) 一种逆变单元组装结构
CN202997910U (zh) 高压发生器设备
KR101476330B1 (ko) 커패시터 모듈
TWI449243B (zh) 電池固定架
JP201203356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901518A (zh) 一种高压电力变换设备及其功率单元
CN105610374B (zh) 电动机控制单元
CN213303524U (zh) 一种花瓣型前后维护箱体
CN203326861U (zh) 防爆变频器机芯安装结构及防爆变频器机芯设备
CN208939836U (zh) 一种变频电源的逆变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