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1875A -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1875A
CN103501875A CN201280020959.0A CN201280020959A CN103501875A CN 103501875 A CN103501875 A CN 103501875A CN 201280020959 A CN201280020959 A CN 201280020959A CN 103501875 A CN103501875 A CN 103501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holding tank
absorbing material
adsorption liqui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09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1875B (zh
Inventor
荻野智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3501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1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1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18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75Removing 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25Regeneration of liquid ab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2Carbon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50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25Coated, impregnated or composite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51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e.g. CO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进行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二氧化碳的脱附处理、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修复处理、及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制造处理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本发明是能够进行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二氧化碳的脱附处理、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修复处理、及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制造处理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具备:具有流体处理通路(17),并且形成有用于向流体处理通路(17)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口(18)、以及用于排出供给至流体处理通路(17)的气体的气体排出口(19)的壳体(13);设置于流体处理通路(17)内并容纳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多个容纳槽(14);和向各容纳槽(14)内供给吸附液的吸附液供给部(15);在各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实现供给至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的贮留及排出的通路开闭机构(16)。

Description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制造及修复(恢复)、二氧化碳的吸附以及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再生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一个示例,具有使在多孔性物质上负载了能够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可制作除去了二氧化碳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而且,能够使吸附在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二氧化碳脱附从而使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再生。
又,作为现有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另一个示例,具有具备吸收塔和再生塔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吸收塔中,使含有二氧化碳的被处理气体、和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收液相互接触,以此通过二氧化碳吸收液吸收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从被处理气体中除去二氧化碳,并进行制作除去了二氧化碳的气体的处理。
在再生塔中,通过再生加热器加热吸收了该二氧化碳的浓溶液(二氧化碳吸收液),进行再生为除去了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收液的处理。而且,通过该再生塔除去了二氧化碳的稀溶液(二氧化碳吸收液)在吸收塔中被再利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17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前者中,当重复进行使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而制作除去了二氧化碳的气体的过程,以及使吸附在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二氧化碳脱附而再生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过程时,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吸附液劣化或蒸发,从而导致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性能下降。
因此,在将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使用了一定期间时,需要进行用于恢复下降的性能的修复处理。在该修复处理中,需要用于使多孔性物质负载能够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液的负载设备、以及用于干燥负载吸附液的多孔性物质的干燥设备。
又,在制造新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时,也需要用于使多孔性物质负载吸附液的负载设备、以及用于干燥负载吸附液的多孔性物质的干燥设备。
然而,为了准备这样的负载设备及干燥设备,这些设备会花费成本,并且也需要用于设置各设备的空间。
又,在上述现有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后者中,需要使吸收塔及再生塔为独立的设备,这两者的设备会花费成本,并且也需要用于设置这些设备的空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共通的装置执行用于吸附二氧化碳或者再生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吸附再生功能、以及用于修复及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修复制造功能,从而能够谋求成本的降低、小型化及设置空间的减少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是使多孔性物质上负载能够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能够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或者能够使被吸附在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二氧化碳脱附,此外能够在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及所述多孔性物质上负载所述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中具备:内部具有用于流通流体的流体处理通路,并且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流体处理通路供给气体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气体供给口、以及用于排出供给至所述流体处理通路的气体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气体排出口的壳体;设置于所述流体处理通路内并容纳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容纳槽;和用于向所述容纳槽内供给吸附液的吸附液供给部;在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或所述容纳槽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开闭所述流体处理通路能够实现供给至所述容纳槽内的吸附液的排出及贮留的通路开闭机构。
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从含有二氧化碳的被处理气体中吸附二氧化碳时,通过通路开闭机构使流体处理通路处于打开状态,使该被处理气体通过壳体的气体供给口流入至流体处理通路中。借助于此,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容纳于流体处理通路内的容纳槽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接触并被吸附(吸附处理),从而可以从气体排出口排出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气体。由上所述,可以从被处理气体中回收二氧化碳。
