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7183B - 太陽光發電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太陽光發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7183B
TWI677183B TW104120123A TW104120123A TWI677183B TW I677183 B TWI677183 B TW I677183B TW 104120123 A TW104120123 A TW 104120123A TW 104120123 A TW104120123 A TW 104120123A TW I677183 B TWI677183 B TW I6771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x
fixing portion
box fixing
power generation
photovoltaic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0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1510A (zh
Inventor
永井規夫
Norio Nagai
三宅弘敏
Hirotoshi Miyake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納倍路股份有限公司
Nabell Corp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納倍路股份有限公司, Nabell Corporation filed Critical 日商納倍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1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1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7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71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2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PV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45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including thin film solar cells, e.g. single thin film a-Si, CIS or CdTe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具備:端子盒12,配置於端子盒固定部3,且該端子盒固定部3配置於基材2;以及,發電體,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上側、下側等全部4方向中至少某2方向,且係分別形成方形狀,並且由單一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之上側及/或下側之發電體或者左側及/或右側之發電體,或者,係由複數個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且由整體形成方形狀之單一太陽光發電體群構成之上側及/或下側或者左側及/或右側之發電體;上述各發電體4…11之全部,成為可往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表面側或背面側折疊。

Description

太陽光發電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太陽光發電裝置,尤其是關於一種複數個太陽光發電面板或太陽光發電體薄膜等之太陽光發電體可在相鄰接之太陽光發電體之間折疊之太陽光發電裝置。
至今,太陽光發電裝置,在以國家之電力買受制度之創設為背景之下,大多為多數個設置在住家、大樓或工廠等構造物之屋頂或屋頂台上、或大量地設置在較寬廣的土地等。如此般之多數個設置在構造物或土地之太陽光發電裝置,幾乎是將由複數個電池構成之模組配置在既定之面積的太陽光發電體(太陽光面板等)以藉由架台而傾斜之狀態而支承者。另一方面,上述太陽光發電裝置,亦存在有早期被使用作為計算機之電源,近年來則被利用作為用於對行動電話等之家電製品等充電之電池。
然而,在上述之設置在構造物或土地上的太陽光發電裝置,係固定於該構造物等,並不能攜帶搬運,而另一方面,在作為對家電製品充電之用途而販售之太陽光發電裝置,由於較小型因此適合攜帶搬運,但相反地所獲得之電力較小。換言之,被期望有在沒有能獲得商用電源之環境的場所或因震災等天災地變而無法使用電源設備之場所亦能夠攜帶,並且可確保所要求之發電量的太陽光發電裝置。
因此,習知以往作為具備有如此功能之太陽光發電裝置,被 提出有以下所列舉等各種提案。例如,被提出有以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使在上面固定有太陽光發電薄膜之剛性面板彼此藉由鉸鏈(hinge)而在特定方向連結,在上述固定有各個鉸鏈之位置,成為可藉由反覆外折與內折而折疊之構造,且在折疊狀態中成為上下重疊太陽光發電薄膜之狀態,在展開狀態中成為上述複數個太陽光發電薄膜之正面分別成為水平之狀態。此外,另亦有如以下之提案(專利文獻2):在可撓性基材之上面,固定複數個太陽光面板,成為可在該等複數個太陽光面板與太陽光面板之間藉由將上述可撓性基材彎曲而折疊者。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344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3177813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及2中所揭示之各個太陽光發電裝置中,各個太陽光發電薄膜或太陽光面板等之太陽光發電體,分別藉由配線而使形成在各個太陽光發電體之正側之端子彼此及負側之端子彼此電連接,且分別與外部輸出用之正側纜線與負側纜線連接。而且,上述正側纜線與負側纜線,與蓄電池或變流器(電力調節器)等之電子機器連接。
因此,在上述各專利文獻1、2中所揭示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中,分別連接在特定方向排列配置成之各太陽光發電體之配線之長度極為長條,其結果為不僅電阻變大,而且太陽光發電體之數量增加越多,折疊動作亦越是增加,且上述配線在中途部斷線之危險性高。
因此,本發明係為了解決習知的太陽光發電裝置所具有的課 題而提出,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的太陽光發電裝置,其不僅可摺疊且攜帶性佳,而且能夠藉由使配線之長度縮短而抑制電阻,並且能夠減少上述配線在中途部斷線的危險性。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提出,第1發明(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基材,由織物或樹脂製片材等之可折疊的片材體構成;方形狀之端子盒固定部,配置於該基材;端子盒,配置於該端子盒固定部之表面或背面之某面;以及,發電體,配置於上述基材之表面、且該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下側、左側或右側之全部4方向中至少某2方向,且係分別形成方形狀,並且由單一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之上側及/或下側之發電體或者左側及/或右側之發電體,或者,係由複數個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且由整體形成方形狀之單一太陽光發電體群構成之上側及/或下側或者左側及/或右側之發電體;上述各發電體之全部,成為可往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之表面側或背面側折疊。
