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6310B -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6310B
CN103466310B CN201310409496.3A CN201310409496A CN103466310B CN 103466310 B CN103466310 B CN 103466310B CN 201310409496 A CN201310409496 A CN 201310409496A CN 103466310 B CN103466310 B CN 103466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ing belt
baffle plate
operating path
baffle
servo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94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6310A (zh
Inventor
史正
姚辉
徐军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094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66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66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6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6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6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向输送装置,该变向输送装置上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有沿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的挡板,所述挡板等间距排列在输送机构上,所述工作路径包括笔直工作路径部分,所述挡板在笔直工作路径处形成宽度固定的推送区域,所述推送区域底部为敞开结构。变向输送装置具有循环工作方式,可以不间断的为输送线上的产品提供垂直输送方向的推送操作;变向输送装置基于循环工作方式,能与高速输送产品的输送线完全匹配,适应于高速工作的情况,为提升产品生产整线的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在输送带上一个接着一个排列,在特定工作位置产品会在垂直输送产品的方向上被瞬间推出输送带,产品变向输送后进入分拣、排包、分组等工艺流程。现有技术采用气缸推送技术来完成变向输送产品的动作。气缸设置在输送带的一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安装有适应产品外形的推板,当产品进入变向工位时气缸工作,推板在活塞杆伸出时向产品所在位置运动,瞬间将产品推出输送带。推板对产品作用推力后需要恢复到初始状态,这就需要气缸做伸缩运动,使推板在垂直输送带输送产品的方向上往复运动。气缸的运动速度有限,造成现有技术不能在输送带高速输送产品时完成变向输送产品的动作,因为使用时推板往复运动会将产品朝气缸所在位置推动,进而造成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产品高速输送工况下的变向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变向输送装置上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有沿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的挡板,所述挡板等间距排列在输送机构上,所述工作路径包括笔直工作路径部分,所述挡板在笔直工作路径处形成宽度固定的推送区域,所述推送区域底部为敞开结构。挡板形成的推送区域在挡板循环运动过程也做循环运动,推送区域能够在前一推送区域离开输送带上方后顺利进入工作位置,因而该循环工作方式的变向输送装置能够匹配高速输送线而高速工作。
为了满足推送不同宽度的产品的需要,推送区域宽度需可调,这就使得挡板之间的距离可调,为达到挡板之间距离可调的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一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第二工作路径循环运动,所述第一工作路径与第二工作路径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为笔直工作路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挡板,相邻的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间隔排列。
该方案中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都为独立工作即自身具有驱动装置的机构。因此,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同步运动状态下即可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形成空间宽度固定的推送区域;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异步运动状态下即可调整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异步状态下,第一输送机构静止,第二输送机构沿第二工作路径运动,或者,第二输送机构静止,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一工作路径运动,或者,第一输送机构沿着第一工作路径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着第二工作路径运动,第一输送机构运动速度大于第二输送机构运动速度,或者,第一输送机构沿着第一工作路径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着第二工作路径运动,第一输送机构运动速度小于第二输送机构运动速度。那么,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第一挡板相对第二挡板运动,由此改变了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空间的宽度。推送区域调整后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进行同步运动即可适应另一种宽度规格的产品变向输送需要。
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都可独立工作,所以同步运动与异步运动之间的变化可以在连续运转过程中进行,如此,该变向输送装置可以在产品生产线上进行推送区域宽度调节,即实现在线调节的目的。这样可以避免拆装设备、人工调节、装配调试等工作,可大大缩减调节工作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便于设计、加工生产,并使该变向输送装置具有极强的可控性能,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同步带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并且沿第一工作路径运动,所述第一挡板固定连接在第一同步带上,所述第一同步带设有笔直部分,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同步带、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同步带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且沿第二工作路径运动,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带上,所述第二同步带设有笔直部分,所述第一同步带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的笔直部分平行,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间隔排列。