而且,在使二氧化碳从吸附了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脱附时,通过通路开闭机构使流体处理通路处于打开状态,例如使加热气体通过气体供给口并流入至流体处理通路内,从而加热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借助于此,可以使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脱附,该脱附的二氧化碳可以从气体排出口排出。由上所述,可以再生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再生处理)。
又,在使吸附液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劣化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而修复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时,或者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时,首先,在容纳槽内配置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者多孔性物质),并且通过通路开闭机构使流体处理通路处于关闭状态以使吸附液能够贮留在该容纳槽内。在该状态下,通过吸附液供给部向容纳槽内供给吸附液时,容纳槽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多孔性物质)浸渍于吸附液中,从而使吸附液能够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多孔性物质)上。接着,通过通路开闭机构使流体处理通路处于打开状态,排出容纳槽内的吸附液。然后,例如使干燥气体通过气体供给口流入流体处理通路内,从而干燥负载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多孔性物质)。借助于此,可以修复(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修复处理或制造处理)。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通路开闭机构具有可动板状构件和固定板状构件,在这些所述可动板状构件及所述固定板状构件上分别分散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在所述可动板状构件移动至规定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所述可动板状构件的多个第一贯通孔成为与所述固定板状构件的多个第二贯通孔相重叠的打开状态,或者成为不相重叠的关闭状态。
由上所述,仅仅使可动板状构件移动至规定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即可开闭流体处理通路。因此,可以谋求在进行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再生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再生处理、恢复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修复处理以及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制造处理时使用的通路开闭机构的结构的简单化及紧凑化。
而且,在可动板状构件及固定板状构件上分别分散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因此在进行所述的各个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时,可以使被处理气体、加热气体或干燥气体通过这些分散设置的多个第一贯通孔及第二贯通孔而与容纳于容纳槽内的多孔性物质或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无遗漏地接触,借助于此,可以在短时间内确实地进行利用被处理气体、加热气体或干燥气体进行的各个所述处理。此外,可以使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脱附的二氧化碳不会滞留在容纳槽内而顺利地排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中,可以是具备具有作为一部分的所述流体处理通路,并且使惰性气体循环流动的循环管路;所述惰性气体用于干燥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
例如在修复处理或制造处理中,在使用惰性气体干燥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吸附液时,可以防止吸附液的氧化,从而可以防止吸附液具有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下降。而且,在使惰性气体在具有作为一部分的流体处理通路的循环管路中循环而干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时,使用少量的惰性气体即可干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中,可以是在惰性气体的所述循环管路中设置有用于冷凝包含在惰性气体中的水分的冷凝器、以及用于加热惰性气体的加热器。
由上所述,冷凝器可以冷凝包含在惰性气体中的水分(包含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蒸发的水分)并去除。而且,加热器可以加热惰性气体并促进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干燥。借助于此,可以高效地干燥容纳槽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所负载的吸附液。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中,可以是多个所述容纳槽沿着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多个所述容纳槽的各自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通路开闭机构。
由上所述,在再生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时,例如首先,操作各自的通路开闭机构以使配置在上层及其下层的各自的容纳槽的底部成为关闭状态。接着,向上层的容纳槽内供给吸附液,使吸附液负载于在该上层的容纳槽内容纳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多孔性物质上。然后,操作通路开闭机构以使上层的容纳槽的底部成为打开状态。借助于此,供给至上层的容纳槽内的吸附液可以从该上层的容纳槽排出,并转移至下层的容纳槽内。借助于此可以使吸附液负载于在其下层的容纳槽内容纳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多孔性物质上。因此,使用一个容纳槽内使用的量的吸附液,便可以使容纳于多个容纳槽的每个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多孔性物质负载吸附液。因此,可以谋求在修复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时使用的吸附液的量的减少。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中,可以是具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层侧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上层侧的所述容纳槽、和设置于与其相比靠近下层侧的位置上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下层侧的所述容纳槽;所述吸附液供给部形成为在上层侧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容纳槽中的最上层的所述容纳槽、以及下层侧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容纳槽中的最上层的所述容纳槽内供给吸附液的结构。
由上所述,在修复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时,可以向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上层侧的容纳槽、和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下层侧的容纳槽独立地供给吸附液并修复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借助于此,可以缩短用于修复在设置于壳体内的多个容纳槽的每个中容纳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修复时间、以及用于由多孔性物质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制造时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吸附液供给部向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所述多孔性物质以液滴状将吸附液进行喷雾。
由上所述,在为了修复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而向容纳槽内供给吸附液时,吸附液供给部可以向容纳于容纳槽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多孔性物质以液滴状无遗漏地将吸附液进行喷雾。借助于此,可以在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等的整个表面上确实地负载吸附液以防止在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等的表面形成气泡。根据像这样修复或制造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可以谋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的改善及均一化。
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具备多个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任意一个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进行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除此以外的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形成为能够进行使吸附在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二氧化碳脱附的再生处理、使所述吸附液负载于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修复处理、以及使所述吸附液负载于所述多孔性物质上的制造处理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在任意一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进行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的期间,除此以外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能够进行使吸附在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二氧化碳脱附的再生处理、使所述吸附液负载于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修复处理、以及使吸附液负载于所述多孔性物质上的制造处理。
