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8992A - 拉链 - Google Patents

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8992A
CN103478992A CN201310429741.7A CN201310429741A CN103478992A CN 103478992 A CN103478992 A CN 103478992A CN 201310429741 A CN201310429741 A CN 201310429741A CN 103478992 A CN103478992 A CN 103478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fastener
coupling element
chain tooth
head
fastener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97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8992B (zh
Inventor
小岛昌芳
结城宪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297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899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098012739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088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8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8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8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8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拉链(1)的各拉链链牙(10、10′、30、40)具有配置在所述拉链带(2)的第一面侧的链牙上半部(11、31、41)和配置在该拉链带(2)的第二面侧的链牙下半部(21)。另外,所述链牙上半部(11、31、41)具有第一带挟持部(12、32、42)和从该第一带挟持部(12、32、42)延伸设置的前端细窄形状的第一头部(13、13′、33、43)。而且,所述链牙上半部(11、31、41)具有渐缩部(14、34、44),该渐缩部至少使所述第一带挟持部(12、32、42)中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前方侧面和后方侧面间的尺寸向上方逐渐减小。通过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1),能够使各拉链链牙(10、10′、30、40)轻量地形成,且能够使该拉链链牙(10、10′、30、40)具有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般的外观。

Description

拉链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1月13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50306、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27394.4、发明名称为“拉链”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左右一对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通过射出成形而排列设有合成树脂制的多个拉链链牙而成的拉链,尤其涉及合成树脂制的各拉链链牙具有看上去像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的形状的拉链。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拉链所使用的拉链链牙,已知的有:通过将合成树脂射出成形于拉链带上而一个一个单独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通过将单丝成形为线圈状或锯齿状而形成的连续状的拉链链牙、以及通过将呈大致Y字状的金属制的链牙坯件紧固在拉链带上而形成的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等。
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一般以跨在成为拉链带的外表面的第一面和成为带背面的第二面的方式成形,具有配置在拉链带的第一面侧的链牙上半部和配置在该拉链带的第二面侧的链牙下半部。
另外,这样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多以链牙上半部和链牙下半部具有对称的形状的方式成形,但是,例如为了使拉链链牙的美感及触感(手感)等提高,链牙上半部和链牙下半部还可以形成为非对称的不同的形状。
这样地具有链牙上半部和链牙下半部为相互不同的形状的拉链链牙的例子,例如在日本实公昭45-33956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7-37061号公报(专利文献2)及日本特开2006-320642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中被公开。
例如,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51,如图12所示,具有配置在拉链带52的第一面侧的链牙上半部53、配置在该拉链带52的第二面侧的链牙下半部54,所述链牙上半部53具有在主视图中大致矩形的第一带挟持部53a;从该第一带挟持部53a向带外侧延伸设置,形成为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以下,将该尺寸记作链牙宽度尺寸)朝向其前端逐渐减少的三角形状的三角状头部53b。
该拉链链牙51的所述链牙下半部54具有与所述第一带挟持部53a之间夹持拉链带52的第二带挟持部;从该第二带挟持部向带外侧延伸设置,且具有在链牙宽度方向上被收细的形状的颈部54a;从该颈部54a的前端部以膨大状延伸设置的啮合头部54b。
尤其是,在该专利文献1的拉链链牙51中,链牙上半部53的上表面和链牙下半部54的下表面分别形成在连续的平坦面上,另外,链牙上半部53的三角状头部53b的厚度(上下方向的尺寸)被设定得比链牙下半部54的啮合头部54b的厚度薄。
根据所述专利文献1,通过使用上述那样的拉链链牙51构成拉链50,能够使拉链链牙51整体的厚度变薄,另外,由于能够通过三角状头部53b的侧缘部覆盖啮合对方的啮合头部54b的一部分,所以能够得到难以发生链裂开的强力的啮合。
下面,所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61,如图13及图14所示,具有链牙上半部62和链牙下半部63,各拉链链牙61的链牙上半部62具有:主视图中呈大致梯形且与链牙下半部63之间夹持拉链带的第一带挟持部62a;从该第一带挟持部62a向带外侧延伸设置的颈部62b;从该颈部62b的前端部以膨大状延伸设置的啮合头部62c。另外,在该专利文献2中,链牙上半部62的啮合头部62c以其横截面形状成为半圆状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该拉链链牙61的链牙下半部63仅具有与链牙上半部62的第一带挟持部62a及颈部62b对应地配置的大致梯形的第二带挟持部63a,链牙上半部62的啮合头部62c的下方成为什么都没有形成的空间。
如果是具有上述那样的拉链链牙61的专利文献2的拉链60,则由于链牙上半部62的啮合头部62c具有半圆形状的横截面,所以,在左右的拉链链牙61为啮合的状态下,能够将拉链带64以小的曲率半径容易地向链牙上半部62侧折曲。而且,根据该专利文献2,通过将各拉链链牙61中的第一带挟持部62a的带内方侧端部形成得比啮合头部62c的宽度宽,在拉链带64的折曲状态下,能够使得左右的拉链链牙61的啮合不会脱开。