在該第1發明中,藉由太陽光進行發電之發電體,配置於配置有上述端子盒之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下側、左側或右側之全部4方向中至少某2方向。在該至少2方向配置有發電體之狀態,例如有以下羅列之態樣。
(A)在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與下側之雙方(2方向)分別配置有發電體。
(B)在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與右側之雙方(2方向)分別配置有發電體。
上述(A)及(B)之態樣,換言之,係在配置於上側之發電體與配置於下側之發電體之間、或左側之發電體與右側之發電體之間,分別配置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之態樣。
(C)在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與下側之某一方、與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與右側之某一方分別配置有發電體(合計2方向)。
(D)在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與下側之雙方、與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或右側之某側分別配置有發電體(於3方向配置之態樣)。
(E)在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與右側之雙方、與該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或下側之某側分別配置有發電體(於3方向配置之態樣)。
(F)在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與右側之雙方、與該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及下側之雙方分別配置有發電體(於4方向配置之態樣)。
另外,在上述(A)~(F)之態樣中配置有各個發電體之情形,上述基材之面積、形狀,為對應端子盒固定部之面積、形狀以及全部發電體之面積、形狀的面積、形狀。
根據上述第1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上述各發電體之全部,藉由折疊上述基材本身,不僅可使其位於端子盒固定部上(重疊),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與端子盒之距離之總和,亦較習知的太陽光發電裝置般以將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並列於一方向之方式配置的情形之距離之總和短。其結果為,能夠使電連接構成上述發電體之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與上述端子盒之配線之長度之總和較短,結果為能夠大幅地抑制電阻。此外,在該第1發明中,在以在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上配置各發電體般折疊(重疊)、將折疊在該端子盒固定部上之發電體展開的情形中,由於將從各個發電體起至端子盒之配線折疊、展開的部位僅為一次,因此能夠大幅地減少各發電體與端子盒固定部之間的配線斷線之危險性。
另外,構成該第1發明之基材,如上述般,只要是由織物或 樹脂製片材或合成皮革等般之可折疊之片材體構成即可,作為上述織物,例如可列舉織布或不織布等。此外,樹脂製片材,並不特別限定於樹脂之材料,但較佳為選擇至少不會有因反覆進行彎曲操作而疲勞、破斷或裂開等之材料,進一步地,亦可為積層有複數種類之樹脂製片材者。此外,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係構裝從上述各發電體起至端子盒之配線之一部分的部位。
此外,上述各發電體,如上述已記載般,可為形成方形狀之單一太陽光發電體,亦可為由複數個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且整體形成方形狀之單一太陽光發電體群構成。當然,構成本發明之太陽光發電體或發電體,只要是至少藉由太陽光之照射而將該太陽光能量轉換成電能量(進行發電)者即可,亦可為單一電池或模組或者構成為陣列者。進一步地,該太陽光發電體,亦可為使用有個別的單結晶或多結晶之矽基板的形式(單結晶矽太陽電池、結晶矽太陽電池)、或者在玻璃或金屬等之基板上形成有薄膜狀之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的非晶矽太陽電池、亦或以複數種元素為主原料的化合物半導體太陽電池(單結晶化合物半導體太陽電池、多結晶化合物半導體太陽電池)。此外,(作為整體)形成方形狀之構成單一太陽光發電體群之太陽光發電體之數量,雖亦與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之大小或配置單一太陽光發電體群之基材上之空間有關,但例如亦可為以作為形成長方形狀之2個太陽光發電體的太陽光發電薄膜之長邊互相平行之方式左右排列而成者。
此外,第2發明(請求項2記載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1發明中,在該基材之表面、且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斜上側、左斜下 側、右斜上側或右斜下側之全部4方向中之某方向,以與該上側及/或下側或者左側及/或右側之發電體隔著既定間隔之方式,配置斜方向之發電體。
該第2發明,若依循上述第1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中的各發電體之配置態樣進行說明,則例如包含以下羅列之態樣。
(G)在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與下側之雙方(2方向)分別配置有發電體,並且在上述配置於上側或下側之發電體之左側或右側,配置有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
(H)在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與右側之雙方(2方向)分別配置有發電體,並且在上述配置於左側或右側之發電體之上側或下側之某側,配置有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
(I)在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與下側之某一方、與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與右側之某一方分別配置有發電體,並且在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斜上側或左斜下側或者右斜上側或右斜下側之某側,配置有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
(J)在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與下側之雙方、與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或右側之某側分別配置有發電體(於3方向配置之態樣),並且在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斜上側或左斜下側或者右斜上側或右斜下側之某側,配置有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
(K)在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與右側之雙方、與該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或下側之某側分別配置有發電體(於3方向配置之態樣),並且在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斜上側或左斜下側或者右斜上側或右斜下側之某側,配置有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
