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3559B - 感应加热线圈及使用该感应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线圈及使用该感应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3559B
CN103503559B CN201280018492.6A CN201280018492A CN103503559B CN 103503559 B CN103503559 B CN 103503559B CN 201280018492 A CN201280018492 A CN 201280018492A CN 103503559 B CN103503559 B CN 103503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il
bend
shape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84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3559A (zh
Inventor
田仲导生
菅野稔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03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3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3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35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45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 H05B6/1272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with more than one coil or coil segment per heating zo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6/00Aspects relating to 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covered by group H05B6/00
    • H05B220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2206/022Special supports for the induction co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是异形形状的感应加热线圈,外形也不易变形的感应加热线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只要使用通过卷绕导线并形成为环状而构成,并且外形形成为异形形状,且安装有用于保持该外形的形状保持部件的感应加热线圈即可。此外,只要使用包括构成外部轮廓的本体、设于本体的上表面,载置容器的顶板、和设于顶板的下方的线圈单元,线圈单元具有线圈基座、和设于线圈基座的上方的多个感应加热线圈,多个感应加热线圈中的至少1个通过卷绕导线并形成为环状而构成,并且外形形成为异形形状,且安装有用于保持该外形的形状保持部件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即可。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线圈及使用该感应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锅等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及使用该感应加热线圈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感应加热烹调器用的感应加热线圈使用通过将表面包覆有热熔敷层的导线卷绕成圆盘形状(环形状),并使热熔敷层热熔敷,从而使卷绕的导线一体化而成的线圈。
并且,这样的感应加热线圈与其它的功能构件一起被安装在由树脂等形成的线圈基座上,作为线圈单元被设于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本体(例如,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416号公报(图4)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近年来,除了上述的圆盘形状(环形状)的感应加热线圈的形状之外,还提出有各种形状的感应加热线圈。
例如,提出有将导线卷绕成椭圆状而形成椭圆形状的感应加热线圈、如上述的感应加热线圈那样,以从环的径向夹持先形成为环形状的感应加热线圈的方式施加力,形成为与圆盘形状不同的异形形状(扁平形状、茧(日文:まゆ)形状、椭圆形状等)的感应加热线圈。
可是,异形形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与圆盘形状的感应加热线圈相比,根据卷绕的导线的位置不同,存在弯曲程度(曲率半径)不同的部位,所以作用于感应加热线圈内部的应力存在偏差。
即,与感应加热线圈的弯曲半径大的部位相比较,在感应加热线圈的弯曲半径小的部位,沿弯曲半径变大的方向作用的应力大。
因而,存在作用于感应加热线圈内部的应力根据部位而不同,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形容易崩溃(容易变形)这样的课题。
