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7489B - 旋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7489B
CN103527489B CN201310312235.XA CN201310312235A CN103527489B CN 103527489 B CN103527489 B CN 103527489B CN 201310312235 A CN201310312235 A CN 201310312235A CN 103527489 B CN103527489 B CN 1035274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lid
motor
shell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22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7489A (zh
Inventor
小津政雄
梁自强
王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122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7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7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7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7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7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旋转压缩机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壳体内的下部具有储油腔;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具有电机绕组的定子和转子,定子外周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壳体内位于电机上方具有油分离腔;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设在电机的下侧且限定出压缩腔;绕组盖,所述绕组盖设在所述定子和所述压缩装置之间且所述绕组盖包围所述电机绕组的下端,其中压缩腔内排出的含油的高压冷媒从绕组盖经过述电机流到油分离腔;其中绕组盖的外侧具有连通储油腔和油分离腔的油通道。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电机绕组被排出冷媒直接冷却,电机可靠性和电机效率高,且排气管出来的吐油量很少。

Description

旋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壳体内压为高压侧的、应用于空调机、冷冻机器及热水器等的旋转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和滑片式压缩机等的旋转压缩机以及包含所述旋转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代表旋转式压缩机的回转式压缩机,出于通过直接吸入冷媒进行压缩效率改善、滑动部品的润滑、壳体容积的小型化等理由,把密封壳体的内压作为高压侧,把曲轴旋转轴设为垂直方向,多采用所谓的立式。但是,立式回转式压缩机出现下述问题:
1.由于电机绕组过热,导致电机烧损及电机效率降低
如压缩部件中排出的冷媒及电机绕组之间的热交换不足的话,由于电机绕组过热,不公仅会导致电机绕组烧损,由于该过热,也会导致电机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排出冷媒温度降低,空调器的制热运转模式的舒适性会恶化。
2.由于吐油量增加以及油过热度降低,会导致压缩机故障等
除霜运转中的压缩机,由于吸入大量的液冷媒,吐油量明显增加的同时,油面也会出现降低的现象。另外,压缩机在停止时,由于壳体内的“冷媒沉积现象”,启动时的吐油量会大幅增加。并且,运转中如果产生“油过热度不足现象”的话,由于油中冷凝后的冷媒的稀释,油的粘度会明显降低。该现象是导致压缩机的磨耗故障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超出限度的吐油量,会降低热交换器的性能。
上述的诸多问题中,是把壳体内压作为高压侧的旋转压缩机中具有的本质性的课题。作为该对策,现在正在导入包括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温度控制和转速控制等的技术,但对策效果不仅不够充分,还要牺牲装置的效率。因此,需要研讨压缩机本体的根本性的解决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吐油量低、可靠性高的旋转压缩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旋转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配置有排气管的密封壳体,所述壳体内的下部具有储存有润滑油的储油腔;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具有电机绕组的定子和套设在所述定子内部的转子,所述定子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电机的上方具有油分离腔;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设在所述电机的下侧且包括曲轴、主轴承、副轴承和位于所述主轴承和副轴承之间的气缸,所述主轴承、副轴承和气缸之间限定出压缩腔;绕组盖,所述绕组盖设在所述定子和所述压缩装置之间且所述绕组盖包围所述电机绕组的下端,其中所述压缩腔内排出的含油的高压冷媒从所述绕组盖经过所述电机流到所述油分离腔;其中所述绕组盖的外侧具有连通所述储油腔和所述油分离腔的油通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机绕组是被排出冷媒直接冷却的,所以能提高电机可靠性和电机效率。
(2)由于是通过绕组盖来隔离储油腔F的油和压缩部件P排出的冷媒,即使有大量的冷媒流动,也不会到影响储油腔F的油温和油量。并且,通过上述的隔离效果,储油腔F的油可维持适当的温度,不会发生油中的冷媒冷凝。
(3)由于油分离腔T和储油腔F之间没有压力差,油分离腔T中分离出来的油,可轻易从油通道S流到储油腔F。因此,排气管出来的吐油量很少,储油腔F通常可维持适当的油量。