借助于此,使用该二氧化碳回收系统所具备的任意一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可以不中断地连续进行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此外,可以一并监控这些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因此可以减少运行管理的劳力和时间,可以抑制运行管理费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不需要独立地准备用于吸附二氧化碳或者再生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吸附再生设备、和用于修复及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修复制造设备,可以使用一个设备进行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再生处理、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修复处理及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制造处理。其结果是,可以谋求具备这些处理功能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成本的降低、小型化以及设置空间的减少。
此外,在制造或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时,只要将吸附液填充至容纳槽内即可,不需要填充至整个壳体内,因此可以谋求所需的吸附液的量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上述实施形态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所具备的容纳槽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容纳槽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形态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所具备的通路开闭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通路开闭机构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的一实施形态。该图1所示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1具备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和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这些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是相同的。
这些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各自可以使在多孔性物质上负载了能够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回收),从而能够制作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清洁气体(吸附处理)。而且,使由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吸附的二氧化碳脱附,从而能够再生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再生处理)。又,能够使二氧化碳吸附性能下降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恢复(修复处理),进一步,可以制作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制造处理)。
在这里,作为含有二氧化碳的被处理气体,可以举出例如密闭的居住空间的室内空气、空气调节过的办公室等的室内空气、以及从锅炉等排出的燃烧排气。
又,在该实施形态中,以在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中任意一方进行吸附处理的期间,使另一方进行再生处理、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借助于此,使用该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1所具备的任意一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可以不中断地连续进行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此外,可以一并监控这些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因此可以减轻运行管理的劳力和时间,可以抑制运行管理费用。
然而,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和第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是相同的,因此仅说明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而省略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的说明。
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具备第一壳体13、容纳槽14、吸附液供给部15,在容纳槽14中设置有通路开闭机构16。
图1所示的第一壳体13例如形成为圆筒状,上下的各开口部由上壁部及下壁部关闭而被密封。而且,该第一壳体13具有用于使流体在内部通过的流体处理通路17,在上壁部上设置有用于向流体处理通路17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口18。又,在第一壳体13的下部的侧壁部上设置有用于将供给至流体处理通路17的气体排出的气体排出口19。
又,在该第一壳体13的下壁部设置有用于排出第一壳体13内的排液的排液口20、以及吸附液被排出的吸附液排出口21。
容纳槽14如图1所示在第一壳体13内沿着上下方向彼此隔着间隔地固定并设置多个,在这些多个容纳槽14的各自的底部设置有通路开闭机构16。在该实施形态中,例如设置有三个容纳槽14。而且,在各个容纳槽14内容纳多个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该多个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均是在多孔性物质上负载能够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液的材料。
作为该多孔性物质,可以例示活性炭、活性氧化铝。这些在表面具有较多的细孔,胺化合物等的吸附液的负载量较大,又在负载胺化合物等后也适合吸附二氧化碳。在这些之中,活性炭由于其表观密度较小,因此可以制作轻量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又,在能够脱臭胺化合物所具有的轻微的氨臭的方面也是合适的。适合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活性炭优选的是平均细孔径为20~100Å、细孔容积为1.0~2.0cc/g、比表面积为1000~2000m2/g的性状的活性炭。
作为二氧化碳吸附液(吸附液),优选为胺化合物。作为该胺化合物,能够举出聚乙烯亚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四乙烯五胺、甲基二乙醇胺、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二丁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六乙烯二胺、苄胺、吗啉等。其中,因能够通过比较低温的加热使二氧化碳脱附,且即使蒸腾也容易回收这样的理由,优选的是单乙醇胺及二乙醇胺,它们的混合物也是合适的。
在该实施形态中,胺化合物向多孔性物质的负载是在例如为二乙醇胺时,通过在调节为10~55%的范围的二乙醇胺水溶液中浸渍活性炭并过滤干燥而得到的,通常可得到20~200重量%的胺负载量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
通路开闭机构16如图1所示设置于上层容纳槽14、中层容纳槽14以及下层容纳槽14的各自底部上,通过将各底部(流体处理通路17)分别独立地开闭,以此可以实现供给至各个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的贮留及排出,并且可以实现气体的流通及阻断。设置于这些三个容纳槽14的各个上的通路开闭机构16均相同,因此仅说明上层容纳槽14的通路开闭机构16,而省略除此以外的通路开闭机构16的说明。
设置于该上层容纳槽14的底部的通路开闭机构16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形成容纳槽14的底部的上侧的可动板状构件22、和下侧的固定板状构件23。这些可动板状构件22及固定板状构件23为大致相同半径的圆板状体,彼此上下重叠地配置,在各自上分散地设置有多个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这些可动板状构件22及固定板状构件23由摩擦系数小的例如特氟龙(注册商标)系的材料形成。
该固定板状构件23如图2所示其外周部与形成容纳槽14的圆筒状的侧壁部14a的下部内周面结合,并且该侧壁部14a固定设置于第一壳体13的内周面上。
可动板状构件22以其中央部为中心转动自如地配置在固定板状构件23的上表面上。而且,在该可动板状构件22的外周部上设置有构成大径锥齿轮的一部分的圆弧状的大锥齿轮26,该大锥齿轮26与小锥齿轮27啮合。该小锥齿轮27设置于电动机28的旋转轴上,该电动机28安装于设置在固定板状构件23的安装台29上。
又,如图2所示,在可动板状构件22的上表面、和容纳于该容纳槽14的多个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之间配置有网状构件30。该网状构件30是用于保持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通过贯通孔24、25而不从该容纳槽14溢漏的构件。
接着,说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通路开闭机构16的作用。当前,如图2及图3所示,假定可动板状构件22的多个第一贯通孔24处于不与固定板状构件23的多个第二贯通孔25相重叠的关闭状态(浸渍模式)。在该关闭状态下,当使电动机28例如向正旋转方向仅旋转规定角度时,图3所示的可动板状构件22向顺时针方向仅旋转规定角度,从而可使可动板状构件22的多个第一贯通孔24成为与固定板状构件23的多个第二贯通孔25相重叠的打开状态(排出模式)。