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都由伺服电机驱动,所以可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达到理想的同步运动以及异步运动过程。这对固定推送区域宽度和精确调节推送区域宽度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同步带运动的动力来自第一伺服电机,第二同步带运动的动力来自第二伺服电机,为了确保同步带与伺服电机之间具有足够的动力传递效率,以及获得最佳的工作区域。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安装在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上,所述第一主动带轮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安装在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上,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在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之间呈笔直状,所述第二同步带在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之间呈笔直状,所述第一同步带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的笔直部分平行。该动力传递结构不仅保证了较高的同步带与伺服电机之间的动力传递效率,还使整个变向输送装置可以满足更高速度的工作要求,这是因为同步带与带轮之间以最大接触面积接触,可以有效防止发生同步带打滑的情况。
根据工作速度,该变向输送装置可以是由两个从动带轮和一个主动带轮的动力传递结构来为同步带提供动力。
实际工况中若伺服电机输出的动力的扭矩和转速与生产要求存在差异,这时伺服电机和主动带轮之间可以通过减速机连接,以便从伺服电机上获得与工况匹配的动力。
为了提高变向输送装置的结构紧凑性,使其体积小巧,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从动带轮活动连接在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动带轮活动连接在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这里的活动连接是指通过轴承与输出轴连接,这样每个从动带轮都能相对输出轴自由转动。
变向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在工作环境中固定,使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在推送方向上前后分布。在推送产品的过程第二挡板在第一挡板的后面,对产品施以推力。为了使产品受到的推力均匀分布在产品上,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二挡板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一同步带上方。
使用过程中产品位于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形成的推送区域内,产品一侧可受到第二挡板的推力作用,第二档板横跨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上,因此其长度可以达到与产品长度相同的长度,从而保证产品一侧均匀受力。
变向输送装置以步进式方式循环运动,即在向一个推送区域内送入产品时整个变向输送装置暂停运动,待产品到位后变向输送装置才运动一定距离,由此便于下一个推送区域处于输送产品的输送带所在工作位置。变向输送装置高速工作时会造成产品在惯性作用下而向推送产品的方向上继续运动,进而产品撞上第一挡板。为了保持产品在推送区域内的摆放状态,所述第二挡板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一同步带上方,所述第一挡板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二同步带上方。这样在产品的另一侧也能均匀受力,不至于产品在推送动作暂停阶段因受力不平衡而发生偏移。产品摆放状态得以保持,同时,可以提高变向输送装置的作业速度,因此,该优选方案可以提高整机的工作效率,使之具有以更高速度工作的特性。
产品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为使产品均匀受到同步带的支撑力,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两条第一同步带、一个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之间,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二从动带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带位于两条第一同步带之间,所述第一挡板与两条第一同步带都固定连接。
变向输送装置的推送区域宽度可调是受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可调的影响,该宽度可调范围应当从最小值即相邻的挡板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减去挡板的厚度到最大值即相邻的挡板之间的距离减去挡板的厚度,挡板厚度是影响推送区域宽度的关键因素。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呈L形,所述第一挡板中间部位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宽度大于第二同步带的宽度。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都由金属材质的板材弯折而成,其具有厚度薄,强度大的特点,因此为推送区域宽度调节提供较大的范围。
在专用于一种产品的使用工况中,变向输送装置可采用推送区域固定的设计,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该变向输送装置的输送机构包括同步带、伺服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同步带安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同步带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展开形成笔直部分,所述挡板与同步带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等间距排列在同步带上,所述主动轮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虽然该结构的变向输送装置只提供宽度固定的推送区域,但是该结构的变向输送装置结构简单,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变向输送装置使用时位于输送产品的输送带上方,为便于调节推送区域与输送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输送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的调节作用体现在控制推送区域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在输送厚度较薄的产品时,该距离较小,在输送厚度较厚的产品时,该距离较大。如此提高该变向输送装置的适用范围。升降装置可以是丝杠机构、也可以是气缸机构、油缸机构。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变向输送装置具有循环工作方式,可以不间断的为输送线上的产品提供垂直输送方向的推送操作;变向输送装置基于循环工作方式,能与高速输送产品的输送线完全匹配,适应于高速工作的情况,为提升产品生产整线的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变向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变向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变向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变向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第一挡板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变向输送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第二挡板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变向输送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2、3所示,变向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升降机构,输送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