另外,由于储油腔F包含绕组盖外周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所以储油腔F的容量很有富余。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压缩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管连接在所述油分离腔或所述油通道处的壳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油通道由所述绕组盖的外侧、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之间间隙共同限定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油通道由设在所述壳体外部的管道构成,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储油腔和所述油分离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绕组盖包括:第一柱段,所述第一柱段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定子之外;第二柱段,所述第二柱段设在所述第一柱段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柱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柱段的内径,所述第二柱段套设在所述压缩装置的所述主轴承的上端之外;以及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呈倒截锥形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柱段和所述第二柱段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子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多个铁芯切口,每个所述铁芯切口由将所述定子的外周一部分切除而形成,所述多个铁芯切口贯穿所述定子的轴向方向,所述定子的外周壁通过所述铁芯切口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子的多个所述铁芯切口处分别向内凹入形成铁芯槽,所述铁芯槽贯穿所述定子的轴向方向;所述绕组盖的所述第一柱段的上端外侧向上延伸出多个突起,所述突起的数量少于所述铁芯槽的数量,每个所述突起嵌入相应的铁芯槽的下端内以将所述绕组盖的上端与所述定子配合。
可选地,所述绕组盖的第二柱段的下端向外延伸出凸缘;所述旋转压缩机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凸缘的下表面和所述气缸的上表面上以使所述第一柱段的上端面止抵在所述定子的下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优选地,所述铁芯切口包括四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突起为相对的两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压缩机进一步包括:辅助绕组盖,所述辅助绕组盖设在所述电机的上方且围绕所述电机绕组的上端,所述辅助绕组盖的周壁上具有多个外周孔、且中央形成有排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辅助绕组盖形成为倒扣的碗状结构,所述辅助绕组盖的下端向下所述延伸出两个辅助突起,所述两个辅助突起嵌入相应的铁芯槽的上端内以将所述辅助绕组盖的下端与所述定子配合。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上下方向设置的线圈弹簧;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连接在所述上壳体的下方,其中所述电机、所述压缩装置、所述绕组盖和所述辅助绕组盖均设在所述下壳体内,其中所述线圈弹簧的下端止抵在所述辅助绕组盖的上表面上且位置与所述排气孔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曲轴的上端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圆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绕组盖的上部侧壁上开有贯穿其的旁通孔。
可选地,所述绕组盖上还设有压差阀,所述压差阀对应于所述旁通孔设置以根据所述绕组盖内侧和外侧的压力差打开或关闭所述旁通孔。
优选地,所述压差阀为舌簧阀,且包括主阀和固定在所述绕组盖外侧壁上的辅助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采用电机绕组为集中卷线方式的变频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转压缩机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主轴承之间的排气消音器,所述排气消音器具有消音器排气口,所述消音器排气口套设在所述主轴承的轮毂上;所述压缩装置内具有双气缸,且所述主轴承的法兰外径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绕组盖形成为碗状结构且中央形成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与所述消音器排气口的外径嵌合;所述电机M具有设在所述绕组外的绕组绝缘框,其中所述绕组盖的内径与所述绕组绝缘框嵌合以使所述电机绕组的下端由所述绕组盖覆盖。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旋转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止抵在所述绕组盖的下表面和排气消音器的上表面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绕组盖采用非导电性材料或者进行了非导电性处理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旋转压缩机;与所述旋转压缩机中的排气管连接的冷凝器;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膨胀装置与所述冷凝器相连;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在所述蒸发器和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吸气管之间。
所述冷冻循环装置还包括:冷媒注入管,所述冷媒注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膨胀装置的连接通路、且另一端连接至副轴承的法兰侧面并与所述压缩腔连通。
所述冷媒注入管上设有流量调整阀。
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还包括: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感应器连接。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的内部构成的纵截面图和冷冻循环装置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绕组盖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电机和绕组盖等的配置关系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压缩机中表示动作体、油分离腔与油通道S与储油腔之间的内部构造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通过对比有无绕组盖时的各部温度比较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压缩装置的详细截面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其中排气管配置变化;
图8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其中油通道设计变化;
