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2618B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2618B
CN103542618B CN201310140250.0A CN201310140250A CN103542618B CN 103542618 B CN103542618 B CN 103542618B CN 201310140250 A CN201310140250 A CN 201310140250A CN 103542618 B CN103542618 B CN 1035426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ipe arrangement
pipe
hol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02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2618A (zh
Inventor
黄畯铉
崔烘硕
赵昌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42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2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2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2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28D7/02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he conduits of only one medium being helically coiled tubes, the coils having a cylindrical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80/00Mounting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heat exchanger parts
    • F28F2280/06Adapter frames, e.g. for mounting heat exchanger cores on other structure and for allowing fluidic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第一配管,其将第一流体引向上述壳体的内部,管,其使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流体通过,第二配管,其将上述第一流体引向上述壳体的外部;托架,其具有用于紧固壳体的紧固部与用于支撑上述紧固部的支撑部;在上述紧固部形成有管孔和配管孔,上述管贯通上述管孔,上述第一配管和第二配管中的至少一个配管贯通上述配管孔。由此,因此能够提高壳体的侧面与上侧的空间活用度,第一配管与第二配管中至少一个配管与管受到托架的保护,而且还具有可靠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壳体上设置有管的热交换器,尤其涉及具有用于设置壳体的托架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通常,热交换器是在两个流体之间使热量移动的装置,广泛使用于制冷、制热、供热水用等。
热交换器可作为用于回收废热的废热回收热交换器,或作为用于冷却高温侧流体的冷却器,或作为用于加热低温侧流体的加热器,或作为使蒸汽冷凝的冷凝器,或作为使低温侧流体蒸发的蒸发器。
热交换器可使用各种种类,有:销管式热交换器,其具有使第一流体的通过管与设置在管上的销;壳管式空气调节器,其具有使第一流体通过的壳体与使用于与第一流体热交换的第二流体通过的管;双重管热交换器,其具有使第一流体通过的内侧管与使与第一流体热交换的第二流体通过并包围内侧管的外侧管;板式热交换器,其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隔着传热板通过。
热交换器中壳管式热交换器可在壳体的内部配置多个管。第一流体可在流入到壳体内部之后通过壳体向壳体的外部排出,第二流体可通过多个管。第一流体可在壳体的内部与通过多个管的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壳体能够以沿水平方向长的方式配置,管能够以沿水平方向长的方式配置在壳体内部。在壳体可设置用于支撑壳体的支架,支架可由多个在相隔的位置共同支撑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KR 10-2011-0128709 A(2011.11.30)
发明内容
以往的热交换器中存在以下的问题:所占设置空间大;在壳体的两侧下部分别附着有支架,因此支架的个数多;除了注入口和排出口之外,冷却水注入口及冷却水排出口也容易遭到破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第一配管,其将第一流体引向上述壳体的内部,管,其使与上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流体通过,第二配管,其将上述第一流体引向上述壳体的外部,托架,其具有用于紧固上述壳体的紧固部与用于支撑上述紧固部的支撑部;在上述紧固部形成有管孔和配管孔,上述管贯通上述管孔,上述第一配管和第二配管中的至少一个配管贯通上述配管孔。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包括:壳体;第一配管,其将第一流体引向上述壳体的内部;管,其使与上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流体通过;第二配管,其将上述第一流体引向上述壳体的外部;托架,其具有用于紧固上述壳体的紧固部与用于支撑上述紧固部的支撑部,在上述紧固部形成有管孔和配管孔,上述管贯通上述管孔,上述第一配管与第二配管都贯通上述配管孔,上述配管孔在上述紧固部的侧端开放。