所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71,如图15所示,具有链牙上半部72和链牙下半部73,各拉链链牙71的链牙上半部72具有主视图中大致矩形的第一带挟持部72a;从该第一带挟持部72a向带外侧延伸设置,且形成为链牙宽度尺寸朝向前端逐渐减小的三角形状的三角状头部72b。
另外,该拉链链牙71的链牙下半部73具有:与所述第一带挟持部72a之间夹持拉链带74的第二带挟持部73a;从该第二带挟持部73a向带外侧延伸设置的颈部73b;从该颈部73b的前端部以膨大状延伸设置的啮合头部73c。
而且,在该拉链链牙71中,链牙上半部72的上表面以链牙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链牙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上方成为凸状的方式弯曲地形成。另一方面,链牙下半部73的下表面形成为平坦的平面。
如果是具有这样的专利文献3的拉链链牙71的拉链70,则由于链牙上半部72的上表面具有以平缓的圆弧状鼓出的曲面,所以,拉链链牙71的手感及触感都很好,而且,能够提高链牙列的美感。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45-339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47-370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20642号公报
上述那样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由于在射出成形时直接固定在拉链带上,所以,通过增大拉链链牙相对于拉链带的固定面积,能够提高拉链链牙的固定强度,使该拉链链牙的固定状态稳定。因此,在如所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记载的那样的以往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中,为了确保拉链链牙的固定强度稳定,必须将各拉链链牙的链牙宽度尺寸设定得较大。
不过,拉链所使用的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由于通过凿紧而被植于拉链带上并被固定,所以,即使该拉链链牙的链牙宽度尺寸不如前述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那样设定得大,也能够容易地得到充分的固定强度。
因此,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的链牙宽度尺寸,一般被设定得比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小,固定有这样的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的拉链,与具有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的拉链相比,大多看上去时尚,给人华丽的印象,具有良好的外观品质(美观性)。
但是,这样的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由于与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相比重量大,所以,排列设有多个金属制拉链链牙的拉链变重。因此,具有这样的金属制拉链链牙的拉链虽然具有良好的外观品质,但难以用于要求重量轻的衣物,存在其用途受到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课题而作出的发明,其具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该拉链具有如金属制的拉链链牙那样的优良的外观品质,并且,具有比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轻的拉链链牙,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其不容易产生啮合裂缝等,功能性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拉链,作为基本的构成,具有:具有:左右一对的拉链带;排列设置在该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多个拉链链牙,所述各拉链链牙具有:配置在所述拉链带的第一面侧的链牙上半部和配置在该拉链带的第二面侧的链牙下半部,所述链牙上半部包括:在带长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尺寸的第一带挟持部;第一头部,从该第一带挟持部向带外侧延伸设置到所述链牙下半部的前端,且该第一头部具有朝向该前端而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的前端细窄形状,所述链牙下半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带挟持部之间夹持所述拉链带的第二带挟持部;从所述第二带挟持部向带外侧延伸设置且具有向带长度方向的前后收细的形状的颈部;从所述颈部的前端部延伸设置,且向带长度方向的前后膨大的第二头部,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链牙上半部具有渐缩部,所述渐缩部至少使所述第一带挟持部中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前方侧面和后方侧面间的尺寸朝向上方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所述链牙上半部具有干涉回避部,当在左右的所述拉链链牙啮合了的状态下将所述拉链带向使所述链牙上半部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时,所述干涉回避部避免所述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所述链牙上半部的干涉,以避免因所述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所述链牙上半部的干涉导致啮合对方侧的相互相邻的所述第二头部分离到使所述啮合脱开的情况。
该情况下,优选所述干涉回避部通过从设定于所述链牙上半部的薄壁开始部到所述第一头部侧具有薄壁部而形成,所述薄壁部使所述拉链链牙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尺寸比所述薄壁开始部处的高度尺寸小。
另外,优选所述薄壁部从所述薄壁开始部朝向所述第一头部的前端具有以使所述拉链链牙的高度尺寸逐渐减小的方式向下倾斜的向下倾斜面,尤其优选,所述向下倾斜面相对于比所述链牙上半部的所述薄壁开始部更靠带内侧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20°以上且不足90°。
而且,优选所述第一头部前端处的所述拉链链牙的高度尺寸被设定成比配置有所述薄壁开始部的位置处的所述拉链链牙的高度尺寸的50%大,且在80%以下。而且优选从所述第一头部的前端到所述薄壁开始部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在整个所述拉链链牙的长度尺寸的45%以上。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所述渐缩部相对于链牙上下方向的锥角被设定为5°以上。尤其优选,所述第一带挟持部的上表面的链牙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设定为比该第一带挟持部的链牙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的70%小。