(L)在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側與右側之雙方、與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及下 側之雙方分別配置有發電體(於4方向配置之態樣),並且在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斜上側或左斜下側或者右斜上側或右斜下側之某側,配置有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
根據上述第2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由於進一步配置有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因此能夠增加發電量,此外,不僅能夠使從各發電體起至端子盒之配線之長度縮短,且將該斜方向之發電體往端子盒固定部上或端子盒固定部下折疊(重疊)、將已折疊之該斜方向之發電體展開之操作,在上述(G)與(H)之各態樣中,分別以一次的操作即可,此外,在上述(I)~(L)之各態樣中,分別以一次或二次的操作而結束。亦即,在該第2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中,在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往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上或端子盒固定部下折疊之情形,從該斜方向之發電體起至端子盒之配線折彎的部位,最多也只有2個部位,相對於此,將(配置有與上述發電體相同數量之發電體之)習知的太陽光發電體並列於一方向而成者,其至端子盒為止之配線折彎的部位超過此數量,因此根據本發明,能夠有效地防止因反覆進行折疊、展開之操作而使配線在途中切斷的危險性。
另外,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與上側或下側或者左側或右側之發電體之間,係分別實施用於電連接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與端子盒之配線的部位,只要是至少可實施該配線的間隔即可。
此外,第3發明(請求項3記載之發明),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1或第2發明之任一者中,該基材之外形形狀形成方形狀,該端子盒固定部,配置於該基材之中央,並且,該各發電體,以圍繞該端子盒固定部之方式配置。
在該第3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中,由於該端子盒固定部配置於上述基材之中央,並且該各發電體以圍繞該端子盒固定部之方式配置,因此,成為配置有該上側及下側之發電體、與該左側及右側之發電體、以及從端子盒固定部起左上方向、左下方向、右上方向及右下方向之全部4個斜方向之發電體的8個發電體。因此,相較於構成上述第1或第2發明之發電體數量,能夠使發電量增加,並且,以將上述4個斜方向之發電體重疊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上或端子盒固定部下之方式摺疊之操作,以二次操作就完成,因此,與上述已說明之發明相同般,能夠大幅地減少斷線之危險性。
此外,第4發明(請求項4記載之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端子盒固定部,形成方形狀;端子盒,配置於該端子盒固定部之表面或背面之某面;上側及/或下側或者左側及/或右側之基材,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下側、左側或右側之全部4方向中至少某2方向,分別形成方形狀,並且透過鉸鏈或具有可撓性之片材體而與該端子盒固定部連結,且分別形成方形狀且板狀;以及,發電體,配置於上述各個基材之表面,且係由單一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之發電體,或者,係由複數個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且由整體形成方形狀之單一太陽光發電體群構成之發電體;上述各基材之全部,成為可往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之表面側或背面側折疊。
該第4發明,在與上述第1發明進行比較的情形,係將配置各發電體之基材,設為在不使用如構成上述第1發明之基材般之一體者之下,在分別與端子盒固定部的關係中,係透過鉸鏈或具有可撓性之片材體 而連結之基材,而成為獨立之構成,在各個之基材上配置有上述發電體的這方面是互為不同的,其他之構成則實質上不變。
因此,即使是該第4發明,亦能夠實現與上述第1發明相同之作用效果。
另外,構成該第4發明之各基材,只要是分別形成方形狀且板狀者即可,但較佳為其厚度盡可能薄。
此外,第5發明(請求項5記載之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4發明中,在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斜上側、左斜下側、右斜上側或右斜下側之全部4方向中之某方向,在該上側及/或下側或者左側及/或右側之基材透過鉸鏈或具有可撓性之片材體連結斜方向之基材;在上述斜方向之基材之表面,配置有由單一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之發電體、或由複數個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且由整體形成方形狀之單一太陽光發電體群構成之發電體。
該第5發明,係限定上述第4發明,在與限定上述第1發明之第2發明進行比較的情形,取代構成上述第1發明之基材,伴隨第4發明以個別的獨立之基材作為構成要素,該第5發明由於係進一步附加有斜方向之基材,因此並非為與該第2發明實質上有改變者。
因此,該第5發明亦能夠實現與上述第2發明相同之作用效果。
此外,第6發明(請求項6記載之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4發明或第5發明之某者中,透過該鉸鏈或具有可撓性之片材體而分別連結之基材整體之外形形狀形成方形狀,該端子盒固 定部,配置於該基材整體之中央。
該第6發明,係限定上述第4或第5發明,且係伴隨該第4發明取代構成上述第1發明之基材而以個別的獨立之基材作為構成要素之內容,因此並非為與上述第3發明實質上有改變者。
因此,該第6發明亦能夠實現與上述第3發明相同之作用效果。
根據上述第1發明(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上述各發電體之全部,藉由折疊上述基材本身,不僅可使其位於端子盒固定部上或端子盒固定部下(重疊),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與端子盒之距離之總和,亦較習知的太陽光發電裝置般以將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並列於一方向之方式配置的情形之距離之總和短。其結果為,能夠使電連接構成上述發電體之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與上述端子盒之配線之長度之總和較短,結果為能夠大幅地抑制電阻。此外,在該第1發明中,在以在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上或端子盒固定部下配置各發電體般折疊(重疊)、將折疊在該端子盒固定部上或端子盒固定部下之發電體展開的情形中,由於將從各個發電體起至端子盒之配線折疊、展開的部位僅為一次,因此能夠大幅地減少各發電體與端子盒固定部之間的配線斷線之危險性。另外,第4發明(請求項4記載之發明),亦能夠實現與該第1發明相同之效果。
此外,根據第2發明(請求項2記載之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由於除了構成上述第1發明之發電體之外,亦進一步配置有上述斜方向之發電體,因此能夠增加發電量,此外,不僅能夠使從各發電體起至端子盒之配線之長度總和縮短,且將該斜方向之發電體往端子盒固定部上或 端子盒固定部下折疊(重疊)、將已折疊之該斜方向之發電體展開之操作,分別即使最多也只有2個部位,相對於此,將(配置有與上述發電體相同數量之發電體之)習知的太陽光發電體並列於一方向而成者,其至端子盒為止之配線折彎的部位超過此數量,因此根據該第2發明,能夠有效地防止因反覆進行折疊、展開之操作而使配線在途中切斷的危險性。另外,第5發明(請求項5記載之發明),亦能夠實現與該第2發明相同之效果。