上述支撑部可包括多个支脚,所述多个支脚配置在上述紧固部的下部,且相互隔开。
上述第一配管与上述第二配管分别具有位于上述紧固部的下侧的水平管部;上述水平管部贯通上述多个支脚之间。
上述第一配管与第二配管都贯通上述配管孔。
上述配管孔能够以沿水平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紧固部。
上述配管孔在上述紧固部的侧端开放。
上述壳体可包括:外壳,上部盖,其与上述外壳的上部相结合,下部盖,其与上述外壳的下部相结合;上述第一配管、第二配管及管可分别贯通上述下部盖。
上述第一配管、上述第二配管和管可分别具有垂直管部,上述垂直管部贯通上述下部盖。
在上述下部盖能够以彼此隔开的方式形成有使第一配管贯通的第一配管贯通孔和使第二配管贯通的第二配管贯通孔;上述第一配管贯通孔与上述第二配管贯通孔可位于上述配管孔的上侧。
上述配管孔的大小可大于上述第一配管贯通孔的大小与上述第二配管贯通孔大小之和。
可包括第一紧固部件,其对上述外壳、下部盖及托架进行紧固;第二紧固部件,其对上述外壳和下部盖进行紧固。
在上述紧固部可形成有:第一紧固部件贯通孔,其使上述第一紧固部件贯通;第二紧固部件避让孔,其避让上述第二紧固部件。
上述第二紧固部件避让孔的大小可大于上述第一紧固部件贯通孔的大小。
上述管可包括螺旋管部,该螺旋管部位于上述第二配管与壳体之间,并以螺旋状缠绕多圈而成。
上述管可包括垂直管部,该垂直管部从上述螺旋管部的下端延伸而贯通上述壳体与管孔;上述垂直管部的下端可位于上述管孔的下侧。
本发明的第一配管与第二配管中的至少一个配管能够向壳体的下侧延伸,因此能够提高壳体的侧面与上侧的空间活用度,第一配管与第二配管中至少一个配管与管受到托架的保护,而且还具有可靠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5是图2中所示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的壳体与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热交换器 20:壳体
21:外壳 22:上部盖
23:下部盖 24:第一配管贯通孔
25:第二配管贯通孔 26:管贯通孔
30:第一配管 34:垂直管部
36:水平管部 40:第二配管
44:垂直管部 46:水平管部
50:托架 52:紧固部
53:第一紧固部件贯通孔 54:第二紧固部件避让孔
55:配管孔 56:管孔
57、58、59、60:支脚 70:管
74:螺旋管部 75:垂直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图。
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器可包括:压缩机2、第一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6、第二热交换器8。第一热交换器4可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第一流体可作为用于吸收第二流体的热量的冷却流体,或可作为用于向第二流体施加热量的加热流体。空气调节器可包括:压缩机2,其用于压缩第二流体;第一热交换器4,其使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膨胀机构6,其使第二流体膨胀;第二热交换器8,其使第二流体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第二流体可依次通过压缩机2、第一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6、第二热交换器8。即,经压缩机2压缩后的第二流体依次通过第一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6、第二热交换器8之后可回收到压缩机2。这种情况下,第一热交换器4可起到使第二流体冷凝的冷凝器的功能,第二热交换器8可起到使第二流体蒸发的蒸发器的功能,第一流体可以是吸收经压缩机2压缩后的第二流体的热量的冷却水。
第二流体可依次通过压缩机2、第二热交换器8、膨胀机构6、第一热交换器4。即,经压缩机2压缩后的第二流体依次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膨胀机构6、第一热交换器4之后可回收到压缩机2。这种情况下,第二热交换器8可起到使第二流体冷凝的冷凝器的功能,第一热交换器4可起到使第二流体蒸发的蒸发器的功能,第一流体可以是对通过第一热交换器4的第二流体施加热量的加热水。
空气调节器包括:压缩机2,其压缩第二流体;第一热交换器4,其使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膨胀机构6,其使第二流体膨胀;第二热交换器8,其使第二流体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空气调节器还可包括流路切换阀(未图示),该流路切换阀可使经压缩机2压缩后的第二流体移动到第一热交换器4或者第二热交换器8。空气调节器可包括使经压缩机2压缩后的第二流体依次通过流路切换阀、第一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6、第二热交换器8、流路切换阀之后回收到压缩机2的第一循环回路。空气调节器均可具有使经压缩机2压缩后的第二流体依次通过流路切换阀(未图示)、第二热交换器8、膨胀机构6、第一热交换器4、流路切换阀之后回收到压缩机2的第二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可成为借助第二热交换器8对室内进行制冷的制冷运行时的回路,第一热交换器4可作为使第二流体冷凝的冷凝器,第二热交换器8可作为使第二流体蒸发的蒸发器。第二循环回路可成为借助第二热交换器8对室内进行制热的制热运行时的回路,第二热交换器8可作为使第二流体冷凝的冷凝器,第一热交换器4可作为使第二流体蒸发的蒸发器。