像这样,当处于打开状态(排出模式)时,可以使例如贮留在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通过这些多个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从该容纳槽14排出。又,可以使后述的含有二氧化碳的被处理气体、干燥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或加热气体(例如加热蒸汽)等通过。
接着,在该打开状态(排出模式)下,使电动机28例如向逆旋转方向仅旋转规定角度时,图3所示的可动板状构件22向逆时针方向仅旋转规定角度,从而可以使可动板状构件22的多个第一贯通孔24成为不与固定板状构件23的多个第二贯通孔25相重叠的关闭状态(浸渍模式)(图2及图3所示的关闭状态)。
像这样,当处于关闭状态(浸渍模式)时,可以将由吸附液供给部15供给的吸附液贮留在容纳槽14内。又,可以阻止后述的含有二氧化碳的被处理气体、干燥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或加热气体(例如加热蒸汽)等通过。
然而,在该实施形态中,通过驱动电动机28,以此可以将通路开闭机构16变更为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手动地将通路开闭机构16变更为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
接着说明吸附液供给部15。吸附液供给部15如图1所示向容纳槽14内供给吸附液,并且具备第一吸附液供给部15及第二吸附液供给部15。第一吸附液供给部15设置于上层容纳槽14的上方位置上以能够向上层容纳槽14内供给吸附液。第二吸附液供给部15设置于下层容纳槽14的上方位置上以能够向下层容纳槽14内供给吸附液。
这些第一吸附液供给部15及第二吸附液供给部15可以使用喷淋器(shower)向容纳于对应的各容纳槽14内的多个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个多孔性物质以液滴状将吸附液进行喷雾。
又,如图1所示,在第一壳体13的外侧上设置有吸附液循环用管路31,该吸附液循环用管路31具有共通管31a、和从该共通管31a的一端部分叉的两个歧管31b、31b。共通管31a的另一端部与设置于第一壳体13的下部的吸附液排出口21连接。而且,两个歧管31b的各自的端部与第一吸附液供给部15及第二吸附液供给部15连接。
此外,在该共通管31a的中途设置有溶液箱32及吸附液供给泵33。溶液箱32可以贮留从第一壳体13的吸附液排出口21排出的吸附液。吸附液供给泵33用于将贮留在溶液箱32内的吸附液向第一吸附液供给部15及第二吸附液供给部15送出。而且,在该共通管31a中设置有阀34,在两个歧管31b的各自的端部上设置有阀35、36。
而且,如图1所示,在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中也设置有在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上设置的第一吸附液供给部15及第二吸附液供给部15、两个歧管31b、31b、以及阀34、35、36,与这些第一吸附液供给部15及第二吸附液供给部15连接的两个歧管31b通过连接管37与共通管31a连接。又,第二壳体13的吸附液排出口21通过连接管38与溶液箱32连接。在该连接管38中也设置有阀34。
接着,参照图1说明能够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被处理气体(CO2含有气体)供给至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的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内的被处理气体供给管路39、以及能够将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的清洁气体分别从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内排出的清洁气体排出管路40。
被处理气体供给管路39如图1所示具有共通管39a、和从该共通管39a的一端部分叉的两个歧管39b、39b。共通管39a的另一端部与例如排出密闭的居住空间的室内空气、空气调节过的办公室等的室内空气、或者从锅炉等排出的燃烧排气的被处理气体排出管路(未图示)的出口连接。而且,两个歧管39b的各自的端部与设置于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的各上壁部上的各气体供给口18连接。在这些两个歧管39b的每个上设置有阀41、42。
此外,在该共通管39a的中途设置有冷凝器44及加热器45。该冷凝器44为冷却器,能够使包含在通过共通管39a内的被处理气体中的水分冷凝从而去除(回收)。而且,加热器45例如是利用排热的热交换器或者电加热器,能够将通过共通管39a内的被处理气体加热至希望的温度,从而能够防止例如该被处理气体接触到容纳于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时出现结露。
清洁气体排出管路40如图1所示具有共通管40a、和从该共通管40a的一端部分叉的两个歧管40b、40b。共通管40a的另一端部例如通过烟囱46向外部开口。而且,在该共通管40a的中途设置有袋式过滤器及排气用鼓风机48。
然而,尽管可以像这样将清洁气体从共通管40a的另一端部向外部排出,但是例如将密闭的居住空间的室内空气、或空气调节过的办公室等的室内空气作为被处理气体进行清洁化时,可以使清洁化之后得到的清洁空气回流至原来的密闭的居住空间、或者空气调节过的办公室等内。像这样,通过使清洁空气回流至原来的空间内,以此可以防止居住空间等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氧浓度的下降),可以防止与制冷制热有关的空气调节能量的浪费。
而且,两个歧管40b的各自的端部与设置于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的下部的各气体排出口19连接。在这些两个歧管40b的每个上设置有阀49、50。
接着,参照图1说明能够使例如使用惰性气体等的干燥气体通过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内并循环的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该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通过使从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排出的干燥气体再次回流至原来的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并循环,以此能够干燥容纳于上层容纳槽14、中层容纳槽14以及下层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
因此,通过该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和第一壳体13内的流体处理通路17形成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中的干燥气体的循环管路。而且,通过该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和第二壳体13内的流体处理通路17形成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中的干燥气体的循环管路。
该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如图1所示具有共通管51a、从该共通管51a的上游端部分叉的两个上游侧歧管51b、和从共通管51a的下游端部分叉的两个下游侧歧管51c。而且,两个上游侧歧管51b的各自的端部与设置于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的各上壁部上的各气体供给口18连接,在这两个各上游侧歧管51b上设置有阀52、53。又,两个下游侧歧管51c的各自的端部与设置于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的各周壁部上的各气体排出口19连接,在这两个各下游侧歧管51c上设置有阀54、55。
而且,在该共通管51a的中途设置有干燥用鼓风机56。又,如图1所示,冷凝器44及加热器45以在该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的共通管51a及被处理气体供给管路39的共通管39a中共用的方式设置于这些两个共通管51a、39a上。
此外,在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的共通管51a中的靠近上游侧分叉部51b的位置与用于供给干燥气体(例如惰性气体)和加热气体等的供给管57连接,并且在该供给管57上设置有阀58。
接着,说明像上述那样构成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1的作用。该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1所具备的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中的任意一个装置也都可以进行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而且,该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1以在使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中的任意一方进行吸附处理期间,使另一方进行再生处理、修复处理以及制造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借助于此,可以使用该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1所具备的任意一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可以不中断地连续进行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
接着,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进行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的步骤、以及该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的作用。
首先,关于吸附处理参照图1右侧所示的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进行说明。该吸附处理是指使在多孔性物质上负载能够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清洁气体的处理。
然而,在该实施形态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1中,举出如吸附(回收)包含在从锅炉等排出的燃烧排气中的二氧化碳,向外部排出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清洁气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进行吸附处理时,预先将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放入设置于如图1所示的右侧的第二壳体13内的三个容纳槽14的每个内。而且,预先打开或者关闭各阀,并且操作三个通路开闭机构16的每个使其处于打开状态以使被处理气体通过被处理气体供给管路、第二壳体内的流体处理通路及清洁气体排出管路向外部排出。具体的是,打开阀42、50,并且关闭除此以外的阀。