而且,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所述第一头部的前端部的内角被设定为30°以下。而且还优选所述第二头部的链牙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设定为在所述第二带挟持部的链牙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的85%以上且95%以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拉链中,固定在拉链带上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具有链牙上半部和链牙下半部,所述链牙上半部具有:第一带挟持部、从该第一带挟持部向带外侧延伸设置的前端细窄形状的第一头部,所述链牙下半部具有:第二带挟持部、具有被收细了的形状的颈部、膨大状的第二头部。而且,在所述链牙上半部形成有渐缩部,该渐缩部至少使第一带挟持部中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前方侧面和后方侧面间的尺寸朝向上方逐渐减小。
具有这样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的本发明的拉链,与具有金属制的拉链链牙的拉链相比,能够减少重量。另外,本发明的拉链链牙由于在链牙上半部形成有渐缩部,所以能够扩大固定在拉链带上的面积从而提高该拉链链牙的固定强度,并且能够减小链牙上半部的上表面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即,链牙宽度尺寸)。因此,该拉链链牙能够如金属制的拉链链牙那样具有给人时尚的感觉和华丽的印象的良好的外观品质。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拉链中,链牙上半部具有干涉回避部,当在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了的状态下将拉链带向使链牙上半部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时,该干涉回避部能够避免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的干涉。
例如,在是具有在拉链链牙的第一带挟持部上没有设置本发明那样的渐缩部的以往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的拉链的情况下,各拉链链牙的链牙上半部在带长度方向(链牙宽度方向)上较宽地形成,相邻的拉链链牙间的链牙上表面侧的间隔被设定得较小。
因此,对于该拉链,当在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了的状态、即在左右的拉链链牙的链牙下半部彼此啮合了的状态下将拉链带向使链牙上半部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时,在拉链带被折曲到某程度的曲率半径后,在相邻的拉链链牙间,第一带挟持部的上表面侧的前方侧缘部及后方侧缘部抵接。
因此,该拉链带被限制折曲到比该程度更小的曲率半径,其结果为,在拉链带的第二面侧,相邻的链牙下半部的第二头部之间的间隔不会扩大到比规定的大小大,所以,能够防止左右的拉链链牙的啮合脱开。
但是,如本发明这样,在是在拉链链牙的第一带挟持部上形成有渐缩部的拉链的情况下,虽然固定在拉链带上的拉链链牙的间距与以往没有变化,但各拉链链牙的第一带挟持部的上表面部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因此,相邻的拉链链牙间的链牙上表面侧的间隔与以往的拉链相比必然变大。
因此,对于本发明的拉链,当在左右的拉链链牙的链牙下半部彼此啮合了的状态下将拉链带向使链牙上半部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时,该拉链带与以往的拉链相比能够容易地被折曲到更小的曲率半径。此时,在相邻的拉链链牙间,在第一带挟持部彼此抵接之前,链牙上半部的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相干涉。
这样,在本发明的拉链中的拉链带折曲到比以往小的曲率半径时,若链牙上半部的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干涉,则该干涉的部分成为支点,且啮合对方侧的相互相邻的拉链链牙的链牙下半部向分离的方向转动,所以,该拉链链牙的第二头部之间的间隔比规定的大小简单地扩大。其结果为,无法够维持左右的链牙下半部的啮合状态,导致左右的拉链链牙的啮合脱开,所以有可能发生被称为所谓链裂开的不良情况。
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改善因在拉链链牙的第一带挟持部上形成渐缩部而引起的链裂开的不良情况,在链牙上半部上设置上述那样的干涉回避部。
由此,当在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了的状态下将拉链带折曲时,即使该拉链带被折曲到比以往小的曲率半径,也能够可靠地避免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的干涉,所以,能够防止以该干涉部分为支点,拉链链牙向分离的方向转动。其结果为,拉链链牙的第二头部之间的间隔不会扩大到比规定的大小大,所以,能够防止左右的拉链链牙的啮合脱开,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其啮合状态。
该情况下,所述干涉回避部通过从设定于链牙上半部的薄壁开始部到第一头部侧具有薄壁部而形成,该薄壁部使拉链链牙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比薄壁开始部的高度尺寸小。由此,当在拉链链牙的啮合状态下将拉链带向使链牙上半部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时,能够可靠地避免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的干涉。
此时,所述薄壁部从薄壁开始部向第一头部的前端具有以使拉链链牙的高度尺寸逐渐减小的方式向下倾斜的向下倾斜面。由此,不会降低拉链链牙的外观品质,能够容易地将上述那样的干涉回避部设置在链牙上半部。
尤其,在该情况下,向下倾斜面相对于与链牙上半部的薄壁开始部相比位于带内侧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15°以上且不足90°,优选20°以上45°以下。通过使该倾斜角度为15°以上,尤其为20°以上,能够通过所述干涉回避部可靠地避免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的干涉。另外,通过使倾斜角度不足90°,尤其为45°以下,还不会导致拉链链牙的外观品质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链牙中,第一头部的前端处的拉链链牙的高度尺寸被设定为比配置有薄壁开始部的位置处的拉链链牙的高度尺寸的50%大,且在80%以下。
通过使第一头部的前端处的高度尺寸比薄壁开始部处的高度尺寸的50%大,优选设定为60%以上,第一头部能够可靠地形成到链牙下半部的前端,因此不会降低拉链链牙的外观品质。另外,通过将第一头部的前端处的高度尺寸设定为薄壁开始部处的高度尺寸的80%以下,优选75%以下,能够通过干涉回避部更可靠地避免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的干涉。
而且,在本发明的拉链链牙中,从第一头部的前端到薄壁开始部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为在整个所述拉链链牙的长度尺寸的45%以上。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通过干涉回避部避免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的干涉。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中,各拉链链牙的所述渐缩部相对于链牙上下方向的锥角被设定为5°以上,优选为10°以上。而且,各拉链链牙的第一带挟持部的上表面的带长度方向(链牙宽度尺寸)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设定为比该第一带挟持部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的70%小。