第一流体可由水或防冻液等液相流体构成,第二流体可由通常被空气调节器使用的氟利昂类制冷剂或者二氧化碳制冷剂等各种制冷剂构成。
压缩机2可由用于压缩作为制冷剂的第二流体的压缩机构成,压缩机2可为旋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螺旋式压缩机等各种压缩机。压缩机2可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4与压缩机出口流路3。
第一热交换器4可由壳管式热交换器构成。第一热交换器4可包括使水或防冻液等第一流体通过的壳体与使作为制冷剂的第二流体通过的管。第一热交换器4可连接到膨胀机构6与第一热交换器膨胀机构连接流路5。对第一热交换器4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膨胀机构6可为使作为制冷剂的第二流体膨胀的毛细管或者电子膨胀阀。膨胀机构6可连接到第二热交换器8、膨胀机构第二热交换器连接流路7。
第二热交换器8可由使作为制冷剂的第二流体通过的销管式热交换器或者线圈式热交换器构成。第二热交换器8可包括使作为制冷剂的第二流体一边通过一边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管。第二热交换器8还可包括作为与管相结合的电热部件的销。第二热交换器8可连接到压缩机2与压缩机吸入流路9。
空气调节器可包括与第一热交换器4相连接的热处理单元10。热处理单元10在起到使第一热交换器4与第二流体冷凝的冷凝器的功能的情况下,可由使第一流体冷却的冷却剂构成。热处理单元10在起到使第一热交换器4蒸发第二流体的蒸发器的功能的情况下,可由对第一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构成。热处理单元10由冷却剂构成的情况下,热处理单元10可包括使第一流体冷却的冷却塔。第一流体可为水或防冻液等冷却水,热处理单元10可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4与水排管12、14。第一热交换器4可连接到热处理单元10与出水配管12,第一热交换器4的第一流体可通过出水配管12向热处理单元10出水。第一热交换器4可连接到热处理单元10与入水配管14,热处理单元10的第一流体可通过入水配管14向第一热交换器4入水。在热处理单元10、出水配管12与入水配管1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使第一流体向热处理单元10与第一热交换器4循环的泵等循环机构。
空气调节器可包括室内风扇16,该室内风扇16使室内的空气向第二热交换器8流动之后再次向室内排出。
压缩机2、第一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6、第二热交换器8与室内风扇16可构成空调单元。室内的空气可通过管道等向第二热交换器8流动之后通过管道等再次向室内排出,而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热处理单元10可以不设在空调单元,而设在空调单元以外的位置,且可连接到空调单元与水排管12、14。
压缩机2、第一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6、第二热交换器8、室内风扇16可分散地设置在多个空调单元I、O。第一热交换器4与室内风扇16可同时设置在室内单元I,压缩机2与第一热交换器4可同时设置在压缩单元O(或室外单元)。膨胀机构6可设置在室内单元I与压缩单元O中的至少一个。膨胀机构6可以是一个膨胀机构设置在室内单元I或者压缩单元O。膨胀机构6可设有多个,第一膨胀机构可设置在室内单元I,第二膨胀机构可设置在压缩单元O。第一膨胀机构可起到作为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4与第二热交换器8中更靠近第一热交换器4的位置的室外膨胀机构的功能。第二膨胀机构可作为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4与第二热交换器8中更靠近第二热交换器8的位置的室内膨胀机构的功能。室内单元I可设在要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的室内。压缩单元O可与多个室内单元I相连接。压缩单元O可设在建筑物的机械室、地下室等或屋顶等。压缩单元O可连接到热处理单元10与水排管12、14。
下面,将第一热交换器4称为热交换器来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一实施例外观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一实施例的内部的俯视图,图5是图2中所示的壳体的仰视图,图6是图2中所示的壳体与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热交换器4可包括:壳体20;第一配管30,其将第一流体引向壳体20的内部;第二配管40,其将第一流体引向壳体20的外部;管70,其使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流体通过。第一流体可通过第一配管30流入到壳体20的内部。第一流体可一边在壳体20的内部流动一边与管70进行热交换。第一流体可通过第二配管40向壳体20外部排出。第二流体可在通过管70中位于壳体20的内部时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