在该状态下,将被处理气体从被处理气体供给管路39供给至第二壳体13的气体供给口18,并使该被处理气体通过上层容纳槽14的吸附材料K、打开状态的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中层容纳槽14的吸附材料K、打开状态的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下层容纳槽14的吸附材料K以及打开状态的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
借助于此,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接触到容纳于流体处理通路17内的三个各容纳槽14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并被吸附(吸附处理),从而可以使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清洁气体通过气体排出口19以及清洁气体排出管路40向外部排出。像这样,可以从被处理气体中回收二氧化碳。
接着,关于再生处理,参照图1的右侧所示的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进行说明。该再生处理是指使吸附在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上的二氧化碳脱附,从而将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再生的处理。像这样,对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进行再生处理是为了使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能够高效地吸附二氧化碳,而有必要使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吸附的二氧化碳吸附量在某一定量以下。
在进行再生处理时,在三个各容纳槽14内预先填充再生处理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然后,预先打开或关闭各阀,并操作三个通路开闭机构16的每个使其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加热气体或加热蒸汽从供给管57供给,并通过上游侧歧管51b、第二壳体13内的流体处理通路17及二氧化碳排出管59而贮留在贮留部中。具体的是,打开阀58、53、70,而关闭除此以外的阀。
在该状态下,例如加热气体或加热蒸汽从供给管57供给,通过第二壳体13的气体供给口18后,通过上层容纳槽14的吸附材料K、打开状态的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中层容纳槽14的吸附材料K、打开状态的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下层容纳槽14的吸附材料K以及打开状态的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
借助于此,加热气体等可以加热容纳于流体处理通路17内的三个容纳槽14的每个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其结果是,可以使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脱附。该脱附的二氧化碳可以从二氧化碳排出管59排出。可以将该排出的二氧化碳例如压缩并贮留在贮留部中,并将该贮留部埋设在地下。像这样,可以再生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再生处理)。
而且,在使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再生后,代替加热气体等而将冷却用气体(例如惰性气体)从供给管57供给,从而冷却容纳于三个容纳槽14的每个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借助于此,可以成为能够进行吸附处理的状态。该冷却用气体从清洁气体排出管路40的烟囱46向外部排出。
另外,二氧化碳排出管59与设置于清洁气体排出管路40的两个歧管40b的每个上的各阀49、50的流入口连接,并且在各二氧化碳排出管59上分别设置有阀43。
接着,参照图1左侧示出的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说明修复处理。该修复处理是指用于使吸附液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劣化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上,从而提高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处理。
在进行修复处理时,打开图1所示的阀34、35、36,而关闭除此以外的阀。然后,操作设置于左侧的第一壳体13内的三个容纳槽14的每个的通路开闭机构16以使其处于关闭状态(浸渍模式)。在该三个容纳槽14的每个中容纳有修复处理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
接着,打开阀35,启动吸附液供给泵33。此时,吸附液从上侧的第一吸附液供给部15以喷淋状喷射,从而可以将吸附液向上层容纳槽14供给。然后,在容纳于上层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处于完全浸渍在吸附液中的状态时,停止吸附液供给泵33,并关闭阀35。
然后,当经过规定时间时,可以将吸附液负载于上层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上。之后,操作上层容纳槽14的通路开闭机构16以使其处于打开状态(排出模式),从而将上层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通过通路开闭机构16的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排出。
从该上层容纳槽14排出的吸附液供给至中层容纳槽14内,容纳于中层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成为完全浸渍在吸附液中的状态。
然后,当经过规定时间时,吸附液可以负载于中层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上。之后,操作中层容纳槽14的通路开闭机构16以使其处于打开状态(排出模式),从而使中层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通过通路开闭机构16的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排出。
从该中层容纳槽14排出的吸附液供给至下层容纳槽14内,容纳于下层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成为完全浸渍在吸附液中的状态。
然后,当经过规定时间时,吸附液可以负载于下层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上。之后,操作下层容纳槽14的通路开闭机构16以使其处于打开状态(排出模式),从而使下层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通过通路开闭机构16的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以及形成于第一壳体13的下壁部的吸附液排出口21回流至溶液箱32内。然后,关闭阀34。
接着,进行干燥容纳于这些三个容纳槽14的每个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干燥处理。首先,打开阀58、52、49、54,而关闭除此以外的阀。在该状态下,使干燥气体(例如惰性气体)从供给管57处供给并通过气体供给口18流入第一壳体13的流体处理通路17内,从而用干燥气体(惰性气体)置换该第一壳体13的流体处理通路17及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内的空气。然后,关闭阀58、49。然后,启动干燥用鼓风机56,使干燥气体通过流体处理通路17及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进行循环。借助于此,可以干燥容纳于三个容纳槽14的每个内的、负载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
像这样,可以在干燥气体循环的期间,从排液口排出积留在第一壳体13的底部的水分,与此同时通过冷凝器44回收包含在干燥气体中的水分。然后,加热器45可加热干燥气体并调节其温度以促进干燥。借助于此,可以高效地干燥负载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
在干燥结束后,停止干燥用鼓风机56,关闭阀52、54,而打开排液阀43。然后,在排液的排出结束后,关闭排液阀43。由上所述,可以进行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修复处理。
接着,说明制造处理。该制造处理是指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处理。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制造处理与修复处理的不同点是,在修复处理中,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劣化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容纳于容纳槽14内,在该容纳槽14内填充吸附液,使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浸渍在吸附液中,借助于此使吸附液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上,相对于此,在制造处理中,多孔性物质容纳于容纳槽14内,在该容纳槽14中填充吸附液,从而将多孔性物质浸渍在吸附液中,借助于此使多孔性物质负载吸附液。除此以外,与修复处理相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根据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可以进行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再生处理、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修复处理以及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制造处理,因此不需要分别地准备用于进行吸附处理及再生处理的吸附再生装置、和用于进行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的修复制造装置,而可以使用一个装置进行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以及制造处理。其结果是,可以谋求具备这些处理功能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成本的降低、小型化以及设置空间的减少。