此外,这样的加热线圈被要求可靠地安装于线圈基座的必要性,以即使在由于使用时的热等而引起变形的情况下也防止从线圈基座脱落或位置偏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是圆盘形状而是异形形状的感应加热线圈,线圈外形也不易变形的感应加热线圈,并且提供一种具有即使是这样的加热线圈也能够可靠地安装的线圈基座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只要使用以下的感应加热线圈即可,即,通过卷绕导线并形成为环状而构成的感应加热线圈,并且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形形成为异形形状,且感应加热线圈安装有用于保持该外形的形状保持部件。
此外,只要使用以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即可,即,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构成外部轮廓的本体、设于本体的上表面,载置容器的顶板、和设于顶板的下方的线圈单元,线圈单元具有线圈基座、和设于该线圈基座的上方的多个感应加热线圈,多个感应加热线圈中的至少1个通过卷绕导线并形成为环状而构成,并且外形形成为异形形状,且安装有用于保持该外形的形状保持部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是异形形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也不易产生线圈外形的变形等的感应加热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卸下了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顶板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放大地表示图2的加热烹调器中的左侧的线圈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线圈单元的仰视图。
图5是放大了加热线圈相向的位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3的Y-Y剖视图。
图8是图3的X-X剖视图。
图9是放大地表示图3的线圈单元中的沿周向延伸并形成为异形形状的环状的加热线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包括:构成外部轮廓的加热烹调器本体1(以下,本体1);以覆盖本体1的上部开口面的方式被安装,外周具有外框架的顶板2;装卸自如地设于顶板2的后部的外框架的吸气排气口的盖3;被配置于本体1的前面的操作部4;以及与操作部4相邻地设于本体1的前面的格栅门5。
顶板2是在进行烹调时在上表面载置烹调容器的构件,由耐热强化玻璃构成。并且,在该顶板2的下方,配置有2个线圈单元6、7和1个加热器单元8。
此外,格栅门5是覆盖对鱼等进行烹调的格栅库的开口的构件,通过使用者向近前拉拽设于格栅门5的把手而能够打开。
接着,在位于本体1的左侧的线圈单元6中,设有后述的多个加热线圈64、65、66,在位于本体1的右侧的线圈单元7中,设有小径和大径的环状的加热线圈。
此外,设有辐射加热器的加热器单元8位于由线圈单元6和线圈单元7夹着的前方的位置。
并且,在高频电流经由变换电路(未图示)在构成上述的线圈单元6、7的加热线圈中流动时,从加热线圈产生与高频电流相应的磁通量,利用该磁通量,被载置在顶板2上的烹调容器的锅等被感应加热。另外,也可以取代加热器单元8而使用比线圈单元7的外径小的线圈单元。
接着,参照图3~图4,线圈单元6包括线圈基座61、设于该线圈基座61的多个铁素体63、多个加热线圈64、65、66、与从上述各加热线圈延伸的引出线66c(在图9中后述)连接的端子台69、和检测烹调容器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传感器70等。
线圈基座61具有位于中央的中央支承体62、以该中央支承体62为中心呈放射状伸展的多个梁部62a、与该梁部62a的端部连结的环形状的侧板62b、和将中央支承体62与侧板62b之间的相邻的梁部62a连接成环状的环状部62c,该线圈基座61以俯视形状成为圆盘状的方式由树脂一体形成。
在这里,环状部62c只要设置成连接相邻的梁部62a即可,在俯视的情况下,既可以是环状(圆状),也可以是四边形状(以及多边形状)。
中央支承体62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梁部62a聚集那样的部位,但是也可以是中央开口并形成为围绕该开口的环状的部位。
该梁部62a有连接中央支承体62和侧板62b的梁部、以及连接环状部62c和侧板62b的梁部。
即,在线圈基座61的、环状部62c与中央支承体62之间,形成有被梁部62a、中央支承体62和环状部62c所围成的开口62x。
该开口62x设有温度检测传感器40等温度检测部,在线圈基座61被安装到本体时,成为作为冷却风的风路的开口,该冷却风用于从线圈基座61的下方朝向上方地冷却加热线圈64、65、66。
这样,通过构成线圈基座61的梁部62a,能够确保线圈基座61的强度,并且能够确保功能构件的安装位置和冷却风的风路。
这样的结构是对像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线圈基座61的外侧设置多个加热线圈66而使线圈基座61的外周侧的重量增加的线圈单元有效的结构。
此外,在侧板62b的外周,以覆盖外周整体的方式设有防磁环75。
该防磁环75是用于使由加热线圈64、65、66产生的磁通量难以泄漏到线圈单元6之外的构件,在组装作业时,为了使作业者知道线圈单元6的上下,闭合环的铆接部75a位于线圈单元6的上方位置。