壳体20可在内部形成空间18。第一流体可在空间S中流动,并且,空间S可收容管70的至少一部分。壳体20可包括外壳21、与外壳21的上部相结合的上部盖22、与外壳21的下部相结合的下部盖23。外壳21能以沿上下方向长的方式垂直配置。外壳21可以不与上部盖22以及下部盖23中至少一个盖形成一体,而可以与上部盖22以及下部盖23分体制作后与上部盖22以及下部盖23结合。外壳21与上部盖22以及下部盖23分体制作之后结合的情况下,容易对外壳21的内周面、上部盖22的底面、下部盖23的上表面进行粉刷。如果在外壳21与上部盖22、下部盖23中的一个盖形成一体的状态下,对壳体20内部进行粉刷,就会导致粉刷用流体不均匀地向外壳21的全体内壁流动。相反,在外壳21与上部盖22以及下部盖23分体制作的情况下,能够使粉刷用流体均匀地流动的同时对全体内壁进行粉刷。分别对外壳21的内周面、上部盖22的底面以及下部盖23的上表面进行粉刷之后,可将壳体20与外壳21、上部盖22、下部盖23相结合。
外壳21可包括内部形成有空间18的中空筒体21a、与上部盖22相结合的第一结合部21b、与下部盖23相结合的第二结合部21c。中空筒体21a可由中空的圆筒形状形成。第一结合部21b可在中空筒体21a的上端以突缘形状突出。在第一结合部21b可形成借助螺丝等紧固部件22a与上部盖22相紧固的紧固孔。在第一结合部21b的紧固孔可形成与螺丝等紧固部件22a螺纹结合的螺纹。第二结合部21c可在中空筒体21a的下端以突缘形状突出。在第二结合部21c可形成经由螺丝等紧固部件23a、23b与下部盖23相紧固的紧固孔。在第二结合部21c的紧固孔可形成与螺丝等紧固部件23a、23b螺纹结合的螺纹。
上部盖22可由板体构成。上部盖22可形成为圆板形状。在上部盖22可形成与第一结合部21b的紧固孔相对应的贯通孔。螺丝等紧固部件22a可一边贯通上部盖22的贯通孔一边与第一结合部21b相结合,上部盖22可与外壳21相结合。
下部盖23由板体构成。下部盖23可形成为圆板形状。在下部盖23可形成与第二结合部21c的紧固孔相对应的贯通孔。螺丝等紧固部件23a、23b可一边贯通下部盖23的贯通孔一边与第二结合部21c相结合,下部盖23可与外壳21相结合。
在壳体20可形成使第一配管30贯通的第一配管贯通孔24。在壳体20可形成使第二配管40贯通的第二配管贯通孔25。在壳体20可形成使管70贯通的管贯通孔26。管贯通孔26的数量可与管70的数量相同。
第一配管30能够以使得第一流体从第一配管30排出的出口端32位于壳体20内部的方式贯通壳体20。通过第一配管30流入到壳体20内部的第一流体可在壳体20的内侧的下部得以上升。第一配管30可配置成使排出第一流体的出口端32位于壳体20的内侧的下部。第一配管30中位于壳体20外部的的管部可与图1中所示的入水配管14相连接。第一配管30中垂直管部34的一部分可位于壳体20的内部。垂直管部34可配置成贯通壳体20而向壳体20外部突出。第一配管30可包括在垂直管部34弯曲而成的水平管部36。水平管部36可在垂直管部34的下部弯曲。水平管部36可在垂直管部34的下端以正交方式弯曲。出口端32可位于垂直管部34的上端,水平管部36可与图1中所示的入水配管14相连接。
第二配管40能够以使得第一流体流入第二配管40的入口端42位于壳体20内部的方式贯通壳体20,。第二配管可配置成不使位于壳体20的内侧下部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二配管排出,而是使位于壳体20的内侧上部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二配管40排出。第二配管40可配置成使流入第一流体的入口端42位于壳体20的内侧的上部。第二配管40中位于壳体20外部的管部可与图1中所示的出水配管12相连接。第二配管40中垂直管部44的一部分可位于壳体20的内部。垂直管部44可配置成贯通壳体20而向壳体20外部突出。第二配管40可包括在垂直管部44弯曲的水平管部46。水平管部46可在垂直管部44的下部弯曲。水平管部46可在垂直管部44的下端以正交方式弯曲。入口端42可位于垂直管部44的上端,水平管部46可与图1中所示的出水配管12相连接。
第一配管30与第二配管40可配置成贯通外壳21、上部盖22、下部盖23中的一个。管70可配置成贯通外壳21、上部盖22、下部盖23中的一个。在第一配管30、第二配管40以及管70配置成贯通下部盖23的情况下,可容易进行对热交换器4的清洁工作。就热交换器4而言,在第一配管30、第二配管40以及管70固定于下部盖23的情况下,可从外壳21分离出上部盖22,并从下部盖23分离出外壳21。在上部盖22与外壳21相分离且第一配管30、第二配管40以及管70固定于下部盖23的状态下,工作人员可容易对热交换器4进行清洁。工作人员可即使不从下部盖23分离出第一配管30、第二配管40以及管70,也可利用清洁刷等清洁道具对第一配管30、第二配管40以及管70进行清洁。在考虑热交换器4的清洁便利性时,优选地,将第一配管30、第二配管40以及管70配置成贯通下部盖23。
热交换器4可包括用于支撑壳体20的托架50。托架50可包括用于紧固壳体20的紧固部52。紧固部52可由板体形状形成。紧固部52可水平的配置在壳体20下部。壳体20可放在紧固部52上,可与紧固部52相结合。热交换器4可包括用于连接外壳21、下部盖23与托架50的第一紧固部件23a和用于连接外壳21、下部盖23的第二紧固部件23b。在紧固部52可形成使第一紧固部件23a贯通的第一紧固部件贯通孔53、避让第二紧固部件23b的第二紧固部件避让孔54。第二紧固部件避让孔54的大小可大于第一紧固部件贯通孔53的大小。第二紧固部件避让孔54可包围第二紧固部件23b的周围。第一紧固部件23a可起到一边连接外壳21与下部盖23一边将壳体20紧固到托架50的耐压兼用紧固用紧固部件的功能。第二紧固部件23b可起到对外壳与21下部盖23进行紧固的紧固用紧固部件的功能。热交换器4中,若在第一紧固部件23a与第二紧固部件23b中仅松开第一紧固部件23a,在第二紧固部件23b对外壳21与下部盖23进行固定的状态下,壳体20可从托架50分离。