此外,在第3發明(請求項3記載之發明)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中,由於該端子盒固定部配置於上述基材之中央,並且該各發電體係全部配置有8個發電體,因此,不僅相較於構成上述第1或第2發明之發電體數量,能夠使發電量增加,且以各個之斜方向之發電體重疊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上或端子盒固定部下之方式摺疊之操作,以二次操作就完成,因此,與上述已說明之發明相同般,能夠大幅地減少配線斷線之危險性。另外,第6發明(請求項6記載之發明),亦能夠實現與該第3發明相同之效果。
1‧‧‧太陽光發電裝置
2‧‧‧基材
3‧‧‧端子盒固定部
4‧‧‧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
4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4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5‧‧‧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
5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5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6‧‧‧第3太陽光發電體群
6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6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7‧‧‧第4太陽光發電體群
7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7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8‧‧‧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
8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8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9‧‧‧第6太陽光發電體群
9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9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10‧‧‧第7太陽光發電體群
10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10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11‧‧‧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
11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11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12‧‧‧端子盒
21‧‧‧太陽光發電裝置
22‧‧‧基材
23‧‧‧端子盒固定部
24‧‧‧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
24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24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25‧‧‧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
25a‧‧‧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25b‧‧‧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
50‧‧‧太陽光發電裝置
51‧‧‧第1基材
52‧‧‧第2基材
53‧‧‧第3基材
54‧‧‧第4基材
55‧‧‧第5基材
56‧‧‧第6基材
57‧‧‧第7基材
58‧‧‧第8基材
63‧‧‧端子盒固定部
64‧‧‧端子盒
65‧‧‧一方之鉸鏈
66‧‧‧另一方之鉸鏈
圖1,係示意性地表示展開第1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2,係示意性地表示基材的俯視圖。
圖3,係連接有配線之端子盒之內部的電路圖。
圖4,係示意性地表示已折疊圖1中所示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之一部分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5,係示意性地表示從圖4中所示之狀態進一步折疊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6,係分別示意性地表示發電體之配置之態樣的俯視圖;(A)係示意性地表示在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右兩側之2方向固定有發電體之狀態的俯視圖;(B)係示意性地表示在端子盒固定部之上下兩側之2方向固定有發電體之狀態的俯視圖;(C)及(D)係示意性地表示從端子盒固定部起於3方向固定有發電體之狀態的俯視圖;(E)係示意性地表示從端子盒固定部起於4方向固定有發電體之狀態的俯視圖;(F)係示意性地表示從端子盒固定部起於斜方向固定有發電體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7,係分別示意性地表示發電體之配置之態樣的俯視圖;(A)及(B)係分別示意性地表示從圖1中所示之發電體之配置狀態進一步地在上側及下側或左側及右側分別固定有發電體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8,係示意性地表示展開第2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之狀態的俯視圖。
以下,針對用於實施本發明之最佳之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地進行說明。
該第1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1,如圖1所示般,具備有:基材2,由形成方形狀之樹脂製片材(合成皮革)構成;方形狀之端子盒固定部3,固定於該基材2之中央;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固定於上述基材2之表面;以及,端子盒12,固定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中央。
上述基材2,在該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1中,如圖2所示般,係整體形狀形成方形狀,在分別具有可撓性之樹脂製之表面片材 2a及背面片材2b、與該等表面片材2a與背面片材2b之間,配置有形成與下述之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相同形狀之第1至第8中間板2c…2j。該等第1至第8中間板2c…2j,係較表面片材2a及背面片材2b或上述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稍微更具有剛性者,且厚度為0.2~0.5mm,該基材2之厚度、在上述表面片材2a及背面片材2b之間配置有上述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之任某一者的部位之厚度為1.0mm以下。
此外,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係藉由環氧樹脂等具有絕緣性之樹脂形成方形狀,在該端子盒固定部3,構裝有下述之未圖示之多數條配線。此外,在該端子盒固定部3之中央,固定有上述端子盒12。