升降机构为丝杠机构,它包括顶板7、底板8、载物板9、导杆10、螺杆11、螺母。顶板7与底板8之间通过四根导杆10固定连接,四根导杆10呈矩阵分布。载物板9上设有四个呈矩阵分布的通孔,载物板9通过导杆10安装在通孔内与导杆10活动连接,载物板9可沿着导杆10往复运动。螺杆1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顶板7和底板8上,顶板7和底板8之间共安装有两根螺杆11,两根螺杆11的一端都凸出在底板8上并安装有链轮,一根链条安装在链轮上,使得两根螺杆11可以同步运动。其中一根螺杆11的另一端凸出在顶板7上,该端安装有手柄12。载物板9上安装有两个螺母,载物板9通过螺母与螺杆11连接,螺母与螺杆11之间啮合,故摇动手柄12时两根螺杆11同步运动,载物板9被带动,做沿着导杆10的升降运动。
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侧板13。在载物板9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块呈平行的位置关系的侧板13,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挡板1、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两条第一同步带2和一个第一伺服电机3;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挡板4、一个第二主动带轮、一个第二从动带轮、一条第二同步带5和一个第二伺服电机6。侧板13间安装有两根平行的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轴都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侧板13上。
第一主动带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上设有键槽,第一主动带轮也设有键槽,第一主动带轮与第一转轴之间通过在键槽内插入键而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从动带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从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之间。侧板13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3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侧板13上。第二主动带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上设有键槽,第二主动带轮也设有键槽,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在键槽内插入键而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从动带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主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之间。侧板13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机6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侧板13上。两条第一同步带2分别安装在相对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上,第二同步带5安装在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上;安装后三条同步带之间呈平行的位置关系,并且每条同步带都被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拉伸展开,由此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形成笔直部分。
第一挡板1为金属材质的板材,如图4所示,第一挡板1的两端处位于本体的一侧分别设有向同一方向九十度弯折的部位,使得第一挡板1在该处具有呈九十度的折角结构,因而整体呈L形;第一挡板1在弯折部位处都通过螺钉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条第一同步带2上,第一挡板1在同步带上等间距排列分布且每个第一挡板1的安装方式都相同,第一挡板1横跨在第二同步带5上。由于第一挡板1的弯折部位与之间设有较长的弧形过渡段,故在第一挡板1的一侧形成凹口结构,该凹口的宽度大于第二同步带5,凹口位于第二同步带5上方。第二挡板4也为金属材质的板材,如图5所示,第二挡板4的一侧且位于中间位置处设有九十度弯折的部位,由此第二挡板4在该处具有九十度的折角结构,因而整体上也呈L形;第二挡板4在弯折部位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带5上,第二挡板4在同步带上等间距排列分布且每个第二挡板4的安装方式都相同。第二挡板4的长度较长,其两端都位于第二同步带5两侧的第一同步带2的上方。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安装后都凸出在侧板13的一边。
相邻的第一挡板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一同步带2与第二同步带5的周长相同,由此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的数量相同。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间隔排列,即任意一个第二挡板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挡板1之间或者任意一个第一挡板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4之间。第一挡板1的安装方式与第二挡板4的安装方式相反,任意一个第一挡板1的弯折部位与位于该第一挡板1一侧的第二挡板4的弯折部位呈错位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与位于该第一挡板1另一侧的第二挡板4的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的位置关系。在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之间形成推送区域,需要搬运的产品位于该推送区域内。
第一同步带2、第二同步带5在各自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作用下都能够做循环的运动,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4跟随同步带运动,进而形成各自的运动轨迹,即第一工作路径和第二工作路径。第一同步带2的周长与第二同步带5周长相同,所以第一工作路径与第二工作路径整个重合。推送区域对产品起到推动作用,产品放置在输送带上进入推送区域,所以整个变向输送装置只在同步带朝下部位可以用于推动产品,即在输送机构的下部为工作区域,所以该推送区域的底部为敞开结构。
使用时将变向输送装置置于输送产品的输送带上方,并保证推送区域位于输送带上方。工作时,第一输送机构由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第二输送机构由第二伺服电机6驱动。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的动力都为独立动力。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同步同向运动,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之间相对静止,这样推送区域的宽度尺寸不变。当产品被输送至推送区域时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同步同向运动,产品被第二挡板推动相对输送带横向移出,由此产品进入其它工位,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在同步带的直线部分做直线位移,故推送区域在笔直的工作路径上移动;与此同时,下一个推送区域同步跟进,进入输送带的上方后暂停运动,等输送带将产品输入推送区域里时伺服电机再次启动,接着产品被第二挡板推动相对输送带横向移出。推送区域连续进入输送带上方,产品输入过程与推送区域进入过程协调配合,使得产品可在高速输送过程中被快速被横向移出输送带。推送区域与输送带的距离由产品厚度决定,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由升降机构调解,产品厚度薄时需要推送区域与输送带离得较近,即第一挡板、第二档板离输送带的垂直距离小;产品厚度厚时需要推送区域与输送带离得较远,即第一挡板、第二档板离输送带的垂直距离大,保证侧板不会阻挡产品。