在紧固部52可形成使第一配管30与第二配管40中至少一个配管贯通的配管孔55。紧固部52的配管孔55可由使第一配管30贯通的第一配管孔和使第二配管40贯通的第二配管孔构成。可在紧固部52形成一个配管孔55,并使第一配管30与第二流体排出管40同时贯通一个配管孔55。在紧固部52形成一个配管孔55的情况下,一个配管孔55能够以沿水平方向长的方式形成。一个配管孔55可在紧固部52的侧端开放地形成。配管孔55能够以使得壳体20的第一配管贯通孔24的下侧与壳体20的第二配管贯通孔25的上侧向上下方向开放的方式形成。配管孔55的大小可大于第一配管贯通孔24的大小与第二配管贯通孔25大小之和。在紧固部52可形成使管70贯通的管孔56。
托架50可包括用于支撑紧固部52的支撑部。支撑部可包括配置在紧固部52下部的多个支脚57、58、59、60。多个支脚57、58、59、60可相互隔开地配置。
管70以螺旋状缠绕多圈而成,圈部71与圈部72之间可形成间隙73。管70可由线圈形状的螺旋状管构成。管70可包括具有多个圈部71、72的螺旋管部74。管70可设置成使多个圈部71、72具有垂直中心轴VX。多个圈部71、72可以按离垂直中心轴VX的距离L相同的方式缠绕。螺旋管部74可具有至少10次以上的圈部。螺旋管部74按顺时针方向以螺旋方式连续地被缠绕或者按逆时针方向以螺旋方式连续地被缠绕。多个圈部71、72可沿上下方向隔开地被缠绕,多个圈部71、72之间可分别形成间隙73。第一流体可在壳体20与螺旋管部74之间的空间通过间隙73向螺旋管部74内侧空间流动或在螺旋管部74的内侧空间通过间隙73向壳体20与螺旋管部74之间的空间流动。螺旋管部74可位于第二配管40与壳体20之间。
管70可包括垂直管部75,该垂直管部75从螺旋管部74延伸并以直管形状形成。垂直管部75可通过在螺旋管部74中位于最上端的圈部弯曲而形成。垂直管部75可通过在螺旋管部74中位于最下端的圈部弯曲而形成。垂直管部75可从螺旋管部74的下端延伸而贯通壳体20与管孔56。垂直管部74可配置成与垂直中心轴VX平行。
管70可由单个设置在壳体20,也可由多个共同设置在壳体20。
单个管70设置在壳体20的情况下,可在螺旋管部74的一端形成用于将第二流体引向螺旋管部74的第一直管部,可在螺旋管部74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将通过螺旋管部74后的第二流体引向壳体20外部的第二直管部。
管70由多个管70A、70B设置在壳体20的情况下,多个管70A、70B可设置成具有相同的垂直中心轴VX。管70可设置成垂直离中心轴VX的距离不同的一对管70A、70B串联连接。管70可设置成离垂直中心轴VX的距离不同的一对管70A、70B由连接管70C连接。连接管70C可形成为U字型。一对管70A、70B和连接管70C可构成一个传热管P。第二流体可依次通过一对管70A、70B中某一个管70A的垂直管部75与螺旋管部74之后向连接管70C流动,之后依次通过一对管70A、70B中另一个管70B的螺旋管部74与垂直管部75之后向壳体20的外部流动。第二流体要一边通过一对管70A、70B中某一个管70A一边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之后一边通过连接管70C一边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之后一边通过一对管70A、70B中另一个管70B一边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管70可设置成将离垂直中心轴VX的距离不同且串联连接的管70A、70B设置多对。
设置多个管70的情况下,离第二配管40最近的管可与第二配管40接触的同时固定于第二配管40,并且,离壳体20最近的管可与壳体20不接触。设置多个管70的情况下,位于最里侧的管可配置成包围第二配管40,并与第二配管40接触,并且借助第二配管40得到固定。设置多个管70的情况下,位于最外侧的管可与壳体20的内表面隔开。
热交换器4中,当壳体20放置在紧固部52时,第一配管30的一部分、第二配管40的一部分以及管70的一部分可位于紧固板52的下侧。热交换器4的第一配管30、第二配管40以及管70均可向壳体20的下部延伸。在下部盖23可隔开形成使第一配管30贯通的第一配管贯通孔24、使第二配管40贯通的第二配管贯通孔25。在下部盖23可形成使管70贯通的管贯通孔26。管贯通孔26可与第一配管贯通孔24以及第二配管贯通孔25隔开形成。第一配管贯通孔24与第二配管贯通孔25可位于配管孔55的上侧。管贯通孔26可位于管孔56的上侧。第一配管30的垂直管部36、第二配管40的垂直管部46以及管70的垂直管部75可分别贯通下部盖23。
第一配管30的垂直管部34贯通下部盖23的第一配管贯通孔24的同时贯通紧固部52的配管孔55,水平管部36位于紧固部52的下侧的同时可贯通多个支脚57、58之间。第一配管30可在固定于壳体20状态下与壳体20共同设置,当壳体20放置在紧固部52时,水平管部34可在通过紧固部52的配管孔55之后位于配管孔55的下侧。水平管部34可配置成当位于配管孔55的下侧时贯通多个支脚57、58。
第二配管40中,垂直管部44贯通下部盖23的第二配管贯通孔25的同时可贯通紧固部52的配管孔55,水平管部46位于紧固部52的下侧的同时可贯通多个支脚57、58之间。第二配管40可在固定于壳体20的状态下与壳体20共同设置,当在壳体20放置在紧固部52时,水平管部44可在通过紧固部52的配管孔55之后位于配管孔55的下侧。水平管部44可配置成当位于配管孔55的下侧时贯通多个支脚57、58。