图9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再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其中油通道设计变化;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的示意图,其中应用变频式双缸旋转压缩机,且绕组盖的设计变化;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旋转压缩机的进一步变化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央”、“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RC,该旋转式压缩机RC可以用于空调机、冷冻机器及热水器等的旋转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和滑片式压缩机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旋转压缩机,包括:密封的壳体2、电机M、压缩装置P和绕组盖30。
如图1所示,密封壳体2上配置有排气管3,壳体2内的下部具有储存有润滑油的储油腔F。电机M设在壳体2内,电机M包括具有电机绕组15的定子11和套设在定子11内部的转子20,定子11外周壁与壳体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壳体2内位于电机M的上方具有油分离腔T。压缩装置P设在电机M的下侧且包括曲轴60、主轴承53、副轴承57和位于主轴承53和副轴承57之间的气缸51,主轴承53、副轴承57和气缸51之间限定出压缩腔52。绕组盖30设在定子11和压缩装置P之间且绕组盖30包围电机绕组的下端,其中压缩腔52内排出的含油的高压冷媒从绕组盖30经过电机M流到油分离腔T。其中绕组盖30的外侧具有连通储油腔F和油分离腔T的油通道S。绕组盖30采用非导电性材料或者进行了非导电性处理的材料。
由此,图1所示的旋转压缩机中,由于在主轴承53和定子11之间配备绕组盖30、配备主轴承53的排气孔54及定子11的绕组端部是被绕组盖30围住的。因此,从主轴承53排出的含油的高压冷媒,是从绕组盖30经过电机绕组15,流到油分离腔T处。
该期间,高压冷媒直接与电机绕组15进行热交换,冷却整个电机绕组15,也在加热另一边的高压冷媒。通过该加热,油与冷媒就会分离出来,冷媒是从排气管3流到冷冻循环装置中。另一边的油,经过数个的油通道S,可以无阻力地回流到与油分离室T相同压力的储油腔F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机绕组15是被排出冷媒直接冷却的,所以能提高电机可靠性和电机效率。
(2)由于是通过绕组盖30来隔离储油腔F的油和压缩部件P排出的冷媒,即使有大量的冷媒流动,也不会到影响储油腔F的油温和油量。并且,通过上述的隔离效果,储油腔F的油可维持适当的温度,不会发生油中的冷媒冷凝。
(3)由于油分离腔T和储油腔F之间没有压力差,油分离腔T中分离出来的油,可轻易从油通道S流到储油腔F。因此,排气管3出来的吐油量很少,储油腔F通常可维持适当的油量。
另外,由于储油腔F包含绕组盖30外周与壳体2之间的间隙,所以储油腔F的容量很有富余。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排气管3连接在油分离腔T处的壳体2上(如图1所示),或者连接在油通道S处的壳体2上,如图7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油通道S由绕组盖30的外侧、定子11与壳体2之间间隙共同限定出,如图1、图4、图7-图8、图10-图15所示。
而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油通道S由设在壳体2外部的管道构成,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储油腔F和油分离腔T,如图9所示。
如图2所示,绕组盖30包括:第一柱段301、第二柱段302和连接段303。第一柱段301的上端套设在定子11之外,第二柱段302设在第一柱段301的下方,且第二柱段302的内径小于第一柱段301的内径,第二柱段302套设在压缩装置P的主轴承53的上端之外。连接段303呈倒截锥形且连接在第一柱段301和第二柱段302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定子11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多个铁芯切口13,每个铁芯切口13由将定子11的外周一部分切除而形成,多个铁芯切口13贯穿定子11的轴向方向,定子11的外周壁通过铁芯切口13与壳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优选地,定子11的多个铁芯切口13处分别向内凹入形成铁芯槽13a,铁芯槽13a贯穿定子11的轴向方向,而绕组盖30的第一柱段301的上端外侧向上延伸出多个突起35,突起的数量少于铁芯槽13a的数量,每个突起嵌入相应的铁芯槽13a的下端内以将绕组盖30的上端与定子11配合。进一步优选地,铁芯切口13包括四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突起为相对的两个。
如图2所示,绕组盖30的第二柱段302的下端向外延伸出凸缘304。优选地,旋转压缩机还包括弹簧40,弹簧40的两端分别止抵在凸缘304的下表面和气缸的上表面上以使第一柱段301的上端面止抵在定子11的下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旋转式压缩机RC进一步包括:辅助绕组盖44,如图13所示,辅助绕组盖30设在电机M的上方且围绕电机绕组的上端,辅助绕组盖30的周壁上具有多个外周孔44a、且中央形成有排气孔44b。具体地,辅助绕组盖44形成为倒扣的碗状结构,辅助绕组盖44的下端向下延伸出两个辅助突起35b,两个辅助突起35b嵌入相应的铁芯槽13a的上端内以将辅助绕组盖44的下端与定子11配合。
如图13所示,可选地,壳体2包括上壳体2a和下壳体2b,上壳体2与排气管3相连,上壳体2的下表面上设有上下方向设置的线圈弹簧45。下壳体2连接在上壳体2的下方,其中电机M、压缩装置P、绕组盖30和辅助绕组盖44均设在下壳体2内,其中线圈弹簧的下端止抵在辅助绕组盖44的上表面上且位置与排气孔44b对应。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曲轴60的上端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圆板70。由此,固定在曲轴60的上端的圆板70旋转混合冷媒,所以由于离心力,重质量的油会飞溅在壳体2的内壁侧、因此,圆板70具有促进油分离和回到储油腔F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绕组盖30的上部侧壁上开有贯穿其的旁通孔33。由此,一部份的排出冷媒逃逸到绕组盖30的外侧,可以减少从绕组盖30至电机M的内部的冷媒量。
可选地,如图12所示,绕组盖30上还设有压差阀37,压差阀对应于旁通孔33设置以根据绕组盖30内侧和外侧的压力差打开或关闭旁通孔33。优选地,压差阀37为舌簧阀,且包括主阀37a和固定在绕组盖30外侧壁上的辅助阀37b。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电机M采用电机绕组15为集中卷线方式的变频电机M。旋转压缩机RC进一步包括:位于电机M和主轴承53之间的排气消音器55,排气消音器55具有消音器排气口56,消音器排气口56套设在主轴承53的轮毂上。压缩装置P内具有双气缸,且主轴承53的法兰外径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上,