此外,参照图5~图7,环状部62c位于形成于线圈基座61的中央支承体62与侧板62b的大致中间。
并且,该环状部62c形成为以中央支承体62为中心的圆状,将后述的形成为大致圆状的环的加热线圈64和加热线圈65的配置区域、以及异形形状的环形状的加热线圈66的装载区域,分为线圈基座61的内侧和外侧。
即,在环状部62c的内侧配置加热线圈64和加热线圈65,在外侧均匀地配置异形形状的环形状的加热线圈66。此外,该环状部62c连接于梁部62a。
另外,该环状部62c相对于设置后述的加热线圈64、65、66的梁部62a的上表面突出。并且,在环状部62c的突出的部位,且在各加热线圈设于线圈基座61的状态下,在加热线圈65与加热线圈66相向的位置,形成有一部分凹下的缺口部62d。
另外,该缺口部62d的凹部朝向中央支承体62侧开口。
并且,参照作为图3的X-X剖视图的图8,梁部62a的相对于朝向中央支承体62的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开口的形状(例如,H字状),在朝向该下方向的开口62e中嵌入有铁素体63。
此外,在线圈基座61的上侧面,即,设于梁部62a的铁素体63所位于的一侧的相反侧,设有后述的加热线圈64、65、66。
朝向该梁部62a的上方向的凹状的开口62f是在将加热线圈64、65、66设置于梁部62a之上时,供用于使加热线圈64、65、66相对于梁部62a固定的粘接剂(例如,硅)涂敷的部位,并且是用于在梁部62a与加热线圈64、65、66之间形成空间的部位。
通过这样地形成开口62f,形成用于将加热线圈固定于线圈基座的粘接剂的涂敷部位,从而能够防止粘接剂向梁部62a的外部挤出。
此外,通过形成不涂敷向该开口62f涂敷的粘接剂的部分或者局部地不涂敷粘接剂,在梁部62a与加热线圈之间形成空隙,由此能够作为空气的流路。
由此,使冷却风也能够在各加热线圈64、65、66与梁部62a上下重叠的部位流下,能够进行加热线圈的冷却。
此外,参照作为图3的Y-Y剖视图的图7,连接中央支承体62和侧板62b的梁部62a的、相对于朝向中央支承体62的方向平行的截面形状,通过上表面的一部分向上方(设有加热线圈的方向)突出,从下方朝向上方地形成有凹下的凹部62g。
像上述那样,在梁部62a的下侧设有铁素体63,但是该铁素体63具有一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凸部63a,通过该凸部63a进入梁部62a的凹部62g,完成铁素体63的定位和固定。
此外,在梁部62a的凹部62g,在与线圈基座61的上表面(表面)相连通的位置(凹部的底)形成有开口62h。
该开口62h是确认铁素体63向线圈基座61的安装状态的铁素体安装状态确认部,通过该开口62h观察铁素体63,能够从线圈基座61的上表面侧确认铁素体63是否可靠地安装于梁部62a(线圈基座61)。
由此,在组装线圈单元时,能够不将线圈单元翻过来地确认铁素体63是否安装。
该开口62h只要能够确认铁素体63的安装状态即可,所以也可以根据情况,不使梁部62a开口,使铁素体63形成为通过梁部62a可透视的程度的构件的厚度。
此外,像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凸部63a形成开口62h,能够构成为由作业者靠近确认位置而容易确认铁素体63,但是即使不形成凸部63a而仅形成开口62h,也能够确认铁素体63的有无。
另外,像上述那样,设于线圈基座61的铁素体63发挥作为由加热线圈64、65、66产生的磁通量中的向下方或侧方泄漏的磁通量的磁路的作用。
由此,能够防止从线圈单元6泄漏的磁通量,防止对设于操作部4的电路基板上的电子构件、用于向加热线圈64、65、66供给高频电流的电路基板上的电子构件等造成不良影响。
接着,参照图3,线圈单元6的加热线圈64通过卷绕导线而形成为圆形的环形状,被配置成以中央支承体62为中心,围绕中央支承体62的外周。此外,加热线圈65通过卷绕导线,形成为比加热线圈64的外径大的圆形的环状,被配置成围绕该加热线圈64的外周。
接着,加热线圈66形成为沿着圆盘状的线圈基座61的周向延伸的作为大致茧型形状的异形形状的环状,在加热线圈65的周围,沿周向等间隔例如配置4个。
作为上述的异形形状的环状的各加热线圈66,例如如以下那样地制造。
首先,通过卷绕作为导线的线材,将作为加热线圈66的基础的线圈做成规定的环形状。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首先将线圈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并且,通过对作为该加热线圈66的基础的线圈进行冲压加工等,修整为规定的异形形状,如上述那样的异形形状的环状的加热线圈66被成形。
在经过了该冲压加工的阶段中,在被成形为异形形状的环状的线圈中,残留有欲返回冲压加工前的形状的应力(残留应力)。
接着,像上述那样通过对冲压加工后的线圈进行加热处理,去除欲返回冲压加工前的形状的应力,由此构成异形形状的环状的加热线圈66。
通过实施该加热处理,促进加热线圈66的材料的再结晶化,缓和残留应力,能够防止在实际使用时的温度带中的变形。在该加热处理后的加热线圈66的材料中,看得出由于再结晶化的粒成长。
在这里,在制造加热线圈66的过程中,为了去除线圈的残留应力而如上所述进行加热处理,但是若对线圈过于加热,则耐绝缘性能降低,加热线圈66的寿命有可能缩短,所以不将加热处理进行到完全去除残留应力的程度。
即,成为在加热线圈66中残留有少许残留应力的状态。因此,如以下说明那样,通过在加热线圈66上安装形状保持部件,与残留少许的残留应力相对应。
接着,对保持异形形状的加热线圈66的形状的形状保持部件进行说明。