管70中,垂直管部75贯通下部盖23的管贯通孔26的同时可贯通紧固部52的管孔56。垂直管部75的下端可位于管孔56的下侧。管70可在固定于壳体20的状态下与壳体20共同设置,当壳体20放置在紧固部52时,垂直管部75的下端通过紧固部52的管孔56,从而垂直管部75的下端可位于管孔56的下侧。

Claims (13)

1.一种热交换器,
包括:
壳体;
第一配管,其将第一流体引向上述壳体的内部;
管,其使与上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流体通过;
第二配管,其将上述第一流体引向上述壳体的外部;
托架,其具有用于紧固上述壳体的紧固部与用于支撑上述紧固部的支撑部,
在上述紧固部形成有管孔和配管孔,上述管贯通上述管孔,
上述配管孔在上述紧固部的侧端开放,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配管与第二配管都贯通上述配管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包括多个支脚,所述多个支脚配置在上述紧固部的下部,且相互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配管与上述第二配管分别具有位于上述紧固部的下侧的水平管部;
上述水平管部贯通上述多个支脚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配管孔以沿水平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紧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
外壳,
上部盖,其与上述外壳的上部相结合,
下部盖,其与上述外壳的下部相结合;
上述第一配管、第二配管及管分别贯通上述下部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配管、上述第二配管及管分别具有垂直管部,上述垂直管部贯通上述下部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下部盖,以彼此隔开的方式形成有使第一配管贯通的第一配管贯通孔和使第二配管贯通的第二配管贯通孔;
上述第一配管贯通孔与上述第二配管贯通孔位于上述配管孔的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配管孔的大小大于上述第一配管贯通孔的大小与上述第二配管贯通孔大小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紧固部件,其对上述外壳、下部盖及托架进行紧固;
第二紧固部件,其对上述外壳和下部盖进行紧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紧固部形成有:
第一紧固部件贯通孔,其使上述第一紧固部件贯通;
第二紧固部件避让孔,其避让上述第二紧固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紧固部件避让孔的大小大于上述第一紧固部件贯通孔的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管包括螺旋管部,该螺旋管部位于上述第二配管与壳体之间,并以螺旋状缠绕多圈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包括垂直管部,该垂直管部从上述螺旋管部的下端延伸而贯通上述壳体与管孔;
上述垂直管部的下端位于上述管孔的下侧。
CN201310140250.0A 2012-07-11 2013-04-22 热交换器 Active CN1035426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75633A KR101363545B1 (ko) 2012-07-11 2012-07-11 열교환기
KR10-2012-0075633 2012-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2618A CN103542618A (zh) 2014-01-29
CN103542618B true CN103542618B (zh) 2016-08-24

Family

ID=48145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0250.0A Active CN103542618B (zh) 2012-07-11 2013-04-22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12852B2 (zh)
EP (1) EP2685196B1 (zh)
KR (1) KR101363545B1 (zh)
CN (1) CN1035426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08642B1 (ko) * 2015-09-11 2017-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쿨링리시버 및 공기조화기
US20180141285A1 (en) * 2016-11-23 2018-05-24 William Carter Davis Techniques for manufacturing and cool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US10647060B2 (en) 2016-11-23 2020-05-12 Shapeways, Inc. Techniques for manufacturing and cool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DE102019121027A1 (de) * 2019-08-03 2021-02-04 Hubert Langheinz Hohlmantelrohr-Wärmetauschereinrichtung