其中,如图绕组盖30形成为碗状结构且中央形成有圆形孔,圆形孔与消音器排气口56的外径嵌合。电机M具有设在绕组外的绕组绝缘框17,其中绕组盖30的内径与绕组绝缘框17嵌合以使电机绕组的下端由绕组盖30覆盖。
可选地,旋转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弹簧41,第二弹簧止抵在绕组盖30的下表面和排气消音器55的上表面之间,这样可以将绕组盖30朝定子铁芯12的方向压紧,防止绕组盖30的振动。但是,把绕组盖30固定在绕组绝缘框17的状态下,可以省略第二弹簧41。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RC。
实施例一,
图1所示的是本实施例1的旋转式压缩机RC的基本构成、以及与其连接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概要。立型旋转压缩机RC是由在密封圆筒状的壳体2的内周安装的压缩部件P、以及在其上侧配置电机M等构成,在壳体2上配备的储油腔F中封入油6。
电机M是由固定在壳体2上的定子11以及固定在压缩部件P的曲轴60的电机转子20组成。定子11是由以电磁钢板为材料的定子铁芯12以及卷绕其内径侧的电机绕组15构成。电机绕组1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配置绕组端面15a和绕组端面15b。
压缩部件P的上端与定子11的下端之间,配备了围住压缩部件P的主轴承53上的排气孔54和绕组端部15a的全部的绕组盖30。绕组盖30如图2所示,是由配置有上侧开口部31b和下侧开口部31a的圆筒形和圆锥形的组合构成,在上侧开口部31b上配备2个突起35。
绕组盖30的下侧开口部31a的内周是嵌入压缩部件P的主轴承53的法兰外周,上侧开口部31b的内周与绕组端面15a的外周之间有间隙。另外,绕组状的弹簧40的内径要比主轴承53的法兰外周要大一点点,由于弹力的作用,绕组盖30的上侧开口部31b会压紧在定子铁芯12的下面。因此,可以在压缩部件P的上部和定子铁芯12的下端之间可以切实安装绕组盖30。并且如后述,由于2个突起35分别与定子铁芯12外周上的铁芯槽13a嵌合,所以绕组盖30可以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另外,绕组盖30和弹簧40的设计形状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主旨适当的进行变更。
因此,通过压缩部件P与绕组盖30、电机M之间的连通,可以完成图1中用“D”表示的动作体D。动作体D是由压缩部件P和绕组盖30、电机M构成、也包含固定在电机转子20和曲轴60上端的圆板70。所描述的动作体D是从进行压缩活动的压缩部件P及从压缩部件P中排出的含油的高压冷媒、从绕组盖30经过电机M的内部、从电机M的上部开口部流到油分离腔T的集合体。
图3是图1的X-X截面,所示的是电机M的下侧部分的详细、绕组盖30的配置、定子铁芯12的外周设置的4个铁芯切口13与壳体2的关系。铁芯切口13分别,在中央处有铁芯槽13a,在其相对的2个铁芯槽13a上嵌合了绕组盖30的突起35。因此,紧密连接在定子11的下侧平面的绕组盖30的上侧开口部31b与保持绕组盖15a的外周保持一定间隙切实固定在定子11上。因此,努力不让它由于通过压缩机的振动和绕组盖30的内部的冷媒流动变得松动。
4个铁芯切口13与壳体2内周之间形成的4个间隙称之为油通道S。本发明中,4个油通道S为油从分离腔T流下的通道。将定子直接固定在壳体内周的旋转式压缩机中,通常,有2~6处同样形状的铁芯切口,成为冷媒和油的通道。另外,与铁芯切口截面面积的大小成比例,电机效率会降低。但是,如后述,由于本发明的油通道S不会成为冷媒通道,其优点是可以缩小其截面面积提高电机效率。
图4所示的是在壳体2的内部所构成的动作体D和空间腔。空间腔如下述那样可以分为3个腔。也就是说,从壳体2的底面到绕组盖30和定子铁芯12的结合处是可以储存油的储油腔F的范围。另外,从定子铁芯12的上面到壳体2的天花板面是油分离腔T、分离从动作体D流出来的混合冷媒、是分离冷媒和油的腔。接下来,连接油分离腔T和储油腔F的定子铁芯12的4个铁芯切口13是油通道S、为在油分离腔T中从冷媒分离出来的油下落到储油腔F的通道。并且,本实施例1中的油分离室T上配置了排气管3。
从油分离腔T流出来的油,由于可以确保在储油腔F中,所以储油腔F的油面会上升。因此,如储油腔F的储油量增加的话,也可以把油储存在油通道S的一部分中。运转中,以往的旋转压缩机的最大油面高度是气缸与主轴承之间的接合部附近,所以与以往的进行相比,本实施例1中,储油腔F的保油量大约多出10~20%的,另外,可以把油面提高至20%以上。并且,由于该储油腔F的容量增加效果,在冷冻循环装置的容量增加时,可以轻松进行压缩机的封入油量的追加。
在此,由于从压缩部件P排出的混合冷媒不经过储油腔F及油通道S,所以与油通道S的大小没关系,通常油分离腔T的压力与储油腔F的压力是一样的。因此,油通道S如果有油下落的面积的话那就可以了,与以往进行比较,可以缩小铁芯切口13的个数或者截面面积,可能可以提高电机M的效率。
其次,通过图1来简单说明在冷冻循环装置中的冷媒和油的流动状况。从吸气管9被吸入到压缩部件P的压缩腔52中的低压冷媒和循环油,由于储油腔F(高压)和压缩腔52(低压~高压)的压力差经过滑动部品的间隙而流入压缩腔52的油混合,成为油比率较大的混合冷媒。在这里,如果把冷冻循环装置的循环油量和循环冷媒的比率作为OCR(油循环比率)的话,OCR在装置的稳定状态下是通常1%以下。另一方面,储油腔F对压缩腔52的供油量是上述OCR的几倍以上。
上述的混合冷媒是在压缩腔52中被压缩从排气孔54排出到绕组盖30中,与完成主轴承53的润滑的油混合。在绕组盖30中增加更多的油量的混合冷媒、经过电机绕组15的间隙以及一部份通过气隙25流到油分离腔T中。
把壳体内压为高压侧的旋转压缩机RC中,由于压缩腔52是直接吸入低温的低压冷媒,所以压缩腔52绝热压缩所排出的混合冷媒的温度是壳体2的气氛围中是最低温的,另一方面,电机绕组15的温度是最高的。因此,排出到绕组盖30中的混合冷媒从绕组30通到油分离腔T之前,可以与电机绕组15有效地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电机绕组15冷却,混合冷媒加热。
加热后的混合冷媒,虽然冷媒质量降低了,但由于分散的油反而合流增加了质量,流到油分离腔T,混合冷媒可以轻易分离为冷媒和油。分离油后的冷媒,从排气管3排至冷凝器C,经过膨胀阀V、蒸发器E、以及储液器A从吸气管9还回到压缩腔52。
另一方面,从冷媒中分离出来的油,由于是从油通道S下落到储油腔F中,储油腔F已消耗的储油量可以恢复。因此,含压缩机的冷媒循环装置,重复冷媒和油的循环。另外,固定在曲轴60的上端的圆板70旋转混合冷媒,所以由于离心力,重质量的油会飞溅在壳体2的内壁侧、因此,圆板70具有促进油分离和回到储油腔F的作用。
如上,本发明因为油分离腔T的油可以无阻力地下落到储油腔F中,所以排气管3出来的吐油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另外,确保在储油腔F的油,由于旋转的电机转子20和压缩腔52中的排出冷媒不会搅拌,可以保证高储油量和油面。因此,不仅仅压缩机的可靠性的余裕度增加、由于压缩部件P的全部滑动部品是浸在油中的,由于油的密封效果也能改善压缩机效率。
图5所示的是搭载在制冷和制热兼用的分体式空调机中的旋转压缩机中,在制热运转中有无绕组盖30时对压缩机内部的温度分布进行比较。另外,为了降低制热运转时的放热损耗,壳体2的外周是被隔热材料覆盖的。图5,连通压缩部件P的排气孔54的排气消音器55的消音器排气孔,是在绕组盖30中开孔的。
横轴的TS是气缸51的吸入冷媒温度,Td1是从排气消音器55所排出的冷媒温度,Tm1和Tm2分别是绕组端部15a和绕组端部15b的温度,Td2是排气管3所排出的冷媒温度,Toil是储油腔F的油温。另外,纵轴所示的是上述部件的温度(℃)。