参照图9,像上述那样通过冲压加工和热处理构成的上述的加热线圈66,利用作为形状保持部件的带71,将加热线圈66的边捆住地进行保持,从而防止因在加热线圈66中残留的残留应力而欲恢复为原先的形状的扩展,并且形成于该加热线圈66的外周壁面的垂直面66a(参照图7)被保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线圈66的情况下,由于将加热线圈66的平面形状构成为像茧型那样,所以连接相向的长边彼此的位于图中左右的弯曲部66b的曲率半径r在设于线圈基座61时,与朝向线圈单元6的外侧的长边的曲率半径R1、朝向线圈单元6的内侧的长边的曲率半径R2相比,形成得小。
即,在这里所说的所谓异形形状的加热线圈66,可以认为是具有多个大小不同的弯曲部的加热线圈、构成加热线圈的环状的导线的束的弯曲状况根据部位不同而不同的加热线圈。
此外,如椭圆那样,组合多个相同的弯曲部和连接该弯曲部彼此的不弯曲的部分的加热线圈也同样地能够称为异形形状的加热线圈。
这样,由于加热线圈66被构成为异形形状,形状容易在曲率半径r变大(扩展)的方向,即,相向的长边彼此离开的方向崩溃。
如上述那样,作为使用带71,以捆住成为束地形成环状的导线的方式卷绕并保持容易崩溃的加热线圈66的外形的方法,有如下那样的方法。
作为该保持方法的1个例子,图9(a)所示的方法是在相对于加热线圈66的长度方向(图中,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1个部位,以捆住相向的加热线圈66的边的方式卷绕带71的方法。
若这样地将带71卷绕于加热线圈66,则能够在1个卷绕位置防止因加热线圈66的残留应力等而造成的扩展。
此外,作为其它的例子,图9(b)所示的方法是在相对于加热线圈6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以捆住相向的加热线圈66的长边的方式分别卷绕带71的方法。
此时卷绕带的位置以接近弯曲的曲率半径r小的弯曲部66b的位置为佳。即,在加热线圈66的弯曲急的位置的近前侧卷绕带为佳。
若是这样的带71的卷绕方法,则在因残留应力造成的欲恢复原先的形状的力强的线圈的弯曲部66b的附近能够保持加热线圈66,所以能够更牢固地保持加热线圈66的形状。
另外,关于在弯曲部66b附近通过卷绕带71而保持加热线圈66的方式,如图5和图6那样,即使仅对1个长边卷绕带71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图9(c)所示的方法作为其它的例子,是使用带71卷绕构成加热线圈66的内侧的长边(图中,下侧的长边)的加热线圈的导线的束的方法。
若是这样的带71的卷绕方法,则能够防止因加热线圈66欲恢复原先的形状的力而产生的线圈的束的散乱,并且能够防止弯曲部和加热线圈整体的扩展。
此外,像以上那样被构成的加热线圈66,从卷绕有引出线66c的带71的附近引出导线,安装于导线的前端的端子69a被固定于端子台69,该端子台69连接于向加热线圈进行供电的供电部。
该端子台69被配置在线圈基座61的背面,引出线66c从引出位置通过梁部62a之间,向线圈基座61的背面被引导。
这样,通过在导线的引出位置附近卷绕带71,能够防止被卷绕的导线散开。特别是能够防止导线随着加热线圈66的变形而散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带71,例如使用耐热和变形强的玻璃布带(glassclothtape)。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异形形状的茧形的加热线圈,但是本发明对于在加热线圈的内部具有使线圈的外形崩溃那样的内部应力的、或随着使用产生这样的内部应力的加热线圈是有效的。
例如即使对于局部地形成有弯曲部的加热线圈、由直线连接弯曲部和弯曲部的形状的线圈(三角形、四边形)、如田径赛场的跑道那样的形状和椭圆形状的加热线圈,本发明也是有效的。
接着,对加热线圈66被安装到线圈基座61的状态进行说明。
参照图7,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变形环形状的加热线圈66,在进行用于修整成规定的形状的冲压加工等时,外周壁面被加工成平面。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的外周壁面被冲压加工成,相对于线圈基座61的各加热线圈的装载面,成为垂直的面(以下称为“垂直面66a”)。
在这里所说的所谓垂直面66a,并非是指完全的面,只要连接构成加热线圈66的外周壁面的线材的外侧的面的面构成为大致平面即可。
并且,这样地被构成的异形形状的环形状的加热线圈66如以下那样地被安装于线圈基座61。
参照图5~图7,加热线圈66被设于从线圈基座61的侧板62b向中央支承体62方向突出而形成的肋状的定位凸部67、以及被该定位凸部67和环状部62c围绕而形成的安装区域。
另外,加热线圈66相对于线圈基座61的线圈的安装区域,从垂直方向被安装。即,加热线圈66的安装方向成为与垂直面66a平行。
具体而言,若着眼于1个加热线圈安装区域,则加热线圈66相对于线圈基座61的各部,如下那样地被安装。
首先,被嵌入由形成于线圈基座61的定位凸部67和与该定位凸部67相向的环状部62c形成的区域。此时,卷绕于加热线圈66的带71被配置成与梁部62a成为上下的位置关系(例如,参照图5~图6)。
即,在加热线圈66的形成线圈基座61的配置位置的部位与构成加热线圈66的导线之间,夹设作为形状保持部件的带71。
此外,加热线圈66通过作为与加热线圈65相向的边的第2长边66d侧的外周面66e与环状部62c接触,相对于线圈基座61定位。
另外,在定位凸部67与加热线圈66之间,在将加热线圈66安装到线圈基座61时,形成有少许的间隙。
如以上那样,定位凸部67和环状部62c的安装加热线圈66侧的面被构成为,相对于线圈基座61的加热线圈的安装面垂直。
因而,在加热线圈6被嵌入安装区域时,通过加热线圈66的垂直面66a与各定位凸部67以及环状部62c的垂直面平面对合,能够使加热线圈66相对于线圈基座61正确且容易地嵌入。
另外,因为在环状部62c形成有凹形状的缺口部62d,所以在将加热线圈66安装到安装区域时,能够供抓着加热线圈66的作业者的手指或自动线圈安装机的爪进入。