CN112097420A (zh) * 2020-09-01 2020-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和热泵机组
CN116044982A (zh) * 2023-03-30 2023-05-02 宁波东力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机并车驱动齿轮箱的水冷式翅片管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2276A (en) 1920-04-10 1920-10-14 Clyde Valley Shipwelders Ltd An improved oxy-acetylene cutting torch
US1940964A (en) * 1931-01-21 1933-12-26 Patrick J Mcintyre Radiator construction
US2125972A (en) * 1936-07-11 1938-08-09 Kellogg M W Co Heat exchanger
US2534690A (en) * 1945-09-10 1950-12-19 Hughes Tool Co Tube support
US2761430A (en) * 1952-09-22 1956-09-04 Frank W Schaefer Boiler mounting
GB811665A (en) 1956-07-09 1959-04-08 Ici Ltd Heat exchanger
DE1078145B (de) * 1957-10-23 1960-03-24 Adam Elmer Dipl Ing Rohrschlangenwaermetauscher mit mehreren schraubenlinienfoermig gewundenen und um eine mittlere Tragsaeule angeordneten Rohrschlangen
US3199583A (en) 1962-08-10 1965-08-10 Cryovac Inc Spiral tube heat exchanger
US3341122A (en) 1965-03-30 1967-09-12 Raypak Company Inc Integrated hydronic heating system
DE1952861A1 (de) 1969-06-20 1971-04-29 Georg Lohse Waermeaustauscher
BE794231A (nl) * 1972-01-20 1973-07-18 Apparatenfabriek N V Regelstelsel voor een centrale verwarmingsinrichting
US3817688A (en) * 1973-02-16 1974-06-18 Fedders Corp Pipe mounting clip arrangement
US4152015A (en) * 1977-06-21 1979-05-01 Cameron Iron Works, Inc. Casing hanger
US4202406A (en) 1978-06-29 1980-05-13 Avery Alfred J Heat exchange system
US4471836A (en) 1982-01-15 1984-09-18 Arthur C. Knox, Jr. Vent condenser
WO1988001362A1 (en) 1986-08-21 1988-02-25 Emil Bader Countercurrent heat-exchanger with helical bank of tubes
FR2603237B1 (fr) 1986-08-28 1988-12-02 Peugeot Dispositif pour le rechauffage du liquide d'un lave-glac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8715522U1 (zh) 1987-11-24 1988-05-19 Fischer, Guenther, 6000 Frankfurt, De
JPH0684167A (ja) 1992-08-31 1994-03-25 Sony Corp 磁気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423378A (en) 1994-03-07 1995-06-13 Dunham-Bush Heat exchanger element and heat exchanger using same
DE19628773A1 (de) 1996-07-17 1998-01-22 Kme Schmoele Gmbh Wärmetauscher zur Brauchwasserbereitung
NL1004410C2 (nl) 1996-11-01 1998-05-14 Cooperatieve Inkoopvereniging Verwarmingstoestel en werkwijze voor het bedrijven daarvan.
NL1004639C2 (nl) * 1996-11-28 1998-05-29 Fasto Nefit Bv Cilindervormige verwarmingsinrichting met schroeflijnvormig warmteoverdrachtsorgaan.