在无绕组盖的状态下(记号N、‐‐○‐‐),从排气消音器55所排出的高压冷媒(Td1)的大多数,与绕组端面15a接触后,迂回到气体阻力较少的铁芯切口13的方向,并且从铁芯切口13的下部经过到达上部,移至油分离腔T。同时,残留的冷媒经过气体阻力较大的电机绕组15及绕组周边的间隙,移至油分离腔T。分流后的2个高压冷媒是在油分离腔T中合流后从排气管3排出。另一方面,在有绕组盖的状态下(記号Y、―●―),如上述那样,从排气消音器55所排出的全部高压冷媒,经过电机绕组15以及绕组周边的间隙,移至油分离腔T。此后,从排气管3排出。
通过有无绕组盖来比较绕组端面温度。由于排出冷媒(Td1)的冷却效果,绕组端部15a(Tm1)和绕组端部15b(Tm2)的温度,都是有绕组盖时较低,绕组端部15b(Tm2)的最高温度有约10℃之差。另一方面,排出温度(Td2)在有绕组盖时,温度变高,与无绕组盖的温度差约为12℃。
并且,储油腔F的油温度(Toil)也会产生显著的差异。有绕组盖时,与无绕组盖进行比较的话,约高出14℃。其原因是,有绕组盖时,与排出冷媒(Td1)之间没有热交换;无绕组盖时,储油腔的油通过排出冷媒(Td1)直接冷却的原理。有绕组盖的状态下,储油腔F的油温度大概是通过从油分离腔T所落下的油来决定的。
如所述,通过图5就可发现:由于绕组盖30,电机绕组温度降低、排出气体温度与油温度在增加。电机绕组温度降低,会使电机故障率降低和电机效率提升的效果、排出气体温度的增加会使空调机和热水器分别会有制热舒适性提高和热水温度提高的效果、油温的增加有防止由于油过热度降低而引起的油粘度降低的效果。
其次,根据图6来说明通过较小的设计改善来进一步实现本实施例1效果的方法。旋转式的压缩部件P是由气缸51、以及在该上下面组装的主轴承承53和副轴承57、在压缩腔52上配备的活塞63和滑片64、偏芯运转活塞63、通过主轴承53和副轴承57进行滑动支持的曲轴60等构成。
因此,通过在气缸51的滑片64的背部构成的滑片腔67的上下开口部分别堵塞上盖68a和下盖68b,使滑片腔67半封闭。上盖68a和下盖68b要防止滑片64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储油腔F的油搅拌,从而达到稳定油面的作用。另外,下盖68b上的供油孔69是对滑片腔67进行供油。另外,滑片弹簧孔65在储油腔F打开的状态下,其开口部可以用一个包括上盖68a和下盖68bコ字形状的板来堵塞。
图6中,曲轴60的油槽60a的上端是采用不在绕组盖30中开口的设计。通过该设计,从曲轴60的内径排出的油,由于是从主轴承53的上部流向下部的,所以供的油是不会流到绕组盖30中的。因此,流到油分离腔的油就会只是从压缩腔52所排出的油混合冷媒,从排气管3排出的吐油量会减少。
图7所示的是本实施例1的应用设计例、即使把排气管3配置成对油通道S开口也可以。该设计中,在油分离腔T的油中所分离出的冷媒是从配置有排气管3的油通道S的上端流向排气管3的开口部。另一方面,油分离腔T中分离出来的油的大多数,从没配置排气管3的3个油通道S下落到储油腔F。但是,由于其中的一部分是与冷媒混合从排气管3排出的,所以出现吐油量有一点点增加的现象,但与以往的设计进行比较,吐油量大幅减少。
图8和图9是油通道S的替代设计例。图8中,定子铁芯12的外周与电机绕组15之间设有贯通定子铁芯12的上下的数个的定子通孔14。该定子通孔14成为油落下油通道S的替代手段。图9,在壳体2的外部设有在油分离腔T和储油腔F上开口的旁通管90。该旁通管90成为油通道S的替代手段。
其次,说明绕组盖30的材料。绕组盖30是用可达到电气绝缘、耐冷媒、耐油、耐热等要求的合成树脂材料等进行成型的。例如:可以借用集中卷线方式电机等的电机绕组绝缘框所使用的PBT(热塑性饱和聚酯)等。该材料允许与电机绕组15接触。另外,即使是钢板等的金属材料,如果对于电机绕组实施了绝缘处理,或与电机绕组之间保证一定以上的间隙的话也是可以使用的。
实施例二,
图10所示的实施例2,是对实施例1中采用的绕组盖30进行小型化、另外,其目的是增加储油腔F的容积。实施例2中的压缩部件P是采用由双缸组成的旋转方式。另外,把主轴承53的法兰外径固定在壳体2的内壁上。电机M采用在电机绕组15为集中卷线方式的变频电机。
在上下宽度较小的碗状的绕组盖30的中心设立的圆形孔与沿着主轴承53的轮毂进行开口的消音器排气口56的外径嵌合。另外,由于绕组盖30的外周框的内径与电机M的绕组绝缘框17的外径嵌合,所以绕组端面15a是用绕组盖30来覆盖的。在绕组盖30的底面和排气消音器55的上表面之间配备的第二弹簧41将绕组盖30朝定子铁芯12的方向压紧,防止绕组盖30的振动。但是,把绕组盖30固定在绕组绝缘框17的状态下,可以省略第二弹簧41。
实施例2中、从双缸排出的高压冷媒在排气消音器55中合流后经过消音器排气口56,流到绕组盖30的内部。此后,与实施例1一样,高压冷媒与电机绕组15热交换后,流到油分离腔T。
实施例2所示的是,通过把排气消音器55和绕组盖30串联起来、另外,电机M中采用集中式卷线方式,可能实现绕组盖30的小型化、可以扩大储油腔F的容积。另外,实施例2所示的是,绕组盖30是可以应用于多缸旋转压缩机和变频方式的电机中的。并且,如实施例1的图6所示,双缸中配置的滑片腔(图未示出)进行半封闭化,可以防止由于滑片对储油腔F的油搅拌。
并且,双缸旋转压缩机,由于固定在电机转子20的平衡块(图未示出)较小、集中卷线方式的绕组端部15较小,所以有利于绕组盖30的小型化。另外,其特点是通过集中卷线方式,可扩大电机内部的冷媒通道。
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2是图10的应用设计例、通过连通管32中连接排气消音器55和绕组盖30。因此,从压缩部件P至排气消音器55中排出的高压冷媒,从连通管32经过绕组盖30,从电机M的内部流到油分离腔T。
该设计例中,从主轴承53的油槽53a的上端排出的油,直接与储油腔F的油合流。因此,得出储油腔F的油量变化很少、并且,排气管3的吐油量会更少。所述的实施例2所示的是,通过连通管32中连接压缩部件P出来的排气通道和绕组盖30,可获得新的效果。
图11的右图所示的是,绕组盖30、及连接绕组盖30的连结管32的详细情况。配备在绕组盖30中央的轴孔62,有贯通曲轴60的孔、与曲轴60的外径之间有一点点间隙用来进行滑动。另外,即使把连结管32与绕组盖30连成一体进行成型也可以的,如果有另外的弹性管部品的话,就可以容易地与排气消音器55连接。
实施例三,
把壳体作为高压侧的旋转压缩机RC,由于在吸入回路上有储液器A,通常,压缩腔52会避免过剩的冷媒吸入。但是,在启动和除霜运转、冷媒的过封入等时侯,临时会有大量的液冷媒流入压缩腔52,排出冷媒量会异常增多。同样,变频电机式的大型旋转压缩机中,在高速运转时,连续排出冷媒量为最大。在这样的运转条件下,由于经过绕组盖30的大量冷媒,可能会导致绕组盖30的振动及松动。
作为上述课题的对策,图12所示的实施例3,在绕组盖30的上部追加旁通孔33、一部份的排出冷媒逃逸到绕组盖30的外侧,可以减少从绕组盖30至电机M的内部的冷媒量。流出到绕组盖30外侧的冷媒,经过油通道S、流至油分离腔T、与通过电机M的内径面的冷媒合流。期间,从油分离腔T下落到储油腔F的油量减少,排气管3出来的吐油量会增加。
在此,从绕组30经过电机M的内部后流入油分离腔T的冷媒量、与从旁通孔33经过油通道S后流入油分离腔T的冷媒量的比例为8:2。另一方面,无绕组盖30的状态下,也就是以往的设计中,由于考虑上述的比例约为4:6,由于有无绕组盖30的影响,从油通道S流入油分离腔T的冷媒量的比例是0.25:1.50或者1:6。
因此,有旁通孔33的实施例3中,从油通道S流入油分离腔T的冷媒量压倒性较少,因此有利于增加吐油量。结果,如果有需要的话,允许增加旁通孔33的个数及面积。也就是说,通过绕组盖30形成的腔不是封闭的,即使是半封闭的腔也可以。
在此,在绕组盖30上追加旁通孔33的设计中,只在排出冷媒量过大期间,打开旁通孔33就可以了。因此,超出预先设定的排出冷媒量的期间,把旁通孔33打开,当达到设定值以下时,关闭旁通孔33,很方便。