而且,上述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如圖1所示般,分別形成與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形狀相似的形狀、且較該端子盒固定部3稍微小的形狀,且分別由形成長方形狀之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a…11a、及形成與該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a…11a相同形狀之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b…11b構成。上述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a…11a與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b…11b以長邊互相平行之方式固定。該等一方及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a,4b…11a,11b,分別為太陽光發電薄膜。另外,上述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固定於與配置有上述第1至第8中間板2c…2j之位置對應之位置。
而且,上述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4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上側,上述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5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下側,上述第3太陽光發電體群6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左側,上述第4 太陽光發電體群7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右側,上述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8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左上側,上述第6太陽光發電體群9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左下側,上述第7太陽光發電體群10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右上側,上述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11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右下側。亦即,在該第1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1中,從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起在上下方向之2方向配置有第1及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4,5,在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右方向之2方向配置有第3及第4太陽光發電體群6,7,並且,在該端子盒固定部3之斜方向配置有第5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8…11。
另外,上述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4與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8之間、該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4與第7太陽光發電體群10之間,此外,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5與第6太陽光發電體群9之間、該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5與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11之間,以及,上述第3太陽光發電體群6與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8之間、該第3太陽光發電體群6與第6太陽光發電體群9之間,以及,上述第4太陽光發電體群7與第7太陽光發電體群10之間、上述第4太陽光發電體群7與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11之間,係分別稍微分離。而且,該等分離之部位之全部或一部分,係實施用於電連接形成於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之正端子或負端子與上述端子盒12的配線之部位,並且包含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與第1至第4太陽光發電體群4…7之間,且係在進行將該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之全部以位於端子盒固定部3上或端子盒固定部3下之方式折疊、將已折疊之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以如該圖1所示般展開時反覆折彎的部位。
而且,構成上述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之一方及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a,4b…11a,11b,分別在相同位置形成正端子與負端子(各個符號則省略)。而且,分別形成在構成上述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4之一方及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a,4b的正端子與負端子藉由配線而相互電連接,並且該(正側之)配線與上述端子盒12連接。此外,分別形成在構成上述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4之一方及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a,4b的負端子與負端子藉由配線而相互電連接,並且該(負側之)配線與上述端子盒12連接。而且,如此般之配線,在上述第2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5…11亦同樣地,各個正端子或負端子相互地藉由配線連接,各個配線與上述端子盒12連接。
圖3,係示意性地表示已將上述端子盒12與連接於該端子盒12之配線配置於未圖示之基板之狀態的電路圖,該端子盒12,其平面形狀形成方形狀,且設定成約10~12mm左右之厚度。而且,在上述端子盒12,配置有第1至第8正側輸入端子12a…12h以及第1至第8負側輸入端子12i…12p,其中,該等第1至第8正側輸入端子12a…12h係分別沿一方之長邊而與連接於上述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之正側之配線連接,該等第1至第8負側輸入端子12i…12p係分別沿另一方之長邊而與連接於上述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之負側之配線連接。此外,在該端子盒12,沿一方之短邊而配置有正側輸出端子12q,在該正側輸出端子12q之附近配置有負側輸出端子12r。而且,上述第1至第8正側輸入端子12a…12h分別與一條正側配線12s連接,並且該正側配線12s之端部與上述正側輸出端子12q連接。此外,上述第1至第8負側輸入端子12i…12p分別與一條負側配線12t連接,並且該負側配線12t之端部與上述負側輸出端子12r連 接。另外,在上述第1至第8正側輸入端子12a…12h與正側配線12s之間,分別配置有分別用於防止逆流之二極體(diode)12u。另外,在設置於上述端子盒12之正側輸出端子12q,連接有與未圖示之蓄電單元連接之正側輸出纜線15,在上述負側輸出端子12r,連接有與上述蓄電單元連接之負側輸出纜線16。
以下,針對折疊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1之方法簡單地進行說明。