通过这样将渐缩部的锥角设定为5°以上,以及将第一带挟持部的上表面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设定为比该第一带挟持部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的70%小,能够减小第一带挟持部的上表面侧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能够使固定在拉链带上的各拉链链牙形成为如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般的外观。
此外,本发明的锥角,在例如构成渐缩部的渐缩面由平坦面形成的情况下,是指渐缩面相对于链牙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另外,在渐缩面由弯曲面形成的情况下,是指弯曲面的下端部处的切线相对于链牙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拉链中,第一头部的前端部的内角被设定为30°以下,优选20°以下。由此,能够使各拉链链牙的外观看起来更像金属制的拉链链牙。
而且,各拉链链牙的第二头部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被设定为在第二带挟持部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的85%以上且在95%以下。
通过将第二头部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设定为在第二带挟持部的尺寸的最大值的85%以上,在使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时,能够稳定地得到能够承受拉链的使用的足够的啮合强度,而且,即使在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了的状态下折曲拉链带,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链裂开的发生。
另外,通过将第二头部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设定为在第二带挟持部的尺寸的最大值的95%以下,在例如使拉头滑动从而使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时,能够顺畅地进行该啮合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放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拉链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是从拉链的正面观察该拉链链牙时所看到的俯视图。
图3是从拉链的背面观察该拉链链牙时所看到的仰视图。
图4是从带长度方向的下侧面观察该拉链链牙时所看到的侧视图。
图5是从第一及第二头部侧观察该拉链链牙时所看到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拉链的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着的拉链折曲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拉链链牙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拉链所使用的拉链链牙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拉链所使用的拉链链牙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具有以往的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的拉链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具有以往的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的其他拉链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5是放大地表示具有以往的合成树脂制拉链链牙的又一其他拉链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拉链
2         拉链带
2a        芯部
3         链牙列
8         间隙
10,10′  拉链链牙
11        链牙上半部
12        第一带挟持部
13、13′  第一头部
13a       第一窄幅部
13b       第二窄幅部
13c       弯曲部
14        渐缩部
15        薄壁开始部
16        薄壁部
17        向下倾斜面
18        边界部
18a       层差部
21        链牙下半部
22        第二带挟持部
23        颈部
24        第二头部
30        拉链链牙
31        链牙上半部
32        第一带挟持部
33        第一头部
34        渐缩部
35         薄壁开始部
36         薄壁部
37a        第一向下倾斜面
37b        第二向下倾斜面
40         拉链链牙
41         链牙上半部
42         第一带挟持部
43         第一头部
44         渐缩部
45         薄壁开始部
46         薄壁部
47         向下倾斜面
48         平坦面
H1         配置有薄壁开始部的位置处的拉链链牙的高度尺寸
H2         第一头部的前端处的拉链链牙的高度尺寸
L1         整个拉链链牙的长度尺寸
L2         从第一头部的前端到薄壁开始部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W1         第一及第二带挟持部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
W2         第一带挟持部的上表面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
W3         第二头部的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
θ1、θ1′ 向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
θ2        锥角
θ3        第一头部的前端部的内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只要具有与本发明实质相同的结构且能够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例1
图1是放大地表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另外,图2是该拉链链牙的俯视图,图3是该拉链链牙的仰视图,图4是该拉链链牙的侧视图,图5是从第一及第二头部侧观察该拉链链牙时所看到的图。而且,图6是本实施例1中的拉链的主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VII-VII线剖视图。
此外,以下,将拉链带的带长度方向规定为前后方向,将拉链带的带宽度方向规定为左右方向,将拉链带的带表背方向规定为上下方向,从而进行说明。另外,关于拉链链牙,为了容易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将带长度方向(前后方向)记载为链牙宽度方向,另外,将带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记载为链牙长度方向。