由此,能够使加热线圈66的安装工序的作业性提高。
另外,加热线圈66即使在残留应力残留的状态下被安装到线圈基座61,也像上述那样,以垂直面66a同与加热线圈66接触的部位是平面的定位凸部67和环状部62c接触的方式被设于安装区域,所以即使是在安装到线圈基座61以后,也能够防止加热线圈66的大的变形。
即,通过在由上述的定位凸部67和环状部62c所形成的线圈基座61的安装区域设置加热线圈66,即使因在加热线圈66中产生的残留应力而少许变形,因为外周壁面的垂直面66a与定位凸部67和环状部62c的面平行地对合,所以也能够抑制变形。
另外,通过将被卷绕于加热线圈66的带71配置成与作为加热线圈66的配置位置的梁部62a成为上下的位置关系,构成加热线圈66的导线变得难以直接接触梁部62a,能够防止导线的损伤等。
此外,因为在将加热线圈66安装到线圈基座61时,在定位凸部67与加热线圈66之间形成少许的间隙,所以像加热线圈66那样即使存在制造上的大小的偏差,也能够可靠地安装。
此外,即使加热线圈66产生了变形,因为由定位凸部67保持加热线圈66的外周面,所以能够防止线圈向安装区域以外扩展。
特别是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加热线圈66的外周面被构成为相对于梁部62a的装载面垂直,与外周面接触的定位凸部67也被构成为相对于梁部62a的装载面垂直,所以定位凸部67互相平行地对合,能够更加可靠地保持加热线圈66。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加热烹调器本体、2顶板、3盖、4操作部、5格栅门、6线圈单元、61线圈基座、62中央支承体、62a梁部、62b侧板、63铁素体、64、65、66加热线圈、66a垂直面、67定位凸部、7线圈单元、8加热器单元、71带。

Claims (13)

1.一种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过卷绕导线而构成的加热线圈、和保持上述加热线圈的外形形状的形状保持部件,
上述加热线圈由椭圆形状的线圈成形,形成茧型的异形形状,
该异形形状的线圈具有:
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1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
第3弯曲部,对上述第1弯曲部的一端和与该一端相向的上述第2弯曲部的一端进行连接;以及
第4弯曲部,对上述第1弯曲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弯曲部的另一端进行连接,
上述第3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和上述第4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处于如下的关系:上述第3弯曲部的曲率半径>上述第4弯曲部的曲率半径,
上述形状保持部件由带状的构件构成,通过以跨越上述第3弯曲部和上述第4弯曲部地绕挂该第3弯曲部和该第4弯曲部的方式卷绕该带状的构件,保持上述茧型的异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形状保持部件被安装在上述第1弯曲部和上述第2弯曲部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状的构件,在相对于上述加热线圈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绕挂上述第3弯曲部和上述第4弯曲部的方式卷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线圈的引出线的引出位置,是安装有上述形状保持部件的位置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形状保持部件是带,被卷绕成捆住形成环状的上述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具有耐热性。
7.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
本体,构成外部轮廓;
顶板,设于上述本体的上表面,载置烹调容器;以及
线圈单元,设于上述顶板的下方,
上述线圈单元具有线圈基座、和设于该线圈基座的上方的多个感应加热线圈,
上述多个感应加热线圈中的至少1个感应加热线圈具有通过卷绕导线而构成的加热线圈、和保持上述加热线圈的形状的形状保持部件,
上述加热线圈由椭圆形状的线圈成形,形成茧型的异形形状,
该异形形状的线圈具有:
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1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
第3弯曲部,对上述第1弯曲部的一端和与该一端相向的上述第2弯曲部的一端进行连接;以及
第4弯曲部,对上述第1弯曲部的另一端和上述第2弯曲部的另一端进行连接,
上述第3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和上述第4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处于如下的关系:上述第3弯曲部的曲率半径>上述第4弯曲部的曲率半径,