該折疊方法,在圖1所示之狀態(已展開狀態)中,沿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周圍4邊之任何的邊,將上述基材2經過4次折疊。另外,在該實施形態中,由於將上述端子盒12固定在端子盒固定部3上(端子盒固定部3之表面),因此上述基材2之折疊方法,係以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周圍之4邊均成為“山”之方式折疊。藉由如此般之方法,上述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之全部,重疊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下方。例如,首先,藉由沿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與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4之間的邊折疊,將該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4折疊於端子盒固定部3之下方,並且分別將上述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8折疊於第3太陽光發電體群6之下方,將上述第7太陽光發電體群10折疊於第4太陽光發電體群7之下方。接著,藉由沿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與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5之間的邊折疊,將該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5折疊於配置有上述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4之基材2之背面側,並且分別將上述第6太陽光發電體群9折疊於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8之下方、將上述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11折疊於配置有第7太陽光發電體群10之基材2之下方(參照圖4)。接著,藉由沿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與第3太陽光發電 體群6之間的邊折疊,將上述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8與第6太陽光發電體群9,折疊於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5之下方。此外,藉由沿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與第4太陽光發電體群7之間的邊折疊基材2,將上述第7太陽光發電體群10與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11,折疊於亦已折疊於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8與第6太陽光發電體群9之第3太陽光發電體群6之下方(參照圖5)。其結果為,上述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之全部折疊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下方,成為在表面固定上述端子盒12且端子盒固定部3位於最上部。另外,在將上述端子盒12配置在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背面的情形,上述基材2之折疊方法,只要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周圍4邊均成為“谷”之方式折疊即可。
另外,在上述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1中,雖係在基材2之中央固定有端子盒固定部3,在該端子盒固定部3之周圍配置有第1至第8發電體4…11,但在該發明中,發電體只要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之上側、下側、左側或右側之全部4方向中的至少任2方向即可,例如,可為如圖6(A)示意性地所示般,在基材22之表面,於端子盒固定部23之左側固定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24,於右側固定有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25者(太陽光發電裝置21),亦可為如圖6(B)所示般,於端子盒固定部23之上側固定有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26,且於下側固定有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27者(太陽光發電裝置21)。此外,如圖6(C)所示般,亦可為在構成圖6(A)所示之太陽光發電裝置21之端子盒固定部23之下側固定有第3太陽光發電體群28者,或者,如圖6(D)所示般,在端子盒固定部23之上側固定有第3太陽光發電體群28者。此外,如圖6(E)所示般,亦可為在端子盒固定部23之左 右上下分別固定有太陽光發電體群(第1至第4太陽光發電體群24…27)者。再進一步地,如圖6(F)所示般,亦可為在構成圖6(E)所示之太陽光發電裝置21之端子盒固定部23之左斜上側,構成本發明之在斜方向固定有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29者。此外,如圖7中之(A)所示般,亦可為分別在構成圖1所示之太陽光發電裝置1之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8之上側固定有第9太陽光發電體群31,在上述第1太陽光發電體群4之上側固定有第10太陽光發電體群32,在上述第7太陽光發電體群10之上側固定有第11太陽光發電體群33,此外,在上述第6太陽光發電體群9之下側固定有第12太陽光發電體群34,在上述第2太陽光發電體群5之下側固定有第13太陽光發電體群35,在上述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11之下側固定有第14太陽光發電體群36者,或者,如圖7中之(B)所示般,亦可為分別在上述第5太陽光發電體群8之左側固定有第9太陽光發電體群37,在上述第3太陽光發電體群6之左側固定有第10太陽光發電體群38,在上述第6太陽光發電體群9之左側固定有第11太陽光發電體群39,在上述第7太陽光發電體群10之右側固定有第12太陽光發電體群40,在上述第4太陽光發電體群7之右側固定有第13太陽光發電體群41,在上述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11之右側固定有第14太陽光發電體群42者。
而且,根據上述之實施形態之各太陽光發電裝置1,21,上述各太陽光發電體群(符號省略)之全部,藉由折疊上述基材2本身,不僅能夠使該等位於端子盒固定部2,23之下側(重疊),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群與端子盒12之距離之總和,亦較習知的太陽光發電裝置般以將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並列於一方向之方式配置的情形之距離之總和短。其結果為,能夠使電 連接構成上述太陽光發電體群之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與上述端子盒之配線之長度之總和較短,結果為能夠大幅地抑制電阻。此外,在該實施形態之各太陽光發電裝置1,21中,在以在上述端子盒固定部3,23之下側配置各太陽光發電體群般折疊(重疊)、將折疊在該端子盒固定部3,23之下側的太陽光發電體群展開的情形中,由於將從各個太陽光發電體群起至端子盒12之配線折疊、展開的部位,相較於習知的太陽光發電裝置般以將個別的太陽光發電體並列於一方向之方式配置的情形,相當程度地減少,因此能夠大幅地減少各太陽光發電體群與端子盒固定部3,23之間的配線斷線之危險性。