此外,在修复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时,只要将吸附液填充于容纳槽14内即可,不需要填充到整个壳体13内,因此可以谋求所需的吸附液量的减少。
而且,根据图2及图3所示的通路开闭机构16,仅仅将可动板状构件22移动至规定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即可开闭流体处理通路17(容纳槽14的底部)。因此,可以谋求在进行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以及制造处理时使用的通路开闭机构16的结构的简单化及紧凑化。
而且,在可动板状构件22及固定板状构件23上分别分散地设置有多个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因此在进行各个的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以及制造处理时,可以使吸附液、被处理气体、干燥气体、加热气体(加热蒸汽)或者冷却气体通过这些分散设置的多个第一贯通孔24及第二贯通孔25,与容纳于配置在其下方的中层容纳槽14及下层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孔性物质无遗漏地接触,借助于此,可以在短时间内确实地进行利用吸附液、被处理气体、干燥气体、加热气体(加热蒸汽)或者冷却气体进行的各个所述处理。此外,可以使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脱附的二氧化碳不滞留在容纳槽14内而顺利地排出。
又,在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中,在使用惰性气体作为用于干燥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孔性物质上的吸附液的干燥气体或冷却气体时,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孔性物质所负载的吸附液的氧化,从而可以防止吸附液具有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下降。而且,使惰性气体在由流体处理通路17及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形成的循环管路中循环而干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等时,使用少量的惰性气体便可干燥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等。
此外,根据图1所示的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在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51中设置有冷凝器44及加热器45。由上所述,冷凝器44可以冷凝包含在作为干燥气体的惰性气体中的水分(包含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中蒸发的水分)并除去。而且,加热器45可以加热惰性气体而促进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干燥。借助于此,可以高效地干燥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
而且,根据图1所示的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三个容纳槽14形成为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地设置于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内,并且在这些三个容纳槽14的各自的底部设置有通路开闭机构16的结构,因此在再生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时,可以将吸附液供给至上层容纳槽14内,将供给至该上层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转移至其下侧的中层容纳槽14内,并且将转移至该中层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转移至其下侧的下层容纳槽14内。
因此,使用在一个容纳槽14中使用的量的吸附液便可在多个各自的容纳槽14内容纳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孔性物质上负载吸附液。因此,可以谋求在修复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时使用的吸附液量的减少。
又,如图1所示,吸附液供给部15形成为使用喷淋器向容纳于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孔性物质将吸附液进行喷雾的结构,因此在修复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时,可以使用喷淋器无遗漏地向容纳于上层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孔性物质将吸附液进行喷雾。
像这样,当使用喷淋器将吸附液向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孔性物质进行喷雾时,可以使吸附液确实地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等的整个表面上以防止在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等的表面形成气泡。通过像这样修复或制造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可以谋求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的提高及均一化。
此外,根据图1所示的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1,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中的一个装置在进行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的期间,另一个装置并行进行再生处理、修复处理以及制造处理。借助于此,可以使用该二氧化碳回收系统11所具备的任意一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不中断地连续进行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此外,可以一并监控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因此可以抑制运行管理费用。
然而,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再生或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时,将吸附液从图1所示的例如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的一个吸附液供给部15向上层容纳槽14内供给,并且使供给至其上层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转移至中层容纳槽14及下层容纳槽14,从上方依次地使用该三个容纳槽14的每一个,而使吸附液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孔性物质上,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将吸附液从图1所示的例如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的两个吸附液供给部15、15分别向上层容纳槽14及下层容纳槽14的两者供给,从而同时使用上层容纳槽14及下层容纳槽14两者,而使吸附液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或多孔性物质上。
此时,在上层容纳槽14中使吸附液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等上后,使上层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转移至中层容纳槽14,在该中层容纳槽14内使吸附液负载于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等上。
另外,填充于下层容纳槽14内的吸附液从下层容纳槽14排出而回流至溶液箱32内。而且,转移至中层容纳槽14的吸附液转移至下层容纳槽14内,并从该下层容纳槽14排出而回流至溶液箱32内。
这样,可以缩短用于修复容纳于设置在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4内的多个各容纳槽14内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修复时间以及用于由多孔性物质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的制造时间。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形成为在第一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及第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上各自设置三个容纳槽14的结构,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形成为设置一个、两个、或者四个以上的容纳槽14的结构。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形成为设置两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的结构,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形成为设置三个以上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的结构。此时,在例如任意一个或多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进行吸附处理的期间,其他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可以进行再生处理、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
此外,作为具备一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的结构,也可以使用该一个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2进行吸附处理、再生处理、修复处理及制造处理。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的上部各设置一个气体供给口18,并且在其下部各设置一个气体排出口19,但是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结构。例如在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3的上部各设置两个以上的气体供给口18,并且在其下部各设置两个以上的气体排出口19。