若要推送另一尺寸的产品则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调整推送区域宽度,具体的,第一伺服电机3停止运动、第二伺服电机6按照新的宽度值输出动力,第二挡板4跟随第二同步带5运动,第二同步带5在第一伺服电机3的驱动下可以做正反方向的转动,使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得到改变,该变化可以是距离增加、也可以是距离缩减。推送区域的宽度调节方式基于改变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来实现,所以,调整方式还可以是第二伺服电机6停止运动、第一伺服电机3按照新的宽度值输出动力,第一挡板1跟随第一同步带2运动,使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得到改变;调整方式还可以是第一伺服电机3转动速度小于或者大于第二伺服电机6转动速度,第一挡板1在第一工作路径上的运动速度与第二挡板4在第二路径上的运动速度不一致,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之间相对运动,当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调整到设定值时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从异步运动变化到同步运动。推送区域的宽度最大是相邻的第一挡板1之间的距离减去第二挡板4的厚度,此时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相接触在一起,由于第一挡板1处设有凹口,所以两者接触在一起后第二挡板4的弯折部位伸入在第一挡板1的弯折部位之间。推送区域的宽度最小是相邻的第一挡板1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减去第二挡板4的厚度,此时第二挡板4位于第一挡板1的中间,第二档板到相邻的第一挡板1的距离都相等。
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的区别在于输送机构,具体的,如图6所示,侧板13之间的两根转轴上分别安装一个主动轮14、一个从动轮15,主动轮与转轴之间通过键固定连接,从动轮与转轴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主动轮、从动轮上安装有同步带16,同步带上等间距固定安装有挡板17,该挡板由金属板材弯折成L形所得。侧板上安装有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侧板上,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挡板凸出在侧板的一侧,相邻挡板之间形成宽度固定的推送区域。该技术方案中推送区域的宽度不可调节,因此,只能提一种宽度的推送区域,故只能达到专机专用的目的,但该结构的变向输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可广泛适用于规格固定的产品的输送线上。
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为提高链条的张紧程度,在底板处设置张紧轮,链条绕过张紧轮;链条由同步带替换,链轮由带轮替换,同步带同样能达到传动效果;在手柄处用伺服电机来代替,进而通过电控方式向升降机构提供动力,这将有助于提供该升降机构的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二种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为提高链条的张紧程度,在底板处设置张紧轮,链条绕过张紧轮;链条由同步带替换,链轮由带轮替换,同步带同样能达到传动效果;在手柄处用伺服电机来代替,进而通过电控方式向升降机构提供动力,这将有助于提供该升降机构的自动化程度。

Claims (10)

1.一种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变向输送装置上设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有沿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的挡板,所述挡板等间距排列在输送机构上,所述工作路径包括笔直工作路径部分,所述挡板在笔直工作路径处形成宽度固定的推送区域,所述推送区域底部为敞开结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一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第二工作路径循环运动,所述第一工作路径与第二工作路径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为笔直工作路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挡板(1),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有等间距排列的第二挡板(4),相邻的第一挡板(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间隔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同步带(2)、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同步带(2)由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并且沿第一工作路径运动,所述第一挡板(1)固定连接在第一同步带(2)上,所述第一同步带(2)设有笔直部分,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同步带(5)、第二伺服电机(6),所述第二同步带(5)由第二伺服电机(6)驱动且沿第二工作路径运动,所述第二挡板(4)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带(5)上,所述第二同步带(5)设有笔直部分,所述第一同步带(2)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5)的笔直部分平行,所述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在第一同步带(2)和第二同步带(5)平行的笔直部分处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2)安装在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上,所述第一主动带轮与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同步带(5)安装在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上,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2)在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之间呈笔直状,所述第二同步带(5)在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之间呈笔直状,所述第一同步带(2)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5)的笔直部分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活动连接在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从动带轮活动连接在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