如图1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1的拉链1具有:左右一对拉链带2;排列设置在该拉链带2的相对的带侧缘部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多个拉链链牙10;用于使左右的拉链链牙10啮合、分离的未图示的拉头。
所述左右的各拉链带2在相对的带侧缘部具有向拉链带2的上下方向膨大的芯部2a,在该芯部2a上沿带侧缘部以一定的间隔射出成形多个拉链链牙10而形成有链牙列3。
本实施例1中的拉链链牙10是通过对例如聚酰胺、聚缩醛、聚丙烯、聚丁烯对酞酸盐等热塑性合成树脂射出成形而形成的,这样得到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10比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轻。
另外,该拉链链牙10具有:配置在成为拉链带2的外表面的第一面侧的链牙上半部11;配置在成为该拉链带2的背面的第二面侧的链牙下半部21。该拉链链牙10的链牙上半部11具有:在与链牙下半部21的后述的第二带挟持部22之间夹持拉链带2的带侧缘部的第一带挟持部12;从该第一带挟持部12向带外侧延伸设置的、前端细窄形状的第一头部13。
为了确保所述第一带挟持部12与拉链带2的固定强度,所述第一带挟持部12的与拉链带2接触一侧的端缘部(下端部)处的链牙宽度尺寸被设定为规定的大小。该情况下,第一带挟持部12的下端部处的链牙宽度尺寸例如被设定为与以往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链牙所具有的链牙宽度尺寸同样的大小。此外,在例如能够充分地得到与拉链带2的固定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为比以往的链牙宽度尺寸小,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比以往的链牙宽度尺寸大。
另外,在该链牙上半部11中的第一带挟持部12和第一头部13的第一带挟持部12侧的一部分上,从链牙上半部11的下端缘到该链牙上半部11的上表面设置有渐缩部14,该渐缩部14使该链牙上半部11的前方侧面和后方侧面之间的尺寸朝上方逐渐减小。该情况下,配置有渐缩部14的链牙上半部11的前方侧面及后方侧面如图5所示形成为小曲率的弯曲面。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该前方侧面及后方侧面形成为平坦的平面。
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5所示那样的相对于链牙上下方向倾斜的渐缩部14的锥角θ2被设定为10°。由于渐缩部14具有这样的锥角θ2,所以,第一带挟持部12的上表面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即,链牙宽度尺寸)例如能够被设定成:如图2及图5所示那样该第一带挟持部12的上表面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W2比第一带挟持部12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W1(即,第一带挟持部12的下端部处的链牙宽度尺寸)的70%小。此外,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所述最大值W2被设定成是所述最大值W1的约62%的大小。由此,在从正面观察本实施例1的拉链1时,能够使固定在拉链带2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各拉链链牙10的形态看上去像金属制的拉链链牙。
另外,该链牙上半部11中的所述第一头部13延伸设置到链牙下半部21的前端,并形成为其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该第一头部13的与第一带挟持部12接合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逐渐减小的前端细窄的形状。由于该第一头部13延伸设置到链牙下半部21的前端,所以能够使拉链链牙10的外观接近金属制的拉链链牙。另外,在左右的拉链链牙10啮合着的状态下,即使该拉链链牙10受到带表背方向的力(推顶力),也能够防止该拉链链牙10的啮合轻易地脱开,能够维持其啮合状态。
而且,该第一头部13具有配置在第一带挟持部12侧的第一窄幅部13a;从该第一窄幅部13a经由弯曲部13c配置在链牙前端侧的第二窄幅部13b,例如在通过直线连结第一头部13的基端部处的侧缘和该第一头部13的前端部处的侧缘时,所述第一窄幅部13a以比该直线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窄幅部13b以比该直线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
这样,通过在第一头部13设置第一窄幅部13a和第二窄幅部13b,能够使各拉链链牙10的外观更接近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而且,在该第一头部13中,与例如以链牙宽度尺寸从其基端部到前端部按相同比例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的头部(图2中虚线所示的头部)相比,从第一头部13的前端到弯曲部13c的第二窄幅部13b的链牙宽度尺寸小,所以,如后述那样,在将本实施例1的拉链1向使相邻的链牙上半部11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时(参照图8),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该第一头部13与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11相干涉。
而且,在该第一头部13中,与例如以链牙宽度尺寸从其基端部朝向前端部按相同比例逐渐减小的方式形成的头部相比,从弯曲部13c到第一头部13的基端部的第一窄幅部13a的链牙宽度尺寸大,所以,例如在左右的拉链链牙10啮合着的时候,即使该拉链链牙10受到从下方向上方的推顶力,也能够通过第一窄幅部13a更可靠地支承啮合对方的第二头部24,从而能够维持拉链链牙10的啮合状态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2所示,第一头部13的前端部(第二窄幅部13b)的内角θ3被设定为20°,且该第一头部13的前端形成为被实施了倒角那样的曲面状。由此,能够使拉链链牙10的外观接近金属制的拉链链牙,且提高拉链链牙10的美感。
此外,在本发明中,第一头部13的前端部的内角θ3是指,例如本实施例1那样,在第一头部13的前端部形成为曲面状的情况下,在第一头部13的前端侧,沿链牙宽度尺寸以恒定的比例减少的部位的前方侧面及后方侧面描绘延长线,这些延长线交叉之处的内侧的角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1的链牙上半部11设有朝向第一头部13的前端开始使拉链链牙1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减少的薄壁开始部15,从该薄壁开始部15到第一头部13的前端侧形成有作为后述的干涉回避部的薄壁部16,该薄壁部16的拉链链牙1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比该薄壁开始部15处的拉链链牙10的高度尺寸小。
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薄壁开始部15设定在这样的位置,即:使从第一头部13的前端到薄壁开始部15的在带宽度方向(链牙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2为该整个拉链链牙10的长度尺寸L1的45%的大小。
此外,根据拉链链牙10的形状等,该薄壁开始部15可以设置在使所述长度尺寸L2为所述长度尺寸L1的45%以上的任意位置,但是为了可靠地发挥作为干涉回避部的作用,该薄壁开始部15优选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即:在左右的拉链链牙10已啮合时,在带宽度方向观察,该薄壁开始部15比啮合对方侧的第一头部13的前端更靠近该啮合对方侧的拉链链牙10中的第一带挟持部12侧的端缘(即,第一带挟持部12的与第一头部13侧相反的端缘)侧。