图12的右图所示的时,追加简单的压差阀37、根据绕组盖30的内压力与绕组盖30的外侧压力(与储油腔F相同)之间的压差、通过压差阀37进行开、关旁通孔33以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由于排出冷媒量过大的话绕组盖30的内压力增加,所以压差阀37打开,排出过剩的冷媒。但是,如果减少内压力的话,由于压差阀37是关闭的,所以会停止排出。另外,该实施例3中,压差阀37是由主阀37a及辅助阀37b所构成的舌簧阀,将其把该固定在绕组盖30的侧壁上。
实施例四,
图13所示的实施例3,其特征是追加辅助绕组盖44围住绕组端面15b。图13的右图所示的是辅助绕组盖44的详细。辅助绕组盖44是碗状的盖,该外周上配备了数个的外周孔44a及2个辅助突起35b、中心部具备的排气孔44b。另外,辅助绕组盖44可以使用与绕组盖30一样的材料。
图13中,与实施例1的绕组盖30一样,用辅助绕组盖44将绕组端面15b围住后、把2个辅助突起35b嵌入铁芯槽13a。
可选地,壳体2包括:上壳体2a和下壳体2b,上壳体2a与排气管3相连,上壳体2a的下表面上设有上下方向设置的线圈弹簧45。下壳体2b连接在上壳体2a的下方,其中电机M、压缩装置P、绕组盖30和辅助绕组盖44均设在下壳体2b内,其中线圈弹簧45的下端止抵在辅助绕组盖44)上表面上且位置与排气孔44b对应。
这样,把预先已配置有线圈弹簧45的上壳体2a插入下壳体2b中、辅助绕组盖44被压紧在线圈弹簧45上固定在定子11的上面。此时,绕组端面15b的全部是被辅助绕组盖44覆盖。数个的外周孔44a是油的排气孔、在绕组端面15b的外周上开孔。另外,排气孔44b对应线圈弹簧45的内径。
与实施例1一样,包含从压缩部件的排气孔54所排出的油的混合冷媒,经过绕组盖30、一边冷却电机绕组15一边流出到辅助绕组盖44中。在这里,质量大的油飞溅在辅助绕组盖44的内周,多外周孔44a向油通道S下落。另一方面,质量小的冷媒经过圆板70的上面及辅助绕组盖44之间的间隙、从排气孔44b向排气管3,之后向冷凝器C排出。排出冷媒中残留的油在流入排气管3之前,先滑过辅助绕盖44向油通道S下落。
如所述,辅助绕组盖44,不仅仅可以进一步增大油分离效果、减少对冷媒循环装置的吐油量,还可以降低最容易受热的绕组端部15b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虽有必要追加绕组盖30,但主要部品中的压缩部件及电机、以及壳体2等以往设计式样可以借用,量产性良好。并且,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立式旋转压缩机及涡旋压缩机等的回转式压缩机中、以及搭载该压缩机的空调、冷冻机器、CO2热水器等的用途中。另外,温室化系数(GWP)较低、计划今后作为空调机等的新冷媒纳入采用计划的冷媒R32,存在动作温度比以往冷媒要高的课题,通过本发明的应用,可以更加容易解决该课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的其他构成例如压缩装置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压缩机、冷凝器C、蒸发器E、膨胀装置V和储液器A。如图14和图15所示,冷凝器C与旋转压缩机中的排气管3连接,蒸发器通过膨胀装置V与冷凝器相连。可选地,膨胀装置V为膨胀阀。储液器A连接在蒸发器E和与压缩腔52连通的吸气管9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还包括:冷媒注入管80,冷媒注入管80的一端连接在冷凝器C和膨胀装置V的连接通路、且另一端连接至副轴承57的法兰侧面并与压缩腔52连通。可选地,冷媒注入管80上设有流量调整阀86。进一步地,冷冻循环装置还包括:温度感应器85和控制装置87,如图14所示,温度感应器85与排气管3连接,控制装置87与温度感应器85连接。
下面参考图14-15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
实施例五,
旋转压缩机的压缩负荷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动,在制冷及制热运转的过负荷条件中,出现电机绕组温度超出安全界限的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实施例5中,利用本发明的特点,通过压缩部件中的排出冷媒直接冷却电机绕组。为此,把液冷媒喷射系统应用于旋转压缩机RC中,进行电机绕组冷却效率及电机温度控制的改善。
图14所示的实施例5表示,在含旋转压缩机RC的冷冻循环装置中,把冷媒注入管80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冷凝器C和膨胀阀V之间、以及副轴承57的法兰侧面。另外,冷媒注入管80的中途有流量调整阀86、固定在排气管3上的温度感应器85与控制装置87连接起来。另外,在副轴承57上配备的冷媒注入孔81是在压缩腔52上开孔。
由于经过流量调整阀86后注入压缩腔52的液体冷媒,可降低温度的排出冷媒经过绕组盖30直接冷却电机绕组15。也就是说,注入压缩腔52的液体冷媒,没有冷却储油腔T的油6及定子铁芯12,被用于电机绕组15的冷却。因此,与以往的压缩机相比,用少量的液冷媒量就可实现高效率的冷却效果。也就是说,可防止过量注入冷媒量带来电气消耗的增加。另外,由于没有冷却油6,所以不会出现油的过热度降低的问题。
另外,如图5的说明,本实施例的特征是排出冷媒温度接近电机绕组的最高温度。因此,通过温度感应器85来监控排气管3的温度、从而调整流量调整阀86的开度、可以适当控制电机绕组15的温度。另外,实施例5这种以改善冷冻循环装置的效率为目的的气体冷媒喷射技术,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与效果。另外,在无需严密控制电机绕组15的状态下,可省略流量调整阀86及温度感应器85。
实施例六,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9-217692(特开1997-217692)、“压缩机密封式涡旋压缩机”所示的把壳体内压力作为高压侧的立式涡旋压缩机与旋转式压缩机存在同样的课题。图15所示的实施例6,应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已公示的技术,解决涡旋压缩机的课题。
实施例6的立式涡旋压缩机SC是由组装在密封圆筒形的壳体2的内周的压缩部件P、在该上侧配置的电机M、在定子11的下端组装的绕组盖30等构成,在壳体2的储油室F中封入油6。
连接静盘95的吸入管9所吸入的低压冷媒,通过在静盘95中偏芯运转的动盘(图省略),被压缩后成为含油的高压混合冷媒,排出到绕组盖30中。此后的混合冷媒的流动是与实施例1一样的,绕组盖30带来同样的作用与效果,所以省略说明。因此,本发明不仅限于旋转压缩机和涡旋压缩机,也可能应用于把壳体内压作为高压侧的立式回转式压缩机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5)

1.一种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有排气管(3)的密封壳体(2),所述壳体内的下部具有储存有润滑油的储油腔(F);
电机(M),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具有电机绕组(15)的定子(11)和套设在所述定子内部的转子(20),所述定子外周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电机的上方具有油分离腔(T);
压缩装置(P),所述压缩装置设在所述电机的下侧且包括曲轴(60)、主轴承(53)、副轴承(57)和位于所述主轴承和副轴承之间的气缸(51),所述主轴承、副轴承和气缸之间限定出压缩腔(52);
绕组盖(30),所述绕组盖设在所述定子和所述压缩装置之间且所述绕组盖包围所述电机绕组的下端,其中所述压缩腔内排出的含油的高压冷媒从所述绕组盖经过所述电机流到所述油分离腔;