JP3001494B2 (ja) * 1998-02-16 2000-01-24 日本ピラー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US6095240A (en) 1998-07-01 2000-08-01 Vita International, Inc. Quadruple heat exchanger
JP2000055574A (ja) * 1998-08-12 2000-02-25 Orion Mach Co Ltd 熱交換装置
KR100337691B1 (ko) 1999-09-30 2002-05-22 황한규 차량용 에어컨의 리시버 드라이어
US6463757B1 (en) * 2001-05-24 2002-10-15 Halla Climate Controls Canada, Inc.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accumulator
WO2003023306A1 (fr) * 2001-09-06 2003-03-20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Tube d'aspiration et tour de fractionnement
FR2835046B1 (fr) 2002-01-21 2004-05-28 Rhodia Polyamide Intermediates Serpentin de circulation d'un fluide caloporteu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serpentin et reacteur comprenant un tel serpentin
DK1508004T3 (da) 2002-04-10 2010-10-18 Elo Automated Stainless Steel Kondensationsbeholder og fremgangsmåde til at kondensere et kølemiddel
JP2004144366A (ja) 2002-10-23 200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温水熱交換器内蔵型貯湯タンクユニット
CN1227492C (zh) 2003-03-11 2005-11-16 张跃 一种吸收式空调主体
US7458222B2 (en) 2004-07-12 2008-12-02 Purity Solutions Llc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for a recirculation loop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20060005955A1 (en) 2004-07-12 2006-01-12 Orr Troy J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high purity, re-circulating liquid
ATE365900T1 (de) 2004-12-18 2007-07-15 Neue En Verwertungsgmbh Wärmetauscher
US20090301695A1 (en) 2005-04-07 2009-12-10 Benjamin Paul Baker Control heat exchanger
EP1750070B1 (en) * 2005-08-05 2012-05-30 ELBI International S.p.A. Gas boiler provided with a heat exchanger with finned tub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T502493B1 (de) 2006-01-19 2007-04-15 Vaillant Austria Gmbh Vorrichtung zur wärmerückgewinnung aus abwasser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ieser vorrichtung
FR2896856B1 (fr) 2006-01-30 2008-05-16 Mer Joseph Le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ondensation
DE102006017432B4 (de) 2006-04-06 2009-05-28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an Buren Innerer Wärmeübertrager mit kalibriertem wendelförmigen Rippenrohr
JP2007333319A (ja) 2006-06-15 2007-12-27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US8006511B2 (en) * 2007-06-07 2011-08-30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KR100943688B1 (ko) 2008-03-05 2010-02-22 주식회사 한국피이엠 지열 회수용 코일형 합성수지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726109B (zh) 2009-11-27 2013-01-16 广东诺科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冷凝式热交换器
KR101176564B1 (ko) 2010-01-29 2012-08-23 주식회사 엔에코 세라믹층이 형성된 빙축시스템을 이용한 정수기용 냉수 열교환기
KR20110128709A (ko) 2010-05-24 2011-11-30 주식회사 제이 티 씨 열교환기의 튜브와 튜브 시트의 조립 방법
JP5586057B2 (ja) * 2010-09-28 2014-09-10 オリオン機械株式会社 クーラントチラー用熱交換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2618A (zh) 2014-01-29
KR101363545B1 (ko) 2014-02-14
US20140014300A1 (en) 2014-01-16
EP2685196B1 (en) 2018-01-03
EP2685196A2 (en) 2014-01-15
EP2685196A3 (en) 2014-12-24
KR20140008187A (ko) 2014-01-21
US9212852B2 (en) 201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2618B (zh) 热交换器
CN105241134A (zh)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US7028490B2 (en) Water-heating dehumidifier
KR101727914B1 (ko) 열교환기
KR101384758B1 (ko) 열교환기
CN201359410Y (zh) 一种电冰箱用蛇形平行流冷凝器
KR20140000938A (ko) 열교환기
CN203533875U (zh) 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
CN104236146B (zh) 制冷循环系统
CN109724434A (zh) 一种二氧化碳换热器及二氧化碳热泵机组
CN205119584U (zh)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
CN207230984U (zh) 节能空调制冷系统
CN208606423U (zh) 一种风冷式冷水机
CN101298952A (zh) 一种平行流式冷凝器及使用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KR101661954B1 (ko) 열교환기
CN105987542A (zh) 换热机组
KR101679575B1 (ko) 열교환기
CN105627630A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05536709U (zh) 一种套管式冷凝器
CN110822568A (zh) 一种蒸发器除湿机
KR102015034B1 (ko) 열교환기
KR101582580B1 (ko) 열교환기
CN102183066A (zh) 除湿机
KR101546903B1 (ko) 열교환기
CN201242320Y (zh) 一种平行流式冷凝器及使用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