此外,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1中,雖已針對以形成方形狀之單一基材2為構成要素,藉由折彎該基材2本身,將各太陽光發電體群(符號省略)折疊於端子盒固定部3之上側或下側者進行了圖示並說明,但本發明亦可為如下者:非以單一基材為構成要素而係以對應成為構成要素之發電體之數量的方形狀且板狀之基材為構成要素,並且分別以鉸鏈連結分別相鄰接之基材彼此與端子盒固定部。
亦即,該第2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50,如圖8所示般,具備第1至第8基材(全部8個基材51…58)、與周圍由該等第1至第8基材51…58所圍繞之端子盒固定部63,且該等相鄰接之第1至第8基材51…58與端子盒固定部63,分別藉由2個鉸鏈65,66而可折疊地連結。而且,在上述第1至第8基材51…58之表面(上面),分別固定有在第1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第1至第8太陽光發電體群4…11,在上述端子盒固定部63之表面(上面),固定有上述端子盒64。
即使是在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5O的情形, 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太陽光發電裝置1同樣地,能夠將所有的發電體4…11折疊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63之下側或上側。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在基材2,51…58上,固定有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且該等太陽光發電體群4…11以長邊互相平行之方式固定有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a…11a與另一方之太陽光發電體4b…11b,但構成本發明之發電體,亦可為固定有單一太陽光發電體者。

Claims (3)

  1. 一種太陽光發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基材,由織物或樹脂製片材等之可折疊的片材體構成;方形狀之端子盒固定部,配置於該基材之中央;端子盒,配置於該端子盒固定部之表面或背面之某面;以及發電體,於俯視上述端子盒固定部時,以圍繞該端子盒固定部之方式配置於上述基材之表面、且該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下側、左側、右側以及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斜上側、左斜下側、右斜上側、右斜下側之全部8方向,且係分別形成方形狀,並且由單一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之上側、下側、左側、右側以及左斜上側、左斜下側、右斜上側、右斜下側之發電體,或者,係由複數個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且由整體形成方形狀之單一太陽光發電體群構成之上側、下側、左側、右側以及左斜上側、左斜下側、右斜上側、右斜下側之發電體;上述各發電體之全部,成為可往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之表面側或背面側折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光發電裝置,其中,於俯視上述端子盒固定部時,配置於上述基材之表面、且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斜上側、左斜下側、右斜上側、右斜下側之全部4方向之各發電體,與上述上側、下側、左側、右側之各發電體隔著既定間隔而配置。
  3. 一種太陽光發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端子盒固定部,形成方形狀;端子盒,配置於該端子盒固定部之表面或背面之某面;分別形成方形狀之上側、下側、左側、右側以及左斜上側、左斜下側、右斜上側、右斜下側之基材,於俯視上述端子盒固定部時,以圍繞該端子盒固定部之方式配置於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之上側、下側、左側、右側以及該端子盒固定部之左斜上側、左斜下側、右斜上側、右斜下側之全部8方向,且係分別形成方形狀,並且透過鉸鏈或具有可撓性之片材體而與該端子盒固定部連結;以及發電體,配置於上述各個基材之表面,且係由單一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之發電體,或者,係由複數個太陽光發電體構成且由整體形成方形狀之單一太陽光發電體群構成之發電體;上述左斜上側之基材透過鉸鏈或具有可撓性之片材體而與上述上側之基材與上述左側之基材連結,上述左斜下側之基材透過鉸鏈或具有可撓性之片材體而與上述左側之基材與上述下側之基材連結,上述右斜上側之基材透過鉸鏈或具有可撓性之片材體而與上述上側之基材與上述右側之基材連結,上述右斜下側之基材透過鉸鏈或具有可撓性之片材體而與上述右側之基材與上述下側之基材連結,上述各基材之全部,成為可往上述端子盒固定部之表面側或背面側折疊。
TW104120123A 2014-06-30 2015-06-23 太陽光發電裝置 TWI677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4789A JP6417128B2 (ja) 2014-06-30 2014-06-30 太陽光発電装置
JPJP2014-134789 2014-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1510A TW201611510A (zh) 2016-03-16
TWI677183B true TWI677183B (zh) 2019-11-11

Family

ID=5501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0123A TWI677183B (zh) 2014-06-30 2015-06-23 太陽光發電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83384A1 (zh)
JP (1) JP6417128B2 (zh)
KR (1) KR102391813B1 (zh)
CN (1) CN106464202B (zh)
DE (1) DE112015001881T5 (zh)
TW (1) TWI677183B (zh)
WO (1) WO20160024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4909B2 (ja) * 2015-12-01 2019-12-25 株式会社ナベル 太陽光発電装置
US10461685B2 (en) * 2016-10-04 2019-10-29 Global Solar Energy, Inc. Foldable photovoltaic assembly with non-perpendicular interconnection
US20190273464A1 (en) * 2018-03-05 2019-09-05 David W. Carroll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devices and systems
KR102500609B1 (ko) * 2020-12-29 2023-02-16 한빅솔라(주) 조립형 태양광 패널 구조체
KR102461601B1 (ko) * 2022-06-22 2022-11-01 주식회사 한축테크 발전효율이 향상된 태양광 블록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3375A (ja) * 2004-09-24 2006-04-06 Takuya Okamoto 太陽電池搭載電子機器
US20080245405A1 (en) * 2005-03-11 2008-10-09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Integrated Solar Cell Roof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WM376905U (en) * 2009-07-17 2010-03-21 Tennrich Int Corp Folding type solar photovoltaic module