上述形状保持部件由带状的构件构成,通过以跨越上述第3弯曲部和上述第4弯曲部地绕挂该第3弯曲部和该第4弯曲部的方式卷绕该带状的构件,保持上述茧型的异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形状保持部件被安装在上述第1弯曲部和上述第2弯曲部的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状的构件,在相对于上述加热线圈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绕挂上述第3弯曲部和上述第4弯曲部的方式卷绕。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热线圈的引出线的引出位置,是安装有上述形状保持部件的位置的附近。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形状保持部件是带,被卷绕成捆住形成环状的上述导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具有耐热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圈基座具有中央支承体和以该中央支承体为中心呈放射状伸展的梁部,
上述加热线圈以上述形状保持部件和上述梁部成为上下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设于上述梁部的上方。
CN201280018492.6A 2011-04-15 2012-04-11 感应加热线圈及使用该感应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35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1038 2011-04-15
JP2011-091038 2011-04-15
PCT/JP2012/002520 WO2012140886A1 (ja) 2011-04-15 2012-04-11 誘導加熱コイル、及び、この誘導加熱コイルを用いた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3559A CN103503559A (zh) 2014-01-08
CN103503559B true CN103503559B (zh) 2016-05-04

Family

ID=47009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849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3559B (zh) 2011-04-15 2012-04-11 感应加热线圈及使用该感应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99054A4 (zh)
JP (2) JP5683687B2 (zh)
CN (1) CN103503559B (zh)
WO (1) WO20121408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48649A1 (en) 2015-01-23 2016-07-27 Yparex B.V.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KR102306808B1 (ko) * 2015-06-22 2021-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유도 가열 조리기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81042A1 (fr) * 1980-04-18 1981-10-23 Electricite De France Bobinage inducteur pour chauffage d'une plaque de cuisson electrique du type domestique ou professionnel par induction de courants electriques a haute freque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7093U (ja) * 1983-05-31 1984-12-12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電磁調理器の加熱コイル
JP3018751U (ja) * 1995-05-30 1995-11-28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コイルユニット
JP3562052B2 (ja) * 1995-08-17 2004-09-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マグネットスイッチのソレノイド製造方法
JPH10255965A (ja) * 1997-03-10 1998-09-25 Araco Corp 誘導加熱コイル
JP4304853B2 (ja) * 2000-09-19 2009-07-29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
JP2002231430A (ja) * 2001-02-02 2002-08-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業務用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331071B2 (ja) * 2004-08-27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芝 加熱調理器
US8350194B2 (en) * 2009-01-12 2013-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ok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device including working coils thereof