而且,本实施例1的所述薄壁部16具有向下倾斜面17,该向下倾斜面17以使拉链链牙10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从薄壁开始部15到第一头部13的前端逐渐减小的方式向下倾斜。该情况下,相对于链牙上半部11的比薄壁开始部15靠内侧的上表面,向下倾斜面17所倾斜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20°。
由此,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链牙10中,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将第一头部13的前端处的拉链链牙10的高度尺寸H2设定为配置有薄壁开始部15的位置处的拉链链牙10的高度尺寸H1的80%以下。此外,由于如上所述第一头部13以所需要的壁厚延伸设置到链牙下半部21的前端,所以所述高度尺寸H2被设定为比所述最大值H1的50%大。实际上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所述高度尺寸H2被设定为所述最大值H1的约75%的大小。
本实施例1的拉链链牙10中的链牙下半部21与链牙上半部11一体地形成。该链牙下半部21包括:具有带长度方向上的规定的尺寸且在与第一带挟持部12之间夹持拉链带2的带侧缘部的第二带挟持部22;从第二带挟持部22向带外侧延伸设置,且具有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前后被收细的形状的颈部23;从颈部23的前端部延伸设置,并向带长度方向上的前后膨大的第二头部24。
另外,在该链牙下半部21中,如图2及图5所示,第二头部24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W3被设定成是第二带挟持部22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大值W1的88%的大小。由此,在使左右的拉链链牙10啮合时,能够稳定地得到能够承受拉链1的使用的足够的啮合强度,并且能够顺畅地进行使左右的拉链链牙10啮合时的啮合动作。
而且,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链牙10中,在链牙上半部11和链牙下半部21的边界部18设有图4所示那样的层差部18a,从链牙下半部21的层差部18a到拉链带2侧的部位的高度尺寸被设定得比从层差部18a到链牙前端侧的部位的高度尺寸大。
由于设置这样的层差部18a且使从该层差部18a到拉链带2侧的链牙下半部21的高度尺寸较大,所以,在使例如未图示的拉头滑动而如图6所示那样使左右的拉链链牙10啮合时,能够在链牙上半部11的第一头部13和啮合对方侧的拉链链牙10的第二头部24之间设置如图7所示那样的间隙8。因此,在使左右的拉链链牙10啮合时,即使例如在拉头的链牙导向路内左右的拉链链牙10的相对高度位置错位,也能够顺畅地进行该拉链链牙10的啮合动作。
而且,关于本实施例1的拉链1,由于具有上述构成的合成树脂制的多个拉链链牙10排列设置在拉链带2的带侧缘部,所以,能够在从正面观察该拉链1时使拉链链牙10的外观看起来像金属制的拉链链牙。因此,该拉链1能够给人时尚、华丽的印象,具有优良的外观品质和外观设计性。
而且,该拉链1在拉链链牙10的链牙上半部11上形成有上述那样的薄壁部16。由此,当在左右的拉链链牙啮合了的状态下将拉链带2向使链牙上半部11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时,即使该拉链带2弯折到比以往小的曲率半径,也由于所述薄壁部16作为干涉回避部发挥作用而能够如图8所示那样避免各拉链链牙10的第一头部13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11相互干涉。
这里,若假设例如在链牙上半部11上没有设置本实施例1那样的薄壁部16的情况,则在该情况下,第一头部13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与配置有薄壁开始部15的位置处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相同。因此,当在拉链链牙啮合着的状态下将拉链带2向使链牙上半部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时,链牙上半部的第一头部和啮合对方侧的链牙上半部干涉,以该干涉的部分为支点,啮合对方侧的彼此相邻的拉链链牙的链牙下半部21向离开的方向转动。其结果是,存在拉链链牙的第二头部24之间的间隔扩大,左右的拉链链牙的啮合脱开,导致链裂开的问题。
而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通过在拉链链牙10的链牙上半部11设置薄壁部16,该薄壁部16作为干涉回避部发挥作用,因此,在如上述那样使拉链带2折曲时,能够在使啮合对方的链牙上半部11与拉链链牙10的第一头部13不干涉的情况下,使该啮合对方侧的相邻的链牙上半部11彼此之间在其上表面侧的前方侧缘及后方侧缘接触。由此,能够防止啮合对方侧的相邻的第二头部24分离到导致拉链链牙10的啮合脱开,从而能够维持拉链链牙10的啮合状态稳定,所以,能够消除上述的链裂开的问题。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例1的拉链1的拉链链牙10比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轻,且具有如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般良好的外观品质。而且,在该拉链1中,即使在左右的拉链链牙10为啮合状态时将拉链带2向使链牙上半部11彼此之间接近的方向折曲到比以往小的曲率半径,也不会发生链裂开,因此能够获得功能性也良好的高品质的拉链。
此外,在本实施例1的拉链1中,链牙上半部11的渐缩部14配置在第一带挟持部12和第一头部13的位于第一带挟持部12侧的一部分上。但是,在本发明中,链牙上半部11的渐缩部14至少配置在第一带挟持部12上即可,也可以例如图9中示出的作为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拉链链牙10′那样,在第一头部13′上不设置渐缩部14,而是以使该第一头部13′的纵剖面形状对应于其上表面的形状的方式,将该第一头部13′的前方侧面和后方侧面切缺而形成。由此,也能够将拉链链牙10′的外形加工成像金属制的拉链链牙那样,从而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的拉链链牙10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拉链所使用的拉链链牙的侧视图。
此外,本实施例2的拉链及后述的实施例3的拉链,除了各拉链链牙的链牙上半部的形态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拉链1不同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因此,在本实施例2及后述的实施例3中,对于与在前述的实施例1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由此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2的拉链链牙30的链牙上半部31具有:在与第二带挟持部22之间夹持拉链带2的带侧缘部的第一带挟持部32;从该第一带挟持部32向带外侧延伸设置的前端细窄形状的第一头部33,另外,在该第一带挟持部32和第一头部33的第一带挟持部32侧的一部分设有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的渐缩部34。
而且,在该链牙上半部31,在朝向第一头部33的前端开始使拉链链牙30的高度尺寸减少的薄壁开始部35被设定在这样的位置,即:使从第一头部33的前端到薄壁开始部35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2为该整个拉链链牙30的长度尺寸L1的45%的大小,薄壁部36作为干涉回避部从该薄壁开始部35形成到第一头部33的前端侧。