其中所述绕组盖的外侧具有连通所述储油腔(F)和所述油分离腔(T)的油通道(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连接在所述油分离腔或所述油通道处的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通道(S)由所述绕组盖的外侧、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之间间隙共同限定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通道(S)由设在所述壳体外部的管道构成,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储油腔和所述油分离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盖包括:
第一柱段(301),所述第一柱段的上端套设在所述定子之外;
第二柱段(302),所述第二柱段设在所述第一柱段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柱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柱段的内径,所述第二柱段套设在所述压缩装置的所述主轴承(53)的上端之外;以及
连接段(303),所述连接段呈倒截锥形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柱段和所述第二柱段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多个铁芯切口(13),每个所述铁芯切口由将所述定子的外周一部分切除而形成,所述多个铁芯切口贯穿所述定子的轴向方向,所述定子的外周壁通过所述铁芯切口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多个所述铁芯切口处分别向内凹入形成铁芯槽(13a),所述铁芯槽贯穿所述定子的轴向方向;
所述绕组盖的所述第一柱段的上端外侧向上延伸出多个突起(35),所述突起的数量少于所述铁芯槽的数量,每个所述突起嵌入相应的铁芯槽的下端内以将所述绕组盖的上端与所述定子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盖的第二柱段的下端向外延伸出凸缘(304);
所述旋转压缩机还包括弹簧(40),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凸缘的下表面和所述气缸的上表面上以使所述第一柱段的上端面止抵在所述定子的下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切口包括四个且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突起为相对的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辅助绕组盖(44),所述辅助绕组盖设在所述电机的上方且围绕所述电机绕组的上端,所述辅助绕组盖的周壁上具有多个外周孔(44a)、且中央形成有排气孔(44b)。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绕组盖(44)形成为倒扣的碗状结构,所述辅助绕组盖(44)的下端向下延伸出两个辅助突起(35b),所述两个辅助突起(35b)嵌入相应的铁芯槽的上端内以将所述辅助绕组盖(44)的下端与所述定子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括:
上壳体(2a),所述上壳体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上设有上下方向设置的线圈弹簧(45);
下壳体(2b),所述下壳体连接在所述上壳体的下方,其中所述电机(M)、所述压缩装置(P)、所述绕组盖(30)和所述辅助绕组盖(44)均设在所述下壳体内,其中所述线圈弹簧的下端止抵在所述辅助绕组盖(44)的上表面上且位置与所述排气孔(44b)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的上端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圆板(70)。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盖的上部侧壁上开有贯穿其的旁通孔(3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盖上还设有压差阀(37),所述压差阀对应于所述旁通孔设置以根据所述绕组盖内侧和外侧的压力差打开或关闭所述旁通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阀为舌簧阀,且包括主阀(37a)和固定在所述绕组盖外侧壁上的辅助阀(37b)。
1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采用电机绕组(15)为集中卷线方式的变频电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主轴承之间的排气消音器(55),所述排气消音器具有消音器排气口(56),所述消音器排气口(56)套设在所述主轴承的轮毂上;
所述压缩装置内具有双气缸,且所述主轴承(53)的法兰外径固定在所述壳体(2)的内壁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盖(30)形成为碗状结构且中央形成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与所述消音器排气口(56)的外径嵌合;
所述电机(M)具有设在所述绕组外的绕组绝缘框(17),其中所述绕组盖(30)的内径与所述绕组绝缘框(17)嵌合以使所述电机绕组的下端由所述绕组盖(30)覆盖。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弹簧(41),所述第二弹簧止抵在所述绕组盖的下表面和排气消音器(55)的上表面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盖采用非导电性材料或者进行了非导电性处理的材料。
22.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压缩机;
与所述旋转压缩机中的排气管(3)连接的冷凝器(C);
蒸发器(E),所述蒸发器通过膨胀装置(V)与所述冷凝器相连;
储液器(A),所述储液器连接在所述蒸发器(E)和与所述压缩腔(52)连通的吸气管(9)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注入管(80),所述冷媒注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膨胀装置的连接通路、且另一端连接至副轴承(57)的法兰侧面并与所述压缩腔(52)连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注入管(80)上设有流量调整阀(86)。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感应器(85),所述温度感应器(85)与所述排气管(3)连接;
控制装置(87),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感应器连接。