JP2009094088A (ja) * 2009-02-02 2009-04-30 Hitachi Appliances Inc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272459A (ja) * 2009-05-25 2010-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306073B2 (ja) * 2009-06-25 2013-10-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41629B2 (ja) * 2009-07-03 2013-07-1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41630B2 (ja) 2009-07-03 2013-07-1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45239B2 (ja) * 2009-09-07 2011-12-28 日星電気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用コイル
TWI482534B (zh) * 2011-02-28 2015-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Heating the cook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81042A1 (fr) * 1980-04-18 1981-10-23 Electricite De France Bobinage inducteur pour chauffage d'une plaque de cuisson electrique du type domestique ou professionnel par induction de courants electriques a haute freque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40886A1 (ja) 2014-07-28
EP2699054A4 (en) 2014-10-01
CN103503559A (zh) 2014-01-08
JP2014241291A (ja) 2014-12-25
JP5683687B2 (ja) 2015-03-11
JP5826343B2 (ja) 2015-12-02
EP2699054A1 (en) 2014-02-19
WO2012140886A1 (ja) 201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3559B (zh) 感应加热线圈及使用该感应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US4243874A (en) Radiant heating unit
TWI451497B (zh) 熱處理爐及製造其之方法
US10334665B2 (en) Underwater hea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0904958B2 (en) Induction cooking hob
JPH05326121A (ja) 電気加熱体、特に輻射加熱体
WO2015146402A1 (ja) 炊飯器
JP2008091197A (ja) 誘導加熱コイル及び誘導加熱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KR101108577B1 (ko) 테이프 히터
CN103416102B (zh) 加热烹调器
JPH0856398A (ja) 高声器のボイスコイル支持装置
KR101522561B1 (ko) 온도 균일성이 향상된 서셉터
JP3907076B2 (ja) 誘導加熱装置および誘導加熱装置に用いる加熱コイル装着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US4388519A (en) Noise isolation means for convoluted sheathed electric heater
US952938A (en)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removal of accumulations in the pipes and elbows of furnaces.
JPH0627537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の加熱コイルユニット
KR200480138Y1 (ko) 착탈식 절연 구조를 포함하는 배기가스 파이프 시스템
US20090107983A1 (en) Support for an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3506987B2 (ja) 加熱機器の温度センサ取付け構造
CN210004010U (zh) 一种管道膨胀节
CN209448922U (zh) 电磁线圈盘组件和具有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JPH0945200A (ja) 温度ヒューズ装置
US4669242A (en) Apparatus for lining furnace walls
JPH07272843A (ja) 加熱調理器具
CN109869913A (zh) 一种并联式热水器机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