这样,将被处理气体从某个气体供给口向壳体13内供给,而将干燥气体、加热气体(加热蒸汽)或冷却气体从另一气体供给口向壳体13内供给。又,将壳体13内的清洁气体从某个气体排出口排出,将除此以外的气体从另一气体排出口排出。借助于此,在进行吸附处理时,可以使用专用的气体供给口及气体排出口,可以稳定地进行吸附处理。
而且,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2及图3所示,形成为将通路开闭机构16设置于容纳槽14的底部的结构,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形成为与容纳槽14的底部隔着间隔并设置在其下方的结构。此时,容纳槽14的底部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地由网状构件30形成,从而能够保持二氧化碳吸附材料K。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2及图3所示,形成为通路开闭机构16设置于容纳槽14的底部,并且通过使可动板状构件22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转动,以此可以开闭流体处理通路17的结构,但是取而代之,如图4及图5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将通路开闭机构60与容纳槽14的底部隔着间隔并设置于其下方的结构。
该通路开闭机构60在第一壳体13的内表面大致水平地设置有支持板61,在该支持板61上形成有例如矩形的开口部61a。而且,在该支持板61的上表面上配置有例如矩形的可动板62,该可动板62在前后方向上水平移动,以此可以开闭开口部61a。
而且,在该可动板62的与进退方向平行的一方的边缘部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齿条63,并且以与该齿条63啮合的方式设置有小齿轮64。而且,该小齿轮64被电动机28正向及反向旋转驱动,借助于此,可动板62进退移动而能够开闭开口部61a。图4及图5所示的可动板62在双点划线所示的前进位置上处于关闭状态,而在实线所示的后退位置上处于打开状态。
又,图4及图5所示的通路开闭机构60形成为与容纳槽14的底部隔着间隔并设置于其下方的结构,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形成为设置于与容纳槽14的底部接触或接近的位置上的结构。
当然,通路开闭机构也可以形成为上述以外的结构。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具有能够通过共通的装置执行用于吸附二氧化碳或者再生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吸附再生功能、以及用于修复及制造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修复制造功能的优异效果,适合应用于这样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中。
符号说明:
11 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12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
13 第一壳体、第二壳体;
14 容纳槽;
14a 容纳槽的侧壁部;
15 吸附液供给部;
16 通路开闭机构;
17 流体处理通路;
18 气体供给口;
19 气体排出口;
20 排液口;
21 吸附液排出口;
22 可动板状构件;
23 固定板状构件;
24 第一贯通孔;
25 第二贯通孔;
26 大锥齿轮;
27 小锥齿轮;
28 电动机;
29 安装台;
30 网状构件;
31 吸附液循环用管路;
32 溶液箱;
33 吸附液供给泵;
34、35、36、41、42、43、49 阀;
50、52、53、54、55、58、70 阀;
37、38 连接管;
39 被处理气体供给管路;
40 清洁气体排出管路;
44 冷凝器;
45 加热器;
46 烟囱;
47 袋式过滤器;
48 排气用鼓风机;
51 干燥气体循环用管路;
56 干燥用鼓风机;
57 供给管;
59 二氧化碳排出管;
60 通路开闭机构;
61 支持板;
61a 开口部;
62 可动板;
63 齿条;
64 小齿轮;
31a、39a、40a、51a 共通管;
31b、39b、40b 歧管;
51b 上游侧歧管;
51c 下游侧歧管;
K 二氧化碳吸附材料。

Claims (8)

1.一种二氧化碳回收装置,是使多孔性物质上负载能够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吸附材料能够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或者能够使被吸附在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二氧化碳脱附,此外能够在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及所述多孔性物质上负载所述吸附液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部具有用于流通流体的流体处理通路,并且形成有用于向所述流体处理通路供给气体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气体供给口、以及用于排出供给至所述流体处理通路的气体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气体排出口的壳体;
设置于所述流体处理通路内并容纳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容纳槽;和
用于向所述容纳槽内供给吸附液的吸附液供给部;
在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或所述容纳槽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开闭所述流体处理通路能够实现供给至所述容纳槽内的吸附液的排出及贮留的通路开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开闭机构具有可动板状构件和固定板状构件,在这些所述可动板状构件及所述固定板状构件上分别分散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
在所述可动板状构件移动至规定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时,所述可动板状构件的多个第一贯通孔成为与所述固定板状构件的多个第二贯通孔相重叠的打开状态,或者成为不相重叠的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作为一部分的所述流体处理通路,并且使惰性气体循环流动的循环管路;
所述惰性气体用于干燥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惰性气体的所述循环管路中设置有用于冷凝包含在惰性气体中的水分的冷凝器、以及用于加热惰性气体的加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纳槽沿着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多个所述容纳槽的各自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通路开闭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层侧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上层侧的所述容纳槽、和设置于与其相比靠近下层侧的位置上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下层侧的所述容纳槽;
所述吸附液供给部形成为在上层侧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容纳槽中的最上层的所述容纳槽、以及下层侧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容纳槽中的最上层的所述容纳槽内供给吸附液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液供给部向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或所述多孔性物质以液滴状将吸附液进行喷雾。
8.一种二氧化碳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任意一个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进行吸附包含在被处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吸附处理,除此以外的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形成为能够进行使吸附在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二氧化碳脱附的再生处理、使所述吸附液负载于所述二氧化碳吸附材料上的修复处理、以及使所述吸附液负载于所述多孔性物质上的制造处理的结构。
CN201280020959.0A 2011-05-11 2012-05-07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1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6425A JP5752482B2 (ja) 2011-05-11 2011-05-11 二酸化炭素回収装置及び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
JP2011-106425 2011-05-11
PCT/JP2012/002986 WO2012153508A1 (ja) 2011-05-11 2012-05-07 二酸化炭素回収装置及び二酸化炭素回収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1875A true CN103501875A (zh) 2014-01-08
CN103501875B CN103501875B (zh) 2015-09-16

Family

ID=47138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095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1875B (zh) 2011-05-11 2012-05-07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83515B2 (zh)
JP (1) JP5752482B2 (zh)
CN (1) CN103501875B (zh)
AU (1) AU2012254730B2 (zh)