本实施例2的薄壁部36包括:从薄壁开始部35朝向第一头部33的前端向下倾斜的第一向下倾斜面37a;在与该第一向下倾斜面37a相比的第一头部33的前端侧具有比第一向下倾斜面37a的倾斜角度θ1大的倾斜角度θ1′的第二向下倾斜面37b。
该情况下,第一向下倾斜面37a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20°,第二向下倾斜面37b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40°。而且,由此,在本实施例2中,第一头部33的前端处的拉链链牙30的高度尺寸H2被设定成是配置有薄壁开始部35的位置处的拉链链牙30的高度尺寸H1的约62%的大小。
具有这样的拉链链牙30的本实施例2的拉链比拉链链牙30为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轻,且具有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般优良的外观品质。
而且,该拉链,与所述实施例1的拉链同样地,即使在左右的拉链链牙30的啮合状态下将拉链带2向使链牙上半部31彼此相接近的方向折曲,也由于设置在拉链链牙30上的薄壁部36作为干涉回避部发挥作用而能够防止链裂开的发生,且能够维持其啮合状态稳定。
实施例3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拉链所使用的拉链链牙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3的拉链链牙40的链牙上半部41具有第一带挟持部42和前端细窄形状的第一头部43,另外,在其第一带挟持部42和第一头部43的第一带挟持部42侧的一部分,与所述实施例1同样地设有渐缩部44。而且,在该链牙上半部41,薄壁开始部45被设定在与所述实施例1及2同样的位置,从该薄壁开始部45到第一头部43的前端侧,形成有作为干涉回避部的薄壁部46。
本实施例3的薄壁部46具有:从薄壁开始部45朝向第一头部43的前端向下倾斜的向下倾斜面47;配置在与该向下倾斜面47相比的第一头部43的前端侧的平坦面48。该情况下,向下倾斜面47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40°。另外,第一头部43的前端处的拉链链牙40的高度尺寸H2被设定成是配置有薄壁开始部45的位置处的拉链链牙40的高度尺寸H1的约76%的大小。
具有这样的拉链链牙40的本实施例3的拉链也与所述实施例1及2同样地,重量轻且具有如金属制的拉链链牙般良好的外观品质。而且,即使在左右的拉链链牙40的啮合状态下将拉链带2向使链牙上半部41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也能够防止链裂开的发生,能够维持其啮合状态稳定。

Claims (9)

1.一种拉链(1),具有:左右一对的拉链带(2);排列设置在该拉链带(2)的相对的带侧缘部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多个拉链链牙(10、10′、30、40),所述各拉链链牙(10、10′、30、40)具有:配置在所述拉链带(2)的第一面侧的链牙上半部(11、31、41)和配置在该拉链带(2)的第二面侧的链牙下半部(21),所述链牙上半部(11、31、41)包括:在带长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尺寸的第一带挟持部(12、32、42);第一头部(13、13′、33、43),从该第一带挟持部(12、32、42)向带外侧延伸设置到所述链牙下半部(21)的前端,且该第一头部(13、13′、33、43)具有朝向该前端而带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的前端细窄形状,所述链牙下半部(21)具有:与所述第一带挟持部(12、32、42)之间夹持所述拉链带(2)的第二带挟持部(22);从所述第二带挟持部(22)向带外侧延伸设置且具有向带长度方向的前后收细的形状的颈部(23);从所述颈部(23)的前端部延伸设置,且向带长度方向的前后膨大的第二头部(24),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带挟持部(12、32、42)侧的第一窄幅部(13a);从所述第一窄幅部(13a)经由弯曲部(13c)配置在链牙前端侧的第二窄幅部(13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牙上半部(11、31、41)具有干涉回避部,当在左右的所述拉链链牙(10、10′、30、40)啮合了的状态下将所述拉链带(2)向使所述链牙上半部(11、31、41)彼此接近的方向折曲时,所述干涉回避部避免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和啮合对方侧的所述链牙上半部(11、31、41)的干涉,以避免因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和啮合对方侧的所述链牙上半部(11、31、41)的干涉导致啮合对方侧的相互相邻的所述第二头部(24)分离到使所述啮合脱开的情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回避部通过从设定于所述链牙上半部(11、31、41)的薄壁开始部(15、35、45)到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侧具有薄壁部(16、36、46)而形成,所述薄壁部(16、36、46)使所述拉链链牙(10、10′、30、40)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尺寸比所述薄壁开始部(15、35、45)处的高度尺寸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部(16、36、46)从所述薄壁开始部(15、35、45)朝向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的前端具有以使所述拉链链牙(10、10′、30、40)的高度尺寸逐渐减小的方式向下倾斜的向下倾斜面(17、37a、37b、4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下倾斜面(17、37a、37b、47)相对于比所述链牙上半部(11、31、41)的所述薄壁开始部(15、35、45)更靠带内侧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θ1)被设定为15°以上且不足9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前端处的所述拉链链牙(10、10′、30、40)的高度尺寸(H2)被设定成比配置有所述薄壁开始部(15、35、45)的位置处的所述拉链链牙(10、10′、30、40)的高度尺寸(H1)的50%大且在80%以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的前端到所述薄壁开始部(15、35、45)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2)被设定为在整个所述拉链链牙(10、10′、30、40)的长度尺寸(L1)的45%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的前端部的内角(θ3)被设定为30°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在通过直线连结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的基端部处的侧缘和所述第一头部(13、13′、33、43)的前端部处的侧缘时,所述第二窄幅部(13b)以比该直线向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
CN201310429741.7A 2009-01-13 2009-01-13 拉链 Active CN1034789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9741.7A CN103478992B (zh) 2009-01-13 2009-01-13 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80127394.4A CN102088882B (zh) 2009-01-13 2009-01-13 拉链