CN201310312235.XA 2013-07-23 2013-07-23 旋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Active CN103527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2235.XA CN103527489B (zh) 2013-07-23 2013-07-23 旋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2235.XA CN103527489B (zh) 2013-07-23 2013-07-23 旋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7489A CN103527489A (zh) 2014-01-22
CN103527489B true CN103527489B (zh) 2017-03-22

Family

ID=4992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2235.XA Active CN103527489B (zh) 2013-07-23 2013-07-23 旋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7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36977A1 (ja) * 2014-03-14 2015-09-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454452B (zh) * 2014-12-02 2017-01-11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压缩机的轴承及压缩机
CN106640661B (zh) * 2016-10-26 2019-04-0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6979156B (zh) * 2017-05-26 2019-01-2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13279965B (zh) * 2020-02-19 2023-07-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压缩机
CN114439752A (zh) * 2022-01-27 2022-05-06 浙江博阳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侧排气制冷压缩机
CN114857015A (zh) * 2022-05-19 2022-08-0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6846148B (zh) * 2023-09-04 2023-11-17 广东兆力电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散热装置的电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7619A (zh) * 2005-03-24 2006-09-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转子式密闭压缩机
CN101713405A (zh) * 2009-08-22 2010-05-2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的内部气体导向机构
CN201650740U (zh) * 2010-03-29 2010-11-2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的内部气体导向机构
CN202833180U (zh) * 2012-06-27 2013-03-27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8169A (ja) * 1997-05-21 1998-12-0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縦型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05002868A (ja) * 2003-06-11 2005-01-06 Daikin Ind Ltd 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7619A (zh) * 2005-03-24 2006-09-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转子式密闭压缩机
CN101713405A (zh) * 2009-08-22 2010-05-2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的内部气体导向机构
CN201650740U (zh) * 2010-03-29 2010-11-2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卧式旋转压缩机的内部气体导向机构
CN202833180U (zh) * 2012-06-27 2013-03-27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7489A (zh)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7489B (zh) 旋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5026853B (zh) 制冷装置
CN103867450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3206819B (zh) 气液分离器及车用空调装置
CN102162454B (zh) 一种油气分离式平衡块
CN104696222B (zh) 压缩机
CN203404083U (zh) 立式旋转压缩机
CN203500009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8349446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06382228A (zh) 压缩机
CN103759477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5201846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9230120U (zh) 一种安全型冷藏车制冷机
CN205897638U (zh) 箱式冷水机
CN103511270A (zh) 立式旋转压缩机
CN103557163B (zh) 旋转压缩机
CN206221254U (zh) 压缩机
CN103557160A (zh) 立式旋转压缩机
CN212202408U (zh) 油分离器、压缩机组件及热交换设备
CN204140424U (zh)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CN105545749A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2000179486A (ja) 冷凍機用半密閉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05275819A (zh) 旋转压缩机
CN204494884U (zh) 热源单元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203614404U (zh) 立式旋转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