WO (1) WO201215350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7123A (zh) * 2014-05-28 2017-02-2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二氧化碳分离系统
CN111054179A (zh) * 2018-10-17 2020-04-24 上海深城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扫描脱附吸附浓集装置
CN115282758A (zh) * 2022-07-11 2022-11-04 武汉理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中和的蛇纹石矿化封存二氧化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33219A (ja) * 2013-01-11 2014-07-24 Ngk Insulators Ltd ガス除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ガス除去方法
JP6449099B2 (ja) * 2015-05-25 2019-01-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放出処理装置及び放出処理方法
CA2996008C (en) * 2015-09-25 2019-09-17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Cyclic thermal swing adsorption with direct heat transfer using a heat transfer fluid
WO2018057780A1 (en) 2016-09-21 2018-03-29 Donald Williams Carbon capture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JP7437598B2 (ja) * 2020-03-24 2024-02-26 Solution Creators株式会社 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活用型空気分離システム
US11850566B2 (en) 2020-11-24 2023-12-26 Aircela Inc. Synthetic fuel production system and related techniques
CN115155180A (zh) * 2022-07-29 2022-10-11 北京石大油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低浓度二氧化碳的高效捕集方法与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56114A (en) * 1987-08-26 1989-03-03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Adsorption reactor for gaseous carbon dioxide
JPH11192413A (ja) * 1998-01-06 1999-07-21 Okumura Corp 汚染空気浄化方法および汚染空気浄化装置
WO2011013332A1 (ja) * 2009-07-27 2011-02-0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二酸化炭素分離方法及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1031A (en) * 1966-11-18 1970-01-20 Calgon C0Rp Reactivation of monoethanolamine 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US5061455A (en) * 1987-04-30 1991-10-29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carbon dioxide from air
US5876488A (en) * 1996-10-22 1999-03-02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egenerable solid amine sorbent
US8088197B2 (en) * 2005-07-28 2012-01-03 Kilimanjaro Energy, Inc.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from air
JP5021917B2 (ja) 2005-09-01 2012-09-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Co2回収装置及び方法
US8591627B2 (en) * 2009-04-07 2013-11-26 Innosepra Llc Carbon dioxide recovery
US7842126B1 (en) * 2008-09-30 2010-11-3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CO2 separation from low-temperature flue gases
JP4772852B2 (ja) * 2008-11-20 2011-09-1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耐熱性二酸化炭素吸収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二酸化炭素吸収方法および二酸化炭素吸収装置
US8500854B1 (en) * 2010-03-19 2013-08-06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Regenerable sorbent technique for capturing CO2 using immobilized amine sorb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56114A (en) * 1987-08-26 1989-03-03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Adsorption reactor for gaseous carbon dioxide
JPH11192413A (ja) * 1998-01-06 1999-07-21 Okumura Corp 汚染空気浄化方法および汚染空気浄化装置
WO2011013332A1 (ja) * 2009-07-27 2011-02-0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二酸化炭素分離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7123A (zh) * 2014-05-28 2017-02-2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二氧化碳分离系统
CN111054179A (zh) * 2018-10-17 2020-04-24 上海深城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扫描脱附吸附浓集装置
CN111054179B (zh) * 2018-10-17 2022-02-11 上海深城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扫描脱附吸附浓集装置
CN115282758A (zh) * 2022-07-11 2022-11-04 武汉理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中和的蛇纹石矿化封存二氧化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6736A (ja) 2012-12-06
US9283515B2 (en) 2016-03-15
WO2012153508A1 (ja) 2012-11-15
US20140216263A1 (en) 2014-08-07
JP5752482B2 (ja) 2015-07-22
AU2012254730A1 (en) 2013-12-12
AU2012254730B2 (en) 2015-02-26
CN103501875B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1875B (zh) 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统
CN103501874B (zh) 二氧化碳分离回收装置
CN201926252U (zh) 移动式管道干燥装置
CN206215011U (zh) 一种高效多重废气吸收装置
JP7055556B2 (ja) 活性炭の性能回復可能性判断方法及び活性炭再生方法並びに活性炭リユースシステム
JP5697852B2 (ja) 揮発性有機物回収システム
CN104436751A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油再生、能够现场再生吸附剂的吸附装置
JP5758638B2 (ja) 真空蒸発式voc回収装置及び方法
EP33285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carbon dioxide from air
JP3706737B2 (ja) 炭化水素ガスの貯蔵装置
KR101359569B1 (ko) Voc 응축 모듈
KR101354563B1 (ko) 연속재생 가능한 이온교환섬유를 이용한 가스 세정기.
JP5925852B2 (ja) 真空蒸発式voc回収装置及び方法
JP3144592U (ja) 有機化合物ガスの回収システム
KR102179325B1 (ko) 에너지 절약형 에어드라이어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조공기 제조방법
KR200313114Y1 (ko) 유·무기 복합 이온 교환 필터 방식 유해 배기가스제거장치
JP2016112547A (ja) 吸着塔及び吸着材の再生方法
CN204364941U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油再生、能够现场再生吸附剂的吸附装置
CN217041978U (zh) 一种具有水位控制的双塔废气处理装置
RU75958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регенерации сорбента
CN206424746U (zh) 一种吸附装置以及天然气净化装置
RU120650U1 (ru) Эжектор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регенерации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ного масла с изменяющейся балластной нагрузкой в свч-поле резонатора
CN109621928B (zh) 一种洗焦池
KR101621310B1 (ko) 활성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흡탈착 장치 및 흡탈착 방법
WO1995020023A1 (en)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