CN201893355U (zh) * 2010-04-23 2011-07-06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模组
CN203367312U (zh) * 2013-07-29 2013-12-25 山西远航电动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太阳能充电装置
TWM473633U (zh) * 2013-09-02 2014-03-01 Hwa Hsia Inst Of Technology 體溫及太陽能手機充電輔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2187A (en) * 1975-11-24 1977-05-10 Roberts Marvin A Floating solar heater for swimming pools
JPH0244356U (zh) * 1988-09-20 1990-03-27
JP2001332752A (ja) * 2000-05-19 2001-11-30 Canon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その搬送方法、その施工方法およ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US20090178703A1 (en) * 2008-01-10 2009-07-16 Gumm Michael L Configurable Articulated Photovoltaic Assembly
TWM350823U (en) * 2008-10-03 2009-02-11 Golden Sun News Tech Co Ltd Portable solar energy charging device with multi-section foldable capability
ITRM20100015U1 (it) * 2010-02-04 2011-08-05 Pro D3 S R L Gruppo elettrogeno solare mobile
JP5721608B2 (ja) 2010-11-29 2015-05-20 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エーマテリアル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02588676U (zh) 2012-03-22 2012-12-12 云奇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能源包
CN103456813A (zh) * 2012-05-29 2013-12-18 江门市江海区雷迅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3375A (ja) * 2004-09-24 2006-04-06 Takuya Okamoto 太陽電池搭載電子機器
US20080245405A1 (en) * 2005-03-11 2008-10-09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Integrated Solar Cell Roof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WM376905U (en) * 2009-07-17 2010-03-21 Tennrich Int Corp Folding type solar photovoltaic module
CN201893355U (zh) * 2010-04-23 2011-07-06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模组
CN203367312U (zh) * 2013-07-29 2013-12-25 山西远航电动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太阳能充电装置
TWM473633U (zh) * 2013-09-02 2014-03-01 Hwa Hsia Inst Of Technology 體溫及太陽能手機充電輔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91813B1 (ko) 2022-04-29
WO2016002458A1 (ja) 2016-01-07
TW201611510A (zh) 2016-03-16
CN106464202B (zh) 2019-07-09
CN106464202A (zh) 2017-02-22
US20180183384A1 (en) 2018-06-28
DE112015001881T5 (de) 2017-01-05
JP6417128B2 (ja) 2018-10-31
KR20170020740A (ko) 2017-02-24
JP2016013036A (ja) 2016-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7183B (zh) 太陽光發電裝置
US20190028056A1 (en) Foldable solar battery pack
EP3389180A1 (en) Solar charger
US20170331425A1 (en) Portable photovoltaic system
US20120152325A1 (en) Junction box attachment to solar module laminate
US20160126380A1 (en) Flexible solar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813280A (zh) 面板連結體、發電模組連結體、光電變換模組連結體以及發電裝置
JP202016731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CN104254972B (zh) 光伏装置
TW201637349A (zh) 光電變換模組群及光電變換裝置
US20200028465A1 (en) Panel connected body,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connected body, a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US9865576B1 (en) Solar cell hollow circuit and solar cell display device
CN104115279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13225644A (ja) 太陽電池装置
JP2013038416A (ja) 立体型の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5849474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5453274B (zh) 聚光光伏模块、聚光光伏面板和用于聚光光伏模块的柔性印刷电路
CN115668753A (zh) 三浦折纸法光伏模块
CN202549866U (zh) 一种晶硅电池的半柔性光伏组件
JP6624909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07588767U (zh)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与光伏发电系统
CN213093211U (zh) 半柔性折叠光伏组件
JP6801650B2 (ja) 光電変換装置
US20240250639A1 (en) Solar Panels having an Integral and Internal Metal Foil, Mounted on a Support Substrate with Embedded Wires
JP2016201916A (ja)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群及び光電変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