CN201310429741.7A CN103478992B (zh) 2009-01-13 2009-01-13 拉链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7394.4A Division CN102088882B (zh) 2009-01-13 2009-01-13 拉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8992A true CN103478992A (zh) 2014-01-01
CN103478992B CN103478992B (zh) 2018-10-26

Family

ID=49819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9741.7A Active CN103478992B (zh) 2009-01-13 2009-01-13 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899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05623A (en) * 1940-06-29 1942-12-22 Brevetia Ltd Sliding clasp fastener
US2790223A (en) * 1953-01-19 1957-04-30 Louis H Morin Center ledge scoop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US2798275A (en) * 1954-02-26 1957-07-09 Louis H Morin Center ledge scoop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DE2339469A1 (de) * 1973-08-03 1974-02-21 Yoshida Kogyo Kk Reissverschluss mit durch formpressen oder formgiessen hergestellten verschlusselementen
US3874038A (en) * 1972-08-03 1975-04-01 Yoshida Kogyo Kk Sliding clasp coupling elements
GB1418585A (en) * 1972-10-05 1975-12-24 Yoshida Kogyo Kk Slide fastener having discrete fastener elements
US4513483A (en) * 1982-12-13 1985-04-30 Yoshida Kogyo K. K.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US4520535A (en) * 1982-05-07 1985-06-04 Yoshida Kogyo K. K. Slide fastener having discrete coupling elements
CN1879518A (zh) * 2005-05-20 2006-12-20 Ykk株式会社 拉链
JP2007021023A (ja) * 2005-07-20 2007-02-01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エレメント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05623A (en) * 1940-06-29 1942-12-22 Brevetia Ltd Sliding clasp fastener
US2790223A (en) * 1953-01-19 1957-04-30 Louis H Morin Center ledge scoop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US2798275A (en) * 1954-02-26 1957-07-09 Louis H Morin Center ledge scoop for separable fasteners
US3874038A (en) * 1972-08-03 1975-04-01 Yoshida Kogyo Kk Sliding clasp coupling elements
GB1418585A (en) * 1972-10-05 1975-12-24 Yoshida Kogyo Kk Slide fastener having discrete fastener elements
DE2339469A1 (de) * 1973-08-03 1974-02-21 Yoshida Kogyo Kk Reissverschluss mit durch formpressen oder formgiessen hergestellten verschlusselementen
US4520535A (en) * 1982-05-07 1985-06-04 Yoshida Kogyo K. K. Slide fastener having discrete coupling elements
US4513483A (en) * 1982-12-13 1985-04-30 Yoshida Kogyo K. K.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CN1879518A (zh) * 2005-05-20 2006-12-20 Ykk株式会社 拉链
JP2007021023A (ja) * 2005-07-20 2007-02-01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エレメン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8992B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8882A (zh) 拉链
CN103369981B (zh)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CN103027447B (zh) 拉链牙链带
CN102365038B (zh)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EP1787542A1 (en) Slider for concealed type slide fastener
CN103442609A (zh) 具有简易锁止机构的拉链以及拉头
CN102469852A (zh) 拉链
JP4749389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両面務歯
CN105960178B (zh) 拉链牙链带
CN104997243A (zh) 拉链
CN102984966A (zh) 连接构件和拉链
CN103202579A (zh) 拉链
CN105530828A (zh) 拉链链条和拉链、以及链牙的制造方法
JP4822187B2 (ja)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1474010B (zh) 咬合元件和隐藏型拉链
CN103478992A (zh) 拉链
JP2007236958A6 (ja)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2307491B (zh) 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链链牙
JP5465349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541062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5705055B (zh) 拉链、模具装置以及拉链拉头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