4)在第一同步带(2)和第二同步带(5)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一同步带(2)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4)在第一同步带(2)和第二同步带(5)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一同步带(2)上方,所述第一挡板(1)在第一同步带(2)和第二同步带(5)平行的笔直部分处位于第二同步带(5)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两条第一同步带(2)、一个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之间,所述第二主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二从动带轮之间,所述第二同步带(5)位于两条第一同步带(2)之间,所述第一挡板(1)与两条第一同步带(2)都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都呈L形,所述第一挡板(1)中间部位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宽度大于第二同步带(5)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同步带、伺服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同步带安装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所述同步带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展开形成笔直部分,所述挡板与同步带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等间距排列在同步带上,所述主动轮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变向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
CN201310409496.3A 2013-09-10 2013-09-10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Active CN103466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9496.3A CN103466310B (zh) 2013-09-10 2013-09-10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9496.3A CN103466310B (zh) 2013-09-10 2013-09-10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6310A CN103466310A (zh) 2013-12-25
CN103466310B true CN103466310B (zh) 2015-11-25

Family

ID=4979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9496.3A Active CN103466310B (zh) 2013-09-10 2013-09-10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6631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68226A1 (ru) * 1989-05-05 1991-08-07 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ий гор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Артема Ленточный конвейер
EP0927687A2 (en) * 1997-12-23 1999-07-07 Maris Algeri Method and means for transfer of granular materials
CN102272005A (zh) * 2008-12-29 2011-12-07 印刷包装国际公司 具有相位可调的分隔间距的装桶机的包装机
CN202754436U (zh) * 2012-08-23 2013-02-27 福建省泉州海丝船舶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挡翼式传输装置
CN203439683U (zh) * 2013-09-10 2014-02-19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68226A1 (ru) * 1989-05-05 1991-08-07 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ий гор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Артема Ленточный конвейер
EP0927687A2 (en) * 1997-12-23 1999-07-07 Maris Algeri Method and means for transfer of granular materials
CN102272005A (zh) * 2008-12-29 2011-12-07 印刷包装国际公司 具有相位可调的分隔间距的装桶机的包装机
CN202754436U (zh) * 2012-08-23 2013-02-27 福建省泉州海丝船舶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挡翼式传输装置
CN203439683U (zh) * 2013-09-10 2014-02-19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6310A (zh) 2013-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6134B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03512116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103466260B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03439308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03512732U (zh)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CN103466309B (zh)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及其变向输送方法
CN103359454A (zh) 一种全新智能型皮带输送机
CN203063302U (zh) 一种自动滚字机
CN107709198B (zh) 具有在轴间可调节的距离的链式输送机
CN103598344B (zh) 豆腐串加工机
CN105293025A (zh) 一种部件夹紧装置
GB2419579A (en) Adjustable slip conveyor assembly
CN203046310U (zh) 一种皮带式送纸装置
CN109335697A (zh) 一种托拉式叠板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01746138U (zh) 板材送料装置
CN210732845U (zh) 一种板材切割装置及包括该切割装置的大板切割机
CN203439683U (zh)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CN205972645U (zh) 一种多段式流水线
CN103466310B (zh) 一种变向输送装置
CN104624901A (zh) 辊锻机
CN204264857U (zh) 一种双曲柄变速输送机构
CN217198861U (zh) 一种山楂棒整理装置
CN1275767C (zh) 单张工件印刷部分的上料传送机装置
GB1269948A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haul-off machines
CN207357425U (zh) 一种用于易开盖加工的新型连接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